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李白和杜甫的詩歌成就是最高的?
似乎歷朝歷代, 大家最推崇李杜的詩, 如果說李杜的詩比別人的好, 好在哪裡呢?
《詩傳》:王維詩,篇篇無我,皆做旁觀者。有我時,亦是畫中他人耳。如「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獨坐者,誰也?李白詩,處處有我,字字是我。無我時,詩中情物亦是我。杜甫以詩為史傳,李白以詩為自傳。故讀李白詩,雖千古以下,其人亦如近在咫尺,氣息直衝髮際,何況時人乎。南華經易人心性,李白詩攝人魂魄。何怪乎觸之則心生仰慕而不能已。
還是《詩傳》:夫凌空散花,不著來處,暢抒胸臆,興盡而止者,此謂之天才,當以仙人目之。李白、高適是也;若不逾前代軌則,而開後學法門,一己之才兼備古今,後之來者,各專其一則為大家,洋洋乎而成大觀者,當以異類目之。杜甫是也。
又是《詩傳》:李高者輩,天才之詩,皆歸唐詩。杜甫之詩,異類之詩,莫能歸依。超絕群英,非專屬一代,唐詩之謂,豈能盡其意哉。是故,楊慎有《杜詩選》、錢謙益有《錢注杜詩》、仇兆鰲有《杜詩詳註》、吳瞻泰《杜詩提要》、楊倫有《杜詩鏡詮》、金聖嘆有《杜詩解》等,徑以杜詩稱焉。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韓愈。
一
李白在其早年作品《蜀道難》中寫道:
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李白既寫了蜀道的艱難,又寫了人生旅程的艱難,並寄予了對國事的憂慮和擔心。特點在於:
- 大膽的誇張。說「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已是誇大。在描繪高峻險曲時,用「六龍回日」「百步九折等詞語,進一步具體形容,使人驚心動魄。
- 瑰麗的想像。全詩用了很多神話及傳說,如「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等。這些神話傳說使人不僅從空間上想像到蜀道之難,而且能從時間上去想像,同時籠罩上一層神秘的色彩。
- 強烈的感情。全詩反覆詠嘆,開頭和結尾都重複「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中間又三次插入類似的詠嘆。連續的感嘆詞,重複的驚嘆句和詠嘆式的小結語,三者交互使用,形成結構上的盤旋反覆,大大增強了作品的抒情性和節奏感。
- 變幻的句式。全詩把散文句式和諧地運用到韻文中間,長短句式錯綜間雜地組合起來,巧妙地為抑揚頓挫的情感語氣服務。長句奔放暢達;短句簡勁有力。變化多端的語言形式,正是為表現不同形象和不同情感服務的。
再看李白晚年的《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全詩給人一種鋒棱挺拔、空靈飛動之感。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歡悅。快船快意,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像餘地。為了表達暢快的心情,李白還特意用上平「刪」韻的「間」、「還」、「山」來作韻腳,使全詩顯得格外悠揚、輕快,回味悠長,洋溢的是經過艱難歲月之後突然迸發的一種激情。
二
杜甫則與李白有鮮明的不同。
先看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卧踏里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前三段鋪敘為後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前後用七字句,中間用九字句,句句蟬聯而下,而表現闊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詞兒如「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歡顏」、「安如山」等等,又聲音宏亮,從而構成了鏗鏘有力的節奏和奔騰前進的氣勢,恰切地表現了詩人從「床頭屋漏無干處」、「長夜沾濕何由徹」的痛苦生活體驗中迸發出來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熱的希望。這種奔放的激情和火熱的希望,詠歌之不足,故嗟嘆之,「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再看杜甫的《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公元767年,杜甫在夔州(今天的長江三峽地區,渝鄂兩地交界處),肺病、瘧疾、風痹、糖尿病發作,最後耳聾齒落,百病纏身,潦倒不堪。在夔州,山川雄壯,地勢險要,高江急峽,古木蒼茂,別有一番氣象。杜甫在這裡寫下了很多歌頌山川和遣興書懷之作,以及詠嘆名勝古迹的詩篇。應當說,在夔州的生活是可以愜意的。但是,詩人畢竟是關心政治的人,在這裡,一切無不勾起他的回憶,引發他的感慨。於是寫下了那千古名詩《登高》,特點在於:
- 形象的塑造:一個滿頭白髮、滿臉悲愁、身衰多病的老詩人,顫顫地站在深秋的季節,他的眼裡滿是憂鬱、深恨,「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忘。『』
- 情感的表達:這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曾被人譽為「古今七言律第一」
。全詩寫登高所覽之景,雄渾蒼莽;在闊大雄健的氣象之中,滲透著一股勃鬱之氣。 - 語言的錘鍊:通篇語言凝鍊,聲調鏗鏘,氣韻流轉,對仗工整。抒寫詩人內心鬱結不舒的愛國情感和羈旅愁思,悲憤而不過分,凄苦而不消沉,在藝術上是很見功力的。
這是聲聲嘶啼和那躁動的急舞與那粗重悲壯的震撼之音。這不是一個人在悲啼私哭,也不是一群人在哀號哭吐,這是「無邊」與「不盡」的鋪天蓋地的震懾與悲愴。這是一個民族的悲痛,一個偉大民族沉淪的悲痛。時間彷彿已煎熬了上百年,也彷彿萬里一片都是苦難。一個偉大的唐帝國被群鬼所害,大廈正在崩塌,正在轟毀,那鋼骨折斷之聲如天崩地裂!那漂泊,多病,孤獨,頹唐的苦命人,他正在看著。他目擊,他親臨,他逃亡,但千里萬里都只共演奏著一樣的悲劇,他又彷徨於無地,他不知如何是好。他沉靜在悲愴之中。
三
李白自稱自己的風格是:
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語,絡繹間起,光明洞徹,句句動人
我們認為李白的風格是:
①情感的壯大高揚
- 時代原因:在中國歷史上,能給人高度自信豪邁的心態的時期大約只有漢初和初盛唐。
- 性格原因:李白個人的豪放性格。
