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當今一些家長送錢托關係送孩子上好學校?
以下摘選吳名士, 人生精彩本就在於把爛牌打得風生水起。因為出身我們終究無法決定。沒有家世背景的,最好還是從專業技術做起。這樣你好歹不容易被替代。沒錯,現實就如此殘酷。_人間這麼美好,為了幸福,拼一把,不論身世如何,都是值得的,不是嗎?
我孩子上小學,花了50萬。應該說比幾年前價格漲了不少,而且還有繼續上漲的趨勢
為什麼要花錢給孩子上小學,而不是就近入學呢
因為就近入學就要買學區房,而且很多熱門小學的學區房不是單純買,而是還要看居住了幾年
好的小學,能夠保證很多的方面
教師的數量足夠多,質量相對來說高
資金足夠多,就能夠讓學生的教學或者活動等質量更高
家長素質相對高,對孩子的管理相對嚴(大學附屬的小學,學生家長大部分是大學老師)
家長的圈子相對開闊,能夠一起探討例如假期帶孩子去哪裡開闊視野,或者參加什麼體育活動又或者什麼社團
更主要的是,我個人認為,這些學校,能夠更好地保護孩子,讓孩子遠離校園暴力
我很欣賞能夠拿到獎學金的孩子,但是並不覺得我掏錢上小學就是可恥的行為,錢這個物品是有比較性的,對我來說,這個數字不是絕對高,而且是一個性價比相對還算合適的投資
拼爹么,哪個國家其實都一樣。美國學區房的價格和中國一樣離譜
家庭能夠提供更好的條件,沒有人會不願意利用的
你讓王思聰不生在萬達,讓威廉不生在英國王室,讓巴菲特沒有一個國會議員的父親而是出生在黑人家庭,你說他們又會如何呢
人生如戲,有些人生下來就是主角,有些人是配角,而更多的人是群眾演員
群眾演員有逆襲成功的如王寶強,主角也有最後失落的如房祖名
但哪個人,不希望自己成為主角呢,又有哪個人,不希望自己能夠生下來就是主角呢
如果你摸到了一手好牌,能夠靠自己的努力把牌打好,也是恭喜你,但不要看不起摸到壞牌的人
而絕大部分的人如同我,其實都是摸到一手普通牌,不鄙視不仰視,打自己的牌吧
不請自來。
先來說說討論這個問題的大前提。
1,拼爹現象在全球範圍內都很普遍。
2,高考制度有不公平的地方。
3,出身影響人的發展和成功。
再來說我的觀點。
如果家裡可以輕鬆拿出錢讓孩子從出生就享受很好的教育資源,那麼這樣挺好的;
如果家裡有困難,請不要拿出超過家庭能力的錢來讓孩子享受超過家庭經濟實力的教育資源;
務必,用家庭收入和承受力相匹配的錢,讓孩子享受相應的教育資源。
現在來講故事。
我從小到大,家裡沒有在我的教育資源上花過一分錢。小學,初中,高中沒有交過擇校費,我都是去我能考上的,離家最近的而且不收擇校費的學校,所以除了學雜費我沒有多交過一分錢。沒有花錢學過奧數等各種興趣班,沒有花錢學過各種才藝,沒有花錢買過多餘的參考書,除了學校要求的。
我的小學因為靠近菜市場,所以小學同學大多是賣菜小販的孩子們,所以他們現在大多還在賣菜,ktv服務員,撞球廳網吧等等。
我的初中同學稍微好點,大多都有穩定職業,月入3000-4000不等,算是中下層收入。
我的高中同學更好一點,大多都有碩士以上學歷,有房有車收入還不錯。
我現在在美帝讀博。
我爸媽給我的最寶貴的財富,不是錢,而是對自己出身清醒的認識,和坦然的接受。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規則。窮人有窮人的規則,富人有富人的規則。頂著經濟崩潰的壓力,用大筆的錢來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本不應該在的學校,讓他和有錢的孩子在一起。是的,眼界開闊了,知識面寬了,經歷豐富了。可是卻給了孩子和他本來身份不符合的定位。
懂事一點的孩子,知道自己雖然和有錢孩子天天混在一起,但是自己家庭並不富裕。他們會有脆弱的自尊心,費盡心思掩蓋自己家庭條件,拼了命想要融入富人圈子。他們很熟悉富人的規則,可是卻沒有資本,根本不在圈子內。
不懂事的孩子,久而久之就會麻痹的覺得自己家也是富人。可是最終在他們向家裡尋求幫助的時候,家裡卻沒法提供保證過的幫助。
出身是一個事實,無論好與壞,都無法改變。我們需要做的,不僅是清醒地認識到它,接受它,而且要利用它。窮人不要充大,去遵守富人的規則。
我是一個極其自信的人。
最後借用little finger的一句話。I"m not playing your rules. If I play your rules, you"d win.謝邀
年輕人,坦率講,全世界都是拼爹的地方。這個我們也很無奈。
誰告訴你美國人不看爹?你看看美國常青藤名校多高比例是推薦入學?你成績比人家高100分,但那邊有個國會議員寫了推薦信,你猜有自由裁量的招生老師會選哪個?沒錯,要講素質教育,要看經歷。人家從小就逛一流的美術館,受專業的培訓。你家裡貧窮連顏料都捉襟見肘遑論延請名師。所以你沒有才藝。有的小朋友10歲就跟老爹一起登珠峰了。經歷炫目不炫目?你不是身體不合格,而是家底不合格,所以你沒有這樣的經歷。所以因為「素質」「經歷」不夠好,您被比下去了。
你以為連勝文同學追個妹子能輸給一戲子的,這樣素質是靠能力進入摩根斯坦利的嗎?你以為布萊爾的公子進摩根也是個人多麼優秀嗎?圖樣。
中國的中高考制度還是相當公平的,走門子的比例還是極低,分數劃線,一刀切。很多窮人跟著起鬨說素質教育,我覺得就跟黑奴支持奴隸制一樣。
去年,我一大姐姑娘上了大學。她一小師兄費勁艱難獲得在某司實習的機會,頗志得意滿。而這個公司的副總正是小姑娘的母親。她媽媽只要一句話,她無論成績多差,同類公司隨便實習留用。你覺得稀奇嗎?
