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明朝,清朝留給中國的領土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亦或是基本沒貢獻?

因為看到各種說法眾說紛紜,所以希望有個大神能梳理一下


其實這個問題挺扯的,我這裡必須指出來就是——政治學是需要專業素質的。

第一個層面是情感上為什麼會有當代國民對歷代王朝功過的評價。

第二個層面是當你們討論一個王朝對現代中國的功勞和過錯時你們在討論什麼。

第三個層面是歷史人物,歷史王朝,掌權家族對一個文明體和對一個繼承了其版圖和文化的民族國家來講,討論其功過時要怎麼進行思辨。

第四個層面是歷代中國王朝對當下中國的意義有哪些。

這些問題攪在一起,你不理清楚,說幾句,就被朝代粉往溝裡帶,而事實上這種嚴肅的討論最怕的就是朝代粉。

第一個層面:

因為共和國才成立六十多年,鐵路修遍全中國才幾十年,脫離評書史觀,人民開始有條件普遍閱讀正史才二十多年,所以大部分國民的心態還不是共和國民心態,而是某朝治下的民眾心態,當然我不是說這樣不好。事實上這種論述者作為本朝子民看前朝興衰的心態,是我們這個文明體的一個主要特徵——不談某個皇帝聖明,某個皇帝混蛋,你也配當中國人。

進一步講,我國人民對中央——政治的心態還是普遍的野人看國人的心態,從西周到現在,基本如此——官家好,讚美一下,官家一般,嘲諷一下,官家操蛋,準備造反。其實這挺好的。至於官家咋來的,關我屁事。

這樣就對了。所以拋開朝代粉,討論一下明清兩代的版圖擴張情況,看看誰打的地盤大,誰完蛋時保留的地盤多,這就是這個問題在貼吧應該有的內容,拋開民族情緒,我們可以公開說一句,大清打的地盤多,大清面對農民起義和蠻夷切割時保留的地盤大,這是個事實判斷,至於這是不是大清的能力就牛逼一些,我個人覺得不見得。

翻開歷史模型就明白,前漢是會被農民起義一波打死的,後漢是可以鎮壓農民起義的,前唐面對安史之亂是丟了首都的,但面對黃巢起義是堅挺的,所以大清之所以堅挺,與其說是統治家族堅挺,還不如說是周期的日常:

後漢,唐朝後期和我大清之所以面對危機時更給力,不是說朝廷牛逼,而是大一統政權割完的地方勢力,在大一統的幾百年內又重新成熟了,這個道理,我想不難理解。

消滅黃巾起義的是後漢的地方軍閥,滅了黃巢的是我唐的地方軍閥,滅了太平天國的是曾國藩,收復新疆的是左宗棠,打了越南的是劉永福和陳子才,這批人里一個皇族親貴都沒有,都是地方實力派捍衛地方利益的正常舉動(我大清的基本手牌是蒙古騎兵,由於是中央軍,所以地方配合一般,所以僧王死得慘)——大一統時期的後半段,由於皇權衰敗,地方分權加劇,所以面對風險的能力更強。

說完了抗風險能力大清更牛逼的原因(全是客觀原因,沒有主觀因素),再看看擴張更牛逼的理由。

這個其實是大清這夥人更靠譜一點,但也是形勢使然,後漢的基本盤比較少,基本繼承前漢版圖,我唐在安史之亂後基本盤非常難看,收復西域不太可能,我大清作為蠻族自治區的局外人,反而不太受本土官僚束縛,一開始還算是敢打敢拼——主要還是能夠動員起軍隊。

這是其自己的因素,但其他客觀因素不能忽略。

首先我唐崩了以後漢人在寶雞以西非常難看,基本是自己求生,自己當歸義軍。我宋打下隴右之後崩的太快,女真,党項和蒙古來回爭地盤,真正等蒙古人徹底摧毀中亞和中東的所有大國,漢人重返隴右,還是我大明的不世之功,這個忽略了,空談大清在大明基礎上的向西擴張純屬朝代粉。

明朝重新確立了西北漢族區域,將這些地區的治理常態化,這基礎上有了清朝藉助明朝的火器,組織方式和歷史慣例向西擴張成功(主要靠炮和瘟疫)。擴張成功後,清朝採取了漢族屯田和少數民族移民邊疆的綜合模式,事實上這一招是比純粹的漢人屯田要好,但這不是清朝的發明,這是漢唐明發蠻族騎兵充實邊疆的延續,只是清朝在東北民族中號召力更強,所以做得更好。

所以客觀的結論講了,結論的原因也說了,但這個和功過沒啥關係,朝代評論功過這個是現代網路論史的發明,功過在傳統史學主要還是落實在具體的經手人,也就是皇帝手中。倒是你換個詞,說歷代版圖擴張得失,這還有點錢穆的味道,不至於太丟臉。

談論功過就涉及到功過的主體,論功賞罰總要有獎勵和懲罰的執行者,帝王將相一怕史官黑,二怕死後挖祖墳,其他大概是不怕的,所以還可以討論功過,但朝代又不是人格屬性的, 朝代沒有感情,朝代只是要生存而已。

而事實上,是現代中國人對過去的朝代有了感情而已。

第二個層面,歷代對現代中國的功過,這個討論的實質是啥。

實質是中華民族的自我意識剛剛蘇醒,試圖琢磨一下祖宗和自己的關係,中華民族懵懂的,漫長的,野獸一般的童年終於結束了,他開始閱讀往事。

這和你成年後開始對家族史感興趣是一樣的——思考我從哪兒來是一個人決心成熟的標誌。

既然實質是這樣的,那麼這樣的討論是有意義的。命運是什麼?就是那些已經發生的,不可改變的,無論是好是壞,都刻在你的基因里,推著你往前走的東西。可以說明朝和清朝都是中國的命運,一個掀起了漢人復仇的火焰,但迷失於宋朝同樣的問題,一個從局外人的角度試圖解決中國這個體系的一切問題,但在王朝的晚年面對著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不曾面對的世界和敵人。

意義呢?意義在實質之後。

第三個問題,思辨。

只有當中華民族不再作為一個天下,而是作為一個文明共同體,打算在世界體系內發出聲音時,討論歷代的功過,才具備了意義。

只有首先明確了怎樣的條件,對於我們的文明發展,對於我們面對當下世界的挑戰更好,那麼是否滿足這些條件,是否為我們準備好了這些條件,才具備了意義。

就跟你必須明確了你將在哪個城市和國家生活,那麼你接受的中國教育,或者美國教育,才對你具備了意義。

那麼一個文明體,一個民族國家,具備怎樣的挑戰,才能在當今的世界環境中發展呢?

那麼首先,你要明白,我們面對著怎樣的世界,這個世界是存在普遍共識的,還是尊重遊戲規則的厄,還是徹底的,撕破一切面紗的弱肉強食的?答案不同,則應對的方式截然不同。

也只有中華民族開始思考,這個世界是怎樣的,那麼,從夏商到先秦到帝制兩千年的一切經歷和經驗,才具備了意義。

這個思考是複雜的,不是鍵盤俠說一句這個世界就是弱肉強食能夠解決的。

我相信每個討論王朝對現代中國意義的人,對於怎樣的中國更適應當下世界的競爭,都有自己的答案。

我就說一點我的態度好了——這是一個信息化和自動製造化正在摧毀所有印刷術時代就存在的政權的世界,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印刷術和火藥有了,中世紀的國家就解體了——中世紀完蛋的起點是什麼?是廣泛使用火器的奧斯曼人攻克了君士坦丁堡。

進一步講,由於火器和造紙術印刷術都是阿拉伯人對西歐的輸入,那麼,這對於基於西歐原生技術和生產手段的政權的衝擊是徹底的。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阿拉伯人的輸入,洋人什麼時候才能發明這些東西,並終結騎士,貴族和城堡的時代,這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就像,如果鴉片戰爭不爆發,天朝人民什麼時候才能真正領教科學,商業和金融的厲害,這是個巨大的問題。

那麼目前的局面是類似的。改變歷史的是黑客,阿桑奇,中本聰和那些把AK的生產線低成本複製到全世界的小人物。基於印刷術和火藥時代的一切政治原則和政治體系,都被這個東西徹底地衝擊著。甚至我們可以說,這些東西會在非洲和南美催生真正的本土勢力。等非洲人民都可以用手機上網和交易,那世界是另一個樣子。

既然我眼裡的世界是這樣的,那麼明清的版圖擴張對於這個局面的作用是什麼呢?那結論其實無非是明朝和清朝給了我們一個五百年的統一帝國記憶,讓共和國和中華民族在信息化的風暴前夕最終誕生。五百年的軍事擴張和內部治理導致了在共和國誕生的一九四九年,基層民眾對於官僚和中央還有天然的畏懼和服從的本能,五百年的軍事擴張保證了在唐朝被打碎後,中華民族又在強大的軍事力量治下團結起來,收復了安史之亂後徹底潰爛,靖康之恥後後全面迷茫的北方世界,並且確立了對中央和朝廷的信念,雖然這樣的信念只是對夏商秦漢時代創生之誓的模仿,但足夠讓這片土地有充足的勞動力,從上到下的官僚體系,來抵抗一八四零年起的新的挑戰和信息化時代以來的新的衝擊,不管這衝擊是怎樣的,都不足以擊垮我們。

當我們開始華夏民族的帝國回憶時,你應該對這些先輩保持自豪,暢想他們從南方的山地,一路推進到蒙古高原的大城和遼東的平壤,暢想他們念著漢唐的軍歌,重新來到西北屯田,並在帝國的遲暮之年抬棺出塞,以班超和耿恭自許,而不是為了一家一姓的利益和前景。

而至於這兩個朝代的過失,是內生的。

明朝對於塞外始終是陌生的,朱棣死後的明朝邊境逐漸萎縮,塞外人民和關內人民的關係日益惡化,明朝無力制衡不斷膨脹的文官勢力,最終導致了恥辱的敗亡。

清朝比較好地處理了幾個邊疆區和中原的關係,一開始比較好地藉助滿蒙親貴平衡了漢人的文官力量,但是對於自己的起家之地,始終存在私心,這導致東三省的郡縣化極其落後,為後來日本,俄羅斯和其他勢力藉助東北資源威脅中國埋下了伏筆。相對而言,早早就郡縣化的新疆,面對清末的入侵體現出了強大的反抗能力,即使在左宗棠還沒有來到的時候,新疆本土的抵抗和掙扎仍然保持的很好。

