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煤開採後使用方式主要還是一次性燃燒嗎?為什麼不像煉油那樣對煤進行深加工呢?

如題,我記得小時候看過70年代出版的十萬個為什麼里就提到了說煤直接燒點是最大的浪費,現在關於煉煤的產業發展如何?

提個問題就暴露年齡了。。。


看到這個問題,有點激動,本人石油化工環保專業,目前在做煤制烯烴的項目,了解了一些資料,嘗試從環保的角度回答一下。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國內煤開採後使用方式主要還是一次性燃燒嗎?
答案:是。

我國70%一次能源(煤、石油等挖出來就能用的能源)為煤炭,其中78%的利用方式為直接燃燒,這其中主要四個用戶:①發電、②建材(比如水泥行業,煤中的硫可做水泥的硫化劑)、③化工/冶金行業中的燃煤鍋爐、④其它(比如北方冬季取暖)。關於煤直接燃燒的利用效率,本人沒有研究,只是聽說效率確實不夠高,但是從環保的角度來看,這種利用方式,會產生大量的SO2、NOx、煙塵(後邊有與煤化工的對比)。

回答第二個問題:為什麼不像煉油那樣對煤進行深加工呢?

答案:是有深加工的,只不過相比於直接燃燒利用,比例過少而已。具體數據忘記了,有時間查一查再補上。

關於煤炭深加工,之前做過ppt彙報過,上圖:

題主說的煤炭深加工,我就直接理解為現代煤化工技術了哈!如上圖所示,煤化工分為傳統煤化工和現代煤化工,傳統煤化工第一次工業革命時催生的,當時需要大量鋼鐵,而煤煉焦之後的煤焦可以用作煉鐵,這種方式產生的煤焦油含有很多的苯系物等污染物,是很不環保的。而現代煤化工,分為很多領域,本人只關注過煤制油、煤制氣,認真學寫過煤制甲醇而後甲醇制烯烴工藝。不管是煤制油、煤制氣還是煤制烯烴,其龍頭技術都是【煤炭的氣化】。

氣化原理為:高溫高壓下,煤與氣化劑(氧氣、水蒸氣等)發生反應,生成CO和H2為主要成分的合成氣。反應很複雜,可以近似的理解為:C+H2O→CO+H2(吸熱反應)。與傳統的氧化燃燒放熱不同,煤的氣化是儘可能多的把煤炭中的化學能轉移到CO和H2中,所以在氣化反應過程中,提供的O2量是有嚴格要求的,C與O2燃燒放熱量只需要提供C和H2O反應需要的熱量即可,從反應原理的角度來看,煤炭氣化可以看作部分氧化反應(Partial Oxidation),整個氣化過程可以看作是在還原氣氛中完成的。


從環保大氣排放的角度看,直接燃燒因為煤與氧氣接觸,煤中的S會備氧化生成SO2,而煤炭的氣化因為反應為還原氣氛,煤中的S會轉變為H2S。H2S確實比SO2毒性大,但是在化工領域比SO2要容易去除的多的多的多的多。H2S經過低溫甲醇洗(利用低溫下甲醇對H2S選擇吸收的性質)進入到甲醇中,甲醇熱再生將H2S送至硫磺回收裝置,硫磺回收工段將H2S部分氧化成SO2,再通過Claus反應:2H2S+SO2→3S+2H2O實現硫的脫除,並且可以為企業生產硫磺副產品,硫的去除率可以達到99.5%以上。


另外,直接燃燒會產生大量的NOx,而煤氣化過程中,煤中的N轉化為了NH3。氨在大氣中很容易分解,另外,NH3在氣化後的工段中會進入到水中,經過後續的生化處理也能比較容易的去除。煙塵的排放就更不用詳細說了,煤直接燃燒需要配套電除塵甚至是電除塵+布袋除塵,而煤炭氣化的固廢主要有兩種:粗細渣和細渣。粗渣是氣化爐底的熔融態固廢(1400~1500℃,煤中的C氣化進入氣體中,灰分等其它物質變為熔融態,被激冷水冷卻後變成用鎚子砸都砸不爛的固態塊狀)。細渣是合成氣在離開炭黑洗滌塔時被除氧水洗滌下來的粒度較細的固體顆粒物。粗渣和細渣直接去填埋場埋到地下就行了。


所以從環保「大氣」排放的角度考慮,煤炭的深加工比直接燃燒要乾淨的多。保不齊哪天大氣污染太嚴重,以後發電都要用煤氣化工藝把煤中的S、N去除後,直接燒H2和CO了,是吧?哈哈...


