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剛上市時的股價是怎麼決定的?


分成發行和上市兩個階段。

發行階段,承銷商會帶著企業去路演推介,也就是告訴投資者我這個企業多麼多麼好。
投資者有一定了解之後,承銷商就會邀請大家來報價,各自說說願意出什麼價格、認購多少股票。
接下去的環節中外的制度有些差別。

在境外,基本上承銷商會根據報價結果,結合自己的經驗判斷估計一個比較合理的價格,既能夠賣個不錯的價錢,又能讓買股票的人有些賺頭。
在境內,承銷商基本上是被動的記錄大家的報價,然後從高往低排價格,能把股票賣完的那個最低價就是最後的定價,承銷商沒什麼選擇決定的權力。
發行價格就是這麼決定的。

上市的價格就更簡單了,炒股的都知道,開盤是集合競價的。集合競價結果是多少,上市開盤的價格就是多少。


1,以累計投標為主的市場化定價方法。投資銀行先與發行人商定一個定價區間,在招股說明書和分析報告完成以後,分析員和銷售員通過逐個拜訪、通訊等方式向其客戶(主要是機構,如基金等)介紹發行公司的情況及股價定位,由此逐步積累定單,發現不同價格下的需求量。路演結束後,投資銀行就能根據定單確定一個基本反映供需關係的價格區間。如果在價格區間範圍內認購量很少,就調低發行價格或推遲發行;如果超額認購非常多,就調高發行價格。價格確定後,投資銀行在發行時把新股按確定的價格先配售給已訂購的大機構,再留出一定比例向公眾發售。
2,議價法。由股票發行人與主承銷商協商確定發行價格。發行人和主承銷商在議定發行價格時,主要考慮二級市場股票價格的高低(通常用平均市盈率等指標來衡量)、市場利率水平、發行公司的未來發展前景、發行公司的風險水平和市場對新股的需求狀況等因素。
3,競價法。由各股票承銷商或者投資者以投標方式相互競爭確定股票發行價格。


就我所學,從理論上有3種方式
第一種,直接定價,不做任何調查,不拍賣,直接根據類似公司的歷史信息確定價格。比如知乎如果上市,可以參考同行業其他上市企業,比如豆瓣(假設已經上市了),已知豆瓣P/E,又知道知乎的profit,可以大體估計出知乎一股多少錢。但是肯定不準確,因為知乎和豆瓣還是有很大區別的,而且管理層不一樣,公司前景也不一樣。這種與羅璞的境外發行描述的差不多。
第二種,問卷調查,投資銀行通過自己的關係網,致電投資人士,比如基金公司經理,問題大概是:「知乎要上市,你想出多少錢一股買?」之後根據結果來調整,確定發行價。
第三種,拍賣,把其他投行和投資人聚到一起,採用競拍,類似於債券發行,跟羅璞大哥的境內發行方法差不多。

以上只是理論上的,實際中肯定結合了各種方式,並且我學的是英美體系的,很可能不適合中國國情,如有錯誤請指正。


操作層面的定價方式就像樓上說那樣。我再補充一點:在投行上路詢價之前,一般會先計算出一個"開口價"。讓上市公司和銀行自己的承銷人員心裡有個譜。這個估值一般是由投行內部的分析師,基於公司提供的材料和預測計算出來的。常用的計算方法有三種:可比公司法,可比交易法和現金流折現法。前兩種方法是基於近期可比公司或類似交易在市場上的表現,結合公司自身特點進行估值。折現法是基於公司未來的自由現金流量,結合公司的風險因素進行計算。


我入市七年了,對這塊比較了解,分享下經驗
現在IPO證監會強制給予22倍的市盈率,我們知道市盈率=股價/每股收益,那麼股價就等於市盈率×每股收益,所以上市的股價都是市盈率22乘以公司對應的每股收益,就是當天上市發行價,因為市盈率被政府可以壓低,所以一上市就遭到爆炒。

前幾年政府給予的市盈率是44,加上行情不好,有一定的高估,所以很多股票第一天上市其實並不漲,很多適合都是跌的,跌10%都是正常,申購IPO並不像現在這樣穩賺不賠!


理論的不說了,現在實際操作規矩是:1)市盈率不得超過23倍(有其他答案說22,懶得查了),所以基本所有股票是22.97,22.98類的;2)不得超過行業市盈率,銀行股就悲劇啦;3)國企不得破凈,所謂的國有資產流失。
實際發行網下詢價的時候,為了中籤,所有人都是照招股書價格報的,除非棒槌


(1)新股上市都是由上市公司委託專業的發行機構完成,上市公司是不參與定價的。

(2)發行機構要和上市公司簽訂股份發行合同,也就是說要幫公司發行指定數量的股票。

(3)如果上市公司賣不完,就要自己拿錢來買,所以他們也不敢定太高了。

如果發行公司定太低了的價,上市公司就不願意簽合同,會有其它發行機構來搶生意的。

(4)所以,發行機構要事先給一個估價,這個估價一般是對應當時同行業同水平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和市凈率來訂的,當然這只是一個初期定價。

(5)發行機構拿到合同以後,再到網上向大眾股民和發行對像詢價,也就是說高也高在股民定的。

如果大家還有什麼問題,可以來水木資本網【張興國】直播室(圈號66666),可隨時與我進行互動。


有了新的認識,


經濟學中,一件商品的價格是圍繞著其內在價值上下波動的,但同時也要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比如宏觀經濟政策,經濟周期,公司本身的生產經營狀況等。

但這些因素都是通過作用於股票的供求進而對股票的價格產生影響,股票價格上漲,是由於供小於求,即市場上想買的人多於想賣的人,呈現看多的趨勢。

產生大家對股票看漲的原因是多樣的,比如,出現了對該公司的利好消息,有人傳言說股票價格要上漲,或者從各種所謂的新聞中得到消息,其中是真是假我們暫且不討論。

但是一旦大家的都覺得這個股票要漲,然後都搶著去買,勢必導致股票上漲,這個時候假的也是真的,但是股票的真實價值是不變的,這就會使得股票估值過高,產生所謂的泡沫。


中外的體系不一樣,但總體來講,你可以通過一系列的理論模型,不管是直接估價還是間接。作為IPO中最藝術的一個環節,定價的結果取決於券商的能力,也就是說券商會計算一個理論價格(管他用什麼理論),作為私利的券商一般壓低價格,不管是為了為了盈利還是為了告訴市場這個企業是多麼多麼的好,宏觀的角度來講這取決於承銷商的能力,不僅僅是專業上的能力。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老股東「留在桌子上的錢」?
紐交所特有的做市商制度將在此次 Twitter IPO 中發揮何等作用?
傅盛在360期間做了什麼,讓他三年後離職直接成為經緯副總裁?

TAG:首次公開募股IPO | 股票 | 股票價格 | 股票入門 | 股票期權交易所金融衍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