這兩個坑將持續地威脅到中國的未來前途,這一點我是直言不諱的。

第四個緯度。

天下大亂,形勢大好,面對泛信息化在全世界掀起的歷史巨浪,我們應該有這樣的樂觀。

華夏民族漫長而懵懂的童年終於結束了,未來已至。天下和朝貢秩序已經不復存在,儒學兩千年獨大的歷史成為往事,我們重新變得年輕了,和當年那些從山上走下來,面對著神州世界的先輩一樣年輕。

能夠讓我們繼續發展和進步的,永遠是我們這個民族最本質的東西,就像在漫長的人生中反覆拯救了我們的,永遠是我們自己的心。

赫赫我夏,起於積石,龍門通衢,百蠻傾心。西涉流沙,南撫夷越,歸命江海,垂冢會稽。

天有玄鳥,降而生商,始茲革命,追美於湯。西伯威烈,遺令武王,維師尚父,時維鷹揚。

幽古之嬴,垂範之秦,霸於西戎,威於洛邑。南誅百越,北定葷粥。車書共道,六合為一。

高皇承運,文和景安。孝武運籌,衛霍明斷。經略華夷,涉漠而冠,於赫有命,系隆我漢。

還會有,也一定要有一個理想,凌駕於民族和國家之上。

懷著這樣的理想,存在著要建設一個怎樣的國家的思辨的民族,才配持久性地擁抱繁榮和文明。


有的人,不願承認中國的疆域繼承自清朝,可同時又喜歡用自古以來,不願承認清朝的擴土功勞,卻又要責怪清朝割地賠款。簡直矛盾極了。
中國現在的領土,確實是解放軍爭過來的,但萬事總得有個法理依據,沒有清朝,解放軍拿什麼法理去爭?
就拿新疆說,清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由中央對新疆進行直接有效控制和管理的朝代,沒有清朝與准格爾人的戰爭,新疆就必將是俄國人的囊中之物,到了近代新疆就不會在中國的版圖之內,百年後解放軍誕生了,難道要讓我們跟俄國人去爭俄國自古以來的領土?
清朝對新疆進行了長時間穩固的統治,一改前朝:除漢地十八省都是勢力範圍的概念,剷除了新疆所有的大小政權,設置將軍府由中央直接管轄。左宗棠與李鴻章據理力爭,堅持收復新疆,說明新疆在清朝,不再是可以放棄的勢力範圍,而是自古以來的版圖。
更重要的是,清朝是一個活到近代的王朝,清朝對新疆東北西藏的有效控制,也一直堅持到了近代,近代歷史中各國對國家版圖和疆界的認識也已經清晰明確,所以清末期帝國主義列強對清朝的領土主權和疆界也是承認的,當清朝戰敗割地時,列強都會以條約的形式進行,而不是直接佔有,以兩方公認的法律形式重新劃分邊界。也就是說:清朝與列強簽訂的一系列勘界條約,是符合國際規則的法理,同時也正是這些條約,確定了中國現在的基本版圖範圍,這也是世界所公認的。而這正是解放軍能名正言順的去收回新疆的法理所在,是收回列強們也承認的中國領土,而不是奪取。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總被一些人搞得如此複雜,難道享受少數民族政權帶來的成果,就讓你這麼不舒服?

最後補充下,很多知友都質疑我的:「清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由中央對新疆進行直接有效控制和管理的朝代」,然後搬出了漢唐的都護府和軍鎮嘲諷我不懂歷史。恩,我喜歡歷史,以前也經歷過你們讀教科書那個階段,後來不斷的學習,發現歷史的精髓不在死記硬背,而在於在史實的基礎上善於開動腦筋去思考。在說我不懂歷史的時候,起碼先把自己的知識充實下,就連教科書都已經寫得很清楚了,漢武帝為何要鑿空西域?是垂涎西域的土地么?
漢朝,最大的敵人是北方的匈奴,漢朝初年甚至到了漢武帝初期,漢朝都無法有效的阻止匈奴人的進攻,通過匈奴的俘虜口供,漢朝人知道了在匈奴的西邊有個叫大月氏的游牧民族,與匈奴是世仇,於是武帝設想與大月氏聯合兩面夾擊匈奴,這才是漢朝鑿空西域的最初目的。
長城的作用大家應該不會陌生,但大家真的認為長城的那些矮牆可以能擋住游牧民族的入侵么?歷史上游牧民跨過長城入侵中原的例子數不勝數,當然這也不是說長城沒用,因為長城的最大作用其實是禁止走私。游牧民族深居自然條件惡劣的草原,有許多生活必需品他們是無法產出的,比如鹽和糧食,如果沒了這些必需品,每逢北方草原大災之年,游牧民族便會元氣大傷,漢朝人當然意識到了這點,通過長城嚴防私商,斷絕了匈奴通過貿易得到必需品的可能,匈奴通過劫掠也並不能滿足自身的需要,漢朝對匈奴進行的貿易壁壘,確實給匈奴人造成了麻煩,但是,漢朝人發現西域有許多富庶的邦國,他們都被匈奴控制著,每年都給匈奴提供者種商品和糧餉,匈奴人通過對西域的控制,解決了自己的後勤,使匈奴人始終堅挺。
這時候,為了徹底卸掉匈奴的一條腿,對匈奴進行經濟軍事上的包圍,出兵西域是在所難免了,漢朝需要在西域屯留一支軍隊,展示兵威,讓原本被匈奴盤剝的西域諸國倒向自己,西域都護府就誕生了。你說這是自古以來的標誌么?私以為並不是,西域都護府是一個軍事性質的堡壘,西域諸國並未喪失主權,西域都護府也並未過多的干涉他們的內政,只會對那些有倒向匈奴傾向的邦國進行教育。西域都護府在西域自給自足,不守糧不收稅,怎麼看也不像是個政府機構吧?
自從漢朝把西域邦國納入到自己的保護之下,匈奴人後勤斷絕,處境越發困難,這也是後來漢朝反擊匈奴的有利條件。

我這個答案,是針對原該話題下的一個最高贊寫的,那個答主認為,清朝沒有任何貢獻。所以我在文章開頭,對這些人混亂的邏輯做了一個舉例概括,但現在居然開始有人說我是在給清朝割地賠款洗地?我明明在圍繞領土繼承問題在寫唉,我真不明白他是從哪看出來我在洗地的。我努力客觀寫東西,請不要預設立場,容易使你過度解讀,造成曲解


不要用"留"這個詞。惹得一身麻煩。

中國曆朝歷代對於核心區域(除了東北 新疆 西藏 蒙古等)總是建國後迅速佔領。

對於邊陲,根據當時外部部族的強勢或衰落與自身財政情況,還有自身所處的歷史時期。或是招撫,或是攻伐,或是沒辦法。拿明末與清鼎盛時期對比沒有意義。

隔朝換代,先朝總是已經收縮領土,新朝在前期也總是開疆拓土。(直到現代,經常行不通了)

對於題主這個問題 是否可以理解為"清代疆域與明代比較"?

首先得搞明白 明清的疆域 與各自對邊陲的掌控情況。

先說 大明 吧:

朱元璋1352年起義 1368即帝位 1382平雲南 1386平遼東 至此統一歷代核心區域

永樂大帝朱棣1403即位 於1410到身亡(1425)五次北伐 拓展了在蒙古地區的勢力。

同時朱棣招撫東北女真各部與西南、西藏各番族。此時,明朝也就達到了平時所見那副地圖的鼎盛疆域

歷史周期律不可避免。明末自身走向衰亡,跟歷朝歷代一樣,疆域也收縮。

內蒙古地區游牧侵擾,國力不濟,勢力收縮。東北女真部脫離控制,在西藏的控制力也衰弱。

到了嘉靖年間 版圖只剩核心區域(也就是秦朝的大致疆域) 疆域是這樣了

總結一下 就是強盛時相比今天 少大半新疆與辦個內蒙古

衰弱時跟歷朝歷代漢人政權一樣 只剩核心區域。

對邊陲的控制 前期較強設有都司 後期衰落 基本脫離控制

再說大清

1583努爾哈赤世襲父爵 逐漸統一女真各部(明才進行對日作戰 無力顧及)

1616年努爾哈赤稱帝 之後逐漸佔領遼東

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大清 此時清幾已經降服漠南蒙古

1644年 就不用多說 那些事都說爛了(注意沙俄已經到達遠東)

南方也不是沒有抵抗 清統一核心區域也花了幾十年時間:到1662基本達成佔領 但統治不牢經常爆叛軍 還有三藩之亂

直到1683佔領台灣 基本上是完成佔領核心區域(是不是很像明盛時疆域?)

1690-1723康熙征伐噶爾丹 平定青海 蒙古和一部分新疆地區

(注意準噶爾汗國已經被沙俄侵佔了一部分 也就是有一個回答里介紹的那片好地)

1747 乾隆趁準噶爾內亂征伐 逐漸平定新疆 設伊利將軍(從這開始才真正能說那個"自古以來")

西北真正平定 才打到清朝全盛版圖 時間已經到了1759

(插個話 說下世界在幹什麼:英國開始第一次工業革命。 七年戰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普魯士死磕法 奧 俄。新英格蘭逐漸出現離心力。法國大革命還差三十年)

1840年以後的事就不說了 教科書講了不知多少遍

最後還有一幅圖

對比兩朝全盛時期的話。 清朝多控制了新疆 蒙古

明末只控制了核心區 。 清末丟掉了外東北 同時內部被列強劃分勢力範圍

先說大明怎麼丟:

這個很容易理解 封建王朝國力衰弱 對外族無力控制 最後只剩核心區域。歷朝歷代基本都是如此。唐朝如此,漢朝也如此。在那個時代可理解"常理"的範疇。

再說大清怎麼丟:

先問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清代)哪國侵略中國土地最多?