例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寄滄海」是在抒發抱負;「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則是他自我的寫照。而在他發泄自己的鬱悶之情的時候,仍然能夠使自己的感情噴放而出,筆下景觀都有大氣貌,從不蕭索渺小。「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然而李白的送別之情或閑逸之情又顯得清新俊朗,不纏綿牽眷,這實際上也是高揚自信的情感的體現。
②表達的噴薄縱橫
李白的情感很宏大開朗,不局限於方寸之中,在他的感情縱橫馳騁的時候,就如曾鞏所形容的:「如長河,浩浩奔放,萬里一泄。」(《代人祭李白文》)李白情感豪壯宏大,則無物可阻,一經爆發,便有不斷向前衝擊的力量,一去不回。
例如:「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攀天莫登龍,走山莫騎虎。貴賤結交心不移,唯有嚴陵及光武。周公稱大聖,管蔡寧相容。漢謠一斗粟,不與淮南舂。……」(《箜篌謠》)
③想像的奇偉變幻
李白的想像,縱逸奇特,變幻萬端。在他的詩歌里,上天入地,前賢顯貴,長風萬里,煙波茫渺。《說詩啐語》中評價道:「太白想落天外,局自變生,大江無風,波濤自涌,白雲舒捲,隨風變滅。」
李白的想像極具跳躍性,前後可以了無關聯,跨度極大。伴隨著豐富的想像的,則是大膽而瑰麗的誇張。例如「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秋浦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
④意象的個性十足
李白在選取意象的時候,便多帶有個人色彩,他的意象多可與他的風格互為表裡,如「長風」、「朗月」、「黃河」、「長江」……此外,李白也通過了個性化的語言。賦予了該意象以豪逸闊遠的藝術生命。
⑤語言的明麗清朗
李白的語言,真率自然,不加雕琢而脫口成章,果如他自己所說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是一種天然混成的語言,是一種自然奔放的語言。
總結起來四個字:
清雄飄逸
四
杜甫談自己的創作風格:
「臣之述作,雖不足以鼓吹六經,先鳴數子,至於沉鬱頓挫,隨時敏捷,而揚雄、枚皋之流.庶可跂及也。
總結起來也是四個字:
沉鬱頓挫
「沉鬱」指作品中那種深沉蘊藉、凝重悲鬱的風格特徵。要求「若隱若見,欲露不露,反覆纏綿,終不許一語道破。匪獨體格之高,亦見性情之厚。」
這種沉鬱,其實就是感情的深厚濃郁。這種深沉濃郁的感情又來自杜甫那博大的胸懷和老氣縱橫的心態。裴斐說:「心胸氣度闊大,闊大到一詩一聯即能涵蓋一生和整個時代」。這種深厚濃郁的情感,來自杜甫所生活的變亂中的時代,來自正在轉變的唐代士人的群體心態,也來自他自己在窘迫的生活中、巨變下的社會中所形成的思想認識。
「頓挫」主要體現在杜甫詩作一些表現技巧上。頓挫用於杜詩風格辨析最初便是出現在對杜詩語言的分析上。頓挫本就帶有悲抑蒼勁的意味,它是通過沉痛反覆的鋪敘吟詠、蕭索衰颯的意象選擇以及峭拔滯澀的音節氣韻上體現的。這種「頓挫」,隨著杜甫力因年增,意興盎然,思想和閱歷不斷老成和深化而越發爐火純青。
五
李杜相同點:被視為一種共同的審美理想(唐詩理想)――壯大奇麗
李杜不同點:
- 風格:李白:浪漫主義,清雄飄逸。杜甫:現實主義,沉鬱頓挫。
- 創作:李白是第一個吸取民族優良傳統和外來形式,奄有各家之長,把中國詩歌推向全面發展的「先驅」;杜甫則是隨著時代進展又把詩歌創作提到現實主義空前未有的高度,因而贏得「詩史」、「詩聖」稱號的集大成者。
- 感情:李白多人民自豪感與反抗精神。杜甫富人道主義與悲天憫人之懷。
李杜形成不同風格的原因:人生經歷的不同。
李白是怎樣煉成的:
- 李白風格形成於唐帝國最強盛的開天盛世,以抒發個人情懷為中心,詠唱對自由人生個人價值的渴望與追求
- 李白出身於胡商之家,年少時博覽群書, 廣有遊歷
- 李白終其一生都徘徊在出仕與高蹈之間
- 李白熱愛現實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務而對不合理現象毫無顧忌的投之以輕蔑
杜甫是怎樣煉成的:
- 形成於安史之亂時期並逐漸在苦難中成形,關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視寫實
- 杜甫出身於官宦世家,深受儒學教養
- 他一生都在謀求獲得官位,相信自己 「致君堯舜上,再使民風淳」。
- 杜甫那種始終以嚴肅的悲憫的心情注視關心祖國人民命運
討論李杜孰優孰劣沒有意義。李白和杜甫是中國詩歌史上兩座並峙的高峰。李白的詩對於後代愛好豪放詩風、具有奇特想像力的詩人有深遠的影響。杜甫的詩對於後代關懷社會現實、重視詩法變化和字句鍛煉的詩人影響更大。
六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余光中評李白
民間疾苦/筆底波瀾/世上瘡痍/詩中聖哲
附我以前寫的一首小詩:
李杜
他是謫居的仙人,
桃花潭裡映出他不羈的醉態;
他是詩中的聖者,
草堂之中是他瘦骨嶙峋的背影。
他醉後發狂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使我不得開心顏』;
他振臂高呼
「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雲帆濟滄海」
仙人的洒脫滋養我們的血脈;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聖者的悲憫樹立我們的靈魂。
他把酒臨風邀月飲,用生命追尋浪漫;
他語不驚人死不休,
用詩歌記錄歷史。
他狂笑高呼「我本楚狂」,
對天長吟
「天生我才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
他肅立長嘆「天地沙鷗」,
濁酒獨飲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台」。
他天馬行空,
他豪放飄逸,
他傲岸不羈,
他用眾人不能理解的方式,
追求屬於自己的自由;
他感時憂國,
他緒密思深,
他沉鬱頓挫,
他道盡人間悲歡離合,
堅持苦身利人的道義。
他的激情澎湃,
他的浪漫飛揚,
他的詩歌燃燒起我的血;
他的苦難動人,他的現實滄桑,
他的詩歌叩擊著我的心。
李杜詩篇萬古傳,
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千古詩魂在,
再領風騷上千年。
李杜文章依舊在,
唐詩光焰萬丈長。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間正道是滄桑!
P.S.如果題主想有更深入的了解的話,我安利一下我們學校的葉嘉瑩先生的書。
個人覺得評論李杜最愚蠢的不是拔高或者貶低,而是窄化。很多人看過幾首李杜的作品就在那裡大放厥詞,心裡先給這兩個人固定一個模板,然後把觀點往上面搬。讀了幾篇小學初中課本的李杜詩歌就在那裡裝專家,我拜託你們隨手翻一下滄浪詩話或者其他詩歌評論專註對他們的理解,看看真正認真讀過這兩個人詩歌的專家是怎麼說話。或者回去把李太白全集和杜詩詳註看個差不多再來回答問題好嗎?不要在那裡空口說白話YY李杜,那根本不是真正完整的李杜!
