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平行宇宙?


首先要說明的一點是,平行宇宙並不是科幻小說作者靈機一動創造出來的概念,而是科學家們根據觀測到的事實以及各種宇宙理論進行推理的結果。

由於各式各樣的宇宙理論有很多種,所以關於平行宇宙的理論也遠遠不止一種。

在英文版維基百科Multiverse這個詞條下面,可以看到有人把平行宇宙理論分成了多達九種不同的類型。

在這些理論中,有一些相對簡單易懂(例如視界平行宇宙),另外一些稍微琢磨一下也能大概明白(例如爆脹平行宇宙)。但是,還有一些詭異的平行宇宙理論格外地令人費解,尤其是那些跟弦論有關的理論,簡直就像是一個科學家連續灌下兩瓶伏特加之後的胡言亂語。

答主在這裡儘力給大家簡單介紹幾種平行宇宙理論,希望能夠拋磚引玉。

好,我們開始。

1)視界平行宇宙

這是所有平行宇宙里最簡單易懂的一種,就讓我們從這個開始講起。

請先思考這樣一個問題: 有一個位於地球上的人正在仰望夜空中的浩瀚宇宙,那麼他可以觀察得到整個宇宙嗎?

答案是否定的。這並不是因為他的儀器不夠先進或是他觀察的時間不夠長。這 是由宇宙的特性所決定的。

由於光的傳播需要時間,而宇宙的年齡只有137億年,所以無論使用多麼先進的儀器,我們應該都只能觀察到距離我們137億光年以內的宇宙。 並且這個數字還沒有考慮到宇宙的膨脹。由於宇宙在不停地膨脹,所以在這束光走完137億光年的距離的同時,發出這束光的天體也在離我們遠去。當這束光達到我們的眼睛時,這個天體與我們之間的距離已經不止137億光年了。考慮到這個因素後,科學家們把我們所能觀察到的最遠距離調整到了410億光年。

以地球為中心,以410億光年為半徑畫一個球面,這個球面就是我們的宇宙視界(Cosmological Horizon)。

這個視界外的區域是我們永遠無法觀測到的宇宙,因為光還來不及從那裡到達地球就已經離我們遠去了。由於任何物體移動和信息傳遞的速度都不能超過光速,對於視界外的宇宙,我們不僅無法觀測,也無法對它施加任何影響。也就是說,視界外的宇宙跟我們是完全相互獨立的。

這裡可能有人會發現一個邏輯上的漏洞。我們剛剛不是說任何物體的速度都不能超過光速嗎?那為什麼上面的那個天體可以在137億年的時間裡跑到距離我們410億光年的地方去?這運動速度明顯是超過光速的!

這裡需要強調的一點是,我們所說的物體的速度,指的是物體在空間中移動的速度。上面的這個天體跑到距離我們410億光年的地方去,是因為空間本身在膨脹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個概念,你可以想像一個不斷膨脹的氣球,在它的東西兩端各生活著一小群螞蟻。這兩群螞蟻都認為自己呆在原地沒有動,但隨著氣球的膨脹,它們之間的距離卻在不斷增大。

一天,住在東邊的這群螞蟻想要知道氣球上是否還有其他螞蟻,於是派出了它們中爬得最快的一隻叫做博爾特的螞蟻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在這個氣球上,任何物體移動的速度和氣味飄散的速度都無法超過博爾特的爬行速度。帶著對新世界的期望,博爾特出發一路向西爬去。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

博爾特永遠也到不了氣球的另一邊。雖然博爾特一刻不停地以最快速度爬行,但由於氣球膨脹的速度已經超過了它的爬行速度,它與西邊另一群螞蟻之間的距離反而越來越大了。所以博爾特永遠也不會知道在氣球的另一端是不是還住著一群螞蟻。換句話說,西邊的這群螞蟻處於博爾特的宇宙視界之外。這兩群螞蟻無法以任何方式影響到對方,它們甚至永遠無法知道對方的存在。它們所生活的世界相當於兩個平行宇宙。

現在,想像有一個無限大的氣球,上面生活著無數群螞蟻,每一群螞蟻都位於其他螞蟻的宇宙視界之外。那麼,這些螞蟻就相當於各自生活在無數個平行宇宙之中。

我們的處境就類似於氣球上的一群螞蟻,生活在一個半徑為410億光年的球形宇宙中,無法知道在這之外還有多少個其他的球形宇宙。

看到評論區有很多關於這個宇宙視界的疑問,在這裡補充說明兩點。 第一,這個宇宙視界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比如再過5億年,當宇宙的年齡到了142億年的時候,我們的宇宙視界也會隨之擴大,因為我們可觀測到的『空間區域』變得更大了。第二,目前的觀測表明,從70億年前開始我們宇宙的膨脹速度就不斷地在加速。這樣一來,雖然我們宇宙視界的『空間區域』會逐漸增大,但由於其他星系在不斷加速離開我們,在若干億年後一些目前在我們宇宙視界中的星系反而會退出我們的宇宙視界,進入到一個我們永遠也觀測不到的宇宙區域中去。

可能有些人對上面的內容不是很感興趣,他們更關心是否有另外一個自己正在一個平行宇宙中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

如果,只是如果,我們的宇宙是無限大的,那麼將存在無數多個平行宇宙。而由於每個平行宇宙中的粒子數是有限的,如果我們給觀測的精度設一個上限的話,所有粒子排列方式也將是有限的。當然,每個平行宇宙中的所有粒子的所有可能的排列方式會是一個非常非常非常大的數字,大到人類根本無法理解,但它畢竟是有限的。如果你試著把有限多個粒子排列放入無限多個平行宇宙,那麼必然的結果就是一定會有排列方式一模一樣的宇宙。就好像你只有四種不同顏色的襪子,如果要在五個抽屜里各放一隻的話,那麼一定有兩個抽屜里的襪子顏色是相同的。

在這種情況下,在無窮多個平行宇宙中都將會有一個一模一樣的你,他們做了每一件你做過的和你沒有做過的事。一個世界中的你剛娶了Angelababy,一個世界中的你剛拿了世界盃,還有一個世界中的你發動了世界核戰。

不過這些都跟你沒有任何關係,所以才叫平行宇宙么。

2)暴脹平行宇宙(Inflation Multiverse)

這種平行宇宙理論可以看做是上一種的升級版。

1964年,人們在宇宙中發現了無處不在的微波背景輻射(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這些微波輻射是宇宙大爆炸中產生的殘留物,因而也成為支持大爆炸理論的有力證據。

但是當人們試著測量這些微波輻射的溫度時,問題就來了。無論我們測量宇宙中來自於哪一個方向的微波輻射,它們的溫度都幾乎是一樣的,精確到小數點後四位。稍微琢磨一下,你就會覺得這個現象實在是非常地奇怪。

想像一下,當我們站在地球上時,在我們左邊137億光年的地方有一個地點A,在我們右邊137億光年的地方有一個地點B。那麼,地點A和地點B之間的距離是274億光年。也就是說,一束光從地點A傳播到地點B所需要的時間比宇宙的年齡還要長,所以這兩個區域是無法對另一方造成任何影響的。那為什麼地點A和地點B會有著相同的微波輻射溫度呢?如果僅僅是地點A和地點B的微波輻射溫度相同,那也許還可以用巧合來解釋。但是在我們的天空中有無數的地點A和地點B,它們的微波輻射溫度全都一模一樣,這就無法用巧合來解釋了。

你可以想像有一棟大樓,裡面有100個房間,每個房間里放著一杯咖啡。你走進每一間房間對裡面的咖啡溫度進行了測量後,驚訝地發現它們的溫度竟然是一模一樣的。這已經不能用巧合來解釋了。你只能合理地推測,這些杯子里地咖啡曾經都在同一個咖啡壺裡,在充分攪拌均勻後才被人分別 倒入到100個咖啡杯里,然後又被端到了100個不同的房間中去。

這有什麼問題嗎?大爆炸理論不是本來就假設在宇宙誕生的時候所有的物質都擠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嗎?這個狹小的空間不就正是那個咖啡壺嗎?

問題在於,把咖啡壺裡的咖啡攪拌均勻需要一點時間,而標準的宇宙大爆炸理論並沒有給這個過程留出足夠的時間。在標準的大爆炸模型中,宇宙誕生後的物質還來不及建立熱平衡就被拋到了遙遠的地方。這個矛盾被稱作視界問題(Horizon Problem)。這也是標準的大爆炸理論中的一個漏洞。

為了填上這個漏洞,有人對大爆炸理論又進行了修正,提出了暴脹宇宙理論(Inflation Theory)。

在暴脹宇宙理論中,宇宙並沒有在大爆炸之後立刻開始快速膨脹,而是先等物質和能量在一個極小的空間里『攪拌』均勻之後才開始了一次劇烈的膨脹, 時間大約是在大爆炸後的0.000……0001秒(小數點和1之間有35個 零)。這次劇烈地膨脹持續了極為短暫的一刻(不到0.000……0001秒,小數點和1之間有31個零),但膨脹的速度卻大得嚇人。在這短短的一瞬中,宇宙膨脹了10^26倍之多。(謝謝評論區中的李文濤指出了原文中的一個錯誤 )這也是為什麼這種理論被翻譯為『暴脹』宇宙理論。在經歷了這次劇烈的膨脹之後,宇宙的膨脹速度突然又放緩了,繼續以一個『較慢』的速度持續膨脹,直到今天。

在這個理論中,宇宙就像是一位耐心的公交車司機,在開車前先跟乘客確認好:『大家都準備好了嗎?溫度都一樣了嗎?物質都均勻了嗎?都好了是吧,開車!』

當然這只是一個比喻。宇宙不是公交車,可以說停就停說走就走。是什麼東西造成了這次暴脹,又是什麼東西使它停了下來?這些都需要科學家給出一個解釋,哪怕只是理論上的。

為了解釋暴脹產生的機制,科學家們創造出了暴脹場(Inflation Field)這樣一個概念。暴脹場可以產生一種排斥力,從而推動整個宇宙快速地膨脹。並且隨著宇宙中的空間越來越大,暴脹場還會進一步產生更大的排斥力。至於為什麼暴脹場會有這樣的性質,我們作為普通讀者就沒有必要深究了,因為它本身只是一個被創造出來的概念。科學本來就是一個不斷提出假設然後再對其進行驗證的過程。