我有一個朋友是北大的碩士,畢業後原本可以找到很高薪的工作,但他考了中央某部委的公務員。這是最近我們的一段對話,他工作兩年剛生了女兒,他和我的關係是那種肯定不會騙我的:
我:「你現在實際收入多少啊?"
他:"4000一個月。"
我:"全部?"
他:"嗯,全部。"
我:"那你在北京怎麼生活啊?"
他:"部委看病什麼可以報銷的,在食堂吃也不怎麼花錢,當然4000一個月確實很難受,現金流太少了。所以我衣服買的不多,按揭也得靠老婆一起還(他老婆也是工薪)。」
我:「你不是福利分房?」
他:「福利分房早就沒有了,個別部委可以便宜租到一些在郊區的公租房,我們部沒有。」
我:「那我就不懂了,你是北大碩士,為什麼非要呆在這個才4000塊收入的地方,又沒分房?」
他:「為了孩子,因為部委可以解決學區的戶口。」
我:「原來如此!我看金星秀,北京現在的學區房要36萬一平米么?」
他:「是的,不過那些二三十萬一平米的學區房都不大,一般也就10-20平的超小的房子,開三百到五百萬。中介會直言不諱地說:買學區房的反正不是用來住的,要那麼大幹嘛。」
我:「我們蘇州規定必須人均18平米的學區房才有效,北京沒有這個規定嗎?」
他:「沒有。」
等你真的打了一輩子爛牌打的風生水起然後終於抱上了小公舉或者小王子,開心的不得了,我保證你說不出人生精彩之處在於打好一手爛牌這種話,你只會想給他最好的
個人的自我奮鬥,子女的教育方法,怎可混為一談?
更多精彩,請關注公眾號「惡魔奶爸Sam」id:lxg-milk 或掃以下二維碼,歡迎加入
名言鎮場子:「我孩子學習不好,我塞錢讓他去上XXX也不指望他能學得多好,主要是為了讓他遠離別的差生,結識一些好學生,不至於學壞,以後在社會上也能有一些靠譜的朋友。」 這就是有人要托關係送錢塞學生的一大動機。
tl;dr:合理拼爹不可恥,那是人家爹辛辛苦苦給人家後代創造的條件。多少人奮鬥不就為了給後代創造一個好一點的條件嗎?這很合理。但是,如果拼爹過程中涉及貪腐,那肯定是可恥的。畢竟在中國,大部分學校都是公立的,招生工作也是政府部門在管制。有錢,可以買房去好學區,可以請最好的家教,可以送出國等等,這些都是合法的,但拿錢去賄賂管事兒的人就不對了。
托關係掏錢塞學生這種事情我從小聽到大。因為我的中小學是某企業的子弟學校(我是子弟),也是我們那兒數一數二的學校(按升重點率絕對第一,班少,按升重點人數無優勢),所以非企業職工的達官顯貴每年都會塞人進來。我每年都看著各路神通花高價把關係戶的孩子送到我的學校來和我做同學。
我們那兒塞學生進來所需要的的「關係」和「價格」都是有量化標準的。比如,名額就這麼多,那麼局長批的條就比處長批的管用,正職的條就比副職的管用。所以,能拖到更大關係的人,更有可能成功塞進學生。關於錢,公開招考的前10名非子弟學生是不要錢的,從第11名開始,每差1分需要交多少錢,每年都有明碼標價,好像是幾千到一萬吧。(根據好多年前的印象,很多人沒有十好幾萬是拿不下來的。不太記得了。也是小道消息。)所以,想塞一個學生,要有批條+錢。這還不算隱性成本和人情債。
在我母校社會化之前(從附屬企業的子弟學校改為附屬教育局),我長期認為這種情況是合理的,不覺得可恥。因為我們是子弟學校,是企業辦學,由企業負擔成本和運營,用的不是納稅人的錢,那麼當然優先照顧職工子女。外單位的學生本不屬於子弟學校的服務對象,在教室有空位的情況下,開放給他們入學,那麼他們當然就需要多交錢了,因為他們的父母並不是企業員工,不能享受企業福利。但由於名額有限,所以需要「推薦」,那當然影響力大的大人物的「推薦」更有效力。至於錢,這是稀缺資源,金額大概也是由市場決定的。競爭的人少,自然便宜,人多,自然貴。這有什麼不可以的呢?我們學校就是牛,競爭力就是強,一分價錢一分貨。
但是,我這裡的這個企業不是私營企業,而是央企的子公司,吃的也是體制的飯,是應該負有社會責任的。況且這種所謂「推薦」當然伴隨著請客送禮等「求租權利」的行為,換言之,這就是一定程度的腐敗,因為央企領導和政府官員都不是自生自滅的私企老闆,而是有事業編製的黨的幹部。根據個人經歷,這種「推薦」進來的學生,鮮有成績優異的,往往都是地方駐軍某師長的孩子,市府某局長的孩子,地方某央企老闆的孩子等等等等。活脫脫的一個孩子版的政商關係網。
這就是腐敗。這就是不合理。這就是可恥的。然而這就是現實。我自始至終沒見到過一個人反抗這種現實,反而人人都在想辦法找到更大的關係,拿出更多的錢。
——————扯幾句美國分割線——————
