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文言文散文你覺得是不容錯過的?

不說詩詞,指散文或者是古文名著。
比如題主最近讀完《世說新語》《史記》覺得這些書不讀真的是太浪費了!


我讀書的個人經驗。不管是看小說戲劇還是散文隨筆。依照文體的歷史整理一遍各個時期流派的代表作,或者編總。然後列出書單,讀之。看完了所有,方知自己喜歡哪種,最後深入。
———————————例舉完以後覺得自己又啰嗦了==——————————
簡單=。=例舉一下:
1、先秦散文
先秦散文基本可以分為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
歷史散文推薦《春秋》、《左傳》、《戰國策》。
《春秋》敘事簡易,類似大綱式記言。但是其暗含褒貶的「春秋筆法」對後世影響巨大。(我一直認為中國文人擅長的指桑罵槐、罵人不吐髒字就是這裡起源的=。=)
《左傳》喜歡讀故事的必須看。各種精彩。大家熟知的「一鼓作氣」、「城下之盟」都是出自這裡。而且敘事已經有了小說化的特點,注重渲染、細節和人物描寫。
《戰國策》得看人,裡面有各種「士」的形象塑造。縱橫家勇士和志操高潔者概莫能外。比如蘇秦、魯仲連和聶政。(簡直是我少女時代的英雄漫==
諸子散文推薦《論語》、《孟子》、《莊子》
《論語》需要細讀。雖然它有被黑的節奏,但是如果能夠注重原文、結合特定社會現狀去看,你會發現這個老頭很複雜、很有趣、很可憐。就當做是一本《我與學生不得不說的那幾年》&《我狂霸酷帥叼炸天的一生》。
《孟子》可以讀氣勢、辭藻。賣得一手好侃。
《莊子》寂寞者、夢幻者、理想主義、逃避者、大悲憫者。建議看內篇就行。不用擺學術的眼光看。就當是一個夢。我們在讀,只在窺探一個夢。
2、秦漢散文
秦朝說實話沒什麼散文。唯一拿的出手的文學作品就是幾個碑文。碑文也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如果實在有興趣。刻意讀一讀李斯的《諫逐客書》。說理氣勢見長。
漢朝的散文,承接秦朝直接說,就要說政論文了。大漢,你懂的。腰杆子硬說話也硬。政論文寫得磅礴浩蕩。推薦賈誼、晁錯兩位大家。另外說到大漢朝,還必須要提賦。漢賦有騷體賦、大賦、小賦三種。漢賦其實普及度已經不高(現今是這樣,主要是字太難懂,太艱澀,樓主讀一篇賦基本要大半個小時,時間都用在查字典了==)。如果真喜歡,推薦《七發》、《子虛賦》、《兩都賦》、《二京賦》、《鵩鳥賦》。個人最喜歡《七發》&《鵩鳥賦》。還有單獨需要拎出來的兩本書《史記》、《淮南子》。《史記》的價值樓主已不用多說,要相信魯迅先生的眼光。課本里學的那幾篇《報任安書》、《項羽本紀》已經可以說明一切。什麼東西有比較才有認知。你隨便拿個純文學作品都不一定比這本「史傳文學」來的更具「文學性」。太史公略叼。霸氣!《淮南子》是一本研究道家思想的好書。很雜。什麼陰陽五行、天人相應之言你懂的。(可惜樓主至今沒有看完三分之一=。=)
3、魏晉南北朝散文
玄佛儒釋道+一群牛逼人=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不分類了。直接作品。
曹植、曹丕。曹植《洛神賦》、《登台賦》(雖然是賦,但是樓主也貴在散文一列了)。曹丕《典論論文》雖然是學術著作,但是和現在的什麼「論XXXXXX的重要性」等專家論文比起來,簡直是「紅樓夢」一般的瑰麗了。實在不想再黑。
阮籍、嵇康。阮籍的《大人先生傳》。讀風骨、也讀孤獨。他們真正孤獨。所以阮籍在文中寫道「從此去,天下莫知所終極。」(阮籍最優秀的作品還是他的八十二首詠懷)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魯迅文章的老師。不可不讀。嬉笑怒罵、涕泗橫流。
陶淵明。又是一位大家。《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和《歸去來兮辭》。少時讀,覺得這位老先生不過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現在讀,覺得老先生不簡單啊。且看他的《形影神》。縱浪大化,不喜不懼。
鮑照。吳均、酈道元。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其實他的詩才是牛逼的)吳均《與朱元思書》小清新文章。清透秀美。酈道元《水經注》。山水小品文。偶爾讀之,甚有味。再看看現在的「旅遊攻略」和某些文人的「文化散文」簡直不忍直視!
南北朝的賦就不多說了。主要還是賦的文學地位和文學價值都不高。
4、隋唐宋散文
隋朝剃光頭。
唐朝著名古文運動。個人推薦韓愈柳宗元。但是韓愈的《祭十二郎文》格外感人。與李密《陳情表》類同。聞者涕淚。
宋朝散文,個人推薦歐陽修和蘇軾。
因為這兩個朝代大家接觸最多,也就不細談了。
5、明清散文
終於講到這個了。
我看前面大家推薦的,都是這個時期的散文,確實,此類「小品文」比較符合現下的口味。明清散文注重「獨抒性靈」,沒什麼文以載道的負荷,比之,自然趣味盎然。琴棋書畫、花鳥蟲魚、亭台樓閣,人家之事,取得二兩本心。不過小品文不可全然覺是閑適之作。魯迅先生評價明末的小品「並非全是吟風弄月,其中有不平、有諷刺、有攻擊,有破壞」(《南腔北調集·小品文的危機》)明清散文分類基本靠流派。公安派、竟陵派、獨立派、唐宋派、桐城派。比如歸有光《項脊軒志》、沈復《浮生六記》、袁宏道《袁中郎集》、張岱《陶庵夢憶》《西湖夢尋》、陳繼儒《小窗幽記》、方苞《獄中雜記》。《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登泰山記》。
個人推薦張岱、方苞、袁宏道、袁枚四人的散文。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三人。他們的散文表彰忠義,提倡民族氣節,抨擊黑暗時弊,呼籲變革,文風樸實。也可一讀。

