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哪些國家正在走向衰落?哪些國家正在走向興盛?


美帝作為文明世界之巔將保持霸權,但隨著舊體系的鬆動,其相對地位和控制力將會不可避免的下降。最大的可能是成為一個唐王室一般擁有最大實力卻無法蕩平天下的玩家,可以預見其外交手腕將更偏向於巧實力。

中國作為世界進程中最大的變數,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國力將繼續上升,但國內矛盾的激化、合法性來源的缺失、增長放緩等問題增加了其長期發展的不可預測性,不能盲目樂觀。

俄羅斯作為老牌強權蘇聯的殘渣,去工業化和碎片化仍在不斷持續深化之中,烏克蘭戰爭已經昭示了俄羅斯已無力維持其中心區的戰略緩衝,莫斯科就在身後,而他們已無退路。在中亞,中國的崛起帶來了俄羅斯影響力的相對削弱,這些國家去俄羅斯化傾向逐漸清晰;在高加索,伊斯蘭的擴張令沙皇焦頭爛額,普京的末路即是帝國的終焉,問題是還有多久。

歐陸的邊緣化無法避免,人口的衰減和世界中心的東移已嚴重削弱老歐洲。碎片化的歐洲經過兩次慘烈的世界大戰,消磨盡了所有的激情、權謀、理想、火藥和多餘的人口,如此高昂的代價換來的是近幾十年的和平和虛弱的繁榮。隨著冷戰的結束,蘇聯的自戕也帶走了歐陸最後的希望,隨著第三世界逐漸擺脫舊殖民帝國的影響,離心離德的英法德三國恐怕會在嘆年華老去這一命題上找到公約數。相比較而言,德國墜落的速度會慢一點,對其國際地位上升的錯覺是最主要的併發症。

名義統一的印度天生便是一個大國,但尷尬的地緣註定無論尼赫魯的理想何其壯麗,印度的霸業都將止步於地區大國。經濟發展的騷動遲早有一天會為這個年輕的老牌文明備好血槽,新生的印度在血槽的那頭呼之欲出,問題還是我們要等多久。

日本竊據東亞頭把交椅的日子已然結束,但幾百年的餘澤不會一朝作風流散,老大帝國的蘇醒撬動著整個東亞的板塊,此消彼長,美帝影響力的退潮給了日本重回正常國家的機會,但在時代大潮之前這也不過是扶桑武士華麗的謝幕。日本的體量註定其將繼續保有一定實力,但前路的控局將更加微妙,好在這是日本人的拿手好戲。

東南亞近年來發展勢頭不錯,但靠近中國是他們最大的悲哀。中國國運向好,那麼納貢稱臣在所難免,中國國運不佳,東南亞必遭池魚之殃。

非洲就是一泡污。大洋洲繼續打醬油。巴西乃至南美實際上無足輕重,但作為最靠近北美的大陸,鉗制美帝的橋頭堡,以及原材料的來源地,想必不會難過,但也談不上崛起。歸根結底這場權力的遊戲自始至終的中心從未離開過世界島半步,強如美帝,海外孤懸帶來的,也只有無法徹底控局的不甘,和本土永久安全的自慰。

中東乃至泛阿拉伯地區打成了一鍋粥,中世紀的遺毒已經並將繼續外流,並將裹挾著這一地區的民族主義騷動衝擊踏平其所預見的一切,無論歐洲、俄國、還是世俗化的土耳其,都不可能僥倖倖免。而我們只能祈禱什葉派的伊朗能夠頂住。

預測未來是不智的,但未來本身卻像一杯甘美的鴆酒,引人冒險一窺究竟。未來的世界恐怕不會令人滿意,世界範圍內的保守主義思潮的崛起看來無從避免,近幾十年美帝主導的惺惺相惜及田園牧歌般的美麗圖景似乎也已經成為不切實際的泡影。歷史是螺旋上升的過程,既然不可避免那也只能欣然接受。世界的多極化帶來的很可能不是國際關係的民主化,而是新一輪激烈競爭的號角,更何況原本總設計師設定的幾極,有幾個已經力不從心,偉人如斯也無法看透天意,也恰恰說明了未來的不可預測。

