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心理學是科學嗎?

科學有一個重要的標準:可證偽性。進化心理學有可證偽性嗎?在解釋男女的問題上進化心理學是如此的大行其道讓很多人如獲至寶,因此我比較擔憂... 個人認為進化心理學是不具有可證偽性的。


從進化心理學是科學嗎?這個問題中,我們可以看出來兩點:
1.從事進化心理學研究的心理學工作者們對自己的事業的普及工作還遠遠不夠,心理學是個被廣為誤解的學科,進化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子類,也是如此。期望廣大科學普及工作者們能重點普及一下心理學,特別是進化心理學(建議翻譯做演化心理學)。

2.大眾甚至有過科學訓練的人,對哲學的認識還非常不夠,科學哲學作為哲學的子類,也沒有得到嚴肅認真的普及。科普工作者們往往只拿出波普爾的證偽主義來為科學的「高大上」作辯護,卻絲毫不提及對證偽主義的有力批評,也未曾普及其他科學哲學主張。期望廣大科學普及工作者們能在普及科學哲學知識時,稍微全面一點,不要把某一種主張當作公認主張來普及了。

首先,我要說明的是,即便按照波普爾的證偽主義,進化心理學依然是滿足可證偽性的。
其次,我要說明的是,比起波普爾的證偽主義,我們還有許多關於科學的哲學主張。可證偽性並非區分科學與非科學的黃金標準。

我在什麼樣的思維方式叫科學思維? - Andy Lee 的回答這個答案裡面,區分了對「科學」一詞的兩種用法。這兩種用法已經密切交織在了一起,如果不指出它們之間的區分,會導致許多基於科學的討論都陷入到概念混亂之中。在這個問題下,我即會談到進化心理學是否屬於科學共同體,也會談到進化心理學是否正確。

關於進化心理學,我先給出兩個詞條。

這是維基百科的英文詞條:Evolutionary psychology
這是斯坦福哲學百科(SEP)的詞條:Evolutionary Psychology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大家如果能耐心看完,那也估計對進化心理學有個初步的認識,也便不會問「進化心理學是否科學」這樣的問題了。

進化心理學是什麼呢?

它是引入進化論的思維框架,提出人類許多現有的行為以及行為背後的心理機制可以通過進化論來得到解釋。它是心理學的一個子類。

進化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是什麼呢?既有實驗室內的對照組、控制組研究。也參考人類學的研究,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既有實驗,也有調查,與一般的心理學研究方法,沒有太大的差別。

實驗和調查是為了什麼呢?是為了驗證假說,而這個假說則是具備可檢驗性的,是可證偽的。比如曾經被認為是適應器的諸多心理機制,隨著數據的積累,已經被新的進化心理學所取代。曾經的那種盲目認為諸多心理機制全都是適應器的現象已經不存在了。

那,為什麼在進化心理學滿足可證偽性的情況下,依然會有人對其科學地位提出質疑呢?

那時因為,進化心理學還是一門新興學科,其研究方法不是特別成熟,積累的數據也還很不夠。連心理學整體至今都在自然科學鄙視鏈中的低端,遑論作為心理學的子類的進化心理學。宇宙學剛剛被劃入物理學的時候,也受到了質疑。我們只有一個宇宙,那宇宙學的研究還怎麼具備證偽性呢?很簡單,單個假說是可以隨著新數據的發現而被證偽的。

如今媒體對科學傳播有極強的誤導性,對進化心理學的傳播也是如此。我在這個答案中,營養學是不是偽科學? - Andy Lee 的回答有提到。那些被錯誤傳播的進化心理學不再是進化心理學,所以不能成為用作攻擊進化心理學的證據。

以上已經說明,在傳統的證偽主義下,進化心理學依然滿足可證偽性。

接下來我要提到,為什麼證偽主義不是描述科學的最佳哲學主張。

讓我們反思一下科學。科學是先有定義,然後才發展起來的嗎?不是,科學首先是作為一種人類活動發展起來,然後哲學家們才去反思它。因為科學這種活動與其他活動有著顯著的不同,它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改變了我們生活的世界。所以哲學家們對科學格外關心,才會系統地去研究科學,才會提出一個個關於科學的哲學主張。

