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浩的《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是怎樣的一本書?


我記得第一次看到程浩的文章,是那篇《你覺得自己牛逼在哪裡》。

感覺是作者有非同尋常的經歷,但行文中透露出一股強烈的自我表達願望,這種過強的自我表達願望,其實損害了他對文字的駕馭。

從自己的感覺,我同意陳萍萍關於他文筆不佳的說法。但關於」知乎幾乎一邊倒贊他的才華「,我並沒有看到多少這樣的現象,但覺得能夠理解陳萍萍的感覺。因為我自己,其實也在後來對於紀念程浩的現象,覺得有些不對勁。

在一開始,我所看到的是Timeline,以及各種評論的裡面的紀念信息。後來看到媒體報道,覺得語氣有些」神話「的感覺(大概這是媒體的通病,當然踩人的時候他們也會踩得體無完膚)。再後來陸續的看到有出書的信息。

事實上無論是紀念信息,還是出書本身,我覺得都沒有什麼問題。問題在於,這樣一種信息和情感在知乎上持續存在,我覺得它的密度已經達成了形成一種「群體意志」的程度。這個就像在公司會議時,當有人提出一個方案,當你看到所有人都已經興奮起來的時候,即使你有不同意見,恐怕也很難開口。

」群體意志「會壓製表達自由,而自由表達是良好溝通的前提。在這個討論里,我能明顯的感覺到這種」群體意志「的壓力。比如即使是提出了一些異議的人,也會拚命解釋自己其實是」很看重程浩的「,例如:

=====
可能我的答案會有一種誤導的傾向,覺得我也認為他的文筆一般,但出於同情心而來支持他,但事實上不是的。我是覺得他寫的很好很好,他的文字讓我學到了很
多,我也壓根就沒想過從文筆方面來重新看待他的文字,因為它們是作為一個整體呈現給我的,沒法割裂。如果文字上有任何貶損他的嫌疑,我很抱歉,但絕不是。
=====

如果人們是在評論其他的書,會這麼強烈的解釋「其實我是很看好這本書的」嗎?為什麼在這個討論里,異議者會小心翼翼解釋這種事情?我想恐怕最強烈的動機,就是我們避免被「群體」認為是敵對陣營。

這種群體劃分常常是和道德標籤貼到一起,例如:「即使是最陰暗、最冷血的人,對程浩這樣的一個存在,也沒什麼可挑剔指責。」

難道挑剔指責程浩,就比「最陰暗、最冷血的人「還不如了嗎?如果一個人他的確是挑剔程浩的,難道他就沒有權利在這個問題中回復了嗎?或者,他的回復就自動被打入」沒有價值」的行列?

一個自由社區的基礎是「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堅決捍衛你發言的權利」。用「群體意志」來進行道德判斷和歸隊,是在扼殺這種基礎。

順便說一下,不少人反對「反對程浩的聲音」,是因為這是對他的不尊重。我覺得這恐怕是混淆了「尊重」和「同情「。

如果你覺得」人家是殘疾人,這麼努力已經不錯了,你還這樣說「,那叫同情,因為你的本質上,還是把對方當成一個弱者。而真正的尊重,是要將對方放在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上。

記得一本武俠小說里,兩人對決。其中一人斷臂。對手對他說:「儘管你有這樣的情況,但一旦開戰,我就會出盡全力,因為你是值得尊敬的對手」。(大意)

程浩一生在自強不息,如果你潛意識還把他當作一個需要保護的弱者,這不是挺滑稽的嗎?

同情常常是對人最大的侮辱。

=====倒追關係學電子書免費下載=====


* 情場:《單身女人,讓男神倒追你》:關注公眾號「倒追學堂"獲取

* 職場:《求職者,讓僱主倒追你》:關注公眾號」讓僱主倒追你「獲取

* 商場:《銷售員,讓客戶倒追你》:關注公眾號」讓客戶倒追你「獲取


《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是怎樣一本書?

記憶是蒼白的,但文字和畫面是永恆的。我更願意把《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這本書看成是一個程浩一生的印記。

程浩的存在,對我而言,第一個重要的啟示意義就是:接受各種評判,不要輕易去否決和反駁別人的觀點。在這個信息爆炸的社會,每天都有無數的人在發出聲音,轉瞬之間,你的聲音就會被淹沒。決定你的聲音能夠存留多久,除了你所傳達的內容質量,還有你表達的方式。從程浩在知乎的回帖來看,他是一個寬和、平和的人,或者可以說化有形於無形的人。面對「心靈雞湯」的戲謔,面對炒作的質疑,這個20歲孩子的表現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有趣 有腔調」的男生。

很多人喜歡程浩,是因為他的回答給了他們啟發,也同時展示了另外一種活法。他讓我們覺得我們活得太淺薄的同時也給了我們一個提示:一切都可以從現在開始,打理好自己的生活,關心家人和朋友,好好工作,讓自己活得更有意義一點。

再過50年,如今這批知友都將老去,但年輕一輩看到這本書,他們會知道,這個世界上,一個叫程浩的牛逼小伙曾經走過。

作為一個被程浩深深觸動和感動的知友,我希望,我能做點事,讓更多的人知道他,記住他。我和出版社、程浩的母親一起,做了一個有關程浩的紀念視頻。但願這個視頻和這本書,能讓更多的人感受到這個堅強小夥子的正能量。

程浩,願你在天堂一樣牛逼!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分享一個故事,它來自亞馬遜CEO貝索斯在母校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典禮上的發言。

當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我的夏天總是在得克薩斯州祖父母的農場中度過。我幫忙修理風車,為牛接種疫苗,也做其他家務。每天下午,我們都會看肥皂劇,尤其是《我們的歲月》。我的祖父母參加了一個房車俱樂部,那是一群駕駛Airstream拖掛式房車的人們,他們結伴遍游美國和加拿大。每隔幾個夏天,我也會加入他們。我們把房車掛在祖父的小汽車後面,然後加入300餘名Airstream探險者們組成的浩蕩隊伍。

我愛我的祖父母,我崇敬他們,也真心期盼這些旅程。那是一次我大概10歲時的旅行,我照例坐在后座的長椅上,祖父開著車,祖母坐在他旁邊,吸著煙。我討厭煙味。

在那樣的年紀,我會找任何借口做些估測或者小算術。我會計算油耗還有雜貨花銷等雞毛蒜皮的小事。我聽過一個有關吸煙的廣告。我記不得細節了,但是廣告大意是說,每吸一口香煙會減少幾分鐘的壽命,大概是兩分鐘。無論如何,我決定為祖母做個算術。