俄國

那幾張璦琿條約的圖就不上了 誰也忘不了

捋一下俄羅斯的擴張史 就能發現這個國家和清朝疆域變化的深刻關係。

俄羅斯 雙頭鷹 一頭歐洲 一頭亞洲

十五世紀 俄羅斯還只是莫斯科公國 疆域不過莫斯科周圍領土。通過對歐洲和亞洲的不斷擴張,至十九世紀,才有了今天這般"闊氣"的疆域。

俄羅斯在歐洲擴張是"政府性"的,在亞洲的擴張則是"民間性"的。(指十九世紀前)

1581年 伊萬雷帝正在和波蘭 瑞典酣戰。同時派遣了些商人去東邊做毛皮生意。這些哥薩克人不斷向東"擴張" 為求更多毛皮生意做。

路上也遇到了一些原住民,但比起歐洲的強國,這些人就是戰五渣,這些"自發性"擴張的速度十分快速,到1649,他們到了鄂霍次克海(庫頁島北邊那塊)

通過地圖不難發現 俄羅斯橫向擴張比縱向擴張不知道快到哪裡去了。原因是北部都是落後部族,比西班牙搞死阿茲特克和印加不知道簡單到哪裡去了。但南邊是游牧政權,畢竟是有戰鬥力的。雖然艱難,老毛子還是使盡一切辦法擴張。

真正碰壁是雅克薩,就是1689年簽了《尼布楚條約》,自此沙俄在遠東第一階段擴張基本停止。

之後百年間忙於歐洲擴張(戰瑞典 波蘭 土雞 吞波羅的海沿岸 烏克蘭 克里米亞 東波蘭)消停了好長時間,清朝也是在這段時間吞併蒙古和新疆地區。

正是接下來百年在歐洲的擴張,讓沙俄有了歐洲憲兵的資本。十八世紀末,老毛子又稍微向擴張了一點點,佔了阿拉斯加,後來由於皮毛生意虧本,賣給了泯煮燈塔國。

俄羅斯的最鼎盛時期是在在打敗拿破崙後(1812),那時可真是不可一世。

栽跟頭是在克里米亞戰爭(1853-1856 注意這個時間)被英法教做人,俄國第一次割讓領土,在位沙皇憤懣自殺。克里米亞戰爭基本宣告了俄羅斯在歐洲擴張到達了極限。

此後毛子將注意力放到了遠東方向,而此時大清正內外加急,搖搖欲墜,俄羅斯雖然沒肛♂過英法,但畢竟完成初步工業化,且幅員遼闊,跟大清的國力不在一次位面上。

趁著英法揍滿清,俄國摸了不少好處,東北和西北侵略領土(就是所說的一百六十多萬土地)。同時不斷籌劃東北 策反新疆。

到二十世紀,東北已是俄羅斯勢力範圍(1900毛子入侵 雖然勝利 但沒實現其"黃俄羅斯"計劃)此時,距清亡不遠矣。

此後就要進入民國線了....

正當老毛子欺負滿清在興頭 東亞卻有個日本崛起了。日本對東北同樣有領土要求。打敗清朝後 大建海軍 聯合英國。

1904日俄戰爭爆發 老毛子不吸取甲午清戰敗教訓慘敗 更有艦隊千里送人頭。

戰爭失敗,老毛子日薄西山,國內爆叛軍,自顧不暇,自然無力繼續侵略。

就算是成立蘇聯後,應對國內外反對勢力也夠忙了,同時國際體系初見端倪。蘇聯想要侵略以前那樣幾十萬平方公里領土很難,加上自身原因和外部壓力,蘇聯基本上只能做到煽動新疆 蒙古獨立,沒有能力像1850年代那樣大肆的侵略。

蘇聯真正穩定下來到了三十年代,日本佔領了東三省,蘇聯與日本關係也很微妙。34年蘇聯支持新疆白軍,蔣介石忙於圍剿,新疆進入十年半自治狀態。37年中蘇交好,蘇聯援助中國遏制日本。

到了39年,二戰又開始了,蘇聯忙著整頓波蘭,這一段時間和日本有些接觸(1938張鼓峰 1939諾門坎),沒過多久又和德國開始戰。

抗日戰爭期間蘇聯提出"託管"外蒙古。二戰後施壓,國民政府無奈,外蒙古獨立,成為蘇聯勢力範圍。

下來侵略的主角是就是日本了
而這段歷史 人人耳熟能祥

戰爭期間 佔領華北華東等一系列地區
但日本並未向中國宣戰 雙方沒有簽訂領土條約

但是日本占的最終吐出來了
戰敗後 日本領土又回到最初的起點

做個設想 日本如果二戰戰勝 東北會吐給中國嗎? 當然不會。台灣恐怕也不會。

其他列強也有侵佔的領土,但都比較小。二戰後也逐漸廢除了不平等條約

俄國佔領的外東北和西北的條約沒有廢除

原因太多了


正片完結

=========================華麗的分割線

下來純屬私貨(當成中學作文寫的 儘是些歪理)

說下私觀點:

中國能保全日佔區東北 台灣等地

一是由於日俄的相互牽扯 和各列強見不得別人變強(三十年代前)。

二是由於日本根本性的錯誤路線 站錯隊 最後一場空 與國際秩序的建立。

最重要的的原因(個人理解):

中國人民靠自己的智慧與血淚

換來了兩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地位。


是得承認巴黎和會中國不平等的地位
也得承認二戰美英蘇不管中國擅自定奪中國事物

但如果是戰敗國的話只會更慘 慘不忍睹

想想奧斯曼帝國,一戰站錯隊,現在成了什麼樣?

曾經歐陸主宰 哈布斯堡王朝 奧匈帝國 蕩然無存

以上兩個帝國都有內部激烈的民族矛盾
各地離心力大
肢解可以理解


但德國 列強
一戰 二戰 領土又丟了多少
現代德國發跡於普魯士 但普魯士地區已經丟光了
二戰的領土條約還有可能廢除嗎?

兩次世界大戰 戰敗國無不被徹底瓜分

很慶幸 我們是戰勝國

戰勝國原因是決定性原因
現代談判大部分用的是二十世紀領土協議(當然有某些國家強行曲解)
先朝"留"是間接原因
只有一些邊角地方 上溯歷史 探個來頭


等等.....要回到問題....

上邊說了兩朝丟失領土的原因
前者是封建王朝歷史規律
後者是世界巨變列強瓜分世界巨變
是有本質不同

總體上清疆域大於明

說誰"奠定"? 我記著中學歷史教科書上是有"清朝奠定疆域"這個說法。雖然奠定這個詞有我國教科書一貫的⑨評風采

有大毛病嗎?

沒有。

對新疆 西藏真正的掌控確實是從清代開始

但為什麼有人由此推論要"多虧" "感謝" 誰?

照此推論 美蘇還要感謝日德挑起戰爭從而讓自己主宰世界?

甚至把後來的各種條約和前邊開疆拓土攪到一塊

前代銳意進取是前代銳意進取
後代昏昏噩噩是後代昏昏噩噩
難不成一句"韃清"就可以否定掉康熙一生的功績?
難不成平定個準噶爾就能對不平等條約視而不見?

非得評出個是非
非得評出個一二三
非得評出個善惡
非得評出個美醜

好似歷史朝代只有好與壞

人情思維 是非思維 善惡思維讀史

只會越讀越回去


沒有任何抬高哪個或者貶低哪個的意思。

清打下疆域 是給愛新覺羅家打下的。

明丟失疆域,也是丟失他朱家的。

在封建王朝那個皇權、集權社會 談何中華。

統治者最大精力永遠放在穩定統治上,寧可丟失領土 也不可丟失位子。
與其說國家不如說家國 先家而後國
首先是朱家 下來是明 首先是愛新覺羅 下來是清

那是過去的局限性 也是前車之鑒


推薦一個類似問題優秀回答
如何釐清中國各王朝與中亞和西亞國家的關係?是否能把中國歷史和歐洲歷史聯繫起來? - Shan Ye 的回答 - 知乎

啊 跑題了 而且邏輯混亂

===================================
2017.1.2

瞎寫的東西居然有這麼多人看... (⊙o⊙)
回答大部分是新年晚上寫的...
半夜寫東西可能多有疏漏
請多多批評指正

另外給喜歡歷史and地理的朋友安利個視頻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6487711


說一個不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吧。

翻開俄羅斯地圖,能看到在西伯利亞南部靠近蒙古人民和共國和哈薩克附近有一連串散布的城市,有新西伯利亞、塔拉、鄂木斯克、托木斯克、克麥羅沃、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等。這片地區南接俄羅斯圖瓦共和國(原中國唐努烏梁海地區)、蒙古人民共和國、中國新疆地區和哈薩克,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又是額爾齊斯河、鄂畢河、葉尼塞河這三條流向北冰洋的世界大河源頭,還是西伯利亞大鐵路連接布里亞特共和國(即《尼布楚條約》中讓給沙俄的貝加爾湖以東地區)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重要樞紐。這一片地區有茂密的森林、縱橫交錯的湖泊沼澤、奔騰的大江大河、廣闊的草原、巨量的煤炭和大片的農業區,是東西南北亞的中心地帶,號稱「北亞鎖鑰」。是俄羅斯背靠亞洲部分的樞紐地區,為俄羅斯的復興提供了廣闊的戰略縱深與無盡的資源。俄羅斯能迅速從蘇聯解體的十年經濟崩潰中站起來,靠的就是西伯利亞地區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出口換匯,這片地區可說是今日俄羅斯的生命線。

就是這樣一片地區,僅僅在252年前,還是準噶爾汗國的一部分。而準噶爾汗國,我們都知道,後來被清朝統一,其主體就是現在的新疆地區。那麼,準噶爾汗國曾經擁有的這片故地是如何失去的呢?

