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電影為何沒有特攝片,也很少運用特攝技術?

日本是特攝片拍攝大國,好萊塢有特技技術,不過早期的科幻片如星球大戰是特攝技法與特效結合,為何中國木有此類型電影,我是沒從國產電影里見過。有的話請解惑。

(請勿篡改話題,我想這個問題和兩性情感沒有關係)


特攝技法的很重要環節就是實景拍攝微縮模型的運用,特攝之父円谷英二擔任特效的《夏威夷大海戰》(又名《珍珠港空襲》)被認為是日本第一部特攝作品。類似技法的運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老版《三國演義》,火燒赤壁和火燒新野等場景都是通過這種技法拍攝的。這個模型場景現在應該還會天天被燒一次,是無錫三國城吸引遊客的景點之一。

拍攝效果:文學影視片段欣賞三國演義之火燒赤壁

而特攝影片另一大環節則是特殊化妝和皮套模型的運用,這部分當然首推老闆《西遊記》,孫悟空、豬八戒哪怕是金銀角大王等妖怪的造型都不輸同期的愛迪奧特曼和尤莉安吧——

額,不好意思,放錯了,應該是這張

說句良心話80奧特曼的劇情還是很不錯的,矢的猛老師讓人記憶猶新,而且率先提出了「負能量」聚積會召喚怪獸的概念,在樹新風,揚正氣,弘揚正能量方面領先了我們20多年。但皮套設計真是丑,80自己留了個莫西干,尤里安呢,你們難道不覺得似曾相識么?

於是師徒4人眾都被震驚了。

與這樣出神入化的特技化妝和皮套設計相比,老版西遊記的特效技術就渣多了,雖然製作人員傾盡全力,榨乾了手裡設備的性能,而且縱向比較我國之前的電視電影這部西遊記已經是實現了技術飛躍,但橫向比較算是同時代(其實是近10年前)的美國《星球大戰》(1977)真的是慘不忍睹,哪怕是和1978年的日版西遊記的特效效果比也差點意思。但不可否認這部作品是一代經典。以上只是表明中國電影/電視劇拍攝中確有不少運用特攝技法拍攝的作品,不少我們都耳熟能詳,張小北的回答里更是詳盡地介紹了新中國電影遠古時代幾部運用特攝技法的電影。但相比目前龐大的國產電影數量來說,採用特攝技法拍攝的作品數量的確少之又少,小北的概括很正確即中國電影沒來得及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特攝技術體系」。但日本形成完整的特攝技術體系也是有歷史背景的,想想前文提到的《夏威夷大海戰》吧,當時的日本帝國為什麼要拍這片?沒辦法,電影是宣言書,電影是宣傳隊,電影是播種機啊,日本人好不容易揚眉吐氣戰勝了米國人,當然值得大書特書,然而仗已經打完,所有的鏡頭也不可能到戰場上重新還原一遍,這就催生円谷英二發明了這樣的特攝拍攝技法。美國人看了這片都信以為真,以為日本人真的到戰場上實時記錄了珍珠港戰役,可見本片的拍攝技法之高明。另外,關東大地震之後,日本人一直有著「日本沉沒」這樣的末日思維,再加上二戰挨了兩顆原子彈,類似的末日恐懼就越發嚴重,於是原子怪獸哥斯拉這類的怪獸電影就這樣問世了。另一方面,日本也需要超級英雄重新支撐民眾信念,但因為戰敗的原因無法弄出個「日本太君」(據說「太君」就是日語「隊長 dai jyo」的音譯)這類的電影,沒辦法把目標瞄向宇宙,結合之前的怪獸電影,就誕生了三大超級英雄(奧特曼-假面騎士-超級戰隊)系列。寫到這裡發現yol叔之前回答過這個問題,就引用一下吧,裡面資料圖片更多。

「特攝片」在日本影史上的重要性為何?日本人為什麼喜愛「特攝片」?