美國的很多學校可是私立的,有社會捐助,而且自負盈虧不靠政府的錢(政府資助的科研項目除外),想錄取誰錄取誰是人家的權利,除了守法外,並不需要向納稅人負責。所以人家愛錄取大官的或商人的孩子,旁人無話可說。簡而言之,拼爹是合法的,而且是NB的。中國的絕大部分好學校都是公立的,子弟學校這種算是擦邊球吧。
————————————————————
在這種強大的需求牽引下,我們學校的班級數量不得不漲。從一開始的一個年級一、兩個班,到我畢業時的三、四個班,現在據說又漲了。每班約50人。大家算算這是多少關係、多少錢,而且每年穩定入賬喔。
大概三四年前吧,我母校被交給了教育局,從此脫離了企業,但是校園依然占著企業的地皮,學區依然覆蓋著企業的家屬區。從那以後這種塞學生的事情是否還有,我就不知道了。只知道教育局和學校為了商業化運作,靠著牌子賺錢,在城市的新區開了一所分校。想必,錢應該不會少賺,拖關係賽錢應該還是有。
我這裡說的是地處中西部某2/3線城市的小學初中,不是北上廣,不是高中。孩子少考1分的價格,大概相當於我們那兒商品房一平米吧。
雖然這些都是眾人皆知的事情,但我不想惹麻煩,還是匿名吧。本答案里的數據都是依據個人回憶,僅供參考,不保證準確。有的知友想猜我說的是哪裡,其實不重要,我估計這種現象哪裡都有。有的知友好奇我們學校為什麼牛,主要有倆原因,企業屬於科技密集型,效益好利潤高,職工素質較高,整體氛圍是重視教育的,對學校投入大,硬體設施過硬,給老師開高工資,吸引了很多能人,此外學校要求所有老師工作時間坐班,也就是不允許離開崗位,不允許利用業餘時間在社會上辦班,保證教師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學校教學。相比較而言,我們那兒社會上的公立學校對教師隊伍的管理較為薄弱,給的工資也較低,老師們掌握知識、中小學教育規律和市場稀缺的育人技能卻拿不到一份合適的薪水,所以普遍在社會上辦各種各樣的輔導班,辦得好的賺得比工資多多了,這就導致他們的心思無法全都放在學校內的教學上,沒閑功夫關注學生在課業外的成長,更沒閑功夫多花時間和家長們交流。從我個人的經歷而言,我的老師們其實學歷並不高,也不是什麼名校畢業(我們畢竟不需要愛因斯坦來教初中物理),但他們用心,而學校給他們用心工作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條件,所以我們學校的老師能夠拿各種獎勵拿到手發軟,紛紛將各種得獎機會讓給新人。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樣的子弟學校其實很像美國的社區學院,只不過只覆蓋了孩子。在一個社區內這樣相對較小、較穩定的圈子裡,教師可以較為容易地知道孩子們的家庭情況,也更願意操學生的心。比如,誰誰家父母不和鬧離婚,那老師就會注意多關心關心這家的孩子,如果這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或作業不好好寫,那不是因為他笨或者壞,而是因為他有心事,需要關心。這種用心程度是惦記著下班後去開輔導班的老師們很難做到的,而簡單地從師範大學招一個剛畢業的研究生也未必可以做到。這就是那些托關係掏高價的家長要給他們的孩子買的教育服務。我並不是在道德上譴責業餘時間辦班的,人家也是為了養家糊口,屬於通過勤勞致富的行為,也不是低估畢業生的勢力,畢竟能夠教好45分鐘的課就已經是盡職盡責了。不過教書育人這個事情,有很多隱形的功夫和額外的工作量,最優秀的教師不一定是北師大的高材生,但一定是最用心的,是願意去做一些不計入課時的東西的。要想鼓勵教師多用心,工資和各種保障一定要給到位,讓教師得到應有的尊重並且沒有後顧之憂。
我國其實很重視教育,為什麼高質量的教育服務無法普及?這裡不談政府的原因,我一直認為,如果每年那麼多找關係送禮的人把他們的精力用在呼籲改善教師工資水平和提高公立學校的管理水平上,如果每個家長不僅為自己孩子操勞,在自己的孩子畢業後依然關心學校和教師,如果大家選擇發聲而不是繼續參與到一個腐朽的系統中,那麼整個教育系統會進步很快,『潛規則』和『贊助費』終將失去市場,一個家庭只需掏一份便宜得多的學費,就可以讓孩子接受到最好的學校教育,而不用在課後奔波於各式各樣的輔導班中,解放出來的時間可以和家人在一起想幹嘛幹嘛。當然,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只操自己的心並不錯。可如果前人願意多栽樹,後人則可多乘涼,受益的是整個社會。
同意請點『贊』,反對請點『反對』,謝絕評論,謝謝。卸腰。
一個學校的風氣,是由各種學生的比例所決定的。
一所好學校,必然會有托關係花錢進來的學生,這不是問題,問題是,這類學生佔比多大?