準噶爾汗國的前身是和明朝對峙的蒙古瓦剌部,曾在「土木堡事變」中幾乎攻陷了北京城。後來瓦剌部在崛起的蒙古韃靼部打擊下向西遷移並發生分裂,在歷史上又被稱為衛拉特部,下面又分為準噶爾部、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和杜爾伯特部等四部,也稱為漠西蒙古。所轄地區北至額爾齊斯河、鄂畢河、葉尼塞河上游地區,南至天山,東到阿爾泰山和蒙古杭愛山分界線,西包巴爾喀什湖地區。

到了十七世紀,準噶爾部強大起來,將土爾扈特部向西壓迫,致其與杜爾伯特部、和碩特部的一部被迫遷到了伏爾加河下游地區。向東壓迫杜爾伯特部,奪其領地,逼其內附清朝。並企圖兼并和碩特部,入侵青海。準噶爾部又擊敗哈薩克人,翻過天山征服回部諸察合台汗及伊斯蘭教派白山派與黑山派,飛兵拉薩,凌攝西藏,終於建立起了強大的準噶爾汗國。其疆域北接額爾齊斯河、鄂畢河、葉尼塞河上游,南到西藏阿里地區,西包巴爾喀什湖,東至蒙古薩彥嶺及色愣格河流域,有四百餘萬平方公里之大,成為與清帝國並立的亞洲兩大帝國。

同樣是在十七世紀,沙俄東擴的鐵蹄踏上了西伯利亞地區。沙俄的推進手法是:派出少量哥薩克騎兵與武裝商人在交通便利的地方設置前進據點,建築城堡或木寨。然後各據點溝通聯絡形成堡壘線,再向新的地區推進。就這樣,從中西伯利亞南下侵入了準噶爾汗國的領地。蒙古人的習俗是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沒有現代的國界概念。等到準噶爾人發覺領地被占時,沙俄已建立了一些前進據點。如塔拉(1594年)、托木斯克(1604年)等。當時的準噶爾汗巴圖魯琿台吉遣使與沙俄理論,俄國人非常蠻橫,不但不退出侵佔的地方,反而要準噶爾人臣服沙俄,準噶爾人當然拒絕。沙俄因為在西伯利亞的力量還不夠強,也做出了一些緩和的表示。經過談判,雙方劃定國界,以鄂木河和鄂畢河上的黑角沿線為界,即基本以鄂木斯克與托木斯克連成直線,以北屬俄國,以南屬準噶爾。

然而,墨跡未乾,沙俄就繼續越界滲透並建立堡壘線,陸續又佔領了庫茲涅茨克(1618年)和克拉斯諾亞爾斯克(1628年)等地。終於,1634年,準噶爾騎兵與俄軍在達布遜淖爾鹽湖(今俄羅斯庫倫達草原上的亞梅什湖)發生激戰,俄軍被逐走。1635年,巴圖魯琿台吉出兵2000擊敗滲透的俄軍,繼續追擊圍困被俄軍佔據的塔拉,同時進攻了俄軍在西伯利亞的最大的堡壘秋明(今俄羅斯秋明),一度遏止了沙俄的前進。可是,當準噶爾軍撤退後,俄軍便如附骨之蛆,繼續蠶食準噶爾的領地。1649年,巴圖魯琿台吉又派騎兵攻擊托木斯克,全殲俄將雅科夫列夫所率之軍,獲得大勝。但是,一系列的勝利並不能阻止沙俄南進的腳步。從國家意志上說,俄羅斯強烈的擴張意識令其千方百計,軟硬兼施的前進蠶食,而蒙古人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使其無法形成有效的領土線,僅靠抗議交涉和偶爾出兵是不能擋住俄羅斯人的。

巴圖魯琿台吉死後,俄國人推進得更肆無忌憚。準噶爾新汗僧格連續與俄方交涉無效,於1667年親自率軍進攻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和托木斯克,並在當地徵稅以宣示主權。不久,僧格死於準噶爾的一場內亂,其弟噶爾丹繼位。他雄心萬丈,統一了西蒙古諸部,使準噶爾汗國達於極盛,又想效仿成吉思汗統一建立大蒙古國。遂改變外交政策,遠交近攻,北結好沙俄,揮兵向東進攻喀爾喀蒙古和清朝,遂演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康熙兩次親征,大戰烏蘭布通與昭莫多,令噶爾丹兵敗身死,一腔雄心歸於塵土。

就在噶爾丹執政期間,沙俄推進的腳步加快,準噶爾汗國北部的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托木斯克、鄂木斯克一線已全部失陷,當地游牧的準噶爾屬民吉爾吉斯人迫於俄國勢力的威脅,已逐步西遷到巴爾喀什湖南部的伊塞克湖畔游牧。而額爾齊斯河以西地區,也逐漸落入了俄羅斯及大帳哈薩克之手。邊疆危機更加深重。

噶爾丹死後由僧格之子策妄阿拉布坦繼位。他寫信給俄國西伯利亞總督加加林,要求把建在準噶爾牧地上的托木斯克、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庫茲涅茨克等城堡拆除,否則將用武力攻佔這些城市。沙俄當然置之不理,甚至派軍隊沿額爾齊斯河谷欲深入天山南路葉爾羌地區。這裡已是準噶爾腹地了。策妄阿拉布坦不得不針鋒相對,派將軍大策凌敦多布率軍前往征討。1716年,雙方在亞梅什湖畔發生激戰。俄軍大敗,損兵3000餘人,殘部被迫炸毀要塞,乘船順額爾齊斯河北逃。後策妄阿拉布坦欲收復額爾齊斯河以西地區,與哈薩克軍隊發生戰鬥。俄軍乘機捲土重來,再次進入亞梅什湖地區建立軍事要塞,並溯額爾齊斯河而上,佔領了鄂木斯克(1716年)、塞米巴拉金斯克(1720年)和鏗格爾圖喇(1720年)等地,聯結起來為額爾齊斯堡壘線,對準噶爾汗國構成嚴重的軍事威脅。

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其子噶爾丹策零繼位。此時,俄國已佔領了與準噶爾接界的許多領土,將其外圍壓縮了一圈,並繼續向腹地推進。噶爾丹策零多次派使臣向俄國交涉,要求拆除這些要塞。俄國仍無動於衷。此時準噶爾汗國已是國力大衰,難有軍力與俄軍作戰。在進退猶豫了幾年之後,噶爾丹策零去世。準噶爾汗國群龍無首,連續發生奪位內亂。清朝的乾隆皇帝抓住了這個良機,不顧群臣的反對,乾綱獨斷,揮起西師,連續作戰,克北疆下南疆,一舉滅掉了諾大的準噶爾汗國,將其併入清朝版圖,定名為新疆。此時,已到了1758年。

嚮往溫暖南方的沙俄終於遇到清朝這條銳氣正盛的巨龍,不得不停住了腳步。乾隆對於新疆與俄國接界的問題很關注,下旨說:「凡準噶爾所屬之地,回子部落內,伊所知有與漢唐史傳相合,可援據者,並漢唐所未至處,一一詢之土人,細為記載,遇使奏聞,以資采輯」。實際上,由於沙俄的入侵,準噶爾部不斷南移,到1758年,準噶爾西北疆域界線大致是從庫茲涅茨克、比斯克、恰雷什斯克到烏斯季-卡緬諾哥爾斯克,向南沿阿亞古斯河到巴爾喀什湖,然後自巴爾喀什湖之西,穿楚河中游到塔拉斯。塔拉斯以南,準噶爾的疆界線在大致是自塔拉斯向東,沿塔拉斯山脈,然後向東南,沿中亞費爾干納山脈,到其東南端與阿賴山脈相接處。

這樣一算,唐努烏梁海和巴爾喀什湖以北,原屬準噶爾的包括塔拉、鄂木斯克、托木斯克、庫茲涅茨克、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塞米巴拉金斯克和鏗格爾圖喇等在內的額爾齊斯河、鄂畢河、葉尼塞河上中游的大片土地都已落入俄國人之手。既成事實在此,乾隆皇帝又不想再動刀兵,便默認為俄國佔有,命辦事大臣巡視唐努烏梁海北界,立標確認,與中俄《布連奇斯條約》、《恰克圖條約》規定的中部邊界相連,建立卡倫,正式成為中俄的西北邊界。

這片準噶爾故土就這樣失去了。感慨就不用說了。什麼時候中國能恢復強漢盛唐的「儒雅其外,鐵血筋骨」,再來憑弔故地也不遲。

最後我們來看看今日的這片土地:

新西伯利亞——西伯利亞最大的城市,跨鄂畢河兩岸,因西伯利亞大鐵路而建立,市區面積477平方公里,為俄羅斯全國第三,人口137萬,為俄羅斯全國第四。是俄羅斯最重要的製造業中心,工業以冶金和機械製造為主,現代殲擊轟炸機蘇-34就是這裡生產的。是西伯利亞的交通運輸中心,西伯利亞唯一擁有地鐵的城市,同時還是西伯利亞最大的文化教育中心和科學城。城市東面是舉世聞名的庫茲巴斯煤礦區,北面是大片的原始針葉林,南面是廣闊的阿爾泰草原和小麥區。因此,新西伯利亞也成為了西伯利亞的經濟中心。

鄂木斯克——位於額爾齊斯河及其支流鄂木河的匯流處,原為沙俄西伯利亞總督府所在地。因西伯利亞大鐵路經過這裡,遂成為西西伯利亞和北哈薩克的農牧產品集散地和工業中心。俄國十月革命後,沙俄海軍上將高爾察克在這裡建立政府,自稱「俄國最高執政」。後在蘇俄紅軍的攻擊下南移伊爾庫茨克,被捷克軍團出賣給布爾什維克遭到處決。前幾年俄羅斯拍了一部電影《無敵上將高爾察克》,比較細緻地表現了這段歷史。俄國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曾被流放於此。現在鄂木斯克是西伯利亞第二大城市,人口120萬。石油工業和機械工業發達,能製造飛機、火箭、衛星和宇宙飛船。四條鐵路在此彙集,又是西伯利亞重要的交通樞紐。

托木斯克——位於鄂畢河支流托木河東岸,曾是沙俄西伯利亞的行政中心、採金中心和西伯利亞驛道的貨物轉運點及商業中心。後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時,因市政官僚短視,不同意在此通過,遂使城市地位一落千丈,遠遠落在了新西伯利亞後面。也因為城市建設緩慢,反而保留了城市的古老風貌,以大片的木屋區和教堂區聞名全國。現為西伯利亞著名大學城和森林工業中心。

