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南、閩北山區的衛星圖中發現了許多順直的裂痕(如圖)。請問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5.29補充說明:除紅箭頭,以及最後一張圖中對某度假區打碼外,對圖片未作任何其他改動。
有一個特點是基本上每一處都至少有與海岸大致方向垂直的裂痕。

難道是因為小板塊邊界處擠壓造成,還是就是受到了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的影響?


地質學上,有一個經典的四字訣:逢溝必斷

意思是說,在山區看到長度較顯著、形態較簡單的山溝山谷時,十有八九是地表斷層造成的。

比如,你舉得這些例子全都是斷層造成的。

逢溝必斷表達了一個樸素的地質邏輯:地表斷裂發育的地區,岩石更為破碎,容易在風吹日晒的外界作用下被侵蝕成溝谷。但並不是全然如此。它要求人們在遇到類似地貌的時候,應該首先注重尋找斷層證據。

該如何理解逢溝必斷? - 知乎


如題主所說,是受板塊活動影響造成的。題主圈出來的大部分和斷層對的上,比如這裡

對應的斷層是:

這塊區域總體的地質圖如下:

上圖為題主關注區的地質圖。這些斷裂控制了麗水盆地的形成。近南北向的大致平行的斷裂,在浙江省內是麗水-餘姚斷裂帶,是政和-大浦斷裂帶的一部分。

麗水-餘姚斷裂帶在地表上表現為一系列北東、北北東向大致平行或斜列的斷裂。許多白堊紀的斷陷盆地都在這個斷裂帶上。

當年,古太平洋板塊向亞洲大陸下面俯衝, 印支-華南大陸碰撞,使華南大陸發生了大規模的地殼伸展斷陷和岩漿活動,題主關注的地方,是其中之一。

題主關注的垂直海岸線的斷裂是近東西向的,比近南北向的發育的早,在地質圖上或遙感圖像上明顯能夠看出近東西向的被近南北向的錯斷。按《浙江省區域地質志》上的講法,這些東西向的斷裂最早形成於晉寧期,是早期東西向隆起坳陷伴生的產物。但是這些東西向的斷裂活動時間較長,從震旦到晚古生代都有活動。

麗水盆地是先受北北東向的地塹斷陷控制,而後疊加東西向的火山構造盆地。

============

參考文獻:

1、《浙江省區域地質志》

2、 馬之力 等,《浙江南部麗水盆地地層時代及構造演化》,2016

3、 1:20萬區域地質圖


看看日本的 這都不是事兒


恭喜你已經會簡單的遙感地質解譯了!直線型的溝谷或錯斷的山脊,或平原上突然凸起一條山脈,並且山前有典型的三角面,這些都是典型遙感解譯斷層的標誌!


斷層唄...浙南山區很多都斷層


大部分是你描出來的 少部分是斷層 極少部分是活斷層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陳海賢老師(知乎ID:動機在杭州)從浙江大學辭職一事?

TAG:地理 | 福建 | 地質學 | 浙江 | 地球板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