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郎咸平?他的言論是否過於悲觀或誇張?

他的言論里,中國經濟和社會已經不僅僅是水深火熱,似乎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但好像情況也沒有他說的那樣悲壯?
——————————————
引用最近看到的一篇博客,真實性待求證 2012.09.16
黃祖斌的博客《郎咸平與顧雛軍到底是什麼關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e1c3e01017dgx.html

  1. 在此之前,郎咸平和顧雛軍是非常好的關係。郎顧之爭起於兩人經濟糾紛,由於郎咸平充當顧雛軍的吹鼓手,但是顧雛軍許諾的公關費最後並沒有兌現。最終兩人交惡
  2. 揭露郎咸平的所作所為,揭露其不學無術、喜歡賣弄、瘋狂掠財的真面目
  3. 做營銷的一位專家的評價:郎咸平是無聊、無知、無賴的三無書生
  4. 只是想告訴您郎咸平批評你們企業的真正目的是為了一個「錢」字。

以上引用僅為拋磚引玉,希望吸引更多人參與討論。


郎咸平要分階段看,第一個是回國前,第二個是回國後的3年內,第三個就是至今了

第一個階段:華人頂級金融學者,在公司治理和公司金融方面的功底非常深厚,在某些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的研究。私以為,他的學術地位在海外比林毅夫高,因為公司金融是一門軟科學,都是頂級白人學者在做,華人能做成這樣,真的很牛逼。因為公司金融不光要對財務會計、金融市場、信息經濟學、商業社會和公司運作有很深刻的理解,是純粹的語言邏輯,即用英語寫故事,故事的文筆還得跟文學一樣。當然,也得使用統計和數據做實證研究,驗證理論或假說是否成立,這都是博士的基本功訓練。想想看,用第二語言達到文學寫作的水準,還得是嚴密的文字邏輯,和實證數據支持。在海外華人做金融研究的,大多是做資產定價的,因為需要用到很高深的數學,不是算數,是數學,諸如實變函數、泛函分析、測度論、隨機分析這種,而這正是華人的強項,用數學優勢彌補自己對金融和語言的弱項,避免了用自己的短板死磕美國人天生的長處。因為數學邏輯是最嚴謹的,用數學替代文字和金融邏輯,是一個自身語言和文字邏輯達不到頂級的好辦法。

唯一在金融領域學術研究做的比他好的,應該是黃奇輔,不知道的人可以百度一下,在資產定價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奠定了金融經濟學的基礎,BS公式都是在這基礎上發展出來的。黃在斯坦福的導師,是BS公式里的那個S。黃之後做過高盛固定收益主管和LTCM的亞洲合伙人,30幾歲就拿到了MIT的帶title的教授(至高的學術榮譽)。和他合作寫論文或者一起做研究的,都拿諾獎了。如果他不是離開學術界去了工業界,諾獎沒準也拿到了。不過鑒於華人本身數理比較好,郎咸平的學術成果更值得推薦。郎咸平在沃頓的遇到了很重要的一個導師是李茲森伯格,可以再百度下,學術大牛,當年沃頓重金挖來,後來做過高盛的風險管理老大、合伙人。李茲森伯格和黃奇輔合寫過一本書,叫金融經濟學基礎,非常著名的教材,金融博士必看。當然因為時間的原因,現在已經看更好的教科書了。

郎咸平是在紐大拿到的副教授,即終身教職,他在美國頂級期刊(諸如AER,JF,JFE等)發表過十幾篇論文,裡面有一些甚至是公司治理領域後人的必讀論文。學金融的人都學過Ross的公司金融那本書,那本書引用了郎的4篇論文,即Larry Lang,比如股利政策,自由現金假說等。美國頂級期刊諸如AER什麼概念?全球幾萬個經濟學家都盯著這個期刊,頂級智商的競爭可謂慘烈。前幾年有個復旦的學者(好像也是海龜)發了一篇,和國外的人合作寫的論文,叫Growing like China,轟動整個中國學術界,復旦馬上給升副教授。中國的經濟金融學者,如果不是在美國名校接受了完整學術訓練的大牛,基本不可能在這些期刊發表論文。林毅夫92年在AER發過,關於中國農村經濟增長的,奠定了他在發展經濟學的地位。近幾年國內清北等名校開始有學者在這些頂級期刊發表論文,但也基本是海歸,在國外受過完整學術訓練的。郎的學術研究中文版收集在
《郎咸平學術文選》 中,有心者可以看一看,起碼這是差不多10年前國外公司金融的研究水準,再對比一下國內的財務學術研究,什麼是差距。