這些花錢托關係把成績不夠格的孩子送到名校的家長們,無非是想著能讓孩子的學習環境氛圍更好一些,受到良好的環境影響,從而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看到一條清澈的小溪,有個人說要不我把衣服拿來洗吧。
然後就有了第二個,第三個,最後大家都過來洗衣服,而小溪不再清澈。
我在去美國上高中之前,在南京外國語學校讀書,就是一所典型的名校。當然,也有很多題主所說的花錢托關係進來的學生。
好在南外的初中部並沒有把所有學生打亂了,分了統招班和擴招班,人數各一半。統招班就是搖號之後考到分數線以上正常錄取的學生,而擴招班就是各種其他渠道進來的學生。當然,擴招班也有不少學習努力認真成績優秀的學生,他們只是因為運氣不好沒有搖上號,所以需要花錢花關係。
但是在中考的時候,不管是統招班還是擴招班,統一公平競爭,只有前一半人才能考進南外的高中部。於是一般的現象是,每個班60個人,統招班裡有40人左右能考上,擴招班裡有20個人左右能考上。考上南外高中部的孩子,都是公平競爭最優秀的,所以南外每年一本率能保持在98%左右。
而小升初的時候,統招班裡可能有50個成績好的,擴招班裡有10個成績好的,如果加在一起比較的話(擴招班裡這10個屬於成績好但是沒搖上號的,統招班裡那10個處於壓著分進來墊底的)。也就是三年下來,每個擴招班大約有10個人通過自己的努力,擠進了前一半,達成了當初家長費盡千辛萬苦送孩子進來的目的。
不到20%而已。
也就是說,80%以上的孩子,並沒有因為處在了一個好學校,而變得更好,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
從這一點上,說明了,師資力量,教學環境,教學方法等等軟硬體設施,對學生的塑造程度,遠遠不及學生本身的性格素質。統招班和擴招班有著一樣優秀的老師,享受著同樣的教學資源,卻仍然無法逆襲,因為學生本身的素質不一樣。
那麼換個角度,如果我們把統招班和擴招班的孩子全部混在一起,會怎麼樣?
正巧,南外的高中部就是這麼做的。雖然南外高中部嚴格按照中考成績錄取,但是仍然有10%左右的學生,成績不夠,托關係花錢進來,而這部分學生雖然在南外上課,學籍卻不在南外,所以說一本錄取率的時候,這些人是排除在外的。
於是就能看見,一個班60個人,前面五十幾個的成績甩開最後五六個一大截。這五六個學生,儘管享有了更好的教育環境和風氣氛圍,卻仍然沒有逆襲。老師的教學進度是按照五十幾個人來設計的,也不會在那五六個人身上花太多時間,跟不上自己活該。
所以儘管有了良好的風氣氛圍,成績不行的學生仍然沒有相對的進步。我努力,別人比我更努力,鳳尾永遠是鳳尾。
那麼雞頭呢?我們可以看到,在初中的時候,擴招班裡那十來個本來成績優秀的學生,都順利考入了本部的高中,與統招班的學生平起平坐,而大多數本來成績就不好的學生,三年後到中考,仍然考不上本部,扶不起的阿斗。
題主不要表示羨慕嫉妒恨,是金子到哪兒都會發光的。家長花了幾十萬,找各種關係進名校的孩子,大多數還是沒用,從哪裡來,回哪裡去。爛蘋果打了蠟上了色,還是爛蘋果。
對了,我說的那麼多都指中學,大學不一樣,另當別論。
美國上學不拼爹這種觀點,前面很多層答案已經駁斥了。
美國的推薦制度和捐贈制度其實比國內更拼財力和人脈的。
現在主要回答一下題主的主要的觀點,如何看待花錢上好學校。
這種事情必須分為兩種。
第一,以公權謀私,如果是某個官員利用公權或者黑錢,來謀私,讓子女打破規則,獲得進入好學校的行為,這本身就是違法的。自然不在討論範圍內。百分之百的立場絕對是這是錯誤的!
第二,以合法的財產以及人脈。
比如說我,如果我有了一個孩子,將來要送他(她)上學,那麼我必然會願意用更多的金錢,來送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好,你說賽前給招生的校方官員不合法,那麼很簡單,我買一套學區房。保證孩子可以在中小學階段有優秀的學習資源就是了。
你能BS我么?你沒資格。
因為我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也是合理合法掙來的。那麼我為了讓我的後代得到更好的待遇,準確的說是得到更多的資源,我願意投入。
如果你要說公平的話。
那麼我想請問一個問題:
作為一個富人,我每年交稅上百萬甚至上千萬,那麼這個時候,要求我的子女和一個交稅不足我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人的子女,一起去三流學校。
你覺得我會肯么?
