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車為何多奧迪?

相同問題:為什麼政府官員車大多用奧迪而不是更奢華的品牌?


先把時間轉到1984年8月,那時紅旗轎車因耗能高、性能不可靠,經國務院決定停產。於是解決國內公務用車需求的擔子就落在了一汽肩上。當時一汽首先想到的是和日本汽車廠合作,但是各家日系廠商都只打算銷售而不國產,於是一汽只有把目光轉向歐洲和美洲。當時的一汽主要考慮的車型有兩個:賓士的W123(第四代E-Class),道奇600。W123在當時算是很成功的汽車,無論在設計上還是質量以及銷量,都處於頂尖水平,一汽想要把它國產的意願也很大,另外一點是一汽以及國家一直想要重新改進紅旗,而「賓士轎車是世界名牌車,車身寬、馬力大,而且車身外形與「紅旗」外形極其相近,只要將前部、尾部稍加改動就可實現國家領導人意圖。」這也讓紅旗的復活有了一絲希望,於是在1984年底,中德雙方在北京進行了第三次談判,此次談判形成了意向書。整個工程分三期進行,採取技貿結合方式,車型選定賓士123系列200型、230E和加長型三種,SKD、CKD組裝1000台,一期使用賓士商標,同意在車身側面加上「長春製造」標誌。二期德方將提供400套沖模,待德方售後服務3-4年後再提供餘下175套沖模,同時,帶來了賓士老設計專家改造「紅旗」的5種外形效果圖,並商議了利用賓士長軸距轎車改造紅旗方案的細節。1985年1月2日,一汽與德國賓士汽車公司簽訂了CKD組裝賓士轎車的合同,生產了828輛各種型號的賓士車。但利用賓士轎車改造紅旗的方案一直爭議到1986年,終因上層意見不一致而擱淺。於是賓士的國產化就以失敗告終。目光再轉向克萊斯勒,當時美國克萊斯勒公司在墨西哥有一條70年代石油危機時從大眾引進的488發動機的生產線,年產30萬台,危機過後已經閑置。一汽的廠長耿昭傑親自飛到墨西哥去看,它的產品既能裝在輕型卡車上,也能裝在轎車上,十分滿意,當即拍板買下這條生產線。1987年5月,一汽得知克萊斯勒還有一條道奇600轎車生產線也正準備淘汰,這款車用的正是488發動機。一汽設想把這條生產線一併買下,經過開發,再造「紅旗」。可是克萊斯勒的傲慢以及自大讓一汽吃了一個閉門羹,在雙方的談判過程中,克萊斯勒「僅僅」派出了一個亞太區代表來負責談判,並且將生產線的轉讓價提高了數倍。當時的一汽也處於一個發展期,資金十分不充裕,面對克萊斯勒的漫天要價,一汽也很無奈。到了87年的10月,當時大眾集團的董事長哈恩來到中國考察,「順道」考察了一汽,結果被一汽的規模所震驚,援引他本人的話來說:「上帝,我怎麼沒有早一點發現中國有如此大的汽車廠。」隨後哈恩當即便就提議將奧迪100放到中國國產。奧迪100(C3)即是奧迪A6的前身,誕生於1982年,當時在德國汽車市場上,奧迪100可謂是明星車型,0.3的超低風阻,直列5缸渦輪增壓等等技術都讓奧迪100成為了明星車型。當一汽聽到哈恩這個提議時自然是十分高興的,但問題在於,之前一汽已經引進了克萊斯勒的488發動機的生產線,如果要在引進奧迪100的話,那條488發動機的生產線就只有荒廢了,當時一汽的廠長耿邵傑確靈機一動,當即向哈恩提出了將克萊斯勒488發動機裝在奧迪100上的這個想法。雖然在當時沒有任何一家的汽車製造商有此先例,但是哈恩還是答應了耿邵傑的要求,並承諾在4星期後打造出一輛裝有克萊斯勒488發動機的奧迪100。於是4星期後,一汽一行人就前往了位於沃爾夫斯堡的奧迪總部。德國人的效率和誠意讓一汽人大吃一驚:一輛經過改裝,安裝著2·2升克萊斯勒488發動機的奧迪100就在一汽人面前,連一汽廠標都鑲轎車的前臉上。只是488發動機比較高,發動機機罩的前面鼓起來一塊,就像747飛機的機頭一樣。試車是在高速公路上進行的,最高車速達每小時205公里,各種性能都很令人滿意。一汽與奧迪當即就達成了合作的意向。而此時的克萊斯勒才如夢初醒,可惜為時已晚,奧迪就這樣登上了中國市場。根據一汽與大眾1988年簽署的技術轉讓協議,一汽以許可證和CKD組裝方式生產奧迪100,期限為6年;在此期間,奧迪派技術、管理人員協助一汽控制質量,提高國產化率,逐步降低進口零部件比例。1988年到1997年,一汽生產奧迪100轎車10萬輛、「小紅旗」2.3萬輛,國產化率分別達到82%和93%;10年間銷售收入達到311億元,實現利稅66億元,相當於6.25億元人民幣總投資的10倍。在當時,由於奧迪100是唯一的國產高檔車,而且中國想要迫切的擺脫公車全靠進口的局面,於是大量的奧迪100便開始在機關普及,據了解當時只有正廳及以上官員才有資格能座奧迪100,而正廳以下的便只能選擇「小紅旗」了,從此以後奧迪100便被視為公車的代表,作為奧迪100的繼任奧迪A6也自然成為公車。
謝謝@左肩神 指出,本回答部分來自車記:親歷·轎車中國30年》