第二個階段:剛回到國內,也是想做出一番事業的,在香港中文商學院拿到講座教授,意氣風發,在國內開始指點江山,激昂文字。那個時候郎在第一財經有個節目叫財經郎閑評,做的很有水準,觀點和評論都很到位。如果還能搜到的話可以看一看,眼光毒辣,分析深刻,當然口才也好。他接受過楊瀾的一次專訪,談了很多心裡話,可以看看。只可惜,有一次差點把SH社保案給捅出來,節目都做好了,結果遭到停播,郎咸平經世濟民的夢想就算到此為止了。他估計也經過這個事情,看透了中國大陸的環境。不要小看這種被沃頓訓練過的社會科學博士的悟性和眼光。

第三個階段,就是現在了,經常出書開講座,賺錢,發表一些不符合其身份的觀點。明明是公司金融專家,卻專註於宏觀經濟,整天分析貨幣政策和產業鏈整合。觀點雖然犀利,但其實都是大實話,更多像民粹的抱怨和激進的看法,而非大學者成熟的觀點。估計也是看透了國內的環境,選擇了這樣一條既能明哲保身,又能賺錢的道路:又不明顯地得罪既得利益(前車之鑒),又賺草根的錢,活的輕鬆。但從此也就和真正的學術研究告別了。
-------------------------------------------------------總結-------------------------------------------------------------------------------
說句實話,郎並不缺錢。美國商學院的薪酬遠高於其他學院。一個剛畢業的博士去商學院做助理教授,就能拿到16-17萬美元,而其他基礎學科,只有6萬左右。等拿到副教授,25萬很正常。帶title的教授和講座教授,一年30萬美元很輕鬆。所謂帶title的教授,就是比如說哈佛商學院摩根斯坦利金融學教授這種(瞎編的,基本這種套路,捐款人冠名的)。再加上暑假在各大公司、投行、基金的兼職顧問,一年幾百萬人民幣很容易。當然,誰又嫌錢多呢?

被點亮了再多說幾句,有一次上一個學院王牌金融老師(帶title的教授)的課,他說他最近讀了一篇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Larry lang的文章,說中國經濟數據造假怎麼怎麼的。我們中國學生聽了後震驚了,下課就跑去問教授你認識郎咸平?(當然是英文問的)老師說我知道他,他的金融Phd是在沃頓讀的,研究做的很好,經典論文blablabla......我當時就覺得,郎你能不丟人嗎?你在國內忽悠我們屌絲的觀點,國外教授還會看啊......你說你這身份乾的這事情......

個人認為,先不說郎咸平的人品如何,比如傳聞以前騷擾女學生啊現在胡言亂語啊撈錢啊什麼的,但一個在國外做出重大學術貢獻的大學者,回到國內卻用這種方式出名賺錢,我們是不是應該更多地反思一下國內的生活、學術和工作環境呢?

-------------------------------------------------------更新----------------------------------------------------------------------------
收到這麼多的贊同和評論,非常感謝大家的關注。我就不一一回復了,一起更新一下。
其實LZ並沒有想給郎正名,更無意抨擊體制,主要是沒這個能力和水平。
LZ所引用的郎的學術貢獻、發表的論文和論文引用,在公開渠道都能找到,比如《郎咸平學術文選》。看一下前言和附錄就行,就能揣測他做嚴肅學術研究時的水準和觀點,這樣才能更客觀地看待郎。LZ也不喜歡現在的郎,幾年前就不看他的節目了,對自己不專業的領域亂髮表觀點,有失學者風度。但認為僅憑他現在的觀點和做法就全面否定他的學術水準和貢獻,不夠客觀。
如果有朋友在香港中文讀金融,可以介紹下他現在是否還在學校里做嚴肅的學術研究,畢竟講座教授也是要有學術貢獻的么。
如果有朋友是研究公司金融的,也可以介紹下他的學術貢獻和論文水準。那幾個著名期刊也可以介紹下,比如金融經濟學期刊JFE,Journal of Finance, 美國經濟評論AER,政治經濟學期刊,Journal of Finance and Banking等等。
知乎是個可以理性和平等討論問題的平台,到這裡也希望能學到更多東西,有大牛出來多分享,謝謝!