題主如果真的對詩歌感興趣並且有一定了解,應該不會問出這個問題,實際上歷史上和當代不知道有多少著作回答這個問題,更何況這兩位偉大詩人的作品就放在那裡,題主完全可以去細細欣賞,慢慢品味漢字和詩歌文化是怎麼樣在他們手中出神入化的。有那麼多大家費勁畢身心血的解答,還有兩位詩人偉大作品的自我佐證,比不上這裡一群詩盲的信口雌黃?如果李杜真是像知乎上某些人所說的那樣,那中國從古到今那麼多文人墨客真是瞎了狗眼,居然把這兩個看上去天南地北的人並稱一千多年還推崇至極。
韓愈一千多年說的話過了這麼久還是如此入木三分啊:
個人覺得排名第一的答案沒有說到最關鍵的問題上去。其中關於李白詩歌達到了所謂「道」的境界,每句話體現所謂宇宙本源更是純屬瞎扯淡。實在是不敢苟同,所以決定談些自己的看法。
概而言之,李白和杜甫都站在中國詩歌史的巔峰之上,李白俯視著過去,身上多了些走向巔峰的開放和豪邁,集舊時期之大成;杜甫面向著未來,身上多了些走下巔峰的沉著和內斂,開新時期之法門。
關於李杜之間孰優孰劣已經爭執了1000多年,也沒有一個公認的答案,我個人更傾向於杜甫,至於為什麼下面的分析會談到。但無論他二人孰高孰低,李杜二人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高峰一直以來都是學界公認的。韓愈就說過:「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直到現在,學界還是這個觀點。
下面我從中國詩歌本身的發展這一個角度來分析一下為什麼他二人最牛逼。
中國詩歌起源於《詩經》、《楚辭》,漢代又開始出現五言詩、樂府詩。建安時代群星璀璨、名家輩出,成就了所謂「蓬萊文章建安骨」。之後阮籍、嵇康等又開創了「正始之音」,隨後經過西晉詩風的雅化,五言詩開始佔主導並逐漸成熟起來(此時樂府詩也基本上是五言了),最值得強調的是陶淵明,絕對也是頂級大家。到了鮑照時代,又出現了七言樂府詩。到了齊梁時代,「聲律說」開始流行,格律詩(近體詩)的前身「永明體」逐漸形成,形式上有了創新,但內容大都追求堆砌詞藻、思想浮靡、無病呻吟、平庸空疏,被後世譏誚為「宮體詩」,直到初唐,除個別作家如沈約、謝眺(「中間小謝又清發」)外,大部分都是形式大於內容。
唐代是中國詩壇的高潮自不須多言,各種體裁、題材都開始逐漸成熟起來,從初唐四傑「輕薄為文哂未休」到陳子昂明確反對齊梁詩風,提倡「漢魏風骨」,盛唐詩壇開始一反浮靡之氣,走向詩歌文化的頂峰,李白之前或同時的王維、孟浩然、王昌齡、高適、岑參、王之渙等盛唐詩人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李杜之後,中唐詩壇開始走下頂峰,白居易、元稹提倡新樂府,掀起了現實主義的高潮。韓愈、孟郊等以文入詩,也另有創新。此外還有李賀以奇峻幽峭、濃麗凄清重開浪漫主義新天地。晚唐的李商隱、杜牧感傷氣氛濃厚,別有一番滋味。
宋詩在唐詩之外又別開生面,發展出與唐詩抒情風格不同的說理詩。梅堯臣、蘇舜欽、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黃庭堅、范成大、楊萬里、陸遊等也各有創穫。自宋之後,詩歌藝術就再難有新的突破,很少再出大詩人了。
以上簡要說明了中國詩歌的發展史,下面再看巔峰之上的李杜。
李白沿著陳子昂開創的路徑,走向了盛唐詩壇的最高峰。李白詩歌以《莊子》、《楚辭》為源,廣泛吸收了阮籍的淵放、郭璞的超拔、謝眺的清秀,並融合盛唐詩壇清新豪放的時代特徵,形成了壯浪縱恣的獨特風格和高遠宏闊的藝術境界,把個人理想和不平之氣誇大到極點,把自我形象放大到極限,天真而狂放,因此而極具個性。最能展現李白獨特風格的是他的雜言和七言樂府歌行,他打破整齊駢偶的拘束,雜用古文和楚辭句法,用豪放縱逸的氣勢駕馭瞬息萬變的的情感,用仙境和夢幻構成壯麗奇譎的理想世界。李白最主要的代表作包括《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梁甫吟》、《長干行》以及各種《古風》。李白在五言七言絕句、律詩上也有獨特的個性和很高的造詣。總之,李白以自己的天才和豐富的想像,充分吸收了前人的精華,展示了自己天真豪放的性格、對權貴的蔑視、對庸俗的不屑和自己雄奇的理想世界,奏響了盛唐詩歌的最強音。
杜甫比李白年輕11歲,早年也是李白的粉絲,他對前代詩人採取了比李白更加包容的學習態度,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兼容並包,集前代詩歌之大成,開後世學詩之門徑,形成了自己博大精深、沉鬱頓挫的獨特風格,全方位深刻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廣闊的社會現實,為中國詩歌藝術樹立了最高標準。李白說:「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對齊梁詩的格律創新認可度並不高(雖然他實際上也吸收了很多這方面的成果)。杜甫由於其祖父杜審言是初唐著名詩人,他的藝術眼界也比李白廣闊,提出「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從前代的詩歌中,吸收了比李白更全面的營養。加之杜甫自己「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比李白更加自覺地進行藝術創作,進行了很多創作技巧的探索和嘗試,成就了更加全面的藝術奇觀,讓人嘆為觀止,也比李白對後世詩歌創作的影響更大。聞一多先生說過,別人都把格律當枷鎖,而杜甫可以把枷鎖拿來當武器。杜甫擅長各種詩體(而李白在這方面確實比不上杜甫),在各種詩體上都有上佳的作品流傳後世,在七言律詩方面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以《登高》、《閣夜》、《詠懷古迹五首》、《秋興八首》等為代表)。同時,他憂國憂民的激情和高度的時代責任感足為百世楷模。在藝術上,他所做的創新大大拓展了詩歌的境界(李白的詩歌大多以想像為主,內容和思想都比較局限),使詩歌擴充到人世間一切事物都可以表現的程度,開創出了後世詩學的各種源頭。
以下是啟功先生的評論,選自《啟功說唐詩——李白和杜甫》
李、杜詩相比,其詩可以分為兩類。體格上,李白繼承的多,杜甫是開創的多;思想上,李白對現實表現自己的抱負、見解,都是曲折地,借古體、古題、古事來表達,而杜是率真的,意思也並不淺。相反地,在抒發理想方面,李是率直的,杜卻是曲折地。李白是「繼往」(李白之前沒有這樣的詩,但細分析起來,都是繼承以往的),得出的效果(給人的印象)是「獨創」,前無古人,是「往」的終結。從唐初往上推,最後的終結是李太白。如詠物不離物的手法還是傳統的手法還是傳統的,不能不受具體事物的約束,他不敢也不願意脫離這個事物而完全發揮自己的意思(猶如六朝人的玄言詩風,使王羲之等人的蘭亭詩最後也歸結到玄言,也要依傍現成的老莊論點)。如李白的《蜀道難》,極力描述蜀道的艱難,刻畫得具體、形象,始終不敢放棄「蜀道難」這三個字。而杜甫則不然,詩歌形式雖可以用「舊」,但在敢於「闖」(創)的方面,正是與李白不一條路。他是事物為我用,以表達詩人的主旨、感情為主,使其成為表達感情的資料和手段。例如「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有人只講到這裡「鍊字「(坼、浮),說得就淺薄了,詩人是把它(大環境)作為自己的感情的寄託:」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所處環境越寬廣,就越顯得孤舟之單。六朝人寫:「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謝朓詩句)說穿了還是很淺。李後主就要好得多:「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而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以致有人爭論誰濺淚、誰驚心?正說明它的豐富。北周庾信的《小園賦》說:「草無忘憂之意,花無長樂之心,鳥何事而逐酒,魚何情而聽琴。」比較起來,杜甫所寫更概括,更少而精了。杜甫以前,運用這種手法的很少。