波普爾提出的證偽主義,是為了克服歸納主義的問題。休謨對歸納法提出的懷疑實在是太強有力。證偽主義提出,一個理論並非因其正確而是科學,而是因為其滿足可證偽(可錯)才是科學。這樣一來,數學和邏輯學便不被認為是科學。而占星術和鍊金術也都不被認為是科學,如果它們自稱是科學的話,那它們便是偽科學。

但是,蒯因-迪昂問題對證偽主義提出了挑戰,有什麼理論能真正證偽呢?我們總是可以修改一些假說,使得理論的核心部分不被證偽,這樣太耍賴了。

證偽主義並非最佳的描述科學的方式。我們可以再看看庫恩是怎麼看科學的。

庫恩用歷史學的方法對科學史進行了研究,他提出了科學的範式轉變。也提到了不同範式之間的科學理論是不可通約的。而我們之所以接受新範式,是因為年輕力壯的科研工作者們,接受了新範式。新範式科學剛剛出現的時候,並不一定比老範式科學更好、更精確,甚至老範式才是更精確的。但隨著認同新範式的科學工作者們越來越多,新範式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在精確性、對未來的預測性、對數據的解釋程度上,都超過了老範式。這就是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取代經典力學的過程。

到了後來,科學社會學的出現也改變了我們對待科學的態度(這裡的我們不是指普通大眾,而是指學者)。科學社會學以社會學的方式去研究科學整體,這很正常,科學是一種人類活動,是一種群體活動。有群體活動的地方,就可以用社會學方式來研究。科學社會學也經歷了自己的發展,但這裡略去不提了。 最主要的一點是,科學已經不被看作是「正確」的同義詞了。科學作為一種人類活動,與其他人類活動一樣,都不具備什麼天然優先的地位。

進化心理學是科學的嗎?如果把科學看作一種人類活動,那進化心理學顯然是這一種活動的一部分。打一個比方,如果不同的人類活動都是一個班的學生,越正確的學生就越優秀,越屬於科學。那物理學是毋庸置疑的好學生,化學和生物學次之。而心理學比起物理學來說,則差許多,剛剛出現的進化心理學,也比不上認知心理學。而巫術、占星術等等則是公認的差學生。我們在這麼多學生當中,如何劃一條線,來確定哪些學生是優秀的,是科學的呢?60分和59分只差1分,而一個是及格,一個就是不及格,這樣合適嗎?

進化心理學是正確的嗎?顯然,我都無法擔保物理學是正確的,又怎麼可能擔保進化心理學是正確的呢?不過,如果大家是從可靠渠道認識的進化心理學,那大可不用懷疑進化心理學家們提出的理論,他們自己已經對其進行過強有力的懷疑了。能在學術圈內被認可的理論,都已經蠻成熟的了。但在學術圈之外,大家從媒體上接觸到的「進化心理學」,其「正確性」就要被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我也建議,大家可以少用「正確」和「錯誤」這兩個概念。因為我們對自然的了解還太少,還下不了符合論真理觀下的真值判斷。而許多理論,都是融貫論真理觀下正確的。

最後,我個人認為,進化心理學是一門待發展的學科,它會成為一個新的主流心理學範式,就如同當年的認知心理學對行為主義的補充一樣。在不同的心理學領域內引入進化論的框架,都能形成對人類行為和心理的更好的全面解釋和預測。


進化心理學當然是科學,只不過這項科學存在很多的不足,例如難以驗證之類的。所以很多都處於猜想這一階段,而有一些則慢慢的被心理學家苦心研究出來。

至於大部分人所扯的「進化心理學」,真的都是扯的。

在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用進化心理學來回答問題,獲得高票之後,不由得想,其實心理學也是逃不過這種命運。跟星相學一樣被肆意玩弄。


