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東政法大學就讀有著如何的體驗?

大一已經結束馬上就要大二了,前不久也有大四的學長學姐畢業了離開了學校。突然很想問問看身邊的校友們你們對於華政有著怎麼樣的感覺呢?比方說會不會有除了平時養老院考試瘋人院的看法呢?你們感覺學術的氛圍濃厚嗎?非法的專業會不會有被輕視的感覺呢?會不會有「聽到法學精神讓我們作弊被抓可以申辯,但是會不會造成對其的縱容」的問題呢?除了妹子多,國防生,軍訓水,還有什麼其他的第一印象嗎?大家能不能都來說說自己在華政的體驗呢?分享一下自己印象最深的事情大家在就讀的過程中沒有沒發現一些問題(制度上的,個人生活上的,學習上的),能不能說說自己的解決方法,也好讓其他的知乎好友當參考意見。


我從來沒聽說過「華政」,在我翻開那本厚厚的高考招生目錄之前。

請你原諒一個一心想讀傳媒的人對於所謂「五院四系」的一無所知。當藝考折戟後,我捧著那本印著密密麻麻小字的報考指南,盤算著自己的將來。「去上海吧」,這是我的第一個想法,因為如此以來我的人生經歷就湊齊了「北上廣」,又解鎖了一項成就。所以,我把那本書翻到了上海地區,終於第一次看到了「華東政法大學」。

然而,華政是一個尷尬的選擇,這種尷尬在於高考成績和其他學校歷年錄取分數線之間的距離,也在於當目光從復旦滑落到華政時的落差,還在於校名中的「政法」二字和自己的新聞專業的對比。


來到華政後,學會了一個新詞,「非法專業」。在自嘲的背後,其實隱藏的是一種自卑。於是乎,身邊的同學都在默默地尋找著其他的出路,圖書館裡總有複習GMAT、CPA的人,包括我在內的很多非法學生也去司法考試里摻了一腳,還有人自主創了業,或者默默積攢著自己的實習經歷,想找一份好工作。記得2013年的時候,華政的法學被評為全國第五,朋友圈和人人網上嗨翻了天,大家都踴躍轉發這個消息。可是我們很多人其實都自動隱藏了「法學」兩個字,只是想要憑此去說明自己的學校足夠牛逼,借這樣的光環跟學校「一榮俱榮」。事實上,我們大多對自己所讀的專業感到不自信,而這種不自信其實是很糟糕的,因為我們一方面熱愛自己的母校和學院,可另外一方面,專業的短板卻讓自己缺乏自信的理由,這種矛盾和不甘往往讓人除了自黑別無他法。相信很多華政人都有著這樣的期望,希望學校有一天能夠成為「211」、「985」,在出國和求職時不再被篩選掉;對於非法學的同學來說,或許還期待著自己的專業有一天也能夠成為一門受重視的學科;對於我們這一批學生來說,還曾在炎炎夏日時盼望著學校安裝空調,不用再去KFC或者學苑賓館過夜。在這個「考前瘋人院」里,我們總在臨時抱佛腳,而「平時療養院」的生活讓我們感到自己一事無成,高中時對大學自由和夢想的期許也並沒有實現。

然而,我真的對華政感到失望嗎?

我曾經為考試秉燭夜讀,翹過毛概和形勢政策,也曾蹭過華政幾位大神的課;我在仲夏夜的體育館參加過紅五月的排練,站在八百人主持、唱著好笑的合唱、跳著彆扭的舞蹈;我還見識過李昌鈺講座時的人山人海,大家三個人擠兩張椅子的緊湊。在華政校慶的時候,我也站上舞台為她慶生,為我們的母校祝福。我還體驗了一把司考的酸爽,成了別人口中「零基礎過司考」的人。我參加了拉丁舞比賽、辦了一本《北風》雜誌、拍了自己想和大家分享的片子、去了南都實習、考到了美國的研究生。華政告訴我,去做、並且做好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

在華政,我和我的同學,或是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或是遇到了在寢室樓下等候的戀人。我們曾經去后街和樂購通宵KTV,去過網魚網咖的開黑房,也曾到辰山植物園踏青,正如歌者所唱的「活得瀟瀟洒灑」。我也獨自一人跑去長寧學了兩年的法語,一個人備考托福和GRE。如今,到了大學第四年,大家都有了各自的去向,一條條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鋪在我們面前,有的人考上研了,有的人準備再來一年,有的人工作了,有的人準備去地球的另一邊。我們之間貌似結局不同,交流越來越少,隔閡越來越深,但神奇的是,我們仍可以在晚上一起開黑打幾盤LOL,吃著老黃燒烤談談最近各自的情況,喝著啤酒(其實更多時候是可樂和綠茶)說一句:「我靠!大學畢業了!」華政告訴我,珍惜共同的時光,保持獨立的人格。

四年間,加家村變了樣,東方超市關張了又開了貝全超市,廣福林遺址終於快建好了,萬達廣場去年開張了松江有IMAX可看了,去四期的思飛橋據說要封了,傳說中由於電壓不夠、宿舍產權不屬於學校而一直缺席的空調終於姍姍來遲了,新建的幾座建築也不知道會是什麼樣子,看起來是沒機會用上了。人們似乎總能在離別之時回想起種種美好的回憶,比如一開始很不適應大澡堂的我,現在竟然覺得和室友一起抱著盆下樓洗澡也是大學美好回憶的組成部分。或許是因為華政告訴我,讀文科的男生難免會變彎?


回想起那天,第一次到華政,我站在東門朝里望,看到了明珠樓的鐘塔和玉泊湖的楊柳,一時間被她的美攝住心魄。前不久,我又站在那個地方,身穿學士服,頭戴四方帽,拍下了我的畢業照。我一點一點地把我的宿舍填滿,如今我又一點一點地計劃著把它搬空,這一來一去之間,留給華政的是關於我的青春,留給我的是關於她的記憶。


謝邀!

去年6月20日的下午,天氣多雲。國際法學院的畢業典禮剛剛散場,大家熙熙攘攘地走出800人會堂,說笑著走到專為國際法學院畢業生準備的紅毯上與布景版前,做最後的留念。歡聲笑語,好不熱鬧。三刻鐘後,人潮散去。摘下學士帽,脫下袍子,擦擦汗,捋捋頭髮。與相伴青春的小夥伴一一道別,踏出100米開外的龍源路校門。望著眼前飛馳而過的汽車,還不忘臨別前回望一眼鐘塔,掏出手機,輕觸頻幕,「咔嚓」。Sierra, Hudson還是Valencia?這次不用濾鏡了吧,鐘樓加個徑向移軸,一句Never say goodbye,同步至新浪微博。坐上小黑,卸下背包,再望一眼,腦間好似嗡嗡作響,卻又空空蕩蕩。生來頭一遭,卻又儀式感頗強。

「同學到哪裡?」

「松江大學城站」,一邊說著一邊從錢包里掏出15元錢。未曾想到,諸如四年中無數不經意的對話,這個對話日後不再發生。

若真是如此,便無從談起回憶。

為製作班級的畢業視頻,我提著攝像機,記錄了同學們的言語:

大家以後雖然各忙各的,但還是要在百忙之中抽出一個周末,一起聚聚,畢竟感情不聯繫就淡了。我很珍惜大家,希望大家也能珍惜彼此之間的感情,我們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四年很難得,我覺得人生不再有一個四年跟這個四年一樣,難忘、特殊。

後來的憶苦思甜散夥飯上,不少同學抽泣了,當然我也抽了。畢業的那一天也許不是我四年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那一天,但卻是回答時最先想到的。

到時候如果你有興趣做畢業紀念視頻,不妨聽聽Gala的驪歌,五月天的乾杯,陳奕迅的最佳損友以及好妹妹的你飛到城市另一邊。

現在聽起這些歌,四年中的某些情景仍然歷歷在目。

會不會,有一天,時間真的能倒退,退回你的我的,回不去的,悠悠的歲月


單純就法學生這一塊談談。

1.Location matters.有志於出國的同學們深有體會,上海和北京之外,優質的實習機會相當有限。與美國的法學院類似,Location matters.

