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歲兒童注意力不集中,疑似多動症,有什麼改掉這個習慣的好方法?

不能獨立完成作業,必須要有人監督,會產生抵觸情緒;
上課時注意力完全不能集中3分鐘以上,走神,找別的小朋友聊天,不理,拼彩筆接力棒,被老師收走後,拿鉛筆戳橡皮,鉛筆被收走,把橡皮掰成一粒一粒的,彈別的同學;總之不管好事壞事都沒辦法注意力集中五分鐘;
想要什麼玩具必須買,買了新鮮半天就不喜歡了,不買會鬧脾氣,生氣不理人;
熊孩子脾性初露端倪,家長是三觀正確通情達理的,平時不會驕縱,但是比較溺愛,做錯事會批評教育,孩子犟起來耐心耗盡了也打過罵過;
3歲時確實沒有養成獨立吃飯好習慣,追著喂飯表揚什麼的只有反作用,當時建議他家人如果這頓飯不吃就等下一個飯點期間不許吃零食,最後擋不住老人對孩子的溺愛,餓了會給他零食,所以小時候在吃飯這件小事上沒有堅持養成好習慣也是導致現在這種行徑的原因之一;
以上是通過電話得知情況,有什麼好的方法和建議可以讓孩子和他的父母共同實踐一起進步?


[重要]評論區 @尹沛劼 提到下文的簡單區分可能會使得ADHD下雙重特殊類別的兒童沒有得到及時診治,在這裡希望大家都能夠認真看完注2的補充,並且關注評論區討論以及知乎ADHD鑒別相關的回答。作為一個發病率高、對兒童身心發展影響大且切實可治的發展性障礙,ADHD值得大家給予更多的關注。
--------------正文分割線-------------
@劉柯
借這個題目整理下我跟兒童諮詢工作的經驗。

從業三年,最常聽到家長表述的三個來訪原因是:專註力不夠,學習成績不好,脾氣不好。其中專註力和成績通常是家長主動告知的,脾氣問題多半是隨著了解的深入談到的。
而實際上,這些大量的因為「專註力」問題過來的個案,真正有注意力方面問題的小孩,少之又少。而中心時常做的注意力篩查測試,也通常顯示孩子的注意力沒有問題(注1)

這使得我開始關注,這裡面發生了什麼,是什麼讓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這裡我想要先建議所有認為自家小孩有注意力問題的家長先認真觀察下,自己孩子在感興趣內容上的注意力如何。如果小孩能夠專心致志地看自己喜歡的卡通片目不轉睛一集又一集,如果能夠在喜歡的活動例如下棋、畫畫、看小人書上專心致志,那麼可以說小孩沒有注意力缺陷的可能比較大。真正有注意力問題的兒童在注意力分配和集中上的問題是全方位覆蓋在兒童生活的各個層面的。故ADHD的核心是「非不為,誠不能也」。(注2)


接下來重點討論那些自身注意力沒問題的小孩是怎麼被冠上莫須有標籤的。
常見的情況有:

  1. 兒童生活在不安的生活環境下,無法集中精神處理當下的任務。例如,兒童身處在一個需要不停搬家、更換居住環境的狀態;家庭正在面臨重大危機;父母或家人關係不良,時常處於爭吵之中;家人對待兒童的態度各不相同,沒有統一的準則.......我相信絕大多數的成年人在面臨這些情景也都會受到影響,奇怪的地方就在於,時常有家長天真地認為小孩什麼都不懂,並不會受到這些問題的干擾。這裡我想要強調一下,兒童或許不具備完全理解周遭環境發生事情的能力,但兒童總能夠覺察和感受環境的情緒流動,同時嘗試用他僅有的知識體系構建一個他自己能夠接受的事實,當所具備的經驗不足以完全理解,則會用幻想(fantasy)補足。這樣最常見的結果就是,把所有的問題傾向于歸咎在自己的身上——這個世界不好是因為我不夠好。有的時候,這種扭曲的邏輯可以是「我必須當個壞人,我必須足夠麻煩,這樣的話我身處的世界就不再是壞的了」或者「我是個不值得被愛的人,所以世界才對我這麼糟,我就該這樣懲罰我自己」。
  2. 兒童對受到關注和理解的願望得不到滿足。有的時候兒童遊戲不是因為兒童喜歡遊戲,而是兒童希望別人注意到自己。當遊戲沒有了觀眾,遊戲就沒有意義了。特別是惡作劇的時候。當我跟家長們分享我和那些特別調皮的小孩一同遊戲時候的觀察和體驗時,最常聽到的回應是「不就是小孩玩耍么」或者「我從來沒有留意過或者想過你講的」。當兒童有無法言說的願望時,他們只能玩(play)或者演(act)出來,如果這些時刻剛好發生在學習、課堂的時候(這些時候也常常是老師、家長將關注從小孩身上稍稍移開的時候),則很容易給人「這個小孩一點都不專心」的印象。
  3. 兒童對於將要完成的內容感到無所適從。我發現,有的時候兒童並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有的家長會投訴小孩不專心練琴或者對抄寫作業沒耐性,但兒童這邊的理解可能是完全搞不清楚為什麼要這樣干。比方說,「為什麼要去學校」「為什麼要上課」「為什麼要寫作業」這些看上去很簡單的問題卻在真真切切地困擾著很多小孩——如果在一個小孩的世界裡,上學是為了和同學一起瘋玩,上課是家裡人對自己的懲罰,做作業只是可以去玩的「黎明前的黑暗」,多少人能對這些「生活中的灰暗面」投入興趣和專註?
  4. 兒童的自主感沒有建立,丟失了學習的興趣。我見過一些小來訪者,當我嘗試跟他們的家長約定每周固定多來的時間時,我簡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最誇張的情況下,一個尚沒有入小學的孩子需要在工作日去幼兒園,放學參加各種託管輔導,每周參加3個不同的興趣班......這些父母會向我抱怨說小孩這個沒動力,那個沒動力,這個不專心那個不專心,老是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當我和這些兒童工作的時候,最讓我感覺困難的部分是我發現很難發掘出他們身上的一般兒童常有的活力。他們有的看上去很疲憊,有的感覺懶懶的,有的直接是隔離的狀態,彷彿他們身上並沒有「自己」。在他們的生活裡面彷彿沒有留給自己的選項,要麼按照父母的期望和要求成為父母心目中的「好孩子」,要麼拖延和抵抗。
  5. 父母捲入了兒童發展階段的固有衝突。成長的過程是很彆扭的,研究依戀理論的心理學家們給個體成長命名了兩個「個體-分離化」時期,第一個分離個體化時期出現在幼兒園期間,持續到入小學;另一個個體-分離化時期就是日常說的青春期,一般認為大概的範圍在12-20歲(沒寫錯,20。一些學者甚至建議後延到25歲)。但實際上,成長的矛盾從來就是存在的,矛盾的一頭指向更為獨立的生活,擁有更多的權利,有更多的自主性,同時意味著承擔更多的責任;另一頭指向早期更為受照顧的狀態,父母和社會對自己有更多的包容和保護,同時意味著更多的限制。這是每個人成長都需要去面對的。但有時,父母會希望兒童不用去承受矛盾、衝突帶來的痛苦,不自覺地捲入到兒童成長的內部矛盾當中。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要不要看著小孩做作業的問題。父母時常感覺自己進退為難:一方面覺得老是督促和監管小孩做作業並不好,但另一方面被小孩不專心完成功課、各種拖延和分心所激怒,弄得自己心力憔悴。家長之所以矛盾和痛苦,是因為這本身就是個無解的問題,是兒童自己需要解決的,比如遊戲和學習的平衡,時間的把握。當家長捲入到兒童自身內部的矛盾里,相當於奪走了兒童自我調節和處理的機會,那麼兒童自身的衝突就會很自然地外化成親子間的衝突,且該衝突無解。當個體進入第二個體-分離化時期,這個衝突會變得更為巨大且激烈,於是我們更容易在中學生群體的身上看到如同仇人般的親子關係。
  6. 父母對兒童有超齣兒童能力或者固有年齡段特質的要求和期待。 兒童心理發展自有其規律,3歲時候非常困難的事情,到了4歲時很可能就是自然而然、輕而易舉的事。但無視客觀規律拚命強調競爭和前進的風氣一直存在於社會當中,之前知乎圓桌 - 家有兒女裡面就有談到幼兒園小學化的不良傾向。這是個社會性問題,但我想很值得每一位家長認真思考,是什麼在背後追趕著我們,我們在擔心些什麼,以至於讓我們看不清孩子的真實情況?