再說點題外話,2013年,我國煤產量37億噸,進口3.3億噸,我國化石能源儲量94%為煤,可以說煤炭是我國最可靠的能源和化工原料,在將來很長的時間裡,煤仍然會是我國的基礎能源。


煤炭深加工是耗水大戶,目前關於煤化工發展的關鍵問題,個人認為就兩點:①煤炭深加工的選址,②煤炭深加工的污水排放。
①我國煤炭聚集區多為水資源匱乏的西部地區,國內很長一段時間都在糾結煤化工的選址到底應該選在煤多、水少的煤炭產地,還是煤少、水多的地區。個人認為,應該選在煤炭產地。因為錢!就大型煤化工而言,每年300萬噸原煤的加工量,如果選在遠離煤炭產地的水資源豐富地區,運費太高昂,並且運輸過程中,也是存在線性污染的。
②既然選在水資源匱乏的煤炭產地,那煤化工的廢水去向就是一個大問題,零排放還在研究,也確實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並且當地的水資源能否滿足煤化工與當地居民生活用水的需求,也值得商榷。

煤化工的經濟性與石油化工對比,在油價高時有優勢,但是油價低時,確實存在劣勢。但是煤化工是範圍很大的一個煤基能源的總稱,用煤造柴油目前確實在賠錢,但據我所知,用煤造化工產品,目前的經濟效益還是不錯的。

最後總結下個人的觀點:
① 基於我國的能源結構,煤化工會是將來煤炭清潔利用的發展方向;
②煤化工的大氣污染沒有問題,污水的去向確實在項目審批中應該慎重考慮;
③將煤這種不可再生資源,轉變為烯烴等另一種不可再生資源,以目前的技術來看,確實有點浪費了。


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畢業,畢業後一直從事煤炭洗選工作。本身學藝不精,加上缺乏煤化工的基本知識,不敢隨便作答。
但是第一次被邀,有點激動,冒昧的答幾句。
第一,不是所有煤都適合用來搞煤化工。
煤炭按照煤化程度由弱到強排序:泥炭,褐煤,煙煤,無煙煤。泥炭嚴格意義上來講不能算作煤炭。褐煤由於煤化程度低,碳含量低,灰分高,發熱量低,揮發份高,只能用作動力煤,就是燒了發熱。煙煤產量最高,應用最廣,但是也不是所有的煙煤都能用作煤化工的原料。一般來說,氣肥焦瘦四大煤種比較適合煉焦和煤化工,但是在中國,優質煉焦煤非常稀缺,開採成本也非常高,這也限制了煤化工的進一步發展。至於無煙煤,本身就是用作化工原料居多。
第二,所謂的煤制油,煤治氣目前看來還不靠譜。
我上大學的時候,差不多是煤企最風光的時候,窮了十多年的各大國企被煤炭的巨額利潤砸的忘乎所以,開始搞煤制氣和煤制油。那時候我還沒學專業課,但是心裡還是隱約的覺得有點奇怪,煤炭的開採和洗選成本已經不低,拿來煉油和制氣,成本上還有優勢嗎?等我畢業後,所有的煤制氣和煤制油項目全部偃旗息鼓,看來有時候樸素的邏輯也有其必要性。
如果從大的經濟環境來看,國際原油價格一直在下降,天然氣的開採轟轟烈烈,頁岩氣革命方興未艾,而煤炭的開採成本卻在逐年升高。煤制油和煤制氣在成本上完全沒有優勢。同時如樓上的答主所說,煤制油的技術本身就不成熟,作為一個混跡國企五年的人,很清楚某些國企高舉煤制油大旗的目的。總之,你懂的。
第三:煤化工主要產品是各種化工原料,沒有不可替代性。
對煤炭的加工方式有很多種,最基本的就是我一直在做的,煤炭的洗選。在洗選的過程中,基本就完成了對煤炭的分級,脫硫,脫硝,所謂潔凈煤技術,最基礎的技術就是煤炭分選。
我原來的公司也是一家大型煤企,也搞了煤化工的項目,投資巨大,回報率低,投資周期長。產出的產品主要是各種化工原料,具體是哪些原料徹底忘記了。但是煤化工產出的,煉油廠也能產;煤化工出不來的,煉油廠也能產。總而言之,從我得到的消息來看,煤化工目前完全達不到石油化工的高度,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也沒有趕超的可能。還是那句話,國際原油價格下降,煤化工的路實在是不好走。


