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要死亡了嗎?如果科技不來一次改天換地的話?

我覺得,現在新出的科幻片、科幻劇,視覺效果很厲害,但是都已經沒有了特別新奇的點子了。

比如Elysium(極樂園,極樂世界),就是描述了人類在地球高空軌道上建了環境優美、各種設施先進、沒有疾病的居住地而地球本身卻十分骯髒落後充滿疾病的困擾,然後Max成為英雄,給了讓地球變得更好的機會。

其實這樣的片子,技術上,機器人護衛、自動檢測並馬上治癒疾病的醫療艙、人機混合體、大腦晶元,都不足為奇,這些類似的想法在其他科幻作品中也是常常見到。

理念上,是人類社會因為科技出現了不公平而英雄出現來改變這種不公平。也是老生常談。技術異化的最常見結果。最常見的解決辦法。

還有新的科幻劇Almost Human(機器之心),2013年11月開始上映的吧,也就是用上了有很炫的界面設計的機器人,然後就是各種虛擬的顯示屏,各種常見的科幻型電子儀器,主題,看到了第三集了,大概就是警匪型,加上一些對有思想的機器人的思考。

都不能帶來科幻應該給人的那種新奇感了,也就是科幻內核硬不起來了。

以前看黑洞頻率,感覺穿越時代的無線電聯繫很厲害;
蝴蝶效應,有三部吧,那種微小變化帶來整個不同的世界的感覺特彆強烈;
創世紀,人體電子化進入虛擬世界,這個想法雖然不新,但是其效果還是做得很好,裡面的數據世界進化出了原生的種族,這個想法特別震撼;
以下省略N部電影電視劇。。。。。

《三體》中的那種遊戲世界,以及一維展開等等概念也很震撼,這一系列的科幻文學作品很值得一看。大劉做得很棒~

我限於個人閱歷,雖然感到真正的科幻越來越少,但是時常還是會發現一些新的科幻點子(對其他人來說可能是常見的科幻想法了)。

但是,事實可能是,我們處於信息時代,科幻處於太空時代加人類實體電子化的時代,現在好萊塢以及各種科幻產業已經把科幻處在的那個時代表現得幾乎沒有什麼能表現的了,只能是翻新的故事加上用濫的科幻概念了。

我覺得,要等到人類開宇宙飛船像騎自行車那樣常見,或者人類思維真的電子化了,人類全體都形態虛擬化,科幻才能進入下一個時代。

在這之前,科幻基本上止步了,從創新的角度來看,科幻已經死了。

大家怎麼看?


與一般人的印象不同,多數時間裡,科幻都是跟在科學身後,亦步亦趨,只有極少數時候,科幻會越過科學的肩膀,往未來瞥上一眼。
之所以有科幻先於科學的錯覺,主要是因為媒體的宣傳。事實上,科幻往往是在「未來已經出現,只是尚未流行」之時,對這個「未來」進行了普及和展示。典型例子就是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在凡爾納寫作之前,世界上已經有了好幾艘實驗性的潛艇,凡爾納正是基於這些潛艇的故事,寫出了「鸚鵡螺」號。
因此,只要科學還在不斷進步,科幻就不會死;因為科學會不斷為科幻注入新的活力。當然,這需要寫作科幻的人關注當前科學發展的最前沿。
從某種程度上說,LZ的問題是存在的。但存在問題絕對不是表示科幻死了或者要死了。恰恰相反,存在問題就存在解答問題的可能,而這個可能,也就是科幻再出發的契機。


離死遠著呢

答完發現離嚴重跑題了,大家有興趣就看,沒有直接跳過吧- -
————————————————————————————————
你應該能發現,差不多所有的科幻電影都不怎麼硬,科技基本都是從天而降的,脫離生活的,從現實社會發展到電影中科技水平的過程往往被省略掉了(頂多一句話帶過),這例子可太多了,數不勝數。

而影片著重講的,都是情節,故事情節,是故事,嚴格來說,科幻電影不能叫科幻,應該叫幻科,先幻了再科,是給你欣賞的,它們的欣賞點在哪?科幻電影的受眾不可謂不年輕,怎樣才能賺他們的票房?當然是刺激!火爆!大場面!

