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朝的大事件那麼多,相對於清朝戲,關於明朝的電視劇卻那麼少?

辮子戲滿天飛,正史細說搞怪都有,看得都噁心了,為什麼明朝可以拍的大事件那麼多,拍出來的電視那麼少。那麼多個性的皇帝,那麼多大事件和懸案都沒人涉及過啊


太祖出身平民,通過殘酷戰最終掌握了大權。
中原安定後隨即捲入對外戰爭,並最終取勝。
雖然取得了戰爭上的勝利,但明朝並沒有徹底消滅蒙古,蒙古分成了互相仇殺的瓦剌和韃靼。
太祖對官僚勛舊以及軍隊高層展開了血腥的清洗,牽連甚廣。
開國名將藍玉被懷疑要謀反。
開國元勛郭桓貪污被斬首。
宰相胡惟庸謀反被弄死。
太祖建國後大興水利及軍屯,初步解決了農民的吃飯問題。
太子早死。
皇太孫智商有問題。
太祖欽定的實權派之一朱棣最後奪取了政權。
朱棣奪權後捲入了了對越南的戰爭,同時加強了對外交流。
奪權後成祖建立內閣制,由七人組成。(開始寫的是太祖,多謝評論里的同學提醒)
某些讀書人不服朱棣被弄死了。
日本一直是困擾明朝的一個大問題。
國內派系鬥爭嚴重,前期有浙東文官集團VS淮西武將集團,後期東林黨VS閹黨。
朱棣重新建立了特務系統,並且在北京建立了一座政治犯監獄——詔獄。
科舉考試分南北榜。
朱高熾登基後給從前的官員平反,沒過多久就死了。


我感覺明朝的戲,如果拍得好,那麼很難過審查。

水表已拆


(整理完畢)

不是沒有,只能說不出名,明朝的所有皇帝都被拍過,只是鮮為人知,下面列舉了近百部以明代為背景的電視劇。事實上大家覺得少只是因為鮮為人知而不是沒有,而拍出來越沒有市場就越少有人拍這種戲。我會在文末列表,告訴你們,明朝所有皇帝都有影視形象,明朝絕大多數大事記都被搬上熒幕過。

為什麼沒有市場?是沒有大牌嗎?不是的,下面列表的電視劇裡頭很多大牌。

那是因為什麼?為什麼《康熙王朝》就能火?《大明王朝》就火不了?

原因有二:一是《還珠格格》的熱播,帶動一系列的清朝戲泛濫二是中央電視台大力推廣的是《康熙王朝》而不是《大明王朝》,至於為什麼推廣,上面很多答案里都有人提了,民族問題,至於 @賀仙 老師說的,雖然巧妙,讓人拍案,但是我倒是覺得不妥當,因為在歷史中找對應影射當朝,是最容易不過的,《康熙王朝》里康熙最後幾集的廷訓同樣也可以影射當今。

所以一是民族問題,二是以英若誠為首的一批人。

英若誠是誰?

英若誠,滿族,中國著名表演藝術家、翻譯家、話劇導演。中國戲劇家協會常務理事,北京市戲劇協會理事,曾任文化部副部長,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藝委會副主任,劇本室主任。

我想,「上頭」為什麼推廣清朝戲,不言而喻,更何況去搜索「滿族 名人」,你會發現很多演員其實是滿族,比如文章、胡軍等,我記不得了,有興趣的不妨看看。我這裡不是編排演員,只是在說,娛樂圈滿族同胞的比例不小,他們推廣清朝,自然會從上至下發起。

因為「上頭」政策導致第一批明朝電視劇收視不高,導致導演們一來怕沒市場二來也不敢在萬曆往後拍太過,於是索性不拍了。

在結束上文之前,我想對 @梁小陽 老師的「最好的歷史劇」補充幾句,如果放在中國古代歷史裡頭,這部電視劇絕對是第一的歷史劇,但是於我個人而言,最好的歷史劇是《走向共和》當然,《大明王朝1566》是極好的,順帶推薦在下的一個回答:《走向共和》為什麼評價那麼高?這部電視劇值得看嗎?。