首先,需要明確一下,煤炭不光在中國主要用在直接燃燒發電,在國外的主要利用途徑也是燃燒發電。不光印度、印尼、非洲等第三世界小兄弟因為缺少電力而發展煤電產業,即使是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中煤電比例佔總發電量的比例也不低。只是他們都在喊著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沒有大聲嚷嚷罷了。比如說日本,在福島核泄漏之後明確把煤電作為未來的能源的一部分。再比如歐洲,歐洲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建立碳交易體系的地區。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歐洲的煤炭使用量也很大。我看過一個報道,2013年歐洲的煤炭進口量是上升的。在比如德國,德國的褐煤產量很大,近幾年一般都在1億噸左右。這些煤炭絕大部分用於直接燃燒發電,還有一小部分出口到鄰近的國家,也是用作動力。(要知道即使在中國,褐煤的運輸距離是不能超過600公里的!)
那麼為什麼地球村的村民們都不約而同的選擇煤炭用於發電呢?(當然也有法國等國家例外)
原因很簡單,目前人類享受的工業文明是建立在電力的基礎上的,而煤炭直接燃燒發電是目前最廉價、最穩定的提供電力的方式。石油和天然氣發電的原料價格要比煤貴得多,核電的燃料成本雖然比煤電要低,但是基建成本高,在整個使用周期內的總成本要比煤電高。至於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雖然近幾年成本降低的很快,但是穩定性還是太差。風來了,太陽光照強了,可以呼呼的發電,但是風小了或者太陽下山了呢。再說一年中不同季節,一天中不同時間的用電負荷是不一樣的,煤電可以迅速的調節負荷,新能源們恐怕做不到吧。
概況一下,電力是必須的,煤炭直接燃燒發電是最廉價、最穩定、最安全的電力提供方式。因而世界上許多國家,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把煤電作為基礎能源。
再說煤炭的深加工
煤炭的深加工可以分為物理深加工和化學深加工。
物理深加工主要就是篩分和洗選,把開採出來的原煤篩成不同的粒度,塊煤和末煤分別使用;洗選就是把煤按品質(密度)分成不同的產品,不同的產品用作不同的用途。
而化學深加工就是所謂的煤化工了。
大家通常認為煤化工就是煤制油,其實煉焦,從一些特殊煤種中提取腐植酸、鋁、鎵、鍺、礬等物質也屬於煤炭的化學深加工。
先說煤制油:
煤制油可以分為煤直接制油和煤間接制油。煤直接制油就是在比較苛刻的條件下(高溫、高壓)把煤直接變為粗油,然後經過精鍊變為油品;煤間接制油就是先把煤氣化產生合成氣,然後利用合成氣進行化工合成,油品只是眾多化工合成產品中的一種,其他的還可以合成甲醇、甲烷、乙二醇、乙烯、丙烯等等化工產品。
國外也搞過煤制油,只是在特殊的時期。二戰的時候德國油品不足,就搞過煤直接液化製備油品。德國也是煤制油的發源地。二十世紀中期,南非因為種族隔離,國際社會對他實行油品禁運。南非也是富煤貧油,就利用國內的煤炭資源進行煤制油。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不僅成功了,而且還實現了盈利。當然他們採用的是煤間接液化制油的工藝。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石油危機的時候,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又開始研究煤制油了,但是只是當做戰略儲備,並沒有工業化應用。後來石油危機消除了,他們的研究也就在八九十年代終止了。
美國煤炭資源豐富啊,煤炭儲量在中國之上,位居世界第一,簡直就是煤炭界的沙烏地阿拉伯。美國被石油危機搞怕了,還想琢磨煤炭能怎麼用。於是美國能源部(DOE)出了15億美元(20世界七八十年代哦,不是現在量化寬鬆的美元)在北達科特州建立一個煤制天然氣示範廠,這就是現在國內煤化工界耳熟能詳的美國大平原煤制天然氣。這個廠一直到現在還在運行。
總結一下,國外的煤化工都不是在正常狀態(純商業)下發展的。
20世紀90年代之後,當我國變成石油凈進口國之後,高層視察和科技部立項,國內的煤制油開始走出實驗室,走向工業化。當時確定神華和兗礦分別發展煤直接液化制油和煤間接液化制油。20世紀前十年,迎來的煤炭的黃金十年。各個企業紛紛涉足煤炭業,出於各種目的,開始向發改委申請煤化工項目立項。申請的項目太多,發改委一看,好傢夥,煤化工項目太多,煤都要不夠用了(調侃)。實際上是,煤化工的各種專利技術、裝備製造都掌握在國外手裡,而且沒有一個項目是在純商業條件下穩定連續運行的。於是發改委收緊了煤化工政策,僅批准了幾個項目作為示範。
現在,全球大宗商品進入了熊市。石油、天然氣的價格跌去了大半,原有利可圖的煤化工項目可能很多都低於盈虧平衡啦。事實上,煤制油的成本比石油煉製的成本高。在高油價時代煤制油有利可圖是原料的成本低(煤價遠遠低於石油的價格)。
恰在此時,國家的環保政策收緊。我們的煤化工項目多分布在西部乾旱缺失、生態脆弱的地區。而煤化工行業又是高耗水的行業,還面臨的廢棄物處理的問題(其實這是化工的通病)。
現在,中國的煤化工走向何方,能否在神州大地上開出一朵奇異的花,who knows?