先說結論:郎咸平對中國企業,就像一個持不同政見者,只有批評,沒有建議,只有唱衰,沒有激勵。他的粉絲主要是學生;沒有實踐經驗、涉世未深的年輕人;在職業生涯不順利或因為失敗變得憤世嫉俗的人。


西西河的忙總對郎咸平的點評。忙總請自己去百度文小芒

1、有資格評價一個企業的健康狀況和未來,需要了解一個企業在長短利益、內外關係和現金收益與長期發展貯備能力之間的平衡點,只有把握住這些不斷變化的平衡點,才可以準確判斷企業狀況。
2、有資格評價一個行業的健康與否,需要了解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主要發展模式和主要競爭對手的現狀及動向,不然沒有辦法掌握全局。
3、有資格評價宏觀經濟,需要在GDP增長率、就業率、通貨膨脹率、財政赤字率和國際收支平衡這5個蹺蹺板之間找到平衡感覺,才可以說宏觀經濟走向如何。

顯然,按照上述標準,一個沒有實踐經驗的人是沒有資格評價的。

從郎咸平的書、文章和演講來看,他利用公開財務數據規範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資產負債平衡、財務風險、現金流量等等問題,是沒有太大問題的,基本正確。但是他對企業運營的評價,基本不正確,因為他沒有實踐經驗,往往找不到要害,無的放矢居多;對行業、產業的評價,基本屬於胡說八道,嘩眾取寵;對宏觀經濟的評價更是胡言亂語,危言聳聽。其實他如果老老實實做一個財務專家,在他熟悉的專業領域發揮作用就已經很好了,完全沒有必要到自己不擅長的專業來,基本常識都搞錯。

前幾年他大講中國企業家沒有信託責任,美國企業家如何有良心等等,言猶在耳,華爾街馬上就給他一嘴巴,打得他眼冒金星。去年大講聯想急功近利,不該收購IBM,心態不成熟,美國企業如何偉大,收購心態如何成熟穩定,可惜沒過幾天,他崇拜的惠普收購康柏就爆出讓他下不了台的事情了。去年到處講中國企業沒有流程,註定要失敗,美國企業如何偉大,流程如何健全,競爭力如何強,可惜GM、FORD不爭氣,這兩個流程化生產的鼻祖和發明者倒閉或瀕臨要倒閉,而中國註定要失敗的企業在擴張。上次在煙台演講,就有一個山東鄉鎮企業家讓老郎氣急敗壞,下不了台,結果直接拂袖而去,美其名曰你沒資格討論。