最後我列舉一下電視劇,證明每個皇帝都被拍過。不包含打醬油的。

朱元璋
陳寶國——《傳奇皇帝朱元璋》;
胡軍——《朱元璋》;
房斌——《鳳陽小子朱元璋》;
羅樂林——《洪武三十二》;
唐國強——《大腳馬皇后》;
孫海英——《皇后駕到》;
任達華——《大明英烈傳》;
曾江——《名揚花鼓》;
張鐵林——《朱元璋除惡下陳州》;
何家勁——《乞丐皇帝朱元璋》;
李立群——《帝王之旅》、《洪武大案》;
鮑國安——《大明天子》;
高強——《帝師劉伯溫》;
范鴻軒——《劉伯溫傳奇》;
霍正奇——《神機妙算劉伯溫》;
孫寶光——《穿越時空的愛戀》;
王蔚鑫——《朱元璋傳之屯兵金西》 ;
于洋——《秀才愛上兵》;
張偉忠——《朱元璋巧訪記》;
婁繼成——《鐵血男兒》;
……

朱允炆/朱棣(因為同時出現的概率很高,所以在一起列,以「/」區分)
高虎/申軍誼——《大明天子》;
陳山聰/馬德鍾——《洪武三十二》;
楊凡/王衛國——《皇朝太醫》;
徐崢/萬弘傑——《穿越時空的愛戀》;
孫霆/孫寧——《大明天子》;
黃海/李海傑——《鐵血男兒》;
唐國強/寇世勛——《永樂英雄兒女》;
毛樂/黃覺——《名揚花鼓》;
邱心志/翟乃社——《帝王之旅》;
藺達諾/唐國強——《鄭和下西洋》;
岳躍利/靳德茂——《三少爺的劍》;
(無)/唐國強——《大明玉璽》;
……

朱高熾
寇振海——《大明玉璽》;
丁充——《大明天子》;
章劼——《鄭和下西洋》;
譚天謙——《蘇祿國王與中國皇帝》;
……

朱瞻基
陳龍——《永樂英雄兒女》;
魏駿傑——《刀光劍影》;
是安——《大明玉璽》;
謝震偉——《鄭和大西洋》;
……

朱祁鎮
顧海濱——《正義令天下》;
嚴寬——《大明王朝1449》;
歐陽震華——《龍庭爭霸》;
唐品昌——《萍蹤俠影錄》;
張國立——《萍蹤俠影》;
霍建華——《女醫·明妃傳》;
金明國——《神機箭》;
……

朱祁鈺
高虎——《大明王朝1449》;
張兆輝——《龍庭爭霸》;
黃軒——《女醫·明妃傳》;
……

朱見深
劉丹——《皆大歡喜》;
靳德茂——《絕命鴛鴦》;
蔣毅——《後宮》;
……

朱佑樘
馬精武——《機靈小不懂》;
杜雨露——《夜來風雨》;
劉威——《絕色雙嬌》;
石涼——《正德演義》;
鄧兆尊——《皆大歡喜》;
朱宏嘉——《秋香》;
魏宗萬——《風流唐伯虎》;
……

朱厚照
崔浩然——《美人江山》;
賈一平——《鳳臨閣》;
羅嘉良——《俠女游龍》;
王衛國——《長風鏢局》;
陳泰鳴——《天師鍾馗》;
李彥明——《蘇三》;
何炅——《正德演義》;
任東霖——《夜來風雨》;
焦恩俊——《絕色雙嬌1》;
吳大維——《絕色雙嬌2》;
聶遠——《機靈小不懂》;
……

朱厚熜
唐國強——《亂世情殤》;
宗峰岩——《十大奇冤》;
熊天平——《三劍奇緣》;
張雷——《怪俠一枝梅》;
陶金——《海瑞罵皇帝》;
詹秉熙——《海瑞斗嚴嵩》、《十三密殺令》;
張鐵林——《戚繼光》、《名捕震關東》;
陳寶國——《大明王朝1566》;
溫兆倫——《大明聖醫李時珍》;
曾偉權——《本草藥王》;
王衛國——《吳承恩與西遊記》;
……

朱載垕
巫剛——《萬曆首輔張居正》;
郭廣平——《大明王朝1566》;
呂侃——《亂世情殤》;
……

朱翊鈞
王志華——《俠女闖天關》;
林泳東——《血薦軒轅》;
王書麒——《湖海爭霸錄》;
王琦(小)——《萬曆首輔張居正》;
梅年佳(大)——《萬曆首輔張居正》;
穆泓屹——《大明王朝1566》;
周野芒——《皇上二大爺》;
趙家林——《大明嬪妃》;
陳思成——《熱血忠魂之獨行侍衛》;
張晨光——《明宮謎案》;
海波——《大話江湖》;
嚴崐——《了凡的故事》;
……