克麥羅沃——克麥羅沃州,轄原沙俄建立的前進堡壘庫茲涅茨克地區,位於庫茲涅茨克山脈及托木河畔。境內有著名的庫茲巴斯大煤田,南北長300公里,東西寬100公里,面積2。67萬平方公里,總儲量6430億噸,足夠開採上千年。州府克麥羅沃,人口50萬,煤化學發達,建有西伯利亞最大的焦化廠。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位於西伯利亞大鐵路與葉尼塞河交匯處,是東西伯利亞最大的城市,人口90萬。工業、製造業及林業科學發達,能研製人造衛星,建有以巨型雷達站為基礎的太空研究中心。市郊有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水電站。著名畫家蘇里科夫誕生在這裡。1897年列寧在流放西伯利亞途中在此居住過一個多月。市區被葉尼塞河圍繞,森林茂密,大河東去,景色十分壯觀。

清朝對中國領土的貢獻,大不大呢?沒有清朝的銳意進取,以俄羅斯并吞中亞諸汗國之野心,還以為今日中國能擁有新疆160萬平方公里富庶領土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沈聽雪的歷史文集」,搜索微信號shentingxue2017,如顯示該用戶不存在,請點擊下面「搜一搜shentingxue2017朋友圈、公眾號、文章等」查找即可。

非常感謝網友支持,會繼續推出精彩文章讓大家欣賞。


清朝確實留的領土比明朝末年多了好大幾塊,但不能就此說什麼漢唐明的邊疆都是羈縻統治,很鬆散,說什麼唐末 明末的領土很小。這不就變成縱向比較了嗎

用幾百年前幾千年前的統治鬆散,來論證幾百年幾千年後清朝的領土控制得力,用天下觀念下的各割據政權里的一個來對比民族國家觀念下的整個國家,進而說這是偉大的貢獻,這是腦殘粉做的事吧。

清朝只是恰逢近現代國際法的確立,條約定界,法國對洛林、阿爾薩斯是不是實控,德國對兩次大戰的統治區是不是實控,日本對朝韓、台灣實控50年呢,而沙俄對廣大無人區是實控嗎,澳大利亞對廣大的領土是實控嗎,加拿大呢是每平方公里都實控嗎,今日英國對蘇格蘭是否實控,印度對各土邦是否實控,不還是條約說話。定界了,條約說是你國的就是你國的,說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了。

換一個思路:清朝整個時期都沒有國際法,那清亡就跟漢亡 唐亡 元亡 明亡一樣,也就是民國軍閥每一路都是一個政權國家,進行三國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宋遼夏金、元末割據、明末割據的新輪迴

為何民國不是如此?因為恰逢近代,接受了西方民族國家的觀念,每路軍閥都不敢自立國號了,尤其邊疆的軍閥,你立了國號就難以爭奪中央正統,國際一承認你是新國家,你去爭中央正統,就變成侵略中國啦。

所以說,梁啟超、孫文等民族主義者,傳播民族國家的思潮,使其深入人心後,清朝反而沒法再現唐末各族自立、元末各族自立、明末各族自立的現象了。君不見,清朝想學元朝一樣在分裂後自立北元或韃靼、瓦剌、準噶爾之類,建立了滿洲國,可結果早已不能如願

時代不同了,若是漢末恰逢近現代國際法時期,魏國,漢國,吳國,就要變成三個國家了,儘管同族同文化,但總有辦法讓你利益熏心搞成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當然,這要看是否漢末接受到民族國家觀念的程度多深,統治者要自立,士大夫和百姓不答應,那他們為了奪中央正統,也會變民國軍閥那樣一直保持名義中國,直到直系取代皖系做總統,奉系取代直系做中央,桂系取代蔣系做總統。

另外一種就是鼓吹沙俄的侵略成性,把沙俄說成只要被佔領就不會吐出來的怪物。君不見,波蘭多次被俄國佔領,蘇聯不也解體成十五個共和國嗎,任何帝國都有領土極限。一旦超越極限,反而分裂得更多

試想,沙俄變成統治了長城~昆崙山以北的龐然大物,一旦分裂起來,連西伯利亞都會被 東北 內蒙 新疆連鎖吐出來,變成幾個新的哈薩克、烏克蘭、波蘭、波羅的海三國。

為何現在國際上有部分人指責中國侵略新疆、西藏,不就是因為清末民國時期,邊疆部族割據自立了國家嗎,因為他們本就無意染指中央正統,只想像外蒙古一樣自立。結果他們被中國的軍閥給滅了或威懾住,導致最後解放軍來收場。但畢竟有一些外國承認了他們的自立國號,又為了打壓中國,才借著國際法來指責中國侵略。

這樣有人會說,如果剛好國際法確立時遇到漢末 唐末 元末 明末,邊疆各族不也會自立建國嗎,他們也無意去爭奪中央正統。是的,因為你用1900年左右的國際去套到了200年的漢末,900年的唐末,1360年的元末,1640年的明末,那時想爭奪中央正統的恐怕只有漢人,即使元朝蒙古人也想的是退回大漠放馬。
可當時,漢人有多少人口,當時世界有多少人口?當時漢人分布區面積有多大,世界人類分布區面積有多大?還是陷入了預設的縱向比較,因為清朝在最後,恰好亡時疆域大,人口多,縱向比永遠贏

邏輯應該是這樣的:

梁啟超、孫文等人鼓吹民族國家,即使鼓吹者只想要漢地十八省,但當時的清朝人會想—— 世界各國承認我們叫中國,何為中國,當然就是我大清了,清朝的領土就是中國的領土。於是乎,即使清朝亡了,這些國際承認的領土還是中國,只是改朝換代了而已。
接著,如果清朝像奧斯曼土耳其一樣長壽,江河日下為了度日,一打仗就大敗,就把外蒙 新疆 西藏 雲南 東北 山東分別割讓給俄 英 法 日 德。到大清300多歲高齡時壽終,清朝人會想—— 世界各國承認我們叫中國,何為中國,當然就是我大清了,清朝的領土……

如果很不幸,清朝以400歲高齡壽終,到時清朝人會想—— 世界各國承認我們叫中國……
這時的領土有沒有土耳其大,可能會是一個未解之謎。接著,就是東亞大陸出現西亞北非的現象,同文化的各國並立,時不時因為個別民族問題,宗教問題,外國干預,大打出手。

這樣,說清朝偉大的領土貢獻之人,是不是該陷入悖論:要不要清朝長壽?梁啟超、孫文怎麼不早點出生,西方列強怎麼不早點來傳播民族國家思潮,在我大清最大領土時使人民有此覺悟,這時清朝就亡,即使軍閥割據早點來也不會自立國號,我中國也該保留了1300萬平方公里啊。

怎麼說呢,這個叫碰運氣,只好說中國遭受近代百年屈辱,作為補償,上蒼讓後來的中國仍然是大國。
話說,如果歷史另類演繹,你現在成了齊國人,我現在是楚國人,他現在是晉國人,我們恐怕不會為這個沒意義的領土問題而爭論。因為屁股決定腦袋,你只會關心你齊國的自古以來,我也只會關心我楚國的自古以來,而以前的漢唐元明清,只是類似羅馬帝國的存在,是我們祖先共同生活的幾個大域帝國,從中吸取文化 科技 律法 等經驗罷了


@Merserk
鑒於閣下刪了我兩個評論,我就在這裡說話了。
你說現在的世界版圖奠定於二戰,我是認可的,但是你要說跟滿清沒有關係,是不對的。
就像沒有秦始皇,戰國七雄可能也會有另一個趙始皇或者楚始皇,這是歷史的規律必然。但是你不能因此說秦始皇毫無價值和歷史貢獻。

實際上,現代中國的法理概念來自中華民國,在此之前中國境內第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國家是大清,在此之前不管是元明還是漢唐都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國家,那時候的國界和現在的國界不是一個概念。
所以,清的法理領土是有意義的,但是清的法理領土並不完全繼承於明。就控制力而言,清朝對朝鮮的控制力度是大於西藏的。
實際上嚴格說,在主權國家這個概念產生之前,所謂法理領土只具有文化上的意義。
中華民國的法理繼承自滿清,所以儘管西藏新疆蒙古都不怎麼服中央管,但是他們始終無法避開名分問題,他們想獨立就繞不過國民政府。
如果沒有滿清的法理領土依據,那麼開羅宣言憑什麼要求日本歸還台灣給民國?民國如果跟滿清毫無關係,那麼台灣就應該自己獨立,畢竟台灣又不是從民國手上割讓的。

確實,二戰打敗了,什麼法理都沒有意義。問題是沒有滿清的法理依據,就算二戰打贏了,東北新疆台灣也不會給我們啊。
就算蘇聯這樣的強國,也不好直接吞併波蘭,更不用說我們這樣的弱國。人家憑什麼白白把不是你法理領土的土地劃給你?


先說結論:相比明朝,清朝留給中國的領土是增加了;清代的確奠定了當代中國版圖的基礎。
在上面很多答案及其評論中,有些人出於對清朝的不滿等種種原因不願意承認這一點。但是當代中國版圖繼承自清代只是一種客觀的歷史事實,這是清朝統治的結果,這一事實本身與清朝好壞無關。如同印度的民主制度源自英國,並不表明英國當年對印度的佔領就對就好,只是這種歷史事實客觀上為後來印度的民主發展打下了基礎。
當代中國的版圖是從歷史時期如同滾雪球般由小到大逐漸累積起來的,這就是「自古以來」。「自古以來」是指從古代某個時段延續到現代(即從古代某個時段開始就歸我所有,並在事實或法統上延續至今),而不是僅僅說那個地方過去曾經是我的。中國歷史時期也曾經擁有朝鮮半島北部和越南大部,但是並沒有延續到現在,這樣的情況就不適用於「自古以來」,「以來」強調的就是連續性。這種連續性如果在事實上被打斷了,在法理上也要能連接起來。詳見為什麼總有「某地自古以來就是某國」的說法? - 松江釣鱸客的回答 - 知乎
作為帝制時代最後一個王朝,清代是傳統中國向現代中國的轉型時期,這時中國逐漸開始接受現代國際規則的制約。從《尼布楚條約》到近代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大致確立了與周邊國家之間的法定界限;具有現代國際法意義的中國版圖逐漸形成。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所繼承的就是清代以來由相關條約和現代國際法所確立中國版圖。如果中國最後一個王朝不是清朝而是其他朝代,奠定中國版圖的自然也就是這個其他朝代;清朝處在古代中國向現代中國轉變這樣一個關鍵時段,奠定版圖這種「好事」自然就落在它頭上了。至於對清朝本身的評價,與這個問題無關。「明粉」、「清粉」們為此爭吵是沒有必要的。
有人說當代中國版圖是二戰勝利果實,這固然不錯。但二戰中,中國在軍事上並沒有驅逐東北、台灣的日軍,為何戰後能收回東北、台灣等被佔領土並為國際社會所認可呢?有兩個因素至關重要:一是東北、台灣等都是被日本佔領的曾經的中國領土,東北是918後為日本非法佔領的中國領土,台灣是由《馬關條約》割讓給日本的清代中國領土;二是當地居民主體是中國人,或者說就是漢族人。清代這些地區與中原處於同一政權之下,漢族移民才能大量進入這些地區並最終並佔據人口的大多數。
上述兩點缺一不可,例如東南亞地區也有大量華人,但作為中國最後一個王朝的清代沒有將其納入中國版圖,中國人在當地無論人口數量還是政治勢力均未能超過原住民,二戰後即便中國對其提出領土訴求也難以為國際社會所認可(除非有能力打下來並使國際社會被迫承認,這在當時顯然不可能)。《馬關條約》在國際法上是合法的領土割讓(儘管合法不等於合理,但事實如此),二戰後能夠廢除它並收回台灣及附屬島嶼,不光是因為中國戰勝國的地位更因為台灣主體居民是中國人(漢族)。
所以,當代中國版圖是二戰勝利果實與清代奠定當代版圖的基礎這兩點並不矛盾,清代奠定當代版圖的基礎實際上就是我們常說的「自古以來」。清代領土全盛時期的1820年不就是古代嗎,至晚從這時便屬於中國的地方難道不就是「自古以來」的中國領土嗎?