好,我們現在有了暴脹產生的機制。但如果暴脹場可以產生如此之大的排斥力,那又是什麼讓它停了下來呢?回答這個問題似乎比回答暴脹場產生的機制要更加困難。寫到這裡,我彷彿可以看到所有質疑暴脹理論的科學家們像《秋菊打官司》的女主人公一樣執著:『不行,你得給俺一個說法。』

針對這個問題的一個回答是:暴脹宇宙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也永遠不會停止。在你讀到這個句子的時候,整個宇宙仍然處在一刻不停的持續暴脹之中。暴脹停止的地方,僅僅是我們所在的這一小塊區域而已。這個理論叫做永恆暴脹理論(Eternal Inflation)。

想像你正在給你的手機貼膜。在正常情況下,手機膜應該是和屏幕緊密貼合在一起的。但是偶然地,手機膜和屏幕之間會出現一個小氣泡。這個小氣泡的出現是由一些小概率事件引起的,比如手機膜上有灰塵,或是你貼的時候用力不均勻。總之,這個小氣泡是你在貼膜過程中會偶然出現的一小塊異常區域。現在,想像你在給一個無限大的手機貼膜。儘管你很小心,但是在手機膜和屏幕之間還是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無數的小氣泡。

在永恆暴脹理論中,宇宙的暴脹永遠不會停止。但是,由於某種量子機制導致的隨機性,在宇宙中的一些地方暴脹很偶然地停止了,你可以把這些地方想像成我們剛剛講過的小氣泡。在這些小氣泡中,暴脹場的能量轉化成了粒子,粒子又形成了物質,物質形成了星系。在其中的一個小氣泡里,這些物質中的一小部分形成了太陽、地球、以及你和我。

這樣的小氣泡被稱為口袋宇宙(Pocket Universe)。按照暴脹理論的說法,整個宇宙中有無數多個這樣的口袋宇宙,而我們就生活在其中的一個之內。在我們與其他口袋宇宙之間,是永遠處於暴脹之中的宇宙空間(你可以再想一下前面描述過的暴脹的速度)。

在這持續暴脹的宇宙空間中,每一秒鐘都有新的口袋宇宙被隨機地創造出來。

3)那些跟弦論有關的平行宇宙理論

在這裡要再說明一下,跟弦論相關的幾種平行宇宙理論的推理過程答主基本上都看不大懂。至少沒有懂到能明明白白地講給別人聽的程度。

所以,這一部分答主決定果斷放棄講解,以免誤導大家。這裡僅對這些平行宇宙理論進行一下最簡單的描述。

前面講過,弦論中的很多概念都像是一個科學家喝多了之後的瘋言瘋語,比如宇宙時空是10維的,比如所有的粒子都是由一根振動的弦構成的,不同的振動模式對應不同的性質。除了弦之外,弦論裡面還有膜,從1維膜,2維膜一直到9維膜。……我估計我再說下去你們就要打著哈欠關閉這個頁面了,所以我們直接跳到結論吧。

總之,某些版本的弦論認為我們生活在一個三維膜之中。宇宙中還有許許多多其他的三維膜,跟我們所在的三維膜堆疊在一起,好像一層層摞起來的餅乾。不同的膜就代表不同的世界,但是顯然弦論中的某些計算表明所有的粒子都無法離開自己所在的三維膜,所以我們無法進入其他的平行世界中去,儘管在另外一個維度上我們可能相距只有一毫米。在弦論中,只有引力可以不受這種限制,自由地達到其他的三維膜。這叫做膜平行宇宙(Brane Multiverse)。

4)量子平行宇宙理論

這一部分我們講一下量子平行宇宙,順便聊一聊那隻讓很多人都搞不清楚的薛定諤的貓。

只要在家裡找到一根蠟燭、幾張紙,再加上一把裁紙刀,你就可以在家裡完成人類科學史最重要的實驗之一——光的雙縫干涉實驗。這個實驗的設置很簡單,一個點光源所發出的光在通過兩條狹縫後,被投射在 一個背景板上。當通過狹縫的光到達背景板上時,所投射出的並不是兩條光帶,而是 許多明暗相間的條紋。

出現這種明暗條紋的的原因是因為光是一種波。當光通過兩條狹縫後,相當於在兩個狹縫出口處產生了兩條新的波。這兩條波在背景板不同的位置上會產生干涉。在明條紋處,兩條光波到達時它們的波峰剛好疊加在一起,波的強度加大,所以產生了較亮的條紋。而在暗條紋處,兩條波的波峰和波谷剛好抵消,波的強度減弱,形成了較暗的條紋。下面的這張圖所表示的就分別是這兩種情形下波的疊加。在圖片中,上面兩條同相的波疊加形成了一條振幅更大的波,而下面兩條反相的波疊加後剛好相互抵消。

這個實驗最早是由托馬斯·楊在1801年完成的, 他通過這個實驗向人們完美地展現了光的波動性。 (在這裡插一句,這個楊就是我的另外一個回答里曾經差點破解了古埃及文字的那個楊。)

在楊完成這個實驗一百年後,也就是在20世紀初,隨著量子理論的興起,人們發現諸如電子這樣的微小粒子居然可以也體現出波的特性。隨著技術手段的進步,人們可以用電子代替光 來進行雙縫實驗。在電子雙縫實驗中,被發射出來的電子會先通過一塊開有兩條狹縫的板,然後落在一塊感光屏上。

實驗剛開始的時候,通過雙縫的電子會隨機地落在感光屏上,似乎並沒有規律。但隨著落在感光屏上的電子越來越多,一條條明暗相間的條紋就逐漸顯現了出來。在明條紋處有較多的電子落在了感光屏上,而在暗條紋處只有較少的電子落下。下面的五張圖片顯示出了隨著時間的推移,落在感光屏上的電子分布:

電子在感光屏上的這種分布模式,簡直和楊的雙縫試驗中光的干涉條紋一模一樣。 如果將兩條狹縫中的一條關閉的話,這種干涉條紋就立刻消失了。這說明通過兩條狹縫的電子 以波的形式產生了某種干涉。

在經典物理學中,電子作為一種粒子,它的運動軌跡被理解為類似於炮彈飛行彈道或是行星運行軌道一樣的東西。但在電子雙縫干涉試驗中,這種粒子卻表現出了一種光波一樣的波動性。但這還是不是這個實驗最令人費解的地方。在電子雙縫干涉實驗中,最令人費解的是下面這個事實(請大家認真讀三遍):

就算人們把電子一個個地單獨發射出來通過雙縫,最後所有落在感光屏上的電子還是可以形成干涉條紋。

就算人們把電子一個個地單獨發射出來通過雙縫,最後所有落在感光屏上的電子還是可以形成干涉條紋。

就算人們把電子一個個地單獨發射出來通過雙縫,最後所有落在感光屏上的電子還是可以形成干涉條紋。

為什麼這是最令人費解的現象呢?請各位認真想想看,對於一個被單獨發射出來的電子來說,它在通過其中一條狹縫的時候,它是怎麼『知道』在這條狹縫的旁邊還有另外一條狹縫,從而『決定』和其他的電子一起形成干涉條紋呢?要知道,對於一個小小的電子來說,兩條狹縫之間的距離是一個非常大的尺度。如果把電子的尺寸放大到一個人那麼大的話,兩條狹縫間的距離可能已經有太陽系直徑那麼大了。這樣的一個小小的電子,它是怎麼知道在如此遙遠的距離上『有』或者『沒有』另一條狹縫呢?

如果你進一步思考這個問題,你會發現到感光屏上干涉條紋的形狀是與兩條狹縫之間的距離有關的。這就更加 讓人感到不可思議了。難道通過狹縫的電子不但『知道』在遙遠的地方開著一條狹縫,並且還在一瞬間『測量』出了這兩條狹縫之間的距離嗎?不然的話,電子們是如何根據狹縫間不同的距離來形成不同的干涉條紋的呢?

最後,對於一個被單獨發射出來的孤零零的電子來說,它『不知道』在自己之前已經有多少電子落在了感光屏上,也『不知道』在自己之後還會有多少電子被發射過來。它是如何跟其他電子『約定』好各自在感光屏上的位置來形成干涉條紋的呢?

上面的這幾個問題,每一個都在挑戰著人類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極限。最後,有一群科學家認為,對於這些問題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每一個電子都同時通過了兩條狹縫。

他們認為,電子並不像炮彈那樣是按照某種確定的軌跡前進的,而是在空間中以某種概率波的形式前進的。在進行測量前,討論電子的位置和運動軌跡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電子在空間的任何一個位置都有可能存在,只是存在的概率不同而已。換句話說,電子在空間中『處處都在,卻又處處都不在』。在電子雙縫干涉實驗中,當電子被發射後,它就以概率波的形式向前傳播,並同時穿過了兩條狹縫。在這之後,穿過狹縫後的兩條概率波之間相互發生了干涉,並形成了新的概率波。當這條新的概率波遇到感光屏時,感光屏的測量行為要求電子必須出現在一個具體的位置,於是電子的概率波就坍縮(Collapse)了,電子根據概率波的分布隨機地出現在了感光屏的某處。當感光屏上集聚夠足夠多的電子之後,人們就可以根據電子的分布觀察到兩條概率波的干涉條紋。這種理論被稱為『哥本哈根解釋』(Copenhagen Interpretation),它也是目前對於量子現象的各種解釋中被人們最廣泛接受的一種理論。

另外一些人認為這種『每一個電子都同時通過了兩個狹縫』的解釋是一派胡言。他們在狹縫上裝上了探測器,來檢驗一下每個電子到底是不是同時通過了兩個狹縫。檢測的結果如他們所願,電子每次都只能通過其中的一個狹縫。但是,只要有一個狹縫上出現了探測器,感光屏上的干涉條紋就神秘地消失了。哥本哈根派的科學家對此解釋說,安裝探測器這一行為本身就是一種『測量』,它導致了電子概率波在狹縫處提前坍縮。既然概率波已經提前坍縮了,自然也無法在感光屏處形成干涉。