反觀中國,二戰時代電影停滯,新中國成立後有過類似的萌芽(如張小北提到的1964年的《阿詩瑪》),但很快中國電影又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再次停滯,這期間正好是日本特攝大放異彩的時候,比如初代奧特曼就誕生在1966年。而停滯期結束,特攝技術的優勢逐漸被電腦特效所取代,中國電影也就直接跟隨歐美的腳步學上特效了,完整的特攝技術體系自然也沒法形成。時至今日,日本的特攝電影/電視劇依然存在,但數量明顯減少,哥斯拉已經好多年不拍了(當然今年會上新作),奧特曼也沒有當年的吸引力,超級戰隊系在苦苦堅持,大概也只有假面騎士還能保持比較理想的收視率吧,但這些作品裡也已經是大量運用CG特效了。純利用特效拍攝的,大概也只有我之前不(gu)小(yi)心(de)發錯的那種類型了吧(我就不告訴你我是這類porn的粉*^__^*)。

以上,只是我出於偽特攝粉的分析,各位大神請輕拍(不過目測沒人注意)


這個話題估計說起來非常複雜,所以我先拋磚引玉,期待其他人更精彩的補充回答。

中國電影曾經有過特攝技術的萌芽,但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電影一直沒能有機會建立起一個相對獨立和完整並可被傳承的電影體系,所以曾經出現過的特攝技術萌芽都沒有完整地傳承和發展下來。另外,特攝技術的發展和特定電影類型也有著直接關係。中國電影一直沒能發展出完整的類型片體系,所以對特攝技術的需求也沒有那麼強烈,從而導致了特攝技術一直沒有進步。我印象里,十七年電影時期的《阿詩瑪》等片中,都出現過接近我們所說的「特攝技術」的鏡頭,如最後的洪水場面等。但整體來說,因為產量和題材的關係,中國電影沒來得及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特攝技術體系。

1980年的《珊瑚島上的死光》( 珊瑚島上的死光 (豆瓣))結尾的原子彈爆炸鏡頭,就算是某種土法特色的特攝技術。當時的拍攝方式,是篩出極細的黃土,然後倒進一個手繪背景的玻璃水缸中,然後再將這個畫面反轉180度,就成為原子彈爆炸時的蘑菇雲了。這個效果現在看來自然是可笑簡陋的,但在當時來說,是中國電影開始努力嘗試各種娛樂化的一個典型代表。

80年代的中國電影人剛剛擺脫曾經的禁錮,加上當年整體的社會氛圍,中國電影人大膽嘗試了各種電影題材和類型(估計除了Porn電影外都試過),有好多我已經記不清名字的國產電影,現在回頭看是標準B片思路。這些電影中有著各種土法上馬的特攝場面,我印象里有機器人、外星人、鬧市飛車追逐、撞車、特異功能、等等。這些鏡頭現在看肯定是各種因陋就簡,但思路還算是清晰,就是奔著「少花錢多辦事」的視覺奇觀去的,和B片思路如出一轍。

不過隨著國門放開,越來越多的香港電影和美國好萊塢電影進入內地觀眾的視野,那些質量低下創意匱乏的國產B片立刻就被我們的觀眾拋棄了。後來大環境也發生了改變,具有類型元素的娛樂電影開始在某種程度上被和「資產階級自由化」掛上了鉤,以及越來越多的中國導演開始在國際電影節上尋找出路,中國電影對於娛樂類型片的需求陷入低谷,之前積累的中國特攝技術和團隊都逐漸消散在國有大片廠體制崩潰的過程中。


《超強颱風》(剛才寫成了超級市長

《緊急迫降》(嗯,超級空乘


不行,我必須放出這個視頻來:《超強颱風》日本版預告片

視頻封面《超強颱風》日本版預告片視頻全程高能歡樂不停 看到那個粗體大字市長 !!!! 了嗎!!!!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能想起來的就這兩個……大概是因為國產片本身投資不足,如果和好萊塢片拼特效怎樣都不會討好吧。