如果要我去總結這三年以來和兒童一起的工作,我想最貼切的應該是:三年以來,我一直在努力和兒童、和兒童的家長們一起重新發現兒童、家人和自己。並且在這個過程當中,一同去思考那些過去阻礙我們與真實擁抱的是什麼。

謹以此回答向過去與我一同玩耍的小來訪們,以及在他們背後辛苦養育、默默煎熬與感動家人們致謝。
--------------------------------------
注1:顯然我的臨床經驗和ADHD的流行病學資料不符,遇到這種的情況可能的原因很多,在這裡不再展開
注2:需要強調的是當兒童出現了讓家長懷疑或者擔憂有注意力問題的時候,尋求專業的評估和幫助仍然是最為推薦的做法。
本回答不針對ADHD的診斷標準和評估方式作詳細討論,有興趣的請移步到:什麼是ADHD(注意力缺陷及多動障礙)? - 心理學怎樣鑒別兒童是否患有多動症(ADHD)? - 心理學 等問題下討論

(初稿於2015-1-7 修訂於2015-1-8)


病徵的鑒別和診斷需要專業眼光,我挺見不得家長遇到孩子不好管就全怪孩子頭上。「平時不會驕縱,算是比較溺愛(語病)做錯事也會批評教育,孩子犟起來耐心耗盡了也打過罵過」,通過這個描述我覺得,啊,家長對自己的要求真低啊。

兒童多動症,又叫注意力缺陷綜合征,是比較輕微的腦功能障礙綜合征(腦神經遞質數量不足或者腦組織器質性損害),也是常見的兒童心理障礙綜合征。病因有先天缺陷(包括母親孕期和分娩時出現異常)、遺傳,也可能是後天教育不得當(早期智力開發過量抑或壓力過大)。Quiz: Could Your Child Have ADD/ADHD?可以用這個網站初步了解一下疾病並做一個簡短的測試。

再說說題主的問題本身。六歲兒童注意力不集中,真不是什麼稀罕事兒;不能獨立完成作業,需要人監督,也不是什麼稀罕事兒;並且據我了解,一至三年級的小孩子做作業需要家長在旁陪同/幫助的情況比較普遍。小孩抵觸說不定是因為家長總是以監視而非陪護的狀態跟自己相處呢?不過,信息太少且情況描述並不十分中立(都已經給孩子下診斷了不是么),我也沒辦法說得更具體了。

雖然如此,我的態度是,六歲的孩子出問題,多在家長身上找原因
1. 日常生活以及與孩子相處時,是否能夠做到言行一致,標準統一?
2. 包括孩子在內的全家人的生活,是否有可遵循的一定之規,獎懲措施是否明確並貫徹如一?
3. 孩子的生活環境是否穩定?
4. 孩子玩耍特別是戶外玩耍的時間是否被大量擠占?孩子身邊是否有固定的玩伴?
5. 孩子獨處的時間是否過多?是否存在家人特別是父母特別是母親陪伴的缺乏亦或缺失,日常照看由隔代老人或者保姆代替這樣的情況?
6. 親子交流是否充斥著長時間、頻繁的、重複的說教?我在這裡想著重講一下「說教」,不同於教育它是個貶義詞。對於語言思維能力還處於發育初期、極不成熟的兒童,使用成年人的思維、成年人的語言對她們進行充斥著負面情緒的交流,會讓兒童感到極為迷茫不安甚至焦躁。大多數時候,家長站在自己的立場和角度說的很多話,小孩子根——本——聽——不——懂。