哥本哈根派強調,在測量前,粒子的各種可能性以一種『量子疊加態』的形式同時存在。但一旦進行測量,各種可能性就坍縮成了一種。如果不進行測量,電子就既通過了左縫又通過了右縫。而一旦對電子的行為進行測量,就會導致電子的量子疊加態坍縮成一種,電子將隨機地選擇一個狹縫通過。

在20世紀的前幾十年中,許多科學界的大腕在愛因斯坦的帶領下,對哥本哈根派提出了猛烈的抨擊和質疑。正是為了反駁(注意是反駁!)哥本哈根派的理論,薛定諤提出了『薛定諤的貓』這個思想實驗。

薛定諤敏銳地意識到,之所以世界上最聰明的一幫人會聚在一起討論『量子疊加態』這種荒謬的概念,是因為哥本哈根派給出的例子都是電子、原子這種大家難以直接觀測的微小粒子。對於這些在日常生活中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隨便你怎麼形容它們,大家也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對。

薛定諤於是決心設計一個思想實驗,讓大家看到『量子疊加態』是多麼荒謬的一個概念。

想像一個放射性原子,薛定諤說,它有50%的幾率衰變,也有50%的幾率不會衰變。按照哥本哈根派的說法,在對它進行觀測前,這個原子同時處於一種『衰變』和『不衰變』的疊加狀態。只有當我們對這個原子進行觀測時,它才會隨機地坍縮成為一種確定的狀態。

我們可以設計一個精密的毒氣釋放裝置,並把它與這個原子連接起來。當原子衰變時,會觸發裝置上的一個開關並釋放出毒氣。當原子沒有衰變時,則什麼都不會發生。現在,如果我們把這台裝置和一隻貓一起放進一個封閉的箱子里,有趣的事情就發生了。

根據哥本哈根派的解釋,只要我們不打開箱子進行觀察,這個原子就是同時處於『衰變』和『不衰變』的疊加狀態。那麼箱子裡面的儀器自然也是同時處於『釋放毒氣』和『不釋放毒氣』的疊加狀態。再往下推理,箱子里的貓也是同時處於『死』和『活』的疊加狀態。只有當我們打開箱子觀察時,這隻貓才會隨機地選擇一種狀態出現在我們面前。

一隻『既死又活』的貓無疑是十分荒謬的。薛定諤正是通過這個思想實驗,把哥本哈根派的觀點由一個原子推廣到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中去,從而證明其觀點的不合理。但事與願違的是,哥本哈根解釋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在仍然是接受度最高的關於量子現象的解釋。而薛定諤的這隻貓反倒成了關於量子理論最流行的大眾文化符號。

哥本哈根解釋雖然目前仍然是接受度最高的理論,但它也有一些內在的邏輯瑕疵。比如說,這個『坍縮』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沒人觀察的時候,這些原子可以同時處於幾種量子疊加狀態,而一有人觀察它們就『坍縮』到了一種確定的狀態上去?難道我們人類在宇宙之中就這麼重要嗎?

另外,究竟要需要怎樣的一個觀測者才能導致量子態的『坍縮』呢?是不是一定要一個量子物理學家進行觀測才可以?一個嬰兒進行觀測可以嗎?一隻貓、一隻老鼠、一個細菌呢?

面對這些難以解釋的問題,有人提出了另外一種不同的解釋:多宇宙解釋(Many Worlds Interpretation)。這也是本節要介紹的量子平行宇宙理論。

有了前面這麼長的鋪墊,量子平行宇宙理論就很容易理解了。這種理論認為,在我們進行觀測時,並沒有什麼『坍縮』發生,而是整個宇宙分裂成了幾個平行宇宙,每個宇宙對應著一個不同的量子結果。例如在電子雙縫實驗中,當電子通過雙縫時,整個宇宙就分裂成了兩個平行宇宙。在一個宇宙中電子通過了左縫,在另外一個宇宙中電子通過了右縫,我們只不過被隨機地分配到其中的一個宇宙之中而已。如果我們觀察到電子通過了左縫,那麼在另外一個平行宇宙中,會有一群跟我們一模一樣的人觀察到電子通過了右縫。

對於薛定諤的貓來說,在我們打開箱子之前宇宙就已經進行了分裂。我們被隨機地分配到了『死貓』或者『活貓』宇宙中,只不過我們需要打開箱子才能發現這個結果而已。如果我們打開箱子看到薛定諤的貓活得好好的,那麼在另外一個平行宇宙中,我們正圍在箱子旁討論貓為什麼死掉了。

那麼如何解釋電子通過雙縫後的干涉條紋呢?既然整個宇宙在電子通過雙縫的一剎那已經分裂成兩個,那它們之間為什麼還能相互影響並形成干涉條紋呢?這是因為當引起宇宙分裂的粒子足夠少時,兩個平行宇宙之間還可以產生微弱的聯繫。換句話說,在『左縫宇宙』中的電子還可以感知到『右縫宇宙』的存在,從而與右縫宇宙中的電子進行干涉。而一旦涉及到的粒子數量增多,兩個平行宇宙之間的聯繫就會被切斷,用物理學家的話來說,它們的已經退相干了(Decoherence)。這也是為什麼每當我們對電子通過那條縫進行觀測時,干涉條紋就立刻消失了。因為觀測用的儀器和人類都是由數量眾多的粒子所組成,這些粒子的介入會切斷兩個平行宇宙之間的聯繫,從而導致干涉條紋的消失。

這種多世界解釋聽起來似乎過於大動干戈,為了解釋一個電子通過雙縫的問題竟然不惜讓整個宇宙進行分裂。但它確實避開了哥本哈根解釋中『觀察者導致坍縮』這個略顯尷尬的問題。雖然哥本哈根解釋仍然是當下科學界中最流行的理論,但在幾次科學會議上進行的調查問卷中,多世界理論都作為第二受歡迎的選項緊跟其後。

以上,就是本篇回答要向大家介紹的幾種平行宇宙理論。


有一本科普書《隱藏的現實——平行宇宙是什麼》,專門講平行宇宙的,在此推薦一下。
還有這本書的中文版,是《三體》的作者劉慈欣給作的序。
P.S
這本書的作者Brian Greene另外的兩部科普著作也很有名:《宇宙的琴弦》、《宇宙的結構》,而且都已經對應地拍成了紀錄片:《優雅的宇宙》、《宇宙的構造》。
另外Brian Greene還在生活大爆炸中客串過,貌似當時是特地給他的這本新書《隱藏的現實》推銷的...

隱藏的現實 (豆瓣)

  • 內容簡介

自古以來,「宇宙」就意味著「所有的東西」。但在本書中,超級暢銷書作家格林將以他那招牌式的睿智和幽默告訴你,我們的宇宙可能並非唯一的宇宙,他會帶你遊歷夢幻般的各種平行宇宙。他將告訴你,我們的宇宙不過是無數平行宇宙中的一個,這些平行宇宙的圖景更是匪夷所思:百衲被多重宇宙、暴脹的多重宇宙、弦的多重宇宙、量子多重宇宙、全息多重宇宙、虛擬多重宇宙和終極多重宇宙。即使你對世界的認識不因本書而顛覆,你的視野也會因此極大地拓展。

  • 作者簡介

B·格林在哈佛大學獲得本科學位,然後取得牛津大學的羅德獎學金,並獲得博士學位。1990年,他加入了康奈爾大學的物理系,並於1995年成為正教授。1996年,他成為哥倫比亞大學的數學和物理教授。三十多年來,他在七個大洲的土地上開展了許多科普和專業講座,公認在超弦理論中有過許多開拓性的發現。他的第一本書《宇宙的琴弦》,是全美暢銷書籍,並獲得了普利策獎。他最近的一本書《宇宙的結構》也是全美暢銷書籍。他住在紐約市的安第斯鎮。

  • 目錄

壯麗的宇宙雲圖(代序)
格林與平行宇宙(導讀)
作者序
第1章 現實的邊界——關於平行世界
第2章 魅影重重——百衲被多重宇宙
第3章 永恆和無窮——暴脹多重宇宙
第4章 自然定律的統一——通向弦論之路
第5章 宇宙,咫尺之遙——膜和循環多重宇宙
第6章 老常數的新思考——景觀多重宇宙
第7章 科學和多重宇宙——推理、解釋和預言
第8章 量子測量的多重世界——量子多重宇宙
第9章 黑洞與全息宇宙——全息的多重宇宙
第10章 宇宙、計算機和數學現實——虛擬的和終極的多重宇宙
第11章 科學研究的局限性——各種多重宇宙和未來
注釋
推薦讀物
主題索引
譯後記


以下是大劉的序言

終極多重宇宙
劉慈欣

  文明的歷程,就是人類越看越遠的歷程,隨著視野的延伸,人們所知道的宇宙變得越來越大。

  我小的時候生活在太行山區,那時遠方的山脊線在我眼中曾經是很奇妙的東西,看著那條以空曠的天空為背景的山脊,我總是好奇山的那邊會有什麼東西,漸漸地開始想像山那邊有一個很神奇的世界。對於那時的我,那條山脊線就是世界的邊緣。對於人類的遠古祖先來說,這種感覺可能常常出現,在那時的人們眼中,可能一個山谷就是世界的全部。

  不同民族的神話傳說中,都出現過覆蓋全世界的大洪水的敘述,以至於人們曾認為地球真有過一個大洪水時代。其實這可能是一個誤解,因為神話中的「世界」概念與我們今天大不相同,比如最著名的《聖經》中的大洪水,也聲稱是席捲全世界,但那個世界只是地中海地區極其有限的一個範圍,那次洪水也只是一次地區性洪水而已,即使黑海灌入地中海的猜測成立,離現今意義上的世界性洪災還差得遠。

  後來,人類的世界視野擴展到整個地球,並延伸到星空中,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人類所認識的宇宙仍然只有太陽系大小,土星和海王星就是宇宙的邊緣。十七世紀末恆星視行差的發現,使人類眼中宇宙的尺度發生了一次巨大的飛躍,但直到二十世紀初,科學家仍然認為銀河系就是宇宙的全部。現在,可觀測宇宙的尺度已經擴展到百億光年以上,這是一個人類的想像力已經難以把握的巨大存在,而平行宇宙理論告訴我們,這樣一個巨大的宇宙並非存在的全部,可能只是滄海之一粟。