首先是特攝片本身運用場景就比較狹隘,一般都是災難場景,或者是——怪獸奧特曼什麼的。


剛才說的超強颱風和緊急迫降,都是災難片。


偏偏大陸片子里,災難片是個很危險的東西,這方面的禁錮還是比較大的。就好比恐怖片不能太恐怖。如果你拍了不給上映怎麼辦?且不說能否和好萊塢片子競爭的問題了。


國產片這幾年創造票房奇蹟的都是四兩撥千斤型,小成本換來大回報,卻鮮有大成本大製作換來良好口碑和票房的。許多大製作的盈利情況只能說是差強人意而已。


所以話說回來就是,拍出特效能入成年觀眾眼的特攝片成本太高,一般公司不願意花那個錢去做那麼危險的事。


為了特攝這特意過來開個號。樓主,我是真愛。

那麼討論問題的前提,還是來看看我怎麼定義叫特攝這個東西。只回答樓主問題的話,
其實國內有而且數目不少。很多片都常用類似技術。
國內影視分類沒有特攝這個類別,多半拍了也叫科幻片。我也是道聽途說來的。

那麼狹意上說特攝的話,就是穿皮套的動作片。
國內比較有名的有:
《鎧甲勇士》這個是當年「加油好男兒」演的,當年比較火。
《鎧甲勇士:刑天》這個分一和二。這片其實劇情上邏輯和智商比好男兒那個好多了。但是劇情內容長了點,挺多孩子挺喜歡
《鎧甲勇士:拿瓦》這個屬於比較新的了。自己看了大半吧,屬於劇情和內容都中規中矩的一個片子。

當然這裡推薦下《鎧甲勇士帝皇俠》。這個是承接《鎧甲勇士》和《鎧甲勇士:刑天》的一個電影。作為一個特攝本身來說,我真的是覺得這個片子很成功了。打鬥和cg都相當到位。劇情。。誒。。特攝這玩意兒。。精神都不錯,劇情。。你別說日本美國啊,看多了劇情都是硬傷啊。可我愛看沒辦法。

之後還有一個類戰隊的
《巨神戰擊隊》外面評價一般,但是我是覺得作為主角設定上,這個片有里程碑的意義。近年來,日系假面超人的主角都不是「完人」或者都不是「無口」這個特點,從這個片的主角里看出點意思。

反觀鎧甲勇士,電影除外的每一部的主角。。究竟是演技還是設定。。都有些= =說不出的不太象人。。覺得沒太大感情啊!
恩。。巨神戰擊隊沒記錯的話叫赤猿衛吧。。這主角屬於逗。。對的,痘b的痘。

那麼以上這些都是由一個公司叫永旭文化傳播的公司做的,這個公司前身好像是圓谷(奧特曼)的上海某個分部,不知道怎麼解散了也不知道怎麼的。許多皮套演員都是日本人來的,當中有一部分也和東映(假面超人,超級戰隊,宇宙刑警等。。)有點關係。

叫我沒節操的分割字行。。拉拉拉拉

當然我們還知道的有
張益達的《金甲戰士》。。樓主你也別看了,這個片。。咋說好。反正。我不愛看。。最逗的是片里戰車轉彎的橋段,看我我暈車。中日合資。。日本的那個叫什麼未來還是明日投資什麼的,我不記得了

當然還有個元老級別的叫《五龍奇劍士》,現在只有片花了,當年拍攝了5到10集,在上海某年國慶的時候做了一個嘗試播放,之後被叫停了,連拍攝也停了,說是太暴力了。就給和諧了。好像拍攝和圓谷的關係不小,因為有涉及到巨大戰,也有點小的房子啊什麼的。上海主持人也參與了演出。。連裡面出現的戰隊也十分有意思。。。叫SAM隊。。當年我小學剛畢業,SAM是我小學課本里狗狗的名字。。當然了,那狗狗還會說話呢。。不知道有沒當年牛津教材的朋友,哈哈。