我不用再往下列舉了,因為我幾乎能夠肯定題主問題中的家長沒能夠滿足以上六項。其實,能夠滿足前三項的家長都能夠躋身中國好家長的行列了。

我也不喜歡熊孩子,但是我更不喜歡熊孩子背後的懶家長。我將進一步闡釋上述六點要求。

第一點濃縮為一個詞就是言傳身教。現在很多家長教育失敗的重要原因都是缺乏「身教」或者是「言傳」和「身教」不統一甚至相反。@-Y Wong 知友的專業答案裡面反覆提到一點,小孩並不是什麼都「不懂」,他們能夠敏銳到感知和覺察到周圍事物的運行和變化,並試圖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識去構建一個合理的解釋。我舉一個我小時候的例子大家就能夠體會到小孩子的感知能力是多麼敏銳。

小的時候家中婆媳關係並不是十分融洽,母親雖盡到了一個晚輩應盡的職責和義務,但或許是緣分未到,並不十分受奶奶歡迎。通過母親後來的講述,我小時候是一個自娛自樂不善言談的孩子,安靜地自己玩耍,不哭不鬧不說不問;至少在大人的眼中是這樣的。母親雖然擔心不和睦的婆媳關係會對我造成影響,但看我在接觸到這樣的事情時十分淡然的模樣,心中的擔心也少了幾分。直到有一年全家去給過世的親人掃墓,一家四口分坐兩輛車前往目的地,我和奶奶一輛車。下車後,載我和奶奶的那個師傅掩飾不住臉上的笑意,跟我父母親講了幾句話,這幾句話讓我父母不禁莞爾,又同時陷入深深的思考。是怎樣一句話呢?

我:奶奶,我媽媽對你那麼好你為什麼不喜歡她?
奶奶:……

這句話是如此精鍊地概括出了家庭生活和婆媳關係的現狀,我母親一下子就明白自始至終我都明白大人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同時也十分慶幸她自己在晚輩的時候戰戰兢兢本本分分,沒有給孩子一個不好的「榜樣」。

用美劇《疑犯追蹤》里的一句話勸誡諸位家長朋友:You are being watched

第二條的意思就是,無規矩不成方圓。經常聽到家長說,「我家孩子沒養成……的好習慣」;「我家孩子養成了……的壞習慣」。好習慣和壞習慣都不是憑空就「養成」的,而是在家庭生活中日積月累「培養」的。好習慣來源於智慧勤勉的家長立下規矩並花功夫幾年十幾年如一日堅持執行;而壞習慣來源於愚蠢懶惰的家長或放任自流、或朝三暮四地對待生活中出現的不當、錯誤的言行舉止。

很多家長沒辦法體會到樹立並執行規矩的重要性,大抵是他們在自己的一生中就未嘗或者很少堅持不懈地去做一件事。在我上學前,每天晚上睡前我母親都會和我一起躺在床上,給我講睡前故事,從三歲講到六歲;上學識字後,睡前故事就改成了睡前成語,每天一條,從六歲一直講到我小學畢業。每天如此,從未間斷。當然了,很多家長連早上早起給孩子做飯,送孩子上學都做不到,不是么。不過這又回到身教的問題上了。我們繼續說規矩。

關於吃飯,喂飯表揚是中國家長的陋習,吃飯喝水穿衣睡覺,維持生命的基本活動,一旦教會,立馬放手。沒有商量的餘地,明知故犯就要懲罰。小樹不修不直溜,人不修理哏赳赳。

不過我想題主家人應該也算立過規矩了,關鍵在執行。小孩子之所以會越來越難管,是因為家長立規矩不執行,空頭支票開多了孩子也知道是假的。還是那句話,小孩並不是什麼都「不懂」,相反他們有著敏銳的感知能力。在語言思維構建的初期也是關鍵時期,他們的小腦袋一刻也不閑著試圖對這個世界make sense,家長的作用就是要在這個時候幫助小孩make sense,而不是用朝三暮四、三天打魚兩天晒網這樣沒有任何規律和模式的行為來把孩子弄迷糊。這樣的小孩長大了,邏輯肯定不好,因為從小到大都生活在一個不能自洽的環境中。

第三點,穩定的生活環境,也是幫助小孩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的關鍵環節。生活作息的規律與否對一個人的習慣、性格、品質乃至今後的發展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就拿早上起床這一件事來說,早起三光晚起三慌,一個無法保證早起或按時起床的人,很難想像在今後生活中會是一個勤勉、守時、有節制的人。而穩定的環境就有助於一套作息標準能夠順利地執行下來並維持很長一段時間,直到孩子有意識也有能力為自己制定生活計劃並根據實際情況的改變自行調整為止。

第四點是講孩童通過玩耍來成長,而對玩耍時間的擠占甚至剝奪一定程度上是違反天性的行為。小孩子都喜歡塗鴉,那是他們在語言能力不成熟、辭彙匱乏階段的表達方式,通過畫筆來「講話」,通過臨摹來體會和掌握事物之間的相似性。說臨摹可能「高估」這些塗鴉的精準性了,講個故事。我姐姐小時候給她爸爸的肖像畫很長一段時間都停留在「兩個乳頭一個肚臍眼」的狀態,那是因為南方夏天長而熱,男性多赤膊,於是姐姐就盲人摸象般地把她父親理解為兩個乳頭一個肚臍眼的存在。

小孩子還喜歡玩水,玩沙,玩泥巴,我小時候玩得尤其多。為什麼尤其多,因為不像其他的家長,我母親從來不因為我把衣服弄髒弄破而批評我。所以在看到別的小孩因為害怕弄髒衣服而招致家長的批評而瑟縮在一旁時,我非常不能理解。我把這個問題帶到母親面前,問她為什麼別的孩子衣服弄髒了要挨批評而我不會,媽媽很認真地用我能理解的語言告訴我,小孩子就是應該無憂無慮地盡情玩耍,弄髒衣服並不是一件錯事。我當時雖小,在聽到母親的回答時就已經能感受到濃濃的愛意。