其實煤不只是用來發電,相反煤的用途相當廣泛,但是煤的用途主要還是取決煤本身的質量(分類)
前段時間有個問題財政部為什麼決定自 2014 年 10 月 15 日起取消燃料的零進口暫定稅率?會造成怎樣的影響?從王一師的回答就可以看到煤有好多種細分,稍整理了一下,看圖

我知道插圖很土,見諒哈......
用途呢,簡單說,無煙煤主要供民用和合成氨造氣原料,無煙煤質量最好!!
煉焦煤用來煉焦炭,有冶金焦(包括高爐焦、鑄造焦和鐵合金焦等)、氣化焦和電石用焦.
褐煤就是題中所說的主要用來燃燒發電的一種啦,燃燒用來發電,機車推進等的煤叫動力煤,動力煤主要包括:褐煤、長焰煤、不粘結煤、貧煤、氣煤、少量的無煙煤.看看主要都是質量比較差的煤吧,說實話質量好的煤還真捨不得拿來燃燒!
煤化工是用途之一,只是煤化工對煤質有要求,不能隨意使用。


謝邀,第一次在知乎回答問題,有點小激動呢。
從根本上來講,本屌是個從事能源行業投資管理的死文科生,煤炭跟原油在日常工作中都有所涉獵,但是基於文科狗的短板,兩塊都只能說是粗淺的認識。那麼對於煤炭板塊只能從我了解的政策面消息上來做一點分析。順便我們公司去年被某煤集團坑慘了,老闆們提到煤炭現在處於什麼都不說只搖頭的階段,然後今年中石化又狠狠涮了我們公司一把,所以對於國內能源市場我們現在只能呵呵了。
那麼回來說正題,
[quote]
目前國內煤開採後使用方式主要還是一次性燃燒嗎?為什麼不像煉油那樣對煤進行深加工呢?[/quote]

題主說的是國內煤炭開採後的使用方式,那麼我們就先把進出口煤從要討論的範圍內撇開去,根據市場數據顯示,2013年1-11月國內煤炭總產量341568萬噸,較2012年的365000萬噸下降23432萬噸,降幅6%,造成產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分別是關停並轉中小型煤礦,加強生產安全檢查以及整體煤市不景氣;與此同時,2013年度國內的煤炭進出口額基本持平,都在33000萬噸左右,其中出口額略高一籌。那麼,題主的問題就歸結到了除開出口額以後的310000萬噸煤上面了。

眾所周知,我國是火電鋼鐵水泥合成氨大國,而這些產業的根本就是煤炭產業,從市場數據來看,2013年1-10月,電力、鋼鐵、化工、水泥產業耗煤總量265399.43萬噸,佔到了310000萬噸的88.5%了,那麼[b]題主第一個問題的答案顯而易見,忽略掉煤炭煉焦這個初加工過程,國內煤炭開採後的主要使用方式還是燃燒[/b]。

那麼現在我們來看第二個問題,為什麼不像煉油那樣對煤炭進行深加工。

首先我們要對這個深加工進行一個定義,原油的加工分兩步,一步是純物理反應的常減壓分餾,將複雜混合物的原油初步分為常壓減壓一二三四八條產品線和渣油、瀝青等餾底產物;另外一步則是通過加氫、催化、裂化、分子鏈切割等步驟調整各產品線最終產品出率,定製特定的化工原料。基本上我個人認為題主的深加工應當是同時包含這兩個步驟的。

那麼接下來就得說一下國內煤化工行業的現狀了,這方面我還是比較感興趣的,私下裡做過一點功課,然後給領導遞了好幾次報告,但是老闆們完全看不上這塊,理由是投資大周期長,我們是投資行業要追求高附加值高回報率短周期,於是我也只能呵呵了。

煤化工行業的主要的生產理念是通過對煤炭的液化、氣化以及乾餾,實現炭黑、焦油以及液體氣體產品的分離。這個生產理念落實到實際生產當中的話是一個將能源轉化為化工原料的過程,充滿了高耗能高污染低回報。國內重工業生產對於能源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將原本作為能源來源的煤炭反過來變成需要能源進行轉化的工業原料是一個在當前看來不明智的選擇。

其次,在煤化工行業中,水資源作為熱傳導途徑與反應參與物,需求量很大。我國煤炭主產區的山西、新疆都是缺水大戶,四川達州雖然有豐富的水資源但是川煤性質不穩定;而煤炭價格的很大一部分是運輸成本,如果不能在產區進行煤化工加工的話,凝聚到產品中的運輸成本將成倍數增大。因此,這些實際因素也在制約煤化工的進一步發展。

再次,煤化工雖然是一個歷史相對悠久的工業門類,但是在二戰後原油開採量日益增大的大環境下,煤化工的發展並沒有跟上歷史的腳步。與早已形成成熟的加工工藝的原油不同,煤炭的深加工工藝在很多方面還處於探索階段,煤制甲醇煤制焦油煤制天然氣等方面相對較為成熟,但加工殘餘物依然無法實現徹底再利用。也就是說,同樣的資源,經過深加工後煤化工並不佔優勢,那麼除了在戰略層面發展煤化工來應對國際原油儲備資源日益縮小的危機以外,投資界並不能看到煤化工的中短期贏利保證。