廣意來說,那麼就是用特別攝製的方法的動作片。(我有特別的攝製技巧~)
那麼當然還有巴拉拉小魔仙,火力少年王的1,2,等等等

這裡看了當然要問了,這些都是給孩子看的么?其實是的,因為孩子才是消費的主力,片本身不賺多少錢,但是玩具可以。鎧甲勇士的所有周邊就是奧迪的一家獨大,當年做盜版雙星四驅車的現在都上市了你能信。。

當然國內早前香港人很喜歡拍。
有翻拍過一部《假面超人1號》的電影以及叫《中國超人》的電影。

當然拉,特攝愛好者圈子裡,《西遊記》也是我們公認的特攝片。

不要說這些片小兒科。奧特曼(圓谷)只有奧特q,奈克瑟斯奧特曼,奧特曼賽文x敢說自己不是子供向。假面超人(東映)只有假面超人真,還有那2部定位比較奇怪的電影敢這麼說。
畢竟,萬代是這幾家企業的大東家。萬代要賣玩具,你還能怎麼說。
國內奧迪就是這幾家的爸爸,奧迪要賣玩具,你難道改名迪奧賣香水么。
那相當迪奧吊了那就


我簡單介紹一下:在電腦特技興起之前,華語電影在特效技術上是怎麼發展的。

我們國家在新中國成立前有過一些模型特效技術的萌芽,比《阿詩瑪》還早。

在國統區外,日本向其控制的滿映派遣了一批擅長微縮模型特效和光學特效技術的技術人才。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一方面從日本遺留的滿映技術人才中吸收技術經驗,另一方面派員到蘇聯學習先進電影技術。在北影、八一、上影、長影設立了特技車間或特技工作組。(類似於東寶在圓谷時期的特殊技術課)。

中國沒有單獨拍攝過怪物特攝題材的電影,但是一直有在其他題材影片中運用特攝技術。

舉幾個例子:

《廬山戀》(上海電影製片廠特技車間)

《李慧娘》(上海電影製片廠特技車間)


80年代的老版本西遊記勉強算是,但特效技術落後國外同行至少20年,甚至40年以上。
現在有一些巨神戰擊隊之類的兒童向作品,但缺乏原創的創意。
一些網友的評論扯得太遠,而實際上是沒有形成特攝片的市場。
有利可圖,許多人都會去弄。
類型作品的流行風潮,以及市場,需要幾十年甚至更久去發展,需要開拓者去吃苦和冒險嘗試。就像美國英雄漫畫,也不是一開始就這麼流行的。
而國內一些影視公司急功近利的心態,不利於把這事做好。


1:資金
2:政策限制
3:做不出能引起社會現象的作品
我認為在中國做特攝片是一種十分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資金:「製作費だけでは采算に乗せることが非常に難しい。平成になってからも1回4000萬円、ときには5000萬円もかけた。いいものをつくろうという熱意はあったものの、収支管理という意味では経営上大きな問題がありました」
「製作費用收支上非常困難。平成奧特曼一集4000萬日元,時而達到5000萬日元。但收支管理不均衡意味著經營上面臨著十分大的問題 (這是圓谷前社長圓谷英明接受日本經濟新聞採訪時說的話)

政策限制:《電視劇內容管理規定》第五條第(五)條規定電視劇不得宣傳邪教、迷信等。根據一系列成功和不成功的案例之後大致可以給各種「非人類」生物劃清界限:鬼魂是封建迷信,妖魔仙是神話,如果凡人成仙不能描繪成仙的過程,但可以描繪成仙后的善舉。「外星人」之類的「異能」元素目前只存在於兒童劇中。

《聊齋》中原本是鬼魂的「聶小倩」改編成電影、電視劇,都無一例外變成了妖精。 另外,講述了未來時空,穿越古今的電視劇《魔幻手機》則以兒童劇過審,避免了審查上的雷區。電視劇《家有外星人》中也有一對外星人母女,但其超能力被弱化。


