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三大宗教里,伊斯蘭教的教義最多而且苛刻呢?

比如基督教和佛教沒有規定女居士的衣著,伊斯蘭教要包頭巾或者黑袍;伊斯蘭教還有需要很強自制力的「齋月」,對教徒和非教徒的通婚也很苛刻。。


因為伊斯蘭教的創立宗旨本就不是傳播宗教,教人向善,而是武力擴張,憑藉宗教組織武裝,進而統一阿拉伯地區。所以,需要通過教義對其宗教軍隊實現管理和約束,同時通過宗教洗腦使信徒全心全意追隨先知征戰四方。
所以,跟其他宗教(基督教、佛教、猶太教、印度教)相比,伊斯蘭教的根本宗旨就是非和平的,如果要類比的話,伊斯蘭教極像洪秀全的拜上帝教(以基督教為藍本,借鑒改編基督教經典,並且憑藉宗教體系組織武裝,進行武力擴張)參考資料:穆罕默德_百度百科。只不過最後伊斯蘭教成功立足,而拜上帝教則被武裝絞殺而已。
所以我們看,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宗教猶太教的創立是在摩西率領希伯來人回歸故土之後,而猶太教的摩西十誡中很明顯的規定了:「不可殺人」,其後也沒有大規模的擴張;
以猶太教為藍本發源創立的基督教在耶穌基督創教之後,也只是傳教,隨後雖然有十字軍東征等侵略事件,但那屬於宗教教義被世俗統治利用,耶穌基督本身只是個傳教士,並未有組織軍隊大規模的侵略的行為;
佛教更是明顯,喬達摩·悉達多是出家之後才參悟創立了佛教,本身早已經放棄了作為世俗國家王子的地位,更別提組織武裝實現擴張了;
即便是印度教,也只是通過教義來穩固內部統治,使教眾安於遵從種姓制度,並非為實現擴張而創立。
但伊斯蘭教則有本質不同。
穆罕默德創教之前的阿拉伯地區是四分五裂的,社會動蕩造成了人民生活困苦,穆罕默德從小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希望統一世界,實現世界和平。在接觸了多種宗教形式之後,他認為宗教是可以將平民組織起來,實現武力統一的一種形式,所以通過冥思苦想(借鑒,改編猶太教、基督教經典)創立了伊斯蘭教。
由於根本目的不同,所以伊斯蘭教經典古蘭經中,對信徒的誘惑是全方位的,多層面的。同時對於信徒的約束也是極為嚴苛,面面俱到的。究其原因,就在於伊斯蘭教並非單純的宗教教典,而且同時是一部軍隊軍法法典、社會世俗律法。它不僅要對教徒的修行行為進行約束,還要對教徒(同時也是宗教軍隊)的生活行為進行約束,同時還要對其佔領地區的非伊斯蘭教徒的地位、世俗生活行為進行約束。


小信的人。「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好像粉飾的墳墓,外面好看,裡面卻裝滿了死人的骨頭和一切的污穢。 你們也是如此,在人前,外面顯出公義來,裡面卻裝滿了假善和不法的事。 (?馬太福音? ?23?:?27-28? CUNPSS-神)


相比起原始宗教而言,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這類世界性宗教在戒律方面的確更為嚴苛,這與其發展需要是分不開的。


首先,所有宗教都有一套的戒律,這不是巧合,因為戒律是宗教自組織過程的起點。無論是包頭巾也好,穿黑袍也好,禁慾齋戒,都是與人的本性相違背的,按理說不容易被傳播,然而恰恰因為其違反人的本性,便起到了一種篩選的作用——它把一些不同於常人的特別之人篩選了出來。


能夠長期忍受禁欲主義苦行生活這一事實,至少表明了這些人具備如下特別之處:承受痛苦的忍耐力;不為物質誘惑所動的堅定性;對所奉行信念的執著。戒律對於宗教的價值是無可置疑的,這就是為什麼所有成功的宗教都有戒律,而戒律的內容與核心教義常常毫無邏輯關係。