2.法律學習方面,因為僅僅就讀過華政,沒有去過其他法學院,不清楚他們的模式。一學期的量其實很多(「得益」於無數次的大學改革,增加了很多在我看來沒有必要的選修課),老師們會選擇用劃重點的方式幫助你們度過難關。但單純就學習而言,華政提供的平台還是相當優秀的。

3.認可度方面,不必說,在華東地區(長三角尤甚)華政的地位比較特殊——沒有一所學校能夠每年送出如此多的法學生,所以校友遍布長三角。出國留學上,每年送出的應屆小本全國第一,也是某種意義上提升了在留學方面的知名度,法學申請一定不會吃虧。

很美的校園,很棒的四年。


好懷念呀,十年後還能聽到「平時養老院考試瘋人院」的說法。

只在長寧校區呆過,僅描述我念書時(2001-2005)的長寧校區狀況。

華政校園極小,小得不像個大學,甚至比有的中學都不如。記得入學報到日,從計程車上下來,看著學校大門,心就涼了半截,一個小而不起眼的門洞,一點都不高大上。踏進校門後剩下半截也涼了,居然五分鐘就把學校走了一圈,還是人生地不熟扛著行李的狀態下……華政校園之小可見一斑。

長寧校區就是當年聖約翰大學的校址,整個校區都是文物,韜奮樓、40號樓、六三樓、格致樓、思孟堂、樹人堂、東風樓、體育樓等,都是有年頭有故事的,體育樓門口角落的牆基上,還能看到民國七年(1918)的奠基牌。

華政校園精緻小巧,宛如江南園林一般,溫婉含蓄,別緻端莊。個人感覺,長寧校區是上海最美的大學校園,沒有之一。

華政食堂很貴,一般兩葷一素就得十塊錢了,而同期的同濟(吃在同濟嘛)食堂,兩葷一素+餐後水果+酸奶=5塊錢!!!並且華政的葷菜還有大葷小葷之分,大葷是純葷菜(魚、紅燒肉、雞腿等),4-5塊;小葷是葷素夾雜(經常是上頓的剩菜雜燴),2-3塊 ,並且裡頭可能沒幾片肉。

華政妹子很多,男女比例常年保持在3:7到4:6之間,但由於人口基數有限(一屆大概2000人,學生總數10000左右,最近幾年應該比較多),華政並不以盛產美女聞名。不過長寧校區緊挨著華師大(愛在華師大,你懂的),離東華大學(有模特專業哦!)也很近,所以跨校交流還是很頻繁的。

河東後門出去是遠近聞名的黑暗料理街,麻辣燙、雞蛋灌餅、肉夾饃、炒飯君、小董小炒、烤雞翅尖黑暗美食等等,滋養了無數肚中饑渴囊中羞澀的華政學子,甚至吸引著華師大妹子們不遠千米遠道而來……

說了半天好像沒說念書的事情?好吧,「平時養老院考試瘋人院」這句話不是空穴來風,華政的學習氛圍沒有其他高校那麼濃厚,很多學校標配的通宵自修室,華政從沒有過。在學期的大部分時間,只有韜奮樓和東風樓的部分教室里能夠看到上自習的學生,但到了期末考試前,早起佔座、通宵讀書等等就出現了。但華政也不缺學霸,績點3.6+中高口譯、雅思托福、司法考試、銀行證券從業等等證書的比比皆是(吹噓一句,我們班畢業時拿到了上海優秀班集體,當時數百頁厚厚一疊申報材料中,各類獎狀證書就佔了三分之二),只能說華政的學子普遍比較聰明。

社團活動。畢竟是專門院校,華政的社團活動不如其他綜合性大學豐富,尤其是文體社團少而弱,比較出名的是管弦樂團。另外,自律會、心理協會、辯論隊等社團比較有影響力。當然,作為專門院校,華政少不了一大幫學術社團,此外還有一個大學生法律援助中心,是法律實踐很好的窗口。

講座方面,華政每年有大量的專業講座可以聽,無論是國外法學院的教授大拿還是國內法學院的院長博導,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華政請不來的。每當有好的講座信息,交誼樓禮堂往往擠得滿滿當當,別說去晚了,去的不夠早可能都沒地方站。當然,對本科生來說,大部分講座聽不懂,只能是湊個熱鬧。

入黨。政法院校,政在法先,因此相較其他學校,華政的入黨名額極多。我們全班54人,畢業時連預備黨員一共36人!

就業方面,華政學子應該是不用擔心的(相對其他學校的法學專業而言)。絕大多數華政學生都能找到比較心儀的工作,特別是在華東區域的公檢法系統,幾乎是華政畢業生的天下,甚至有華政畢業生「一半人抓另一半人」的說法。我的同學大部分從事公務員、金融、律師等行業。

等想到了再補充。

看到有校友說到了留滬評分。這點華政很吃虧,在同等條件下,華政畢業生的分數要比985/211學校的畢業生少五分,不知道現在的政策有沒有改變。


我會定期更新這篇文章,因為一年又一年,華政在變,我對它的認識也在變,很想借這篇文章讓大家對華政的認識更多維,同時也跟著我一年年來回味不同年級的心路歷程。
﹉﹉﹉﹉﹉﹉﹉﹉﹉﹉﹉﹉﹉﹉﹉﹉﹉﹉﹉﹉
大三結束了,不敢相信又要走到命運的轉折點,下一站我會去往哪裡呢?收起對未來的迷茫,聊聊這學期吧。

暑假之後會迎來末代司考,大三狗現在大多過著高三的日子,只不過這一次,全靠自己監督自己。學校的考試越來越難,給分也是越來越嚴苛,居然嚴控4.0的比例,身邊好多同學考了90+硬生生被拉到3.7,不過只要上課好好聽講,考試內容一定都會,哪怕是自由發揮的論述題,也不會一籌莫展,重在平時,重在課堂,華政以後「平時養老院」的稱呼恐怕要改變了。但是,「考前瘋人院」的稱呼應該還是不會變的,我的末代期末也是勞心勞身,一周幾乎天天2-3點睡,早上5-6點起,只是為了最後一搏給自己一個交代(並不是所有人都這樣,我這學期比較計較分數才這麼拼,但大家也大多複習到1-2點)。奉勸各位來到華政千萬不能平時散養,不然期末誰也救不了你。

或許是這學期真的心好累,我竟然說不出什麼有意思的事情,就和大家推薦幾個我大學期間非常喜歡的老師。(以下對老師的評價僅僅是我個人主觀愛好,且受限於我所能接觸到的老師的有限範圍,因而不能就此給別的老師下定論,希望學弟學妹在我推薦的基礎上自己去蹭課感受,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老師)。

民法:姚明斌
大三下學期我去姚老師班裡蹭了一學期課,聽的是民法總論(因為今年《民法總則》出台,司考是重點),猛然發現姚老師真的是太棒,特別適合大一剛剛入門的學生。他講課會充分顧及到學生的接受能力,淺顯易懂而且生動有趣,推薦的書籍非常適合大一學生修鍊內功。所謂最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對於大一來說,姚老師就是最適合你的! 他的課非常注重接受效果,保證你學完有種踏實感。相較而言,名師金可可則更適合大三以上學生,課堂質量很高很深,但大一小朋友會不會消化不良就不知道了。

國經: 李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李娟老師可是「華政林志玲」呦!獨特的聲音+溫柔氣質像極了志玲姐姐。最主要的是,李娟老師會教你們如何學習法律。她說我們不僅僅要學器,還要學它背後的「法」——規律。抽繭剝絲般給你分析前因後果,時不時還會和你說說怎麼為人處世,和你講講易經八卦,課上久了人犯困,她就在黑板上寫甲骨文,和你分享古文字的趣味。一學期國經上下來,你感覺自己好像沒有聽多少專業知識,但是很神奇的是,所有的核心知識和學習方法你都掌握了,你還莫名其妙得對易經有了興趣。李娟老師在學生心目中就是女神啊!!!多少學生夢寐以求她的微信號啊!!