我估測了祖母每天要吸幾支香煙,每支香煙要吸幾口等等,然後心滿意足地得出了一個合理的數字。接著,我捅了捅坐在前面的祖母的頭,又拍了拍她的肩膀,然後驕傲地宣稱:「如果兩分鐘就吸一口煙的話,你就會少活9年!」

我清晰地記得接下來發生了什麼,而那是我意料之外的。我本期待著小聰明和算術技巧能贏得掌聲,但那並沒有發生。相反,我的祖母哭泣起來。我的祖父之前一直在默默開車,他把車停在了路邊,走下車來,打開了我的車門,等著我跟他下車。

我惹麻煩了嗎?我的祖父是一個智慧而安靜的人。他從來沒有對我說過嚴厲的話,難道這會是第一次?還是他會讓我回到車上跟祖母道歉?我以前從未遇到過這種狀況,因而也無從知曉會有什麼後果發生。我們在房車旁停下來。祖父注視著我,沉默片刻,然後輕輕地、平靜地說:「傑夫,有一天你會明白,善良比聰明更難。」

在知乎這種地方,牛人云集,聰明人一抓一大把。出於一貫的風格,或者為了適應社區氛圍,我們很多時候傾向於「選擇」展現自己聰明、理性、客觀的一面,看看誰更聰明,誰更理性,誰更客觀。當然,這種「選擇」才能產生越來越多精彩的回答,也是大家願意留在知乎的原因之一。但是,往往很難找到一條原則來正確地處理所有的情形,比如這個問題,這種選擇可能就遇到了挑戰。

一本書很難,甚至可以說不能,與作者分離開來單獨討論。作者的經歷影響著他的作品,他的作品也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了他的經歷。脫離王小波下放到到雲南的經歷,沒法很好地評價《黃金時代》。脫離程浩本人所經受的一切,也沒法評價他的這本書。這是我回答的大前提,如果不認同這一點,可能也無法認同我下面的觀點。

大家很佩服程浩,是因為他的經歷以及坦然面對的精神,而這些都是通過他的文字所呈現出來的,而不是看到了他堅毅的眼神,淡然的笑容。現在他的這些文字彙集成了一本書,你讓我怎麼屏蔽掉他的經歷和精神,單獨評價這本書文筆、邏輯、深度上的優劣?程浩用文字給知乎傳遞了很多的正能量,現在他的文字正通過另一種方式繼續做這件事。如果你要問我這本書怎麼樣,我只能說他之前給大家帶來的東西怎麼樣,這本書就怎麼樣。

即使有些朋友看過很多優秀的作品(相信大家都看過不少),真心覺得他的文筆一般,還沒有達到見仁見智的水平,但我就想把貝索斯故事中的那句話「善良比聰明更難」呈上僅供參考。我們在太多太多地方可以且需要表現自己的聰明、理性、客觀,但有時侯,真的是有這些個時侯,最需要的是善良,而不是扛著打擊人云亦云的大旗來說出這部分心裡話。我想,如果程浩的父母(或者程浩在天上)看到這些關於文筆的評價,我想他們會有一些難過,至少不會開心。他們已經夠不幸,夠難過的了,我不希望再為他們帶去哪怕一丁點兒的難過,只是希望他們心裡能好過一點。如果他們因為看到這段文字心裡好過了哪怕一點點,我都覺得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了一點點,就像羅永浩說的。

前兩天幫朋友做一個視頻,講述的是一個退休多年的老人年幼時家境貧寒,白手起家,成功後做了多少慈善,幫助了多少人。視頻是要給老人家送過去看的。朋友說,老人家年紀大了,也沒什麼想要的。別人給他說點好聽的話,讚美下他,他心裡會很高興的(當然不是拍馬屁之流,因為講的都是實情)。舉這個例子是為了說明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在想辦法讓別人高興起來,但有些事情卻可能會給別人帶去難過,即使是無心的或者出於伸張理性客觀,而這次的「別人」,正是很需要積極情緒的痛失愛子的父母。

有個朋友前段時間家裡發生變故後,我都停止了在空間更新動態,害怕對方看到後覺得我依舊過著開心的生活,分享著開心的動態,害怕對方心裡有一絲絲難過。不能給朋友帶去積極情緒已屬無奈,更要避免那些可能讓其難過的事情,哪怕一點點也好。

程浩很認真地回答了每一個問題,用滑鼠點擊寫下了每一個文字,他已經做到了最好,也的確非常不錯。相信他的父母也為自己兒子文字所表現出的才華、精神感到自豪。飽經不幸的他們都希望得到大家多一點的肯定,心裡會好過一點。當然他們可能也知道會聽到一些不好的評價,做好了準備,但真到那一刻,也許他們心裡還是會難過,非常、一些、一點...「其實我也不明白,像我這麼好的一個人,他們怎麼老罵我呢?大概是因為自卑吧。」當我看到這句話時,沒法想像這個不幸的人面對了多少次這樣的「難過時刻」。

啰嗦了這麼多,就是希望能表達一種觀點:有的時候,善良比聰明更重要。有些話即使是真的,也可以忍住,留在心裡。因為這一忍,也許世界就美好了一點點。

假話全不說,真話不全說。——季羨林

-----------------------------10.3增-------------------------
可能我的答案會有一種誤導的傾向,覺得我也認為他的文筆一般,但出於同情心而來支持他,但事實上不是的。我是覺得他寫的很好很好,他的文字讓我學到了很多,我也壓根就沒想過從文筆方面來重新看待他的文字,因為它們是作為一個整體呈現給我的,沒法割裂。如果文字上有任何貶損他的嫌疑,我很抱歉,但絕不是。

至於善良比聰明的觀點,只是為了告訴那些真心覺得他文筆一般的人(且不論這是否是客觀事實),這個時候說這些話會讓人有些難過。善良也分很多種,真覺得程浩水平一般而忍住沒說的人,我願意為他們的善良抬舉他們;可能有一部分人是其他層面的善良,不小心對號入座,覺得被抬舉了,但不是我本意。