而如果你摻雜了太硬的東西在裡面,寫了一些(哪怕只是一些)技術細節,描述了某個天頂星科技的技術原理,舉個例子,《獨立日》,地地道道的科幻吧,勁爆感十足,回味無數次依然震撼。可如果你稍微(哪怕只是稍微)具體地闡述了david的病毒是通過什麼原理感染了外星電腦的,飛碟的反重力系統到底是怎麼實現的,防護能量罩的原理是啥,為何城市般的飛碟只炸了個核心發射器就全掛了,外星人為何居然沒識別出史密斯的飛船攜帶了核武器.....

那就更不叫科幻了,那叫紀錄片!
有誰會花幾十元上百元去電影院看兩個小時的紀錄片!何況絕大多數人壓根看不懂!這啥,這tm都啥...

科幻片製作成本眾所周知出了名的大,動輒上億元的投資,投資方當然希望能賺個缽滿盆溢,你製片方給做成了紀錄片,人家還不生吞了你?為什麼好多科幻片都有科學硬傷?導演很清楚這些硬傷,但是懶得補!你要是想做一個邏輯比較(哪怕只是比較)完美的科幻,你就別想在兩小時內呈現出足夠的劇情!

可是科幻畢竟需要天頂星科技登場啊!否則怎麼「幻」啊!該如何過度從現實世界到電影中的世界啊!

本屌看科幻無數,覺得一般的手段不外乎三種:
1,藉助外星人或公眾不知情的隱藏屬性,地球人雖然落後,但我讓外星人擁有高科技,一切不就都解決了嘛,觀眾問這科技怎麼那麼牛X啊啥原理啊,我就跟你說哦這外星人的科技我也不懂......完美掩蓋。或者我蹦出一個神秘的研發組織,比如51區啊什麼的...例子比如《獨立日》,《天際》,《洛杉磯之戰》,《變形金剛》系列,《遺落戰境》也算,《地心末日》,《超級戰艦》,《第九區》,《逃出克隆島》,《超時空接觸》我最欣賞的科幻之一,《絕密飛行》,《火星任務》,《銀河系漫遊指南》(不過這電影明顯是來黑地球人的)....
2,拉長時間線(本質是換了個世界),我直接給你拉到XXXX年之後,拉到一個不可預見的未來,告訴你那時候科技就是那麼牛X,你怎麼反駁?有的更乾脆,直接跳到另一個世界去了,跟地球人壓根沒關係,我一個幾乎虛構的世界,你有什麼話好說么。例子比如《我,機器人》,《我是傳奇》最欣賞的科幻之二,《遺落戰境》也算,《黑客帝國》,《太陽浩劫》最欣賞的科幻之三,《黑洞表面》,《雲圖》,《wall E》也算吧,《時間規劃局》,《源代碼》,《終結者》系列(時間線略短才十幾年就能時間旅行了呵呵),《環太平洋》,《重返地球》,《環形使者》,《月球》,《阿凡達》.....
3,直接變異,這個不用多說吧,復仇者全系列(鋼鐵俠我覺得stack腦子肯定變異了- -不過這個系列除了鋼鐵俠別的也不算科幻),《我是傳奇》,《異形》,《鐵血戰士》,《普羅米修斯》...

如果三種手段全都不用,也能拍,不需要過度了,只不過沒有那麼幻了,是直接利用現成的科技構建世界觀,然後發展一些平時不多見的劇情而已,但也能拍出好效果,不信你看例子:《阿波羅13號》最欣賞的科幻之四,《天地大衝撞》,《龍捲風》,《後天》這麼好的片子為啥看過的不多?《2012》...

我舉這麼多例子不是沒意義的,隨便掃一眼就能看出來,這些科幻片世界觀千差萬別,構思天南地北,有幾個和LZ說的一樣「沒有特別新奇的點子」?