由此,我們大概也能理解為什麼坐守煤山缺只能用來燒火了吧


本人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煤化工方向化工狗一枚,我們學校是以搞煤化工出名的,我們專業的實習也是在國內某家煤制油工廠進行的.我可以把我了解的一些情況分享一下.現在我國煤化工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技術問題,煤化在南非早就可以實現盈利了,但在我們國家由於技術落後,能少虧一下就很不錯了(目前我們國家用的煤制油爐型還是上世紀德國70年代就已經淘汰的魯奇爐),並且由於煤的環境成本高(在實習中我了解到現在全國的所有煤制油的硫排放都超標,只不過都是國企,政府不管而已,現在你知道霧霾哪來的吧),所以導致煤化工的成本增加,實際上現在那些號稱盈利的煤化企業都有兩個先天優勢:1.擁有遠低於市場價格的煤礦供應,如果讓他們去拿市場上賣的煤炭去生產,他們其實很難盈利,比如疆煤,開採出來賣到當地化工企業不到50元一頓,這個價格,我想就是再爛的企業也可以盈利;2.大量的補貼,實際上那些煤制油企業如果沒有政府每頓高額的補貼,恐怕早就倒閉了!說到這裡,給個提示,如果你去調查的話,你會發現,大量煤制油和煤化工企業都是在08年4萬億出台之後開始上馬的,說到這裡想必大家明白了吧!其實,煤化工各個方面最發達的一直是德國,可是德國在上世紀70年代後逐漸放棄了這些工業,並且就連南非也在慢慢放棄這樣工業,只保留一定的技術優勢,可我們國家為什麼還要搞呢?我只能說:國企的力量!


謝邀。首先國內煤炭的使用方式仍然是燃燒,主要用於發電和供熱(包括工業供熱和民用供暖)。但是煤化工(煤液化和煤氣化,煤煉焦之類也可以算)使用的煤炭量也在逐年上升。而且這兩年煤化工的利潤是要比火力發電強的,當然隨著石油價格下降,現在已經大量虧損了。
於是問題來了,為什麼不大量用作煤化工而還要燒掉了?
主要原因個人認為有如下幾個:
1、電力供應的要求其實決定了火電的煤炭使用量。在現有的電力供應結構下,不管經濟效益如何,必然要有大量火電來供給。而且火電的利潤其實很大程度是行政決定的,不是市場,當然電煤的消耗量也一樣。
2、煤化工的發展其實也就是近些年的事,應該說發展速度已經很快了。但是不管煤化工要用多少煤,其實不會對電煤造成影響。其實質不在一個平台競爭。更何況,國內現在煤炭產能過剩是很嚴重的。
3、還沒想好~


首先煤的有效成分(也就是洗煤工序以後剩下的物質)絕大部分都是碳,含氫量很低,這就使得煤的化工價值遠低於石油,因為石油中含氫量高,可以用來合成複雜的有機物,而煤炭能夠直接提取的有機物很少,任何對煤做深加工的工藝都必須耗費大量的水來提供氫原子。這麼來看,還不如直接燒了呢。石油直接燒了才是可惜。


謝邀。

煤炭直接燃燒,主要是兩個用途:用於直接加熱(做飯、採暖、燒爐),和發電。

中國煤炭消費結構的構成:
截止2011年,電力、鋼鐵、建材、化工行業的煤炭消費佔比分別為50.1%、18.7%、7.3%和4.7%。

電力用煤,即所謂的動力煤。這部分是直接燃燒的;建材行業使用煤炭,也是用於加熱水泥、玻璃、陶瓷等的窯爐。鋼鐵行業使用焦煤,作為還原劑,並不是直接燃燒,而化工行業則主要使用無煙煤作為原料經過,對干煤粉或水煤漿進行蒸餾氣化過程來製備氮肥和煤焦油。

這其中,直接燃燒煤炭的兩大產業再加上其他需求,大約合計佔到煤炭消費總量的75%左右。

國家能源局的近期目標,是將煤炭消費佔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從現在的65%左右降低到60%以下。(印度和南非的比重大約是70%,美國大約22%)。

燃煤並非全部都不經濟;這有一個成本核算問題。如果直接燃煤的綜合經濟效率要高於煤轉化為其他熱能產品的效率,那社會就會傾向於直接燃煤。所謂直接燃煤的浪費,指的是煤炭本身作為基礎原料可以用於其它工業製品的可能效益,要超過燃燒所帶來的價值。

煤炭的深加工,一方面,是用於製備各種碳素類材料、製備還原劑(煉焦);另一方面是去除其中有害物質並提取各種其他化學成分,如苯、酚,煤制甲醇、乙二醇等等。熱能燃料方向的利用則有煤制天然氣、、煤直接液化、間接液化等等手段。

但這些加工,都有一個經濟效益的約束。比如煤化工產業需要大量的水資源,有些類別甚至達到1:10的比例。因此,在審批煤化工項目時,目前的國內當局非常審慎。
————————————————————————————————————
以下是一些煤化工產品的盈虧測算

參見:

煤化工經濟性分析

20141105補充:

具體案例可見這個新聞報道:大唐發電煤化工項目巨虧調查

有市場人士測算認為,當煤價為200元/噸時,大唐發電克旗煤制天然氣項目的產品出廠成本為1.97元/立方米(含管道投資,不含稅)。而大唐發電與中石油簽訂的入網價格為2.75元/立方米。根據牛新祥的研究,當煤價在350元/噸以下時,煤制天然氣入網價格達到1.9元/立方米以上的煤制天然氣項目就能盈利。因此,大唐發電煤制氣項目若持續穩定運行,盈利前景將相當可觀。過去一兩年各大券商的相關研報也紛紛指出,大唐發電煤制天然氣項目一旦全面投入商運,每年將給上市公司增加十多億元的凈利潤。

然而,五年過去,正當市場紛紛期待這位「第一位吃螃蟹者」亮出勝利果實的時候,等來的卻是今年7月初公司公告「引入國新公司重組旗下煤化工及相關產業的投資項目」的消息。這一紙公告凸顯出大唐發電在煤化工業務上越來越尷尬的處境。

大唐發電克旗天然氣項目最初的整體計劃投資為257億元,但截至目前,僅一期工程總投資額就已超過330億元。而據大唐國際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一位中層人士透露,該項目未來在廢水處理等環保方面的投入,還須增加至少10億元,最終投資額規模可能遠超計劃。此外,大唐發電多倫煤制烯烴項目,到2012年底實際投資也超出計劃逾60億元。

根據大唐發電2014年中報披露,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在煤化工項目上的非募集資金投入共計599.04億元,其中僅今年前6個月就投入30.33億元。這筆巨額的非募集資金,多數來自銀行貸款。中報顯示,僅今年上半年,公司為多倫煤化工項目的委託貸款額就達76.61億元,用於其年產46萬噸煤基烯烴項目基建及調試,以及補充流動資金。不斷加碼的投資讓其煤化工板塊的負債一路攀升至今年上半年的636.21億元,資產負債率更是高達近85%。

如此巨額的投入下,大唐發電的煤化工業務卻收穫寥寥。2014年中報顯示,三個標誌性的煤化工項目推進情況是:多倫煤化工項目累計生產聚丙烯6.82萬噸;克旗煤制天然氣項目一期建成後仍處於試生產期間,截至今年6月,生產天然氣2.16億標方;而阜新煤制天然氣項目2010年核准開工至今年上半年,才基本完成土建工程和設備安裝。而各項目的商運進度的一再延後,讓公司煤化工業務深陷虧損泥潭,公司煤化工板塊2014年上半年虧損13.67億元,虧損額相較於2013年同期擴大1.65倍。

——————————————————————————————————————

此外,一個國家使不使用燃煤作為主要的熱能和電力來源,也是受到科技水平和經濟水平的嚴重製約的。比如近年來美國在低成本頁岩油氣開採技術領域的突破,就使得美國國內的燃煤被替代速度空前。而英國本土、德法萊茵河流域煤田早已採光,也使得他們不得不轉向核能、風力和天然氣發電採暖。而與中國綜合科技水準相近,本土煤炭儲量豐富的印度和南非,其燃煤比重甚至高過中國。

總體而言,燃煤作為直接能源來源,其實是沒辦法的辦法,風電、水電、核電、太陽能、油氣、生物質等等,都有各自的利弊和國家綜合科技水平、電網、製造業等等各方面水平的制約,比如由於電網技術的限制,我國大量風電場棄風不發(2013年棄風率約13%)。

然而,不燒煤就沒有工業化和電氣化,遑論信息化。難道我們要燒木頭採暖發電?依靠煤炭發電、採暖,依靠煤炭製造的化肥產業和建材工業,讓中國人蓋房子不需要再砍樹,做飯不再需要上山砍柴,這使得退耕還林、封山育林得以實現,北方生態在最近十年得到了有效恢復。

在其他替代能源的綜合成本和煤炭綜合利用科技水平達到一定臨界值之後,煤炭就算想要繼續維持現在的消費地位,都不可能了,市場自會做出選擇。

20141105補充:

2012年6月以後的煤價大跌,其成因在於煤炭市場供給大幅增加,需求反而萎縮。有3個主要因素:

1.在2007-2009年的煤炭高價期,主要能源企業和省份均大量新建、擴建產能,這些產能陸續在2012年後投產,但火電機組的裝機容量並沒有對應幅度的增加。同時,鐵路的運力改造和釋放也增加了終端煤炭量的供給:僅大秦線的運力就在5年內從1.5億噸擴容到4億噸。

2.火電機組技術的改進,使得傳統的低熱值褐煤、矸石、煤泥得以用於發電,這使得煤炭的有效供給增加。打個比方,老技術的機組要5500大卡的煤才行,那現在技改之後可能就可以燒4200大卡的了,那價格差距是很大的;同時,火電機組還可以選擇改造為燃油、燃氣,那當油、氣的綜合單位成本低於煤炭時,就會拉低煤炭價格。

3.發電集團自身大舉通過併購方式獲得煤炭資源(僅華電就在2007-2011年間大約獲得了5000萬噸的煤炭產能),使得火電企業的集中議價能力大幅加強。美國頁岩油氣開發使得美國動力煤在國內市場被替代;開始進入國際市場,這也衝擊了國內煤價:相當一段時間進口煤的終端價格要低於同等級國內煤炭30-40元/噸。