說實在的,當初他剛開始在大陸發表文章時,我還是很看重他的財務分析功力的,但慢慢發現這位老兄開始神化自己,要當中國企業界和政治界的導師了,這就有點誇張了不是。

我再舉3個郎咸平的例子:
1、在德隆2004年5月份倒台前後,郎咸平寫了許多分析德隆的文章。通過調閱一些檔案和案卷,我們得出的結論是:龐氏騙局+勾結貪官污吏腐敗,根本不是郎咸平寫的那些原因,他寫的基本有小說性的誇張。
2、去年郎咸平利用可口可樂收購匯源熱,發表了他對中國飲料行業的研究報告,結論是根據匯源的發展模式,認為中國未來飲料行業是實體價值優先。先不說用一個企業的數據來分析整個行業是否對頭,匯源在中國整個飲料市場佔有率只有3%(純果汁有48%),這麼小的市場份額,數據就沒有可參考價值。他完全不知道在產業經濟學中有一個關於快速消費品市場的定理:品牌價值優先於實體價值。如果按照郎咸平的觀點,可口可樂就不會發展起來,現在飲料行業的巨無霸應該是納斯貝克(曾經的最大果汁企業),現在的餅乾企業。
3、再看看這位老兄的「產業鏈陰謀論」和「中國宏觀經濟崩潰論」。先不說產業鏈陰謀論的邏輯基礎嚴重違反了產業經濟學常識(產業垂直分工和貿易資源最優配置),就是拿日本和南朝鮮的產業演變和產業升級發展過程,也可以給他結結實實的一巴掌(與吳敬璉的發展無污染高端服務業為國策的謬論有一比)。宏觀經濟崩潰論就更荒唐,如果中國經濟崩潰,世界上無一國家倖免。我們是最有調整餘地的國家。中國這種以製造業立國的產業結構,即使民營製造業全部崩潰(主要是附加值極低的消費品製造業),也不會動搖國本(當然廣東和浙江例外)。郎咸平沒有在國內大型的國有製造業工作過,他不知道中國幾十年積累了多雄厚的基礎。

郎咸平對中國企業,就像一個持不同政見者,只有批評,沒有建議,只有唱衰,沒有激勵。他的粉絲主要是學生;沒有實踐經驗、涉世未深的年輕人;在職業生涯不順利或因為失敗變得憤世嫉俗的人。

郎咸平對中國企業的主要觀點包括:
1、中國企業急功近利,所以不會成功。
2、中國企業投機冒險,所以不會成功。
3、中國企業心態不成熟,不應該靠收購做大做強。
4、中國企業沒有流程,所以沒有成功的希望。

評價:
1、任何企業本質上都是在急功近利和長遠發展見取得平衡,沒有急功近利,就沒有現金流發工資,就沒有今天,就談不上明天。一味批評急功近利就像說人餓了何不吃肉糜。企業首先必須活下去,才能談到發展。帶兵先籌餉,這是常識,不能偏激。
2、任何市場環境下,收益與風險成正比,這是常識。如果不冒險,就還不如把錢存在銀行或買國債,何必投資。運營企業最大的成就感就是在風險中尋找到機會,並迴避或分散掉風險,獲得收益。按郎咸平的說法,風險投資就不應該存在,微軟、蘋果就應該消失。這是沒有投資常識的謬論。
3、世界上所有大企業都是靠收購來實現擴張的,例如GE、GM、FORD、波音、杜邦等等,沒有那個行業離得開收購。但是在美國這樣成熟的市場上,收購成功率也從未超過30%,絕大部分都失敗了,最近的惠普收購康柏就是例子。但是並不因為失敗率高大家就放棄,就像並不因為風險投資成功率只有1%不到,這個行業就消亡一樣。因為高風險帶來高收益。聯想、TCL等等的海外收購失敗,有多種原因,例如收購技術不成熟,接管整合技術不成熟,文化衝突等等,但不能因此就否認收購的價值。這是強詞奪理。
4、流程只是企業運營的一個工具,就像你不能憑一個人用毛筆還是鋼筆來判斷他的寫字水平,斷定他能否成為書法家。企業運營的核心是對客戶需求的把握和滿足。FORD是流程生產的發明者,GM是發揚光大者,現在GM的柔性生產線是人類目前為止流程運營的巔峰產品,無人能出其右,但是他們要破產。說明流程運營只是一個工具,是運營的一個平台,並不能決定企業成敗。

中國大部分民營企業是沒有流程,但是絕大部分國有企業的流程水平很高,有的甚至達到國際水平。

其實對產業評價比較準確的是行業的大佬,對企業評價最準確的是其CEO。

可以準確評價問題,並不一定可以解決問題。就像醫生知道病因並不一定可以治癒。一般學者是規範的,如果碰到見過或發生過的問題,他們的知識可以幫助企業找到藥方。但是企業碰到的問題往往是從未有過先例(因為環境在不斷變化),所以這是學者是沒有用的,因為醫療手冊上沒有。這時依靠的就是管理者的隨機應變,多謀善斷,解決問題,然後進入學者的案例庫,以後就有規範解決方案了。學者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決策勇氣和決策判斷能力,多謀寡斷,猶豫不決。】


