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有哪些具體政策細則?
請列出名稱、時間及簡要內容。
該問題可以跟蹤更新最新進展。
我們關注經濟的同志,經常會在瀏覽網頁的時候發現網路上許多網友會發表自己的意見:人民幣在增值,人民幣目前又要更新了!貌似去年又更新了一款人民幣!好,我們從頭開始看看人民幣的成長,中國經濟的歷史! 從1948年第一套人民幣發行至今,其發展歷程走過了65個年頭,共發行5套,錢幣面值最高的達5萬元,最低則只有1分。 本期圖說金融將帶你回顧人民幣發行的歷史,講述發行過程中的趣聞,重新認識我們正在使用和曾經使用過的人民幣。
從1948年第一套人民幣發行至今,其發展歷程走過了65個年頭,共發行5套,錢幣面值最高的達5萬元,最低則只有1分。
本期圖說金融將帶你回顧人民幣發行的歷史,講述發行過程中的趣聞,重新認識我們正在使用和曾經使用過的人民幣。
人民幣是1948年中國人民銀行成立時開始發行的,從開始發行到1955年停止流通使用的人民幣為第一套人民幣。1947年8月,時任華北財經辦事處主任的董必武向中共中央提出籌建中央銀行、統一經濟發行貨幣。1948年12月,以華北銀行為基礎,合併北海銀行、西北農民銀行,在河北省石家莊市組建了中國人民銀行並發行人民幣,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中央銀行和法定本位貨幣。(圖為原央行總部舊址與央行首任行長南漢宸)
第一套人民幣上的「中國人民銀行」六字為董必武題寫。第一批發行的人民幣有10元、20元和50元三種券別,首先在華北、山東和西北三大解放區流通使用。隨後發行了1元、5元和100元三種券別的人民幣。此後,各種券別和版面的人民幣逐步推廣到全國各個解放區。到1953年12月,人民幣發行券別有1元券、5元券、10元券、20元券、50元券、100元券、200元券、500元券、1000元券、5000元券、10000元券、50000元券等12種。(圖為董必武)
第一套人民幣在最初設計時票面上曾設計有毛主席像,上報中央審批,中央給董必武回電說:毛主席不同意在票子上印他的像。於是,設計人員遵照董必武「票面上要反映解放區生產建設圖景」的指示,重新進行了設計。幾經周折,第一批人民幣的票樣設計出台,並送交中央審批。經黨中央政治局審查批准的第一套人民幣首批設計樣稿有3種圖案版別,即耕地圖、火車站圖和萬壽山圖。
因歷史原因,第一套人民幣種類繁多,幣別複雜,有12種面額62種版別,因此,在如今火熱的錢幣收藏市場中,第一套人民幣中名幣濟濟,不少藏品被譽為藏界的精品,像「絕品四珍」和「十二珍品」都是享譽錢幣收藏界的名貴收藏品。(圖為「絕品四珍」其中的伍仟元蒙古包)
為改變第一套人民幣面額過大等不足,1955年3月起,第二套人民幣發行,收回第一套人民幣。第二套人民幣成為我國第一套完整、精緻的貨幣。第二套人民幣和第一套人民幣摺合比率為1:10000。第二套人民幣共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3元、5元、10元11個面額,其中1元券有2種,5元券有2種,1分、2分和5分券別有紙幣、硬幣2種。
周恩來等中央領導親自審查了第二套人民幣整個設計方案,在設計時也採納了周恩來提出的許多具體的修改意見,第二套人民幣主景圖案集中體現了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風貌,在印製工藝上除了分幣外,其它券別全部採用膠凹套印,凹印版是以我國傳統的手工雕刻方法製作的,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其優點是版紋深、墨層厚,有較好的反假防偽功能。但由於大面額鈔票技術要求很高,在當時情況下3、5、10元由蘇聯代印。
第二套人民幣中「中國人民銀行」六字改由當時在央行任金融研究員的馬文蔚所書寫。在當時,人民幣的設計和人民幣上的題字是作為國家機密不能泄漏的,所以幾十年來馬文蔚守口如瓶,從未向任何人提及。直到1983年因一篇錯誤的報道,馬文蔚上書央行,真相才得以被揭開。隨後央行一次性發給馬文蔚5000元人民幣作為稿費。同時,為了表彰馬文蔚對金融事業所做出的特殊貢獻,以及他對工作的嚴謹作風,為改善其住房條件,特撥專款14000元。
第二套人民幣中有中國人民幣歷史上唯一發行過的面值為3元的紙幣,其流通時間較短,現在市場上存量也很稀少,價值已經被炒高了萬倍,因此在錢幣收藏市場,3元紙幣亦被視為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和投資的升值空間。三元人民幣紙幣的設計風格是以淡綠色作為襯底色調,紙張面積相比同期的面值微微略大,其正圖選取井岡山龍源口石橋作為紙幣的背景圖案。