PS加粗的都是樓主特別喜歡的~。~


張岱 《湖心亭看雪》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我看到很多人都推薦了《古文觀止》,確實這本書是古文入門的好讀物,但是我覺得對裡面的文章還是要有所取捨。
因為受吳楚材、吳調侯兩人的眼界學識所限,很多先秦諸子的精彩作品都沒有選入,反而像《辯奸論》這種有些顛倒是非,且有人身攻擊嫌疑的文章卻入選了。文中敘「今有人,口誦孔、老之言,身履夷、齊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與造作言語,私立名字,以為顏淵、孟軻復出,而陰賊險狠,與人異趣」,實為詆毀王安石而作。(這篇文章署名是蘇洵,但有人考證作者另有其人,反正就是很擰巴)
當然它220篇文章里大部分還是優秀可讀的古文,不失為首選讀物。

說到文言散文,優秀作品真是太多了。我覺得《韓非》《莊子》非常值得一讀,這兩本書都大量運用寓言來抒情,韓非的議論氣勢磅礴,莊子的想像奇特都是毋庸置疑的。
像《古文辭類纂》《昭明文選》這種,雖然確實內容又多又全,但是我覺得做為普通讀者,這兩本書所收錄的東西蕪雜,且文體太多,《古文辭類纂》有論辨、奏議、詔令、碑誌、雜記、頌讚、辭賦等等等等。我相信沒幾個人有耐心讀完。
要是真想讀大部頭的東西,推薦上海辭書出版社的《古文鑒賞辭典》和《古代小品文鑒賞辭典》,都是精選文章,又有注釋又有導讀,出版社也是業界良心。