我當然也相信@陳萍萍 的答案是在不帶任何惡意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但只是不太認同她這次的選擇。雖是無心之舉,但會讓某些人難過。(順便提個問題,當艾特某人,提示框好幾個重名的人都未設置頭像時,完全不知道該選誰,剛剛艾特了陳萍萍四次才選對。希望知乎工作人員能看見,如有餘力,望改進。)

關於目前白熱化的爭論,是一件好事兒,不同觀點的碰撞才能讓大家知道不同人的想法是如此的不同。但凡事把握一個度,太激烈了容易擦槍走火,理性小人就要被感性小人打倒了哦。大家以後低頭不見抬頭見,點到為止吧@采銅@徐湘楠 。當然我的話沒什麼份量,就奉上大哲人羅素1959年寄語未來的話吧(原諒我老是引用名人名言,只是這些智者的確已經想的很明白了),其中有一段是這麼說的:

在這個日益緊密相連的世界,我們必須學會容忍彼此,我們必須學會接受這樣一個事實:總會有人說出我們不想聽的話。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共同生存,而假如我們想要共存,而非共亡,我們就必須學會這種寬容與忍讓。因為它們對於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存續,是至關重要的。

大家共勉:)
視頻封面1959年,伯特蘭·羅素寄語未來視頻
其他答案:
為什麼制度比人靠譜?
西方人的道德水平真的比中國人高嗎?
為什麼頁游公司(4399)年會有寶馬,端游公司(網易)卻沒有?
哪些技能,經較短時間的學習,就可以給人的生活帶來巨大幫助?


你們能一年後再來回答有關程浩的問題嗎?


噹噹網預購我買了兩本,準備送一本給朋友,系統預計24號送到。
所以——對於一本還沒有任何人讀過的書,怎麼能去評價它?
題主莫急,等我們讀完了再來評價吧。
有種叫做『書皮學』的技法,就是講你沒讀過的書——但至少有其他人讀過,它已出版了。請看這兩集八分鐘的節目。
開卷八分鐘:《真的不用讀完一本書》-20100610開卷八分鐘(真的教你談一本你沒讀過或沒讀完的書。這本書,我買過,讀完了。真的!值得推薦!)
《不用讀完一本書》中文版即將面世-20090326開卷八分鐘 (這本其實不是教你不讀書而談書,而是講一本書作為一個文化現象和其他書的關係,以及人們對它的想法的文化現象。)

嗯。那麼套用《不讀完一本書》的思路,我們倒是可以講一講程浩的這本書。
可以預見,會有很多沒有讀過這本書的人,甚至連程浩知乎上答案都沒看過的人,在聽到程浩經歷的隻言片語後,會認為這是一本『正能量』滿滿的書。這本書也必將被賦予另一些期望,乃至本身就成為一個符號。

但我更希望,沒有讀過這本書的人,不要去談論這本書。我也該閉嘴了。

至於文筆這種東西達到一定水平再往後,基本上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程浩書寫是有困難的。就我個人狹隘的寫作經驗——很多時候你必須寫出來再反反覆復的修改斟酌,久而久而才有『文筆』的進步。因為人的短期記憶是有限的,如果不能及時寫下,很多文字上的得失都會消散掉。程浩的天賦多少未可知,但他努力的門檻比我們高太多了。

程浩的文筆和敘事、思路其實並不對我的胃口。我跟他一句話也沒說過。再者,我對他並無太多同情。某種程度上,我甚至羨慕他——作為一個入門級書蟲、拖延症患者、注意力渙散青年,我始終覺得能像他那樣與筆墨緊緊綁在一起,也是一種殘酷又『美好』的際遇。代價沉重。換做我,我不敢。

說文筆這事,可以分出類別,然後在一個類別里排序。若是無視類別去比較,我覺得有些不公平。閱讀量和有效閱讀量是不同的。我的閱讀量五百本左右,但其中有效的,我只敢說出十本。程浩是個值得尊重的人,至於每個人心中他到底是怎麼樣的,隨大家吧。如果能夠在無數人心中有無數種形象,是否也算彌補了他受困病床的一生。一月三身,都不是本身。如果覺得他書寫內容哪裡有誤,就事論事也就夠了。而讀書這事,也不是每個人都奔著提升筆力和心力去的。各取所需吧。


一、去程浩化來看待這本書
1.封面簡潔,設計者是朱贏椿,這位設計者出版過詩集《設計詩》讓人驚艷。
2.蔣方舟寫得序《世界上最強的少年》特別好。
3.我最喜歡的是《致遠方的你》和《伯爵寫給女巫的一封信》,我覺得這小子真是寫情書的好手啊!看見「思遠,你願意給我一個對你好的機會嗎?」這句時,我都想說我願意啊!
4.《原諒我,不能再帶你一起飛翔》、《一覺醒來的幸福》都有點某知名博主睡前故事的意思。
5.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我不認同《請連岳別「偷」患者的錢》一文中的觀念,但作者對醫務人員的理解,我表示很感謝。
6.知無涯部分很精彩,給現下一部分浮躁的人溫柔的耳光。可以看出書籍對作者人生的巨大影響。
7.在知乎部分的回答有趣。
8.簡單的讀書筆記這部分,我大致翻閱的時候以為是出版社的廣告,細看才是作者非常簡短的書評。從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閱讀面非常廣泛,而讀書筆記中的書還是比較大眾,非常給讀者留面子啊。

二、回歸程浩看這本書,實際上就是帶著情感因素閱讀。我這種淚點低的鼻涕蟲從看照片開始,就不斷的抽紙巾了。


一直沒發現居然還有這樣一個問題,這樣一場爭論,謝謝@徐博聞 讓我看到了。

作為程浩生前的好友,同鄉,以及內心和他很類似的一個傢伙。我只想說,這本書以及其他人對他的評價,都是他壓根不需要,也不在乎的。我們固然是為了紀念他,出了這本書,流傳他的文字,但他自己若還在世,怕是根本不鳥。如果他的路還長,一定能有更多更精彩的東西問世,現在這些算得了什麼?