德國三大豪華品牌Audi是最早進入中國最早國產化的,在市場上搶了先機。並且Audi在中國成功營造了相對低調的形象,賓士和寶馬更多的被人賦予商人/暴發戶之類的印象。
另一個我猜測的原因是Audi可能很早就學會讓自己的定價適應政府的採購標準。
還有一點有意思的,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公務車也是奧迪,但是德國總統坐的就是賓士。這多少也體現了一點兩個品牌不同的傾向吧。


在中國市場潛力剛剛顯露出來的時候,大眾和奧迪搶先合作。


等到真正爆發的時候,效益就出來了,在歐洲,奧迪a6一年賣不了多少,在美國根本進不了銷量榜,而在中國一個月上萬。

本來日系的皇冠,公爵王,凱美瑞,風度口碑都不錯,但是日本人沒有抓住機會


供應商的原因。因為一汽是中央的指定配車單位,後來一汽引進了奧迪作為公務車提供給高級幹部,再後來上海大眾也加入其中。然後地方政府也來跟風。

但不是哪裡的公車都以奧迪為主。比如廣東很多地方,早年公車大多是皇冠和克萊斯勒捷龍(Voyager),所以到現在皇冠在廣東都有很高的口碑;克萊斯勒到現在也都比內地多一點(主要是300C),但因為質量不好、純進口價格高,接受度還是不如以前了。


