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熄滅太陽?

恆星發熱發光是基於熱核反應:四個氫核聚變成一個氦核。而每秒太陽有質量為6億噸的氫經過熱核聚變反應為5.96億噸的氦,並釋放出相當於400萬噸氫的能量。
人類現今能源主要直接或間接來自於太陽,目前地球對於太陽的利用率僅為二十億分之一,感覺真是太浪費了,一點也不節能減排。
對於太陽這敗家子,不知道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在戴森球研製成功之前,盡量對其的熱核反應進行控制。
考慮到極端情況:

  • 何將太陽完全熄滅?
  • 太陽在一瞬間完全熄滅時會不會因為向心壓力重新聚變?
  • 如何對熄滅的太陽進行點燃?

不就是幫太陽節能嗎,我想到了幾個辦法:

1,在太陽的360度3等分角方向停放3個大質量物體,至少要達到0.1倍太陽質量這個量級...
先不說去哪找三個這麼大質量的東西...
這樣的話,由於引潮力極為巨大,會導致太陽核心的壓力驟減,如果離得夠近,甚至有可能發生太陽表面物質大量逃逸的情況,當它的質量降低到遠超81倍木星質量的某個值時,核心的核反應就可以說拜拜了!
如果讓這3個大質量物體放在經過精心計算的位置並給予一個精確的同樣經過計算的速度,讓它們圍繞太陽公轉,那麼這樣的情形可以維持較長時間——但長期下去太陽會損失過多的物質,除非你有辦法把它們收集起來,否則太陽會越來越弱,某一天即使你把3個大質量物體拿走也別想讓太陽重新燃燒了...
不過,我覺得,如果我們能做到「把三個太陽質量十分之一的物體放到太陽周圍並讓它們公轉」這一點,估計早就能做出戴森球了!

2,向太陽投進足夠質量的鈣、鐵等較重的元素
同樣先不說去哪兒找這麼多的重元素(把太陽系所有行星衛星小行星彗星...里的重元素統統扔進去也不會有什麼影響),假設我們莫名其妙地就得到了很多鐵,然後開始往太陽上扔。於是——鐵慢慢沉到太陽的核心——核心氫的比例減少,聚變反應變弱——太陽收縮,壓力溫度進一步升高——點燃氦——但氦的比例也不夠多——氦也燒完了,太陽內層繼續收縮——變成了白矮星,外層物質膨脹開來形成紅巨星、行星狀星雲。
這可不是什麼好事!白矮星釋放的能量遠低於它的原恆星!得不償失!

3,引導太陽加速自轉
引導的方式可以同1差不多,利用大質量天體對太陽的潮汐力來加速,等太陽的自轉速度到一定程度後,同樣會造成核心壓力降低,核反應效率降低,進而停止核反應。甚至有可能在較短時間段內維持這種狀況:重力提供絕大部分太陽物質的向心力,使它既不發生聚變,也不會有物質損失。
這大概是最經濟的辦法了,但是引導加速的難度也不是吃素的...你需要讓天體的線速度至少比太陽赤道附近的物質的線速度要大,同時還要維持它的軌道,考慮到它巨大的質量,這可能比把整個地球加速到亞光速容易不了多少....

4,給太陽降溫?
聽起來挺玄幻的,但如果你有一台超大功率(達到或超過超過太陽的功率)的制冷機,不停地將太陽上的物質抽出來製冷後再扔回去,時間足夠長的話,太陽必然會降溫,一個僅有高壓卻沒有高溫的核心同樣無法產生核聚變——不過,副作用也很明顯,太陽可能會濃縮成一個超大號的白矮星...制冷機的能源可以是太陽本身,製冷過程中產生的熱也要考慮對外排放的問題。。

5,抽取太陽物質
好了,最可行也是最經濟的方法來了,那就是——從太陽上抽出物質到比較遠的另一些地方儲存起來,直到太陽退變成K型光譜甚至M型光譜的恆星,然後讓地球更靠近太陽一些——這樣的一顆太陽,其壽命可能達到數百億年甚至上千億年,等到燒得差不多了可以把儲存著的氣體再扔回去...唯一不爽的是它發出的光可能是很難看的暗紅色,因為表面色球層的溫度可能只有2000-3000攝氏度(現在是6000攝氏度)......

其實從根本上說,太陽能發生聚變條件有三:高溫、高壓、量子隧道穿梭效應,前面解決的都是高溫高壓,那麼最後一個有沒有可能搞定呢?


就因為人類的利用率低,要節約核燃料,就要減弱或者熄滅太陽?問題是太陽釋放的能量不是全都供給地球的啊。你讓太陽減弱一半,地球收到的能量也會減少一半,到時候地表平均溫度都要零下百十度了,人類怎麼活?節約也不是這麼個節約法的。


可以補充一個問題: 怎樣製造第二個地球?


過150多億年,他會自己膨脹,然後自己走向另一個形態。現在人類的對聚變能量最直接的使用只能是瞬間釋放,要是能夠慢下來,地球的能源體系會有革命的突破的。


閉上眼睛。


放一個二相箔即可 @三體


在太陽位置製造一個質量相當的黑洞,就差不多了。


推薦閱讀:

在太平洋中心把一塊拳頭大小的花崗岩扔下去,會沉到海底嗎?
為什麼要叫藍移而不叫紫移?
地球是不是空心的,地球空心論成立?
貴州「天眼」射電望遠鏡有世界上最大的球面,可以用來做什麼科普物理實驗?
超導體的零電阻是絕對的零,還是一個極小極小值?

TAG:科幻 | 自然科學 | 物理學 | 太陽 | 核聚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