  我們對多重宇宙理論並不陌生,但大多來源於量子力學的多世界假說,但在這本書中,作者共為我們描述了多達九種可能的多重宇宙,大多以前鮮有聽聞,量子力學的那一種反而放到了最後。

  在這九種平行宇宙中,最為直觀的應該是所謂百納布多重宇宙,我們對宇宙無限的概念並不陌生,在一個無限的宇宙中,相距遙遠的區域必然形成無數的多重宇宙,最驚人的推論是:基本粒子的組合方式是有限的,如果宇宙無限,那麼必然會出現粒子的組合與我們所在的子宇宙相同的其他子宇宙,而這樣的子宇宙也有無窮多個,也就是說我們的世界可能有無數個拷貝。這是一個在數學上最能為我們普通人理解的多重宇宙模型。最為哲學的是所謂終極多重宇宙,設想所有可能的規律和參數都是存在的,都能構成各自的宇宙,甚至包括那些無法用數學計算和表達的規律,這無疑是無窮大中的無窮大了。這樣的宇宙動搖了認識論的哲學基礎,科學探索是建立在這樣的動機上,即試圖說明宇宙規律和宇宙參數為什麼是現在這個樣子,但在終極多重宇宙中,所有的可能性都存在,就像鞋店中有所有尺寸的鞋子,其中必然有合我們腳的那一雙,這樣一來,探索的意義就大打折扣。除以上兩種外,書中還描述了包括弦論在內的現代最前沿的物理學和宇宙學理論所產生的多重宇宙模型,甚至還探討了可能在計算機中產生的虛擬宇宙。

  我一直認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最美妙的故事,不是游吟詩人唱出來的,也不是劇作家和作家寫出來的;這樣的故事是科學講出來的。科學所講的故事,其宏偉壯麗、曲折幽深、驚悚詭異、恐怖神秘,甚至浪漫和多愁善感,都遠超出文學的故事。這本書更證明了這個想法。作為一個科幻迷,在讀此書時充滿了閱讀科幻小說的快感,但此書的想像力卻遠遠超越了科幻,其宏大廣闊和瘋狂的程度是任何科幻小說所不及的,比如弦論中的高維空間形態有10的500次方種之多,由此可能產生同樣數量的多重宇宙,而我們所在宇宙所有基本粒子的總和也不過10的90次方;還有那包含一切可能的終極多重宇宙,科幻小說中從來不敢描述這樣的概念。讀這本書的自始至終,震撼緊跟著震撼,神奇疊加著神奇,書中的思想之遼闊深遠,想像力之瘋狂,讓人頭昏目眩。但本書不是科學幻想,其中的每一種多重宇宙模型,都是嚴謹的科學推論,都有著理論和數學基礎,其含金量是科幻所遠不能比的。所以,科學不是想像力的桎梏,恰恰是想像力的源泉和翅膀。本書的書名本來叫《宇宙的雲圖》,我感覺這個書名更貼切一些,在這幅壯麗的雲圖面前,我們的思想尺度被拉伸到極致,有一種站在無限時空之外的上帝的體驗。

  現代科學,特別是物理學,已經進化到極其深奧的領域,其前沿理論所描述的世界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日常的經驗範圍,而描述這些理論所用的艱深的數學語言也讓人望而生畏。而本書的作者格林卻有一種偉大的才能,能夠把最深奧和晦澀的理論用符合我們現實經驗的語言描述出來,不僅能夠為我們所理解,而且這些描述鮮活生動,富有美感。這種才能在他之前的一本介紹弦論的書《宇宙的琴弦》中已經表現出來,那是我讀過的對包括相對論、量子力學和弦論在內的現代理論物理學介紹得最為清晰明白的一本書,格林的才能在這本書中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同時,本書的翻譯也十分出色,譯者對理論物理學和宇宙學有著專業而深刻的理解,用流暢的譯文完美地表達了原書的意蘊,本書在高層次的科學傳播著作的翻譯中可以說是一個典範。

  說到科學傳播,不由生出諸多感慨。相對於有著明確現實意義的應用科學和技術,每個人更應該了解的卻是最基礎的科學理論,以及其最前沿的進展,因為這是人類眼中宇宙和大自然的最新圖景。如果一個人,從降生起直到老死,終生都沒有走出過家門,這無疑是十分悲慘的人生。而我們如果在短暫的人生中匆忙而過,對超出我們視覺的宏大和微小的世界毫無了解,每天的思想都在生活和工作的範圍里徘徊,那就等於在精神上一輩子沒走出過家門,這無疑是人生的一大遺憾。

  曾經,基礎科學的最新理論對社會和人們的思想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哥白尼的日心說、牛頓的古典力學以及達爾文的進化論,莫不如此。但後來,這種影響漸漸消失了,基礎科學,特別是理論物理學,變成了象牙塔上的空中樓閣,離社會生活越來越遠。如果要找出一個界限的話,那就是量子力學,大眾正是在量子力學出現之後才對理論物理學和宇宙學漸漸陌生的。相對於包括相對論在內的、基於決定論的古典理論,量子力學以後的物理學顯現出全新的哲學面貌,對人們所習慣和熟悉的認知方式產生了巨大的挑戰,特別對一直接受單一哲學教育的中國公眾,這種陌生感和挑戰就更加明顯。

  於是產生了一個令人不安的現象:在科學技術飛快改變著人類生活的同時,科學的最新的世界觀卻不為人知,社會公眾和科學家眼中的大自然和宇宙差距越來越大,公眾眼中的宇宙仍是一幅古典的圖景,這種認知的差距可能成為社會進步潛在的最大障礙。

  例如,現代物理學和宇宙學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極為廣闊的宇宙,而平行宇宙理論的出現,不論書中的九種多重宇宙假說的哪一種成為現實,都使宇宙的廣闊又增加了許多個數量極,使人跡未至的廣漠空間又複製了無數份。這種宇宙與人類在大小上的反差觸目驚心,這種反差其實是一個明確無誤的哲學上的啟示,召喚著人類走出灰塵般的地球搖籃,去填補那巨大的空白,這種開拓和擴張不僅是文明的使命,更是生命的本質。但是現在,人們顯然沒有感受到這種召喚,他們仍沉浸在古典的宇宙圖景中,在人類中心的幻覺里得過且過。

  基礎科學日益遠離大眾,有可能使人類躺在技術的安樂窩中再次進入蒙昧時代,社會急需第二次科學啟蒙運動,這就使得《隱藏的現實:平行宇宙是什麼》這樣的優秀的科學傳播著作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以人類的能力是無法證明平行宇宙存在或者不存在的。這怎麼講呢?
如同遊戲的存檔,玩到一定時間將進度保存為「存檔A」,然後從頭開始玩相同的時間,將進度保存為「存檔B」,那麼「存檔A」與「存檔B」之間的關係就是平行的,平行就是無交點,無關聯,無法穿越互通。同一主人公在不同的存檔中可能有不同的屬性和身份,與相同NPC之間的關係也可能不同,即使這些屬性、關係等因素都巧合的相同,那這樣的相同也不能說明存檔之間的關聯。在不同的存檔之間,角色(包括主人公)是相互隔離的,他們在各自存檔中的行為不會影響到其他存檔。簡言之,不同的存檔可以同時存在,但不同存檔中的世界之間毫無關聯。唯一看到全貌的方法是處於一個更高的維度,即玩家在選擇讀檔時顯示器前的這個維度,然而這個維度是某一個存檔內容中的角色永遠無法理解和觸及的。即使在操作系統層面將「存檔A」複製並重命名為「存檔B」,那「存檔A」與「存檔B」依然是兩個相同但毫無關聯平行世界。

(圖片源自遊戲《Papers, Please!》)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你在存檔A,而我在存檔B,
因為兩個存檔不在同一個「世界」,
也不能用「距離」這個概念表示「遙遠」。


我假設題主指的是量子力學的「多世界詮釋」。理解這個問題其實不需要太多複雜的數學形式,它也沒有多麼玄妙的推理過程,反而是量子力學基本原理的自然推論。

首先,物理學研究的無非是存在演化,也就是物體的狀態和狀態隨時間的變化規律。量子力學也不例外,因此它的基本原理包括

1. 態函數原理。量子力學中用態函數Psi描述物體的狀態。這個函數的意義很抽象,你只需要知道它打包了物體的全部物理信息。

2. 疊加原理。兩個可能狀態的疊加Psi=Psi_1+Psi_2也是可能的狀態。這是量子力學最核心的原理之一,它的含義非常深刻,下面我們也能窺見一斑。對量子力學的詮釋,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回答「什麼是疊加態」的問題。[1]

3. 線性性原理。也可以說是「獨立演化」原理。被疊加起來的兩個狀態,隨時間獨立地演化。換句話說,經歷時間t後,如果Psi_1變成了PsiPsi_2變成了Psi,那麼處於狀態Psi_1+Psi_2的系統會變成Psi

哥本哈根詮釋和多世界詮釋都可以用上面3條原理來理解,

首先,我們把宇宙劃分為「觀察者」和「其餘部分」,觀察者的狀態可以是psi_1,psi_2ldots,其餘部分的狀態可以是Psi_a,Psi_bldots。那麼,宇宙整體的狀態可以寫為

Psi_{tot}=Psi_aotimespsi_1,Psi_aotimespsi_2,Psi_botimespsi_1,Psi_botimespsi_2ldots等等,

這裡的otimes是直積,我們不用管它的數學含義,只要知道它代表著把兩個物體的狀態「並列」起來,得到的是整體的狀態。當然由於第2條的要求,這些態的和,如Psi_aotimespsi_1+Psi_botimespsi_2,也是可能的物理狀態。

接著,我們明確什麼叫「測量」:所謂的「測量」,指的是儀器(觀察者)和被測對象(其餘部分)共同隨時間演化的過程。比如我用尺子測量桌子的長度,桌子就是被測對象,我拿著尺子對桌子丈量、用眼睛接收光線、用大腦分析的全部過程,就是我和桌子作為物理客體,共同隨時間演化的過程。

另一方面,我們所謂「測量結果」,指的是儀器和被測對象的關聯關係,比如當被測對象處於狀態Psi_a時,儀器在測量之後會變成psi_1;若對象狀態是Psi_b,則儀器在測量後變為psi_2。這就是說,測量之後的整體狀態,可以是Psi_aotimespsi_1Psi_botimespsi_2,或是兩者的疊加(由於第2條原理)。而只要不考慮儀器的誤差,就不可能有其它的情況了。[2]

現在,量子測量的不確定性就自然地湧現出來了。如果被測對象處於上述a,b中的一個特定狀態,那麼測量後的觀察者自然也處於對應12狀態。但由於第2條原理,被測對象,或宇宙除去觀察者的其餘部分,可以處於Psi_a+Psi_b的疊加狀態,那麼在經過測量之後,觀察者(儀器)會處於什麼狀態呢?