說真的,這個問題居然還要問的話,那可真是中國狹隘民族主義,以及知乎開發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用戶的一大勝利。

首先,你要了解什麼是領土,和領土與疆域的區別。在中國古人的天下觀里,天底下都是中國皇帝的地盤。只是有些是皇帝直屬的,有些是臣服的番邦,有些是不臣服的番邦,還有些乾脆給野蠻人佔據了。清朝以前的所有中國地圖,都只是告訴你中國古代疆域如何如何。也就是中國皇帝說話還算數的地方的大致範圍。這些疆界打一仗就會變一次,不打仗,其實對邊遠地區的控制也缺乏實際意義。你真的穿越回去到了那些邊疆地區問問,其實沒幾個人知道自己的家鄉原來和中國腹地的十幾個省是一個國家。

而清朝是第一次,中國開始與其他國家建立平等的關係,也就是承認了,別人對土地的控制,和中國皇帝是一回事兒。進而勘定了邊界。今天人家問你,為什麼西藏是中國領土,你的法理依據是什麼?除了自說自話,拿自古以來說事兒。最有力的文件,都是清朝留下來的。

最後,說實在話,就算你拿清朝的領土比明朝最大的疆界,那個大看不出來嗎?(另外,忍不住吐槽一下這個明朝疆域,根據這個疆域,滿清入關分明是中國內戰……如果這樣,還哪來的驅除韃虜一說。)

  奉旨朕欽奉

 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軍起事各省響應九夏沸騰

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輟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諸將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閑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欽此  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內閣總理大臣 臣袁世凱   署外務大臣 臣胡惟德   民政大臣 臣趙秉鈞   署度支大臣 臣紹英假   學務大臣 臣唐景崇假   陸軍大臣 臣王士珍假   署海軍大臣 臣譚學衡   司法大臣 臣沈家本假   署農工商大臣 臣熙彥   署郵傳大臣 臣梁士詒   理藩大臣 臣達壽


我們要注意,歷史上的朝代,和今天意義上的國家、領土、主權根本不是一碼事,曾經的那些諸如「天下體制」,「域內和域外」這些概念都是具有東方特色的概念。

我們看看清朝究竟本來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首先他的統治範圍究竟是什麼樣的?我們說清朝是一個二元的帝國,這個帝國是由兩個統治形式並不重疊的政治統治實體共存而組成的。

其中第一個統治實體,即所謂內地一十八省——其統治核心在北京,以及第二個統治實體,即各種部族聯盟如滿、蒙、回、藏聯盟——其中心在清帝國一個特殊的政治中心熱河,這兩部分當然都屬於清帝國之內,卻並不是天下體制下完全融合的東西,甚至並非統治模式平行的兩個地域。清朝皇帝實際上具有兩重身份:其一中原農業帝國大皇帝,其二:各個部族的聯合酋長,是不是非常有趣?

天下體制下有一個很模糊的特色,比如清前期,我們知道清朝有一個機構叫作理藩院,所謂理藩院是一個外交機構嗎?然而其面對的對象是蒙回藏,那麼理藩院管轄下的蒙回藏是天下體制中所謂的「域內」了?然而俄羅斯也在其工作範圍內,那麼蒙回藏各族能算天下體制下的域外嗎?似乎也不是……啊啊,我們應該加重口氣斷然駁斥這種分裂傾向的言論。

近代的清帝國面臨的選擇:其一維持天下體制的舊帝國,其二作殖民帝國,清人在不斷的徘徊中最終選擇了第三種:埋葬滿洲貴族,作現代民族國家。然而所謂現代民族國家當然不是一種簡單的宣誓,或者一個帽子隨便一扣即可,她需要許多準備,如何把大一統的天下轉換成萬國公法其下的領土主權國家,這需要一個過程,需要不斷的學習。比如《中俄尼布楚條約》就為清朝體制對蒙回藏與俄羅斯的態度開始涇渭分明,這難道不是近代國家化的開始嗎?嗯如果用開始這個詞不準確的話我們可以用曾經使用過的那個說法:這意味著一個天下體制的帝國開始近代民族國家化之前,其最初的準備階段到來了。

實際上清朝喪權辱國的整個幾十年,也正是這種準備階段中的不斷學習——妄想維持天下體制——被打得體無完膚——依然想維持天下體制——再次被打得凄慘——於是開始學習了,開始轉化了,我認為當明朝遇到所謂「兩千年變局」時,恐怕也不得不照著劇本演,請不要看了各種的穿越小說後產生不切實際的幻覺。

理藩院將俄羅斯剔除出去,然後將其踢到保定總理衙門,而後意識到總理衙門的重要而將其移到北京。理藩院本身最終成為了什麼東西呢?其實今天依然還存在的,台灣的蒙藏委員會就是當初的理藩院,蒙藏委員會是哪個部門直屬呢?是行政院。這就是當年大清將二元體制改革後殘留至今的影子。列強環伺下將模糊的疆域和勢力範圍通過近現代國際遊戲規則進行改造,成為一種非常具有緊迫性的事情,最能體現從「王朝」到「中國」的蛻變的,是左宗棠時期的《伊犁條約》,清政府實際上將二元中的部族領袖治下的藩屬真正轉化為了近代領土和國家主權。當然台灣牡丹社事件後的一系列衝突交涉也凸顯了類似色彩,即使台灣島在後來的戰爭中終究未能保住,但甲午前二十年的種種角力中,中國確實在學習。

所謂的「留給我們的領土」其實也許並不是當年順康雍乾打下的地盤,而是中國在與世界各個近代國家的磕磕碰碰中,而將天下體制下模糊的「域內域外」逐漸轉化為「中國」這個近代國家領土的過程。最終當滿洲貴族政權衰老的死去時,接手的一代人確信:雖然這個攤子又大又爛,但我們確實成為了主權獨立的民族國家。

總體來說,所謂「明朝留給現代中國」恐怕是偽命題。其實應該這麼說:留給了現代意義上這個叫做中國的這個國家領土的,是清朝。


這麼多人不看題目還是題目早已被修改的面目全非了?肉眼看也知道清朝比明朝大很多啊。我前清極盛時期,地圖面積接近一千四百萬平方公里。我大萌算上奴爾干都司和烏斯藏都司,面積也沒本朝大。。。

我朝繼承的,是丟失外東北一百多萬,外伊犁五十多萬,唐努烏梁海十七萬,藏南十萬,外蒙古一百六十五萬,外雲南十萬的清朝殘餘盤子。雖然丟的都是沒啥人口物產的邊邊角角,但這畢竟還是鐫刻在史書上的恥辱。

落後就要挨打,祖上丟的,現在國際法體系下不要再惦記。而現在的盤子,一點也不能再丟了。


看了大家的評論,有幾點感受:
1.滿清的領土相對明朝確實增大了不少,東北、蒙古、西藏這個都是這個是毋庸置疑的,但也沒必要完全歸功在滿族人身上。
2.明清時對西藏新疆的控制力並不如本朝強。
3.外蒙古是在前朝丟掉的,中華民國丟的,這點國共雙方都附有不可推卸的歷史性責任;
4.說滿清是導致中國近代落後其實是誤解了文明發展的規律,皇權體制在中華文明下已經走了兩千多年了,進入到近代已經不可能再繼續維繫了,所以無論在近代是誰當政,如果沒有廢除掉皇族體制,無論何族人當政都避免不了近代的衰敗以及文明的重振。


我的觀點是增大了。
我們眼中的明朝疆域,也是我們歷史課本上的明朝疆域是這樣的,其實這是明成祖時期的疆域圖,也是明朝土地極盛時期,實際佔有,羈縻,或者號稱對其有宗主權的疆域。

明朝前期,多次對北元和隨後的韃靼和瓦剌作戰,並在與漠南一帶設置四十餘個衛所防衛,包括東勝衛、雲川衛、官山衛、全寧衛、老哈河衛等,這些都是明廷的邊防重地。其走向大致為陰山-大青山南麓-西拉木倫河一線。15世紀30年代後,由於天氣轉寒,農耕不濟,靖難之役時邊塞軍隊被燕王抽調。因此期間邊境略有南移。在明成祖永樂年間,明軍多次北伐,邊境形勢一度改觀。但在明中葉以後,隨著蒙古的再次崛起,邊境再次南移。並修建長城,以防禦蒙古,在長城沿線設置九邊(遼東、薊州、宣府、大同、延綏、寧夏、甘肅、太原、固原)重鎮加強防禦。長城也成為明中後期的北邊,同時也是農耕區與游牧區的界線。這些地區目前在中國的西北地區,戰線明顯收縮了。而且明朝的大部分軍隊都是部署在北方的邊境上面。在長城以北,明朝軍隊的影響範圍是非常少的,只能被動的防禦,也就是所謂的天子守國門。