英語類模塊課——伍巧芳
我上的是伍巧芳老師的《商務英語英漢漢英翻譯》,這門課讓我有種回到高中課堂的錯覺,不求速度,只求質量,並且要求嚴格,作業偏多,考試偏難,給分透明公正。後來才得知,伍老師是外語學院的副院長,難怪。當初我是伍老師班裡期中考試的第一名,分數比她外語專業班裡的第一名還要高,這完全得益於我對伍老師的崇拜和伍老師真的教的太好了!!!

國公: 張磊or 鄭派(新老師)
張磊講國公,一句廢話也沒有,我感覺像是在聽歷史課,都是小故事,挺有趣的,給分非常厚道。鄭派老師是新老師,給我們代過一次課,他會三種不同的語言,因此他上課就像在唱歌! 人格魅力爆棚! 而且講課思路邏輯特別清楚,把凌亂的書本串成一個條理清晰的整體,他是非常會學習,也非常會教學的人! 看好他! 鄭派老師還會畫畫,他真的是很豐富很有趣的一個老師,當然,他也是很負責很認真的人,在他課上是不允許遲到,不允許吃東西的。

婚姻法: 俞立珍(別的老師講的也挺好,但是這個老師我格外喜歡,上她的課很輕鬆,思路很清晰)

先說到這裡啦,回頭有想起來再補~

……………………………………………………………………………
開學就是大三,在我大二這一年,華政變化很多,主要歸因於我們換了新校長,因而在很多方面都有了明顯的「改革」。與學生切身利益最相關的就是教學改革。以前的華政很重視背書,也就是法學理論基本功,這學期我發現,所有法學相關的學科都把司考納入教學日程,課上經常會做司考題,考卷里也會出現。總體來說,我的感覺是,華政現在將理論和案例教學融合,同時更加註重培養學生運用法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學期的期末考試,所有學科的考試難度都提升了,以我修的一門WTO法為例,這門考試有法律和英語兩個板塊,法律部分,最簡單的在我看來就是選擇題部分(都是司考原題),案例分析是根據兩張A4滿滿的全英文閱讀來出題的,其餘名詞解釋基本上想抄書上原句是不可能,完全考的就是你對WTO了解程度,英語部分有一段專家組報告的翻譯,考試難度不遜於我修讀的英文合同翻譯和商務英語翻譯。當然,考完大家是叫苦聲一片,但是我心裡還是挺開心看見這樣的變化,因為只有這樣的試卷才能挖掘學生潛力,逼著我們去更踏實得學習。

大二和大一很不一樣還在於,到了第二學期,你能明顯得發現身邊學霸雲集。以前去圖書館,或許我們會對桌前奮筆疾書的學長學姐報以不屑,但是眼下的我們完全就是他們的縮影。褪去了大一剛進門的躁動,大二的學生更踏實也更現實,華政法學的氛圍真的很濃,尤其在高年級同學之間,期末以及司考,大家一起複習的那股拼勁完全不亞於高考,甚至大學熬夜的次數遠超我高中三年。

還有,來了華政我忽然發現,華政的英語不是一般的好,我甚至懷疑我們學校到底應該是法律特色還是英語特色。大一的時候看見四六級全國高校排名華政排前五,還會不屑的說也就是四六級這種簡單的考試而已,可是大二逐漸發現情勢不對啊,華政普遍英語能力不是蓋的,而且大家口語也是屌炸。這種奇怪的感覺就像我高中雖然對外宣稱是理工科強校,可是高考語文拿了全上海第一,這種讓人不知道該說點什麼的尷尬……

最後一點吧,或許來到華政的你們大多數和我有共鳴,那就是這所學校能喚起你對生活的熱情,這所學校能潛移默化得讓你的母校情節異常強烈。之前一個公眾號發布了教育部公布的中國法學排名,華政2015年第五,2016第四,公眾號下的活躍的留言將近三分之一來自華政學子為母校的歡呼,有的人很不解為什麼那麼多華政的人留言,有的人很不屑覺得華政學生很膚淺,但是不管種種不同的看法是褒是貶,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華政學生對於母校相關事宜反應度最高,非常有熱情。不僅僅是那個公眾號的一次事件,在知乎很多問題下的留言也能發現這個現象。同時,就我個人朋友圈的情況來看,華政學生對於法學圈發生的事情的回應度和熱情也高於別的學校(這裡勿噴,只是我個人目前的認識,並沒有準確的數據支持),這反映了什麼?我想說,如果一所學校可以潛移默化得賦予它的學子以這樣的熱情,不論是對母校還是對知識(法學),這所學校不論綜合排名怎樣,它都是成功的。「熱情」這種品種是多麼可貴不用我多說了。
﹉﹉﹉﹉﹉﹉﹉﹉﹉﹉﹉﹉﹉﹉﹉﹉﹉﹉﹉﹉以下原文:
華政國際法二年級在讀;

樓上諸位已經對華政介紹頗多了,下面我盡量客觀得逐個回答題主的問題
【學校氛圍】
華政是一所政法院校,許多非法專業的學生,畢業前也被熏陶得參加了司法考試並拿到證書。但也因為專業性太強,華政學生得靠自己開闊眼界,但松江大學城七校辦學,彼此間資源共享,大二的時候可以選擇任意一所學校輔修二專,平日無事時,只要搞到他校的課表,騎上自行車去蹭課也非常方便,校園一卡通松江大學城七校通用,因而四年可嘗遍七校美味。
「平時養老院,考前瘋人院」,是華政生活很真實的描述。很少有老師會強迫你去做什麼,大學的藍圖,全由自己勾勒,自己的人生,全由自己負責,沒有強加的對錯標準,沒有單一的價值論,你想活成什麼樣就活成什麼樣,因而這種自由可以成就一批人,就可以毀掉一批人。不過想想,任何一種體制,不都是如此嗎?同時,除了外在形式上的自由,我覺得在華政,也沒有精神上的壓迫,因為這裡不是北大清華,學霸沒有那麼多,學校的競爭氛圍沒有那麼殘酷,不會給你「夾縫中生存」的壓力。同學之間,更多的是合作,不是競爭;更多的是關懷,不是「高高掛起」;更多的是群聚,不是獨來獨往、行色匆匆。這種氛圍,好還是不好,因人而異。