具體的回答就不貼連接了,這幾天那個什麼「女人是不是更情緒不穩定」的問題,有一個回答也用到了「進化心理學」,說打獵的男人需要冷靜,傳播後代的女人需要活潑,所以女人情緒不穩定是這麼遺傳下來的。看到這種答案我都懶得點反對加沒有幫助,反正我覺得這樣的答案出現在知乎高票答案中是挺丟人的。

諸如此類的太多了,扯到男女關係就用進化心理學,人為什麼怕黑也用進化心理學,為什麼一個吵鬧的房間里突然沒聲音了也用進化心理學。

進化心理學早就被你們用成星座了。

到底什麼是進化心理學的看一下andy lee回答中的鏈接好了。

以後凡是用進化心理學回答問題的,請貼上文獻出處,不然都是扯淡。


你覺得進化心理學是不是科學,取決於你對「什麼是科學?」這個問題的回答
進化心理學肯定屬於社會科學,然後對照下圖最後的一段話就能得出答案

以下是來自「哪些心理學理論/學派可以稱作科學? - 回答」的截圖


進化心理學可能被過於廣泛的用來解釋一切,這並不恰當。而且有些打著進化心理學名頭的觀點並未經過驗證。

本來邀請了 @非言語 老師來回答這個問題,他是研究進化心理學的,不過看了下他的動態,最近一條是2個月前的了_(:з」∠)_ ,找了篇他在果殼的文章轉在這裡,如果不妥麻煩告知我刪除,謝謝
原文地址:進化心理學在學界是被廣泛認可的嗎?在媒體...

非言語進化心理學博士生ψ2012-03-31 14:45
「進化心理學是什麼「的參考答案,Evolutionary psychology 這是維基百科的」進化心理學「條目,懂英語的同學,相信不在少數,請安心讀完。這個描述相對客觀。下面是我摘抄的這一次詞條下的主要內容。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EP) is an approach in the social and natural sciences that examines psychological traits such as memory, perception, and language from a moder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It seeks to identify which human psychological traits are evolved adaptations - that is, the functional products of natural selection or sexual selection. Adaptationist thinking about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such as the heart, lungs, and immune system, is common in evolutionary biology.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applies the same thinking to psychology, arguing that the mind has a modular structure similar to that of the body, with different modular adaptations serving different functions. Evolutionary psychologists argue that much of human behavior is the output of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s that evolved to solve recurrent problems in human ancestral environments.

The adaptationist approach is steadily increasing as an influence in the general field of psychology. Evolutionary psychologists suggest that EP is not simply a subdiscipline of psychology but that evolutionary theory can provide a foundational, metatheoretical framework that integrates the entire field of psychology, in the same way it has for biology.

Evolutionary psychologists hold that behaviors or traits that occur universally in all cultures are good candidates for evolutionary adaptations[3] including the abilities to infer others" emotions, discern kin from non-kin, identify and prefer healthier mates, and cooperate with others. They report successful tests of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related to such topics as infanticide, intelligence, marriage patterns, promiscuity, perception of beauty, bride price and parental investment. The theories and findings of EP have applications in many fields, including economics, law, psychiatry, politics, and literature.

Controversies concerning EP involve questions of testability, cognitive and evolutionary assumptions (such as modular functioning of the brain, and large uncertainty about the ancestral environment), importance of non-genetic and non-adaptive explanations, as well as political and ethical issues due to interpretations of research results.
——————————————————————————————————————
下面回答@姬十三 的問題。

第一:傳播謬誤問題。所有學科都存在傳播謬誤問題,進化心理學更容易被誤解的原因個人以為是很多人對進化心理學一知半解,「以為自己理解了,實際上不理解」,這些人包括跟進化心理學沒有任何關係的研究者以及作為科學研究門外漢的普通人。