別天真的,經濟決定社會地位,決定你佔有的資源,這是天然的,任何國家都是如此,並非我國獨有。
別把美國想得太好了……
美國不看爹?常春藤們笑而不語。
年輕人,中國的中考高考制度是最不拼爹的了。「我作為一名出生貧窮家庭,靠獎學金一路撐下來的學生」
「而中國人家只看你爹是誰而不看你是誰」
——讀書是好事,也請樓主不要遺漏了邏輯學。
我有個小表妹,去年高考近600分,我好驚奇,印象里她屬於雖然很聽話但是恨不愛學習的孩子。前段時間國慶放假回家了來我家,我問她原因,她就和我分享如何從普通學校的一名「玩渣」,逆襲成高考近600分的學霸。
她說:自己在初三以前都是普通學校里一名普通的學生,扔到人堆里就看不見的那種,人有幾分聰明,但是極其貪玩。抄作業、上課說話、考試作弊這些渣事都干過,成績一直處於年級中等。
到了初三的時候,有一次路過市裡最好的高中校,那學校從外面看起來很宏偉,很漂亮,她就暗暗發誓要考到這裡來。(孩子的想法,真是很單純)
雖然底子不太好,但是人畢竟還是聰明,內心又有動力,所以她苦讀了一年書,還真就把自己逼進了那所重點高中,但是,成績墊底,只能做個鳳尾。
到了好學校,她才發現,這裡的一切都和以前截然不同。在這裡,沒有老師會檢查作業,但是每個學生都自己買輔導書,然後追在老師後面問題。在這裡,沒有家長會絞盡腦汁給孩子報課外班,都是孩子主動找家長說,我某某科跟不上了,您給我找個老師吧!下課的時候,沒人聊王者榮耀和某男某女的花邊新聞,大家都頭碰著頭互相講題。
太奇葩,太瘋狂了!剛開學的那段時間,她特別沮喪,作為一個「不貪玩,毋寧死」的玩渣,要是以後跟這幫無聊的學霸混在一起,她可怎麼活下去??但是,很快,她就轉變了這種想法,原來學霸不是不玩,而是比學渣更會玩!
以前在初中校里,她是籃球隊的,高中她也進了籃球隊,她發現,以前打球純屬瞎打,全憑著一股傻玩的勁,在操場上出出汗,發泄發泄學習的苦悶。從來不想著怎樣去贏,但是輸了還要互相嘲笑,彼此埋怨。但是在高中的籃球隊里,大家在老師的帶領下研究戰術,研究技巧,研究每個人的強項,力爭把每個人的能量都發揮到最大。
每一場比賽大家都儘力打,如果發揮不好也會互相鼓勵,遇到困難就停下來找方法。遇到強大的對手,大家也不氣餒,而是尋找對方的弱點,慢慢攻克。每次打球,不僅是一次遊戲,也不僅是一場競賽,而是讓人打心眼裡有一種求勝的信念,有一種生存的力量,不知不覺地想要做到最好。
曾經,她看不起學霸,她覺得那些學霸都是毫無趣味可言的書獃子,但是進入了這個環境才發現,學霸擁有的不僅是成績,還有極高的素養。以前在那個二流學校里,男生打架是常事,女生打架也間或有之,但是在這裡,最多只有幾個學霸為一道題的答案爭辯不休,絕不可能因為一些小事而大動干戈。
有一次例外,兩個男生因為一次辯論賽的事情吵起來了,越吵越凶,進而揪住了對方的衣領,當時他們男女混桌,她靠牆坐著,兩個動手的男生把她堵在了牆角里。當時,兩個盛怒中的男生馬上就要開戰了,卻突然停下來,對她說,你先出去。雖然這是在高中唯一一次見識打架事件,但是這個小小的舉動還是讓她對兩個男生高看一眼。
越是情緒激動的時候,越能體現一個人的素養,沒有素養的人,發起脾氣來六親不認,自己先痛快了再說。而有素養的人,即使在盛怒之下,也會控制住自己的脾氣,先保護好身邊不相干的人。這要是在以前的學校,兩個人早就開踹了,還會顧念到會不會傷及無辜嗎?
在這樣一個環境里學習、成長,讓她不自覺的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後來,她慢慢融入了學霸的群體,沒有老師督促,沒有家長逼迫,自己主動去研究學習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績。
她發現,真正的學霸,自帶光環,內心就有一種向上生長的力量,這種力量是任何外力都不能給予的。高三最拼的那一年,她除了上廁所,屁股都沒離開過椅子,雖然最終她還是沒能擠進年級前200名,但是卻以高考593分的成績畢業。
用她自己的話說:她收穫的不僅僅是一個理想的大學,還有一套適合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方法論,一股不管進入哪個領域都能手到擒來的自信,當然,還有一群雙商極高的學霸同學。過來人都明白,這些同學會在未來進入社會後,成為我們最強大的人脈。
人生的成功不在起點,不在終點,而在轉折點。對她而言,她人生的轉折點就在初三那一年奮起直追,把自己逼進了一所好學校。一所好學校真正厲害的地方,不是教學樓有多宏偉,實驗室里有多少高級設備,更不是這裡的老師有沒有拿著985的畢業證書,而是這裡有一個無比牛×的學霸群體。
這些學霸未必都是智商極高的孩子,但是一定都有自己的過人之處。其實對一個人影響最大的不是老師,不是社會,不是家長,而是同齡人。
當你生活在一群不求上進,每天不用鞭子抽著就不邁步子的同齡人中,你會自然而然地想放棄自己,覺得混混日子也沒什麼不好。
但是當你生活在一群厲害到變態的同齡人中,你內心升騰起的一定不是自卑,而是發現自己的小宇宙被點燃了,你也想成為他們,甚至想超越他們,真正做到了不揚鞭自奮蹄。