要解釋這個問題,首先你要知道什麼樣的車夠格成為公務用車。

想成為公務用車,標準可不低,公車用的人多,跑的路遠,當然要質量過硬。

形象還要穩重,當然價錢也得考慮,最後還要查查家譜,跟咱關係好的優先。

這都是現在的標準,擱以前可沒這麼多要求。

新中國成立時,公務用車主要從前蘇聯和東歐列國進口。

元帥級配吉斯,上將和中將配吉姆,少將坐伏爾加;少量戰爭時繳獲的美國車也分了下去,地師級以上單位得到了波蘭華沙。

不同級別配不同的車,公務用車制度就這麼形成了。

高級領導的專車是蘇聯贈送的黑色「吉斯115」,能防彈防地雷卻沒空調,夏天只能放一盆冰降溫。

社會主義陣營的車嘛,起步晚技術糙,配置和質量都比歐美的差一點,還有的車因為工藝不過關,開起來叮噹響。

光進口當然靠不住。從50年代起,中國開始自己造車,通過不斷逆向開發,生產出了東風71、大紅旗和上海SH760。

紅旗剛問世時,可不是一般領導可以乘坐的。

可惜老紅旗不太靠譜:油耗高、提速慢,愛熄火,一次拉著羅馬尼亞總統去長城,剎車出問題,差點闖了大禍。

這段時間的國產車全靠手工製造,產量和質量都上不去,紅旗25年只生產了1500輛。機關、企事業單位和接待外賓的主力公務用車慢慢變成了上海SH760。

到70年代,中國和日本關係解凍,從霓虹國進口了大量汽車,它們中的克羅娜、第四代豐田皇冠、日產達特桑公爵陸續被選作公務用車。

1981年,老紅旗全面停產,公務車市場就被各種進口車佔領了。

1984年, 大眾與一汽合資造出了奧迪100,使用進口零件組裝的形式,質量好,價格低,迅速成為公務用車爆款。

這一傳統延續到A6L。現在說起奧迪,不少人還覺得它不是普通家用車。

近些年,隨著公車改革不斷推進,副部級以下領導和一般公務用車已被取消,今後可能是少數官員有專車,大部分靠租車或補貼出行。

即便是殘存的少量公車,也將被國產品牌佔據。

比如在一些重大場合,全世界都已經看到國產品牌順利完成用車任務。畢竟,中國正在向汽車大國邁進,公務用車選用本國品牌才是汽車大國的國際慣例。

大體都說了,想仔細了解的戳戳視頻吧↓


6對於一個剛剛開放市場經濟體制的社會主義國家來說:哪家汽車企業最早進來合資生產汽車,那家汽車企業就會獲得最大的禮物:全球最大的乘用車市場

有個位於沃爾夫斯堡,叫大眾汽車集團的公司把握住了機會,這個國家後來就成為他最大的市場

作為他的兒子,奧迪也在同樣的時間進入這個國家,生產一種叫奧迪100(奧迪A6)的中級轎車,後來這個奧迪100以及後代成為這個國家的官車的代名詞…………


歷史不容假設,但我有時在想:賓士,寶馬,豐田,本田,日產,通用,福特等汽車巨頭會不會為當年失去這個市場垂胸頓足??


看看哈恩博士的《我在大眾汽車40年》就知道,奧迪,大眾在中國的成功很難複製。而且大眾集團和中國政府的關係也是非同一般。另外從產品來說,奧迪就是四平八穩,綜合素質不錯。


1.在中國,奧迪、寶馬和賓士是德系車的三個豪華品牌,但是在德國,奧迪的地位(由品牌歷史可見)並不如寶馬和賓士,這決定了奧迪在進入中國之後,更能放得下姿態,傾聽中國消費者的聲音。賓士態度的轉變是最晚的,也是最傲慢的。
2.奧迪和寶馬的定價彈性主要取決於他們在國產化這個關鍵領域所作的一些努力,具體細節不是特別了解,也不方便透露。
3.奧迪在中國選擇的合作夥伴是一汽,一汽在中國汽車界的地位從這個名字上就非常明確了。相對於二汽後來的沒落,一汽的地位從開始到現在都穩如泰山。
4.對於政府官員而言,選擇公務車型的一個重要參考標準是低調。這一點,奧迪比賓士、寶馬強。
5.我不清楚奧迪在公務車方面具體的政府公關如何,但是在這個領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譬如豐田的考斯特成為公務車的熱門,只是因為當年鄧小平考察二汽時要求簡單的麵包車接待,而恰巧出現的考斯特擔此重任後,成就了考斯特後來在政府官員接待車上的霸主地位。


我覺得,可能是因為現科技部部長萬鋼就是從奧迪出來的吧...