同樣是新疆人,我明白這個小兄弟善良、好奇、敏感、堅強。這些結集出版的文字,未必有很高水平,很好的文筆,但只是一個被病痛困在床上20年的人,用來表達自己,和世界溝通的工具。我們驚嘆的不僅僅是他的文字和情緒,更驚嘆的是,這是一個困在床上20年的人做到的。做到這點成就,對普通人來說也許不難,對於他,怕是要付出10倍的代價。面對困境的不屈和掙扎,可以死,可以敗,不能跪。這是他所以能打動如此多人的原因。那些質疑他文筆如何如何,消費苦難如何如何的。請在床上躺一個月,不多,就一個月,不下床,看看能留下什麼文字。知易行難,說別人如何如何太容易了,自己不妨試一下么。

書至今擺在我的床頭,睡之前翻一翻,看幾頁,就好像當初和他沒事扯幾句淡一樣。他讓我看到了十多年前的自己。沒錯,是我自己。我們就這麼驕傲,怎麼著吧。寫作也好,遠行也好,就是為了自己,為了那些內心不曾熄滅的一些亮閃閃的東西,努力去追求。至於百年之後的事情,別人的讚譽或者抨擊,那算什麼?我們可曾是為別人的舌頭而做的這些么?

知乎上很多朋友都是和程浩一樣堅韌勇敢的人,我們用自己的方式紀念他,認同他。不認同的各位,可以不買,可以無視,但請不要用什麼文筆來評價。這事從一開始就和文筆無關。我們在乎的是百年之後,仍舊能讓我們的子孫依舊戰鬥下去的東西:靈魂。


10月5日更新:
呵呵,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道德不再是我們做人的標尺,而成了一些人手中的大棒,揮向一切持不同意見的人。恰恰是你們這些自以為是的人在做著黨同伐異之事。
————————————————————————————————————————

一直很佩服采銅老師,在知乎只關注了13人,采銅老師是其中之一。
但是我今天在這個問題下實名反對@采銅 老師說的每一個字。
采銅的主頁自我介紹裡面寫著「好為人師」,以前覺得可能是謙虛,現在看來倒也未必了。在與別人的交流中別人說自己文筆不好,采銅說「你能承認這一點,說明你還有個誠實的優點」。之所以說這個,是因為我自己也在采銅的答案下說自己沒才華時,也被采銅說「起碼你還有一個優點是誠實」。
有人說自己文筆不好時,有可能是調侃,也有可能是謙虛,而這兩種情況都未必需要你給人安上一個「誠實」的優點。

這世界上大概有八成人都在想著「舉世皆醉,唯我獨醒」,而未必這八成人都有資格對別人指手畫腳。
在這個問題中我對排名第一的 的答案點了贊同,也完全支持她的觀點,但是同時在這個問題下的每一句話都字斟句酌,生怕用冰冷的文字傷害了別人,生怕自己一不小心成了消費他人不幸的惡人。
但是我看到的是當我用極盡平和的語氣在反對 的答案下試圖發表一些評論時,收到的卻是極其不善的嘲諷,言語中幾乎都帶著攻擊性。

這是我第一次發的評論:「很遺憾,排名第一的答案我也點了贊,因為我覺得作者的表述並無偏頗。在這個問題上,我反對@采銅 老師,也反對答主,但是並未因此取消關注,因為一個健康的社區更應該能容納不同的聲音。答主大可不必悲哀,這世界上大概有八成人心裡的想法都是「舉世皆醉,唯我獨醒」。」
匿名用戶答主對我的回復是:「挺搞笑的,希望你能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再來我的答案下面評論好么?

另一人對我的回復則是:「看不出來你來這裡討論什麼的?在這個話題里我沒看到你一條關於題目的分析,完全是來發泄個人喜好的?你不喜歡點個反對就行了。跑人家匿名用戶後面吵架來了?無聊的人。

而采銅則在反覆強調一個觀點:你們水平太低,根本看不懂程浩的水平有多高!
截止到目前陳萍萍的答案有800多票贊同,我承認采銅老師才華出眾,但這不是你狂妄自大地一竿子打死八百人的理由。

關於對程浩的看法,我發在另一個問題下了;沒有看過那本書,但是看過程浩寫的其他文字,文筆感覺確實不算特別出眾。大家之所以紀念程浩,應該多是因為他特殊的經歷和在絕境中不屈的意志,某種程度上,這是比文筆更重要的東西。區別對待即可,硬要較真文筆如何,未免太鑽牛角尖了。

有人說對贊陳萍萍答案的人感到心寒,可是正是你們這些自詡善良的人,在遇到分歧時不是說理,而是攻訐和嘲諷,言辭中滿滿的惡意。


噹噹網和亞馬遜已經開始預售。

可點進書目內查閱目錄信息。

「程浩去世後,他的母親整理了他的文稿,共計44萬字;除了散雜文,還有小說、日記、詩歌,甚至,還有給優米網的求職信和給作家七堇年的信。」
目錄如下,想必大家都看過一些了,對於此書會有自己的看法:

第一部分 part1 雜文

你覺得自己牛逼在哪兒?為什麼會這樣覺得?
程浩是誰?
地獄在身後
昂著頭的藝術
失敗之書
改變世界,需要切
我和老媽那些事兒
做一個「有品有趣有范兒有腔調」的木偶
伯爵寫給女巫的一封信
我相信
絕路上的橋
一覺醒來的幸福
人,就是這麼一種動物
我要蘋果,不要香蕉
請連岳別「偷」患者的錢
夢遊記
為什麼長大以後反而不容易快樂?
村上春樹是嚴重的「夢遊病人」
中國的殘疾人數量近一億,他們的福利狀況是怎樣的?
新疆當地少數民族之間,民族關係如何?
看完個火葬場遺體火化過程後,想不通人終有一死,現在的奔波勞累有什麼意義?

第二部分 part2 讀書

當我們談論讀書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看百家講壇和看書,哪個好一點?
你為什麼讀書?
讀書越多會越孤獨嗎?
讀書有哪些危害?
讀張愛玲是否要比讀張小嫻高檔?理由是什麼?
年輕人讀文學作品的意義在哪?
四五歲的小孩子可以開始培養閱讀習慣了嗎,可以從哪些書開始?
看書可以豐富一個人的社會閱歷嗎?如果可以,要看哪些書?
我閱讀的時候一定要在心裡默念才能把文字理解,這是什麼情況呢?難道閱讀的時候人都是這樣的嗎?如何才能改變,提高閱讀效率呢?
很少有時間靜下心來閱讀文學作品了,碎片式的網路閱讀佔用了大部分時間,請問如何保證對文學作品的閱讀量?
為什麼盜版比正版更容易獲得