我和這位大教授有過一天多的直接接觸,算是對上述答案的補充。因為是直接接觸,所以學術方面的就不說了,說說大家不知道的細節吧。
我曾經也是他的粉絲,覺得他很牛逼,有見識,不畏強權,所以當我當時所在的單位要請他來講一堂大課時我是相當興奮的(培訓機構),不過興奮也就持續到此為止了。
先說背景。
先生非常忙,想要請他授課需要提前預約,特別是2009-2010年左右他特別火的時候,需要將近一年的預約時間。當時的單位非常運氣的提前約到他(預約的時候他還沒有那麼火),報酬6位數。不過當時他的身價已經比當時預約的費用高了不少了(20%差不多了),可能是這個原因吧,所以郎先生一直就不太高興……
食宿、交通、各項雜費都是我們出,機票我們也不合規矩的給出了,無非就是想討好他以後多多合作。不過先生似乎不太領情,先是說那個報酬太低、酒店不好,然後和我們的教務人員要5000塊費用,說是作為他的消費用(都已經晚上了,明天一早就開課了,上完課就上飛機走人了,哪有花錢的地方)。教務的人協調了一下,給了(後來知道,這種錢就直接算是他和他個人助理的了,而報酬是要和其他人分成的)。然後第二天開課,我們開車去接他,在車上,突然指著我們大領導的領帶說,你這個領帶不錯,我沒帶領帶,給我用吧,然後就一直帶著講完課、上了飛機,沒還(也許是忘了……)。
午休的時候他臨時突然說下午要去北京錄節目,所以要我們把原定的市場縮短一小時(我們可是賣了票,給客戶承諾的!)。後來沒辦法,商量了之後把午休時間縮短了一些,算是彌補(我們在廣播里說了下情況,客戶們倒是能夠理解)。
在課上的時候,因為缺乏辦這種超級大課的經驗,在提問環節遞麥克風慢了點,先生很不滿,直接就說了兩句不太好聽的話。講課中間,有客戶穿高跟鞋走來走去比較吵,他以為是我們的工作人員,就直接停下來不講課,說我們工作人員不職業,不懂規矩,這都需要他教……
我當時也覺得他挺過分,不過覺得人家是大師,難免脾氣大點。不過過了一個多月,我們當地一個金融企業在看了我們這堂課之後覺得好,就單獨請了他給他們的員工與客戶也辦了一場(我們的人也去觀摩了),內容完全一樣,各方面條件一點也不比我們提供的好(畢竟我們還算是專門做這個的,經驗還是比普通的企業多多了),不過先生這次明顯心氣高,一直在誇這個金融企業不錯……後來我才知道,他們為了請他,多花了我們一倍的價錢(遠高於他當時的身價),所以也不用預約了,也不要額外的消費金了,也不說場地、人員經驗什麼了……所以說有錢真好啊。
不過我得感謝大教授,他算是我開始學經濟的啟蒙,也正是他的這次完美表現,讓我覺得這種人品說的真的對嗎,進而開始自學經濟,也知道這人到底在經濟方面(表現出來的部分)幾斤幾兩(他在公司財務方面確實是專家,不過覺得他懂經濟的,基本就完全不懂經濟)。所以當他後來出來為某美美洗白的時候,我一點都不驚訝——人家眼睛裡看的可不是真理和道德……
以上僅為個人直觀感受,由於其中小部分事情為轉述,難免受到我本人以及轉述人立場影響,所以僅供參考,不代表任何公司或團體的立場。