這個問題很微妙,我們可以首先思考一個更淺顯的問題:觀察者+宇宙的整體,在測量後處於什麼狀態?不難想像,由於第3條原理,它的兩個分量將獨立演化,最終得到Psi_aotimespsi_1+Psi_botimespsi_2的疊加狀態。

按照哥本哈根詮釋,上面的疊加狀態意味著宇宙整體有一定概率處於Psi_aotimespsi_1的狀態,還有一定概率處於Psi_botimespsi_2狀態。宇宙在「物理測量」這一神秘的過程中,自發地坍縮進兩個狀態中的一個,而我們測量到被測對象所處的狀態,也將依據一定概率是ab。但坍縮究竟是什麼呢?是量子力學無法描述的新奇物理過程?還是和人類意識相關的神秘現象?這是很難回答的。為了避免這個難題,就有了多世界詮釋。

多世界詮釋不對坍縮做任何假設,而是認為宇宙整體在經歷測量過程之後,確實處於疊加態Psi_aotimespsi_1+Psi_botimespsi_2。那麼測量結果究竟是什麼呢?答案是都有。實際上,宇宙狀態Psi_aotimespsi_1+Psi_botimespsi_2中的兩個分量將隨時間獨立地演化(原理3),再沒有任何交集和關聯。這些自此互不相干的不同分量,正是原本宇宙分裂出來的分支。它們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將獨立地經歷兩種測量結果下宇宙的全部後續演化過程,並繼續不斷分裂,最終形成無數個迥然不同的平行分支。最初的「一個宇宙」,將會逐漸變成無數種可能宇宙的疊加態:

Psi_	ext{UNIVERSE}=Psi_	ext{UNIVERSE,1}+Psi_	ext{UNIVERSE,2}+Psi_	ext{UNIVERSE,3}+ldots

而今天的你我,就生活在這表達式的某一項里。

從上面可以看到,平行世界詮釋並沒有多麼神奇,它只是基於量子力學數學形式的自然結論。但我們對量子力學的數學構架應抱以多深的信任?僅僅從人造的數學形式出發,我們就能肯定這樣一個強有力的結論嗎?我們真的能夠因此獲得「量子永生」嗎?這需要實驗來做最終的判決。

[1] 專業的讀者會指出,任何態都可以看做其它態的疊加,所以這裡我們實際上假設了Psi_1,Psi_2是本徵態,即對應於某個物理量(如位置、速度等等)能取「確定值」的狀態。而所謂「物理量」和「取值」,指的正是第6條中的「測量」所定義出的量,以及能被儀器測出的值。

[2] 保證這一點,也就是儀器能確實測量出經典物理量的,是「退相干」過程。



一切得從量子力學說起
這是源自於量子力學創立時期開始的一場爭論
後來物理學家薛定諤為了反駁根本哈根詮釋,提出了有名的「薛定諤的貓」的思想實驗。後來為了避免出現悖論,大膽的科學家提出了平行宇宙的想法。平行宇宙的想法富有想像,但多少還是有點瘋狂。

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薛定諤的貓」
薛定諤的貓

『薛定諤的貓』也稱『薛定諤佯謬』, 是指薛定諤為說明量子力學中的『疊加

態』設計的一個思想實驗而導致的佯謬[1].

那麼,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 什麼是『疊加態』?

根據我們的日常經驗以及經典物理的觀點, 一個物體在某一時刻, 總會處於某個確定的位置. 比如此刻你在用的滑鼠它就在那個確定的位置. 再比如, 我將一顆小球「隨機」的放入盒子A或者B中, 那麼這個小球不在A盒子中就在B盒子中, 兩者必居其一.

然而, 對於一個量子系統, 情況大不相同. 比如對於一個氫原子, 按照經典物理的認識, 是一個電子繞著質子作「軌道運動」. 但事實上, 電子並不是在繞著質子像行星繞著太陽那樣轉動, 我們無法知道電子的運動軌跡和方向,只能用電子云來描述電子在核外出現的幾率,或者可以說電子同時處在電子云中的任何一個位置, 只是在各個不同位置的幾率是不一樣的. 電子同時處在不同位置組合狀態, 叫做『疊加態』. 這是微觀世界中量子疊加態的奇妙特點.


思想實驗的由來

1935年, 薛定諤對EPR(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 1935)論文[2]做了一次討論. EPR論文提到了量子疊加態的奇特性質, 其中就有對於諸如一個原子或光子的量子系統所處狀態的描述, 量子系統的狀態可以看作是處於所有可能結果的多重態的組合態. 哥本哈根詮釋認為, 一個量子系統, 當它與外部世界發生相互作用、或著被外部世界測量時, 系統的疊加態將坍縮成某一種可能的確定態. 否則, 將一直保持在疊加狀態.

薛定諤為了反駁量子力學的根本哈根詮釋的「荒謬」, 設計了一個思想實驗, 在這個思想實驗中引入了一隻既死又活的貓. 這隻貓就是有名的「薛定諤的貓」, 這是一隻處在同時既死又活的「疊加態貓」.

以下是『薛定諤貓』的實驗描述.

把一隻貓放進一個封閉的盒子里, 這個封閉的盒子內放置一個放射性原子、蓋革計數器和毒氣釋放裝置. 假定這個放射性原子在一小時內有50%的可能性發生衰變, 衰變時發射出一個粒子, 這個粒子將會被蓋革計數器探測到, 進而觸發毒氣裝置釋放毒氣, 將貓殺死. 那麼, 一小時之後, 這隻貓是死是活呢?

貓的生死將取決於放射性原子的狀態, 看它是否發生衰變. 這樣, 薛定諤就將微觀系統的狀態與宏觀事物的狀態一一對應. 而微觀粒子的狀態可以用波函數來描述, 那麼依照薛定諤的思想實驗, 貓的生死狀態將由波函數描述. 並且由於放射性原子核處於量子疊加態, 因此, 貓也將處於生死疊加態.

放射性原子核的狀態可以用量子態表述為:

, 其中│e&>表示原子核的衰變態, │g&>表示原子核的穩定態.

因此, 密封盒子中貓的狀態可表述為:

.顯然, 既死又活的貓是我們無法接受的.

直到一個人打開盒子, "貓態"塌縮

為或者

在打開箱子之前, 放射性原子處於衰變與不衰變的疊加態, 這時貓也處於疊加態. 根據量子力學原理, 對於一個疊加態進行測量將導致疊加態塌縮到定態. 同樣地, 當我們對「薛定諤的貓」進行觀察將導致「疊加態的貓疊」「塌縮」到死或者活. 這就是說, 打開盒子前, 那隻貓究竟是死是活, 取決於出現的量子躍遷. 但從另一方面說, 貓的生或死, 在很大程度上將是打開盒子的結果. 直到打開盒子以前,不幸的貓繼續糾結於自己的死活狀態之中. 理論上講, 貓還是知道它自己是活的還是死的. 根據常理, 貓的生死是打開盒子前的「客觀存在」. 但根據量子測量假說, 處在疊加態的貓, 他的死活決定於打開盒子後的「觀察」. 看上去這個推論是不合理的, 因而稱之為「薛定諤貓佯謬」.

嚴格來講, 貓的生死與放射性原子的衰變是處於一種關聯狀態. 疊加態的貓可以描述為│ψ&>=│e&>?│死貓&>+│g&>?│活貓&>, 其中第一個分量表示死貓與原子核的衰變態的關聯, 第二個分量表示活貓與原子核的穩定態的關聯. 這樣的一種關聯態實際上是量子糾纏態.


平行宇宙

關於薛定諤的貓, 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許多科學家是持懷疑態度的. 有人認為:這個原因是由「平行宇宙」造成的, 即: 當我們打開盒子觀察時, 整個世界分裂成它自己的兩個版本. 這兩個版本在其餘的各個方面都是全同的. 唯一的區別在於其中一個版本中, 原子衰變了, 貓死了;而在另一個版本中, 原子沒有衰變, 貓還活著. 在量子多重世界中, 我們通過參與而選擇出自己的道路. 「平行世界」 的優點是:薛定諤方程始終成立, 波函數從不坍縮, 由此它簡化了基本理論. 但問題是:設想過於離奇, 付出的代價是這些多重宇宙全都是同樣真實的. 這就難怪有人說:「在科學史上, 多重世界詮釋無疑是目前所提出的最大膽、最野心勃勃的理論.」

平行宇宙就是這樣,一個量子態有多少種可能,這個量子態所在的系統與外界發生相互作用後就會瞬間分裂為多少個平行宇宙。但是這些平行宇宙又都是獨立存在而不能互相影響的,所以你也不要試圖穿越到那些沒有發生讓你後悔的平行宇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ferences

[1] Schr?dinger, Erwin (November 1935). "Die gegenw?rtige Situation in der Quantenmechanik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quantum mechanics)". Naturwissenschaften 23 (49): 807–812.

[2] Can Quantum-Mechanical Description of Physical Reality Be Considered Complete? A. Einstein, B. Podolsky, and N. Rosen, Phys. Rev. 47, 777 (1935)

薛定諤的貓到底是什麼個邏輯?和平行宇宙有什麼關係呢? - 霍開拓的回答


em...

我來介紹一個把「平行宇宙」這個概念運用的極為嫻熟且商業化的一個類目:美漫

或者說,你們更為熟知的:漫威、DC

「平行世界」漫畫中的概念相當簡單

兩個世界中有著幾乎相同的地球,但卻發生著截然不同的故事。

比如「啊?鋼鐵俠居然和美國隊長結婚了?!