但是,作為一個大二過了一半的人,我回想來到華政的這一年,覺得身後一陣涼風吹過。整個大一,似乎我挺忙,但只是在消磨時光而已,這和高中的感覺完全不一樣。高中,同樣是忙,但是,是充實的感覺。或許這是因為我學得一點不紮實。法學開始入門的時候,真的是一頭霧水。第一次看到一本教材裡面出現眾多法學家百家爭鳴,我記得一本書里圍繞一個定義說了兩三頁紙,然後說這至今是個」歌德巴赫猜想「。再加上法學教材讀起來有點晦澀,大一剛開始學的又是法理學這種帶著哲學性的法學課程,對於一個法盲來說,根本無法理解。還有,大一我對比了眾多法學教材,發現內容不統一,導致我買一本法學練習冊裡面給出的標準答案在我們的教材里要麼沒涉及,要麼說法不一,最後只能去尋找自己學校老師出的教輔,而自己老師出的教輔,有時候因為不能及時更新,還是會有很多錯誤答案,這個問題大二更加明顯,一會刑九修正案,一會民訴新增法條,不得不感慨一聲,我要是出生在建國初期多好啊!而課堂上,老師們侃侃而談的又是他們獨特的一個體系,和書的結合度不高,就這樣,大一完全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如何學習法學,最後只是聽學長學姐的話,靠考前靠搜集各個學院不同老師的不同重點,拼湊在一起突擊。而且華政考法律,以背書為主,案例分析很少,幾乎就是背整本書,考試的時候準備兩隻筆瘋狂默寫。總結下來,這期末決一死戰靠的是考前偵查能力,搜集信息能力,人脈,還有超級強大的短期記憶力,團隊合作能力和耐力。等到期末結束,所有背的東西瞬間忘掉,這樣怎麼可能把專業課學紮實?後來我算是悔過自新,假期里把司法考試相關的內容提前看了,想做一個敬業的好學生,至少得學會運用法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結果,我誤入歧途,忘記了華政主要考背書,精力花錯了方向,考前又是昏天黑地。。以前我構想的大學,是個學術氛圍很濃的地方,現在發現還不如高中。而沒有氛圍,已經不僅僅是學生的罪過, 拿一門課為例,什麼課我不點名了,當時我真的是很認真的在學習哦,然後在微信上問老師問題,結果,平時他都不回復,考前終於回復了,卻挑著回復,也不是很有耐心,等我考完才發現,他挑著回復的都是考到的地方。試問,如果老師都是這樣一種功利心態,學術之風怎麼可能建立?當然,這是個別老師,可能正好讓我遇到了。 不過,選擇不了大環境,總歸可以選擇小環境的,在華政,有很多學霸聚集的地方,可以給自己改變環境,或者創造環境。

雖說前面抱怨了這麼多,但華政也有學習氛圍很濃郁的時候,這也讓我見識了幾個奇觀。第一個奇觀,就以物權法為例。如果你想在第二天的物權法課上不坐倒數第一排,請於今天中午就去佔座!!! 提前一天佔座的現象曾經在華政掀起一場風波,全校同學自發形成兩派,進行曠日持久得辯論,最後,任課老師出面,在黑板上提前一天寫下「佔座無效」,也只能起到暫時平息的效果。現在,還是得提前一天佔座(我懷疑是蹭課的人太猖獗了)。第二個奇觀,就是每到暑假,學校允許學生不離校時,你本以為圖書館會格外清靜,可是一走進去,居然所有座位爆滿! 外道走廊上,你能看到一排一排拿著書念念有詞的學生! 然後,你趕緊前往教學樓,想找一間空教室,結果發現能用的教室也爆滿! 這究竟是怎麼了!? 原來,是趕上司考複習大軍。所以我們這些學弟學妹,每到暑假,只能灰溜溜得回家,總不能和司考黨搶座位吧……

關於非法學的學生,我是沒有輕視過他們,我身邊的同學也沒有,有時候我還覺得人文學院的學生很厲害,各種創業都是他們,畢業了混得比法學院的好,不知道為什麼,很多比較好的公司對我們學校的人文學院和外語學院的學生格外青睞,貌似因為他們的專業課設置和法律結合了?其實我不太了解。總之,我沒有發現輕視非法專業學生的現象,但是他們本專業學生如果自己輕視自己,這麼想的話,那也沒辦法。

【國防生】
大一軍訓,我們的教官是大三的國防生學長,學長再怎麼當教官,也還是學長啊!所以你說為什麼軍訓會水呢??我們天天在班級群里對他軟硬皆施,他就算不說話,手機也震死他了,加上一堆妹子整天賣萌叫苦的,請問有多少21歲的男生能扛得了能狠下心?多多少少被我們整了一周後,都開始放水,偷偷給我們休息。其實,他們也是很想和我們打成一片的,這和那些部隊上來的教官是很不一樣的。同時,這些小教官們,格外的有責任心!軍訓完以後,班級里任何一個同學在接下來的四年里的任何時候找他問任何問題,問無數次他都會毫無保留像哥哥一樣對你叮囑一堆!這就是華政的國防生。。。

還有一件事情,必須要說!國防生喊樓貌似是華政每年的「習俗」。。。我見過規模最大的一次,是一個班的國防生都出來了,聚集到女生樓下,幫一個男生表白,合唱《後來》,然後,整棟女生樓的女生都站到陽台上來圍觀,朋友圈刷爆,有時候一開學會遇到三四次國防生喊樓。。這也是一個奇觀吧= =貌似沒有聽說松江大學城以外的哪所學校每年都發生這種事情的。

【校園環境】
這是我見過最美的校園! 建築風格有點教會學校的味道。。這不得不提到,華政的前身「聖約翰大學」,它的舊址在華政的長寧校區。其實,對於這個前身的說法,我一直不是非常贊同,可是,我也沒有深入去考察過,既然已經被這麼認為,那就這樣吧。對了,各位有空可以百度一下台灣總統府的建築風格,就和那個很像!不對,簡直就是雙胞胎,要是別人不說那是總統府,我差點就指著照片說是華政了。整體來說,學校雖然比較小,但是非常精緻,有一條道,在秋天的時候,道左邊的一排樹全是黃色的,道右邊的一排樹全是綠色的,這簡直設計的太用心了。而且一年四季,華政各個地方都有花林,去年學校在一塊草坪上種了一片紅梅,冬天的時候如果有雪,會格外美!今年,學校又修了一塊草坪,建了高爾夫球場,下學期的體育課就可以上高爾夫!好像扯遠了。。。總之,華政是一個值得一看的學校,因而也成了「影視基地」,上學期就有三個劇組來過

【宿舍】
這段是我加的,因為大家好像挺關心。華政的宿舍樓有七層,每棟樓一樓是澡堂,每層樓有兩個公共洗漱的地方(包括廁所),寢室內有空調。宿舍區內,13號樓是男女混寢,21號樓是國防生住的。宿舍區有個中等大小的超市,叫貝全。也有一個食堂,叫「佳佳村」。9號樓有急診室和法律書店。10號樓底下有快遞電子取貨以及二手書店和寄快遞的人工服務。8號樓下有修自行車的和洗衣店。華政的宿舍生活很愜意的,大家來了就知道了

【轉專業問題】
很多人問我這個,我也不一一回復了,只要大一你的成績好(3.7+保底),一般轉專業沒問題,但是有幾個熱門學院可能有點難,例如國際金融法律學院,最好3.8+

【輔修、二專】
跨校輔修或者本校輔修均可,貴在堅持。到了大三還能堅持輔修的人寥寥無幾,因為本專業都可以累死你了,那種法學輔修會計的,很多人受不了都在重修,我個人建議,還是修個第二外語吧,像會計這種本身都可以累死人的你把它和法學放一起修,一定會影響本專業的成績,得不償失(但你要是不在意績點那也無所謂)。


