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中的幀數,cut,一秒,和一個畫面都是指什麼?
看了幾集白箱,然後看完zecy知乎上關於白箱的文章。被cut和幀弄暈了。有沒有巨巨解答一下,什麼是卡什麼是幀,什麼是卡,一般動畫一秒有多少幀多少卡。一個畫面又是什麼?…
1卡就是一個鏡頭,一般裝在一個卡袋裡,通常封面上貼有分鏡,寫著卡號,裡面先後要裝入lo,sheet(見附圖,內容會在原畫時和動畫時被填寫和修改,動畫時需要擦掉左邊的action,把cell里的原畫抄到action,然後把動畫寫在cell,此圖為修改後),一原,二原,動畫,還有給上色的合成指示。
以圖為例,這一卡鏡頭長度為6秒,編號為第四個鏡頭,有2層動畫,一拍三,數字上畫圈的為描原,前四秒有A到B的鏡頭運動,這張sheet是隨手找的,好多東西沒寫全,比如原畫那裡要寫上這卡原畫是誰畫的,右上角應該寫1/1即總計1張sheet中的第一張,攝影指示除了pan以外還可以寫別的不過這個鏡頭沒有用到。
幀就是這個sheet上的一個小格,這一頁有144幀,一幀不等於一張動畫更不等於一張原畫,一半多為一拍三,偶爾還有一拍二,一拍一,或者靜幀。
這一卡有16張原畫,46張動畫(16張描原和30張中間幀)。
平均一卡的長度約是4秒,最少可以有1/24秒,最多也可以幾十上百秒,一般都不常見。
一個畫面的說法好像沒有什麼正式的講究(?)
一般而言,原畫的單價是按照卡計算的,比如一般日本片一原120元一卡,二原80一卡,不論一卡要畫多少張;通常背景也是一卡一張,有時候會有一卡多張背景;攝影是按照卡來進行的,但預算往往是按時間長度來記;動畫和上色的單價並不是以卡計算,而是以張數計算。幀數=Frame rate=frames per second,也就我們說的FPS,一般電視動畫是採用24禎也就是24FPS,即一秒24張,而一幀和所謂幀數很高這類,表達上本身就有誤。至於為何有的畫面看起來相當流暢可以參考 @nbht的解說 完整版 - 日式作畫相關存檔 - 知乎專欄,我就不獻醜了。
zecy說的CUT=構成影像的一個連續畫面,我們經常看到電視劇中看導演喊CUT,也就是一個連續畫面影像已經拍攝完成,在這裡「切斷」的意思。
題主可以去看看未確認進行時的特典MV,那個是最容易區分CUT與CUT的銜接的影片。因為只有一「攝影機」且「鏡頭不動」。
其他你就要想像動畫里放了幾台攝影機,它們各自放在哪,一個連續的畫面中,攝影機播放順序是怎樣。當然也有閃回(Flash back)這類,在一卡的中間插入一小段兼用卡,這也就產生了1.X卡的說法。
3我只說日本TV動畫,不是最準確的說法,但是最容易理解的解釋,扯上電影和flash動畫以及其他廣義的定義沒有好處。
不嚴格地從大往小算:
一卡(cut)是一個鏡頭,持續時間可達數秒乃至數十秒。
一秒時長均分成24格,每一格所佔的時間是一幀(frame)。
一個畫面就是一幅原畫或者中間畫,一般持續時間以幀數計算。
一拍n,或者是nk作畫,就是指非嚴格的平均每張畫持續n幀的時間長度。每過一幀你的屏幕會更新一次畫面。一拍三的話,每幅原畫會持續三幀的時長,也就是說你的屏幕每更新三次畫面才會換成另一張原畫或者中間畫。
我只能幫你到這裡了,如果還不能理解,那我認輸。
幀數,cut,不宜公開討論的政治內容,和一個…一個啥來著?
你這個問題問的啊…一個啥來著!
其實我覺得題主可以這樣:下載一個ediues,拉入素材,然後ctrl+滾輪,滾呀滾呀滾,滾到最大的時候,你的時間軸每移動一次的距離就是一幀~(^?^)
簡單的說,一cut就是一個鏡頭。一幀就是一張圖片。
每一秒的動畫都是由一幀幀組成的。一秒24.25.30等不同幀數。各個地區視頻制式不同也有區別的。正常來說每秒的幀數越多,畫面會看起來越細膩。幀數太少或者掉幀時候,畫面就會顯得一卡一卡的。
來個反例子:2014的Birdman,就是全片只有一個鏡頭,而實際拍攝的時候一定是有cut的,只是通過技術手段合併起來了。普通人已經熟悉了畫面的切換,甚至蒙太奇,而在電影藝術誕生的初期,是只有一個鏡頭的,也就無所謂cut。去看一下Birdman,如果你是從業人員,應該能大致看出什麼地方cut了;而對於習慣於導演安排畫面切換的普通觀眾,這種畫面連續的感覺是相當奇妙的。
在動畫製作上,使用的也是電影的術語,所以理解是相同的。一個連續的鏡頭是一個cut,決定得如何使用的鏡頭的是編輯的過程(白箱里的V編),這些都是和創作直接相關的;而幀數則是攝影的概念,決定一秒內需要多少此採樣,更多是技術上的細節,和創作本身沒關係。推薦閱讀:
※動畫的地域差異體現在哪裡?
※中外動畫電影的差距到底在哪裡?
※新海誠會成為下一個宮崎駿嗎?為什麼?
※京都動畫公司為什麼能做到把平淡無奇的原作題材改編成成功的商業動畫?
※《黑貓警長》到底是一部怎樣的動畫?它傳達的價值觀是什麼?它創作的背後有什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