如果你是個像我一樣耐心值只有-5的渣渣,那還是唐宋八大家走起吧,歸有光、袁宏道、方苞的也不錯。其實我還蠻喜歡歸有光文章的,都是記錄一些生活中的瑣事,但是總是小事見真情。《項脊軒志》《寒花葬志》什麼的也是非常有名的。
私家筆記的話,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和葉夢得《避暑錄話》吧,前面那些人推薦的好多書,像什麼《西湖老人繁勝錄》我完全沒看過("▔□▔)/("▔□▔)/("▔□▔)/ 


沈復的《浮生六記》
在我這有限的十幾年的讀書生涯中,雖然愛看書,但《浮生六記》是我唯一讀過的一本文言文書籍,而且是上了高中後才看的(有些慚愧呢)。
這本散文有很多吸引人之處,到現在印象最深的還是關於沈復之妻陳芸吧(果然我是個漢子)。
「芸,我想,是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林語堂
讀完其中的《閨房記樂》,我就十分贊同林語堂先生的這句話。當然,也會想著若我的人生也有這樣的一位伴侶,那真是幸運之至了。


先秦兩漢很多經史語言都很優美,如《莊子》、《史記》,選集方面《古文觀止》、《續古文觀止》、《經史百家雜鈔》、《唐宋文舉要》、《南北朝文舉要》、《駢體文鈔》篇幅都不大,可以多讀。也可以使用現代教材《中國歷代散文選》~如果有毅力,啃啃《文選》、《古文辭類纂》、《唐宋八大家散文》當然最好!
發現題主提到了《世說新語》和《浮生六記》,題主肯定對筆記文、小品文這類有趣的書感興趣,而不僅僅是散文,中華上古差不多將歷代筆記出全了,隨便挑幾本有名氣的就可以了~類似《浮生六記》的,《西湖夢尋·陶庵夢憶》、《小窗幽記》、《閑情偶寄》、《情史》、《武林舊事》、《東坡志林》、《老學庵筆記》、《閱微草堂筆記》、《容齋隨筆》……描寫古代大都市、名城盛景的,《帝京景物略》、《洛陽珈藍記》、《東京夢華錄》、《西湖老人繁勝錄》……
個人感覺魯迅先生的《中國小說史略》文筆也很贊喂~
對了,經史仍然是根本,最好學習古代散文前打下四書與前四史的底子,不然只是無根之水,本末倒置。畢竟古人一生治學的核心還是在那些經典裡面
就醬,有空再補充~


其實散文直接上《古文觀止》就好了。都是清人選出的最優秀的散文,先秦到明清,幾乎每一篇我都仔細讀了,收穫其實是很大的。這和讀詩先讀精選本是一樣的道理,通過讀這些最好的文章,可以領會的不僅僅是語言和行文模式,我是真心覺得可以養胸中之氣。