不邀自答。因為看到了不少的好答案。二樓的那位是我室友,木木噠。
今天是15年5月的一天。離我上一次理好書包,收拾好iPad和桌上的可樂罐已經11個月了。最近的一年,我數了一下,一共去了華政4次。一次是報到交錢、一次是大四體育測驗、一次是交論文、一次是答辯。再去一次,我就要永遠滾出這所學校了。最近幾個月很多次想像過自己離開學校時會是什麼樣的場面,唯一沒想到的就是這樣的平靜。
像我第一次來的時候那樣。
11年7月31號,一時興起,跟一位考進外貿的高中朋友說,一起去大學城看看吧,以後要在那兒呆四年了。然後坐了長長的九號線,還因為不認識路,居然是一個學校一個學校地走過去的。走到華政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三點鐘了。走到學校當中的那座橋(對不起我現在還不知道那座橋到底叫什麼橋嚶嚶嚶)的時候,我以為再過去就不是我們學校了,驕傲地對比了一番華政和外貿的校園,就回去了。%&>_&<%
第一次父母送去學校,2011年9月2日,第一次進寢室,認識同學、室友,那天中午四人趴在桌子上睡午覺,醒來後,逸灰同學投來的淡淡一笑,那天晚上第一次去食堂吃飯,回去的路上為寢室買垃圾桶、買掃帚,還是四人一起湊錢,想著要把寢室打掃得乾乾淨淨,每天分工。哈哈哈。現在那把掃帚擺在窗外的牆上,全是灰。反正我是很久沒用了。2011年11月11日,第一次發現大學晚上的寢室區可以這麼熱鬧,對樓唱著《單身情歌》,卧槽後來就是所有男生全體大合唱。氣氛推向最嗨。然後逸灰同學跑到陽台上喊了一句,「吵屁啊,老紙要聽英語啊!」瞬間碉堡。大一的時候每次從文匯路回學校的時候,我就覺得我的學校真心美。每天晚上寢室里四個人還會聊聊天,偶爾還會和室友炒幾架,儘管每天聊的話題實在差不多;大二的時候我背著包回寢室的路上,都會和籃球場上的同學打會球再走,當時吹著松江每天晚上涼涼的風,和葫蘆在燈光球場練空接,好吧是空接,覺得生活居然可以這麼美好,無憂無慮四個字整天刻進我的腦海里。大三的時候到了晚上,會叫上同學去操場跑幾圈再去吃夜宵。寢室里2個同學搬出去住了,就剩下兩個人了,每個星期也只有兩天才有課,我也只是在宿舍住一晚上,寢室里熱鬧的熟悉的氣氛漸漸沒有了,每趟回寢室,晚上兩個人對著電腦,到了時間也就睡了。華政的課業壓力真心小,實話說讀書的日子真的挺閑的。三年的日子自己跑跑步,報報考試,考各種怪裡怪氣的證書,每次通過了就大大高興一下,然後約上同學請個小客之類。切爾西奪歐冠了還請同學吃了頓飯O__O"…。不知道這幫混蛋還記得么。

有人說,在華政讀書的最大體驗就是沒有體驗,最大收穫就是沒有收穫。

這句話說的真心好。工作的時候有時候同事問起,你在大學時都干過什麼,往往語塞,想想真是什麼都沒幹,什麼也沒做,或者說什麼也沒做好。績點就3左右,好吧這在華政根本不高。但不去想這些籠統的記憶,翻開好久不開的人人,以前的微博的時候,突然發現,原來我在華政四年,準確的說,三年,也做了那麼多事。也在炎熱的6月出去通宵過,通宵到一半跟同學去網魚網咖打遊戲,在大雪紛飛的晚上打車去地中海複習,第二天就要考試了;在KTV唱了一整晚的歌;在酒吧喝半醉酒,在集英樓那邊跟同學邊走邊唱著《老男孩》,那時還流行過老男孩,那時才大一,?(? ???ω??? ?)?。
半個月前拍了畢業照,算是最後第二次進學校的大門了,那扇門我都數不清走了幾遍了。吃過散夥飯所有人都在說著以後留學工作的事,還回到寢室坐了一會,沒人高聲叫喚,誰也沒怎麼說話,跟第一天來的時候一樣的安靜。走的時候一個老同學送我,過一個路口,還擁抱了一下。走過的小學妹穿著拖鞋,拎著外賣,奇怪地看著我們。你知道嗎?以後來,學長就是遊客了。
我有時候一直在想在華政四年到底學到了什麼。實在想不出什麼,很平淡,跟許多人的大學生活是沒有區別的。但我們之所以成為我們,每一個不一樣的人,謝謝華政。
處女回答,獻給即將成為母校的母校。


看到的不同 得到的就不同。
華政作為一所政法學校 它能給你的資源已經是法律類很不錯的了。
大一 你可以享受大一生活 參加各種社團 大一結束 有律院的選拔 在那裡 你可以接觸到很牛的大所合伙人
大二有去南大浙大交流的機會
大三有世界各個國家 日本名古屋 港中港城 俄亥俄周立
大四有全球頂尖律所的實習
上海得天獨厚的優勢 華政在對外留學 交流的項目超過了很多內陸法學院
沒什麼虧不虧的
當年的我 就報了一個學校 就是華政 一共6個
全省400的成績 我也曾心有不甘 覺得自己虧了分 後悔為什麼不去中傳 不去華師
現在想來 自己多麼的愚蠢可笑
華政有各種各樣的資源 就看你能不能看到 會不會利用 當然 上述資源只有當你優秀 當你績點足夠 才能抓住
如果在華政都當不了學霸 怎麼可能在收分更高的學校當學霸了
就算在復旦交大 如果你成績不好 比不過周圍餓人又有什麼機會能輪到你呢
認識一些財大的學長 本科期間出去交流的人 數量並不多 說明什麼?每個學校優質的資源都是有限的 只有前一部分的人才能享受到 越高層次的學校 競爭對手越強 難度也大
如果在華政都得不到 怎麼可能在更高層的學校得到這些優質資源?
怨華政?可笑。
記得之前看到一個中南財的學長說 財大是一攤淺水 而我要流向大海
他大學四年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 牛所實習 後來去了牛津
這樣優秀的人無論放在哪裡 都是少數 流不流向大海 跟學校關係不大。
華政作為54之一 再加上頭頂那幾所985法學院 怎麼著也排進全國前20了 華政的資源真的多 怎麼利用 能不能利用上 看你自己。
你可以大二去浙大交流 大三去港大 大四去澳大利亞的牛所 沒利用上?怪華政嘍。還不是自己不努力
律院那邊好像和中倫是有名額的。不知道的童鞋百度紅圈所 金君方中海
之前在華政青年看到的學姐 在金杜中倫都有實習 後來去澳洲的某所 然後保研北大
看心得似乎還在證券公司做過
看 就是有這樣的人 跟你一個學校 同樣的資源。
去年的jessup華政拿了第一 參賽的學姐膚白貌美 決賽北大 還贏了。我看到這個根本不知道是什麼 後來才知道了解了這個比賽 我的學姐如此優秀 而我在想什麼
同屆的高中同學還在為學校的排名 最低收分嘰嘰喳喳 似乎這是大家永恆的話題 我只是深感可笑 曾經我也覺得華政不好 她的收分太低 我當時本省華政前3收進來的 說出去誰知道華政 我就想早知道報一個中傳這樣的大家都知道的學校好了 起碼有面子哼(*??O?)
後來呀 才知道自己太蠢啦 這個學校有許多多的資源 等我意識到的時候已經晚了 錯過了很多
都要成大二的老學姐了
今天好像還能報志願 我趕緊碼了一篇 希望想學法律的孩子 華政真的是一個不賴的選擇


2017法學大一新生 馬上要開學了 強答一波 算作一個心路歷程的記錄。

喜歡法學,又一心想來上海,於是高二就已夢想著考上華政。

高三剛開學的時候在眼鏡盒裡寫下的決心

高考很幸運,浙江省3321名,足夠我進華政的法卓班,很感謝高三堅定努力的自己。
這個名次距離人大、清北復交還比較遙遠,於是就美滋滋地來到了夢想的華政。


填志願期間有無數人質疑我為什麼不填一系列985大學,包括我的父母也曾以各種理由勸我去浙大。
我的回答很簡單:既然滿足了一直以來夢想,又何必拘泥於拼搏路上多出的那幾分?我為來到華政考出這個分數,最終卻要因分數而填報其它,實在因小失大。

(武大法學不行指的是我分數不夠,別理解錯了…)

也有人質疑我為什麼不去中政(法大)。無可否認,法大是中國最頂尖的政法院校,我的分數也夠法大的普法,但最終我還是遵從了內心的意願。我說:拋開分數,現在如果中政和華政都錄取我,我還是會選擇去華政。
於是就把中政填在了華政後面。

附幾張圖 是在各類論壇上看到的評論 很能代表我的心情。

??????????