而更深層的原因在於,許多人是基於信念或情感來反對進化心理學的:前者是各種宗教信仰者,包括狂熱的創世論信奉者,後者則是犯了各種「自然主義謬誤」的人,他們把「存在的」當成「合理的」,把「自然的」當成「正確的」,因而以為進化心理學是種族主義者的學科,是社會達爾文主義,是政治不正確的極端右翼者,是鼓吹種族清洗或群體歧視的極端分子。

我不懂物理,基本上不會對物理學前沿研究的科普發表什麼意見;相反,一個絲毫沒有任何進化心理學背景的人,不管他是學物理的碩士生,還是搞數學的博士生,都可以以專家的身份對進化心理學的研究「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這樣的遭遇並不少見。而基於個人信念和情感的種種歪曲和偏見,更是屢見不鮮。

第二:主流心理學界對進化心理學的了解相對較少,而進化心理學對主流心理學的借鑒和學習,則較為充分。看一看進化心理學使用的測量方法和工具,基本上都是主流心理學家的創造(少部分問卷是進化心理學家自己研發的)。進化心理學的特殊之處不在於它有什麼特別的方法,心理學中最常用的問卷法、訪談法和實驗法,同樣在進化心理學中廣為流行。因此在方法層面,進化心理學具有相當的包容性,與其他心理學研究並無太大差別。

進化心理學的確充滿爭議,這一點從維基百科的敘述中已經可以看到。作為一個歷史線索,進化心理學與一系列的學科發展相聯繫:歐洲20世紀50、60年代的習性學,美國70年代興起的社會生物學(其代表人物愛德華.威爾遜的《社會生物學》一書引起了社會科學界的大地震),以及70年代學界對生物學和進化論思想湧入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領域的恐懼與不安逐漸變得無力之後的80年代出現的行為生態學。在這些學科以及其他學科比如比較心理學、人類學等鼓勵與激蕩之下,20世紀70、80年代已經零星出現的進化心理學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匯成了一股巨大的洋流,強烈地衝擊著原本屬於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研究領域的心理學研究,並且試圖彌合天性-教養,遺傳-環境,基因-文化等等諸多毫無必要的且無意義的二元對立導致的心理學界的思想混亂。

充滿爭議的進化心理學,至少在一個方面,被幾乎所有心理學界的敵人和對手承認而毫無爭議,那就是進化心理學不是偽科學,不是江湖算命術,不是風水,不是星座,不是血型,不是塔羅牌,不是九宮人格,不是四色人格,不是成功學……

第三:坊間流傳的進化心理學,我不太清楚有什麼內容。但相信流傳的東西要麼是誤解了研究的結果,要麼就是過度翻譯了研究的意義。甚至可能是某些人無聊地把道德判斷錯誤地應用於進化心理學,比如認為「清除劣等民族是正確的」,「女性殺嬰是對的」男人好色沒什麼錯」,「包養小三是男人的正常需要」,「一夜情是有理論根據的」……諸如此類,還有很多。這些言論跟進化心理學的研究或主張沒有關係。

但是這些帶有道德判斷的言論都不是基本的科學結果,也是對科學結果的誤用。科學是研究」事實問題「的,科學不能告訴人們」道德問題「的答案。研究犯罪學的不能說」犯罪是對是錯「,因為這不是一個科學問題,科學問題是一個事實問題。進化心理學同樣如此,真正了解和理解進化心理學的人都不會說出上面列舉的帶有道德判斷意味的言論。

第四:說句不好聽的,「進化心理學」就像一塊招牌,誰都可以拿來給自己的研究結果找個理由。許多根本對進化心理學不了解的人,以為找到某種行為的一個好處就可以說明這種行為是進化而來的,是適應的。這些也都跟真正的進化心理學研究沒有關係。

正像孔子或儒家被人利用不是他們的錯一樣,被誤解被濫用被隨意作為一個標籤使用的「坊間進化心理學」跟真正的進化心理學實證研究或理論研究也是不同的。這一點不澄清的話,進化心理學作為一門最貼近現實生活的心理學科,幾乎就會淪為跟風水、血型和星座差不多的一門奇技淫巧。