第三部分 part3 學習

如何擺脫自己刻板的語言和文字寫作,變得更加靈活?
正規的讀書筆記
簡單的讀書筆記

第四部分 part4 信件

致某人
求職信
致七堇年
致張牧野
致小熊姐姐
致思圓

第五部分 part5 小說

唯酒無量
紫色洋娃娃
閣樓中的寶藏
燒紅的月亮
原諒我,不能再帶你一起飛翔

第六部分 part6 知乎趣答


點了徐博聞先生的贊,基本贊成,只有一點略有不同。
文筆好的,大多不是不是不世出的奇才,即使在知乎這種大神遍地的地方。能讓文字綻放異樣光彩的,永遠是經歷。而程浩恰恰如此。他短暫的生命濃縮了常人在幾倍於這段時間裡的痛苦和思考。

所謂重劍不鋒大巧不工,有時最能打動人心的不是華麗的技巧,壯觀的排鋪,精心修飾的詞藻,而是一番平鋪直敘卻有揮卻風雲直見日月的感覺。我不想班門弄斧的說這是不是「文學的才華或天賦」,但這不正是我們閱讀一本書時最想體會的感受么?

讀一本書始終是為了與文字後面的靈魂談笑風生。如果可以做到,便是一本好書。

非要形容的話,應是這樣:

你站在一幅遠古的壁畫前,靜靜凝視著它。這壁畫線條古樸,顏料粗礪。它不如後來者精緻與細膩,形象豐滿與傳神。然而你站在它的面前,能感受到遙遠的風穿越幾千年的時光拂過你的臉,感受到那時人為了生存,血腥而殘酷的鬥爭,能感受到他們的幸福與悲涼,痛苦與堅強,掙扎與奮鬥。你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明明這畫遠不如後來者形象傳神,然而這種感受卻真實存在著,它讓你對這幅粗礪的甚至有些簡陋的畫肅然起敬。你覺得這畫從技法上遠不成熟,卻無法否認,它在你心裡遠勝其他。

以上。


昨天因為知乎的贈送而拿到這本書。

其實大多數的文字早已看過,文筆,或者別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與情境。

多面前讀《未來之路》,因為這是蓋茨寫的書(儘管現在看來蓋茨的預測並不怎麼靠譜,特別是忽略了互聯網的巨大發展),讀《被遺忘的人》,因為那是親歷者不同視角的記錄…

一本書是否是好書,要看它是否有某一方面的幫助,是否引起你的共鳴,甚至在情感上建立聯繫。

程浩這本書是好書。

我沒去看這個問題里的各種爭論。回答這個問題,感謝贈書。


-

10月4日。

各位知友,請原諒我關了這個答案的評論,我實在是不願意看到這個問題再帶來更多的爭執了。其實在決定寫這個問題之前,我就明白,程浩的好,是不用誰來替他發言的。愛他的人,自然有一萬個理由去愛。而不愛的人,也有更多的理由去踩。毀滅一件事,比創造一件好事容易得多,而改變一個人的看法,比創造一件好事還難。


在這個問題上我從來都沒有站在客觀中立的立場上,對待一個剛剛逝去的人,就算是批評,也應該用一些溫和的措辭。沒有人覺得程浩是神,知友們一邊倒地贊程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話說回來,如果不這樣,您還想看到什麼呢?您希望,在這樣一個人逝去之後,我們一半人贊程浩,另一半人去客觀嚴肅地討論他20年的人生有多少缺憾和污點,哪裡做的不好,哪裡又值得稱道?


知友們幾乎一邊倒贊他(再次聲明,知友們是贊這個人,而不是贊他的才華,所以不媚俗,也不虛偽),哪裡可怕了?如果對程浩的評論不是現在這樣,我看才更可怕。


世界不是冰冷的機器,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用客觀來看待的,也不是所有的事情的評判都是在一行行代碼之後導出的唯一結論。我這一顆充斥著文科思維的腦子,說不出頂樓那樣的話,不在於水平孰高孰低,只是看待世界的角度完全不同。所謂發現更大的世界,我的理解就是,他告訴你這麼想,我來告訴你還可以那樣想,一元論可以休矣。


就像我在答案里寫的,程浩之所以牛逼,是因為他集眾多不可複製的特點於一身,缺了哪個,都不會是現在這樣,這才是我真正想說的事情。而對頂樓的一些意見,我也要說明自己不贊同的地方。


在知乎潛水了很久,目睹了很多罵戰。這是一個討論問題的地方,就事論事,不要針對個人。但如今在討論問題的時候,總是會發展成指名道姓的人身攻擊,之所以說國人普遍心態不好正是於此,這是一種非常不文明的表現。我們不是一直講究中庸、大同、包容嗎?(這個毛病的成因在這裡有討論:中國人明明崇尚集體主義,但實際上合作意識又不強,怎麼解釋這種矛盾?)我不同意你,就要罵你,把你辯倒,讓你跪下認錯,這是種很粗暴的手段。觀點不一太正常了,說出自己不同意的地方,再講講自己的看法,就足夠。不光在知乎,在今日之中國,都很難找到一片真正討論問題的凈土,嗚呼哀哉。


看著不爽的,我在此道歉。點贊的各位,謝謝您的支持。


這是最後一次更新,今後最多改改錯別字什麼的了。


————————————————————————————————————————


(主觀,閱讀如若引起不適,在此道歉)

前幾天看到這個問題,當時圖書還沒有出版,我個人與程浩也沒有任何交流,就沒有怎麼關注。直到今天,看到排名第一的答案感到莫名的難過,才覺得有必要寫點什麼,就當為程浩說兩句話吧。

剛才用網頁核查自己的訂單,發現《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的目錄已經在噹噹網展示了。除去序言,全書共有七個部分,分別為:雜文、讀書、學習、信件、小說、知乎趣答和伯爵在城堡里的思考。在二級目錄中,可以看到這本書的主要內容還是由程浩在知乎的回答構成的,也就是說這本書的大部分內容,知友們是看過的了。


《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是怎樣的一本書?我想大致就是三點,其一是一本對程浩一生所寫文字的記錄,其二是對他為知乎世界所作貢獻的紀念,其三是社會對他的家人一種表示愛心的媒介。


那麼,《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會是一本好書嗎?