進階的就可以自己去選擇了,八大家文,乃至昭明太子文選,都可以自己去挑選。好文章太多,閱之難盡,不過能覺得這樣的文章不讀就太可惜了,先賢在泉下也會笑出來吧。


巴金說讀完《古文觀止》就知道如何寫文章了。
個人最喜歡的兩篇:《歸去來兮辭》和《報任安書》。


我記得上第一堂「國文」課,呂先生就宣布用《古文觀止》作教本。我當時聽了大吃一驚。《古文觀止》我在十三四歲時就選讀過,不久買到姚鼐的《古文辭類纂》,又有了點文學史的知識,早薄《古文觀止》為村塾陋籍。何以呂先生這位大學者忽然要用這種陋籍作教本呢?可是接著呂先生就作解釋了,呂先生說:所以用這部書,正是因為它選得壞。壞在哪裡呢?呂先生從「古文」這個名詞來申說,呂先生說:所謂「古文」是和駢體文相對而言的,可是這部《古文觀止》里卻選了六朝隋唐的若干駢體文,如《北山移文》、《為徐敬業討武曌檄》、《滕王閣序》之類,說明編選者根本不知「古文」為何物!既然選得如此亂七八糟,為什麼還要用作教本呢?呂先生說:正因為它選得雜亂,各種文章都好壞有一點,作為教本讓大家多了解些東西還是有好處。當然,通行易得也是用它的一個理由。
《古文觀止》雖是陋籍,其中所選的文章還應該是好的,這是我過去的認識。但呂先生不這麼看,他指出:《古文觀止》這部書是為科舉時代學做八股文的人誦讀的,做八股文要從沒有話可說處硬找話說,因此《古文觀止》所選的有相當一部分是說空話發空論的文章。呂先生在選講唐宋八家的文章時還不止一次地說:八家是能寫好文章的,但選在這裡的往往不是好文章,主要原因就是此書專要選空議論文章。再有一個原因,就是此書要選短文章,有些好文章篇幅長,就不予入選。呂先生還舉《史記》為例,說司馬遷的《史記》是有許多好文章的,但因為長,所以此書不予入選,盡選些短而空的文章。
呂先生所講授的文章不一定是他認為好的,不好的也講,講它不好在哪裡。我記得最清楚的,一篇是王禹偁的《黃岡竹樓記》,呂先生說它不好,不好在哪裡,在不純,開頭寫古文,中間來幾段駢文,最後又是古文,不純就不美。再一篇是蘇軾的《潮州韓文公廟碑》,這更是一篇萬口傳誦的大文章,可是呂先生認為也寫得很不好,一上來說的「申呂自岳降,傅說為列星」和下面所講的孟子「浩然之氣」根本是兩回事,不應硬扯到一起,最後的七言歌辭又不古,古文中不宜有此。
---黃永年《回憶我的老師呂誠之(思勉)先生》
原載《學林漫步》第四集,中華書局,1981


最好的文言文散文,基本都在《古文觀止》里了。首推《古文觀止》中的唐宋散文,因為不僅質量好,而且更為通俗易懂。比如韓愈、蘇軾等人的。看完《古文觀止》,接下來進階可以讀《昭明文選》,這也是一本奇書,但是更為晦澀。


太多了。先秦和明代的散文很多都很美,但要說古文裡面最喜歡的還是駢文(不知道駢文符不符合題主的要求)。記憶最深刻覺得最美的是李華的《弔古戰場文》。
「浩浩乎,平沙無垠,夐不見人。河水縈帶,群山糾紛。黯兮慘悴,風悲日曛。蓬斷草枯,凜若霜晨。」開篇幾句。當時剛看到這幾句馬上被壓抑氣場鎮住。
「屍踣巨港之岸,血滿長城之窟。無貴無賤,同為枯骨。可勝言哉!鼓衰兮力竭,矢盡兮弦絕,白刃交兮寶刀折,兩軍蹙兮生死決。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字字悲切。讀出來的話還有更強的畫面感,韻腳配合著自己的聲音都低沉了。
「蒼蒼蒸民,誰無父母?提攜捧負,畏其不壽。誰無兄弟?如足如手。誰無夫婦?如賓如友。生也何恩,殺之何咎?其存其沒,家莫聞知。」這大概是全文最著名的一段。反詰和控訴都極有力。如果你去看看《全唐文》里其他的駢文就會發現,這是裡面為數不多言之有確思想深沉的文章。再加上駢文華麗麗的文體,我簡直愛死這篇文章了ww
一般都認為唐代駢文詞藻華麗內容空洞,但這篇文章的確是唐代駢文中的佳作。