杜詩的許多篇章之間有聯繫(如秋興八首、詠懷五首等),同時又是走到哪裡寫到那裡,看到什麼寫什麼,這在漢魏六朝也很少。可以說,杜詩是未來的開始(當然李白詩對後人也有影響),他作詩的整套辦法是前所少有的。
所以學詩之人一般都學杜詩。因為李白詩歌主要是反映他的天才,內容也不夠全面,很多地方不和格律,不能當做入門教程。而杜詩可謂詩歌的百科全書,包羅萬象,句句都精密無比,合乎格律(除非是故意不合律的),耐人尋味,越琢磨越覺其妙不可言。
再說一點,李白和杜甫一生都懷才不遇,但他二人都只是文學家,對社會的觀察有時固然很深刻,但目前並沒有證據表明他們有實際的行政才能。李白早年自視很高,要「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法家),又想「濟蒼生,安社稷」(儒家),不屑於走科舉之路,通過求仙(道家)、隱居、漫遊、干謁等方式傳播名聲,力求通向朝廷(他本人經常在詩里嘲諷這些人,但他自己其實也屬於這類),而他也並有具體施政綱領之類的策略。所以他的思想其實也有庸俗的成分,他雖稱「詩仙」,很有仙氣,但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道家(恐怕更多是為了迎合當時李唐皇室崇尚道教)。所以,玄宗讓他當個粉飾太平的御用詩人其實是明智的,因為他這種人只是文學家、詩人、行為藝術家,並不是政治家。他後來投靠永王李璘也說明他並無多少政治頭腦。杜甫也勸過他,說他「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杜甫也是一樣,雖然很有從政的理想,但其實並不代表他適合從政。他一生也只當過小官,散官(還因為得罪皇帝被逐出朝廷),並沒有多少政治素養。雖然如此,這些都絲毫不影響他們在文學史的地位。
不知道能否對題主有所幫助,不足之處,還望大家批評指正,謝謝!
======================================================================
非常感謝 @張小鵬關於李白為何不參加科舉的補充提醒,現補充如下:
的確是有說法稱李白因為先祖犯罪被流放至中亞(李白本人即出生在中亞碎葉城)未被赦免,屬於「黑戶」而不能參加科舉,也有說法稱李白的父親是商人,無法參加科舉。當然,究竟李白是因為不屑還是因為以上兩個原因沒有參加科舉考試目前沒有定論,它們之間也並非是矛盾的。從李白的個性來看,他自視很高,自比魯仲連、呂尚、張良、諸葛亮,輕堯舜、笑孔孟,還想功成名就之後再隱身而退(不得不為他的YY功夫點個贊),應該是不屑於走科舉之路的。至於他在長安待了三年被賜金放還,估計也與他的狂放不羈的個性有關。
至於杜甫,早年也「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理想很高遠。但他的確是科舉不中,制舉也不中,最後才因為獻賦得了個八品小官。安史之亂後,杜甫被俘至長安後又逃至肅宗所在的鳳翔,任右拾遺,不久後就因上疏救房琯而被貶出朝廷。這些也能說明他並無實際的政治經驗和才能。
謝謝!
一句話,李如無崖子,杜似掃地僧。
李白難學,學李白者無天縱之才,只能淪為三流詩人,杜甫易學,學杜甫者無博大之懷,只能越學越覺杜甫始終高在其上而觸不可及。杜甫是山,雄渾壯麗,巍峨綿延,李白是海,波瀾澎湃,汪洋恣睢。
手機作答,隨便說說。
看了一下,基本上沒有就詩論詩,這也不奇怪,多數人不過聽個響罷了。評價韓愈的文章,有個概念叫形大聲宏根深樹茂,不過韓退之尚有喜歡空談道理的傾向,那八個字如果用在老杜身上,那就是真正妥帖了。他的作品有個說法,叫詩史,什麼意思,就是他做到了用詩這種文學體裁記錄歷史。
字字都是從土地里長出來的,並且很有時代整體的格局氣魄,如此才配稱史嘛。
各種杜詩注本里,有一個錢牧齋的錢注杜詩很出名,直接用史證詩。反過來講,杜詩也確實是可以梳理出一個歷史脈絡的。
這些都是很概略的對他的作品都寫了什麼的描述,近似於說什麼杜詩緣詩經,白詩從楚辭。
在內容方向上做到這種「詩的自覺」,很難得,但是也不一定就能多牛逼了。別人也可以這麼來,無非水平高低罷了。
這裡面最重要的是,杜詩不止做了,還完成的很漂亮,正是「完成的漂亮」,才是顯手段的地方。
這就是鍊字的紮實、風氣的革新、以及謀篇布局的近乎化境。
風格成熟後的杜甫在他擅長的七言律詩方面,已經達到了庖丁解牛的境界,各種奇句奇形奇字簡直是平地炸雷,不知道他是怎麼琢磨出來的,初看不可解,細想又無比切。比如秋興八首其八里的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杜甫是個很講究鍊字的人(其實鍊字不止是字),並且極善於用典和化用吸收前人的字法、句法、篇法,用人家評論他的話講,叫無一字無來歷。杜甫用典不像稼軒詞那樣搞批發,而是把典故或者前范,消化成非常平實的文字,以至於即便你不知道典故,也並不影響理解,知道典故之後,又能更深刻地體會沉潛其中的趣味。
打個比方,杜詩就是一碗水,乍一看就這麼一碗,憑你怎麼倒又倒不完。稼軒的話就不好說了,可能看著深不可測,跳下去哎呦沒淹死,剛沒過褲腰帶。
所以如果你十八九二十郎當歲的時候自以為讀懂了杜詩,不妨再等等,過幾年人生閱歷、文史積累(如果你不輟於學的話)上來了,再去看就知道自己當初畢竟是年輕,終究是少見。
杜甫另一個非常厲害的地方,就是對生活感觸極深,諸位請留意這一點。
沒有生活的歷練沉澱而談什麼家國情懷,那就是個屁。或者換個委婉的說法,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好。
說到李白得說鮑照,說到杜甫則要講庾信。杜甫喜歡提庾信這一輩歷經滄桑的古人,他針對庾信的那些感慨,其實很有些自況的意味,比如庾信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橫。再如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都突出一個人生歷練對創作風格的強烈影響。
老杜自己何嘗不是如此?清人趙翼所謂:賦到滄桑句便工。
不要一提老杜就只會扯個家國情懷,那等於把杜詩降格到那年那兔那些事的段位。
老杜詩里有幾句,初看無意,這些年愈發有一種無以言表的共鳴,這便是: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
晏殊有幾句可與一比:當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
大晏是感慨轉入頹喪,杜詩則更複雜是悲欣交集。
好吧說人話。
《瘋狂的賽車》里黃渤有句台詞:90後都出來混勒,我多大啦?