第五:進化心理學不是行為遺傳學,不是社會達爾文主義,也不主張基因決定論。

讀過戴維.巴斯《進化心理學》的同學就都知道,為了澄清對進化心理學的誤解,他專門開門見山講了這些內容。

進化心理學強調,人是有內在性的,即人性,作為內因或者進化因的心理模塊,需要由情境中的相關線索來啟動,從而以一種遺傳-環境交互的方式來影響人們的行為。進化心理學旗幟鮮明反對的,恰恰是環境決定論或基因決定論這樣不靠譜的偏激論點。

第六:進化心理學並不認為所有的行為都是適應的,尤其是現存的所有的行為。

某一行為是不是具有適應性,是跟這一行為發生的情境或環境相聯繫的。某些現代環境跟進化發生的環境(可以簡單地等同於距今200萬年前到距今1萬年前的更新世)是不同的,比如早期的人居環境絕對不是現代這種都市水泥森林式的幾百萬人擠在一個狹隘的空間里,而且其中的據大多數都是你所不認識的陌生人。

進化的是心裡機制,不是行為;適應的也是機制,不是行為。因此,進化心理學的主張是,現存人類具有一套進化而來的心理機制,這套機制在現在的環境中可能是適應的,也可能是不適應的。適應不適應需要具體分析。作為帶有」如果……那麼……「的條件策略式的心理機制,進化心理學家通常認為這些心理機制是自然選擇或性選擇的適應產物。但是適應產物並不一定能在今天的環境里產生適應性的結果。因為這些適應產物是過去環境無數次選擇的結果。

@湛然常寂 這裡有兩本專門講進化心理學研究的,裡面絕大多數都是實證研究。第一本是免費電子期刊,叫做Evolutionary Psychology Archive |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第二本是同屬SCI和SSCI的影響因子達到3.646,在心理學期刊中算是精英的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還有一篇Ent 先生的文章也是說這個的
原文地址:演化心理學(進化心理學)靠譜嗎?它在學術...

Ent古生物學博士生,科學松鼠會成員ψ

2013-08-07 17:36
吐槽而已啦……作為一個相對新興的學科,演化心理學的研究方法還沒有完全成熟,但沒有那麼不堪。

以下援引斯坦福哲學百科全書對演化心理學現狀的評論,這個網站我認為是靠譜的。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演化心理學乾的事情是:

1 主張我們的大部分行為可以用內在的心理機制來解釋(而非純粹依賴於外界環境輸入);
2 主張這些機制是「適應器」(adaptation)——它們幫助了我們的祖先的生存和繁殖。

第一條很多別的認知心理學家也在做。但第二條是獨家的。而這個第二條也確實有其缺陷。

別誤會,沒有人反對把演化生物學應用到對人類心理的探究之中。但這個應用要怎麼做呢?

演化心理學最常見的做法是:
第一步:在自然界中尋找明顯的有「設計感」的東西——在這裡就是人類心智的某些特徵。
第二步:設想一個場景,這個場景會對人類施加選擇壓力,使得自然選擇能夠誕生相應的特質,表現出「設計感」。
第三步:標準的心理學方法來測試這個假說。

這些做法里有幾個潛在問題。

問題一:容易犯所謂「適應論」(adaptationism)錯誤。
適應論是一種誇大傾向,把本來不是適應器的東西誤認為適應器。

什麼是適應器? 按Elliott Sober的定義:「特徵 c 是一個種群里用來完成任務 t 的適應器,當且僅當 (1) 種群的成員擁有 c的原因是歷史上對 c 存在選擇,而且(2) c 因為可以執行任務 t 所以能帶來適應度優勢」。

好吧,很拗口。舉幾個例子就明白了:

·一個有適應性的特徵不見得就是一個適應器。海龜的前腿可以挖沙埋蛋,這當然是適應的——如果不能把蛋埋好就會被吃掉。但海龜腿不是築巢用的適應器。

·一個適應器不見得現在還有適應性。穴居魚類的眼睛是個適應器,但是因為環境變化,它的眼睛已經沒有用了。

可是,現在演化心理學的很多做法是把這兩者弄混了,不加細察地就把適應的特徵當做適應器來看待。

問題二:視野是否略過狹窄?