伊斯蘭教則從其創立伊始,便是個政教合一的體系,其建立了以哈里發為核心的等級組織,並明確以武力征服作為傳播觀念的手段,因而,伊斯蘭的擴張更是迅猛無比。而伊斯蘭教的戒律與教義,都是在其征服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目的都是為了有效地幫助貝都因人的統治。頭巾與黑袍讓女性順從男性,齋月與飲食禁忌讓男性更有戰鬥力,定期的禮拜和禱告增強信徒的意念,對於天國的描寫鼓舞他們的士氣。無數的穆斯林就是憑藉著這些,口含真主聖諭征服了阿拉伯半島、地中海以及北非,並將星月旗插遍全球。


戒律的存在,對於世界性宗教來說,不僅是其區別原始宗教的手段,而且是其傳播的需要。基督教對一夫一妻制的堅持,對婚前性行為和離婚的限制,一點都不比伊斯蘭教遜色;佛教由於其教義反暴力的緣故,對信徒的鉗制並沒有那麼嚴苛,但仍然用殺生、輪迴、阿鼻地獄來恐嚇信徒;但這兩個宗教在近代以來,已經通過現代文明的改造,將宗教與個人生活分離開來,並不強迫信徒尊崇戒律。

而唯一沒有演化過的伊斯蘭教,依然保持著對原始戒律的熱誠,不斷禁錮個人生活與自由,並試圖將其擴散到更多的人與地區中去。


一群人總是愛以踩踏另一群來獲取安全感,納粹如此,無產階級如此,"聰明"的題主你也如此


題主又在耍流氓了,不問是不是就已經拍腦袋定個調子來問為什麼了。提這樣的問題,至少要做起碼的功課吧,不要求你對三大宗教的教義做比較,起碼也得分清教義和教法的區別吧。你的描述中提到的服飾,齋戒什麼的,扯不到教義上去。真要掰扯掰扯教義的話,伊斯蘭恰恰是最簡單的那個。
倘若比較教法問題,題主的描述更讓人糊塗了,你見過穿超短裙,坦胸露乳的尼姑或修女嗎?齋戒更是幾大宗教的都有的功課,每個宗教都有自己相應的服飾要求並形成服飾文化,不是很正常的么?真要比較幾大宗教間服飾文化等的異同,改天可以給你貼幾個論文


我主要是來抬杠,不是來答題。因為抬杠太容易,而嚴肅的回答太難了。之所以說太難,不但和我有關,也和題主有關。-----------我沒有金剛鑽,但總愛攬這種瓷器活兒。

不要以為穆斯林女子總穿黑袍。很多時候她們和大家一樣。大家不熟悉她們而已。中國女子愛問我的問題她們也愛問,比如好歐德阿尤,比如獨有邁瑞德?也是白痴一樣買一大堆破爛最後發現手不夠用了。

埃及穆斯林女子

上圖你以為是穆斯林女子嗎?錯啊。這是猶太教的女子。這位女子的裝束是舊約中提到的。

關於通婚,這個大家要看開些。沒必要那麼上綱上線。很多人結婚不也是要求對方有房有車大碼頭的高個子海龜嗎?

但另外一些人的條件是精神和信仰方面的。世界很大,不是所有人都和你一樣。

別總看著人家不順眼,你咋不降低條件嫁給那個寫紅樓夢的窮酸呢?也好比猶太教徒嫁給個中國拜關公/塑料的綠白菜/金色的塑料蛤蟆的土豪,他日子沒法過啊。

對穆斯林男子而言,恰如兩千年的大詩人所說的那樣:出其東門,有女如雲。雖則如雲。匪我思存。縞衣綦巾,聊樂我員。

在伊斯蘭的語境中,婚姻也是伊斯蘭的一部分,定位是「牢固的契約」,既然是契約,自然要遵守彼此的責任和義務的。只有夫妻二人精神理念相同,才能穩固,才能使夫妻二人不受傷害,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護家庭和子女。受污泥濁水荼毒的很多人很難理解。
++++++++++++++++所謂的正經回答分割線++++++++++++