為什麼要花時間講玩耍?導致孩子焦慮不安的原因來自生活的方方面面,玩的需求不能得到滿足也可能是其中之一

第五點講的是親子關係在兒童心理發展、人格形成的過程中至關重要;而隔代照看總是弊大於利。隔代照看就很容易存在題目中描述的情況,家長要管教孩子而祖父母攔著不讓,使得立下的規矩總是無法執行,規律的作息很難保持,同時誘發頻繁的家庭矛盾和衝突,違背了上述第一二三點建議。

除此之外,通過我的觀察,除了跟父母在一起的時候,小孩子還是跟小孩子在一起是最快樂的。我們家樓下有個小不點,三代單傳,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都十分珍視,導致小不點從一生下來就被兩個大人和四個老人團團環繞。每次路過他們家門口,都能夠聽見吵鬧和兒童哭喊的聲音;偶爾見小不點外出,要麼是愁容滿面像個小老頭,要麼是非常焦慮不停地哭鬧。我不認為被暮年的老人環繞是一件讓小孩子十分開心的事情,而且老人多以一種含飴弄孫的心情對待祖孫輩,孩子的教育多不太被放在心上。

所以在此也勸誡家長朋友,不要為了減少自己的麻煩把孩子交給保姆或者父母來帶,這樣一來,真正的麻煩還在後面呢

最後回到題目。題主所反映的問題,不過是一個普通的隔代教育、鬆散管理的家庭所潛藏問題的表象,實質就是做父母的還沒有完全盡到責任。言傳身教,規律作息,穩定環境,盡情玩耍,親子關係,平等交流;做到這六點,問題的解決就十分樂觀了。


1.注意力的穩定性不好,易轉移。。。但是不是多動症還是要醫生說的算。如果擔心是多動症請去醫院!醫生通常有個量表測定。
2.六歲的幼兒通常注意力能保持20min左右。所以大班一節課通常是在半小時左右,但前提是課堂有!趣!生!動!游!戲!化!不感興趣的作業當!然!不!專!注!啊!ヽ(  ̄д ̄;)ノ

3.六歲的小朋友有作業Σ(っ °Д °;)っ!!!什麼作業請描述清楚!好讓我判斷要不要告知教育局!
………………………………………………
………………以下吐槽……………
………………………………………………
4.題主這描述範圍也劃得太寬了點。任性、耍脾氣。。。。和多動症有毛線關係(;一_一)
5.幼兒就踏馬不!應!該!提!供!零!食啊 !三餐正兒八經地吃,兩餐之間增加點心(小麵包,牛奶,水果。。。)請問還吃得下零食嗎!!昂???
6.成人不能一味地遷就幼兒,要有原則!原則!你的底線呢!底線破了你就打孩子??怎麼不怪自己當初沒有死守規則了???哼哼!!說得我自己都來氣了!!ヽ(≧Д≦)ノ
7.孩子不吃飯的解決辦法:
舉個栗子~~~
你丫不吃午飯是吧!!好!你就餓著!什麼也別吃!!【話要往狠里說!不留情面!剛才說的什麼?死守規則!!餓他個4h不心疼吧?】
然後這孩子肯定晚飯前就餓了。然後就可以開始親密交流,擺事實,講道理了。。。
飯要按時吃,不然會餓!餓了胃口袋會生病!小朋友就會杜子騰!麻麻就會難過!大家日子都不好過你縮啊4啊?!!下次還要不要按時吃飯了?balabalabala
切記!!不要說教!!讓孩子有所體驗!擺事實!!講道理!!!不要說教!更不要打罵!!!他不是智障啊媽噠!道理我都懂!你踏馬打我幹嘛!!(ノ=Д=)ノ┻━┻

手機打字。。。希望有人贊同Orz

給更多的熊孩子家長看到。。。

記住一句話!成人和幼兒享有同等的權利!家長和幼兒共同是成長的!永遠不要以成人的高姿態來管教!你也就30來歲!早睡早起按時吃飯不吃零食多運動少看電視你做到沒!你沒做到憑什麼這樣要求幼兒!!

(ノ=Д=)ノ┻━┻言辭有點激動了

就醬!我去跑步了!白白!


看過一些材料里說,如果嬰幼兒時期孩子做事經常被大人干擾,長大後容易注意力不集中。
比如: 寶寶吃飯時,大人在旁邊各種問: 好吃嗎?給爺爺吃一口好不好?來來來吃這個。先別吃了喝口水。或者孩子一個人玩得好好的,大人過去問這問那或者非要小孩玩另一個東西。
不知這種說法是否真實?想向題主求證一下。
-----------更新
題主在評論里確認了孩子家長的確有類似的作法,那麼問題就很清晰了,需要改變的是家長本身。
養育孩子其實是件很龐大的工程,也是父母二次成長的機會。
拾荒少女的答案已經把問題講的很清楚了,很贊同。我換個角度再說一點。
首先,父母是榜樣。要求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候,父母老人有沒有一邊吃飯一邊玩手機看電視?要求孩子專心做作業的同時,家長有沒有作為榜樣在一旁專心看自己的書?要求孩子的,首先自己要做到。不要說我心裡三觀正確,我雖然放縱自己一次但我心裡有數。在孩子心裡,做的=想的。一定要隨時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榜樣作用。
其次,像對待一個成年人一樣平等對待孩子。給他選擇的權利,給他適度的關注。文中的孩子在學校里做的很多舉動其實是為了吸引別人的關注,為什麼?因為在家裡他被關注習慣了,而這種關注是過量的,類似於對寵物的。孩子到了學校發現老師同學不再是隨時以自己為中心,所以用各種方法吸引注意。
在平時,或許可以把孩子當做同事一樣對待:有事時商量解決,對方在忙時能耐心等待,對方犯錯時可以提醒但不責罵,偶爾請求對方幫助自己
讓孩子有好的榜樣、清晰的自我定位、對自己的能力有足夠自信,就好了。