關於前陣子華政法學落選一流學科,其實沒多大想法。看淡了985211的名頭之後,沒有這個換湯不換藥的雙一流,其實並沒有什麼影響,反正我本來也就不是為了這個來到這裡的。
也附幾張圖吧

離開學只有四天了…還有2000字讀書報告*2沒有寫……
希望開學後繼續努力,然後回來續更。
Ian


對這所學校沒有什麼歸屬感,
始終沒有太多的喜愛,沒有太濃烈的情緒,
只會說,哦華政啊,我讀的學校啊。
也許以後就是,華政啊,我讀過的學校啊。
學校的確漂亮,花草樹木也的確多多多多多。
然而平平的一切顯示出來的也就是一所普普通通的中國的一本高校。
人生有很多站台,華政只是其中之一。
大概我是個沒什麼感情的人罷。

明年再來看這個答案,不知道會有什麼感想。
發現我並不是一個喜歡吹華政怎麼怎麼的人,
好與不好,事實如此,沒強行必要給外人一種錯覺。


哈哈,終於遇上自己能答的了!2012年從華政非法學的某邊緣學科畢業。
先說畢業去向,我們寢室,一個去知名外企做Hr,一個是上海公務員,這兩個是上海妹子,另一個去英國念金融master ,我考去帝都念碩士,今年小碩畢業,留在北京工作了。
我們班當時3/4都是上海人,3/4是女生,分宿舍的時候,是3+1的分配方式,1代表外地人,所以……每到周末,每個寢室都亮著,但只有一個人……不說了,這是背景介紹哈~
在北京這兩年,我的感覺主要是這幾點吧
首先,生活方面,除了郊區限制外,真心很不錯了,全天熱水,樂購直達,文匯路、食堂好吃,校園優美(Ecupl真的是最美校園沒有之一啦)。聽說現在還安裝了空調,知足把~
學習方面,基本是混過來的……學校非211的狀況也減少了保研名額,但是這並不影響就業,大環境就這樣(我是不會告訴你北京這邊的孩子早上7點就在圖書館排長隊了……),北京壓力還是太大了,大家都太拼了。
工作,選擇性比較多,我不喜歡北京的一點就是大家都奔著戶口去,太累,華政嘛,公檢法幾率很高,法學認可度不錯,其它專業就。。。。不過現在修行看個人,二專輔修、學生工作全在你,上海的就業比北京路子寬。
這四年,最開心的事還是那些朋友吧,四年的回憶都是這些朋友,尤其是室友,每做一件事情,每次遇到困難,都有朋友一起分享分擔,現在各安天涯,但……
總之,我對自己在華政的這幾年很開心,這與我而言就夠了
不知樓主對這樣的回答滿意否?講得太亂了哈,我覺得樓主還是要多試,去聽不同學院的課,去不同的學校體驗做比較,去社團去旅遊,去實習去做志願者,找到自己喜歡的、擅長的、合適的,然後你可能對未來會有一些更清晰的規划了。不過最重要的,是珍惜那份同窗情誼,且行且珍惜(≧v≦)
以上~


w最喜歡在明法樓小教室上選修課,天光雲影從窗帘上慢慢地走,對面明珠樓漂亮的鐘塔沉靜溫柔。課間的時候,愚蠢的同桌睡得讓我不忍心喊她起身,就自己默默看看窗外,放眼望去,沒有帥哥。

也喜歡去崇法樓上課。上課上到一半,亞覓王的電話來了,一邊走過去接外賣,一邊看著夕陽。從崇法樓下了課,夜色已經深了,同行的同學有社團活動,我一個人靜靜地寂寞著往回走。華政晚上呀,有很多姑娘和男生都繞校園晚跑,看著別人運動著,生命力旺盛的樣子,我心裡很是欣慰。走過思賢橋就漸漸吵鬧起來,不過我看著大家生命力旺盛的樣子,勉強就原諒一下吧。。。

有時候(期末考試的時候)周末去明珠樓借幾本別的出版社的教材,一個人從安全通道走到第五書庫和第四書庫,默默腦補鬼片,自己嚇自己還嚇出了趣味。

華政很可愛,希望母校永遠綠樹成蔭。知乎插圖好累。。。


按知乎慣例,明示利益相關:經濟法專業、非上海生源、大三司考狗、認真上課的學渣
看了一圈,還沒人說到我想要說的。
既然問的是「在華政就讀」的體驗,我還是狹義的理解「就讀」。
我在華政最大的體驗,也是最大的收穫,就是華政讓我認識到了作為法律人應該有的責任感。
還是講幾個課堂上的事吧。
1、一門選修課上,老師講到文#革,說「文#革後我回到了教育崗位,選擇了華政這個政法院校,因為我是那個時期法律缺位的受害者,我想告訴學生們,尤其是法律專業學生們,法治對於這個國家的意義」老師說的時候很深沉很嚴肅,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什麼是任重而道遠:法治的路還很長,但是路都是人走出來的,重要的是要去「走」,而不是看不看得到「那一天」
2、我的債法有幸選了很好的老師,三百個人的大教室連過道都總是擠了人。
某一周課後,老師通知下周因為民法年會停課一次,就有學生介面問:「那要不要補?」
老師說:「當然要補」
民法年會是公務,老師那種理所當然的語氣我現在還記得。
債法是周二晚的最後兩節課,19:05-20:40,第一節課,老師說:「我特意讓教務處把課排在最後兩節,我們以後課間不下課,延長到九點再下課,這樣一次課能多上半小時,一學期下來很可觀,債法內容比較多,希望能盡量給大家講明白」
這樣敬業的老師,能遇到真是幸運。
某次加課(就是進度慢了老師義務補的課)
講到民法法典化,老師突然感慨:「大家今天看新聞了嗎?按照我國官方的說法,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初步建成,幾代民法人追求的法典化基本上沒啥實現空間了」帶著隱忍的失落。
當然,民法法典化是學術問題,各家爭鳴;一個大學教授應當是有追求的,對自己的學說的自信,對立場的堅守,即使失落,也實事求是。
債法課上搬桌子加座的人很多,每次老師都留下來,等學生都把搬來的桌椅放回原位後再走,用老師的話說,就是「權利自有其邊界,不能因為你行使聽課的權利而增加了保潔阿姨工作的負擔」
言傳身教,莫過於此。
3、國際公法選了對日本問題很有研究的老師。
五六十歲的人了,還有股血性。
私以為這是還有「士氣」的知識分子,有學問更有學養
對於中國的外交有許多自己的看法,積極建言獻策,這位老師是我最欽佩的一類愛國者:敢為善為當為之事。
老師課堂上提到過不喜歡學生把課堂上的話出去傳播,甚至整理什麼「XX經典語錄」為了尊重老師,就只講講自己的感受。
4、最近有個政法院校吐槽,講到華政被挖走的老師比較多,青年老師跟不上這個問題,就我接觸的青年老師而言,至少都是海歸博士,可能經驗上有欠缺,但是對學生是真的熱愛關心。
我的稅法老師挺年輕,第一節課說,要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然後PPT顯示一張體系表,老師指著樹狀圖的某個分級:我主要研究這裡,這是我在體系中處的位置,這決定了我講課有許多的局限性,大家首先要認識到我的局限。
我覺得這是一位好老師。
其實,生來能寫論文能講好課的人能有幾個?我們享受著華政有經驗的老教師、正當年的中年教師,這當中有多少寒暑之功?年輕的老師,需要一些成長的時間。我們也許在年輕老師講授下確實沒辦法像選課人品好的人那樣吸收到那麼多,但是幾年之後的學弟學妹們,也許就能在這個老師,授課技巧、節奏把控、知識積累、研究能力都達到較高水平的時候,聽到高質量的課。
5、在華政上了幾門經濟、管理類的選修課,受益良多。華政是法學氛圍濃厚的學校,當經濟學與管理學兩種截然不同的知識展現的時候,反而特別的有吸引力。在一個法學氛圍濃厚的學校完成了我自己經濟、管理知識的啟蒙,也是一件挺奇妙的事。
說了這麼多,總結一下,這三年來在華政課堂上,真的學到許多,在許多老師身上,我看到了法律人的嚴謹、審慎、擔當,我也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所在和人生目標。
實在是覺得自己很幸運。