伊斯蘭的確在外人看來教義多而苛刻。但這僅僅是皮相之見。

很多穆斯林要遵守的教義是對自己,對家庭,對任何人有利的。沒人需要你遵守,安拉也不需要你遵守。其實,具體實施起來很多教義彈性很大,因人因地因時而異,從不苛求整齊劃一。例如禮拜,經常看到有人坐在椅子上,因為他沒有腿,也看到有人一直站立著,因為他只有一條腿。一點也不苛刻啊。
很多教義也不是大家想當然以為的那樣,比如:接受贈品必須要回贈。但沒有規定必須回贈什麼。贈我百蝶巾,回贈蒙汗藥也行啊。

比如娶妻子必須要有聘儀,但沒規定具體是什麼。一枚鐵戒指也行。

比如要和睦鄰居。所以穆斯林燉牛肉的時候會給鄰居家一碗。

比如孝順父母,沒說具體行動。完全是根據自己的能力而定的。窮兒子給父母的一碗餃子抵得上闊兒子的一大筆錢。

退一步而言,穆斯林中也有不少偽信士。他們言行不一,當面一套背後一套,教義並不能要求他們。因為內心的東西怎麼能強求?所謂一個回回不是回回就是這個道理了。知乎上面不也有回回以大嚼豬肉背棄伊斯蘭為自豪嗎?既然不能慎獨,做給人看,沒啥意義。

佛教,基督教我不了解,但我一直疑惑的是為什麼先知輩出的猶太人也自以為是的背棄教誨,合同從俗。卻還洋洋自得的樣子。當年他們一過紅海就開始亂來拜金牛犢了,也算有先例吧。

+++++++++++=高能量分割線+++++++++++++

但這一切建築在對人,對世界的看法的基礎上。比如你以為你是誰?你以為誰是你?你真的確信人類是從猴子進化來的嗎?你未必信啊。那麼問題嚴重了:你從哪裡來?

穆斯林認為人類是安拉造化,他們/她們遵守安拉的法度。從另外角度而言,法度僅僅是法度,和法律一樣,也有不遵守的人。這都是等閑事。


問過身邊的穆斯林朋友,他們的回答是這樣的:
選擇了伊斯蘭,不僅僅是選擇一種信仰,更是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
即按照《古蘭經》和《聖訓》的方式生活。
先知穆罕默德說:「修剪指甲、剪短髭鬚、剃陰毛屬於遜奈。」那麼虔誠的人就蓄起了大鬍子和美髯。
聖訓解釋:「大腿是羞體」,「肚臍以下和膝蓋以上」也是羞體。對婦女則明確指出禮拜時必須戴蓋頭,「穿一件遮住腳面的長衫」。
據此,男人的羞體便是肚臍以下至膝蓋以上的部位,婦女則除手和面孔以外均為羞體。教法進一步規定:禮拜時羞體不能外露超過其1/4,大凈時羞體不能讓外人窺見。男12歲,女9歲者皆屬此範圍。
...
以此類推,《古蘭經》和《聖訓》里對生活事無巨細的作出了規定,或者說是引導。所以在「不信者」看來,這些瑣事顯得「教條和苛刻」。

非穆斯林,利益不相關。只陳不評。以上


因為它是後來者居上。公元7世紀它才創立。 它在猶太教基督教的基礎上,加以完善創新,造出了伊斯蘭。它的創始人,有機會遍觀諸教的缺陷,終於創造了一種洗腦能力更強,政教合一屬性最強,禁止後人懷疑最強的宗教。尤其是第三點,禁止後人懷疑。創始者自封最後的使者,把以後的人的路都封死了,這樣誰也翻不起懷疑的大浪。得此神教,創始人創立了一個帝國,並將此教傳播到各地。由於教義在洗腦方面太過完善,導致信了就出不來了。因此勢力越來越大。