孩子在學校上課的表現明顯是向外界尋求關注,說明平時來自家庭環境里的關注太多。這個關注是指家長對孩子行為的關注度(尤其是不良行為)。無論是爺爺奶奶的溺愛教養,還是父母親在孩子調皮時的訓斥責備。都會很容易讓孩子習得一種經驗「我是家庭的中心,我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家長的反應;我安安靜靜時,大家就不太關心我,我哭鬧一下,就會有人哄我,滿足我的要求。」可是這種經驗在兒童交往中是無效的,所以孩子在上課時找人講話,扔其他小朋友的行為就很好理解了。他在學校沒有得到家庭一樣程度的關注,而家庭教育中養成的又是一種對同學老師不太起效的經驗。所以會不適、焦慮,產生緊張感。

如果說有什麼建議的話,可以嘗試一下行為療法。
1、當他平時做出了(已經做了,並且已經完成了)適宜行為時,及時給予獎勵。出現不適宜行為時,加以漠視(最好不懲罰,單純不理睬、不關心)。
2、把孩子過多的精力引導出來。家長陪同一起進行體育活動和戶外活動。
3、家長以身作則,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在買東西方面,不合理的要求絕不遷就孩子,一旦妥協,相當於前功盡棄。

其實對於性格偏向多動的孩子來說,很多都是由於家庭長輩的溺愛和呵護太多,導致和同伴交往中不擅長調整角色,不自信,容易緊張,注意力不集中。另一方面,材料中孩子的表現大多都是正常兒童的行為習慣,建議家長要做的不是去網上尋求如何教育孩子的建議,然後嘗試下感覺沒什麼效果又開始惱怒,不耐煩。而是真正關心孩子成長,肯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孩子的培養上面。

可以看看發展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易上手,很有好處。


碰到這樣的情況, 一般我都會觀察兩點:

1. 父親的教育情況, 父親是否夠威嚴, 同時和孩子有足夠的玩耍, 運動和交流時間。絕大多數我見到的「熊孩子」,家裡父親的教育都是缺失或者有問題的。不是母親或者老人包辦了所有的教育; 就是父親簡單粗暴,或是父親過於忙於工作缺少和孩子玩,或是父親比較懦弱沒有原則。父親對於孩子形成秩序感非常重要。有時候父親甚至不用教, 只要和孩子一起做一件事情,把過程和細節原本展示給他看,孩子就會學。母親代替不了父親的角色,孩子在母親這裡尋求的東西和父親是不一樣的。父親更象一個師傅,是帶徒弟,把孩子從家裡帶向家外的人。

2。孩子的生活環境是否封閉,是否經常和親戚朋友同事的孩子來往,是否經常在各種年齡混雜的孩子群里玩, 孩子和孩子玩的時候是最容易觀察和學習社會規範的, 和大孩子玩學習舉止,和小孩子玩學習忍讓,不懂得社交規範的孩子需要有人指導他細節。比如做錯事「做錯事會批評教育,孩子犟起來耐心耗盡了也打過罵過」,是怎麼批評教育的, 批評的時候有沒有還原做錯事的場景,有沒有讓他意識到還有更好其他的選擇?有沒有教他如何控制衝動? 有沒有經常提醒和和他一起練習正確的舉止。

我很討厭動不動就懷疑孩子這個症, 那個症, 如果家長覺得沒有能力處理孩子的問題, 可以尋求專業幫助,但尋求幫助的目的不是給孩子安個「症」,而是幫孩子渡過難關。


我很贊成 @拾荒少女的回答,父母的言傳身教很重要。我也寫過一篇文章來解釋身體力行的重要性:為什麼TA不會照你說的做?,介紹哈佛公開課Professor Tal做過的一個實驗。


多動症(ADD/ADHD)在美國是屬於特殊教育(special education)的範疇內的,需要有特殊教育教師資格證的老師來教。普通班的老師可以跟學校建議把學生送到特教班,但是那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不是說送就送的,需要跟學校申請,然後學校會進行各種觀察、考核、診斷,然後最終才決定是否該生需要特殊幫助。


其實很多沒有被診斷為ADD的學生都坐不住,因為小盆友的注意力就是很短,低年級的基本上就在10分鐘左右,所以老師就要經常變換strategies和學科,教會語文,教會數學,坐地毯一會,坐椅子上一會,起來活動活動做個遊戲,把要教的內容分成小塊教,等等,否則他們就是坐不住,這個就是這個階段孩子的心理和心理特徵。


影響孩子專註力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就是過早的讓孩子接觸視頻和遊戲,包括電視和ipad等。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眼睛被動跟隨電視和遊戲上的東西,而容易形成注意力不集中。有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安靜,就給他們扔一個手機/ipad/電視讓他們自己玩,這是非常不好的一個現象。時間長了,等你想把這個刺激再拿走,就容易形成孩子的負面情緒,比如憤怒。反之,閱讀是一種主動行為,因為眼睛要跟隨書上的內容走。所以從小抱著孩子閱讀繪本,而不是讓他們看視頻是有助於發展他們的專註力的。


我就教過一個學生,雖然學習很好,但是注意力就不集中,後來我問他媽,他媽就跟我說,放學之後就給孩子kindle fire,他就一直看youtube,一拿走就不樂意,她也沒有辦法。


培養兒童主動閱讀的興趣會讓他們更加專註,我在知乎專欄里有總結我之前的文章以及其他大V的一些文章:美國老師如何教閱讀/書單 - 美國教育漫(bā)談(guà) - 知乎專欄


我從小也被覺得有多動症。。。

比較好的解決辦法我覺得是給他奧數題做。。。


你這種情況

不是家長有問題,就是老師有問題
但既然不可能所有的任課老師都有問題
那就一定是家長的問題....
前面各位的答案很詳細了,這裡補充一點:
如果你的孩子不顧及別人的感受,那很可能是從來沒有人在乎過他的感受。


關注公眾號:森巴育兒(ID:senbayuer),了解更多育兒資訊!

