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城經理現在面對這麼多的電影和發行人員的時候,是根據哪些要素來進行電影排片的?

一般影城經理排片的主要遵循的原則除了演員陣容、導演編劇的名氣、影片本身的質量(簡單地說就是是否好看)、媒體曝光率、網路熱度、發行公司實力以外,還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影城經理的排片決策?


謝邀請。
那我就先說一些人的因素吧,院線影院對於排片的事情,的確有人為因素存在,這個行業,有很多事情還是依靠人脈因素的,院線和影院對於來的這些發行人員還是會有所考慮,換句話說吧,某人打一個電話說3分鐘,會比另一個人在影城斡旋兩個小時還要有用。有一些發行公司的業務是有公關費的,依靠公關手段也可以拿到近似期待值的排片。

再來說一下所謂宏觀
自從數字電影的完全普及之後,排片跟「拷貝數量」就沒有任何關係了,在數字影院里,影院會拿到所有影片的數字硬碟,(當然除了分省分院線上映的影片),也不用跑片,這樣實際上是降低了發行人員的工作難度,影院的廳數越來越多,影廳的數量決定容納影片的多少。
當發行人員去溝通的時候,基本是介紹影片的優勢,影院考慮的基本上是影片的類型,這其實是第一位的,因為排片中要類型不同!類型不同!!!(我要強調這一點,理由是很多影院經理都瞎排片)然後就是卡司,演員的能量是很重的。然後才是內容,(這是在沒有看片的情況下,這是一般影院經理的心理投射過程)

然後我來說說實話,可能會傷一些人的心……

對於所謂的路演活動,影院一般很喜歡,但基本不會對排片有太大的幫助,一般情況下,影院的排片心理是簡單粗暴的,很簡單,就是哪個片子賣的好,就多排。路演活動當天,給面子的影院會多給你排一些,上座率一般就立刻調整,不給面子的影院,根本不會因為你給了他路演活動而增加你的排片,路演活動對於影城的刺激達不到更改排片的動力。我多次見過在見面會之後的第二天,在這家影院已經很難再尋覓該片的存在,即使存在,也都是早晨或者很晚。這是一個沒辦法迴避的問題。

目前的中國數字電影發展速度依舊以每天增加14塊銀幕的速度增長著,影院其實特別簡單,他需要是上座率,上座率高,就意味著影院的會員卡售賣的機會增多,多賣爆米花和飲料,多賣後產品,這些東西是不用跟片方分賬的,這才是影院的目的,所以,電影人的自high,軟文的理論,教程,是真的沒有用的,發行是一個綜合體,不是類似於教科書的目錄能說的清楚的。


謝邀。
人的因素只是部分因素,親愛的。

1)宏觀考慮因素:
影院黃金時間、影廳大小、影廳數量、影片長度、拷貝數量、跑片時間、通道使用。
比如有的影城廳多,有的影城廳少,當發行員拿著片子去廳少的影城,如果恰逢這個檔期有諸多大片,影城將會面臨排片壓力而不得不放棄中小成本的電影。一般來說,10個以內的影廳排片較為困難,而擁有10個以上影廳的影城排片較無壓力。
又比如有的影廳大,有的影廳小。一般來說,大影廳都給大片,小影廳給那些小眾的片子。

2)主觀考慮因素:
影片質量、主創陣容。內容至上,內容是第一生產力。

3)客觀考慮因素:
營銷表現。線上+線下。線上的數據分析及相關熱度。
例如點映活動,可以讓影院經理提前看到市場反應,於是根據市場需求調整排片。
例如明星路演,挑選一些影城做見面會活動,有些二線城市的影城甚至許下承諾,只要明星到場,排片就給增加。
搶票活動衍生品增送活動,發行方與影院聯動,在影院的微博微信平台上配送相關抽獎活動,可贏取時效較短的高排片。

4)潛規則因素:
靠公關助推發行的陋習。公關費或者返點費打點影院經理,是不成文的習氣。

5)其他考慮因素:
地理位置、交通、天氣、作息習慣、風俗、語言、節假日、特殊人群。
比如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電影,片中可能使用了某個區域的方言或者更偏向展現該地的風俗文化,在當地影院,相較於其他片能獲得較好排片,例如《萬箭穿心》、《浮城謎事》在武漢。
又比如影片類型,動畫片的時間一般排在下午5點左右,因為恰好與小朋友放學的時間點重合。
再比如地理位置造就同一地區的口味差異。影城的排片更多是依賴於當地的商業和工作環境。舉個例子,海淀區多集IT白領為主,據數據比較分析,該區域的觀眾更喜愛進口大片,所以在排片上,選擇多排此類型電影是迎合市場調研結果,不然可能造成上座率的流失。