可能是成本問題,中國煤礦很長時間都是粗放式經營。在黃金十年間,煤炭基本都是暴利,在原煤都可以賣出好價錢的時候,沒人會去搞深加工。但是現在煤炭賣不出高價錢,深加工也是必然趨勢。


不知你說的「煤炭加工」是指加工到什麼程度?
最基本的,現在一般規範的大企業用煤,都要進洗煤廠,脫硫脫硝,這算是基本的「加工」吧。但是會帶來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水污染。洗煤廠的水污染程度相當嚴重。

深層的就是煤化工,把煤炭加工成化纖、化肥什麼的。
以及現在正在起步的煤化氣。把煤炭加工成類似天然氣的氣體再燃燒。看過劉慈欣的《地火》沒?就是那樣的,只是還沒先進到直接在地下就把煤炭加工成氣體。


把煤進行二次轉化,有個最大的弊端:水資源的浪費和轉化過程中能量的消耗。我國煤化工產業主要分布在缺水的地方。這就造成了環境不可逆轉的破壞。煤的利用效率在電廠里已經不算低了,脫硫,脫硝技術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解決了污染問題。低效率的利用和高污染主要集中在散煤上面。在未來散煤逐漸減少,煤的轉化更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


既然受到了邀請那麼我就隨便答一下吧。(我己經說了我是不會挖煤的地質工,所以煤炭這一塊真的不是很熟悉,有說得不對的地方輕噴……)
但由於曾經父母是在家裡面做煤球的,所以對這方面還是有一定的了解。
按現在我所知道的大多數用煤,依然是一次性燃燒,因為煤的用途多是在工業上,用量大,就如同@張超源所說的煤深加工需要的成本貴,在火電站那都是用運輸帶把煤運入火爐,最多加一個鼓風機通入更多的空氣使煤能充分燃燒。
但是也有一部分也會稍微加工一下,就如同90年代初,我們縣城就開始有蜂窩煤球出現,應該也能算是煤加工了吧,把煤塊打成粉,和粘土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然後用機器壓成一個個煤球,這樣雖然成本爭加了,但是對於一些縣城,鄉下的飯館和住宅用起來更方便,所以在20年前還是特別實用的。只是這樣的做法和題主所問的提高煤的利用率,應該沒有關係,而且這樣做應該煤的利用率更低。我只是想表達一個思想就是,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都不是首先為了環保,為了節約而處理事情的,而是為了人類的需求,為了使人方便,實用,而採用相對應的方法來辦事。所以根據這個道理,深加工會帶來更多的成本,所以不適用。
既然,這個讓我又想到了童年,那麼我們就來談談看煤要是深加工的話,需要從哪些方面加工,改善吧……
記得小時候,我父母一直在客戶的抱怨中不斷改善煤球。一般會這些問題是常見的「你的煤煙太大了,換一次煤眼淚都流了;你的煤太臭了,我客人都不想吃飯了;你的煤太散了,一夾就碎;你的煤火太小了,三個煤才能燒一桶水……」
總之可以歸納為「煙大,硫味重,存儲性差,熱量不夠」這幾類問題。
1、煙大和熱量不夠可以算是同一類問題,說明燃燒不夠充分,或者是煤力夾雜著其他的物質,所以才導致了這樣的問題,那麼我們要深加工,就應該對煤進行篩選,精選。
2、硫味重,說明煤裡面含硫量大,那麼我們就得除硫,那麼就得「煉」煤。
3、存儲性差,或者說是使用性差,那麼我們就應該為煤製作使用的煤爐,以及設計一個乾淨,環保,方便的運輸方式來為用戶提供煤。
可見,這樣就無疑增加了許多成本,所以就不適合了,隨著現在煤氣和天燃氣越來越普及,連蜂窩煤也慢慢淡出了我們的生活,最後放上一張蜂窩煤圖來懷念一下,也感謝我父母日夜操勞,對我的養育之情!


有煤制油項目。回頭我問問在煤制油工作的朋友他們具體的工作流程。以下摘自百度百科煤制油。
當前,我國己投入工業化示範的煤制油項目有5個,產能達160萬噸。根據煤制油項目進展情況和幾個煤制油企業規劃,到2015年煤制油產能可達1200萬噸,2020年可達3300萬噸的規模。

預計,按照高中低三種增速計算,到2015年我國煤制油的生產規模分別達到600萬噸/年、1000萬噸/年、1200萬噸/年。到2020年高增長情景下可達5000萬噸/年。

現階段,我國煤制油行業處在大型國有煤炭企業中試點階段。數據監測顯示,截至2012年底,已經投產的項目中煤制油總產能為170萬噸/年,其中神華集團居於主導地位,佔總產能的74%。根據煤制油項目投產企業的佔比,推算出2012年中國煤制油項目生產油品的總規模達到106.08萬噸,與2011年相比,有所下降。