我是科幻吧吧主,基本每周都能看到幾次這種論調。

這樣結論的產生我個人認為是有這些原因的:
1.以前讀科幻的人都長大了,知識量和知識面的提升讓以往擁有充足幻想空間的題材顯得微不足道,以前會覺得大飛船好科幻啊,但是現實中接觸了那麼多的新奇事物之後,再也不會對之咋舌稱奇了。看過哈利波特的biubiu對射之後,發現激光槍對射也就是換了個名頭而已,並沒有什麼新奇的。

2.對科幻的定義有問題。很多人認為科幻就是從各種獵奇的科學角度去講述一個光怪陸離的怪異世界,必須是充滿了新奇的點子,其他文學所永遠不會提到。這是一種很怪誕的定義,但是在科幻圈之中很流行,哪怕是科幻圈之外的人都會這麼覺得。不得不說,這是對科幻不負責任的綁架,類似於道德綁架這種。請在大量的科幻閱讀之後再對科幻進行定義,而不是人云亦云,意淫這個文種是如何如何。另外把自己喜歡的科幻都叫做硬科幻的那種人太二逼了……

3.他們覺得科技沒有什麼太大的進步,科幻小說家們沒有寫的啦。其實這樣的人是因為自己不關心科技進步,而且眼高於頂,覺得只有相對論那種顛覆世界的理論才叫做進步。科技一直都在進步,亦步亦趨,循序漸進。前不久原子核出現了新的模型,這是不是進步?植物被逐步證明有社會性,這是不是進步?(我覺得這比寫什麼非常爛的低維空間不知道高端現實到哪去)中微子天文學即將拉開序幕,這是不是進步?生命可能是源於地質活動,這是不是進步?這些值不得值得一寫?難道不是可以顛覆三觀的東西?難道不是科學發現而且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好點子難道就一定得獵奇新鮮讓人覺得不明覺厲似是而非?別把自己的無知當做限制別人的條件。

4.他們本來就沒看過幾個優秀的科幻作品,關注科幻的層面狹窄而無趣,只看某種或者某個作家的小說,他們定義進步定義優秀僅僅是靠自己的好惡而已。

5.最後,某些點子新不新,某些人還看不出來咧,哈哈哈哈哈哈哈。很好的經典的點子,有些還需要一定的知識基礎,不是每個科幻作家都能像大劉那樣把點子當大米撒著玩的,還寫得喜聞樂見大家都看得懂,要求低一點,對自己的要求高一點,仔細看那些作品。

科幻只是作者們覺得有些故事發生在未來會更加精彩,他們採取了這個背景,有個詞叫「借古諷今」無疑科幻就是「借未來諷今」,別給科幻套一大堆跟BYT似的什麼「預言科技」「冰冷未來」「極客炫酷」這種破頭銜。科幻跟科技沒什麼關係,是某些中二自己強加上去的,他們自己上課不認真,以為看點科幻就可以提高他們理工科的修為了。科幻會提到科技,會體現科學精神,但是絕對與高新科技並沒有天大的關聯(別鬧,近代科學這麼抽象的東西……寫出來誰看得懂……
科幻就是科幻,寫點發生在未來的事,沒什麼大不了的。
可能你不喜歡這個定義。

但是不好意思,這個世界大部分時候遊離於我們的好惡之外。

科幻不死,因為未來不滅。

答案並不針對任何個人,只是針對思想。


科幻要死亡了嗎?如果科技不來一次改天換地的話?