總結一下的話:
目前來說明確走向衰落的是俄羅斯和歐洲。
明確處於上升期的是中國和印度,但兩者都有很大變數,中國無論好壞都將驅動世界狂飆猛進,而印度則繼續其世界一流的春夢。
會有一定削弱但不會太大的美帝和日本。
經濟會得到發展但不會取得多大影響力的南美和東南亞,繼續殺與艹的非洲和中東,其中中東也許會抓住文明的稻草,也許會繼續恩格斯的循環,我更希望是後者。
大洋洲繼續打他的醬油,也許紅脖子們會學會悶聲發大財的真諦。
最後我想說,人的命運啊,就是不可預料,既有自身奮鬥的成分,也要考慮歷史的行程。


謝 @Jamin Huang 邀。今天比較有興緻,答一下。
最後補充一下:很多人都認為中美並列有點虛,我覺得他們或許是對於我黨和中國的政治體制有些偏見,我個人也一樣,畢竟TG的黑歷史是有點多,而且現在也不見得就怎麼好了,對於中國的未來我也有很多憂慮,只希望以後不要出大亂子才好。但是總的來說,我對國家的前途還是看好的,要是中國按照現在這樣穩步發展下去,我覺得國家整體趕上美國還是有戲的,複雜的不說,畢竟我們的人均GDP只要有美國人均的四分之一,我們的經濟規模就算是和美國一樣了,倒也不是說每個中國人都和美國人生活的那麼奢侈,不過應該也會有很大進步的。我想大家若是拋開政治偏見,眼光放大一些——不要說以千年來計算時間,那我們就是在欺負人——就以百年來計算,中國的這兩百年,都可以說是天翻地覆,就算是二十年前十年前的中國,和現在,那也是日新月異。一個國家的強大與否,和什麼民主不民主,真的有什麼必然的關係么?我反正是看不出。我只知道,中國的政局大致是穩定的,中國的經濟還是在快速發展的,中國的國土和人口都是世界前列的,由此而來,中國的國內市場也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中國的科技現在也算是世界前列,該有的都有了,何況我們還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受教育人口,未來科技肯定也是不會差的,文化上我們有幾千年的歷史,國家的凝聚力不用多說,中國的國民不說最,也是世界上比較聰明勤勞的,再說我們還有核武器,打仗絕不會輸。就算我們不帶入自身情感,僅從局外人來看,這樣的國家也是很有戲的。何況我是一個中國人,不為這個受苦受難、百折不撓的從亡國滅種的境地走過來的祖國搖旗吶喊、聲嘶力竭,我還為誰呢?

補充一下:人口和領土並不是唯一的標準,但是在其他方面都接近的情況下,人口領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孟加拉這麼個彈丸之地的人口比整個俄羅斯還多,但它註定是個小國,印度一直是潛力股,但是潛力到現在也還就那樣。——這麼說吧:以絕大多數國家的努力程度來說,還遠遠不到拼人口拼領土這樣的天賦的地步,但是對於頂尖水平的國家,在國家已經做得足夠好的情況下,天賦就決定了其上限,這點日本是最好的例子。
日本是個很厲害的國家,我一直承認。唯獨兩點,人口老齡化加地域狹小,這兩個是根本,我以為日本是做的很好的一個國家,可惜實在是先天不足,它比英國還糟的一點是,它面對的大陸是中國這樣的統一大國,而不是歐洲那樣的四分五裂。日本最大的機會,是近現代。吞併整個中國的野心實在太大了,反而把自己噎死,要是日本將東三省和朝鮮徹底消化,那後果對於中國來說真是不堪設想。萬幸中國人雖然近代以來各種眼瞎手殘,但是大方向上竟然沒一步走錯,兩次決定全人類命運的大戰,中國的站隊都站的極好,當時的弱雞竟然混成了五大流氓,真是天佑中華。
從英國幾百年來對於歐洲大陸的運作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孤懸的島國是多麼害怕大陸的統一。時至今日,南美非洲大洋洲,依然是世界的邊緣,亞歐大陸才是世界的中央舞台,如今的亞歐大陸就好比從前放大版的歐洲,美國就好比放大版的英國。英美畢竟是盎格魯薩克遜一脈相承,昔年英國在歐洲大陸的均勢外交,今日美國在亞歐的巧實力制衡,總是讓人感嘆歷史何其相似。