文章來自:小寶麻麻(森巴育兒)

小寶自從會爬開始,就沒有停下過。這讓我十分糾結,除了睡覺他好像無法安靜,這是多動症嗎?後來專門查閱相關資料,才發現多動症也不是那麼容易得的,但的確不容忽視。

多動症的患病率約為3%-6%

我國約有1461-1979萬的多動症患兒


多動症學名叫做注意力缺陷障礙(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世界通用疾病分類手冊》第十版稱此症為「過度活躍症」(HyperkineticDisorder),俗稱多動症。

ADHD是一種常見的精神失調狀況,以兒童為主。隨著國際上對多動症診斷標準的逐漸統一,世界各國兒童多動症患病率也趨於接近。如美國3.4-4.7%、德國3.9%-9.0%、日本4%、澳大利亞7.5%-11%、紐西蘭3.0%、巴西5.8%。

近年來,我國各地報道的多動症患病率約為1.3%-13.4%,如北京8.6%、上海4.0%、天津3.8%、河南10.2%、湖南7.3%、廣州1.3%。

粗略估計,我國約有1461-1979萬的多動症患兒!


多動症可不是好動這麼簡單

合併像是讀寫困難、發展性協調困難、甚至自閉症


對家長來說,擔心孩子有多動症主要是因為擔心孩子以後上學無法集中注意力,沒辦法搞好學習成績。也有些人說孩子好動是很聰明的表現,長大就好了。其實真正患有ADHD是挺嚴重的事情。

ADHD又稱ADS,分為三大類型,注意力缺陷型,衝動控制障礙型和混合型。所以不單單是好動,如果孩子無法接受指令,注意力渙散,話嘮,總是無法控制自己,也有可能是ADHD。

患有ADHD的孩子如果不及時治療的話,很可能會在以後的生活中遇到越來越多的挫折。在家裡無法和家人好好相處,在學校無法獲得好的學習成績,以後工作也無法持久,甚至會觸及法律。

重症ADHD可能還有讀寫困難、發展性協調困難以及自閉症風險。

ADHD有哪些癥狀?

不僅僅是多動、還有注意力缺失、衝動等


本篇引用了美國兒科學會對ADHD的癥狀描述。主要分為三類,具體如下:

通常是老師先發現孩子的問題,比如老師總是在家長會上向你反映「孩子好像不太會聽指令」「非常容易受別人干擾」「很不好管」「很喜歡打架」「注意力一點都不能集中」「常常走神發獃」等等,那就足以引起重視了。

但如果你的孩子以上多項癥狀同時爆發,並持續超過6個月,那就應該引起重視,及時就醫。

但是,大多數孩子都有ADHD患者的一些表現,有時候控制不住自己體內的洪荒之力喜歡打人搶玩具,語言爆發期成了小話嘮逮個人就能嘮半天,不能以此作為判斷多動症的標準。


為什麼有這麼多孩子ADHD?

遺傳、環境、鉛超標、早產等等


ADHD是神經生物學疾病,也與大腦控制注意力和行為部分的活躍度有關。更重要的是,ADHD和家庭有關。在醫生那裡常常是家長和孩子被同時診斷為ADHD。

另外,環境中的毒素也會導致ADHD,比如血鉛水平。高血鉛會導致孩子ADHD已經被大家所熟知。

有些重大的頭部傷害也會導致ADHD,早產也會增加ADHD風險。孕期酗酒抽煙,也會增加ADHD風險。

但是下面這些情況被證實與ADHD幾乎沒有關聯:

吃太多的糖;食品添加劑;過敏;免疫接種。

診斷ADHD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孩子有這方面的困惑,一定要找到專業的醫院和醫生進行診斷,並積極治療。


關注公眾號:森巴育兒(ID:senbayuer),了解更多育兒資訊!

文章來自:小寶麻麻(森巴育兒)


不由想起那句名言
「他還是個孩子,千萬不要放過他。」
我六歲時候也這樣,我到現在大學上課還走神呢。沒必要一副大敵當前的樣子,這應該不是多動症。當然,如果再加重就要採取措施,但不要給孩子太大負擔,別產生負面情緒。


看到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就想起自己小學時候上課在書本上畫畫,用小刀把書本上的一些好看的圖刻下來,書就變成一個小洞一個小洞的。把橡皮切成若干小塊兒,扔到背後的爐盤上(我們小學取暖用爐子,每天早上5點多值日生去生爐子,沒有一氧化碳中毒真是幸運),全班都能聞到異味。現在回想起來,自己當初怎麼是那樣一個熊孩子。

母親是一個很愛書的人,看不得我的書成為那樣子,現在家裡我的小學課本,小學的各種作業本母親都為我保存著,據我所知很多孩子的小學課本都被父母當廢紙賣掉了。母親當時把我叫到一旁,用膠水和紙張來修補被我糟蹋的不像樣子的課本,經過母親的修補,課本雖然變得好看一些了,但畢竟還是很殘缺的,那個時候,我有點後悔自己對於課本的所作所為。漸漸地,我也成了一個很愛惜書本的人,有時候放不下面子借給別人一本書卻沒被別人好好保管,會心疼好久,現在也很少借給別人書了。

好像有點跑題了~

題主問的問題中有這麼一句,「三觀絕對正確」,我覺得有點可笑,別說6歲的孩子了,就是16歲的人,三觀也還沒成熟,哪裡來的三觀絕對正確。通過題主的描述,我覺得孩子淘氣,是天性,但需要正確的引導,尤其是父母的言傳身教。至於後面說的,孩子想要什麼就必須給買,我覺得就是嬌慣,買不買還是家長說了算,不合理的要求就是不答應,孩子哭鬧就讓他鬧,千萬不要孩子一哭鬧家長就服軟,這會讓孩子把哭鬧作為一種要求的砝碼,結果就是越來越任性。說到底,還是家長寵的。