約略近似。
文學史上有個很重要的概念,叫江西詩派。他們有一祖三宗,一祖就是杜甫。宋人作詩講筋骨思理,喜歡往深里走,杜詩成為他們學習的範本,後人學詩也喜歡參照杜甫。
至於李白?有一種說法講,杜甫的好處人學得來,李白的好處人學不來。不過二人也各有擅長,杜甫的七律最牛逼,李白的絕句、古詩最擅長。周振甫講「用事」的時候舉李白的《宮中行樂詞》里的兩句:只愁歌舞散,化作彩雲飛。紀昀批:用巫山事無跡。
把巫山雲雨的典故用進去,說的是啪啪啪,又絲毫不涉猥褻。周振甫說這就好像用雞湯煮菜,把它浮在湯上的油膩去掉,使它凈化,這樣煮出的菜有鮮味而無油膩。
當然現在喜歡吃紅燒肉的好像更多。
那再舉個紅燒肉的例子吧。
白居易的《長恨歌》: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老哥你偷看女人洗澡就不跟你計較了,侍兒扶起嬌無力你是幾個意思啊?
最後歡迎關注公眾號:凱鵝讀書看電影
我小的時候最喜歡李白的詩,現在更喜歡杜甫的。
正好在複習文學史,準備考研專業課。我順道來回答這個問題,可能水平還太菜了點。簡單說幾句吧!(字數看起來一點也不會少)
談他們倆的詩歌的偉大,至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論述:題材,體裁,藝術手法,他人評價等。
李白詩歌題材廣泛,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歌詠奮發有為的積極用事精神
「魚水三顧合,風雲四海生」
「功成拂衣去,搖曳滄州旁」
②諷刺,鞭撻醜惡事物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③抒寫壯志難伸的憤慨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④表現不受名教束縛的叛逆,反抗精神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⑤愛國主義精神
「君失臣兮龍為魚,權歸臣兮虎變鼠」
⑥歌詠祖國山川(這個義務教育階段學的最多,不舉例了)
⑦婦女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扯一個題外話,長干里貌似在南京)
⑧友情,親情
李白友情的詩歌在知乎上已經被玩壞了吧……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嬌女字平陽,折花倚桃邊。
李白詩歌的體裁問題
大家都知道李白樂府和古體詩寫得好,古體詩沒有近體詩那麼嚴格的束縛,恰巧李白是天馬行空想像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確實不錯。但是,也不應該忽略他的七絕詩。清代宋犖《漫堂說詩》稱:「三唐七絕,並堪不朽,太白、龍標,絕倫逸群。」這裡把七絕聖手王昌齡和李白一樣看待了。
?樂府,據統計李白樂府作品約有230首,佔據他所有詩歌的四分之一。
《蜀道難》、《烏棲曲》、《梁甫吟》、《長干行》
這裡面樂府有的擴充了原有的題意,有的別立新意。有的還是原有的題材。
?七絕
王世貞說過:「俱是神晶,爭勝毫釐」
《望廬山瀑布》《贈汪倫》《送孟浩然之廣陵》
等等,不都是名篇嗎?
?五言絕句
他的作品也是獨具魅力。
《玉階怨》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靜夜思》不寫了,大家都會
?古體詩
《古風》《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書雲》
?律詩
《渡荊門送別》、《夜泊牛渚懷古》
話說有一個問題,三五七言這種詩是李白(有爭議)確立的,筆者挺喜歡的,既像詩,又像詞。
……好累,碼字好不容易
藝術特色
1.強烈的主觀色彩,抒發了自我個性。李白很少對客觀事物和具體事件進行描述。氣勢奔放,一氣呵成。如「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而上九萬里」
「拔劍四顧心茫然」
2.變幻莫測,隨意生髮。
3.壯美與優美的意象。
4.清新明快的語言風格。最高贊答案 @Feng Yang 回答深得我心。看完後不禁手癢,也說說我的體會。
要說兩人要高下,千百年爭了那麼久,沒爭個所以然。文學史的觀點,不管游國恩也好,袁行霈也好,給的是雙子星的結論。就我個人而看,確實難分伯仲。
當年讀杜詩就感受到了,還做了一些批註,大意就是:
李抬頭向上,面向過去,是古之集大成者,最擅長最能代表李白特點的是古體,語言汪洋恣肆,有太多的名篇:《蜀道難》《 將進酒》等。
杜低頭向下,展望未來,是未來之開創者,最大的特點是在有限的空間里開拓無限的意境,其最擅長最能代表杜甫特點的是律詩,史家認為開宋調風範,宋人呂本中尊其為一祖三宗之祖。可以說,老杜用其實際創作告訴了我們,律詩該怎麼寫。而老杜之所以被後人尊敬是其悲天憫人的情懷,唐人中並無第二。
所以我們看二人留在人世間的畫像是:
李詩仙是仰頭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得意之志。
杜詩聖是滿臉皺紋,一副標準的憂國憂民希望為萬世開太平的傳統文人形象。
李白的成功,天賦要佔90%,一般人不可學,天分不高的只學會了粗俗。