低調的奢華。
周圍人都抽中華,你頂多偶爾熊貓。
但絕不會冬蟲夏草九五之尊黃鶴樓1916白沙和天下什麼的。


一汽大眾啊。。。


排名第一的答案是正確的,其他的大多都是連蒙帶猜

八十年代,zf出去求著那些大廠來中國合作,大廠都個個裝大爺,當時zf都沒考慮過大眾
結果大眾知道了這個機遇,屁顛屁顛跑過來,連賣帶送,開出了一大堆優惠條件給zf
受了一肚子外國大廠氣的zf遇到大眾,就是瞌睡遇到枕頭,而且這枕頭還是自己飛來的,要價比其他廠要低,姿態也放的低。結果不言而喻
當然,德國人不做賠本生意,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其他國外品牌在中國的廠才初具規模

有了這層淵源,zf才更支持採購大眾的車,而且這些車都是國企和大眾合資的,你買其他純外國品牌,不是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嗎

差不多十年的消費習慣,大眾賺了不少,還讓我國zf養成了消費習慣,當然我們自己也沒覺得自己虧了什麼,愉悅的引進的外國的先進汽車技術,挽救了一汽這樣的共和國長子
這是個雙贏


1、外觀低調、內飾奢華;
2、採用增壓技術使得價格/排量剛剛吻合公務車採購的財務標準,比如,40w內汽車排量最高不的超過2.0,於是就有了2.0排量40w的audi車。。。。


木有人提到別克這個在中國淪落的貴族么?想當年,別克可是和四個圈一個檔次的,開個別克新世紀和奧迪100一樣有面子。據說中南海本來已經敲定上海通用產別克作為高級行政用車了,結果奧迪緊急公關,直接給中南海機關局送了十幾輛「試用」,結果擠掉別克,奧迪順利上位,品牌形象扶搖直上;別克一直走下坡路,現在幾乎完全跟豪車不沾邊了——雖然它本來就和豪車不怎麼沾邊。
說到沒落,還有個不得不提的就是皇冠,當年中國人眼中的豪車就是三種:賓士、寶馬和皇冠,這三種是從海南倒車倒過來最多的,至今內地街上還能見到掛著「瓊XXXXXX」的賓士(很多是V12的S600)、寶馬和皇冠。後來,奧迪上位,皇冠就一直不溫不火了。
還有,不得不佩服奧迪的公關能力,我敢說在中國沒有哪個汽車廠商能做到這個程度。


奧迪是tg自己家產業,


現在大家都說公車用奧迪的多,既然成了公認的公車了,那不用也得用了,否則用個低端的被人鄙視,用高端了又被人說腐敗,左右都不好。
另外,奧迪車本身品牌檔次也不錯,但又不是很出挑,車本身的綜合素質也挺好,不選它選啥呀。


大家都沒提奧迪的平穩。當官要平穩,做人更要四平八穩。


有桑塔納多嗎?


引進的早,有習慣因素
相對低調···很多國人一看見賓士就覺得是大老闆,一看見寶馬就覺得是富二代···
作為公車來說,大眾和奧迪無疑是最合適的,而奧迪顯得高端大氣上檔次一點,所以就用這個啦


引用王洪森====
奧迪在被作為公務車採購之前能夠積極效應當時官員提出的諸多改造要求,而這是之前幾家競爭對手嚴厲拒絕的。真正上層官員坐的奧迪都是經過官方的改造與定製的。而下面官員的採購行為只是跟風和「政治正確(與上頭保持一致選擇)」而已。


推薦閱讀:

中美會發生戰爭嗎?
如何客觀看待美國攻打伊拉克、阿富汗和利比亞?
為什麼美日韓等國對於朝鮮準備發射衛星一事反應如此強烈?
現在南海各方都在實際控制島礁上填海造陸,咱們有什麼能趕走他們的辦法?
菲律賓的南海政策與馬來西亞最大的不同是什麼?你認為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TAG:政治 | 汽車 | 奧迪AUDI | 政府採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