附全文:
浩浩乎,平沙無垠,夐不見人。河水縈帶,群山糾紛。黯兮慘悴,風悲日曛。蓬斷草枯,凜若霜晨。鳥飛不下,獸鋌亡群。亭長告余曰:「此古戰場也,常覆三軍。往往鬼哭,天陰則聞。」傷心哉!秦歟漢歟?將近代歟?
  吾聞夫齊魏徭戍,荊韓召募。萬里奔走,連年暴露。沙草晨牧,河冰夜渡。地闊天長,不知歸路。寄身鋒刃,腷臆誰愬?秦漢而還,多事四夷,中州耗斁,無世無之。古稱戎夏,不抗王師。文教失宣,武臣用奇。奇兵有異於仁義,王道迂闊而莫為。嗚呼噫嘻!
吾想夫北風振漠,胡兵伺便。主將驕敵,期門受戰。野豎旌旗,川回組練。法重心駭,威尊命賤。利鏃穿骨,驚沙入面,主客相搏,山川震眩。聲析江河,勢崩雷電。至若窮陰凝閉,凜冽海隅,積雪沒脛,堅冰在須。鷙鳥休巢,征馬踟躕。繒纊無溫,墮指裂膚。當此苦寒,天假強胡,憑陵殺氣,以相剪屠。徑截輜重,橫攻士卒。都尉新降,將軍復沒。屍踣巨港之岸,血滿長城之窟。無貴無賤,同為枯骨。可勝言哉!鼓衰兮力竭,矢盡兮弦絕,白刃交兮寶刀折,兩軍蹙兮生死決。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鳥無聲兮山寂寂,夜正長兮風淅淅。魂魄結兮天沉沉,鬼神聚兮雲冪冪。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傷心慘目,有如是耶!
  吾聞之:牧用趙卒,大破林胡,開地千里,遁逃匈奴。漢傾天下,財殫力痡。任人而已,豈在多乎!周逐獫狁,北至太原。既城朔方,全師而還。飲至策勛,和樂且閑。穆穆棣棣,君臣之間。秦起長城,竟海為關。荼毒生民,萬里朱殷。 漢擊匈奴,雖得陰山,枕骸徧野,功不補患。
  蒼蒼蒸民,誰無父母?提攜捧負,畏其不壽。誰無兄弟?如足如手。誰無夫婦?如賓如友。生也何恩,殺之何咎?其存其沒,家莫聞知。人或有言,將信將疑。悁悁心目,寤寐見之。布奠傾觴,哭望天涯。天地為愁,草木凄悲。弔祭不至,精魂無依。必有凶年,人其流離。嗚呼噫嘻!時耶命耶?從古如斯!為之奈何?守在四夷。


與朱元思書_古詩文網

作者:吳均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古文觀止,漢賦,楚辭,上海辭書出版社有很多什麼國學辭典,古文辭典,從文愛人,然後可以再找這個人的專集。


《陳情表》


有篇祭文,我讀來是很好的。尤其其中一句我喜歡之極,「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

全文如下:

祭十二郎文——韓愈

年、月、日,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致誠,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靈:
  嗚呼!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歿南方,吾與汝俱幼,從嫂歸葬河陽。既又與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後者,在孫惟汝,在子惟吾。兩世一身,形單影隻。嫂嘗撫汝指吾而言曰:「韓氏兩世,惟此而已!」汝時尤小,當不復記憶。吾時雖能記憶,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來京城。其後四年,而歸視汝。又四年,吾往河陽省墳墓,遇汝從嫂喪來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於汴州,汝來省吾。止一歲,請歸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來。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罷去,汝又不果來。吾念汝從於東,東亦客也,不可以久。圖久遠者,莫如西歸,將成家而致汝。嗚呼!孰謂汝遽去吾而歿乎!吾與汝俱少年,以為雖暫相別,終當久相與處,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
  去年,孟東野往。吾書與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念諸父與諸兄,皆康強而早逝。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來,恐旦暮死,而汝抱無涯之戚也!」孰謂少者歿而長者存,強者夭而病者全乎!
  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少者、強者而夭歿,長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為信也。夢也,傳之非其真也,東野之書,耿蘭之報,何為而在吾側也?嗚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純明宜業其家者,不克蒙其澤矣!所謂天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矣!所謂理者不可推,而壽者不可知矣!
  雖然,吾自今年來,蒼蒼者或化而為白矣,動搖者或脫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氣日益微,幾何不從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幾何離;其無知,悲不幾時,而不悲者無窮期矣。
  汝之子始十歲,吾之子始五歲。少而強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汝去年書云:「比得軟腳病,往往而劇。」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為憂也。嗚呼!其竟以此而殞其生乎?抑別有疾而至斯乎?汝之書,六月十七日也。東野雲,汝歿以六月二日;耿蘭之報無月日。蓋東野之使者,不知問家人以月日;如耿蘭之報,不知當言月日。東野與吾書,乃問使者,使者妄稱以應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與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終喪,則待終喪而取以來;如不能守以終喪,則遂取以來。其餘奴婢,並令守汝喪。吾力能改葬,終葬汝於先人之兆,然後惟其所願。
  嗚呼!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生不能相養於共居,歿不能撫汝以盡哀,斂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吾行負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與汝相養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吾實為之,其又何尤!彼蒼者天,曷其有極!自今已往,吾其無意於人世矣!當求數頃之田於伊潁之上,以待餘年,教吾子與汝子,幸其成;長吾女與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嗚呼!言有窮而情不可終,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嗚呼哀哉!尚饗!