朱常洛
區永漢——《白髮魔女傳》;
馬德鍾——《白髮魔女傳》;
王伯昭——《白髮魔女》;
劉歡——《明宮謎案》;
劉文治——《錦衣衛》;
宋洋——《大明嬪妃》;
……

朱由校
王征宇——《三揭皇榜》;
陳道明——《江山風雨情》;
劉小鋒——《江山風雲》;
陸詩雨——《誰主中原》;
文章——《錦衣衛》;
王亞楠——《天下》;
方超——《天下第一媒婆》;
侯祥——《明宮謎案》;
趙陽——《英雄》;
汪偉——《白髮魔女傳》;
鄧兆尊——《白髮魔女傳》;
李金哲——《大祠堂》;
邱心志——《大太監與小木匠》;
侯軍——《沈香》;
孫岩——《太極英雄》;
姜超——《俠隱記》;
立威廉——《十全九美》;
宋洋——《明珠游龍》;
汪洋——《連升三級》;
……

朱由檢
鄧超——《明末風雲1》;
聶遠——《明末風雲2》;
郭晉安——《新龍門客棧》;
高虎——《碧血劍》;
陳豪——《帝女花》;
羅剛——《太極王》;
宗峰岩——《大明天下》;
王勁松——《錦衣衛》;
劉淼淼——《大明嬪妃》;
……

朱由崧朱常淓朱聿鍵朱聿鐭暫缺)

朱由榔
謝震偉——《長河東流》;
……

說實話,上述列表是我在網上搜集來的,但是並沒有全部看完,哪些可以看,我在怎樣看待最近幾年大陸的電視劇?里做了一點敘述。

順帶附送:國產電視劇答案匯總 - 孔鯉的回答


可以拍:
太祖:《一個和尚是如何當上皇帝的?》
正德:《我的娛樂生涯》
萬曆:《48年的宅男生活》
嘉靖:《皇帝修仙記》
天啟:《皇帝這樣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
崇禎:《北京歡迎你》


因為太敏感了,別說拍了,俺剛說了兩句,結果就·····
原答案鏈接:有哪些「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的例子? - 知乎用戶的回答


清宮戲之所以泛濫,一來拍攝成本相對來說比較低,很多戲服可以互借。二來因為距今時間比較近,很多人名老百姓耳熟能詳,編劇在構設某些情節橋段不需要著墨太多介紹背景人物,較省力,題材不生僻,觀眾也比較容易投入,收視較有保障。三,因為人物都是熟知的,所以比較容易引發話題。便於宣傳炒作。不單單是清代,如現在翻來覆去拍的武則天、楊貴妃、唐太宗、漢高祖的戲,都是如此。
現在什麼破劇雷劇,和清朝歷史毫不相關的混亂情節都往清代上靠,喜歡清史的人難道樂見別人往自己喜歡的歷史人物上潑髒水么?但很多人覺的清宮劇泛濫對於清代是一種恩賜,這種言論實在令人無法理解。甚至有那給古人戴綠帽子的雷劇,已經黑的清代慘不忍睹,居然故作冷艷高貴,說什麼放在清代真是糟蹋了,應當放在漢唐,才能體現出那種風韻,漢服的美好云云,那這種觀點漢唐粉又接受么?如果覺得滿屏的雷劇爛劇都落在自己喜歡的朝代,是一種好現象,那我真的無法可說。


說其中一個原因吧,拍電視劇是個生意,為什麼辮子戲那麼多,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成本低,這個和抗日劇泛濫的原因是一樣。明朝,宋朝這種背景的電視劇從布景服裝各方面來說,開銷都要大一些,但反映明朝的電視劇高質量之作更多,《大明王朝1566》在我心目中是最佳歷史劇沒有之一


清朝是最後一個朝代,離我們最近,我們自然拍我們熟知的故事。

然後清朝留下來的建築也多,服飾也容易考據,拍起來不費勁。

至於某些人扯到民族問題,說滿族把持了娛樂部門,令我噴飯。

難道廣電總局的老大是漢族,明朝戲數量就能超過清朝了?

香港人拍黃飛鴻,不是因為中國的滿族領導吧?
二月河寫康熙皇帝,純屬對於紅樓夢研究的愛好,他寫作時候還沒有廣電總局!

如果清朝是漢族人統治,那拍攝的電視劇數量也會超過明朝。

微博上有個活動,馬伯庸搜集全國各地編造的小吃歷史,絕大部分都說的是乾隆爺怎麼怎麼樣。。

咱們現在因為影視作品影響,對康熙比乾隆印象深刻。

其實乾隆在民間的影響力太大了。

這就是因為他的朝代近,在位時間長,喜歡下江南而已。這跟民族有什麼關係?