下圖便是,1582年明神宗萬曆年間的明朝疆域,此時北疆萎縮至長城一帶,東北地區萎縮至遼東,西北地區萎縮至嘉峪關,青藏地區已不能有效控制,安南地在明宣宗時期恢復獨立。

大家對比就可以看到,明朝的疆域在明朝中後期,疆域萎縮非常嚴重,安南,西藏,整個西北,東北都不再受到明朝政府的控制,尤其是西北和東北,西北地區,也就是我們知道的新疆。明朝初年,設立了八個衛所,就是關西八衛。但是在明朝中後期,最終明朝政府放棄了這些地區。

其中最西北的就是哈密衛。西北的就是吐魯番汗國。而吐魯番在當時根本就不再明朝的控制範圍之內。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察合台的後裔肅王兀納失里開始向明朝臣服納貢,封哈密國王。永樂二年(1404年)六月,兀納失里弟安克帖木兒遣使朝貢,封忠順王。永樂三年(1405年)春,安克帖木兒被鬼力赤毒死,兄子脫脫襲位,明朝並於次年三月置哈密衛,以馬哈麻火者等為指揮、千戶和百戶等官,又以周安為忠順王長史,劉行為紀善,輔導忠順王。
之後,哈密國成為設有明朝羈縻衛所的王國,而以忠順王為哈密國王,哈密衛指揮使掌握哈密兵權,漢人任長史。
正德八年(1513年),哈密被吐魯番汗國吞併;正德十年(1515年),吐魯番正式吞併哈密,明朝派使臣交涉無果,朝廷議而不決最終放棄了哈密衛,後吐魯番以哈密為跳板不斷侵擾嘉峪關內的明朝本土。

在東北地區
明太祖朱元璋設置遼東都司以經營遼東。並多次進軍黑龍江流域,招撫當地土著部落,明廷勢力一度達到外興安嶺與黑龍江口,甚至庫頁島。明成祖永樂七年(1409年)於黑龍江地區設置奴兒干都司,奴兒干都司管轄範圍西起斡難河(今鄂嫩河),北至外興安嶺,東抵日本海及庫頁島,南接圖們江,西達韃靼蒙古。奴兒干與內地的郵傳通信主要幹線是海西東水陸城站,北起都司治所特林之西的滿涇站,中經四十五個驛站,南抵底失卜站,經遼東都司直達北京,交通全程達兩千五百公里。
奴兒干都司與內地統治方式不同,主要是採取歷代封建王朝統治邊疆時較為常見的羈縻方式。從其設立的永寧寺碑看,永樂七年(1409年)明政府設置奴兒干都指揮使司,1413年明朝政府官員亦失哈第二次奴兒干之行時建永寧寺立第一座永寧寺碑,到1432年亦失哈第十次(也是最後一次)奴兒干之行,重建該寺並於1433年立「重修永寧寺碑」。

明英宗正統年間後,韃靼兀良哈與建州女真部南遷,並不斷侵犯遼東都司。明憲宗成化五年(1469年),明廷修建遼東邊牆。16世紀末開始,建州女真酋長努爾哈赤開始興起,統一女真部,明廷設置的衛所逐漸消亡。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稱汗,建國後金。明神宗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薩爾滸之戰後,後金軍隊破遼東邊牆,佔領遼東都司大部土地。

而在越南方向,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明軍進攻安南,南線達到日南州一帶。次年設置安南布政使司,下設十五府、卅六州、兩百餘縣。後因當地人民反抗激烈,明廷於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放棄,安南恢復黎氏王朝。總共不過二十年。


做的比較好的是西藏地區,明朝對藏政策主要形式為洪武年間在藏內設置羈縻性質的都司、衛所等軍政機構,封授當地僧俗首領擔任官員,永樂至正德以冊封僧俗首領為主,受冊封者定期朝貢,明朝則給予豐厚回賜。該段歷史具體時間始於洪武五年(1372年)元攝帝師喃加巴藏卜降明受封,終於崇禎三年(1620年)烏思藏僧人三旦多隻等十五人入朝班貢,歷200餘年。但是我要指出的是,明朝政府對西藏地區的控制,想對清朝來說,還是更多的是羈縻政策。

==============================================================
說完明朝,說說清朝。我不是明粉,也不是清粉,但是,我想說的是,清朝政府在前期,中期甚至是臨近滅亡的末期,對於國家的土地還是很珍惜的。在列強槍口下,簽約割土,是非常無奈的行為。

清朝無論是對蒙古和親籠絡,對西北准格爾的打擊,對西藏的控制,還有對西南用兵,雲貴改土歸流,對台灣設立政府,這些措施對中國近現代以及現在的國家政府來說是非常寶貴的政治遺產,雖然清朝的疆域從海棠有葉子變成了大公雞,但是我們不能否認的是,無論是政權疆域,還是有效控制的程度,或者對待國土的態度來說,清朝是比明朝強一些的。


我不厚道的說一下啊
留給中國這個話,得看你有沒有在「中國」這個概念里把屁民算進去
舉個例子,都說清國地兒大,大好啊,但是這個大的地兒有沒有給屁民用上?畢竟屁民才是一國的構成主體不是?
那這地兒要怎麼給屁民用呢?
畢竟大部分時候清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屁民是農民不是,那我們就來說說農民最重要的耕地好了

(《中國歷代戶口,田地,田賦統計》)
不科學啊,他大清地兒不是大么,怎麼耕地面積反而比明國少?
這個嘛,對清史有點了解的知友都清楚,清國入關之後持續封鎖東三省,中間間有放屁民進去墾屯但是規模次數持續時間都小少短,差一點就可以算忽略不計。至於封鎖中的各種「柳條邊」之類的沾滿漢人血淚的事不用我多說。要說歷朝歷代都有封鎖一部分地區的事,明國有皇陵紫禁城,本朝有中X海,但是像清國這麼大範圍的持久封鎖東三省也是獨一份了,而且說真的,你紫禁城皇陵中X海不讓進就不讓進唄,不進又不是活不下去,他大清這個封鎖嘛,嗯····

為啥屁民要冒著被殺被趕的或者送上門給旗人蒙古老爺做奴隸的風險也要偷渡?
這就得說說他大清因為封鎖東三省和其他各種智障政策弄出的問題了
(註:以下例子涉及到清國的除特別指出以外,基本都是鬧長毛之前)
怎麼說呢,歷朝歷代都要面對各種天災人禍農民起義之類的常見問題,但是他大清還得面對歷朝歷代極為少見人口暴漲而引發的人口壓迫(即生產力水平低下的人口與土地比例失調)問題

因清前期戰亂頻繁,人口大為減少,清廷統治者便採取鼓勵乃至於刺激人口增長的政策,從康熙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到雍正的「攤丁入畝」等,由是,雖然有清一代大部分時期稅額都比明末加完三餉後的總數還要高(如著名的九厘銀)且耕地數量相比前明時期大幅下降,如萬曆三十年全國耕地總數有1161餘萬頃,但是到了雍正十二年只有890萬頃左右。然而儘管如此,中國的人口依舊不屈不撓的從乾隆六年(1741)的1.4億發展到鴉片戰爭爆發時的道光二十年(1840)的4.1億,凈增2.7億,如此空前的增長勢頭,不但形成了龐大的人口基數,同時也對社會與經濟造成了巨大困擾。

經濟上,康熙年就開始露出問題

康熙吐槽過有的地方米價開始不正常了

到了雍正

再到乾隆年

(註:這是湖南巡撫楊錫跋的《陳明米貴之由疏》他這是跟十全老酋長說米貴的原因不是老酋長腦補的底下官僚亂治導致的,而是因為「戶口繁滋」)

至於社會····怎麼說呢,有的知友可能不了解4億多人口擱在開化前的清國是啥概念

這麼說好了

民國時期呢,學者們就說過:

民國二十二年人口才4.63億,比清國沒多多少,就這,成堆的學者都麻爪了,大呼「人滿為患」

這還是民國吶諸君,是一個

使農村過剩的人口可以到都市謀生」的時代,往前百年的沒開化的清國,不在農村待著進城也沒多少事干,一沒工廠,二也沒啥別的途徑可以大量消化農村過剩人口,更別提清國因為人口壓迫小手工業者都苦逼爆了:

更別提清國因為封鎖東三省,導致關內有的地方人口比民國時期還多

民國屁民都那樣了,更別提百年前不發達但是人數和民國相差無幾的清國了

順帶一提,根據各路學者和時人的計算

「今日之畝,約凶歲計之,歲出不過一石。今時之民,約老弱計之,日不過食一升;率計一歲一人之食,約得四畝,十口之家即須四十畝矣。」(洪亮吉《意言》《生計篇》)

換句話說,按學者和時人觀察所得的計算結果,養一個人一年的糧食平均得四畝,考慮到種植和灌溉還有其他一堆問題,這個數字可以再減,順帶,滿清農民是要繳稅

然而很可惜,人均畝數比較捉雞,這還沒算要繳的稅

這其實也可以順手解釋一下為什麼那麼多屁民冒那麼大風險往東三省偷渡的理由
於是話就轉回來,南洋台灣就不說了,光東三省呢,據後世專家估計,東三省可以供養九千萬人,(注,這個專家是用當時的農業發展水平估算的,但即使考慮到耕種水平和其他因素,人口壓迫問題也能解決很大一部分

總結一下,清國人口發展越來越多,因為人多地少造成了種種社會問題,但是為毛這問題對清國這麼要命?因為耕地數和人口數不成比例,為毛不成比例?嗯
而且本身耕地數就捉急,清國還有稅收和土地兼并,舉個例子,長毛髮源地的廣西,全省人均耕地面積只有1.2畝,就這

還沒算兼并和稅收,兼并這提了,稅收呢

當然,清國也不是SB,也採取了一些政策,但是這些政策嘛····

要麼是杯水車薪

要麼是····嗯····這玩意還是杯水車薪····周圍幾個破壁小國怎麼產也經不住清國這麼大的需求啊,那會外國也沒金坷垃啊

種玉米算是有效的,但是本身種玉米這作物就是造出人口飛速增長的原因

要麼呢,就是玩拆東牆補西牆(大霧)

但是講道理,國內就那麼大地,你移來移去最後還是飽和

再就是從邊邊角角里強行找耕地開,這些大部分一開始還是清國禁止的(攤手)
總之這麼些沒卵用或者沒太大卵用的杯水車薪的破壁政策並不能阻止人口壓迫的勢頭,最後如何了諸君也是清楚的,本來能解決或者極大緩解的硬生生逼出來的問題被玩成這樣(嘆)
最後,貼點他大清人口壓迫的後果

這些為盜或者鑄錢的不能說個個都是人口壓迫弄出來的,但是其中除開各種真大盜和匪徒,可憐的沒活路的屁民也是不少的

剩下的賣兒賣女溺嬰之類的倒是算「常見」了
最後的最後,我扯這麼多,想說什麼呢
有些人成天扯清國土地大大大,大有個卵用?給屁民用上了多少?清國自己抱著那麼大土地都玩出了人口危機,大大大,這麼大和屁民有幾分關係?豬圈裡的豬嚷嚷著今兒個屠夫家的圍欄又擴大了幾分,有意思?