從題主問的字裡行間,「家長很通情達理的」,「平時不會驕縱」幾句能看出題主對於孩子家長的偏袒,或者說題主就是家長。我希望題主能清楚的意識到,孩子的成長,父母起著重要的作用,家長是否通情達理,跟是否會教育孩子其實沒有太大關係。現在題主要做的,不是先去把父母的責任甩開,而是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正視自己在教育孩子中出現的問題。

沒有天生就熊的孩子,只有不會正確引導教育的家長。


  家庭中針對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訓練方法

  玩撲克遊戲。可鍛煉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快速反應能力。

  取三張不同的牌(去掉花牌),隨意排列於桌上,如從左到右依次是梅花2,黑桃3,方塊5、選取一張要記住的牌,如梅花。讓她盯住這張牌,然後把三張牌倒扣在桌上,由家長隨意更換三張牌的位置,然後,讓她報出梅花2在哪兒。如她說猜對了,就勝,兩人輪換做遊戲。隨著能力的提高,家長可以增加難度,如增加牌的數量,變換牌的位置的次數和提高變換牌位置的速度。

  這種方法能高度培養注意力的集中,由於是遊戲,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非常受孩子歡迎,玩起來孩子的積極性很高。每天堅持玩一陣,注意力會有所提高。

  買一些智力訓練的書,每天堅持做練習。

  一些鍛煉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的圖文,如走迷宮,在一大堆圖中找某樣東西,找異同(同中找異,異中找同),比大小、長短,在規定的時間內把一頁圖中的物品記住,然後合上書讓她報出來。等等。時間不可過長,但往後可延長練習時間,一定要每天堅持練。做對給紅五星獎勵或打分。

  玩「開火車」遊戲。

  這種遊戲要三人以上,一家三口就可以完成,當然如果有爺爺奶奶或其他參加,那就更好了。為了敘述的方便,現以三人為例,方法是:三人圍坐一圈,每人報上一個站名,通過幾句對話語言來開動「火車」。如,父當作北京站,母當作上海站,孩子當作廣州站。父拍手喊:「北京的火車就要開。」大家一齊拍手喊:「往哪開?」父拍手喊:「廣州開」,於是,當廣州站的兒子要馬上介面:「廣州的火車就要開。」大家又齊拍手喊:「往哪開?」兒子拍手喊:「上海開」。這樣火車開到誰那兒,誰就得馬上接得上口。「火車」開得越快越好,中間不要有間歇。這種遊戲由於要做到口、耳、心並用,因此能讓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時也鍛煉了思維快速反應能力,而且這種遊戲氣氛活躍,能調動人的積極性,孩子玩起來,樂此不疲。

  玩乒乓球干擾注意遊戲。

  本來一個人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就不容易,如果旁邊再有人進行干擾,你會覺得更難以集中注意。比如你在做作業時,旁邊正上演吸引人的電視節目,你就會分散注意力,然而正因為有干擾,有難度,才能在人為設置的更困難更複雜的情境中,訓練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有一次,我和五歲的孩子在玩乒乓球,我讓他用把球放在球拍上,繞桌子行走一圈,要求乒乓球不能掉下來。我在旁邊進行搗亂,但不能碰到他的身體。一會兒拍手跺腳,一會大喊大叫,還一邊說「掉了!掉了!」他忍不住就笑了,但為了不輸給我,又不得不保持鎮定和注意力集中,繼續完成遊戲,一圈走下來,我倆笑得前仰後合,流淚不止。此外還有類似的這種遊戲,對提高注意力非常有效。

  當然,培養兒童專註力的方法有很多,其具體實施方法也不盡相同。家長可根據孩子專註力發展的特點,採取適當的方法,有計劃、有目的地訓練和培養孩子的專註力。只要你採取科學的方法和態度,努力去做,一定會取得成功的。

  有意識訓練孩子的注意力

  家長可以適當選擇一些簡便易行的方法,訓練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比如,和孩子一起,每天專心聽時鐘的滴答聲,第一天10次,第二天15次,第三天20次,逐次增多,每次都十分專註地聆聽,堅持下去,就可以養成專心注意的習慣。再如,可以讓孩子盯住一張畫,然後閉上眼睛,回憶畫面內容,盡量做到完整;回憶後睜開眼睛再看一下原畫,如不完整,再重新回憶一遍。這個訓練既可以培養孩子注意力集中的能力,也可以提高孩子注意更廣範圍的能力。還可以讓孩子在地圖上尋找一個不熟悉的城鎮;與孩子一起等人、候車時,在周圍各種繁雜現象和雜訊中要求孩子背一段課文或出一兩道數學題給孩子算,同樣可以發展孩子的有意注意。總之,集中注意力的訓練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只要家長有心,隨時都可因地制宜進行。


看過一個電視節目,裡面的小孩有多動症,可是按多動症治療效果不好。醫生髮現那小孩經常吃手,摸完小人書,摸完玩具都會吃手。讓小孩檢查血鉛含量,結果是正常人的五倍。這才發現小孩是鉛中毒。我的意思是,一定要先搞清楚是不是多動症啊,對症治療才有效啊。


說一個發展心理學老師教過的方法:在地上畫一個圈,讓孩子沿著畫的圈走,不要出來也不要進去。據說會使孩子的行為得到控制。


方法一:撿豆子

家長可以把紅豆和綠豆(其他豆子也行)混在一起,讓孩子把紅豆綠豆挑出來。給孩子限制時間,一開始時間可以稍微短一點,豆子的數量也可以少一點。經過幾次鍛煉,家長可以增加難度,增加時間,比如多加一些豆子或者增加豆子的種

方法二:講故事提問

給孩子講故事相信不少爸媽都會,但要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不能簡單地講故事,可以通過講故事提問題的方式。比如,當故事講完之後,家長可以根據故事的內容,給孩子提問題。例如講《小紅帽》時,有這麼一個情節,媽媽對小紅帽說:「來,小紅帽,這裡有一塊蛋糕和一瓶葡萄酒,快給外婆送去,外婆生病了,身子很虛弱,吃了這些就會好一些的。 」 在講完後,家長可以問孩子:「 小紅帽帶什麼東西去看外婆?或者小紅帽為什麼要去看外婆?