平行宇宙編號(Earth-3490)

或者「啊?蜘蛛俠竟然變成豬了!」

平行宇宙編號(Earth-8311)

鋼鐵俠還成為了奇異博士

他甚至還成為了DC的綠燈俠?!

甚至蜘蛛俠還變成女生了,最後還變成猴子了~

詳細的可以來看視頻

《平行宇宙的68位鋼鐵俠介紹》

《平行宇宙的56位蜘蛛俠介紹》


如果你能理解『時間根本不存在』,就能理解平行宇宙。

以下幾個概念非常重要:
1,時間不存在。
2,過去、未來,都不存在,只有『現在』。
3,物質不存在,存在的只有波動/振動/能量。
4,所有的一切都已經『發生過了』(如果一定要引入時間這個概念來解釋宇宙),但他們都存在於不同的平行世界中。


5,沒錯,你猜對了,一切物質世界的運動只是你的意識在選擇進入不同的平行世界。

以上概念都理解了的話(特別是第5點),那麼量子級別的測不準和宏觀觀測產生的波函數塌縮就迎刃而解了。

之所以測不準,是因為你在觀測前,本來就有多個宇宙,每個結果分布在不同的宇宙中,具有一定概率。

而你一旦觀測,等於你的意識決定了要進入某個宏觀世界,而在這個世界裡,結果是確定的。

換成別的概念也是一樣的。
比如,某種即刮即開型彩票共10張,其中1張是特等獎。
你是個土豪,一時好奇,把某期彩票(共10張)全包下來了。

你面對著十張彩票,雖然這些彩票都是你的,但在刮開之前你無法得知某張彩票是否是特等獎,你只知道中獎概率是1/10,你擁有的只是個概率。這就是『測不準』。

其實在10個不同的世界裡,每一個你分別刮開了不同的一張彩票,在這10個世界裡,只有一個世界的你中了特等獎。

一旦你刮開了某張(刮的過程就是『測量』的過程),也是你的意識選擇進入某個世界的過程,在刮開的一瞬間,波函數塌縮了,已經進入了這個世界的你就確定地知道了這張彩票到底是不是特等獎。

……………………分割線……………………

這麼多贊有點意外,雖然對得贊不感冒,但此類問題的回答很容易被當作民科(特別是在沒有一大堆故弄玄虛的公式的情況下)。

補充點東西。

1,關於時間不存在

最能證明時間不存在的證據是:依託於哥本哈根理論、由愛因斯坦的同事John Wheeler在1979年提出、由馬里蘭大學的Carroll O Alley在1984年用實驗證明了的那個震驚世界的『電子延遲選擇實驗』。

簡單地說,這個實驗是這樣的:

首先,我們知道,用一個電子槍,放一塊熒光屏在它前面,中間隔一個雙縫,當電子槍射出一個電子時,當我們在穿過雙縫前觀測它,它就會確定地穿過其中一條狹縫,而在穿過雙縫後觀測它,它就會同時穿過兩條狹縫。

這是前提。

實驗原理圖如下:

該實驗的思路簡單地說,就是:
1,電子本來有兩種選擇(只通過單縫或同時通過雙縫),但我們只給電子一種選擇,就是穿過一條單縫。
2,這個實驗設定了一種機制,在電子穿過單縫之後,快要到達熒光屏時,改變某個條件,使得電子之前穿過單縫的行為變為同時穿過雙縫。

這意味著,在電子已經穿過單縫『之後』,由於我們做了某種動作,讓電子『之前』所做的選擇發生了改變。

再通俗一點說,就是『未來的選擇改變了歷史』。

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如果我們能意識到:

? 時間本質上並不存在,所有的一切都是同時發生
? 存在著無限種無限可能的宇宙,從高維度來看,宇宙處於不斷的『蠕動』中

就能比較清楚地理解了。

2,為什麼觀測會導致波函數塌縮

淺顯解釋是這樣的:

首先我們要定義什麼是『觀測』。
觀測本質上是一種基於人類意識的對三維世界的感知過程,是一種『宏觀統計』過程。
比如我們說『張三的身高是170厘米』。到了量子級別,這沒有意義的,張三的身體的粒子無時無刻不在運動,並且無時不刻在被替換,在微觀層面下,張三不過是一團模糊的概率雲,只有在宏觀層面下,我們用肉眼看到了在三維世界中,張三的頭頂剛好到達標尺的170厘米處,我們的意識感知到了張三的身高是170厘米。

也就是說:
量子級別其實體現的是高維世界『多個平行世界疊加』的物理特徵,而人類的感官的局限性,導致了我們通過『肉眼』和『意識』,只能感知到一個基於三維的『宏觀概率』的世界。

一旦我們決定用『肉眼』來感知(即觀測)這個世界時,就必然導致大量的信息被拋棄了,只得到了全部信息在三維世界的一個投影,並且,這個投影是由觀測者本身的意識決定了得到的是『哪個投影』。

所以波函數的塌縮本質上是一個信息篩選的過程,是信息丟棄的過程,在丟棄了其他所有平行世界的信息之後,我們得到了觀測者所在的三維世界的宏觀結果信息。
這就是所謂的『塌縮』。所以『塌縮』這個詞其實用的挺準的。

…………………………分割線…………………………

再更一點。

有幾位朋友在糾結『測不準』的概念。

請問,此回答中的『測不準』有帶過『海森堡』三個字作為前綴嗎?

蝸牛不是牛
醬油不是油
啤酒不是酒
日本人不是人
測不準也不是『海森堡測不準』

謝謝。

………………分割線………………

關注數達到1000了,麻煩您抬起恭喜發財的小手點一下關注,讓我達到1024個關注,湊個整數,謝謝。


推薦你看《彗星來臨的那一夜》

每做出一個選擇就會產生一個平行世界,無數個平行世界也就存在無數個你
影片中由於彗星的影響平行世界之間產生了交集,比較燒腦,但是真心好看


感覺很多的答案都在想當然,不搞這個就不要隨便攙和好嘛..

在量子力學裡,量子態(在這裡理解成概率波也無妨)必須嚴格地被按照薛定諤方程所規定的解演化。直到這裡都還是一個確定的解,確定的量子態/概率波。直到這裡,一切都那麼美妙,一個方程就能預言一切,所有的過去和未來都盡在我們掌控之中。

但是,當我們對該系統做測量時,比如測量某個電子的位置,概率波就會立刻坍縮到某一點,量子態坍縮到該測量值對應的本徵態。在現在的量子力學框架下,測量過程是唯一不滿足薛定諤方程的過程,這種跳躍到到某個本徵態的坍縮是隨機的。

假如原量子態是由本徵態1,2,3,...,n共n個本徵態疊加而成的,那麼這次測量之後,我們就有可能得到n個宇宙,是為平行宇宙。

換句話說,平行宇宙只能伴隨著測量行為出現的。
沒有測量的話,就沒有平行宇宙,量子態的演化就是由薛定諤方程嚴格確定,可以被嚴格預言。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測量是一個非常醜陋的物理概念。直到現在,我們都對【測量】不甚了解。一次測量開始的標誌和結束的標誌是什麼,薛定諤方程從哪一刻起失效,又從哪一刻生效,這些問題都還沒有答案。
Measurement Theory,有一撥物理學家是專門研究這個領域。


簡單來說,平行宇宙是對「測量」行為的一種詮釋。這是平行宇宙本來的含義。其作用就是用來詮釋」測量-坍縮「過程的。
這個解釋的優點是:薛定諤方程始終成立,波函數從不塌縮。平行宇宙詮釋簡化了量子力學——我們只需要薛定諤方程這一個基本方程就足夠了。
缺點是:一個好的理論必須要能預測,能檢測。這個什麼都做不了的」平行宇宙「實際上永遠都只能是一種YY而已。


我要強答!所謂平行宇宙,就是人們認為的那些黑洞。黑洞里有宇宙,而我們生活在更大的宇宙的黑洞里。這樣黑洞無窮多,平行宇宙就無窮多,包含一切可能。
為什麼黑洞就是宇宙呢?因為宇宙即便以光速擴張,也逃不過黑洞邊界。我們的宇宙誕生,或許就來自130多億年前的超新星爆發。


前往高能超大腦洞,大腦不足者慎看
(科幻死粉、科學從業、業餘作家)
————————————

「我從來沒有見過如此龐大的平行線圖……真是……太讓人吃驚了……這個人的一生真是……真是波瀾壯闊……他!他可能就是當代的拿破崙吧!」瓊驚嘆的說到,她總是這樣大驚小怪……要不是她的胸最大……我早都不用她了……
我回頭看了看平行宇宙探測器的屏幕……我承認……我也嚇尿了……這的確是我們破解平行宇宙秘密之後看到最大的平行線圖!
我抬起頭,揉了揉眼睛,望向了這個平行線圖的主人,一個40多歲,鬍子喇碴,正坐在吧台邊上喝酒的中年大叔……