這是目前世界強弱國家的分布圖

可以看到

第一梯隊超級大國:美國是唯一的超級大國

第二梯隊大國:中、英、法、俄這四個其餘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以及老牌強國德、日,是這個世界上除美國外的強權,在全球都有僅次於美國的影響力。

第三梯隊地區性大國:加拿大、墨西哥、巴西、義大利、西班牙、印度、韓國、澳大利亞。這都是在地區性事務上有很大發言權,但是尚未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國。

第四梯隊中等大國:比較多,我列一些我認為的關鍵性國家——阿根廷、埃及、奈及利亞、南非、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土耳其、烏克蘭、巴基斯坦、越南、印度尼西亞。

天下英雄,我以為盡在以上了,余則碌碌之輩,何足數哉。

開宗明義,在這個世界的現在以及可預見的以後,我認為真正的超級強權,只在於中美而已。這點很多人都講了很多,我就不再贅述了。

在英法俄日德中,我認為俄羅斯是肯定要衰弱的,見我這個答案普京的結局可能是怎樣的? - 知北游的回答,其地位應該會衰弱到低於第二梯隊高於第三梯隊這個位置。而英法德,如果歐盟能真的在一體化上有真正的前進的話,我認為那時他們還能在全球舞台上和中美談笑風生,甚至與中美鼎足而三也未可知,但是看現在歐盟撕逼的激烈程度,以後說不定都要散夥,遑論真正一統,所以更大的可能是,英法德這幾百年來的老牌強國,地位會逐漸下降,不過就算再下降,第三梯隊也是底線,地區性大國的地位還是保的住的,但是在全球舞台上縱橫捭闔,不是幾千萬人口體量的國家可以做到的。日本也是,面對一個統一進取的中國,日本只能成為一個邊緣國家,這是沒辦法的事,日本的體量,也就是近代趁著中國分裂,亂的一塌糊塗,才能篡取東亞代表的地位,出來混,早晚要還的,老齡化問題加上地域狹小,僅這兩條,日本就不可能真正成為一個全球大國,其以後的地位,與英法德應該還是相當,逐漸下降,下降以地區性大國為底線。

在地區性大國中,印度巴西是很有可能成為全球性大國的,尤其是印度,這幾年的聲勢不亞於中國,然而印度國內的種姓制度,還有宗教矛盾以及政府行政效率的底下,都是很大的問題,印度幾千年來並未如中國一樣是統一的大國,更大程度上,印度是被英國人拼起來的國家,所以這個國家內部整合是很差的,其不及中國遠矣。而巴西,也是風頭正盛,但是巴西周邊都是西班牙語國家,唯獨其為葡萄牙語國家,其要擔當南美旗手的地位,恐怕很難。不過無論如何,我認為印度和巴西,是全球性大國極強的競爭者,印度甚至是超級大國的競爭者。至於所列其餘的國家,我認為其地位會繼續下降。

第四梯隊我認為伊朗、土耳其、越南、印度尼西亞、阿根廷、南非,地位應當是會繼續上升。而烏克蘭,因為自己持續作死以及實在地理位置尷尬的原因,以後會不會作為一個統一國家繼續存在都未可知。沙特這樣的國家,我是搬著板凳等著看它怎麼死的。埃及要是內政能處理好,前景還是光明的。巴基斯坦的問題比印度有過之無不及,國家的一大半是從前被英國人從阿富汗划過來的領土,民族矛盾尖銳,恐怖主義盛行,要想上升,只怕很難。而奈及利亞,畢竟是人口大國,非洲的黑兄弟,也就這個能看看了。