以上是個人見解,最近有收藏一個文件,分享給你吧。

院線排片22條規則

第一條:

先看《院線排映指導》。《院線排片指導》是最重要的排片參考信息。


第二條:

需要反覆權衡一個影片的票房預估、片長、故事情節與當地的觀影偏好。


第三條:

黃金時間即上座率最高的時間段,周末的黃金時間一般在下午14-16 點;而晚上的黃金時間在20-21 點。


第四條:

黃金時間也會隨著季節而變化,新開業影城應每月對比數據查看高峰期時間點是否有變動。冬天會提前半小時,總之基本就是午餐和晚餐後的時間。


第五條:

排片開始先從最大廳入手:先給最受歡迎的影片一個最黃金時間,得到最大票房。

第六條:

然後排第二大廳,與第一場要間隔30 分鐘以上,也給它一個黃金時間。


第七條:

「從黃金向兩邊」:把黃金時間段、黃金廳給黃金影片,從黃金向兩邊排起。


第八條:

VIP 一定要排特色片,口碑影片為主,熱映影片為輔。否則,更沒人看。


第九條:

如果給一場電影相鄰兩個場次,最好相鄰場次的兩個影廳一大一小。


第十條:

盡量安排同部影片在同一影廳放映,方便查閱,降低放映出錯率。

第十一條:

在同一個廳里,盡量避免先後間隔插排兩場不同的電影A/B/A/B/A/B,只需安排同一部電影AAA,或BBB 即可。


第十二條:

中文版、英文版都有的進口片,盡量排映原聲影片;如無明顯偏好則白天晚上都應該試排1-2 場中文版的。


第十三條:

在LED 顯示屏上,原聲影片需註明(後台添加影片時需留意),方便影迷選擇。


第十四條:

進口動畫影片,白天應更多排配音版場次,以方便小影迷觀影。


第十五條:

淡季期間,21點以後場次不宜排動畫片、愛情片、故事片(節奏較慢類型),須以驚悚、喜劇、動作(視效大片)為佳。

第十六條:

有影星見面會,在該影片上映時應適當增加排映場次。


第十七條:

愉快、輕鬆的動畫片不僅會是家庭觀眾的選擇,也會是眾多白領人士、年輕觀眾的期待,動畫片晚場上映時,要注意中、英文版本搭配排映。


第十八條:

國家重大政治活動期間,如「兩會」階段,進口大片將會暫避檔期,片源可能會較弱,可增加國產片場次。


第十九條:

有地方特色的影片需要當地特別關注(影片拍攝地,影片主角明星的家鄉)。


第二十條:

影片較多,量級較低的檔期,儘可能豐富化排映,相對影廳較少(如6 廳以下)的影城只能多排大片。

第二十一條:

三四線城市媒體不發達,靠口碑傳播屬於「慢熱型」區域,對於口碑較好的影片可拉長排映期限,對於本地市場較為關注的影片可及時申請延期放映。不必跟著快換。


第二十二條:

排映無規則,觀眾喜歡什麼就排什麼。


匡靖已經回答的很全面了,我就隨便補充幾點:
影片上映的第一天排片:
會根據影片的卡司,陣容,營銷、宣傳,陣地物料的貼補,市場熱點,排片的人的喜好,總部的指導,匡婧同學說的、等等很多元素來綜合評估排片。
影片後面的排片:
就一個 上座率,之前陣容卡司影響力相當的,現在就可以按排序選擇了。
還有一點:
院線出品的電影,自家的排片會多排,這個其實還是可以歸在第一點裡的。


做了三年縣城小影院經理,現在滾去當公務員。
其實做時間長了憑直覺就能很好的排片。
偶爾遇到不好把握的上豆瓣時光看看關注人數
看主演也很重要
另外要掌握當地觀眾的口味
看微博
回答沒條理
平時就是一個人宣傳策劃銷售什麼都干


連了票務系統的 會把片子提前三天放到網上做預售 哪個片子賣得好 就會映前一天,在原定排片基礎上增加1-2場。
所以大致優先順序:
有效的排片指導
片子營銷陣仗是否傳達到影城及所在城市
是否跟影城有活動 其他商務合作 加場次項
在線預售(包括片方 或者票務方 以及影院自己的活動) 加場次項