提供一個思路
宗教或多或少都有邏輯硬傷,但是伊斯蘭發展的大趨勢確實太過保守。即使是最開放的百年翻譯時期,也有「穆斯林焚毀了亞歷山大圖書館」這種傳說,還是穆斯林自己提出來炫耀真主的武威的。這個事情的表面原因可能是古蘭經一字不易,改革難度大,諸如此類
但是深層次的原因可能是伊斯蘭教的高度非法性。它是閃族三教里問題最多的。因此伊斯蘭需要用最嚴苛的宗教模式來鎖住信徒
即使我們接受默罕默德是使者這個設定,伊斯蘭的基本教義還有太多自我矛盾的地方。比如默罕默德是文盲,他只能口述,古蘭經的文字記載他無法親自訂正和查驗。古蘭經也不是默罕默德在世時成書的,而是他死後幾十年才由第三位哈里發奧斯曼完成編纂。各種聖訓集的準確性更是無從考證。這跟古蘭經是直接天啟,一字不易的設定嚴重衝突。要想加強古蘭經基本體系的嚴密性,就必須把後世編纂古蘭經和聖訓集的哈里發和信徒們提高到先知的地位,認為他們不會犯錯,同樣接受了天啟。但是這樣就與封印先知的概念衝突了。如果承認他們是普通人,那麼他們的記憶和記載就有可能出錯。古蘭經就有可能是偽經
實際上伊斯蘭內部對各種聖訓集的可信度已有頗多爭議,比如遜尼什葉之爭。一但真的開始允許學者去考究探討古蘭經,古蘭經有偽造的可能性這個概念就一定會被提出,伊斯蘭的大廈就有土崩瓦解的危險。個人認為事實的真相可能就是前三大哈里發看到默罕默德死後大批信徒退教的危險情況,人為加入了大量洗腦型的宗教規範和針對異教徒的仇恨言論,從而奠定了伊斯蘭世界的保守內核


不談派別和宗教改革你就是在耍流氓≧﹏≦


縱觀知乎,穆斯林們為自己「洗白」的唯一方式就是指出非穆斯林的錯處。好像因為別人有了錯,別人不完美,就能夠證明自己完美了一樣。
尋找真理如同指向月亮的手指,不能達到,但心系此方,這是幾乎所有宗教的共性。然而穆斯林們的手指都是指向別人。他們挑著別人的錯,用以證明自己站在真理一方,又同時以此為自己的錯而辯護,用以證明自己錯的應當。
這種思想倒是和底層屌絲有共通之處——別人有錯,所以我是對的,別人有錯,所以我犯錯也沒關係,無論如何,我就是真理,不容置疑。我一直納悶為何我國底層屌絲不加入ISIS大軍呢,還是說愛國教就已經滿足了這種需求,又或者天堂的處女沒有那麼大的吸引力?


很多宗教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被人們誤讀誤解,例如同樣是穆斯林卻有Shia和Sunni的不同,而這種不同,不僅是細微的差別,而是能引起國家糾紛引起戰爭的不同。基督教里也分出了很多很多小的派別。回到你的話題,最早最早的伊斯蘭教中,並沒有對女性的裝扮有如此嚴格的要求,而是後面因為不同派系的不同解讀,可以說是「人為」地添加了很多規則。

齋禁也是一樣,很多宗教其實都有,只是執行程度不一樣。


別的宗教規矩也很多,可是他們有一個特點,就是並不強迫別人遵守。

拿基督教而言,神父和修女為神職人員,規矩甚多,但是普通的基督徒除了在驚訝的時候叫一句上帝之外愛幹嘛幹嘛,什麼規矩都不用管,目前意識形態和無神論幾乎一致了。電影《雲圖》標誌著無神論在西方的一個重大進步。

拿佛教來說,規矩的確比伊斯蘭教多,但你見過靠子宮發展的尼姑和修女嗎?和尚生下來的孩子一定得是和尚?

世界上唯一的僅僅能繁殖傳播的,又有強制性規矩的宗教,就是伊斯蘭教了。這才是大眾不喜歡它的原因。

(因為反綠教和愚昧而入黨。)


同人作品的二次設定


你猜,這位戴頭巾,穿長袍的是穆斯林還是基督徒、

這個戴小白帽的,是教皇還是阿訇?