演化心理學或多或少地假定,人性便是我們普遍共享的適應器的總和。但是適應器也可以有多樣性啊,它並不是一個針對物種的普遍的「設計」。從這個角度來說,它太強調共性而忽視個性了。

類似地,演化心理學經常使用的大草原EEA假說認為人的本性是在非洲大草原上塑造的,一不小心就會被誤解為似乎演化已經「完成」。實際上人的很多特徵大概還在進化中,還在遭受選擇,還有豐富的多態性——然而依然可以稱為適應器。適應器其實不見得需要跨文化成立,可是許多演化心理學研究卻認為一旦出現跨文化差異那就不能用演化理論解釋。

問題三:替代假說力度不足。

許多人類心智的特徵如果當做適應器來看待,能講很好聽的故事,而且道理也能說得通。但是,有些別的解釋同樣也能講得通,但這些替代假說沒有好故事,得到的關注嚴重不足。
Buller 2005 舉了個例子:尋找配偶的時候,你找的是地位儘可能高的,還是地位門當戶對的?演化心理學的假說會認為選地位儘可能高的,因為地位越高後代成活率越高。可是一套數據完全可以粗看起來既支持「地位高」又支持「門當戶對」——事實上Buller 認為仔細分析之後,很多組數據支持後者的程度比前者還高。而如果研究者根本就沒有認真考慮後者的可能性,他就會誤以為自己的假說得到了數據支持。

還有幾個別的問題大家自己去看原網站吧……

當然,我們可以說這幾個問題不是演化心理學的本質問題,可以克服的同時保存它的基本綱領。但無論如何這確實是它現在面臨的問題。


進化心理學是科學且具有可證偽性這一點其他答主已作出了解釋。我現在想說的是,即便如此,進化心理學在當代仍不具有普適性。
該學科的基礎是達爾文進化論,其中包括自然選擇理論和性選擇理論。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進化是永遠滯後於時代的。進化論的基本思想是:當環境發生了變化,某一物種中具有在該環境中有優勢的基因的個體有更大的可能性生存下來,經過數百年一代代的選擇和淘汰,優勢基因被保留下來且達到了很高的比例並不可逆,物種則發生了進化(當然這是個人理解大白話版)。請重點思考「一代代」一詞,拿人類來說,這意味著當環境已經發生變化,開始對人類進行新的選擇和淘汰,但樣本總體的大多數還保持在上一個環境選擇出來的狀態中。況且隨著科技發展,越來越加快了環境變化的速度,也許人類還沒有就上一變化得到足夠的時間去完成進化,新的環境又出現了。我們無法預測現在的人類基因庫是適用於曾經哪一段時期的,也許哪一段都不是。但無論如何,人類現在的狀態都不是當前社會環境的最優方案。由此,所謂進化心理學的結論,對當代社會也就不具有普適性,因為它的依據本身就是落後於時代的。
此外,進化心理學不具有普適性的另一個原因是:人類文明對行為的影響所佔比重越來越大。我們不再向原始人那樣一切依靠本能,我們讀書,思考,這一切都會形成一種無形的力量與那些刻在骨子裡的本性相抗衡。所以,個人認為進化心理學只能作為一部分研究人類行為的參考,但絕不能成為主導。


這個牽涉到什麼才是真正的科學標準的問題。
波普爾的可證偽性原則被不少人採納,但是這個可證偽性原則真的能當做判斷科學的標準嗎?
如果如題主所判斷的那樣,進化心理學不是科學,請問進化心理學的思想根源進化論是否是科學的呢?
進化論同樣不能滿足可證偽性,難道你會否定進化論?
當然我承認進化心理學的理論很多都是假設和猜想,所支撐起來的證據有缺陷和不足,但是可證偽性原則不能否定它是一門新的科學。


我覺得要把進化心理學定為科學,還有忒長的路要走.