環境造就人,說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想起那個著名的段子。
同學們,請你們一定要好好珍惜高考,因為以後你們會明白,這可能是這輩子最後一次如此公平的競爭了。我以重點高中的情況為例來聊聊吧(小學及大學階段另當別論,以下內容不包括,這裡也不討論)
一、通過家長花錢托關係進入到重點高中的孩子,大致分為幾類?(不是全部,這裡只討論較常見的幾種)
(一)實際上有能力,但只是中考偶然性失利的孩子
這類孩子進入到重點高中後,大部分會非常珍惜機會,也會特別努力,在學習中的競爭力以及最終高考成績,和憑分數考進來的孩子基本持平。
(二)本身沒有學習意識和願望,也不認為重點高中對自己很重要的孩子
這類孩子進到這個所謂的「強師資好氛圍」的環境里,其實大部分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當然不排除有一些突然「意識覺醒」並最終「逆襲」的,但一般這種情況都是有具體原因的,比如我曾教過的某個孩子,是因為外婆去世,也比如有些男孩子是因為喜歡上了自己的學霸同桌……但很少見單純因為學習氛圍而發生明顯改變的孩子。
所以為什麼我總覺得在小學入學階段,幫助孩子建立自主學習意識、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到中學尤其是高中階段,再想糾正或改變,難度就會相對大得多。
(三)有學習意識和願望,但就是單純能力不夠的孩子
這種孩子,我所見過的情況主要有三種——
1、付出百倍努力,最終實現夢想。
2、努力過後發現怎麼都跟不上,自我放棄。
3、努力過後發現怎麼都跟不上,最終頂不住壓力,出現情緒崩潰。
同事中有一位老教師曾說這一類孩子其實主要拼的是抗壓能力,尤其是第二種和第三種,區別就主要在於孩子的承受力。
二、上述三類孩子分別有怎樣的想法?(得於和孩子的交流)
(一)希望爸爸媽媽能幫助我進入到重點高中
第一類孩子本身是有實力的,但只是中考因為各種原因失利。他們自己非常希望能夠得到爸爸媽媽的幫助,進入到更好的高中去學習。
(二)我的志向不在這裡,我和他們不是一類人
這是第二類孩子的普遍想法。他們沒有很強烈的學習願望,他們覺得自己和周圍的「學霸們」並不是一類人,所以其實很難被環境改變和影響。
這一類孩子中,有一些是不想學習也確實沒有什麼志向和目標的,但也有一些孩子,他有自己的志向和興趣,比如有的孩子喜歡動漫,有的孩子喜歡烘焙,有的孩子想當護士或幼兒園老師……
他們其實更希望上符合自己興趣的職業高中,而不是重點高中,有孩子曾跟我說過:「我爸媽費半天勁兒把我弄進來也沒有用,這根本就不是我的世界,我也融入不進來,我想要的這兒給不了,這兒想要的我也做不到」
(三)我也想好好學,但我就是學不會
第三類孩子大多都是那種成績一般的「乖孩子」,他們不敢違背家長,也不敢輕易說出自己的想法,順應於父母的安排。
曾有孩子對我說過——我也想好好學,但我就是學不會,越學不會越挫敗,越自卑,越覺得對不起爸媽,心理壓力也越來越大。我越著急,就越學不好。為什麼我就不能上個普通高中,做個不起眼的人?
這樣的想法並不是個例,很多這一類的孩子都有這種想法,他們自認為沒有那麼大的能力,也不想承受那麼大的壓力。
三、家長到底是否應該選擇花錢托關係進重點?
從一和二中可以看出,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應該主要取決於孩子的真實想法。
在家長想做這個決定之前,應該真誠地與孩子進行一場平等而深入的溝通,而不是自己單方面做決定。
如果孩子自己本身有強烈願望希望進入到更好的學校,也認為自己有這個實力,那麼家長可以通過這個途徑給孩子提供幫助。
如果孩子有其它志向,那麼我認為家長不應該強作安排,應該尊重孩子的真實意願,理想不分貴賤,每一個認真的理想都值得被尊重。
一些孩子考進了自己喜歡的職業高中,因為興趣和志向在此,所以非常努力,最後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我有一位同事老師的兒子當初中考後就進入了職高,專業是他很喜歡的,學習也很拔尖,後來參加職高統一的考試,升入大專院校,三年後又通過學校選拔,參加全國統一專升本考試,進入到本科,畢業後成功考上研究生。
由此可見:重點高中並不是通向大學的唯一途徑,更不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途徑。
都說強扭的瓜不甜,但有的家長好像只想把它扭下來,只要扭下來就很開心了,不在乎甜不甜。只要孩子進入到重點高中,就覺得萬事大吉了。
但是重點高中是什麼?是一趟列車,家長是希望能夠通過這趟列車,讓孩子到達家長心中所認為的最好目的地。
沒有任何一個家長會把重點高中當成最終目的地吧?
所以就這件事而言,光把「瓜」扭下來、不在乎甜不甜,是不現實的,也是不理智的。
作為家長,讓孩子進入到重點高中這個願望和目的當然是好的,可憐天下父母心,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更好的環境中學習、有更好的未來呢?
