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在投資新能源行業(風能、太陽能)是怎麼考慮的?或者說投資人在向有大量政府補助的行業投資時,是怎麼考慮的?

前幾天在WSJ上看到的一篇文章http://cn.wsj.com/gb/20111212/opn072853.asp?source=NewSearch
結合之前PE的實習經歷(之前的PE實習是關於節能行業,雖然都是規模小的民營企業,但是地方政府補貼還是很多的)
從投資人的角度來說,投資這樣的企業有什麼樣的好處?有什麼樣的風險呢?


問題很大,不是太好回答。比如風電企業和光伏企業的風險肯定是不一樣的,依賴的市場也是不一樣的。撿比較大的方面說吧:

(1)新能源有很強的周期性,受石油價格影響很大,如果油價下來,新能源就會喪失對投資者的吸引力。Daniel Yergin在他的書里寫,1973年以後石油危機後新能源就火過一次,但整個行業在1990年代中後期低油價時遭受毀滅性打擊。

(2)做新能源必須要和政府打交道,不光是獲取巨額的補貼,還有土地和基礎設施的問題。國內的就不說了,企業甚至還要受國外政府的影響。中國的光伏企業嚴重依賴歐洲訂單,但歐債危機後不僅需求減少,各國政府還出台了一些限制措施,並減少了補貼力度,結果在美上市的11家光伏企業的財務數字都很難看。外國政府的反補貼、反傾銷調查對企業出口也會造成嚴重打擊。

(3)新能源的一些關鍵技術問題不解決,很難有大的發展,只會淪為「花瓶工程」。比如現在很少VC、PE在投風電,就是因為發出來的電不穩定,儲能技術又不成熟,結果被稱作「垃圾電」。新能源的另一個技術瓶頸是相比石油煤炭這些傳統能源,能量密度太低,無法成為維持電網運行的主力(即成為「基荷電站」)。

(4)儘管有上述風險,投資新能源企業還是能賺到錢,不管是無錫尚德的投資人還是華銳風電的投資人都所獲頗豐。畢竟是有想像空間的熱門題材,油價也尚在高位,關鍵是選擇好退出的時機。


前面王律和三水已經說的很全面了。補充說幾句。

前些日子正好為風投做了一個勉強能算上新能源企業的盡職調查。這個企業行業前景超好,新能源的消費成本對比現在石油和天然氣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一旦可以擴大規模對現在的能源格局將具有革命性的改變。

但是這類新能源企業受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政府政策的影響真是非常巨大,在政策傾斜和鼓勵的區域收入和毛利的增長非常迅速,但是在扶植政策沒有觸及的地方收入增長是非常緩慢甚至是停滯的,同一產品不同區域的產品毛利差異巨大。

這類企業對政府的補貼收入和政府採購訂貨的依賴較小,只要市場環境允許就可以獲得不錯的收益。但是一旦出現宏觀政策的變化,比如政府放棄對這個行業政策傾斜,降低或者停止配套設施的建設,那麼對企業的打擊將是毀滅性的。

此外在我做盡調的過程中,有一點我們對風投做了提示,但是風投好像不是特別在意。就是新能源企業的收入確認原則的問題,會裡對這個事項的討論和爭議一直都存在,華銳風電當年據說就過的很不容易。


風機製造和光伏發電設備製造行業不太了解
但是從發電行業來看,無論和風電還是太陽能,因為其發電周期不穩定等原因一直被限制上網。
現在全國大多數風電都被限制上網電力負荷,一般被控制在50%以內,有些地方被控制在30%以內。
比如內蒙古地區是我們國家風力資源最豐富的,也是最適合風電場建設的區域了,但是由於北方有冬季供暖需要,在冬季為了讓供暖優先,大部分供暖的火電企業都會滿負荷運行,而這個時候內蒙古的大部分風電都會被限制供電輸出,而這個時候也是內蒙古風力資源比較好的時候,只能說大部分風電資源被浪費了。
現在投資風電、太陽能發電比較多的還是希望國家會有政策上的補貼和傾斜。但是,在國內電網結構沒有明顯變化的情況下,電網企業是很難讓風電和太陽能滿負荷運行的,因為其自身的不穩定性,會給電網造成很大的安全隱患。
如果,中國的核電發展迅速,能改變現在以火電為主的電網結構了,風電、太陽能等發電相對的上網限制應該會少一點。