第三套人民幣於1962年4月20日發行,和第二套人民幣比價為1:1,這套人民幣與第二套人民幣相比,取消了3元紙幣,增加了1角、2角、5角和1元四種金屬幣。共有 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7種面額、13種版別,其中1角券別有4種(包括1種硬幣),2角、5角、1元有紙幣、硬幣2種。
第三套人民幣1962年4月20日發行棗紅色1角紙幣起,到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前後歷時38年2月10天,是迄今流通時間最長的一套人民幣。(圖為1962版棗紅色1角紙幣)
第三套人民幣誕生在六十年代初期的困難時期,原計劃從國外引進高級印鈔機,結果因國際關係緊張而「泡了湯」。當時中國年輕技術員李根緒向北京的蘇聯專家康諾諾夫討教,結果這位「老大哥」連連搖頭說:「這是僅次於原子彈的絕密技術,不能外傳。」中國制鈔專家克服一系列困難,反覆研製最新工藝,才最終結束了依靠外國人印鈔票的時代,並於1964年4月斷然收兌前蘇聯代印的3元、5元、10元券人民幣。(圖為李根緒)
第三套人民幣中的60版一角紙幣「紅一角」,因券面圖案中的人物自左向右前進,嚴重的「右傾」錯誤。此後,該券即遭到嚴苛的回收銷毀,存世量驟減。而這個錢幣上的「路線錯誤」卻使「紅一角」在今天成為收藏界的寵兒,集萬千目光與一身。當前市價瘋漲近30000倍,已是各路藏家奮力尋求的稀世珍品。(圖為60版一角紙幣)
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健全中國的貨幣制度,方便流通使用和交易核算,中國人民銀行自1987年4月27日,發行第四套人民幣。共有1角、2角和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9種面額,其中1角、5角、1元有紙幣、硬幣2種。與第三套人民幣相比,增加了50、100元大面額人民幣。為適應反假人民幣工作需要,1992年8月20日,又發行了改版後的1990年版50、100元券,增加了安全線。
第四套人民幣是籌劃設計時間最長的一套人民幣,從1967年1月央行提出設計第四套人民幣的設想,到1985年5月定案,歷時18年,這期間經歷了文革期間曲曲折折,排除了各種極左干擾,最終才避免了第四套人民幣在設計上的災難。重新設計過的50元正面用工人、農民、知識分子頭像,背面用黃河圖,100元正面用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四位領袖像,背面用井岡山全景,並將兩張票券作為第四套人民幣的配套面額。
第四套人民幣在票面上全部採用了規範化漢字,但字體仍沿用馬文蔚先生的「張黑女」碑體,將「中國人民銀行」行名中的「國」和「銀」兩個字,六種主幣面值的「圓」 字,都分別改成了「國」、「銀」、「圓」。
磁性標記、安全線等防偽措施,均是在第四套人民幣上首次使用。第四套人民幣還使用了「互補圖案」。例如在1元、2元、5元紙幣的左下角有一個花形圖案;同時在其背面右下角也存在類似圖案。迎光觀察紙幣,可發現兩個圖案是完全重合的。(圖為使用了熒光油墨防偽技術的紙幣)
1999年10月1日,建國50周年之際,中國人民銀行陸續發行第五套人民幣,紙幣共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6種面額,硬幣有1角、5角和1元。2005年8月31日起,中國人民銀行發行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幣,主圖案與1999版保持一致,但變光數字、面額水印位置調整,增加凹印手感線、防複印標記、背面面額數字加後綴「 YUAN 」等。
第五套人民幣根據市場流通中低面額主幣實際起大量承擔找零角色的狀況,增加了20元面額,取消了2元面額,使面額結構更加合理。
第五套人民幣各面額貨幣正面均採用毛澤東建國初期的頭像,底襯採用了中國著名花卉圖案,背面主景圖案通過選用有代表性的寓有民族特色的圖案:人民大會堂、布達拉宮、桂林山水、長江三峽、泰山、杭州西湖。(圖為設計師設計時素描的毛澤東頭像)
雖然第五套人民幣還處於流通階段,但收藏方式已經多種多樣了,同號、生日號、趣味號、豹子號、獅子號、特殊紀念日號等特殊號人民幣在收藏市場都受到了追捧。
紀念鈔紀念幣等是近十幾年在我國興起的收藏品。雖然興起時間不長,可是已經積累了很大數量的消費群體。
目前,紀念鈔與紀念幣在我國的錢幣市場中地位已經無法動搖。
關於第六套我在百度上查閱了一下!
謝謝大家,篇幅大多來源網路,我只是把網路上參差不齊的圖片,語言整理規劃一下!小弟拙見,獻醜了,但是無任何虛假!僅供欣賞,轉載請註明出處!