但是學習再重要,第一,不能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內心快樂感去換取。第二,不能以強行犧牲孩子的真實意願為代價。
事實上,真的強行這樣做了,大多時候也是適得其反,反而讓事情向反方向發展。
不僅達不到最初的目的,反而會在這個過程中失去一些更珍貴的東西。
而我也曾在和一個被家長花錢送進重點高中的孩子聊天過程中聽到過這樣的話:「反正我什麼都不用操心,從幼兒園開始,就都是我爸安排,以後大學我爸也會給我安排好,工作也一樣,我什麼也不用管,什麼也不用操心,就負責吃喝玩樂」
這是我所認為的這件事的最大弊端——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完全依賴,失去了理想、規劃和目標,不再努力。
更有甚者,把家長的「幫忙」當成了一種理所應當,你必須幫我,這就是你應該的。
幫助孩子上更好的學校,是希望他通過這個途徑得到更好的一切,而不應該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失去最好的東西——比好學校和好成績更珍貴的東西。
很多家長想不清楚這一點,好像就是為了進重點而進重點,覺得進了重點之後什麼都能實現,忽略了最關鍵的內因,也忘記了比重點學校更珍貴的東西,最終得不償失。
我對幾乎所有答案都不滿意,因為沒見一個答案涉及到問題的根本,所以決定寫一個,不過我對內部信息的掌握也不多,只保證真實不保證完整。這件事情簡單說其實就是教育半產業化過程中的一系列亂象之一。這個改革不徹底,顯然也不可能徹底,教育完全產業化幾乎會動搖國本。但是國家也不肯投那麼多錢給教育,所以哪怕是公立學校,也不得不自己去搞錢。這事搞得很狼狽,於是誰也不好意思拿檯面上講,那就形不成規則;沒有明面的規則,顯然就要出亂象。
花錢托關係送好學校,除了一部分涉及違法違紀的情況外,基本都可以概括為借讀,或曰擇校、捐資助學。違法違紀的沒什麼好說,該抓誰抓誰就是了,雖然這事不好抓。而借讀生這事打的是政策和法律的擦邊球,他們是至少過去十幾年間許多優質學校的重要經濟來源,政府通常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是財政支持不足在先。在一些特別注重教育產業的地區,地方政府會狠抓教育,比如毛坦廠就是個典型的靠教育拉動當地經濟的例子;還有衡水中學,在一個經濟欠佳的城市,政府也真的敢孤注一擲,竟然能扶起一所全國聞名的超級中學,雖然吃相稍微難看。
在經濟發達一些的地方,政府有的是經濟增長點,絕不會在教育上有過大投入。當校長技能點要求很高的,不但要懂教育和管理,更要會經商。我讀高中時候老校長快退休了,據八十年代中期入職的老師講,校長年輕時候就很敢幹也能幹;有些時候不只是學生托關係來借讀,校長也會找手眼通天的學生家長托關係,反正事干出來雖然不犯法,但政府許可權巨大,如果不託這個關係行動起來會處處受到掣肘。我們學校也和許多其他地方的重點高中一樣,與企業合作開辦其他校區,目的很明顯就是光明正大地圈錢,以此補貼原始校區。借讀也是一個道理,借讀的費用你以為都給了主任或者校長?根據我了解的內部資料介紹人會收取費用,這部分打的是法律擦邊球,理論上違法但難以定性並判決,似乎也沒啥人管;餘下大概數萬到數十萬不等的費用歸學校所有,這部分錢有收據,我一復讀小夥伴開到的收據是借讀費兩萬元(復讀也定性為借讀),多年前了現在似乎要漲價。
借讀生無學籍,在統計高考成績時候是不計入的(但之前可以宣傳的時候,成績好的宣傳中會被計入以混淆視聽,偶爾玩脫了因為這麼算出來的一本率有時候會超過100%的,怎麼處理的不詳),也無法獲得保送自招資格。但此處有另外一亂象,就是上級部門會給學校設置部分機動學籍名額,學校可能會給成績很好或關係太硬的借讀生辦學籍;這個名額原本可以解決學校爭奪生源時原學校或城市扣留學籍以製造障礙的問題,但是因為借讀這事很長時間都沒有被規範化,所以借這個機會教育部門的領導許可權也變得很大,以至於後來校長要招聘優秀教師竟然不敢在官網公開招聘,要派老師偷偷到大學找我們這些畢業生幫忙,說怕教育廳領導把不學無術的親戚安排進來。
說回我們老校長,與企業合作辦學校貸款不少,病急亂投醫居然搞起了房地產,要拆除五十年代的舊宿舍樓蓋一個宿舍與居民樓的結合體。結局很悲慘,據說錢讓開發商騙了,那座舊樓到現在都還健在並成了探險場所,簡直就是瞎胡鬧。當然新校區建起來了,老校長也就被調到那裡當校長了。如果這個是孤例,我們城市的教育局長以前在對面兄弟學校當校長。那年出去考試我就和那個學校的一隻小夥伴同住一屋,他們校長出差路過就跑我們房間里坐了一會。結果這校長一直在談論他們怎麼樣搞地皮把地皮開發成什麼,怎麼樣鑽井取暖,簡直喪心病狂這還是校長嗎?果然沒多久他就不是校長了,改當教育局長了,從那邊逃跑過來的小夥伴表示這哥們是個官僚,不抓教學。不過這似乎也說明了一件事——當校長最重要的技能點是賺錢,教學管理什麼的是次要的。
我講這麼多看起來似乎都跟題目沒啥關係,題目不是說托關係花錢去好學校么,我扯的這一堆是什麼鬼?因為這事的根源是學校需要從這些有錢人身上榨一筆錢,彌補財政撥款不充裕導致的各種問題,而因為這事存在暗處操作,缺乏規範約束,因而亂象叢生,當然經辦人員也會趁機小賺一筆。我看問題日誌,題主說自己一直在拿獎學金,如果你不是跟貧困補助混淆了的話,你以為獎學金是哪來的呀?天上掉的還是大風刮來的,還是真的以為是大家一人繳點稅湊出來的?國家哪有那麼慷慨,如果沒有太多土豪校友什麼人捐助,你的獎學金就極有可能來自這些人的借讀費。我們當地這類事情的處理有進展,比如當初的借讀曾經被合法化納入統一招生,並順勢增加名額同時大規模提高學費;之後不斷擴大公費學生比例直到今年招生改為全公費;再然後禁止了以往的收費借讀和復讀,復讀屬於借讀的一部分。然而其實這並沒有什麼卵用,只不過是堵死了普通土豪花錢借讀的路,省政府、教育部門領導還有些大土豪的親屬仍然會被強行塞進來,學校當然也樂見其成,因為根上的問題沒人去管——國家給學校的錢不夠用,學校必須想辦法自己搞錢,收借讀也好、對外擴張辦校區也好、做生意也好其實都是為這一個目的。所有的答案似乎都忽略了一個問題:
孩子的情況呢?