核心就是 放多少場 能有多少上座率 能幫影院賣多少票錢 對於影院 1元都是錢 所以你能有招 影院就會有場次

其他都是虛的 人情不能次次頂


我排片的套路是醬紫的

首先看關注程度和製作班底,卡司

關注高且牛逼的大片,提前預售

臨近關頭根據大數據和預售情況決定排映比例

上映時會去看看到底怎麼樣,畢竟主要客戶群體在年齡,消費層面,都和我想當

覺得還好,會多給點空間,覺得不好,適當排映在座位較少的廳

因為我所在的地方,是有嚴格的排映指導,所以大部分時間都在糾結自己的判斷和指導的衝突

彈性排片,一天三改,也不是沒有出現過,哈哈哈


影院經理是沒權利排片的,都是提前一天下午6點左右會有第二天的拍片表。

這個一般是大區以上的部門安排的

然後放映員給第二天的排片排好就行了

本人當過放映


補充一點點:
電影的排片並不是影城經理負責的,是市場部負責的。
另、匡靖說的很專業很全面,符合現在市場排片規則。


先自我介紹一下,本人在院線工作7年,目前是某院線公司區域副總負責運營管理工作。

首先要說明一點,排片工作是影院第一生產力,排片的好壞可以直接影響票房的10%-20%。
但是排片這個東西是非常主觀的,基本上除了一些常識性錯誤(比如2D廳排3D,密鑰過期仍繼續排映,同進同出場次過多等),基本上沒有對錯好壞和標準答案。

正是因為排片既是主觀的又是重要的,所以現在大型的院線一般在總部那一級別都會下發排片指導,尤其是重點大片上映。

那麼決定一部影片排片率高低的因素有哪些呢?
1、本身影片的素質和口碑
一般大的好萊塢分賬大片,由於卡斯前期宣傳及市場對好萊塢製作產品的信心。在上映的前三天都會給予35%以上的排期,特別牛的影片,例如 變4 速記7等可能會出現極端排映 85%甚至是100%
而很多時候好萊塢影片也能夠不負眾望地堅挺。
第二檔,國內大片:
由於近年來出現了幾部比較坑的影片,例如《私人XX》 《一步之X》等,目前影院對於國產大片已經持謹慎態度。加上國內大片一般扎堆在678月及賀歲檔這種國產保護月發(國產保護月雖然現在不再提 但是一直都存在的),影城一般會對幾個大片進行相對的平均排映 30%以上,穿插一些小片。但是一旦一部影片第一天,最多不超過三天不給力,排片率將會大幅減少。市場就是這麼無情。

2、片方及第三方活動影響
目前很多片方(發行方)還有第三方選座平台(貓眼,大眾點評,糯米)都會對影片進行大量有針對性的補貼活動,其實就是貼錢給影城。不然你們以為9.9一張的電影票怎麼來的?按正常來說,是絕對不可能出現低於15元的電影票的。因為每部影片都有最低發行價也就是片方賣給影院的成本價,三線城市的最低發行價也不會低於15元/張。低於這個價格影城就要自己賠錢。好了,扯遠了。
這些補貼活動是有排片比例要求的,必須滿足百分之多少排片比例,才會進行補貼。同時能夠有錢做補貼的影片通常質量也不會太爛,所以影城一般會選擇滿足排片要求以參加補貼活動。畢竟現在競爭激烈啊!
注意這個排片比例的要求是有時限的,一般是影片上映的第一天。第一天太關鍵了。

3、不同的區域有著不同的觀眾群體
影城所在的位置是分商圈的,有在步行街的商業型影城,也有在居民區附近的社區型影城,還有在大學城附近的學區型影城。
同時由於我國地大物博,南北觀眾的口味差異還是很明顯的。不同的影片在北方和南方的接受度不同。
前面說了,院線會下發排片指導,但是只是粗略的針對全國性的指導。剩下的就是各自門店對於自己的情況進行微調。一般的範圍在5%左右,也有超過30%的情況(一般出現在南北差異)。

4、人情關係
片方一般會在大城市常駐地推人員,這些人必須跟影城搞好關係,以求新片上映能夠增加場次或者搶佔黃金時間。不要小看排映時間,個人認為這個比場次更重要。
不過正規院線對於排片指導管控非常嚴格,所以現在這樣的人情關係的影響越來越小了。

差不多就這些吧,想到了再補充。


第一天看院線排片指導,按自己想法或者市場來,萬一排少了大賣,背鍋,排多了不賣,背鍋,第二天依市場情況而定


其實就目前情況來說 左右排片的 完全就是第三方平台的活動 簡單粗暴的價格戰


樓上說的很全面


推薦閱讀:

為什麼電影院大都銷售爆米花?
電影院的利潤來源都有哪些?
不同版本的電影預告片(如概念、先導、影院、終極)分別是什麼意思?對應怎樣的宣傳階段?

TAG:電影 | 電影院 | 電影產業 | 電影院線 | 電影發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