最近太忙,來寫第三條吧:特攝為何風靡到現在,不知大家有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可能我們很少或有這種感受,縱然奧特曼系列知名度在中國那麼高,但在內地仍然會被認為完全是給小孩子看的玩意兒,(早前甚至有國內媒體造謠奧特曼在日本是被禁播的)雖然奧特曼系列在日本或其他國家的受眾群主要也是小朋友,但大友也佔了相當大的比重,至少在奧特曼系列那幾次轉型失敗沉寂的那幾年,若沒有忠實大友粉絲支撐,或許奧特曼早已不存在,為什麼在日本或其他國家很多人長大後仍會如此痴迷奧特曼,追溯到1966年,初代奧特曼播出時曾創下了最高42.8%的收視率,這已經不是可以用社會現象可以形容的人氣,而是宗教式的狂熱,至今許多日本動漫也好,特攝也好都會在作品中neta奧特曼或從奧特曼系列中汲取靈感再或將奧特曼以各種媒體形式繼承下去(鮮明的例子有:EVA,機動警察,口袋妖怪,龍珠,進擊的巨人等等,無論是Neta或是汲取靈感你都能從這些作品中找到奧特曼系列的影子),但對於不懂特攝的人而言,這是一部粗製濫造的兒童劇,其實主要的原因還是很多人並不知道奧特曼系列是從60年代開始的,中國內地電視台上播放的其實大都是40多年前的奧特曼作品。但從觀感上來看完全不像40年前的作品,很多人老愛拿恐龍特級克塞號來貶低奧特曼,但事實是恐龍特級克塞號比奧特曼晚了十幾年,而且是圓谷製作公司陷入資金困境時期的一部作品,預算相比奧特曼低了很多,而且在日本根本沒火起來,主要還是因為沒什麼內涵,還是抄襲他國的作品,小孩子看著或許有趣,但不值得推敲研究,早期的奧特曼現在回頭再看拋去對特攝的偏見跟打怪獸部分,其實是相當有深度的作品,有興趣的可以看看NHK做的這個紀錄片視頻封面歷史秘話2012:奧特曼和沖繩 劇本家·金城哲夫沒有完成的夢想(日本)視頻

前面其實說了那麼多似乎跟第三條不搭,其實還要說回關於第二條的問題,政策限制,這裡跟大家以兩部特攝劇為例(其實是想安利來著)

假面騎士555

這部劇到底有多黑:四方勢力一團亂,編劇井上敏樹人物的個性和面對矛盾表現出的不同反應刻畫得很惟妙惟肖,奧菲以諾到處獵殺保留人類本性的奧菲以諾,接近劇集尾聲,主要人物角色全部死亡,包括主角也時日不多,可就是這樣一部劇安排在日本的早間兒童檔播放,當然收看這部劇的六成以上是家庭主婦。。(劇中變身腰帶賣出了100萬條,零售市場規模350億日元以上,不包括萬代周邊銷售額,劇場版票房15億日元)

奈克瑟斯奧特曼

2004年奈克瑟斯奧特曼,主要諷刺ZF,簡直是暗黑騎士的電視原版,對人性的刻畫很深,當然在日本這部劇也是安排在早間兒童檔播放

按照廣電的相關政策,這兩部劇如果在中國命運可想而知。。。

在中國,按照內地觀眾的傳統觀念,鎧甲勇士能引起這樣的社會關注嗎,始終被認為是小孩子看的玩意兒,有些人自認為看個美劇或好萊塢大片多麼高大上的感覺,看劇都能找出優越感,至少在我眼裡,作品最重要的就是觸動人心,這才是好作品的必備因素,再說,鎧甲勇士玩這樣的暗黑系英雄路線,就算拍成這樣廣電允許播嗎


題主知道著名的《鎧甲勇士》系列嗎?
電影版:鎧甲勇士之帝皇俠 (豆瓣)

電視劇:
第一部:鎧甲勇士 (豆瓣)
第二部:鎧甲勇士第二部:刑天 (豆瓣)
第三部:鎧甲勇士拿瓦 (豆瓣)