上學讀書的是孩子不是家長,孩子的想法和能力才是最關鍵的啊!
高票的幾個答案只是一廂情願的論述好學校的各種好各種好,論述家長的辛苦和犧牲,在自己的世界裡自我感動,然而孩子是怎麼想的呢?——不知道,不care,家長讓孩子上哪裡就上哪裡,小孩子懂什麼?
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你們吐槽父母不尊重你,然而你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當中卻也沒有「尊重孩子」這一項。換言之,你們也成了你們口中的「禍害父母」——
你們臉不疼么?
雙重標準不外如是。
人家能開f22為什麼要和你一樣騎毛驢比賽呢?
絕大多數回答本身的動力,並不來源問題本身,此回答亦是。
這個答案的目的,不是在浩瀚歷史中相對靜止當下,討論如何順應潮流,讓孩子有一個更好的起點。我一個丁克,關心這幹嘛。此文只是想讓大家脫離生活中的角色,如果我們不曾是,暫時不是,未來是但至少現在還是不是父母這種角色,試圖思考一下公平與血統傳承的關係。
拋磚引玉,玉石俱焚,烈火重生。
···········································································································································
感覺題主不是大家那意思嘛。
對,在哪都拼爹,但在國外拼爹,你也得有個人樣,題主所謂的看你本人;在國內拼爹,你是不是倒數第一,惡霸,偷雞摸狗,甚至是不是人都行,有權有勢不行也行,題主所謂的看你爹就行,哪怕你是條狗。多少之分,非有無之分。
那些舉例子誰誰誰去什麼地方靠誰誰誰爹的,故事用來激勵人,但從不用來證明。故事通常是孤例,缺乏再複製的要素,雞湯除外。
拼爹也有程度之分,如果一定要宣導哪兒拼爹都一個樣,有些唯恐別人覺得不公平的氣息。
說高考,高考是相對公平的咧,這得承認,但我們不能要求再公平一小丟?例如公平之餘,相比特別通道,再輕鬆一點。不是只能選擇填鴨式填爆,然後追上那些含金湯勺出生的人的方式最公平吧。黑奴吃飽穿暖也可以要求多一丟自由,結婚生子,對吧?人類不就這樣一點點進步的嘛,如果總是一副你們這些臭不要臉要求已經夠多,給你們些公平就不錯了的脾氣,有些傷和氣~
最後,拼爹拼得嘴軟些吧,非把屌絲激怒,真受傷害的還不是特別的你們。
----------------------------------------------------------------------------------------------------------------------------
有知友很有疑問,答主所謂的輕鬆跟中國現實相符嗎?
雖然個人覺得談論現實和公平有一些偏離提問,但這個問題很重要。
因為人類鑽木取火過,所以不能發明打火機?已經擁有一定程度的便利,就不能要求更加便利?公平亦然。全世界都不可能絕對平等,中國不行,美國不行,教堂法院家庭都不行。作為成年人,固然承認現實很重要,但作為人爭取應有的權利更重要。最可怕的不是不平等,而是認為不平等理所應當,那這個國家還有什麼前途可言,沒爹的都用腳投票,導致階級固化,最終用腳也投不了票的人群體暴亂。而且,絕對的東西本就不怎麼存在,只是要求多一點點總可以吧,國務院能不能多投一點教育經費,一個學校多買一個籃球咧?至少有那麼點條件多鍛煉鍛煉身體。爭取權力,我們並不著急,但我們生生不息。
我認識中國現實,但不認同,特別是把這種現實冠以人口龐大的原罪。這是我觀點的基點,如有異議請移步相應提問。·······························································································································
過些日子,重新看自己過去的想法,覺得有些幼稚。不正是自己日拱一卒一點點追求權利的想法,讓那些特別人們警覺起來,然後大勢宣揚父之功子之福這種血統論的天然正確,然後大罵你配姓趙嗎?
如果沒有好牌,當然是打好手中的爛牌。
但如果有好牌,為什麼不打呢?
我是唯結果論者,不管他是努力進的還是拼爹靠錢進的,能進名牌大學就是牛。因為好大學和差大學的平台差別天差地別。好的大學才有更好的發展空間,這點除非你已經達到趙家人水準,否則是無法改變的。就算商界土豪也要把孩子送到國外頂級名校玩兩年對不對(更何況他們根本就不是玩)。
其實你上大學,明面看著你也是努力考上的,實際上還是有你家境的影響。什麼補習班一對一學區房可都是要錢的。
不然呢?
到垃圾中學翹課打架和奇怪的女生在課桌上嘿~嘿~嘿~?
或者花些錢進入一本率過95%的華師一差~班~?(或者此類中學碾壓別校好班無壓力的差班)
用哪都想得出什麼是明智的選擇。。。
雖然有的人能把一手爛牌打好,但是如果一開始就有一手好牌的話,打好的概率總會更大一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