至今為止,我沒有看到誰在拚命給程浩貼上「文筆非常好」的標籤。知友們之所以悼念程浩,從來不是因為他的文筆有多好、思想多有深度、邏輯有多嚴謹、視角有多新穎。甚至,我們都必須承認,程浩在文學上的才華,並沒有特別出眾,他從來都不是不世出的奇才,只是一個簡單的,1993年出生的職業病人。所以,從文學表達能力的水平來看,這或許不是一本好書。


生老病死,是每一個人都無法抗拒的事情,對於程浩而言,病與死來的比我們更早了一些。我更願意稱之為不幸,程浩的一生遭遇了很多不幸,但他的一生絕不是一個悲劇。就連他自己也說,不願意被掛上「身殘志堅」的標籤。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講的是「苦難帶給了你什麼」,裡面有很多精彩的回答。看了那些故事,讓我感受到,當人們面對苦難的時候,除了堅強,往往沒有別的選擇。在我之前關於陳寅恪先生的回答之中,也不能否認,在苦難面前,就連陳寅恪的選擇也逃不開「不得已」三個字,何況程浩呢?


是一個多麼扭曲的世界,才會讓人們認為「通常情況下,與程浩有類似疾病的人會選擇懶惰,會沒有健康的尊嚴感,自尊心會被疾病扭曲」?接觸過多少與程浩有類似疾病的人,才能讓自己下達這種結論。如果誰有興趣,可以去各大醫院的血液透析病房看看,看看那些腎衰竭,如果不透析就會立刻死掉的病人,有多懶惰、沒有健康的尊嚴、或是自尊心被疾病扭曲。我承認會有選擇逃避的人存在,但我見到的更多的是一個個堅強求生的靈魂。(經知友提醒,在此處我需要申明,形成這種認識,於我身邊諸多遭遇不幸的朋友普遍樂觀向上有關,請各位自行參考,望海涵。)


也許我們可以說,堅強只是人類面對苦難之後產生的自然反應。世界上比程浩的命運不幸的人,有的是。比程浩更加堅強樂觀的,也有的是。從人生經歷的傳奇程度來講,這大概也不會是一本好書。


知乎是Web 2.0時代的產物,在這裡每個人都是發布者。知乎上能人云集,隨便揀出幾個人,例如@張亮 、@yolfilm 、@采銅 等等,在誰的幾千個答案之中挑選挑選,都有能力出版一本「問答錄」,而且一定有人可以比程浩寫的更好。程浩的作品,拿到文藝界、出版界,確實很一般。如果說是要記錄知乎上精彩的回答,有的是人比程浩更有資格。從知乎社區的角度來講,它一樣沒有理由是一本好書。


但我依舊要說,《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一定會是一本好書。


因為,程浩或許是目前為止唯一一個,具備基本的文學表達能力,又遭遇了人生中的種種不幸,並且還活躍於知乎這個平台,並且被大家所接受的人。人無完人,程浩當然有各種各樣的缺點和不足,如果有人以為,知友們欣賞他、稱讚他,甚至崇拜他的原因,只是因為他的才華,那實在是太狹隘了。

程浩之所以牛逼,不是因為他文筆有多好,也不是因為他有多堅強,更不是因為他為知乎世界的做了多少偉大的貢獻。只是因為,他是集合以上諸多特質於一身的人,他蒙受著命運的苦難,依舊有著說得過去的文筆,並且在知乎上讓我們認識了他,帶給了我們許多感動。如果知乎上再有這樣一個人出現,我會一樣認為他很牛逼。這樣的人出現多少,我就佩服多少。


我們生活在一個足夠殘酷、硬實的世界,蒙受著一個比我們不幸千萬倍的孩子的恩惠,卻依然念叨著「做人要善良,但不能人云亦云」,揪住他的文筆一般這一條缺陷而大放厥詞,對著一些莫須有的評論展現自己客觀思考的能力。如果「揪住一條辮子不放」就是所謂的善良和獨立思考,還煩請低頭看看「人文關懷」四個字是怎麼寫的。比一個職業病人高明多少,也不是什麼光榮的事情。


至少,在我的世界之中,程浩固然滿身缺點,但這不妨礙他成為一個牛逼的人。這樣的人寫出的書,我相信會是一本好書。


他帶給我的,遠比我能為他做得多,程浩,晚安!


已刪除。


第三次「揪住」關於文筆的問題。


揪住文筆不放不是因為你評價了他的文筆一般,而是你在評價他的同時,把大家都說成是覺得他文筆好,這個我需要你能給出相關信息來。

一間本來就以環境好交通便利而出名的飯店,至於飯菜可能一般但不至於難以下咽。大家去那裡吃飯也很少考慮到飯菜的問題,只是覺得那裡環境很好適合聚餐。
你去吃完後發現飯菜一般,回去評論說你覺得不好吃,這沒問題。
但是你順帶就給去那飯店的所有顧客扣上一個「大家都覺得那裡飯菜非常好吃」的帽子。
這是我唯一不能接受的。

你認為大家應該客觀評價程浩,這個可以有。那麼同樣我也來客觀評價你的回答:
你提倡的要客觀評價程浩這我很贊同。
你對程浩的具體評價我保留看法,因為目前來說我沒看過書無法完全確定,而且覺得自己外行。
而你最後認為知乎是把他塑造成一個文筆非常好的人這一點我認為不妥和反對,請你拿出你客觀的事實來證明。

------------------------------------------------------------------------
再一次針對排第一的回答提出疑問:

回答最後說「知乎之前和現在的氛圍,幾乎把他塑造為一個「文筆非常好」的人
我不知道從哪裡可以看出知乎的這個傾向,因為在知乎,大家是在交流各種經歷,各種觀點各種思想。同樣在知乎的程浩,大家也是看重這些。按答主的意思,在知乎的大牛們之所以成為大牛都是因為文筆好,而程浩只是因為經歷,大家卻把他跟其他大牛等同於文筆好?這裡又不是作協。
這給人的感覺就好像一個國內的某個領域裡的天才用著他水平一般的英語,在哈佛大學開講座講述著他的觀點,大家都被他的獨特觀點吸引住了。然後這時突然有人跳出來說:從他蹩腳的英語水平可以看出他其實也很一般,畢竟跟李陽俞敏洪這些英語專業的人士相比,他真的很一般。所以大家要理智點,哈佛也不要把他塑造成一個英語很強的人。

------------------------------------------------------------------------------------------
我也是其中一個關注程浩的平凡人,為避免各種動機猜測,先匿了。
說實話,沒看到排第一的答案的時候,我還沒想過程浩文筆的問題,因為:

我只知道我2012年5月14日註冊知乎賬號成功,但是一直閑置著沒怎麼用,那時忙著考研。直到2013年5月17日晚上無意中看到他的那篇最多票的回答,然後就一發不可收拾,一直看到深夜四點鐘,還在翻著他的回答,那時本來是要趕畢業論文的。第二天下午還在看,而且馬上向朋友推薦知乎推薦看他的回答。從此愛上了知乎,並建了第一個收藏,大多數都是收藏他的回答。

我只知道那一天晚上得知他去世,一個男人哭了好幾個小時。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想到他說的「呼吸也是一種奢侈」,自己總會忍不住想哭,並且深呼吸。直到現在形成了一種習慣:一想到程浩就會深呼吸和一深呼吸就會想到程浩。因為他讓我知道,其實,能呼吸真的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我要好好珍惜。

我只知道我雖然沒跟他交流過,他在世的時候我也只是默默關注著他,甚至在知乎時間長了之後也沒怎麼看他的回答了,因為其他人的回答也很精彩。但我不會忘記是他帶我來知乎,讓我看到原來生命可以活得如此倔強。甚至讓我一度想起那時走飯抑鬱自殺。感慨同樣面對生命,為什麼有的人會覺得多呼吸一口都是奢侈,而有的人恨不得馬上就了斷它,多吸一口氣都噁心。

我自己其實也是一個殘疾人,左腿報廢,單腳走路。那時也疑惑過,因為從小走在路上就被各種「注目禮」,已經是被貼上一個殘疾人的標籤,但是自己還是不願承認。拒絕用拐杖,也拒絕爸爸要給自己辦殘疾證。小的時候也玩夥伴們玩的遊戲,跟他們一起混,小學之後又學會了踩單車。
總之所做的一切,就是不想讓別人給自己貼標籤。但是,長大後也知道這個肯定迴避不了。而自己感覺也不像個「殘疾人」的樣子,每每看到史鐵生啊張海迪什麼的勵志故事,自己就覺得真的愧對「殘疾人」這個稱號,因為就單單是大學,自己經常逃課,掛科十幾門,重修幾科,大一大二沉迷網遊,連續一個多月沒去上課,最後被輔導員叫去。這些根本就不像一個勵志的身殘志堅的「殘疾人」該有的行為,有時感到愧疚。
直到看到程浩說的最無禮的行為莫過於「拿殘疾人當教鞭...」,那時一下子就釋然了。我比他大5歲,也比同齡人成熟一些,但是他的某些想法卻是我一直都沒想過的。我很感謝他告訴了我。


我就想說,就僅憑以上這些,就足夠讓我買他的書了。我想我會放在我經常能看到的地方,即使書里很多是我看過的,但是就是想提醒自己,這個人帶給我的啟示,無論是某些觀點看法,還是生命的感悟。它們都比文筆更具價值。

文筆真的很重要?出書就一定要文筆好才能出?沒有好的文筆就不能傳達他想傳遞給別人的信念?我不在乎。我真的不在乎。理性久了,我也想任性一回。
或許,就當它是一本職業病人的傳記吧。

我文筆不好,看的覺得無味的人,見諒。


這本書,大部分是網路上的東西,只要有心,百分之七十都可以在網路上找到。

如果要問這是一本怎樣的書,只能說,這是程浩生命之作。不是煽情,而是的確如此。理所當然的有對人生的思考,對生命的渴望,也有普通人對愛情的渴求,20歲少年看世界的稚嫩。
程浩並不是神,我們也沒有想要包裝他成神,他的局限與超越,都在書中。我們沒有想要渲染他的經歷,但他的人生的確與疾病不能脫離,我們也沒有刻意躲避。每一步的製作,主編都會問我,這些文字會不會有欺騙或是消費的嫌疑?我們小心翼翼,就是不希望有太多責問的聲音,當然誰都知道,這種聲音避免不了。

一本展示程浩的書。如此而已。

版稅當然是給父母,一直不明白這種問題為什麼都會出現。出書快是因為主編不希望熱度過去了大家都忘了程浩後書才出來,所以加班加點地在做這本書,那天去拜訪曉燕姐,走的時候已經九點多,曉燕姐都沒有要下班的意思。不要熱度下去是希望書能暢銷,當然為什麼希望書能暢銷大家揣測隨意。

曉燕姐是個非常溫柔的人,她非常看重我這個剛入行的小編輯的意見,幾乎沒有一次不採納的。只是因為,我比他們更了解程浩,她讀程浩的文稿幾度落淚,一心要做好這本書。我實在無法容忍匿名用戶對理想國的一聲聲責問,在我們反覆思量程浩到底想要一本怎樣的書的時候,你做了什麼?你究竟有什麼立場,說出「炒作程浩」四字?

再次說明,這是一本展示程浩的書,而已。
我為這本書做的所有工作,只是因為身為朋友,又恰是一個圖書編輯,這些事在我看來責無旁貸。而那些義務在知乎上做宣傳的人,真的非常感謝。


-
一、

每個時代的人,都應該有他們的程浩。

我的父輩們,讀海倫凱勒,讀羅斯福、愛迪生的傳記。
我這代台灣人,讀鄭豐喜,讀杏林子(劉俠),同代大陸人,可能讀的是張海迪。
下一代人,可能讀的是乙武洋匡,朱仲祥,司晶。

再一代人,比如我兒子,今年國三,讓他有機會讀程浩,當然是人生,無上的養份。

二、

1、程浩,一個「罕見病」的病人。失學。完全靠自修,成就自己的文字。
2、全憑家人的扶持,奇蹟般地活到二十歲。
3、他何其不幸,但,又幸好遇上了電腦時代,又遇上了網路時代。
4、而且,就在他死前的兩年多,中國出現了問答網站,他有幸和眾人互動,留下了這許多文字。
5、最重要的是,這些文字,沒有毒素,而且有豐富的精神氣力在其中貫穿。
6、許多人都看見了,願意為這些文字的流傳,盡一份小小的心力。

上面說的這幾點,只要有一點不能成立,
程浩的生命就會像一陣輕煙一樣,來時無影,去時無蹤。

那些求生的掙扎奮鬥,對生命的不舍,卧床二十年被打磨的高傲心志,自己教育自己的艱辛,
包括程家體現出來的那種愛心,在中國邊陲地帶一個無名小城,這麼喜樂的生命呀……。