杜甫的成功,天賦和努力大概是五五開,其轉益多師、字斟句酌作詩的方法,人人可學,學了能致用。這不是說老杜天賦不高,沒有天賦,難以把律詩玩得出神入化,難以在各種羈絆中開拓無限的意境。
要我說,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應該是屈原。屈原恰恰是李白和杜甫的完美結合。李白的奔放和鬼斧神工的想法,杜甫的悲天憫人,在其身上得到有機歷史的統一。這說法,和李杜代表詩歌巔峰並不矛盾。因為,唐詩是詩的巔峰,李杜是巔峰中的巔峰,二人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知乎上很多問題都很刁鑽,比如這個。
這個問題刁鑽在哪?刁鑽在成就最高上。要換成成就高,那就不能說刁鑽了。
首先先不說這個李白杜甫到底是不是詩歌成就最高的,先來看看詩歌歷史上的成就都有哪些。
一、第一首詩歌的誕生。
這肯定是一項巨大的成就,是詩歌界的宇宙大爆炸,人們發現生活中還有詩這種騷東西,這是詩的起源。這裡稱之為詩道起源。
二、第二首詩歌的誕生。
為什麼這也算是成就,因為這說明了詩歌的可複製性,也就是寫詩這項操作可以被其他人掌握。這絕對是巨大的成就。沒有這個成就,詩歌就不可能發展到現在。這裡稱之為詩道繼承。
有了第二首詩,第三四五六……都不成問題了。
三、第一種寫法的誕生。
寫法的誕生是詩歌要大規模發展的必須,沒有寫法,詩道就算能夠發展,也不會久遠。因為寫法是人窺破詩道之謎的開始,窺破詩道,才能讓更多的人踐行詩道。這裡稱之為詩道聖跡。
四、第二種寫法的誕生。
同樣的,第二種寫法,也是巨大的神跡。這意味著詩道越來越被人所掌握。這裡稱之為詩道聖光。
有了第二種寫法,第三四五六……都不成問題了。
五、第一種體裁的誕生。
體裁不同於寫法,體裁包含寫法。體裁可以是一種寫法的極致,但不能等同於一種寫法。體裁的誕生,是寫法演化成熟的標誌,這意味著人們對詩道的參悟更深一層,可以準確用詩道來演化自己的情感。這裡稱之為詩道文明。
六、第二種體裁的誕生。
第二種體裁的誕生,不單單是寫法和內容的擴充,更是人越來越掌握詩的深層奧義的象徵,它說明人們不但有更多的方法完成詩,能讓詩按自己的意願去呈現。這裡稱之為詩道紀元。
七、第一首完善的詩出現。
這是詩道生根發芽開花之後,結出的第一個成熟的果子。我們稱之為詩道聖果。
八、第二首完善的詩出現。
這是必然,但也是詩被人徹底馴服的一個標誌。我們稱之為詩道大時代。
九、千古佳作。
這是修習詩道之後,詩道修行者煉就金丹的象徵。當然了,這種成就的取得是需要機緣的。但大浪淘沙之下,如果修鍊者根基不穩,很容易就會被風蝕不存。這個成就稱之為詩道之光。
基本上,在詩歌的發展中,這九種成就可以涵蓋所有。比如經常被提到的第一首詩《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肉)」,它的成就是詩道起源。然後是其他先秦詩歌,就是詩道繼承。
詩經相對成熟,包含賦比興三種基本寫法,這就是詩道聖跡和詩道聖光。然後詩經本身也是一種非常明顯的詩歌體裁,所以它也是詩道文明、詩道紀元這兩個個成就的擁有者。而詩經中的詩表現和傳達都非常完善,這就說明詩經也擁有詩道聖果和詩道大時代的成就。而《關雎》《蒹葭》等等都是耳熟能詳的千古佳作,也說明詩經擁有詩道之光這個成就。
所以,來判斷誰的成就高,只要看看他的詩道成就是怎樣的就能知道了。
首先是詩道起源。無論李白還是杜甫,他們都是沒辦法擁有這一項成就的,因為生的太晚。
然後是詩道繼承。李白與杜甫一個詩仙一個詩聖,這個繼承自然都是有的。
然後是詩道聖跡。李白的樂府歌行詩雖然竟然萬古,但寫法上並非首創,同樣的,杜甫的七律雖然鬼神莫測,但是寫法也是自來有矣,不過杜甫的七絕雖然很多都寫得不好,但是也就是那些寫的不好的,反而讓是他獨創的七絕寫法。所以,詩道聖跡李白沒有,而杜甫是有的。
然後是詩道聖光。李白雜糅了前人,成就了自己獨特的樂府歌行,七古五古七絕五絕五律寫法,杜甫也同樣融會貫通,創出了自己的新樂府,七古五古七律五律寫法,所以詩道聖光兩者都是一樣的。
然後是詩道文明。這一點上,杜甫看著貌似會佔便宜。很多人印象中,律詩就是杜甫的。其實不然,無論是七律還是五律,抑或是排律絕句,都是杜甫之前的前賢搞出來的。所以,他和李白一樣,不能擁有詩道文明的成就。
然後是詩道紀元。詩道紀元是人徹底掌握詩道的標誌,李白杜甫這種詩道巔峰,這個成就必然是不能跑的。兩人都在創立自己獨特寫法的同時,對每個體裁都進行了個人創新。比如李白的樂府歌行,杜甫的七律五律,明顯的在開創自己的時代。
然後是詩道聖果。君生我未生,兩人都沒趕上時候。
然後是詩道大時代。一仙一聖,自然是沒跑的。李白就算被人詬病的七律,他也有合格的。杜甫五絕雖然也沒什麼好看的,但也是合格的。
最後是詩道之光。這一點需要一個龐大的取樣調查統計,這裡取個約數,兩人對等。說句題外話,很多人學人口舌,說什麼百首以內,李白佔優,百首以外,杜甫佔優,李白嫌重複。如果這麼說,那李白杜甫就不是李白杜甫了,看起來杜甫內容很多,其實也是很明顯的個人傾向,比如去看他的七律155首,一首一個樣,內容不重複?扯淡。所以評論之前,先去看看,不要多,每人100首,還是要有的。
然後統計一下:詩道繼承,詩道聖光,詩道紀元,詩道大時代,詩道之光,李白有的杜甫都有,而杜甫因為七絕的原因取得了詩道聖跡,所以比李白多了一個成就。
所以,可以說杜甫的詩歌成就是比李白多的。但這並不是這個問題的答案。問題問的是,為什麼他兩個的詩歌成就是最高的?這個答案是什麼呢?