高票答案說了很多,是不是不太懂?

下面的答案很簡潔,但是顯然又是胡扯的。

就比如某匿名答主的那個女性喜歡粉紅色的答案,顯然就是胡扯的,正確的步驟應該是先確定是否有這個傾向;有的話提出幾個可能的假設,而且最重要的是文化也是進化心理學的三大根本假設之一,有了假設之後針對性的設計試驗,試驗、評估、得出結論,這樣才能最終確定這個行為是不是存在並且是不是因為進化過程中某個挑戰所導致的。


我說一個比較簡單的版本,但相應的也要比他們更少的信息量。

進化心理學就是把心理作為一個生物的性狀去討論,就像進化論討論其他生物性狀一樣的學科。所以基於進化論我們可以提出很多關於心理的假說,而經過科學研究所得出來的就叫理論。

科學性就體現在:形成和檢驗進化假設有兩種策略。

一種是理論驅動或『自上而下』策略,一種是觀察驅動或『自下而上』策略。這裡我可以用一個圖表進行舉例和說明。

顯然這就是一個標準的科學性試驗(假設、設計試驗、檢驗、評估,其實是有一套試驗標準,畢業那麼久記不清了),並且也具備可證偽性(第三步)。

然後試驗具體怎麼做的這點就不再討論了,下面參考文獻中有相應的試驗論文。

參考文獻:

全文參考:《進化心理學——心理的新學科》這本書

策略1試驗:Buss Schmitt, 1993; Kennair et al., 2009

策略2試驗:Dixon et al., 2010; Singh, 1993


第一次答,用心理課prof講的一句話,everything psychological is biological


能解釋一部分現象的科學


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想到一本書與「眾」不同的心理學與「眾」不同的心理學 (豆瓣),這本書很大程度在解決「心理學是不是科學」這個問題上,寫了很多,看了之後讓我覺得科學的範圍太廣,科學應該是一種方法,而不局限於一個學科。
科學代表作一種方法論,科學有幾個特點式,
1,公開可重驗性((Peer review)
2,可控性,這條我覺得和奧卡姆剃刀(奧卡姆剃刀原理)很相似,
3,語言的準確性,
還有一些其他的特點,我不太記得了,符合這三條我覺得基本就算是科學了。
題主擔心進化心理學是不是具有可證偽性,這應該是心理學實驗的目標,做什麼實驗得到什麼結論。
本人不是心理學專業,不太清楚進化心理學的情況。
與「眾」不同的心理學這本書給我的感觸很大,我打算再去讀一次,再回來總結一下


進化心理學結論的形成,有大量的、跨人種、跨文化實驗和證偽過程。為什麼不是科學呢?


早就被玩壞了,是個人都能編出來,有些人就是自己編的,不信在知乎逛幾天,都真有科學精神,真是敢說。什麼葯都能往裡面裝,沒什麼是不能解釋的。
其實我想說的不是濫用進化心理學,而是濫用的人,這種人很多,不只是濫用進化心理學,他們平時說話也是這樣的,第一感覺就是自說自話,比廣告還可惡,寫的長了連裹腳布都不如,不能信不能轉用不能裹腳,網路信息垃圾,人的時間就沒了。
今天就遇到一個,又攀到遠古打獵那麼遠了,其實就一百年前,還是男的用粉,女的用藍


心理學本來就不是科學。


推薦閱讀:

人們聚在一起笑點會變低嗎?
睡眠可以幫助大腦整理白天學過的知識嗎?
閱讀時,該如何靜下心來學習?
怎樣鑒別兒童是否患有自閉症?
幼兒髒話粗口怎麼引導?

TAG:生物進化 | 心理學 | 兩性關係 | 進化心理學 | 證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