有幸參加了一次財經郎眼節目,是討論比特幣那期。
一句話總結就是:他們是為了做節目而做節目。具體點,他們對當期節目的主題定好一個觀點後,整個節目都是圍繞這個觀點去講,當現場有不同的意見威脅到節目觀點時,主持人和郎咸平就會使用歪理抹著良心極力維護自己的尊嚴,繼續把節目做完。
當期節目討論比特幣有沒有價值時,郎咸平被問到:「如果免費給你比特幣,你要不要?」郎咸平知道如果自己說要,那就證明比特幣有用,至少可以拿去賣了兌現,因此他說他不會要的。送也不要?他堅持說不要。尼瑪出場費給少一點都不行好不好。。
爭論到很火熱時,郎咸平終於擺出了他的架勢:我不想跟你爭論這些問題,我是經濟學博士誒。然後上電視時這段被剪了。。。
結合上面知友說的,基本上我判定郎咸平就是個靠出書上節目掙錢的人,跟一般的明星沒什麼兩樣,不同領域罷了。


善於自我營銷,不懂裝懂,喜歡賣弄。
自我表現欲強。知道觀眾喜歡聽什麼,所以即便言論漏洞百出也能獲得一批擁躉。

--------------------------------------------------------------------------------

附上郎咸平表(胡)現(說)精(八)彩(道)的一期《財經郎眼》,大家可以找找在這一期節目中,有多少錯誤。
視頻封面蘋果大戰三星 財經郎眼 120908視頻

隨便舉三例說明教授的睿智之處,截圖均來自上面的視頻:


1. 郎教授向我們介紹 iPhone 的發展歷程

2. 郎教授解釋為什麼三星可以做大

3. 郎教授解釋為什麼蘋果要出 iPhone 4s—— 原來是為了降低成本

這樣的包袱,郎教授平均每 5 秒就會抖一個,在這裡不一一截圖向大家展示教授的睿智之處了。大家可以去視頻中自行尋找,祝遊戲愉快 =)


當我看到郎咸平專訪郭美美和她媽的時候。

他就是個演員了 最多是懂點經濟的演員


「朋友,我看你骨骼驚奇,是萬中無一的練武奇才,維護世界和平的任務就交給你了!」
在宗教,啊,不,是經濟圈,一般說這樣話的人,往往是比較low的。
正確的姿勢應該是:「道友,我看你印堂發黑,目光無神,唇裂舌焦,元神渙散,近日必定訪友不遇,萬事不順不如聽貧道一言,由此宏運大發,體健神清、消災避禍,都包在我的身上。」


唱空十幾年從未兌現仍然繼續,何來自信?


其實那些都不是問題,以我以前看過的節目來看,郎咸平的主要問題根本不在於他說的對不對,表達方式如何,最大的問題可以用一句話概括:

他所有的觀點和學說不是基於學術研究,而是基於受眾研究。而且說白了,可信不可信根本就不是重點,重點是你願意相信


所以我從來不覺得這個人是專家,我一直把他定位為暢銷書作者,只不過別人用寫的,他用說的。


說一下,郎咸平,昨天剛剛被一批人給【評價】了。

2017年8月6日晚,郎咸平在台州椒江劇院出台,演講結束後。郎咸平從後門出來,坐上車之後,遭到【泛亞金融受害群眾】圍堵,後被群眾扭送至當地派出所。(根據財經評論人吳其倫爆料,見下圖

新聞背景:

2015年,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涉及22萬投資者、400多億元的兌付危機事件,引起全國廣泛關注。

自2011年7月以來,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曾多次在杭州、上海、寧波、溫州等城市舉辦了投資報告會,邀請海內外經濟學家茅於軾、郎咸平、宋鴻兵等為泛亞站台。

郎咸平的照片,被印在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投資報告會的宣傳單頁上。

想了解郎咸平的評價問題,諸位可以尋找此事相關之群眾,自行推導其心理陰影面積。


郎咸平曾經的一些言論甚至影響過決策層,現在再也不會了,這是個好事。


就一句話:你見過哪個經濟學家給手機做廣告嗎?