明朝公務員工資多少,貪污多少掉腦袋,怎麼播?


歷史題材的電視劇總歸會讓人拿以以古喻今之想,大明王朝,不可說啊。
說清朝的電視劇,推薦《走向共和》,明朝的,自然是樓上樑曉陽所推薦的《大明王朝1566》


孔鯉 先生說得很有一定道理,但我不覺得上層的刻意推廣是主要原因。

真正在電視上翻來覆去放的片子,不是康熙大帝雍正王朝,固然這兩部稱得上是最火的歷史片之一了,但它們的知名度加起來恐怕還不如一個《還珠格格》。難道瓊瑤也聽廣電總局的嗎?不提神劇還珠,那麼他們又比得上隔幾年就翻拍一遍一代代人看下來的《鹿鼎記》嗎?難道金庸也要響應大陸文化部的號召嗎?

我們不拍《康熙微服私訪記》,還有台灣的《戲說乾隆》家喻戶曉;

我們不拍《鐵齒銅牙紀曉嵐》,香港那邊有狀王宋世傑題材的一系列影片

我們不拍《甄嬛傳》,還有《金枝欲孽》木秀於林。

我們不拍《宮》《步步驚心》,還有《懷玉公主》《梅花烙》《方世玉》《黃飛鴻》《苗翠花》

清宮戲受歡迎真的不可能只是上層推廣的原因。兩岸三地都對此有興趣,這一定有哪些我們還沒有發現的原因在其中。也許是正好一部火了,於是後面批量跟風;也許是清朝離得近些,人們更容易有熟悉感;也許是清朝小說文化開始大發展,民間傳說流傳下來更豐富適宜劇本改編。


上面有人說,一提起朱元璋就是血腥殘暴,一提起朱允文就是溫柔懦弱,一提起正德就是花花公子,一提起 崇禎 就是悲情。說這是電視劇害的。可是,在電視劇出現之前,人們難道就不是這麼想的嗎?即使這些不完全是歷史事實,但這些人的形象確實從很早之前就已經固化在各種各樣的民間傳說民間曲藝里了,不是嗎?這是一樁從清初開始迄今三百年的運動,直接歸咎到幾個頭頭腦腦身上,我覺得太給他們臉了。

而且,清宮戲佔了一個很大的便宜,它的服飾獨一無二。你一看就知道,哦,這是清朝的。可是明朝以前,由於影視劇作的粗糙簡化,很多時候你不知道這是明朝的劇。孔鯉先生的明朝劇清單里,真的有好些說出來我才意識到,《俠女闖天關》《機靈小不懂》《名揚花鼓》,這都是小時候熱播過。哎呀,原來這是明朝的啊。


因為清朝離現在近。


我來說句公道話():
戲劇的主要構架和發展進程很依賴衝突,但是衝突不能太激烈,否則就喧賓奪主了。
明朝就是一個衝突太激烈的朝代,這個時代封建已經發展到了極致甚至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各方面的衝突都太明顯而且太直接,對外有:後金、韃靼瓦剌、日本、甚至鄭和出海時海外番邦……朝堂上:皇權和內閣權力、各省各師派別林立、錦衣衛和東廠、太監和東林黨……經濟上:國庫和官商、東南和中原、海運和漕運……
數不勝數,而且由於明朝太祖的各項制度都沒有保全,明朝皇帝英明的不多,明朝是四大奇書產生的時代民間故事也是到了一個巔峰……
總而言之,明朝就像一個魔獸世界裡的大號,基本已經練到了頂級,但外服已經開始了新的資料片使之感覺雖然很強但然並卵。而清朝作為歷史的大倒退,相當於刪號重練了,不管外服怎麼開始,我就固守在我這個資料片里稱王,雖然是年代較近的事件,卻還是幾千年前就發生過的事充滿了大號帶小號升級的快感……


樓主知道廣電總菊高層有多少滿族人?


《戲說乾隆》如此火爆

然後是宰相劉羅鍋,張國立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戲說典範

最後就大規模的雍正很忙,乾隆很忙,康熙很忙了

80年代哪有這麼多鞭子戲?