當然,年紀比較小的孩子,家長可以講完兩三句之後,就給孩子提問題。如果孩子比較大了,那就可以講完一個段落或者講完故事再給孩子提問題。講故事提問要根據孩子的語言能力來做調整

方法三:拼圖游

給孩子玩一些串珠或者拼圖的遊戲。最好是有家長陪伴,有家長陪伴引導的話,孩子會更有耐心完成串珠或拼圖的任

專家提醒,如果孩子超過 6 歲了,注意力還是很難集中,那家長就要注意了,可以帶孩子到專業的醫療機構做測試。儘快明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及早治療。


題主,我要先打擊下你了。
因為強大的基因,你的孩子大部分都是與你們相似的,所以,你孩子的注意力、寫作業等等,都可以從你們身上找到照應。就像虎父無犬子,物以類聚一樣,基因就是這麼神奇!如果實在難改,請樓主就不要強求了,因為可能是天生的,順其自然吧~


我一表弟就是從小家裡人寵上天寵大的,但是知書達理,成績好又懂事。

注意力方面請參照贊最多的那個!

後天能改嗎?肯定能改善啦。但是居然讓老人隨意寵孩子,3歲還喂飯。是手殘了嗎?我一直相信無規矩不成方圓。題主請跟我默念這句!隔代教育並不妥當,請題主一定要主義喵。

你孩子應該仗著之前的事情不怎麼把你們當一回事了,所以要樹立起父母的威嚴哦,但胡亂地拒絕要求,施壓,打罵,警記見事行事。
就這樣喵


  首先,你要了解孩子是否是多動症還是只是注意力缺陷,你可以通過測評了解清楚,如果是多動症,那就需要通過治療來,如果是注意力缺陷,那就需要儀器來輔助治療,但是如果不是很嚴重,可以按照下方的注意力訓練來矯正.

  推薦幾個注意力訓練方法,希望對大家有用處.

  視覺注意力訓練

  讓孩子看一些照片或動物圖片,並且提出一些問題.比如給孩子看一張照片,讓他說說照里都有什麼人,幾個男的、幾個女的、幾個大人、幾個小孩兒、他們每個人都在幹什麼、手裡拿的是什麼等等.再比如讓孩子觀察桌子上的水果,然後讓他說出它們的名稱、顏色等等,不過讓孩子觀察的東西要不斷的變換,不然孩子就會感到沒興趣了.

  聽覺注意力訓練

  給孩子講故事,事先說好了,故事講完了之後要提出問題讓他回答,如果能夠在講故事之前就把要問他的問題提前告訴他(假如這些問題能夠引起他的興趣),相信效果會更好.這就好比我們聽老師講課一樣,如果事先做好了預習,找出了自己有疑問的地方,在聽講時就會特別心,因為是帶著要尋找答案的願望去聽的.當然這樣做,一開始孩子可能會只顧找答案而忽略了其他內容,不過訓練的次數多了,提的問題也增多了,這樣孩子就會把注意力放在整個故事上了.

  動作注意力訓練

  就是通過讓孩子完成特定的動作來達到訓練注意力的目的.比如教他做一些體操動作、舞蹈動作或一些遊戲動作,都能達到這種效果.可以進行"請你跟我這樣做"這個遊戲,大家圍一個圈,前一個人做什麼動作,緊挨著他的人就學著做這個動作,第三個人又學第二個人的動作,以此類推,誰要是跟不上就要罰唱歌,可以讓小朋友們一起來做這個遊戲,也可以全家人一起來做.

  混合型注意力訓練

  實際上就是把眼睛看、耳朵聽和做動作結合起來,既訓練了視覺和聽覺,又訓練了動作,這種混合型注意力的訓練難度大,注意力稍不集中就可能亂套,所以做這種類型訓練要從最簡單的動作開始,不能操之過急,可以邊說邊示範給孩子看,讓孩子跟著做,比如說出一種物品的名稱,讓孩子把它指出來等.

  除了對孩子進行注意力訓練之外,還有一點也不能忽略,那就是找出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原因,這樣就可以對症下藥,根據孩子的弱點,一方面幫助他排除和解決一些防礙他集中注意力的因素,另一方面配合注意力的訓練,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其實有時孩子對於和學習沒有關係的一些動作、行為不能夠做到自我控制,這說明他還不能夠分清楚哪些是在上課時不應該做的行為,所以就有必要幫助他建立這種紀律觀念,然後再配合一些訓練.在家裡可以規定好學習的地方和時間,並且要求他學習時要專心學習,不做其它的事,也不隨便說話,每次做到了就加以稱讚鼓勵,相信時間長了一定會收到成功.


注意力不集中是有很多種。
可以從網上買些注意力訓練用的小遊戲,比如找不同、舒爾特表、視覺追蹤類的都可以。
頸部張力是不是不夠?觸覺是不是敏感,有一點點風吹草動就吸引他了,多排查吧。
在家一定要多玩一些互動類的遊戲,比如拋接球、按指令拍球等等
有興趣可以私信多交流。
我是愛而思感統訓練中心的阿奇老師


這個我真不知道,我小時候就被說是多動症,現在我還活的好好的


推薦閱讀:

怎樣學會製作獨立遊戲?
高溫天氣軍訓是否違法?
為什麼我們小時候老師都說「長城是月球上唯一能看到的人工工程」?
如何看待諾獎得主中村修二批評日本乃至東亞教育體系?
如何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

TAG:教育 | 兒童教育 | 家庭教育 | 注意力 | 兒童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