首先吧,其實題主說的不是教義,而是教法。其實能作為世界性宗教存在,其教義尤其是核心教義一定是簡潔的,像伊斯蘭教嘛就是六信,信安拉,信天使,信經典,信使者,信末世,信前定。非如此,你咋傳教呢,解釋自己都要解釋個半天,像一些多神教複雜的神系,而且很多主要的神和生活生產環境結合密切的,就缺乏普世性,缺乏易移植性。而至於教法,不是他多,而是伊斯蘭教把教法記得太明白,講求宗教的精確複製。以至於其能作為宗教的特徵。


無知了


其他宗教教規大部分只要求神職人員遵守,普通信徒只需要遵守少量教規即可。而伊斯蘭卻反人類的要求所有人遵守。


呃,比較宗教學並不是這樣學的。。。。

ouch,下次直接用鍵盤來做基因測序吧……還能拯救人類呢→_→


一群不了解伊斯蘭,也沒有研究過古蘭經的人,在這裡帶有偏見地妄加評論。 的確我本人是回民,但對一些回答的不滿不僅是出於個人信仰感情,大眾對伊斯蘭誤解越來越深,但還是希望有掌握知識且客觀的人員能夠來做解釋,而不是看了幾本書,看了幾篇報道,連一個真正的穆斯林朋友都沒有的人在這裡妄加評論。 很遺憾,我不能簡單的給題主滿意的答案,一是因為本人水平不夠,二是因為想要得到真實的答案,確認不是那麼容易的。 不過需要強調的是,伊斯蘭崇尚和平,崇尚知識,崇尚真理,崇尚道德,伊斯蘭約束人們規範人們,但是不扼殺人們的天性,不排斥科學。 正如其他新生事物在產生之初,都會遭到排斥或不被接受。伊斯蘭的發展初期的戰爭,也是為了避免迫害而進行的自我保護,這個僅從從穆聖對待戰俘的態度就可見一斑。而不是什麼藉助宗教來籠絡人心為我所用,利用宗教搞暴力,這樣認為的人,你是陳勝吳廣看多了吧。 要求的苛刻不苛刻,這是相對的,正如北方人吃不慣南方飯菜,西方人嘲笑清朝人留辮子一樣。也許你不能理解,但是對穆斯林來說,穿戴嚴實是對女性最好的保護,打個不恰當的比喻,最珍貴的東西當然要嚴加保護,家裡的財寶只怕保險箱也不夠結實,博物館裡的文物,也是一樣。不過黑袍卻不是必需的,黑袍是阿拉伯國家的傳統了,教法里的要求是要遮住羞體,不顯露身材即可。(自家媳婦自家看,別人猥瑣的眼光都擋住) 而齋戒,其實猶太教也有齋戒。這個可以從醫學上節食的益處來理解,也可以從提升意志力懺悔的角度來理解。 另外,看到不止一人說到伊斯蘭是借鑒猶太基督取長補短而創立的,還有基督教是借鑒猶太教而成的。真是…看似合理的猜測,但是稍微了解一下伊斯蘭初期發展的歷史這個說法也就不攻自破了。
還有人在評論中反問穆斯林了不起怎麼沒有互聯網企業…? 我也很惋惜我偌大中華沒有諾貝爾獎獲得者,玩笑啦,作為穆斯林,我很失落,也很無奈,如今淪落到這步田地。阿拉伯一片散沙,敵友不分,躺在油田不知進取,先知的教誨還有幾個人身體力行…