英若誠這個滿族的文藝工作者,對滿清劇起了非常不好的推動作用。再看看當年的文藝部門多少滿族

 英若誠先生是滿族正紅旗人,1929年生人,卒於2003年12月。1983年起任文化部副部長兼影視劇製片處主任(就是主管影視劇審批的主任,也就是說所有的片子要想通過發行並放影都得經過這老爺子。),而正是在此期間一部部或美化或紀實或虛構滿清統治期間的辮子戲開始充斥幕布和熒屏。我這裡只舉出我能想出來的:《末代皇帝》、《康德第一保鏢傳奇》、《荒唐王爺》、《努爾哈赤》、《宰相劉羅鍋》、《康熙微服私訪記》、《孝庄秘史》、《一代皇后大玉兒》以及「偉大」的二月河先生編著的《康熙王朝》、《雍正大帝》、《乾隆皇帝》先後搬上央視一套黃金強檔,再加上「辮子三人組」的張國立、王剛、張鐵林的《鐵齒銅牙紀曉嵐》系列以及瓊瑤奶奶的《還珠格格》系列及其他描述滿清時期的片子和央視隆重推出的《施琅大將軍》構成了獨特的「滿清辮子風景線」,各地方台和影視製片廠也紛紛效仿,終致辮子戲泛濫!


說實話,小時候最煩清宮戲,什麼馬景濤張鐵林現在的什麼孫儷蔡少芬都看煩看吐,特別是孝庄秘史什麼的,簡直在醜化漢族人民,你可以讚揚滿族同胞,但別醜化啊,哪個朝代沒有血淚史?這樣好嗎,至於大明電視劇,我還真看過幾部好的,八九歲時無聊翻了一個看,主演是高虎,說的是兩個皇帝輪流當的故事,後來我看到了一個著名人物!沒錯,他就是于謙(說郭德綱的請走開23333),後來的後來我知道了這部電視劇說的是土木堡事件給明中期帶來的一系列之事,這段歷史說是上下五千年難得一見的歷史事件,皇帝輪流做,皇帝被外族囚禁,比徽欽二帝還要複雜。而且據我所知這部電視劇是唯一一部描寫我們民族英雄于謙的電視劇!真是悲哀!英雄不宣揚,滿電視都在播手撕鬼子,清宮內鬥,我就問這對社會有什麼意義?這部電視劇叫大明王朝驚變錄———————————————————我再分割一下,雖然湖南衛視播出了我一向厭惡的還珠格格,但我讀中學時總會半夜爬起來打開電視機看湖南衛視的一部電視劇(我會告訴你我卧室有一台小電視!?)沒錯,這部電視劇就是我覺得最不可能演戲的主持人主演的電視劇,他的名字叫做何炅。。。請注意何老師是主演不是客串,不是客串,不是客串。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這部電視劇叫做正德演義,講的是明孝宗至明武宗這三十年間的是,也講述了一個唐吉珂德式的紈絝皇帝頑劣一生,這部電視劇除了何老師有裝嫩之嫌之外都是一部很好的電視劇(何老師演的皇帝也很到位)。從中我知道了傳說中的唐伯虎是這個時代的人,寧王叛亂也發生在這個時期,當然了,大哲學家王陽明當然也會登場的,至於這部電視劇映像最深的還有片尾曲,歌詞取自那個時代的唐伯虎名句,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簡直深深刻刻的反映了這部電視劇所想塑造的那位荒唐皇帝,簡直是絕妙!


不同意還珠格格帶動了清宮戲的說法,八十年代還有袁崇煥,況鐘的電視劇,九十年代清宮戲突然就火了,後來出了劉羅鍋後更火了,再後來出了雍正王朝就特別火了。
原因無非是大家說的那幾點,離得近,服裝好解決,房屋好找。我再補充一點,關於明朝的小說沒有比得上二月河那幾本的,雖然二月河寫的也不是很好。


海瑞罷官,然後...


明朝皇帝大多被清朝扭曲醜化了,而清朝的皇帝都被美化,加上現代人的短視和奴性,所以辮子戲就大肆流行了


歷史戲無非是「戲說」加「好皇帝」這兩種,其他不可說不可說。
明朝的事情很容易映射到當今,不可說不可說。


明朝的特性在於其「剛烈」,如果上映,多少會讓一部分人覺得傷害「民族情感」啊……


推薦閱讀:

為什麼明朝專製程度高,言官卻比歷朝歷代都能有戰鬥力和表現欲。正常的推理不是專製程度高會導致敢言者少?
瑞士為何能在一戰二戰期間安然無恙,不參與戰爭?
我们纪念抗战,揭露日本曾经犯下的罪行是为了什么?
唐朝時候的家常菜是什麼樣子的?
袁崇煥案是不是冤案?

TAG:明朝 | 歷史 | 電視劇 | 中國劇集 | 清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