種種種種的「殊勝」,幸好被留成文字下來。

也許這本書不能傳世,但,我相信「只要能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整個世界」的老話。

我們拯救不了程浩,但我相信藉著這本書,程浩可以拯救無數的人。
我相信這本書,絕對有如此的力量,我衷心祈願,程浩的文字,至少能影響我的兒子。

若程浩能教會我兒子,「生命的真正意義」,作為一個父親,我會滿懷感恩之心。


------------------------------------------------------------------------------------------------

有人在評論串中留下如此的評論:

很抱歉,我必需指正你,為這本書宣傳,希望它被很多人看到,是知乎許多人共同的心愿。
你們也許不同意,也許不能理解,但請莫再說三道四了,把尊嘴閉上吧。

你我,不是生活在一個維度之上。

話說三句,嫌多。

-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知乎的很多事情都陷入了「政治正確」和「政治不正確」之爭。

而最有趣的是,代表所謂正能量的,不是真正的「政治正確」,而是一眾懷疑一切、反駁一切、抨擊一切人士嘴中的「政治正確」,他們義無反顧地走在所謂「政治不正確」的路上,覺得自己冷靜、客觀、理智,甚至帶著幾分悲壯氣息。

讓我遺憾的是,連程浩這麼一個單純積極的例子,都要陷入到這樣的爭論里。

而值得注意的是,程浩剛過世的時候,反對的聲音並不那麼多,微博也好,知乎也好,看到的絕大多數聲音,都是被打動,同情,傷感的。
而這樣一個讓人難過的事情,對很多人來說,像一個具有時效性的新聞一樣,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變得審美疲勞。
又因為有很多知乎知名網友支持、宣傳,使一些看客開始不耐煩,甚至站在他們的對面,認為這是一系列「炒作」「消費逝者」。

這本書的出版,使這件事終於走到了上綱上線的階段。
很多反對、質疑的人,你們好好想一想,你們反感的到底是什麼,是程浩本人?是程浩文字本身?我相信都不是。即使是最陰暗、最冷血的人,對程浩這樣的一個存在,也沒什麼可挑剔指責。

你們反感的,是知乎所謂知名網友、微博大V這些所謂權威精英階層一邊倒的宣傳和支持,你們反感的是這種「政治正確」「逝者最大」的傾向和傳統,反感的是無處不在的「感動中國」「正能量」。

我可以理解。我們都受著偉光正的教育長大,我們都懼怕洗腦、盲從、不會獨立思考。於是我們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我們從接受雷鋒,變成嘲笑雷鋒。我們從新聞聯播粉飾太平,變成門戶網站觸目驚心。直到現在,連這麼一個平凡的職業病人都容不下了。
你們那麼輕易打出「炒作」兩字的時候,不覺得慚愧嗎?

言歸正傳,這個問題是,程浩這本書是怎樣的一本書。

讓我們先明確,這世界上有許多類型的書,也有不同的受眾,文筆從來都不是衡量一本書好壞的唯一標準。提供一點淺見,就我個人而言,這本書的第一意義是收集程浩生前的一些文字,紀念逝者,完成他的一個心愿,給家人一些慰藉。第二意義,作者本身的經歷,積極、樂觀的態度,能帶給很多人一些觸動,比如最重要的那個回答,看看他打動過多少人?第三意義,作為一個本身活到20歲都是奇蹟的生命,他真正的面對過生死,那些對命運的思考,一次次從死亡邊緣逃脫的感受,豈是你我可以想像?

我們就不能放輕鬆,回到你第一次看到程浩的回答、程浩的文字的時候,回想一下當時那種純粹的觸動 - - - 你當真沒有被打動,被激勵過?

能打動那麼多人的文字,就有它的價值。

這本書的價值如何,不完全取決於程浩自身的文筆、才華,和我們大家如何判斷他、是否捧殺他也關係不大。(事實上程浩的文筆、思維能力不能比肩什麼文壇巨人,但是至少也是水準之上,特別是,在出版行業如此混亂,各種網路寫手七零八落的文字都能集結出書的今天)

也無需強調文字應該獨立於作者,它不是一個劇本,不是一部小說,它從誕生那一刻開始,就和作者的經歷緊密相連。這世界有形形色色的人可以出自傳,訪談,程浩出本書,到底有什麼奇怪?

也許你需要的是結構精良巧妙、文筆優美動人的小說,但是,是的,也有人需要你時刻在調笑的心靈雞湯。他的文字也許沒有打動你,但是也許會給其他人帶來幫助。

你可以發笑,對,「心靈雞湯」在知乎上是個「政治不正確」的詞。
但是比起這裡的很多文字,那還是營養太多了。不客氣的說,你們這其中很多人,根本沒有創造任何有價值的東西,沒有分享任何有意義的知識,除了斷章取義,諷刺刻薄,再無貢獻。質疑糾錯,比起創造分享當然容易得多,如果笑別人發的是雞湯,你們的水準,也不過藥渣罷了,潑得滿地都是,又有什麼用?


會買。純粹是為了紀念。
不會送給不知道他的人。
看完才能說是什麼樣。


真想從頭到尾的點沒有幫助
雖然我不是很喜歡「**是怎麼樣的一個**」的問答
不過既然來了就請認真回答題主問的好么?
仔細看了一遍大家的回答
除了@yolfilm 叔的話大概可以理解為這是一本類似於《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樣帶給人力量的書(理解錯了的話勿怪)和@謝文迪 回答了書的內容組成以外
每個人都在談論程浩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幾乎所有人都在以愛為名無意義的爭吵
大家都覺得和自己觀點不同的人充滿惡意

書還沒看到不過內容列表裡面曾在知乎出現的我幾乎全拜讀過
如果現在讓我回答這個問題
我會說這是一個年輕男孩的成長的記錄
用簡單樂觀的話教會他人如何更好的面對苦難給人以力量
是一碗不煽情的雞湯
或者說是一碗排骨湯
至少我需要時不時來上一碗


善良比聰明更重要。


推薦閱讀:

為什麼明知道故事是編的,人們還是那麼在乎結局?
如何寫好一封情書?
試在 100 字內寫出結局反轉的故事?
試以「A市黑幫老大給一老太太讓座,老人坐下後,小腿肚上露出了一枝枯梅的紋身」為主題寫個故事?
如何評價你十四五歲時候的文字作品?

TAG:人物傳記 | 寫作 | 書籍 | 書籍評價 | 程浩知乎用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