分開談:1. 行業自身風險; 2.政策風險

行業自身風險在Raymond的答案中已經說了很大一部分,補充一點:產能與需求的配合。
不可否認的是,即使是垃圾電、花瓶工程,但由於種種政績需求、CDM項目的推動、投資者的愚昧無知,產生的市場需求也確確實實造就了一個短暫的黃金時代。
但黃金時代結束的過快,我們發現很多產業的過剩情況相當嚴重:風電整機、多晶硅粗加工等等;而另一些產業的下游企業,與原料供應之間存在著目前無法迅速解決的缺口:垃圾發電、碳回收碳捕捉等等。
因此這些行業,也許對併購基金或是種子基金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對我們卻是雷區。

政策風險主要來自於兩方面:企業自身對於政策扶植的依賴程度 以及 未來不確定的政策走勢帶來的負面風險。
企業自身對於政策扶植的依賴程度,一般集中在採購價格和稅收優惠方面。採購價格的政策,主要是國家對於被扶植企業的進貨補貼,以及產品承諾收購價。一旦這些政策能夠左右企業是否盈利,那麼我們就會認為這家企業的經營狀況有一定的風險。同樣,如果稅收優惠是導致企業能夠產生正現金流的唯一原因,那麼這家企業在稅收優惠期結束後,很可能將面臨困局。
未來不確定的政策走勢,這主要會影響被扶植企業的上下游乃至宏觀環境。政策變數方面,會更多地影響我們對於一個行業未來走勢的預判。


之所以有這麼多公司投身新能源,結合自己的工作,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這幾年,媒體大肆宣傳傳統能源危機,為了趕在傳統能源枯竭前在新能源行業分得一杯羹,就跟風上馬新能源項目;
2.新能源這幾年是一個不小的噱頭,所以很多投資人願意往這個行業里投錢,但大多是揣著賭一把的心理;
3.在國內,目前投資新能源,如果有一定的政府關係,可以獲得政府不菲的補助。但是,據我所知,很多公司打著投資新能源的旗號,拿到補助,卻干著和新能源無關的事。


作為一個光伏人,從光伏行業的發展來看這個問題。
現在光伏又火了起來,並且在接下來的2016年、17年還會繼續火下去。
光伏的市場有足夠的增長空間,和長線發展的可能性。即使是現在,投資人進入,只要選好方向還是有可能賺的。

  1. 2007年,中國一口氣有7家納斯達克上市的企業。投資人在那個階段是通過IPO賺錢。企業當時講的故事是,歐美在補貼下的巨大市場。
  2. 近兩年,光伏下游企業,通過香港上市公司,增發;然後轉過來投資電站,再把建成的電站作為優質資產注資到上市公司中;這套模式在去年前很是認可;相關企業做的比較厲害的有,江山控股、順風、協鑫等;
  3. 相信在2016年還會出來新的投資標的。

這背後的邏輯是這樣的:

  • 市場是足夠大的,各國對於新能源的需求是剛性的;
  • 在上網電價,ITC(美國投資稅收補貼)等補貼政策的支撐下,建成後的光伏電站是一個擁有二十年穩定收益,且還款來源穩定的優質資產。而要建成這些電站需要大量的資金;
  • 隨著國家的補貼,光伏發電成本在過去的5六年里,下降了好幾倍,這就意味著平價上網時代馬上到來(光伏發電站的成本接近或持平火電成本),這就意味著,光伏未來將在不需要補貼的情況下可以直接和火電等競爭;
  • 可再生能源,特別是光伏,能夠將單個發電單元分割的很小——如老百姓的屋頂;這種分散式發電模式將會使電網更加穩定和強壯。

風電和光伏類似,智能電網技術、蓄能技術會增加能源利用率或者減少電網消耗。

這就是新能源的投資邏輯。
但是正如《從0到1》倒數第二章,作者敘述的一些新能源企業,特別是美國的一些薄膜科技公司的的失敗案例。那章文字也是非常值得光伏同行們讀一下的。——社會對於新能源的需求並不是企業的競爭力。

2016年1月31日補充,
我曾寫過這麼一篇文章,可供參考:
(to股權/風險投資人)我對於光伏農業項目的了解

http://weixin.qq.com/r/J3XfxzvE62aUrX_k9yA1 (二維碼自動識別)

(拍於齊齊哈爾,很漂亮的一個光伏建築)


看看這些2011,2012年的回復,感覺光伏確實和他們的評論所描述的很接近,2015年了,我在光伏行業也呆了4個年頭(逆變器研發崗位),目前真正景氣的,活的很風光的光伏企業又有多少,像前面的大神們說的,光伏企業還是基本上受政府政策影響,新能源概念大於實際,脫離了政府的補助真的是舉步維艱啊。2013年底的最後一批金太陽工程的補助不知道讓多少快要倒閉或者不能周轉的一般光伏企業「苟延殘喘」到了2015年,但是他們發現日子還是不好過。企業老闆都有種上了賊船的感覺,不做又不捨得(新能源概念好,政府政策多),做嘛又擔心政府政策變動大,政策執行不到位。個人感覺這個行業確實難。。。