題設有問題啊,比如
頭巾之類的其實基督教也有設定啊,否則你以為修女們披的是什麼任意性的風俗物件?
其實是law vs implementation的關係吧。

此外宗教之間甚至有共通之處,很多是思想方面的。

關於黑袍,古蘭經中並未規定,聖訓中也沒有,很多經院女校(比如專門背經的)里著裝就是黑袍,甚至就和你去伊頓牛津參加晚餐會一樣,其實是人家的正裝。以至於全民披掛黑袍甚至遮蓋臉部是有點奇怪的風俗,和女性地位的關係我也就不說了,但很多地方不是這樣的,特別是發達地區。
個人覺得是各地對教法sharia的理解上過於傳統和機械造成的,這和伊斯蘭強調只有阿文古蘭經一本是權威而其他版本都 非法是有一定關係的,有些東西千古流傳至今,去機械理解就很難適應現今社會。但我覺得也沒有太大的有害性,畢竟很多披掛遮蓋成風俗的地區本身就是沙漠環境或是日照強度極大的地區。

原教旨主義我不說題主查查資料也能理解了吧。很多人說了我就不說了。

齋月其實挺難的,要非常虔誠地穆斯林在比較聚集的地區才會堅持到現在。我覺得新疆的穆斯林特別不容易,那麼干日照那麼強的地區,我算過,普通齋月里,封齋時間每天都要比我們南方都要長2-3個小時,意思就是日出比我們這裡早,日落反而晚了,冬天的氣候也很極端。作為江浙滬地區的穆斯林,我們家裡沒有封齋的傳統,只過開齋節(羞愧,不過很多本地回民都是這樣的,實在沒有那樣的大環境)。
齋月的本質是要飽足的人們體驗極限情況下體驗困境,特別是窮苦人的飢餓和困苦,所以如果是體弱多病或是婦女哺乳懷孕或例假期是不允許封齋的,好像小孩和老年人也不要求封足齋,一般是提倡體壯的成年人體驗。再極端的過程,也是個人行為了。
如果在當地齋月沒東西吃或是小店不開張也請非穆斯林們諒解。畢竟,總比我們這種從4、5歲上幼兒園就要在飯碗里把豬肉挑出來和老師鬥智斗勇的環境好很多,好嗎?你看我們在漢民抱團的環境下,整個就是個低調的聞著各種氣味都笑而不語的素食者,和同學朋友吃飯什麼要求都不提專心吃素,我們這樣長大都習慣了,都還沒說什麼。。。(周圍的漢民很多都很體貼,偶爾想起來還會替你考慮去相應的館子,其實並不需要,也不喜歡西北風味,一般還是只認自己家裡做的菜,所以低調處理所有飯局。我覺得我周圍的漢民都非常有教養,不知道為什麼,跑來知乎看到很多熱愛嘴炮的奇葩。 非常超現實的體驗。)

教義嚴苛並非照單收,很多地方教義無法保全的,比如我們。很多知乎群眾提到回民吃大肉的問題,真的是沒辦法保持傳統,很多人從小就被大環境「糾正」(其實教義允許生境不保的情況下吃那些或是不封齋的),跑來知乎還有吃屎般的宗教輿論環境。真是醉了。

總之各位手下留情,多考據,多援引,少亂彈,少嘴炮,少替教徒或是非教徒答話或演繹心理活動——尊重一下話語權好吧,不是基督/佛教徒/穆斯林不要胡亂演義,多切合題設互相寬容和深入理解,在此基礎上進行交流。謝謝謝謝。


個人拙見: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社會經濟與宗教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是互相作用的。基督教的專制導致了黑暗的中世紀,反過來文藝復興也促進了宗教改革。在中國古代,王朝興盛時期的佛教往往比較繁榮和諧,而王朝動蕩時往往伴隨著極端宗教的產生。ysl目前大概也處於這個階段吧


舊約猶太重情節儀式,比如割禮,獻祭,伊斯蘭類似,基督,天主重內心靈性,比如心裡的割禮,重生,任何時候都敬拜。有取表,有取里,也有表裡都取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穆斯林會說自己是少數?
如何評價迪拜父親拒絕救溺水女兒?
如何看待穆斯林婦女的長袍?
為什麼有轉世投胎的理論,人們還要在鬼節(比如清明,中元節)給親人祭祀,畢竟親人已經轉世投胎去了?
為什麼猶太人如此優秀?

TAG:文化差異 | 伊斯蘭教 | 宗教 | 世界歷史 | 世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