========================================
沒有。

多讀書,即便是你喜歡的科幻作品,也再多讀一點吧,用點心讀。

騷年,日子還長著呢。


我一直覺得科幻和未來沒啥關係,和硬科技也沒啥關係。
硬科技只是襯託故事的一個陪襯而已,科幻已死的概念我覺得太過於注重科技感了。
我開始舉例:比如說極樂空間,科技襯托的是資源的不平等。機器之心我一瞅就覺得這是一部走在時尚前沿的基情大戲。火炬木小組還記得么,赤裸裸的基情。未來青年其實是家庭紛爭,而迷離檔案和現在的斷頭谷主線都是團隊合作。科技因素僅僅為了附襯一下內容。你說尼基塔是不是科幻片呢,商店的技術已經相當超越時代了吧,疑案追蹤的人工智慧稜鏡,你看這兩個雖然很技術,但是在整個劇情中也只是推動作用,都算不上主線。
小說也一樣,三體真的在講三體人和地球人打架嗎?我覺得更多在寫地球人和地球人打架。大部分故事都只是因為帶有科幻科技而發展的人類之間的東西,這個科技可以是麵包機,也可以是心理感應器。無所謂,只是你的蟲洞既可以救人,也可以殺人,就看你的故事想表達什麼而已。是深度的思考社會,還是抓住時尚亮點,然後,都會有讀者的。


如果科技的發展能夠快到超越人類的想像力, 那個時候科幻真就死亡了.


碩士生的時候搞生物特徵識別,主要是虹膜識別和掌紋識別,感覺識別錯誤率都是小數點後好多零了,覺得這他媽還有什麼搞頭啊,沒意義了啊。

現在在發明掌紋識別的老闆手下幹活,幹得是新一代的掌紋識別和定義一種新的生物特徵識別,甚至要設計一個設計生物特徵識別的框架。

現在這個組裡從來都是缺人幹活,各種超大腦洞的設想和方向多到做不過來。組裡三年前的設想現在都還沒做完,也沒其他競爭對手抄。


科幻和科幻電影是兩個概念,電影是要受電影製作手段和表現形式制約的好么。。。你讓電影拍一個高維世界或者低維世界,怎麼拍就是個問題。。。很多科幻能想出來的東西,未必適合電影拍出來啊


劉慈欣只是個民族主義憤青兼計算機工程師而已,當然會對科幻的理解出現偏差。實際上在歐美大量的科幻已經不僅僅是反映科技發展的東西了,對人類未來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結構變化的描述才是科幻的發展方向,比如描寫未來的政治和產業結構,生活方式變化對人價值觀的改變比單純描寫某些科技進步要有意思得多。未來的趨勢就是越來越多的經濟學或者其他社會科學的知識開始進入到科幻領域科幻對外來世界的描述會滲入到人類社會的任何方面,也會越來越精確的反映未來人類社會的趨勢和變化


我最近看了?未來簡史?這本書,覺得裡面提出的一系列科技發展可能會導致的未來社會構架方面的問題十分值得去寫寫,可惜本人只喜歡讀不喜歡寫,最近搜羅了一下寫未來社會的科幻文章就找到了?死亡考試?這篇挺好的,好像還沒有其他看的上眼的。有哪位大神可以推薦幾篇么?基於未來科技比如人類機械化後對社會的構架設想之類的科幻。


這要看你要把「科幻小說」定義成什麼樣子了,其實科學幻想作為一種元素糅合在小說中,主要的目的還是用以反應人的問題,科學幻想小說如果單純的以科學幻想作為噱頭難免不了假大空,真正好的科幻小說一定是那種 把所有科學幻想元素剝離開以後能成為一個獨立的完整的故事,因為小說歸根到底是要寫人的問題 ,對人本身與人類社會本身 現象的影射與反思,而天馬行空的幻想與豐富奇妙的科幻元素的添加 給了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並伴有啟迪 激發 誘導其科學思想之作用,這才是一篇好的科幻小說。


哪怕科技產生一點點的進步帶來的想像都是無窮無盡的。

更何況科幻的核心是人文關懷。外星人的故事誰都不會當真,值得探討的是在面臨其他智能生物,我們人類自身的反映。


推薦閱讀:

什麼樣的地球人在地球被有高級科技的外星人侵入的時候比較容易存活?
為什麼內地目前還沒有人拍喪屍片?
如果地球某一天突然發現了外星文明存在的證據,那麼人類文明將會有哪些反應?
在外太空真的能像《火星救援》里扎破手套控制自己飛嗎?
獨立日2中那樣的外星飛船降落在地球上會產生什麼影響?

TAG:科幻小說 | 科幻 | 科技 | 科幻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