拜訪過一個光伏企業。
本身的市場、產品考慮的很少,完全就是在挖空心思如何獲取政府補助。
所謂創新產品,只是通過熟悉政府創遊戲規則的各色人等(政府官員,大學教授等等),得到最終認定,最後拿到補助。(整體路線和大學論文發表非常相像)
政府鼓勵創新,鼓勵新能源研發初衷很好,肯投入真金白銀也難能可貴,最後收到一大批創新成果從表面上看也是功德圓滿。
但我懷疑這些成果拿到全球市場上,真正叫好的能有多少?
對於遊資來說,也是閑錢的好去處,畢竟是國家投入,信用、產出有保障。


比較了解的是中國的光伏製造企業,這些前幾年絕大部分是出口,並且價格質量上都很有優勢,包括 晶奧之類的,歐洲市場飽和並且雙反了以後,國外市場出現天花板了,最近幾年開始主攻國內市場。這一塊純民資的反而發展的很不錯,國企很慘。他們主要是靠賣電池板作為主要收入來源。政策性風險相對小很多。
應用領域這塊,中國的電力行業是中國為數不多的體制改革非常落後的行業了,中間涉及到大量的政策性審批之類的東西,建個發電站還是很難的。
在中國目前沒有碳排放稅之類的情況下,光伏的預期收益率嚴重依賴政府補貼。
前面有兄弟說新能源是花瓶有點言過其實了,中國現在污染這麼嚴重,並且碳排放交易所很快就要建起來了,殊不知,國外的光伏電站哪怕是賣碳排放配額都能維持自身運營了。

時間有限,只答這麼多了。


我了解到的新能源工程,大部分都是靠著政府政策的支持,也可以理解為花瓶工程,建議可以短期投資然後撤回,沒有持久性


6年了,題主的問題都沒人答到點子上,光伏行業的投資人還是賭未來,賭平價上網。政府拖欠補貼已達1000億,但是企業還在投。

談談變化吧,一是平價上網越來越近了,日前(17年10月)沙烏地阿拉伯北部300MW光伏項目報出了1.79美分/千瓦時合同電價,這得益於光伏成本在這幾年迅速降低,組件五年成本下降了一半,並且還有下降空間,這個電價也意味著新能源的價格比煤電還低,隨著成本下降,在光伏電價將會更便宜,預計在2025年左右,在中國光伏可實現發電側平價上網。二是市場形態發生了質的變化,中國的光伏行業已經從兩頭在外,變成了兩頭在內,今年前三季度,國內多晶硅產能達17萬噸,可滿足國內三分之二以上市場需求,從需求側看,今年全球裝機100GW,國內裝機將達50GW,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場,中國的光伏行業將不再受制於人,投資價值逐步顯現。此外,從國內市場看,市場從西變向東部轉變,由集中式向分散式轉變,隨著平價上網來臨,將來的屋頂分散式市場規模將達200GW(BNEF數據),再加上存量替換市場,未來的市場空間將更大。三是消納問題,國家能源局準備從兩個方面解決消納問題,一是制度,採用配額制,一是技術,發展儲能!!!或特高壓等方法。

從政府層面講,整個行業去年年產值3600億元,創造上百萬個就業崗位,已經成為中國製造業的驕傲,在10年以內,補貼將逐步退出,培養出一個幾千億產值的行業,同時又加強了能源安全,並且能為環保作一份貢獻,何樂而不為。

最後,再來談談投資人怎麼考慮的,個人淺見,希望拋磚引玉。一種投資者看重的是收益,光伏電站其實相當於是一種債券,收益率還不錯,地面電站的IRR在10%以上(全部自有資金),分散式更高;另一種是投電站,圈錢,再建電站,滾動起來,最後上市,使自己成為一個能源企業;還有一種是國企,國家要求火電企業必須配額一定比例新能源。


前面的回答都非常到位,風電太陽能現在面臨很難併網。可是液流電池,空氣儲能,微電網,智能電網都在提上日程了。
有時候沒有太多好項目可以投。政策總是有縫隙的,項目創始人團隊總是在努力的話,還是可以。
個人覺得比上門捏腳靠譜一點。


推薦閱讀:

融資租賃在新能源(太陽能光伏、風電)發展過程中能解決項目融資困難的問題嗎?
哪裡可以查看到大宗商品業務介紹的相關資料?
怎麼投資自己?
三沙市永興島有沒有投資價值?
兩千萬人民幣該如何投資增值? 家族企業如何轉型?

TAG:投資 | 太陽能 | 私募股權PE | 新能源 | 風能及風力發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