答案很簡單:不能說李白杜甫的詩歌成就是最高的。
原因如下:
1、詩歌成就最高無疑是詩道起源,沒有這一個,後面都不會有。而李杜並沒有這個成就。
2、李杜作為詩道繼承者中的佼佼者,可以說是最巔峰的存在,雖然功力高深,但是天命如此,生來就缺少首創的時機,雖然他們對各個體裁都進行了擴展,但也僅僅如此,而成就最高,肯定是首創者的,因為這是基礎。但如果單指具體某一種體裁,或者題材、寫法,李杜指向性的成就可以說是最高的,比如李白的五七絕五律和樂府歌行五古七古,杜甫的五七律和新樂府以及五古七古。
又是沒有答案的問題,但是不扯不舒服司機哈哈~
李白七言古體最具盛唐氣象,自由狂放,藝術之高的確壓倒群儕。不過李詩題材上更自我,杜詩更關注現實。關注現實的詩,創作難度其實是更大的,因為筆觸不那麼自由了。杜詩之佳在深沉蘊藉,並且作了大量前所未有的詩歌嘗試。如果說李詩是拔高了詩歌的高度,那麼杜詩使得詩歌的廣度和深度大大增強了,無論是形式上還是內容上。
如果細細比較的話,我覺得李白是要稍強於杜甫的。以參考物來比,《夢遊天姥吟留別》之流不下於楚辭莊子,《長干行》不下於古詩十九首,七絕不下於王昌齡杜牧,五絕不下於王孟。李白只有七律不能跟杜甫比肩。杜甫的詩如前所述,受制於現實,筆觸不可能如李詩那樣盪開,故以深沉取勝。杜詩在當時基本是沒有參照物的,很難界定,尤其古體,幾乎處處用勁,字字用力,唐以後詩歌里學杜的很多,但做到通首用力的很少,似乎只有韓愈從險怪奇崛的方向推到了一個新高度,但又覺用力過度了,達不到杜詩的沉雄。歸根結底,因為杜詩關注現實,所以創作難度更大,這導致了李詩經常是一氣渾成,而杜詩中時有拙句。故而我認為李詩要稍勝。當然,在這點上其實也沒人比杜甫做的更好,如《兵車行》《洗兵馬》之類我認為已是極致。至於七律,杜甫無敵是沒有懸念的,五律也是王孟之敵。
為什麼李白稍強呢?雖然都是天下第一,但葉孤城明顯看起來更無敵一點。因為張三丰還會受傷,葉孤城不會,他只會死,不會敗。
難得碰到本專業知識,可惜問題太大,我又很笨。
提一點就是很多人的詩集是首飾店,裡面有貴有便宜的,但精品就那麼幾個。李杜就不同了,哥倆是藏寶洞聚寶盆黃金谷,隨便翻一頁爆S級以上的幾率都在百分之九十八,最次也都是A+,更別提倆人的藝術技巧,風格和在體裁上貢獻balabala。
另外題主你不覺得李白詩很燃嗎,有一些念叨念叨洪荒之力就入體了( ????? )
那種只要寫出一句就能出名一輩子的詩句,他們兩個一生不知道已寫了多少……
沒有似乎不似乎,如果不如果,李杜的詩的確是中國詩歌的最高峰,這一點不用質疑,為什麼呢,說來話長,我盡量長話短說。
1,李白為什麼流弊?
這裡,我首先說明一下文學創作的境界,文學,是語言的藝術。
其中最低檔次的創作,便是按照作文方法來寫一篇文章,就像美術老師教了你素描的方法,你畫了一張靜物,在文學上,你學習了格律,寫了一首符合格律的詩,這就是最低檔次的創作,文法的實踐而已。假設你能做到這一點,那麼你的戰鬥力就是1。
再進階一個級別,戰鬥力到了2,你掌握了句法,修辭,能夠應用多種文學創作的技巧加入到你的文章里,時不時還能化用一個典故,這時的創作,就算做文學了,但也是個文學票友而已。
再進階一下,戰鬥力到了3,你的眼界開闊,思維活躍,想像新奇,對文體掌握嫻熟,揮灑自如,妙筆生花,寫出來的東西人人都說好,那麼你就可以稱之為作家,或者詩人。致力於文學創作的大部分人都處於這個階段。
當然你天資聰穎,不會滿意,還要繼續提升,你發現了社會的規律,在你的文章中加入了你對這個世界的思考,在創作上對文學方法的掌握登峰造極,可以輕易調動讀者的情緒,揮手間營造出你心中或是雄渾,或是蕭索,或是悲壯的氛圍,帶給人啟迪和無限的遐想,那麼,你就是文學家,戰鬥力達到了4!文學史上能夠留名的大家,很多都達到了這個層次。
你還有潛力!繼續提升,你的創作不但都做到了文學家的極致,更是開創了一代文風,開闢了文學創作的新領域,無數跟風狗在你的身後此起彼伏,你的作品是這個時代的代表,對後世的社會發展,至少是文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那麼,你可以稱之為戰鬥力為5的一代文豪!這在文學史上也是少數人,比如屈原,比如司馬相如,比如陶淵明,杜甫,白居易,韓愈,柳永,歐陽修,蘇軾,湯顯祖等等。
那麼李白戰鬥力是多少呢?他的戰鬥力絕對超過5,至於超過了多少呢,到沒到6,這就不好說了,因為我的認知已經無法體會到了。
5之上的境界
戰鬥力達到6是什麼境界?如果按照傳統主流的哲學觀念,即以道本論為本體論來討論,簡單的說,這時你的作品,跨入了「道」的境界,你的每一行字,都是宇宙本源的體現,你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無無」和「自然」的表現,是這個宇宙的最高抽象存在在人間的驚鴻一瞥,(道本論的哲學觀念認為文學的創作是道的體現,貴無,貴自然,講究「虛無之有」和「寂寞之聲」,以體道,悟道,觀道,味道為審美的最高標準,這是形而上學的討論。)這種境界簡直不是人間可以有的,因此,史上唯一一個戰鬥力超過5,到沒到6不好說的大文豪:李白,被冠上了「詩仙」的稱呼。
因此,李白是個流弊的存在,毫無疑問。
李白詩歌的成就主要體現在古體詩的樂府歌行和近體詩的絕句中,他的詩歌創作充滿了發興無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的想像,時而氣勢浩瀚,變幻莫測,時而明麗意境,美不勝收。「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袁行霈《李白詩歌與盛唐文化》)他少習劍術,神仙道教,好任俠,「少任俠,手刃數人」(魏顥《李翰林集序》)「託身白刃里,殺人紅塵中」(李白《贈從兄襄陽少府皓》)性格獨立不羈,不受約束,其歌行作品《襄陽歌》,《扶風豪士歌》,《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少年行》,《古朗月行》,《江上吟》,《玉壺吟》,《梁園吟》,《夢遊天姥吟留別》,《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等等作品是其最高成就,完全打破了詩歌創作的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變,達到了任隨性情之所至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道本論所討論的自然的境界)。不僅感情一氣直下,還以句式的長短變化和音節的錯落,營造出奇妙的迴旋震蕩的節奏旋律,造成詩的氣勢,突出詩的力度,呈現出豪邁飄逸的詩歌風貌,李白的詩歌,是中國詩歌創作的頂峰,至今還沒有出現過一點會被超越的跡象,甚至連靠近的人都很少,畢竟,戰鬥力5是個難越的坎。估計要從今天再往後跨個幾千年的尺度才可能再出現這麼流弊的人物。
李白的詩歌成就,活著的時候就立刻得到了當時世人的廣泛認同,玄宗多次徵召,國師司馬承禎稱其有仙人之氣,賀知章稱其為謫仙,同時李白也曾順手從哥舒翰手中救下了一個將被處決的小兵:後來在安史之亂中力挽狂瀾的郭子儀,隨手改變了大唐的國運。唐文宗下詔將「李白的歌詩」「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定為大唐三絕。
有關李白的評價,建議閱讀袁行霈版的《中國文學史》第二冊(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16-229頁,更為專業和詳細。
2,杜甫為什麼流弊?