他才不是一個沒有故事的傢伙!(唱起來!)
我得保持好自己的風度,避免讓瓊感覺我沒有見過市面……
畢竟我是一個老闆,一個boss
————————
我緩緩的走到這個臉色頹廢的男人面前……
他下意識的回過頭看了看我……
我想……可能是我身上的名牌西裝深深的吸引住了他吧……
他又望向了我身後的瓊……
眼光中的崇拜更深了……
卧槽……大胸女秘書真的能加那麼多分!
————————
我點了一杯啤酒,吩咐酒保也給他來一杯……
他感激的朝我點了點頭
目光還是迷離在瓊的身上……
「兄弟、有什麼不開心的可以說出來聊一聊……我是一個作家」我先自我介紹到……
我看他反應並不是很厲害,於是接著說:「我想聽聽你的故事,可能會幫我創作一些新作品」
他看上去好多了……
張開了口……聲音有點沙啞:「作家真是一個好職業,如果我當年選擇去當一個作家,我可能也會有一個這麼好的女秘書吧……那是我10歲的時候差不多96年的樣子……我當時作文寫的還不錯……」
瓊趕忙將平行宇宙探測器放在了我和他之間……
時間開始在96年正負一年之間搜索相似性……
我也裝模作樣的假裝在操作著什麼……
——————————
他開始回憶
「那個時候我作文寫的很不錯……
我們語文老師是一個很怪的老頭……
他媳婦跑了,還帶著一個有點智障的兒子
性格很壞……好像姓張……
有一次我突發奇想……寫了一篇《我們班的張老師》的作文
中間雖然是各種假意批評,但其實都是對他的嚴格要求的感謝……
但是……可能……可能他並沒有認真去看吧……
他撕了我作文本上的這篇作文……讓我重寫……就像平常對待那些不認真的作文一樣……
可能我確實並不是一個當作家的材料吧……
我還以為自己是馬克·吐溫,想像他一樣去反諷一些東西……呵呵……」
——————————
這確實是一條非常粗的主線!
我們在不斷的實驗中,發現平行宇宙之間也很有一種弱聯繫
如果一個強影響在某個點分開了……
宇宙開始分叉!
那麼強宇宙那邊也會影響弱宇宙這邊
最直接的反映就是當事人會把這個事情記憶的很清楚……
——————————
沒錯!96年的歷史在這裡產生了巨大的分叉……
另外一個宇宙中……
他的語文老師上課前沒有忘記給孩子帶上饅頭……心情就沒有那麼焦躁,他認真看了作文,並且表揚了面前的這個孩子……
一個我之前從來沒有見過的強宇宙誕生了…………
這個孩子堅定了自己要做一個作家的理想……
他開始不斷的去努力寫作……
雖然一開始並不怎麼樣……
但這個孩子卻有著一個大膽嘗試之後得到肯定的故事……
後來他因為嚴重的偏科被學校辭退……
他的精神也出了一點問題,正是這樣,才使得他更加別無他念的繼續寫作……
因為他的精神問題,他的父母離婚,最終他的母親自殺……
他忍受了10年的病痛和貧窮的折磨……
但這一切!全部都潤色進了他的作品之中……
再後來……有一個作家無意中看到了他的作品,驚為天人……
那種對現實無比絕望卻又娓娓道來的風格……如此的震撼人心……
作家把他翻譯成了各種語言……終於在10年後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而這個孩子……卻因為病痛和貧窮,在他得獎前的4年……死去了……
最終這個作品被一個時代銘記,甚至作為導火索,引發了一系列追求平等的民主革命……
——————————
13%
設備顯示這個強宇宙受到這個事件影響變化在13%這麼高的一個比例……
不過他另外一個角度上說很幸運,這個宇宙雖然平淡……但是他活下來了
——————————
他喝了口酒繼續說到:「我有時候在想,如果我能編書立著,揚名立萬,也是一件很爽的事情,總好過現在平淡的生活……」
(未完待續)

http://weixin.qq.com/r/Z0gaAnXElijprTFh9x11 (二維碼自動識別)


請參考加來道雄的《平行宇宙》


平行宇宙,是我最感興趣的設定之一了。我有時候會幻想,在面臨多種選擇的時候,我只好選一種,其他選擇就交給其他平行宇宙的自己去做吧。如果所有平行宇宙的自己,合在一起才構成真正的我呢?也許這個平行世界的自己,不過是「我」的一個化身或投影。
ps:個人見解,胡說八道。


朝聞道夕死可矣,我願意以死為代價,見識到宇宙之外的秘密,領略不論宇宙內外一切的一切誕生的奧秘,神明聽到了我的內心獨白,於是滿足了我,瞬間神明賜予我無敵金身和短暫的豐富時間(可能領略這一切需要幾個月,但實際也許只有幾天時間)。
我以超越光速萬億倍的速度往宇宙邊界移動,突然我能感覺到我的認知改變了,感覺腦子裡不由自主的誕生很多畫面,都是似曾相識的畫面,(看到了和我長的很像的人,看到了猿人猴子猩猩,原始爬行動物再往後就感覺不到畫面了,但是圓源源不斷的信息在我腦子裡不斷閃過,像是夢中女孩如此清晰)神說道「我會賜予你人類最高限度的能力、智力,你將會理解你自身DNA生物鏈在人類誕生和每個細胞萬億年來遺傳下來的所有信息,至少這樣,我們才能達成初步溝通,如果只是現在的你對我來說只是一粒沙塵除了能幻想你什麼都無法與我交流。
速度,難以言喻的速度,我不知道具體有多快,就像行駛在高速路一樣1秒能划過幾棵樹木一樣,而我是經過了幾個星系,相對論沒錯,時間流逝的很慢,慢到快靜止了,我脫離了一切的引力束縛,只是在這空間穿梭。所有的天體如一條直線般從我眼前划過,(神說:你已經和時間速度平行了,我:啥?最快的不是光速嗎,神: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時間空間物質構成了你的宇宙,光不過是物質所釋放的能量,怎麼能超過組成空間本身的時間呢,呵呵)
我想到一句歌詞「我想要有一陣風,帶我領略山高海闊」,沒過多久我便來到宇宙的邊界,沒錯是邊界,這是一張連綿萬億光年長的滾滾塵埃,一張永遠也看不到邊界的塵牆,壯觀是什麼?宏偉是什麼?無法定義。此處周圍數千光年無光,是神為我照亮周圍一切,說是周圍其實不然,發光的僅僅是前方一張看似無邊無界的暗塵,因為沒有物體可以反射光線,所以往宇宙中心望去,除了零星的幾個光點,則是黑暗的深邃,寂靜的寒顫,神讓我放慢速度,說慢慢出去吧。
踏出這邊界時,我麻木了,知識?什麼是知識,認知?什麼是認知,我的所有、我們人類所有,從無機物到有機物,從有機物到生命體,我即將踏出這一切認知的範疇,到底是什麼創造了這一切?
這堵塵牆厚幽幽數光年,我什麼也看不見,光也照不穿,其中有強大的電流穿刺著我的身體,不過在神的護佑下也只是一點點溫熱感。
不久後我看見濃密的塵埃漸漸發光,也許要出來了..
我:STOP 為我播放一首《星際穿越》見到海嘯那首插曲,要7.1聲道的 謝謝。
神:。。。。等一下 給你看個東西
神突然創造了一個黃色星球,我走進一看 這樣的

後續更新給我一點時間,因為稍不注意就會變成神話小說了

————————第一次更新
本身期待這外面的世界究竟是怎樣的(是在未知文明造的空間裡面嗎;是多重宇宙無邊無際的宇宙彈珠,讓人永遠走不出的邊際絕望的世界嗎;還是四壁空無連空間都不存在的讓人幽幽寒寂的區域)
真理,慾望,望眼欲穿,讓我把這一切看清楚吧。
心緒複雜加上大腦100%的運作,我走出了走這遍塵埃。
天吶,這是什麼,為什麼看不見東西,幫我照亮可以嗎?神說沒辦法,空間和時間還沒有擴散到這裡來,啥?這就是我期待的外面的行空?空無一物(那為什麼我能存在這裡,沒有空間沒有時間,那我為什麼能夠出來)
這裡沒有物質,沒有時間,簡單的說,光在這裡照不亮任何事物,沒有任何介質,沒有任何次序,沒有引力。你可以把這裡理解成多次元空間,維度多的你無法理解,也許你認為我站在你面前實際上我們可能隔了數個宇宙年的距離(這段對話和視覺觀是靠的神力),你們物理理論、或者是神話小說完全猜不透的地方,在這可以創造無數的可能。
來吧孩子,你已經脫離了物質、時間的束縛,加以目前緯度我們可以瞬息萬里,來縮小縮小吧,讓你看的更多,我們的宇宙縮小了,天吶,旁邊那些是什麼。
平行宇宙!!
一望無際沒有鏡頭排列有序的彈珠球
過百繼續


量子力學與平行宇宙
量子力學的研究對象是原子、電子、質子、中子等微觀粒子,而微觀粒子的運動規律被成為量子態。
在微觀世界中,粒子唯一的規律就是無規律。粒子的運動是無規律可循的,粒子可以在同一時間出現在任何的地方,一個粒子疊加了無數種可能的存在(以下簡稱疊加態)。每個出現的不同地方都會有不同的後果(蝴蝶效應、混沌理論),每個後果都產生了一個宇宙。
也就是說,粒子在一剎那,可以出現在無數個地方,那麼在這一刻,就分裂出了無數個平行宇宙,換個說法就是:同一時間,出現在不同位置的這一個粒子,以不同的形態,被分裂到了無數個可能的平行宇宙中去了。而每個平行宇宙又有無限個粒子存在,所以 無數個平行宇宙中的無數個粒子 時時刻刻又分裂出了 無數個新的宇宙。所以歸根結底一句話,宇宙不只有一個,而是無限多個,而分裂出這無數個宇宙的原始宇宙只有一個。
所以根據概率學,你一定在某一個宇宙中是國王、在某個宇宙中你是個乞丐、在有的宇宙中你是只狗、有的宇宙中你正在吃屎、在有的宇宙中乾脆沒有你,因為宇宙有無限多個,在這無限多個平行宇宙中存在著無限個可能,任何在我們這個宇宙中聽起來離譜的事情,都在某些宇宙中真實的發生著(已被這些玄妙的理論感動哭)。

「觀察者」引起的粒子疊加態坍塌
但粒子的無規律特性有一個前提——微觀粒子顯示無規律疊加態時沒有宏觀「觀察者」(這個說法聽起來可能有點唯心,但對於我們只能觀測一個宇宙的人類而言,這麼表達卻很貼切很容易解釋。文章的最後,我將用人擇原理來解釋這裡所說的「觀察者」)。
通俗的打個比方:假設一個人是一顆微觀粒子,那麼在沒人看到你的時候,你存在微觀粒子的疊加態,你可以幾乎無所不能,你的存在就是任何可能的真是存在(太特么有哲理了)。你可以違反宏觀世界的任何已知規律,你可以同時出現在宇宙中的任何位置,但一旦有人在看你,那你就是一個正常人了,你就被鎖死在宏觀世界中了,你將不會有任何神力,只是因為有人在觀察你。
微觀粒子也是這樣的,如果宏觀世界的人在觀察這個粒子,那麼這個粒子的量子態將會崩塌,將會變成一個有規律可循的粒子,在下一秒,這個粒子只能出現在一個合理的地方。