我國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進行鐵基、鈷基兩大類催化劑費-托合成油煤炭間接液化技術研究及工程開發,完成了2000噸/年規模的煤基合成油工業實驗,5噸煤炭可合成1噸成品油。據項目規劃,一個萬噸級的「煤變油」裝置可望在未來3年內崛起於我國煤炭大省山西。中科院還設想到2008年建成一個百萬噸級的煤基合成油大型企業,山西大同、朔州地區幾個大煤田之間將建成一個大的煤「煉油廠」。最近,總投資100億美元的朔州連順能源公司每年500萬噸煤基合成油項目已進入實質性開發階段,計劃2005年建成投產。產品將包括辛烷值不低於90號且不含硫氮的合成汽油及合成柴油等近500種化工延伸產品。


本人從事煤化工行業,西北寧?集團。發展煤化工是大勢所趨。
眾所周知,去年以來煤炭持續價格走低。我們發展的方向是將來必須轉變原有的增長模式,向清潔高效利用發展。
我們集團公司年產煤大概是7000多萬噸,煤化工分公司上半年煤化工所實現利潤已經占集團公司的近50%。消耗煤量大概在400萬噸左右。可見煤化工就利潤來說,相對於直接賣煤,還是很樂觀的。
更重要的是,我們煤炭是自產自用,煤化工消化了自產煤炭。在煤炭銷售不景氣的情況下,減輕了銷售壓力。隨著後續工程的建設投產,自用煤比例將進一步增加。
現在從中央到當地政府都對發展煤化工大力支持,這是政策的利好條件。
煤化工生產關鍵在氣化,合成甲醇這一段。我們已經運行比較平穩,技術層面上已經不存在太大問題。
所以將來,煤化工發展還是大有可為的。


煤現在不僅僅是當燃料燒掉了,現在我們國家做的是煤制烯烴,當然還有其他的,我們公司做的是煤制烯烴。具體來說就是煤先變成水煤漿,然後氣化,氣化產生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在經過一氧化碳變換工藝,因為用煤合成甲醇需要保持一定的氫碳比2:1,合成氣經過低溫甲醇洗得到乾淨的合成氣,在這一過程中脫去了硫同時也生產出了高純度的二氧化碳,合成氣進入甲醇合成單元合成MTO級甲醇,甲醇進入MTO裝置,利用甲醇合成烯烴,後經過烯烴分離分離出我們需要的產品,產品是什麼?就是塑料,各種塑料。硫回收用的是calus硫回收工藝,公司在保護環境方面,相對於其他廠子來說,還算是有良心的,但是,污染還是蠻嚴重的,記憶中相比石油制烯烴,煤制烯烴排放的二氧化碳是石油制烯烴的20倍吧,不是太肯定了,你可以自己百度一下。


某壟斷央企煤化工工人報到…

目前煤制烯烴還算不錯,盈利能力很強,全國已經陸續有了幾十個在建和籌備項目。

從能源安全形度講,煤制烯烴可以取代部分石油裂解制烯烴,有效降低石油對外依賴程度,很符合國家利益。


煤炭深加工其實一直都在做,只是像神華那種直接液化的方式,成本很高,。現在很多都在做煤制甲醇、乙二醚等,代表有中煤、神華等,還有一家公司叫中科合成油*的公司做的間接液化制油技術,成本各方面相對可以,目前神華、華電和幾家民企投了幾個實體工廠,預計年產近千萬噸,但是,耗水量驚人(完全原料水,不存在可循環利用的可能),so,具體發展情況,有待觀察,還有環保、副產品深加工等各種問題,嘿嘿~


題主可自行搜索coal gasification。之所以給你英文不是中文就是因為中國在這領域剛起步,中文相關資料不多。其實煤化工是煤炭行業發展的必然,德國這種老牌工業國家煤化工應用已是很普遍了,世界各國發展工業基本都繞不開「先污染後治理」的魔咒。退回幾十年德國還在大量燃煤時代的魯爾區那空氣狀況,北京霧霾根本就不夠看。所以我覺得在可預見的未來,傳統燃煤率會大幅度下降,取而代之的是煤炭的清潔利用。


這個問題下面出現了很多完全不專業的回答。我國目前多數的煤確實是用來燒掉發電了,但是已經上馬的煤化工項目也有很多了。這個一方面是利益驅動,比如生產成本遠低於石油化工,尤其是在煤制烯烴方面,其樹脂的生產成本遠遠低於石油化工(神華包頭項目盈利強勁就是一個證明);另一方面就是國家的能源安全問題,我國的石油資源其實很不豐富,石油的對外依存率已經接近61%的警戒線了。所以即使有污染,即使耗水量大,這些煤化工項目也已經如火如荼的在開展了。而且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發展,污染的問題也在逐步得到改善。PS:石油化工污染和耗水問題也一樣存在,但是各地的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項目還不是照樣上。沒辦法,目前這些下游產品已經完全深入到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推薦閱讀:

為何絕大部分煤炭形成於石炭紀?

TAG:化工 | 煤炭 | 礦產資源 | 煤化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