華政就讀最大的體驗是沒有體驗

我其實不那麼同意這句話。
如果說大學是一面鏡子,有的大學自帶美顏功能,照鏡子的時候覺得自己特自信特高大上,這鏡子照的久了,鏡子外的本體也就變得高大上了。
有的大學是哈哈鏡,越照越丑,四年後本體也受牽連更加丑了
有的大學,就是一面普普通通的鏡子,面對它,你就是你,你還是你
華政就是這第三種鏡子,你在華政看到的,就是不含水分的你,因為華政作為大學,能給學生的光環有限。
對於我,在華政最大的體驗,就是看到了法律人的責任擔當與可能性。
年華似水,這個答案里學弟學妹居多,高中生也有,僅談一點我自己的感受。
希望司考狗們順利通過
希望學弟學妹不負年華
希望有意向報考華政的高中生們所願得償。
以上


馬上大三,在華政讀了兩年,從開始的各種不適應到現在的自得其樂,還是頗有感想的。
1、首先,我真心覺得華政好看的姑娘很多啊!!!特別現在是夏天,「亂花漸欲迷人眼」一點點都不誇張!不誇張!做為妹子的我常常都忍不住感嘆,艾瑪,我要是個漢子就好了balabala(≧?≦)
2、說完姑娘,再說說漢子吧。呃,不知道被學校男生看到了會不會追殺啊ˊ_&>ˋ男生比女生少很多,學校的男女比例據說是7:3 讓我最印象深刻的一點就是,普遍偏矮。長的帥的不多。但是穿衣打扮什麼的比我去過的工科學校好點兒,咳咳咳,去過附近的東華和工技大以後,對華政的男生穿著這點確實有些改觀啊。內啥,我不是故意黑東華和工大啊,嘻嘻。
3、學業這方面,我覺得大家都挺重視這個的哎。司法考試啦,考研啦,是好多人的選擇,所以還是比較刻苦的。期末考試說是水,但是想取得好的成績,想刷GPA的話,平時還是要下點功夫的。期末考試之前抱抱佛腳過是沒問題,就是沒那麼漂亮的成績咯。說多了都是淚,只有學渣比如我才會有如此領悟啊。
4、不得不提的選課!!!泥悶懂那種被踢的課表都快空了的痛苦么!!!就在一個多月前啊,選了八門課,然後掉了六門,再然後為了第二輪能搶到課特地跑到網魚網咖,還是沒能阻止一秒以後想選的都滿了的悲劇。讓我至今憤憤不平白瞎了一杯奶茶去什麼網吧,結果還是慘不忍睹。選課系統的問題估計是沒辦法解決了,崩潰的系統,崩潰的選課。
5、我很喜歡幾位老師的課,金可可,崔吉子,劉憲權。這幾位老師的課基本是爆滿,佔座的紙條多到撕都撕不過來。他們的學識,負責的態度,特別是可可君,補課是家常便飯,在大學裡面,周末補課的老師的應該不多了吧。據說他的研究生不能談戀愛,因為會分心=_=他留著鬍子,好像是說不結婚就不颳了。好可惜手機沒有他的圖,不然可以看看他現在已經有點長的鬍子了。
手機打的,亂糟糟,看官見諒。處女答給了華政,也值得。


沒有人談談民主氛圍嗎?我覺得華政的民主氛圍真的很好啊。

印象最深的幾件事:

1、華政的民主氛圍

校園裡面的孫中山雕像,每年建國日(10月10)下面都有人擺鮮花。

剛上大一時,某日下課鈴聲剛剛響起,突然發現整棟樓都在跑,我還以為明法樓起火了
後來發現所有人都跑到同一個教室里,那是我們華政最出名的某老師的最後一節課,
他因為講wen ge被學校通知「提前退休」了。
教室外面的窗子都擠滿了人,很多人拿著凳子站在教室後門外往裡看
我下課的時候也跑過去看,可惜課程結束了,同學們正排長隊請老師給自己的課本簽名
我抬起頭,看見最後一張ppt上的四個大字:天下為公。

某馬克思課老師,那門課具體叫什麼我還真忘了
老師是個老右派,教馬克思的右派還真是挺詭異的。
他最擅長的是中俄關係,給我們講了很多中俄打仗時候的故事。
一個對革命歷史毫無興趣的我,每個周三下午都會專門去聽他的課。


還有很著名的張雪忠老師,大概是在新加坡的媒體上講了一些人大制度的問題,也被學校不得不辭退了。他一直在給教育部寫信要求取消馬列課。

某學長。人人網用的化名。所有的人人網狀態都是翻牆翻過來的政治新聞。
還算是個小風雲的右派。給我發過昂山素季的電影資源。

2、校園裡的法律氛圍。

我們的學代會是非常解決問題的,寢室樓洗衣機不夠用,教育超市晚上推遲一小時關門,食堂里沒有饅頭,公交車報站應該把華東政法學院改成華東政法大學,樂購超市班車不停五期,這些全都是依靠學代會解決的啊。非常有力的學代會啊。

學校要求同學們假期全都搬到一個寢室樓住,同學們集體抗議,拿出學校規章制度講道理,直接電話打到管事部門。學校沒有理由,就再也不找事兒了。在其他學校這是不太可能發生的。

還有文匯路一個警察檢查女學生違規擺攤,要求她跟他回警局走一趟,女生嚇壞了哭的厲害。被我們路過的華政學生當場攔下要求警察出示證件,否則不許帶人回去。最後警察只好叫了他的同伴帶證件過來證明自己。