薛定諤的貓
了解了以上原理,那我們進入正題。
薛丁諤的貓的理想實驗中(在此不多敘述實驗的方式,只講原理),最巧妙、最神奇的地方是將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聯繫了起來。我們知道,能引起毒氣釋放殺死貓的放射性原子核是微觀的,所以,貓的死與活被無規律的微觀世界決定的,於是,宏觀世界的貓的狀態便有了微觀世界的生死疊加態屬性。在打開箱子之前,貓是處於疊加態,貓同時擁有活著和死著兩種狀態,我們可以說,貓既活著又死著。
但當箱子被打開,出現了宏觀的「觀察者」,貓的量子態崩塌,貓與微觀世界的規律聯繫被切斷,貓必須以宏觀世界的規律存在著。而宏觀世界不可能有既活著又死著兩種狀態,這時候的貓,要麼死了,要麼活著。也可以理解為,在箱子被打開之前,貓在某些平行宇宙中是活著的,在某些平行宇宙中是死了的,在箱子被打開之後,出現了「觀察者」,貓瞬間被鎖死在一個宇宙中,觀察者在不同的宇宙中看到了不同狀態的貓。

寫在之後
以上就是薛定諤理想實驗的原理,由於量子力學非常複雜,想要完完全全的解釋明白這個實驗,需要涉及非常多其他的理論,感興趣的,喜歡刨祖墳的觀眾朋友可以往下看,我解釋一下「觀察者」能引起粒子態崩塌的原理,其實一點也不唯心。
其實引入「觀察者」的感念只是為了讓大家更容易理解,其實出現觀察者之後,量子態並沒有崩塌,只不過對於我們只能觀測者一個宇宙的人來說,貓的量子態確實崩塌了。事實上,貓的死與活兩種狀態都真是發生了,只是分別分裂成了兩個宇宙,兩個世界中的「觀察者」都分別觀察到了貓的兩種狀態。
這又引入了兩個新的理論——人擇原理 和 量子自殺。我這裡只複製一些與本文有關的資料,感興趣的朋友自己去搜一搜,真的非常奇妙。
資料如下:
在我們沒有觀測它之前,貓是「又死又活」的,而觀測後貓的波函數發生坍縮,貓要麼死要麼活。MWI則聲稱:每次實驗必定同時產生一隻活貓和一隻死貓,只不過它們存在於兩個平行的世界中。
根本就沒有什麼塌縮,有的只是宇宙的分裂,在我們觀測它時它才進行分裂,而我們只存在於其中的一個宇宙,只能觀測到其中的一種狀態。實際上態一直疊加,只是因為觀測者也是疊加態中的一部分,所以我們只能觀測到一種狀態。


來源公眾號:量子教

不知道你是否能真正的理解《降臨》這部電影。

命運早已註定,我們能看到的世界都在按一條時間線進行,就算時光倒回5000年前重來一遍,也不會改變任何事情。

舉個例子吧,你必須承認,未來一定會有很多人遭遇車禍。我們選出來其中一個遭遇車禍的人,他現在可能正躺在床上看書,或者看著電視吃著夜宵,雖然我們現在還不知道這個人是誰,但他已經是註定要遭遇車禍的。

聽著很絕望是么?幸運的是,至少現在人類還無法預測未來,也不可能預測未來,因為從狹義的角度講,當你真的知道未來是什麼樣子,未來的軌跡就會變化。所以預測未來這個動作和普通的行動沒有任何區別,並不能真正的改變時間軌跡,因為時間軌跡早已決定了人類歷史上會有這麼一個人,在某個時間點,某個地方,進行了一次對未來的預測,還愚蠢的以為自己改變了未來。

所以,當一個人說「我要改變世界」時,他確實在改變世界,但沒有改變未來;同理,當一個人說「我不想改變世界」時,他也在改變世界,但同樣沒有改變未來。

據此推論,預測未來理論上是成立的又是不成立的,因為我們能看到的世界似乎只是在一條時間線上進行,如果有無窮大的數據分析能力,大到國家變遷,小到螞蟻搬家,都是可以預測的,但這種理論上無窮大的數據分析能力是不可能存在的。

其實,就算存在並被人類掌握了也沒有任何意義。我們假設一個人掌握了這種以數據預測未來的技術,並簡單的認為可以讓未來任何一個時間的場景出現在顯示器上,他也不可能從這種技術得到任何好處。因為假如這種預測成立,那麼當他看到了那副場景的瞬間預測就已經改變了,最終呈現在顯示器上的將是無窮多的場景畫面在無窮小的時間內無窮快的閃現。

排除了所有不可能,剩下的就只剩下可能了,所以當探討預測和改變未來的話題時,只有四維空間一條路可走了。即只有多個空間一齊行進,時間穿越才有意義。而現在最前沿的物理學也越來越傾向於多重宇宙理論,我希望在有限的生命中,可以多少見識到一些多重空間的奧秘。

所以科學未來將走向佛學並不是危言聳聽也不是什麼邪論,正是宗教思想往往用的是宏觀和直覺去探討問題,所以其結果往往是不精卻容易形成必然的巧合。人們提到喬布斯時只看到了蘋果如何改變了世界改變了人們的習慣,卻很少注意到喬布斯對東方精神,尤其是佛教禪宗的信奉達到了痴迷的地步,他對禪宗的投入絲毫不必蘋果要少,喬布斯認為,基於直覺的理解和意識,比抽象思維和邏輯分析更為重要。

有一句話說得好,預見未來最好的方式就是親手創造未來。所以你很幸運,你可以意識到了你每個動作都在創造著未來,當然這個未來可能會很糟糕,但又能怎樣呢。加入量子教,佛學就是我們的教義,量子物理就是我們的教法,擺好姿勢徜徉平行空間,45度仰望多重宇宙。


其他答案都是從量子力學的平行宇宙詮釋角度講解這個概念。我就從「平行宇宙作為宇宙暴漲理論的推論」這個角度講講平行宇宙吧。很多觀點來自於《mathematical universe》。

要了解什麼是平行宇宙,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我們的宇宙。

我們的宇宙的定義也許有好幾種,我這裡提出其中一種宇宙學界比較公認的定義。
整個宇宙年齡是130億年,我們的宇宙就定義為,以地球為圓心,130億光年為半徑的球形空間。這個距離以外的空間對我們沒有意義,因為我們還無法觀測到,當然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球形會不斷變大(所以任何不超越光速的物體都永遠無法走出這個宇宙)。這樣定義我們的宇宙只是為了方便描述,其實還有二級宇宙和三級宇宙的定義,暫且不表。

平行宇宙就是所有其他這樣的球形空間。不過相信各位肯定不滿足於這樣的解釋,大家想像的平行宇宙一定是有一個和我們類似的地球存在,最好還有另一個自己存在。這些都不是問題,因為整個宇宙是無窮大的。
根據我們的定義,我們的宇宙是一個130億光年半徑的球形空間,雖然這個空間很大,但是這個空間里的粒子數目的是有限的,那麼這些粒子的排列組合的方式也就是有窮的,既然排列組合方式是有窮的,那麼根據抽屜原理,抽屜原理 _百度百科,假如我們有足夠多的平行宇宙,那麼一定有兩個平行宇宙是一模一樣的。但我們的宇宙是無窮大的,所以所有可能存在的粒子排列方式都一定存在,而且每種排列的宇宙都有無限個,所以一定存在其他地方一個130億光年的球形空間,其內容和我們的宇宙內容完全相同(太陽系,地球,你,我,所有其他人),一個存在其他地方有一個這樣的空間,和我們有些微的差異。如果暴漲理論成立,如果宇宙確實無窮大,那麼這些平行宇宙就是確實存在於離我們很遙遠的地方,遠到我們永遠不可能觸碰到,或者不能在有意義的時間內觸碰到。

這裡簡單講一下為何宇宙可以在有限的時間暴漲到無窮大,更詳細的解釋需要對廣義相對論更深刻的理解。
這是一個參考系的選擇,其實以某個參考系看來,宇宙仍然在暴漲,也就是宇宙大爆炸之初發生的事情仍然在離我們很遠的地方(遠大於130億光年)發生。但由於距離如此遙遠,同時性已經失去了意義,宇宙學家於是定義所有暴漲發生的位置的時間都是時間的零點,即在另一個參考系看來仍然在發生的暴漲和我們宇宙大爆炸初期發生的暴漲是同一時間。如果這樣定義,那麼對於我們來說,所有的暴漲的都已經結束,但是因為暴漲本身是永遠不會停止的,所以永恆的結束,便是無限(是不是聽起來很民科,但宇宙學就是這麼炫酷)。

另外無窮大的宇宙也是廣義相對論方程的一個解,廣義相對論也有有窮大的宇宙的解,不過目前實驗觀測的數據對無窮大宇宙支持的更好。

這裡再談一下,既然平行宇宙永遠不可測量,不可證偽,這個理論到底有什麼意義,為什麼不能用剃刀原則剔除掉。因為暴漲理論本身是有預測能力的,暴漲理論預測的微波背景輻射都和實驗數據良好的吻合,那麼如果你接受暴漲理論,你就必須接受平行宇宙這個暴漲理論的一個直接推論。你不能選擇只接受一個理論的一部分。


排名第一的答案居然用了「分裂」這個詞,為什麼還這麼多人贊
宇宙根本就不是分裂成了幾個,而是觀察者在觀察(或者說測量)的時候,量子退相干導致你「加入」了某個本徵態,因此你觀察到的就是那一個本徵態,但是實際上連你在內的量子態有無數個本徵態,可以理解為每個後來的本徵態為一個宇宙,但是由於本徵態彼此正交,你是無法知道其他宇宙的情況的


每一個頻道就是一個平行宇宙,阿拉德大陸存在於每一個平行宇宙,而我就是那個可以在各個平行宇宙之間任意穿越的神。


推薦閱讀:

地球有沒有可能是生活在一個更巨大,巨大到無法想像的另一個宇宙里的一個分子?
既然人類只能看到很小範圍夜空,銀河系的形狀是如何確定的?
紅移是怎麼測量的?
宇宙是否存在?
假如將宇宙中的能量換算為等效的質量,這個質量與宇宙現有質量的比值是多少?

TAG:科幻 | 宇宙學 | 量子多世界理論 | 量子物理 | 平行宇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