正如上面的分析,杜甫的戰鬥力其實只有5,同一級別還有屈原,蘇軾等大文豪在,那麼杜甫流弊在何處?其實,主要是歷史的原因。當然杜甫本身是大文豪不用質疑,但是他的地位,是宋代才捧起來的,一直捧到了跟李白相同的地位。我們都知道杜甫的主要創作時期是安史之亂時期,他的詩歌充分反映了這段歷史的艱辛苦難,充盈著濃濃的愛國愛民的氣息和情懷,因此被稱為「詩史」,到了宋代,契丹女真党項韃靼等異族輪番上陣,使得宋朝飽受欺凌,邊境人民困苦不已,國家臣子臉上無光捶胸頓足,與杜甫的詩作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因此,詩學上掀起了學習杜甫的浪潮,因此杜甫的詩,對於宋代及後世士大夫的思想情操,精神人格都產生了巨大的正面影響,是很多人的精神支柱,因此杜甫的文豪地位,比其他戰鬥力相同的文豪要高一些。
最後,我們都知道,文學的作用主要在表現作者內心和反映客觀現實上,前者正是李白為其高峰,後者,當仁不讓是杜甫。
以上,就是李杜永久不衰,以及比別人好的原因。個人覺得大多數對杜甫的評價都進入格式化的套路了,動不動就「沉鬱頓挫」。即使是本身就是詩人的馮至寫的《杜甫傳》,也是陳詞濫調一堆,甚至他無恥地寫道:「他的詩的成就,只靠著高度的藝術修養是不夠的,主要還是決定於我們一再提到的愛祖國、愛人民的政治熱情。」著實不要臉,骨氣也沒比郭沫若這種馬屁精牆頭草硬多少。
但杜甫的腦殘粉並非只有這些軟骨頭。他的重量級腦殘粉可以組成一支「中國好粉絲」的超級戰隊。王安石表彰杜詩「丑妍巨細千萬殊,竟莫見以何雕鎪」的成就。秦觀說:「於是杜子美者,窮高妙之格,極豪逸之氣,包沖淡之趣,兼俊潔之姿,備藻麗之態,而諸家之所不及焉。然不集眾家之長,杜氏亦不能獨至於斯也。蘇軾云:「杜子美詩,格力天縱,奄有漢、魏、晉、宋以來風流」。各位大家均是極盡諂媚之詞,卻有些空洞。杜甫在國外也有很多腦殘粉,有的評價要有新意得多,美國現代詩人雷克斯羅斯認為杜甫所關心的是人跟人之間的愛,人跟人之間的寬容和同情:「我的詩歌毫無疑問地主要受到杜甫的影響。我認為他是有史以來在史詩和戲劇以外的領域裡最偉大的詩人,在某些方面他甚至超過了莎士比亞和荷馬,至少他更加自然和親切。」以羅斯的江湖地位說出如此誇張的話,讓我意外,也讓我自豪。他認為杜甫關注的是"人的堅信、愛、寬宏大量、沉著和同情",而只有這些品德才能拯救整個世界。雖然杜甫沒有任何的宗教信仰,但他關心普通人民的命運和處境,而這才是"唯一可能持久的宗教"。雷克斯羅思對杜甫的敬佩使他最後說出了這樣的話︰"我30年以來沉浸在他的詩中。我深信,他使我成了一個更高尚的人,一個倫理的代理商,一個有洞察力的生物體。"這樣的新意讓人暢快,這種暢快就像吃了數以月計的流水宴席,突然泡的濃茶一杯,油膩盡去。
個人覺得,杜甫寫得好,一是他是位有著極佳品質的人,每份情感都極為純粹,他懷念他的兄弟,寫道:「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他愛春雨的靈性,他寫道:「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開心時,他便「白日放歌需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懷念好基友李白,寫道:「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也寫「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所有這些描繪,都像瑞士手錶一般絲絲入扣,又像秋衣一般溫軟貼切。格調比兩宋那些跟歌姬廉價地呻吟的詞人高上許多,更不用說那些鴛鴦蝴蝶派了,那些人寫花寫淚寫愁寫恨,惡俗之氣撲面而來,而你看他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給人的感覺卻是重如泰山。實際上,這究根是源於他有著高貴的品質和靈魂。即使是一個普通人,他也會是一位稱職的兄弟,肝膽相照的朋友,孝順的兒子,顧家的丈夫,合格的父親,當然,也會是位有著普世價值觀的博愛好公民。
李白杜甫之間,沒有誰高誰低,只有本著自己口味而更喜歡誰之分,個人覺得,欣賞杜甫的人,其藝術修養要高些。所以那個我很討厭的姓毛的死胖子,喜歡李白。呵呵……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就這兩種境界註定經久不衰!
後人胡扯而已,哪有什麼最高。李白或許還能當得一時詩宗,杜甫的地位很晚才確立,關於杜甫地位的演化,是中國古代詩歌史文學史的一個必讀課題。有人說杜甫身後學杜者無數,可以說,杜甫以下的詩壇大致分人數相當的兩派:學杜,和其他。這話有點誇張,但是不算大錯,因為老杜詩法度清晰,適合模仿,學個大概齊就能混,但是沒人學李白——因為太難了,沒法學,學不會就死了。就像馬援說的,刻鵠不成尚類鶩,畫虎不成反類狗,那大家自然都去學刻鵠,不畫虎了
詩歌的好有多種,他們巔峰只是語言運用上穩定出彩。而且其他朝代並不把詩歌當做主要文種,宋詞等沒法跟唐詩比。
人人可得,人人可樂!不用典,不用古怪的字詞句,明白如話卻又大氣磅礴,出神入化,返璞歸真,已經到了至高的境界!
對他們作品的閱讀,讓所有的人都能得到自己的水平可以得到的東西!
幾乎窮盡了詩歌創作在美好方面的一切可能,讓後人已經無從下手了…
嘿嘿,看了下大家的回答,有些挺有意思。上學期我選修了唐詩,剛好可以談一些大家沒說到的。其實李杜並不是從始至終都非常厲害的那種,我還不很清楚他們的名號如詩仙、詩聖是什麼時候有的,但不是因為仙和聖的美稱才覺得比別個詩人厲害的。拿當時的唐朝說,李白和杜甫充其量算是個二流詩人,當時最受推崇的是王維,連皇帝都崇拜他。王維尊稱詩佛,蘇東坡評價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也是文人比較喜歡的詩人,《紅樓夢》中黛玉教香菱寫詩時就給了她一本王維的詩集。仙、聖、佛三者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三個推動力,並不是哪一個就比哪一個好,還是看時代需要。杜甫的詩歌越來越比其餘兩位地位顯得高,就是時代在越來越要求忠心和愛國呀。像是到了社會動蕩或黑暗時候,文人就趨向了李商隱的詩和八大山人的畫,透漏出荒蕪了。我本人最喜歡李白的詩,其次是王維。事物都分文與質,也就是才和品,李白顯得才華天賦,杜甫品行厚德。讀完所有的詩歌,就會覺得他們兩個人實在是這兩方面無論質量和數量都非凡超越的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