電腦特技普及之前過渡性質的東西,只有日本才用的多。


我個人覺得還是一個觀念問題,觀眾對特攝有很深的刻板印象。大陸內地的觀眾有個很大的誤區是認為特攝只是給小孩子看的,這註定了特攝片在內地的市場很有限。

國內特攝引進的速度確實很慢。一般來說大家接觸最多的還是歷史悠久三大特攝:奧特曼,假面騎士,戰隊。在90年代我們上小學的時候,大家看到還是六十、七十年代拍攝的奧特曼(初代、賽文、傑克、艾斯、雷歐這些昭和系),05、06年熱播的迪迦實際上是96年拍攝的作品。不過迪迦應該是很重要的一部作品了,它是擺脫低齡向、平成奧特曼開山之作,迪迦的引進不是單純譯制、播出,而是一整套從配音、台詞,到中文主題曲,以及各色周邊琳琅滿目的一體化引進,所以大受歡迎也是情理之中。去年的賽羅劇場版在院線上映,似乎反響也不錯。至於假面騎士和戰隊,相信廣大特攝迷都羨慕死了廣東、香港地區……引進速度跟不上,大家對於特攝的偏見就很難更正。

技術上的差距也是存在的問題之一。前面說到迪迦,播出的時候和朋友說到它其實是96年拍攝的作品,幾乎沒人相信,拿現在國內一些特攝作品和它比都仍然存在差距。之前有一部《金甲戰士》,明顯模仿奧特曼系列的,製作略顯粗糙。前一段時間很火、仿假面騎士的的《鎧甲勇士》系列的人設比較專業,據說是東映的皮套。不過總的來說《鎧甲》的這個路子很好,先引進,再模仿,最後自己創新,符合國內口味,看得出來在國產特攝這條路上他們已經小有成果了。

另外,在拍攝科幻、魔幻題材上日本人又一次和其他國點的不一樣天賦樹了……在歐美用電腦特效、CG技術製作科幻大片的風潮之下,日本卻還沒有放棄使用皮套、煙火、微縮模型、場景拍攝。

注意到題主說的是「電影」,我想補充一下。成熟特攝劇的電影化、劇場版一般來說都要電視劇做鋪墊,在電視劇播出中積累了一定的觀眾基礎之後才會考慮電影化、拍攝劇場版,奧特曼、假面是這個套路,就連哥斯拉系列也是一部一部拍過來才有今天的人氣。所以與其他類型商業電影不同,直接拍攝特攝電影的風險應該不會小。

以上是作為特攝迷對於國內特攝的一些看法,期待一些行內人士分析一下深層次的原因。

題外話,我覺得其實《西遊記》已經可以算是特攝了。


我覺得大家好像把馮小寧給忘了…………
甲午大海戰中海戰的拍攝手法就是典型的特攝技法啊
當然,在中國,叫做模型


還是中國特殊的歷史文化傳統在起作用,首先是孔子的子不語怪力亂神,一直被各個朝代的統治階級(包括本朝)奉為統治寶典,即神怪不應干涉現實人倫,所以古代的神怪想像力一直局限在筆記小說,如果要大規模侵入現實,比如大投資的影視劇,則不甚可能。因為中國是一個歷史決定論的國家。

其實西方文化有個很重要的節日就是萬聖節,神怪本身在西方是合法化的,著名特效大師斯坦溫斯頓起步就是小時候做了一個備受讚譽的萬聖節面具,被大家鼓勵走上了輝煌人生,以一己之力撐起了上個世紀好萊塢大片最輝煌的時代,奠定了好萊塢特效化妝的歷史地位,以前一直是非主流。可以說,沒有斯坦溫斯頓,也許我們就看不到優質的電影如異形,終結者,侏羅紀公園等等。

好萊塢傳奇特攝大師雷哈里豪森啟迪了包括斯皮爾伯格在內很多大師,他的一些製作,都是在父母幫助之下完成的。在中國,小孩有這樣的愛好,估計父母不太會支持吧。

現代很多科幻的設計,其內核不過是古代神話的當代翻版,我們的歷史傳統既然要求我們重視人倫而放棄幻想世界,其實也會影響到我們特攝的起步,以及起步後在現實歷史中,被政治或者經濟的不斷打壓。