看到前面有答案說覺得郎咸平在國外學術比林毅夫高的,
我就簡單說一下
國外大學情況我不清楚
但在國內大學,你寫經濟學論文的時候可以引用林毅夫先生的學術著作
但如果你引用郎咸平的話,那你的經濟學論文絕對會被打回頭
以上


郎咸平對經濟現象的觀察,很多是是準確的(就也都是些大路貨,包裝得比較漂亮,算不得創見)。他由此得出的結論基本上是胡扯,尤其是兜售陰謀論,煽動民粹主義虛火,流毒甚巨。
假設他的確有所謂原則和立場,我看無非就是名利二字罷了。


從郎教授身上可以看到從知識分子到公共知識分子的蛻變,作為頂級的微觀金融學專家,當年的郎顧之爭何等的意氣風發。 用最為傳統的財務分析方法,就把顧給搬倒了。然而現在卻總是大談特談自己專業外、大眾感興趣的話題。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得出兩點結論:

1.知識:公共知識分子=科學:科普/科幻作家

2.某個領域的專家,到了另外的領域未必是專家,準確的說,肯定不是。


剛看還行,久了發現是我們局的
--------------------------------
補充一些
總的來說我是不討厭郎老師的,還帶有某種程度上的喜歡
我沒說他講的東西是不對的,只是說他有點扯,

剛看老師的時候,覺得TMD中國經濟簡直馬上就要崩潰了啊,地產綁架,沒有製造業,帝國主義虎視眈眈,熱錢一退,你們通通完蛋。
聽那些說最近在投資什麼什麼的朋友,我就一心臟的同情,心想,你們太無知了,買什麼房,放什麼貸,郎老師都說了,這是一個火山,大火山,你們還義無反顧地往火坑裡跳,

結果呢,房地產還是欣欣向榮,A股依然我行我素,那些被我同情的朋友,賺錢賺得是天翻地覆。
但不能就此說郎老師影響了我賺錢的腳步,該虧的錢我跑不掉,賺不到的錢我一樣賺不到。

所以,扯有什麼呢,經濟學家在扯,政府在扯,國家領導人在扯,十億人民也在扯,
溫加飽同志正帶領人民創建著一個和諧的扯淡社會,順帶仰望仰望星空,調節一下心理上的不平衡,你看星星那麼亮,為什麼要追求國外的月亮,外面也不過就是個大一點的監獄嘛。

至於我呢,
就只能擁護一下國家,擁護一下黨,在知乎上繼續將扯淡精神發揚光大。


取悅大眾就要這樣,理解就好


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迫切需要改革」作為過程來吸引體制外的聽眾

以「需要加強xxx方面的政府監管」作為結論來獲取體制內認同

兩邊各撿其喜歡的說,兩邊討好

總的來講,他一個非常聰明的商人


我覺得知乎在攻擊人方面,只是純粹的攻擊。光說別人不成熟,卻不舉例子。郎的成就顯然是在國企改革方面,郎顧之爭對中國國企改革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我們如何評價國企改革的成就,現在內核指標往往是郎咸平的,要保護中小股民、要保護廣大基層國企職工、不能詐騙、我們反對無條件私有化。無論你們怎麼攻擊他是宏觀領域的門外漢,他在這方面的成就和影響力是要遠超公司金融研究在中國的影響力的。郎比中國其他經濟學家優秀的地方本來就是材料組織能力,這正是公司金融研究帶來的基本功。中國人一味把經濟學等同於計量,不搞模型就恨不得把別人貶成民科。其實你覺得他過譽,他覺得你的文章只是灌水。
當然我這個人只是對事不對人,我也經常覺得他說錯了,譬如他最近攻擊徐翔,我認為主要問題是國家救市無能且不道德,主要問題是國家強搶民資,他用徐翔官商勾結來抵毀他人格,可徐翔,卻是唯一一個沒在公開支持國家救市的聯名信簽名的私募首席。


金融界里的宋祖德


推薦閱讀:

中國的城鎮化將會以何種形式在何時到達飽和點?
2013年身邊很多人都在說經濟形勢不好,你所在的行業有哪些跡象可以反應出真實的經濟狀況?
海南還有多久能追上台灣?2030前行嗎?
政府應該救市嗎?歷史上美國股票市場是如何救市的?
2015 年初,中國製造業形勢有多嚴峻?

TAG:中國經濟 | 郎咸平 | 經濟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