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種很可能失傳的手藝或絕活,有什麼辦法能夠繼續原滋原味保留下去?
一般都是祖輩上傳下來的手藝,由於是家族性質,常常因為一些不可抗力面臨失傳的危機,有沒什麼方法能夠將之延續下去?
為什麼要邀請我……我所崇拜的大果前輩……
我認為合理而不泛濫的商業化才是拯救這些手藝的解決之道。而商業化需要生意人的頭腦和大環境的推動。
例子:瓷胎竹編
我的老婆,小時候在四川邛崍的一個古鎮長大,那裡就有個很古老的手藝,瓷胎竹編,就是在瓷器外面用當地特產的一種竹子編個套。這是個非常費功夫又拼手藝的活。
當地人特別是女孩子從小就學著編這個。前些年卻越來越少見了。我五六年前在那邊隨訪過一些小孩子,沒有一個會的。年輕人不愛學,也覺得就算學了這個手藝都沒法賺大錢,還不如好好讀書或者出去打工。而老人呢,也不想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累去學這些看似沒用的東西。
不過政府對這個手藝還是很重視的,還把這個硬是納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古鎮的旅遊業也日益發達起來。隨便周邊大環境的改善,這個開始工業化了。三年前我在陪老婆調研瓷胎竹編的時候發現像模像樣的工廠已經有好幾家了。年輕人在這些工廠里打工也可以拿到還算不錯的工資。
看起來,瓷胎竹編好像有轉機了,按理說應該有很好的發展了吧。其實不然。
去年我回去看過一次,整體不溫不火。作坊也好,工廠也罷,都處於一個微妙的狀態,可以維持,但是難以發展。
問題出在產品本身上:手藝雖好,東西卻糙;竹子雖美,陶瓷卻差。根據一般的計算,這種極費工時的東西應該賣很貴才對,但是配上那不入流的瓷器,身價瞬間就跌下來了。那為什麼不用好點的瓷器呢?老手藝人沒有回答我,或許他們根本沒有見過高檔一些的瓷器吧。我真是扼腕嘆息,這東西我自己都不想買,當然更不可能買來送人。我相信很多人跟我有同樣的想法。
其實這就是手藝人跟生意人的一種碰撞。生意人聰明伶俐,懂得整合資源,降低成本,拓展銷路;手藝人恪守傳統,不願妥協,甚至有一點敝帚自珍的傲慢。而這種博弈最終會達到一個合理的平衡。
最後說一個結語,將這種手藝或者絕活所衍生的相關產品變成一種可以令擁有者炫耀的東西,就能夠原汁原味的保留下去。於是我又想起徠卡了。
@大果,其實Ukulele琴也算是一個很好的範例。我覺得所有手藝的出現都是因為當時社會生活的必要,所以必然要有社會化和市場化的過程與價值,所謂原汁原味其實都會在當時社會的審美中做出一些改變。所以在我看來,做好的手藝保護與傳承方式就是使用它、再創它,新的設計與使用才是原汁原味最好的保護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就能道明重點。現如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藝品之所以會漸漸衰落,找不到繼承人,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缺乏利益。每一件精心製作的手工藝品花費的時間與得到的收入不成正比,往往耗費1周乃至半個月的時間得到的一份精美手工品卻只能以比原料成本高20%的價格賣給經銷商,所花費的工作時間以及人工精力卻得不到回報,經銷商轉手卻能賣個高價格。
記得小的時候,爺爺是村裡會編織竹編、竹籮的人,編織竹編需要自己去砍伐原材料竹子,進行加工、編織。爺爺一般都是花三天的時間進行竹子的加工,泡水、破竹條等,然後用一個星期的時間進行編織竹籮,等到販賣的時候會有人上門收貨,一個只有30元,拿到店面上賣卻有50元~然後到我爸這一輩還會這項技藝,但卻沒有以此為生,到我這一輩,是只有看我爺爺做,我是不會,再到下一輩基本就不會看見了...
所以,如果想要傳承的手工藝品能得到傳承,那麼需讓來學習這項技藝的人得到應得的利益感或名、或利。我想如果光想說以情懷打動他人來學習繼承這種技藝,我想會有人但是會少。
或名:國家開始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文錄,國家級的、省級的、市級的...收錄進去的傳承人都冠以XX傳承大師,然後按照級別進行資助。但是依我的拙見,這往往都只是一個形式,國家級還好說,知名度和認可度高,到了省級之後知名度就下降了許多。所以如果要真想發揮這個名聲,需要的是該項技藝真真確確走向大眾,走進大眾的生活,只有在大眾的流傳以及影響力高了,這才能產生銷售的利益。如今的互聯網時代,善於利用互聯網的力量能得到極大的反響。
或利:如果學的此項技藝,能賺錢養家提供小孩優質生活,那麼我想不會說有人不想學的。利益少很多都是由經銷商轉手販賣,從而只得到微薄的利益,久而久之便會讓失去興趣。自己去開店經銷,卻需要店面成本以及售貨渠道、增加了人工成本。互聯網電商平台卻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不需要你出資開店,不需要你專門經營店鋪,但是卻可以售出你的商品。
巨匠匯 - 全球非遺工匠及原創手工電商平台是一個全面、專業、權威的全球非遺工匠及原創手工電商平台,為全球非遺傳承人及原創手工藝人帶來高端品位消費者的鏈接,構建具有全球視野的東方極致工匠文化的生態產業鏈,向全球匠心消費者提供賦有手工溫暖、有地方城市和民族傳統文化內涵、有創意有特色的極致工匠產品,推崇傳統工匠與現代生活美學相融合的理念,致力復興傳統工匠技藝,傳承民族匠心精神,引領手工美學消費,鑄造中國夢!
關注微信訂閱號,關注第一手非遺文化資訊~
申請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地方政府會有相應的政策扶持
拍詳細的記錄視頻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