讓我們來談談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是特攝。
特攝是特攝電影的簡稱,本意是運用了特殊攝影技術而拍成的影片。從這點來看,以《指環王》為代表的魔幻影片,以及我國獨有的武俠片,都可算作是「特攝片」,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所有的動畫片都是不折不扣的「特攝片」。但是現在,由於日本人的原因,現在的特攝片是特指由日本拍攝的以ULTRAMAN,戰隊,蒙面超人等為代表的一系列影片。
其實,特攝片可以說是只有在日本這樣一個特殊的國家,特殊的民族,特殊的時期才會發展壯大一類特殊影片。特攝片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比如高額的成本使製作商的盈利減少,架空的背景使觀眾很難有共鳴。但其實這都是有其不可避免的必然性的。
二戰以後,作為戰敗國的日本,承受了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制裁,當然,其中也包括文化娛樂。日本憲法第九條規定,不能製作表現激烈戰爭場面的娛樂影視作品,這就使得日本不可能推出類似《珍珠港》或《大決戰》之類的影片來滿足觀眾這方面的需求。因此,日本人只能通過一些架空的背景和人物,來使觀眾得到對看到「戰爭題材」影片的需要。美國可以選擇二戰,越戰來作為戰爭的背景,而日本只有「來自宇宙的侵略者」,「想要統治世界的XX組織」,因為他們選擇了二戰,邪惡一方就變成了他們自己;美國有自己的王牌飛行員可以讚頌,可以為他們的英雄拍一部片子;但日本總不能拿一個南京大屠殺中的戰爭犯作為主人公的原形吧。所
以,特攝片中完全虛構了「正義戰士」,成為當時日本人(至少是兒童)心中「民族英雄」的替代物。同時,由於大和民族是一個好鬥的民族,這還使得日本特攝片比起美國的SUPERMAN,BATMAN來,戰鬥場面更為激烈,而當時由於動畫片的製作水平還比較低,不足以表現激烈的戰鬥場面,特攝片就成為了唯一的選擇。火暴的戰鬥場面吸引了大批日本青少年甚至是成年人,成為了一種「群眾喜聞樂見」娛樂方式。
美國人通過戰爭片來告訴人們戰爭的可怕,殘酷,戰爭場面是作為反面教材的;但日本的特攝片中,熱血的戰鬥場面是第一位的,什麼教育意義都只是「順便」而已。這也是日本的特攝片區別於美國的SUPERMAN等英雄題材的影片,可以獨樹一幟,有著獨自的一片生存空間。這樣特攝在日本誕生了,並逐漸壯大起來


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的觀眾多為年輕人,而特攝片在國內被認為是小孩看的,這和擁有古老文明的中國的價值觀是有一定關係的,中國傳統價值觀中講究中庸,中庸就是不極端的,不異類的,特攝片的特徵則屬於和中庸價值觀相反的,但隨著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中國人的思想和價值觀也逐漸的多元化,但傳統文化仍然約束著我們的主流價值觀。


不知道你聽沒聽說過霹靂布袋戲


內地不清楚,說個電視劇方面的吧,tvb陳浩民版西遊記的六耳獼猴部分,是採用了大量特攝技術的。悟空變大了在城市裡和六耳大猩猩打,感覺就像在看奧特曼。另外該劇組竟然用模型的方式製作還原了整個長安城!並且做工非常好,這在一向以預算摳門的港劇中算是絕無僅有的了。


能用模型特效之類弄的為什麼還要專門定製各種服裝


因為國內高級特師都被好萊塢挖走了,看片子人員名單你會發現很多中國人。


芭拉巴拉小魔仙難道不算。。。


《關公大戰外星人》是由陳洪民執導的科幻片,唐沁、谷名倫主演。
特效+特攝 雖然很雷人。


推薦閱讀:

TAG:電影 | 特攝片 | 特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