蘇聯的「暴風雪號」到底算不算真正的太空梭?

似乎美國人並不把它與太空梭等同看待。
最關鍵的一點——蘇聯太空梭並沒有自己的發動機,是被其他運載火箭背上去的而已,換句話說只是一個飛機外形的常規宇宙飛船。而美國太空梭是真正能飛的。
不過返回過載小和偏航能力這兩個美國空軍最看重的指標蘇聯人倒是滿足了。
但是反過來,如果傳說中的空天飛機(自帶雙驅動模式)成功了,它不是也得算是太空梭么。


太空梭本質應該是一種可重複使用的天地運輸系統。這個系統由軌道器與運載工具組成,關鍵是可重複使用,而不管發動機是在運載工具上還是在軌道器上。
所以,如果運載暴風雪號的能源號火箭能重複使用的話,就是屬於「太空梭」。如果不能重複使用,那暴風雪號只是一個可重複使用的回收可控的軌道器,因為最關鍵的發動機是一次性的。


暴風雪」是蘇聯為了抗衡美國的太空梭在1980年代開始開發的可重複利用的太空船的名稱,而且這個名稱只是俄版太空梭的1號機的名稱,不是太空梭本身的名稱。實際上蘇聯的2號機的名稱是「小鳥」。

經過各種各樣的曲折之後,蘇聯比計劃晚了4年後在1988年成功的發射了1號機「暴風雪」,太空梭「暴風雪」是被巨大的運載火箭「能源」送往預定高度的,之後環繞地球2周後平安地在拜科努爾航天基地的跑道上自動地著陸。順便說一下,到現在為止能夠做到這麼大的太空船完全自動地在地面跑道上精確著陸只有蘇聯而已。

在那次發射成功後,美國就猛烈地批評認為「暴風雪」是盜用了美國太空梭的技術。實際上「暴風雪」只是外表和美國的太空梭幾乎一樣,但內部卻完全用是另一種設計方法開發的。現在認為蘇聯盜用美國的技術來開發「暴風雪」的人已經幾乎沒有了。

首先,「暴風雪」從主引擎開始就採取了和美國太空梭完全不同的方式。

美國的航太飛機現在看起來很普通,但當初開發時採用的是世界最先進的分級燃燒循環的液體燃料引擎,採用的是燃料由外部燃料箱供給太空梭本身的引擎來燃燒這種複雜的結構。相對的,「暴風雪」本身沒有裝備用於推進的引擎,而是利用巨大的「能源」運載火箭的推力來脫離大氣層。

其次,更為不同的是大氣層再入後的著陸方法。美國的太空梭並沒有裝備用於著陸的引擎,著陸時只能依靠滑翔飛行,而「暴風雪」在著陸時有相當自由度來對著陸進行控制(但不能復飛)。

雖然這些基本設計和美國的太空梭完全不同,但外表卻驚人地相似,真是不可思議。
蘇聯和美國的2種太空梭,究竟哪一種更為優秀?首先由於蘇聯的「暴風雪」本身沒有安裝火箭引擎,所以結構可以更為簡單,相對的由於發射時100%的依靠一次性的「能源」火箭的推力,單純地考慮的話可重複利用的部分比美國的太空梭少,但是,多次發射的話可以攤薄「能源」火箭的成本,最後總成本反而可能會比美國的低。蘇聯光這種太空梭的驗證機就開發了4架,發射成功的驗證機1號的「暴風雪」並不是量產型,只是用於測試的機體,所以沒有安裝機組乘員的生命維持裝置和手動操縱裝置。但這樣的機體能夠一次生產多架,說明了這種蘇聯的太空梭本身的開發成本和美國的相比恐怕要低很多。所以如果美國能夠利用像蘇聯的這種太空梭的話,可能會使有人宇宙開發更進一步。


空天飛機的基本特徵是水平起降,目前還沒有研製成功。
美國的太空梭的發動機也只是在離開大氣層後才起關鍵作用。蘇聯的太空梭也具備了美國太空梭垂直發射,水平降落的基本特徵,所以應當算是太空梭。


既然標籤里有「冷知識」那我就補充點冷知識吧。
「暴風雪」號已經損毀(被年久失修的廠房砸毀),目前唯一完整存世的大氣層內試驗機OK-GLI保存在德國的Technik Museum Speyer: Spaceshuttle BURAN


為回答某人,只發一圖


當然算太空梭,而且技術指標比美國的太空梭更先進,其配套的運載火箭(能源號)以及運輸機(安-225)也比美國的同類產品優秀,悲劇的是「生不逢時」。

1988年11月15日,蘇聯的暴風雪號太空梭從拜科努爾航天中心首次發射升空,47分鐘後進入距地面 250公里的圓形軌道。它繞地球飛行兩圈,在太空遨遊三小時後,按預定計劃於9時25分安全返航,準確降落在離發射點12公里外的混凝土跑道上,完成了一次無人駕駛的試驗飛行。

科學家們認為,這次完全靠地面控制中心遙控機上電腦系統,在無人駕駛的條件下自動返航並準確降落在狹長跑道上,其難度要比1981年美國太空梭有人駕駛試飛大得多。首先,暴風雪號的主發動機不是裝在太空梭尾部,而是裝在能源號火箭上。這樣就大大減輕了太空梭的入軌重量,同時騰出位置安裝小型機動飛行發動機和減速制動傘。其次,暴風雪號著陸時,可用尾部的小型發動機做有動力的機動飛行,安全準確地降落在狹長跑道上,萬一著陸姿態不佳,還可以將太空梭升起來進行第二次著陸,從而提高了可靠性。而美國太空梭靠無動力滑翔著陸只能一次成功。第三,暴風雪號能像普通飛機那樣藉助副翼、操縱舵和空氣制動器來控制在大氣層內滑行,還準備有減速制動傘,在降落滑跑過程中當速度減慢到 50公里/小時時自動彈出,使太空梭在較短距離內停下來。


當然算啦,首先要知道太空梭並不是指單獨的軌道器(上白下黑那個)。拿美國太空梭來說,起飛階段靠的是軌道器上的主發動機使用外儲箱燃料推動,再加上兩個固推來飛行的。所以說呢,暴雪軌道器上沒發動機,美國的軌道器有發動機但沒燃料(用於姿控的除外),不過太空梭的概念應該是完整立在發台上的形態,所以暴雪當然算。不過由於只飛行了一次,所以重複飛行的指標確實沒有得到驗證


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和美國太空梭相比,首先研發目的和功能相同,其次外形相同,再次起飛和降落方式也相同。和主發動機在哪裡,有幾台發動機等等其他沒有關係。四缸和八缸車都叫汽車,四輪和後八輪也都叫汽車,汽油車和柴油車也叫汽車,哪怕是電動的不也叫電動汽車嗎。


其實沒有什麼證據證明暴風雪具有再次著陸的能力,唯一一次太空飛行也是滑翔著陸。


推薦閱讀:

神舟十一號有哪些技術亮點?在國際上處於什麼水平?
旅行者一號到底飛出太陽系沒有?
為什麼中國的火箭製造基地放到了天津?
有哪幾場航天事故有可能是外星人為了鎖死人類航天科技,而故意暗中破壞,拖人類後腿?
不同火箭燃料的尾焰外觀上有什麼區別?

TAG:太空梭 | 冷知識 | 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