樓上大部分高贊回答其實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其中我比較欣賞 @姬軒亦 的答案。糾結這種問題本身沒什麼意思,清朝比明朝疆域大,對內外蒙、東北、青藏、新疆等邊疆區的管理比明朝強,這都是內外因尤其是天然屬性造就的結果。跳出朝代粉的立場來看,就是正常歷史進程罷了,不知道有什麼可糾結的。像上面說的,清朝疆域大,新疆也是左宗棠保下來的,左宗棠是不是漢人?所以糾結滿人對疆域貢獻大還是漢人對疆域貢獻大有意義么?至於很多明粉說明朝疆域1100萬平方公里,勢力遠達西印度洋,我的回答就是屁股坐正點兒,別預設立場,睜眼亂說瞎咧咧。清朝疆域大也未必就說明有多好多牛,但客觀事實得承認,要是基本的客觀都做不到趁早別看歷史,搞政治去多合適


我就說個&<尼布楚條約&>好了。

雅克薩之戰,清軍用了10000人去打俄羅斯幾百探險隊,打贏了,但康熙還是割了地,整個軍隊扯到額爾必齊河以南,白白送給老毛子24萬平方公里土地。

好多人就只看到這裡了。

但卻忘記了當時的形勢,黃漢們只會抓著其中幾個歷史事件懟,很多外部條件看不到。

一個封建皇帝的思考方式自然不能和我們這些平頭百姓一樣錙銖必較,康熙帝這麼做,自然有他的考量。

雅克薩之戰,毫無疑問是清軍贏了,既然贏了,康熙肯定有向敵軍談條件的資本,他要的不是那24萬,他要更多的領土。從哪裡來?當然是從噶爾丹那裡。

噶爾丹有多少土地?將近三百萬。

尼布楚條約簽訂後,與噶爾丹私交甚篤的俄羅斯駐西伯利亞總督戈洛文被調走,俄羅斯邊境的各個關卡都得到了不允許向噶爾丹輸送給養軍火的命令。

接下來,就是伊拉古克三呼圖克圖向噶爾丹宣布"五世達賴喇嘛"聖諭,讓他即刻出兵強迫康熙交出被扣留的土謝圖汗和哲布尊丹巴活佛的日子了。

接著就是三征噶爾丹,然後清朝用了幾十年,三任皇帝,在乾隆朝終於滅亡了準噶爾汗國,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如果其中有俄羅斯的干涉,恐怕沒那麼容易吧!


反對所有說清朝沒有貢獻的答案。現有領土的法理依據來源於二戰勝利這沒錯,然而你吃到第十個餅吃飽了然後就說前九個餅都白吃了嗎?naive!


清朝相對明朝,百分之百是增加了實控土地。極盛時期的明朝對比極盛時期的清朝來說,控制的土地起碼少三分之一。

這裡我說的是實控土地,而非領土。因為清朝和明朝都是前現代化的中國古代朝代,古代中國只有天下概念沒有領土概念。其並不符合現代國家的領土定義。

第二,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王朝都對現代中國的領土奠基做出了貢獻,單說清朝增加了多少疆域,就像你一頓飯吃了三個漢堡,飽了,只說第三個漢堡管飽,忘記了墊肚的前兩個漢堡的作用。

非得排個甲乙丙丁的話,中國歷史上對現代中國疆域的貢獻度最大的,應該是秦朝,其次是漢朝,這兩朝都是「鑿空」級別的開疆拓土,無與倫比。後世都是在秦漢的基本版圖上做鞏固加強(其中唐朝清朝做得尤其好)。

很多人認為元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大實控土地的朝代,不是,元朝時期新疆屬於察合台汗國,而察合台汗國在中國傳統的「天下」概念當中跟朝鮮的地位差不多,屬於朝貢體系內的羈縻藩國,並不在元朝實控的中國本部土地內。刨去新疆這麼大一塊地方之後,元朝其實就小了很多,並沒有比極盛時期的唐朝大。


看問題要客觀,要忠於歷史,而不是發明歷史。

如果你們認為明朝發個冊封用的金冊就代表著地方是中央政權控制的中國領土,那我無話可說。因為土爾扈特部在哈薩克游牧,你就認為哈薩克是明朝領土,因為韃靼瓦剌都受過冊封,所以你覺得他們倆都算明朝領土了,因為明朝早期以羈縻統治的形勢在外興安嶺到庫頁島設立過衛所所以整個外東北地區都是明朝中央政權控制的領土,那我無話可說啊。

實際上誰都清楚,自從朱八八死後,呼和浩特鄂爾多斯以及新疆地區諸多前進衛所就被逐漸撤銷了,明中期河套也丟了,也就是說至明中期,中西段邊界那真是長城。。。而東北地區,一直以來實際控制的也就是遼寧,最遠到吉林南部,不信自己翻明史明實錄,朱八八之後絕對沒有關於外東北庫頁島的詳細記載(包括戶口數,駐軍情況)。

畫地圖玩沒用,因為誰都知道新疆是康雍乾三朝持續不斷的用兵打垮了準噶爾才弄回來的,這個過程中徹底搞定了西藏,西藏之所以沒再當過牆頭草跟別人跑,就是這個過程中完成的,而且正是由於打擊準噶爾,喀爾克蒙古也徹底給整服貼了。


沒有葛爾丹作死招惹滿清,滿清未必會主動去攻打准格爾汗國,那麼西藏新疆就沒法併入滿清然後順利被民國、本朝統治。所以本朝能統治西藏新疆要追溯到葛爾丹的貢獻
同理,林丹巴圖爾如果不把蒙古搞爛,讓滿清輕鬆征服,蒙古可能會作為一個國家一直延續下來,那麼民國和本朝統治內蒙也就不太容易了,所以本朝能統治內蒙要追溯到林丹巴圖爾的貢獻
……

另外調侃一種邏輯:
如果說本朝的領土是滿清貢獻的,本朝/民國的領土合法性繼承自滿清
那麼假設一下在一個平行世界,辛亥革命後只有漢地十八省獨立,其他地方沒有併入中華民國,而是繼續屬於滿清,並在之後如同外蒙那樣獨立建國,發展到今天,中國也承認了這些地區的國家地位,在這個世界恐怕沒人會提滿清對中國領土的貢獻了吧?
那麼滿清是否對當代中國的領土有貢獻,居然取決於中華民國的版圖,豈不是很奇怪?

其實這個問題就有點類似於「如果沒有國民黨,抗日戰爭會打成什麼樣子」一樣
有的人認為,如果沒有國民黨的話,中華民國就會出現一個群龍無首的真空,原國民黨統治的地區成了無政府地區,TG沒被國民黨追殺,卻依然一路長徵到陝北建立根據地,不敢向周圍無人統治的地區越雷池一步,抗戰爆發時日本面對的是一個大片土地無人統治的中華民國,那當然比現實里要更好對付了,所以得出結論:國民黨對抗戰的貢獻是居功至偉啊,沒有國民黨,日本就能非常輕鬆地拿下大半個中國並鞏固統治了
同理,他們認為滿清不入關的話,中原就會維持一種大順、大西、南明三足鼎立的架勢,並且長期延續下去,三百年內不會出現一個統一政權,而大順、大西的統治者目光短淺三百年,不重視科技發展三百年,軍隊也保持了農民軍的樣子三百年;南明則內鬥三百年,除了可能收復台灣島,並無開疆拓土的能力。而准格爾等國家如果打得過中原三國,會佔掉中原三國的地盤;打不過的話,則長久與中原三國維持友好的關係,不主動招惹,不給中原三國吞併的口實……所以他們得出結論:多虧了滿清佔據中原啊,否則就憑這亂鬨哄的暫停了三百年的三個國家,哪裡能搞出消滅准格爾、抵抗沙俄等列強的大新聞?

真要評價滿清對中國領土的貢獻的話,就要推演如果滿清沒統一,東亞的局勢會怎麼發展,一直發展到今天,但這種推演難度太大,不確定性也太大了


你這種明知故問的問題無非是想找一堆黃汗來抱團取暖罷了。
這一堆黃汗的答案基本上是三類。
其一是睜著眼睛說瞎話的,用奴兒干都司狡辯東北是大萌領土或者把大萌領土划到印度洋邊上的。

(圖片是隨手百度明朝疆域第一頁上的答案。https://m.hupu.com/bbs/12751395.html)
其二是領土有什麼用?然後開始bb揚州嘉定剃髮易服文字獄的。
其三是不論你問什麼問題,總之就是韃清垃圾揚州嘉定剃髮易服文字獄的。而且黃汗基本上都有隔屏幕鑒定民族的本領。


推薦閱讀:

龍袍上不同的部分都有哪些圖案?
南明江北四鎮真實戰鬥力究竟如何?
清朝統治者為什麼沒有毀了明孝陵?
清代一直有人打著明朝的旗號造反,但是元末似乎沒人打著宋朝的旗號造反,為什麼會不一樣呢?
譚版《中國歷史地圖集》中明清時期廣東省廉州府(今屬廣西)西南部的那一片越南飛地是怎麼回事?

TAG:明朝 | 中國歷史 | 清朝 | 歷史地理學 | 唐努烏梁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