轉載的圖片,知乎裡面有
1949~1952年:僑匯
「僑匯」,或許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應該很陌生,而它所指的也僅是海外華僑寄回國內贍養家屬的匯款,就相當於目前眾多農民工給身處農村老家的家人匯錢一樣。但就是它,卻成了影響我國初期外匯匯率的主要工具。
在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並發行統一的貨幣人民幣之初,由於人民幣沒有規定含金量,人民幣匯率的確定基本按照「物價對比法」來確定,直到1950年7月8日,隨著經濟秩序的逐步恢復和全國財經統一制度的建立,人民幣才開始實行全國統一匯率,由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公布。
而在當時的條件下,由於國際上的封鎖,僑匯就成了當時我國外匯的主要來源。據中國銀行統計,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這一階段,雖然受到種種限制,僑匯收入仍達到1億美元左右,而1951年我國的外匯儲備僅為0.45億美元。因此,當時的匯率政策也就一直有著「鼓勵僑匯」這一條。
1953~1972年:固定匯率
這一局面到了1953年後才有了轉變,當時我國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對外貿易由國營對外貿易公司專管,外匯業務由中國銀行統一經營。與之相適應,當時人民幣匯率是官方制定的固定匯率,只是作為編製計劃和經濟核算的標準,保持了穩定的方針,只在外國貨幣貶值或升值時作相應調整,人民幣匯率與對外貿易聯繫並不密切。
為此,人民幣匯率主要用於非貿易外匯兌換的結算上,也就不存在浮動的需要。從l955年3月起新幣代替舊幣,直到1971年11月,人民幣匯率在近16年時間裡基本保持為2.4618人民幣/美元的水平。
1973~1979年:歷史高點
到了1973年3月,布雷頓森林體系徹底解體,西方國家普遍實行了浮動匯率制。為了避免西方國家通貨膨脹及匯率變動對我國經濟的衝擊,我國也開始改變過去固定匯率的做法,在計算人民幣匯價時,採用了盯住加權的「一籃子」貨幣的辦法,主要選用與我國外貿有密切關係的國家和地區的貨幣組成「貨幣籃子」,並根據不同時期的情況加以變動。
在當時美元危機不斷發生且匯率持續下浮的狀況下,人民幣匯率呈現快速升值態勢。在1972年人民幣匯率偏離2.46人民幣/美元後,並於l980年達到1.5元人民幣/美元的歷史高點。
1980~1993年:炒匯
從1979年起,我國進入了經濟改革階段。貨幣雙軌制適時浮出,中國人使用人民幣,外國人及華僑華人使用外匯券。1980年,中國銀行設立外匯調劑中心,持有外幣者可在調劑中心向需要者出售外幣。
1981年起,兩種人民幣匯率並存的狀況隨即出現,也即雙重匯率制。其中,非貿易匯率在當時是1美元摺合1.5303元人民幣,貿易匯率規定為1美元摺合2.8元人民幣,其中非貿易匯率主要適用於旅遊、運輸、保險等勞務項目等外匯結算。其間,我國曾重新恢復單一匯率制,1美元=2.80元人民幣。但到了1986年全國性外匯調劑市場的建立,事實上又形成了統一的官方牌價與千差萬別的市場調劑匯價並存的新雙軌制。
而也正是在這段時期,由於存在匯率差,炒匯也由此正式興起,成為我國外匯市場上最重要的記憶。
1994~2005年:走上正軌
1994年1月1日,我國匯率制度才算真正走上了正軌:人民幣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價並軌,官方匯率由1993年12月31日的5.80人民幣/美元大幅貶值至1994年1月1目的8.70人民幣/美元,並實行單一的有管理浮動匯率制,改變了以行政決定或調節匯率的做法,利用市場機制對匯率進行調節。
此後,我國又關閉了外匯調劑中心,外商投資企業的外匯買賣全部納入銀行結售匯體系;並對境內居民個人因私用匯大幅度提高供匯標準,擴大供匯範圍,超限額貨超範圍用匯。其間,人民幣匯率小幅升值為8.3兌1美元。在此之後,匯價固定在8.28兌1美元,上下浮動的幅度很小。
即使在東南亞金融危機期間,人民幣匯率也頂住壓力,保持了貨幣穩定的態勢。
人民幣國際化必要條件就是人民幣得流出去,就這一條,估計就得好多年吧。
作業還是自己做吧……
確實是很複雜的
8日心得十條:
1、明確就是張口即來,無需思考。
2、沒有一件值得做的事會完全展現所以需要持續。
3、好人是沒時間做壞事的人,煩惱是有時間去煩惱。
4、建立做事的時機意識,不要使用蠻力。
5、人是環境的產物、習慣的結果、思想和信念的外在顯化。
6、殊途同歸,隨時感知心動,並勇敢實踐心動的力量。
7、與許多事情做鬥爭時需要決心,完成事情的巧妙之處在於擁有決心,同時擁有正確的信念。
8、完成工作要彙報:並且要主動彙報,永遠不要等待上級來詢問你工作的進展情況。
9、彙報工作說結果:因為整體進程中上級最焦急關心每個環節的結果,所以彙報工作的時候要簡練,直接說結果。
10、對程老師的『職場發展,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我的體悟是:工作實踐中隨時覺查及時調整,解決問題即是積累財富。(鄭周)
感恩生命中的每一次遇見!
推薦閱讀:
TAG:投資 | 資本市場 | 經濟學 | 人民幣 | 匯率 | 中國經濟 | 外匯 | 國際化 | 中國 | 金融 | 金融市場 | 人民幣國際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