《項脊軒志》


《幽夢影》·張潮
有點偏題。題主問的是散文,但這其實是一本隨筆集。是我認為不能錯過的一本文言隨筆集。其有趣之處在於,作者筆墨之後,還有其他才子或是名流的觀後評論,簡直是古代版百度貼吧啊~


比如:


「上元須酌豪友,端午須酌麗友,七夕須酌韻友,中秋須酌淡友,重九須酌逸友。」

(朱)菊山曰:我於諸友中當何所屬耶?

(王)武徵曰:君當在豪與韻之間耳。

(王)名友曰:維揚麗友多,豪友少,韻友更少,至於淡友逸友,則銷跡矣。

竹坡曰:諸友易得,發心酌之者為難能耳。

天石曰:除夕須酌不得意之友。

(徐)硯谷曰:惟我則無時不可酌耳。

(尤)謹庸曰:上元酌燈,端午酌彩絲,七夕酌雙星,中秋酌月,重九酌菊,則吾友俱備矣。

「為月憂雲,為書憂蠹,為花憂風雨,為才子佳人憂命薄,真是菩薩心腸。」

淡心曰:洵如君言亦安有樂時耶?

松坪曰:所謂君子有終身之憂者耶?

(黃)交三曰:「為才子佳人憂命薄」一語,真令人淚濕青衫。

竹坡曰:第四憂,恐命薄者消受不起。

含徵曰:我讀此書時,不免為蟹憂霧。

竹坡又曰:含徵此言,直是為自己憂蟹耳。

悔庵曰:杞人憂天,無乃類是。


「讀經宜冬,其神專也;讀史宜夏,其時久也;讀諸子宜秋,其致別也;讀諸集宜春,其機暢也。」

(龐)筆奴曰:讀《幽夢影》,則春夏秋冬無時不宜。

每次看時,都忍不住在後面跟一筆啊=)


歸去來兮辭(並序)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於小邑。於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於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於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餘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 。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yáng),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qì),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xiù),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yì)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歐陽修《醉翁亭記》
讀起來有一種朗朗上口的味道,很有文言文的韻味,而且有一種坦蕩為人的味道,讀完後心情會輕鬆愜意,且沒有什麼生僻字詞。不過一己之見爾


個人認為是《滕王閣序》,辭藻能把人華麗哭。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鬥牛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彩星馳,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驂帷暫住。十旬休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清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lǎo)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cān)騑(fēi)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情,窮島嶼之縈迴;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被綉闥(tà),俯雕甍(méng),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盱(xū)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吟俯暢,逸興遄(chuán)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窮睇(dì)眄(miǎn)於中天,極娛游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指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懷帝閽(hūn)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chuǎn);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懷報國之心;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què)之長風。舍簪笏(hù)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晨奉袂,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嗚乎!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誠,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朱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浮生六記》
《秋燈瑣憶》
《香畹樓憶語》
《影梅庵憶語》
《與妻書》
《項脊軒志》


推薦閱讀:

萌生出文言文和白話文兩種書面語表達方式的現象是中國獨有的嗎?在其他國家有沒有類似情況?為什麼?
究竟是「未若柳絮因風起」好,還是「撒鹽空中差可擬」好?
寫「月」的古文有哪些?

TAG:閱讀 | 書籍 | 文學 | 文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