某考驗輔導班說是在六期開班,結果臨開課改換地點。所有的交錢學生集體抗議,最後獲得了應有的賠償。

事情太多了不一一舉了。

ps
如果華政畢業生有左右調查的話,我懷疑65%會是右。。。。。。


瀉藥。
說實話,華政不是985、211,法學名校也有點勉強,名校就讀體驗感覺有點過了。
大一剛入校時,第一次和同學坐公交去市區玩,當時有松莘線和松莘B線到莘庄地鐵站。剛走到四期,就看到松莘線要發車了,大家好激動立馬上車,結果活生生坐了將近2個小時才到莘庄,在車上睡了2次。到了市區沒逛多久,又急匆匆趕回莘庄坐公交回去,結果松莘B線6點就不開了,人生第一次坐了小黑回五期。之後經歷了九號線桂林路的換乘公交,宜山路轉3、4號線,徐家匯轉1號線,臨到畢業時9號線才想起來要提速運營。本科時覺得松江好遠啊,進趟城太不方便了,現在讀研了才感受到松江的安靜。(有段時間河西是不準校外人員進入的,名義上是有領導要來視察,私下裡有傳言說是因為某次學校一院長級別的領導在韜奮樓上課,結果有大媽在教室門口鍛煉身體,領導怒了就。。。)
本科期間經歷過「學院」升「大學」的教育評估(每天早上裝模作樣的晨讀,草坪上都是人。我們刑司為了這次評估,下血本買了4具屍體,一周連續解剖了4次。。。),建校三十周年的晚會(晚會開始的視頻就是隔壁班同學參與做的哦,一開始學校找人做出來校長不滿意,然後愛拍DV社拍出來的視頻得到了校長的好評。),李昌鈺的演講(第一場爆滿,結果刑司的學生沒幾個擠進去的,院領導提了意見,之後為刑司加了專場。),這些都是美好的回憶。
軍訓可不是一般的水,我那屆好像就軍訓了8天,其中下雨就下了2、3天。。。
非法專業並沒有被輕視的感覺,老師們上課都是一視同仁,而且還可以報法學二專。至於在其他學生的眼裡我就不得而知了。(不過刑司里這些個偽「法學」專業因為拿的是法學學士學位,根本不讓報法學二專。)
「平時養老院考試瘋人院」,這種看法我覺得並不是華政獨有的,這是文科專業的學習方式所造成的。不過要想學習出色,平時的積累必不可少,課內課外書籍都要涉獵,英語更要用功。在上海,英語可是一塊很好用的敲門磚。
其實,我覺得華政最大的特色是假期時間特別長,研二的寒假活生生放了53天。
樓上有同學說北京的孩子早上7點就在圖書館排隊了,那我可不可以說早上7點去華政圖書館已經占不到座了(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華政圖書館太小了,自修教室又太少)。其實,華政每個學期都會有很大一部分同學在不停地學習,9月份上學期剛開學有準備司考的,之後是準備考研的,下學期剛開學有準備公考、銀行考試等各種工作招聘應試的,然後期末前是各種複習課程考試的,穿插其中的還有各種技能等級考試(中高口、雅思、托福、計算機、證券、CPA、CTA等等),只要你想學習就有考不完的試,不夠用的時間和不好占的自修教室。上海壓力也很大,每年的留滬加分暗地裡不知道有多少勾心鬥角、花錢送禮、落井下石。
上海公務員,只能說滬考的面試真得很黑,各位進入面試後,如果沒有關係,自身實力又一般要做好心理準備(不信的話可以去看看長寧法院往年的錄取情況,看看面試的打分情況)。而且,在上海,對外地家境一般的同學來說,公務員真心不是比較好的選擇。


在華政六年的時間,用幾個詞概括體驗

希望—入學前和剛入學

失望—對某些輔導員、教務處某些工作人員(不想稱他們老師,他or她不配)

不舍—畢業前,不捨得我的朋友同學室友老師和回不去的青春

現在—想念,想念那裡的點點滴滴,寢室卧談會,貪睡而被點名,趟水去上課,酷暑複習司法考試,一食堂的限量的餛飩,二食堂的冰沙,一食堂三樓的泡饃,遭吐槽的晨跑,三五成群的操場夜跑

感恩—和同校男友在一起三年多,謝謝華政讓我遇見他

ps:答主男


16級新生,初到華政,還沒有太多體驗,目前只覺得……
二食堂的飯味道普遍不錯,一食堂的餐具好像不太乾淨
在圖書館待一下午覺得心情很好
華政校園很美很上鏡,看到外校的人在華政到處拍照很驕傲
~


芳草地和紅磚牆勾勒出美出天際的校園——
神聖而神秘的鐘樓會在整點如約敲響,曾經和舍友爬過到鐘樓頂層,拿出筆無恥留下「到此一游」痕迹,寫了什麼已經忘記了,大概是「我一定會回來的」;
在圖書館一樓的清倉書店裡淘過貨,分享朋友圈6.5折優惠;二樓的咖啡廳里做過兼職,做奶茶做咖啡打果汁收錢擦桌掃地;三樓的每個自習室都已經不能再熟悉了,早出晚歸的日子總是令人感動;在四樓的電子閱覽室里搶過課,上過二級培訓,考過二級還拿了優秀;
明法樓的每一間教室感覺都進過,從初來之時亂七八糟找不著北,分不清ABCDE,到現在熟悉到花0.1秒就能準確定位,知道哪一間教室wifi信號最好;
思賢橋每天來來回回走過好多遍,挽著身邊人的手臂、背著書包、嬉笑打鬧;也有騎自行車的時候,最討厭的就是過橋,花了吃奶的勁兒才好不容易蹬到頂,這時候已經累的氣喘吁吁,但「慢一點」大叔的溫暖笑容難以忘懷;
在八百人里辦過晚會,擔當過禮儀,紅五月跳過集體舞,代表唯舞藝協跳過舞,部員大會上台耍過寶,也曾代表部長在舞台上講話,聽過各種講座,看過前任攻略2首映;
在體育館裡看過運動會開幕式,參加過軍歌嘹亮合唱比賽,參加過軍訓閉幕式的大聯歡;在館裡羽毛球場上打過一學期的羽毛球,在小屋房跳過一學期芭蕾形體,在大舞房和唯舞藝協的俊男靚女們一起團訓熱舞;也在觀眾席上和部門的小夥伴們開例會分享美食和暢聊;
晨跑路線的風景真是讓人又愛又恨,但踏著晨光和沐浴夕陽的奔跑感覺不能再棒;
田徑場的跑道也已經跑出了感情,自從開始夜跑之後,就愛上了紮起頭髮,戴起耳機,融入到身邊一個個奔跑著的黑影里的感覺;
一食堂一樓的茄汁雞柳,二樓的香鍋,三樓的大盤雞,二食堂的醬鴨飯;加加村的土耳其烤肉飯、麻辣燙、黃燜雞、老鴨粉絲湯、鐵板炒飯、滷肉卷、手抓餅、巴比饅頭、每粥要聞、功夫飯糰;
吃完飯堂總會去上海教育超市來點酸奶或小吃,加加村二樓的貝全超市酸奶品種更齊全,聯華超市在從外面回來的時候去逛兩圈特別方便;
對宿舍樓最大的感受是慘絕人寰的洗澡配置;活動室有我跳操的身影,阿姨人都炒雞好炒雞暖,考前懶得跑圖書館都在自習室奮鬥,和常駐妹子在樓下見面時都會相視一笑,從陌生變熟悉……

感覺寫成了回憶錄,可見我對於華政濃濃的愛。btw還是正兒八經寫下一些可供參考的信息吧。

最為五院四系之一,法學的東方明珠榮譽在手,只能說來華政必須學法。不是說有對非法專業同學的歧視,但往往自卑思想的根源來自於非法專業同學的內心。
學法的氛圍真的太濃厚了,看到一本教材,會發現咦就是給上課的教授編寫的,有名的教授常常上法制節目,去上課跟見明星一個樣,名師上課的時候總是人滿為患,前一天位置就已經被佔滿了;上海市模擬法庭也在這裡舉辦,面對各個學校派來的精英,我們學校的隊伍依舊來者不懼、奪得頭籌;辯論隊水平極高,課堂上也會發現很多人思維清晰,口齒伶俐,口才極好;法律相關活動和講座會很多,講座嘉賓最有名的就是刑司的名譽院長李昌鈺吧;司考氛圍很好,據說通過率很高;華青官方微信公眾號上會有很多法律相關的推送;總而言之,感覺這個學校就是為法律而生的。
來華政不學法,大概真的是一種遺憾。
而我,幸運之至。


我多想設一項只限非法學專業學生申請的獎學金。


華政學子雖學法,上當受騙可不少。


推薦閱讀:

怎樣向別人解釋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和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的關係?
在中山大學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TAG:華東政法大學 | 大學就讀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