其餘的國家,就不論了。

總之在可預見的未來,中美第一,是無疑的。


ps:我也開了個公眾號:zhibeiyou94,有喜歡歷史政治民謠的朋友歡迎關注啊~

http://weixin.qq.com/r/IUmIkAzE0VGurUjz9xwz (二維碼自動識別)


感覺世事難料啊。
要是200年前問這問題,會有人看好中國嗎?
要是50年前問這問題,會有人看好中國嗎?
誰知道以後怎樣呢。

不過長期看來我還是看好中國的,中國的好處在於務實(所以不走極端不頑固)和統一(所以可以激發民族主義),即便出現問題也可以重新振作,這也是中國可以活好幾千年的原因。


最喜歡這種腦洞大開的問題,先拋出答案的基本點,整體世界經濟的重心會從亞歐大陸西岸轉向亞歐大陸東岸
==================分割線
3月5日增加
難得竟然有凌晨四點多給留言的,解釋一下我個人對於經濟發展和國家發展的基本觀點吧

1、最重要的,對於生產者而言,財富的產生只有一個途徑

====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無論是無意滿足還是壟斷者的強迫滿足)====


正因為如此,財富的增加則來自於生產者滿足了消費者新的需求或者優化了原有需求,顯然,新需求掙的錢更多了。

2、對於生產者而言,其分工是分為三個層面的

level top:稀缺型資源(土地、能源、資本、專利等)
level middle:B2B產業(晶元、生產機械等)
level bottom:B2C產業(一切面對最終消費者的產業)

由下至上,穩定性逐漸增加,收益份額(注意不是利潤率)逐漸減少

========================================分割線
即衰落的國家中應該包括:歐洲區(南歐尤其如此,可以看一下我之前的回答歐洲經濟能否在短期內走出困境? - su jack 的回答)、其次則是北非和拉美地區。

而對於興起的國家則會集中於亞太地區,最看好的幾個包括:天朝、印尼、印度、韓國、澳洲、加拿大、越南、泰國、菲律賓、緬甸。其中最重要的幾個原因在於,人力成本、政權穩固、產業所處環節。

整體而言未來世界的格局實際更類似於19世紀末期美國崛起的時代,只不過中間隔著的不是大西洋而是太平洋了,先把答案弄上,晚上回來寫一下原因

填坑:

目前來看最大的經濟增長動力如下:
1、互聯網浪潮所引發的後續浪潮,如物聯網、O2O、5G等
2、新材料、新能源,石墨烯、量子計算、電池技術等
3、產業轉移,類似於之前日本所引發的雁型產業轉移
等等,一句話,前景來自於增量而不是存量。


與之前互聯網革命不同,新的產業革命將會在現實世界產生更長遠的影響,正因為如此,市場規模將會在更大規模影響國家前景,不言而喻,人口超過5000萬以上的國家會佔有先天優勢。小而美的歐洲國家將會被限制在更狹窄的細分市場,更難以拓展新的產業。正因為如此,北美+東亞最大的市場基本上能把1、2的所有產業(不是技術)在本土市場孕育成熟,進而全球擴張。一個最簡單的現象,在微信、whatsapp、line上演三國殺時,德國公交車上的乘客最喜歡的還是看報紙。

此外,影響更為更遠則是天朝產業升級帶來的新的產業轉移,這意味著超過3億人的新就業,新加入戰場的包括印尼、越南、孟加拉、印度等等超過幾十個國家,這才是影響全球最多人的前景。所以,地理上接近中國,進而能和中國形成互補的國家才會更有前景。

另外,個人覺得資源國家還是挺看好的,只是前幾年發財有點過分,最近回調而已,個人認為物聯網到來後,電及相關產業將會爆發。


沒有人說希臘嗎?

下面是希臘2017年1月份就業數據:

1月份的數據顯示,希臘失業人口超過100萬人,失業率為23.5%。儘管已經低於歐元區危機時27.9%的峰值,但仍遠高於目前的歐元區均值。2月份歐元區失業率降至9.5%這一八年低位。同時,希臘的年輕人失業率更是高達48%。

平均失業率23.5%,年輕人失業率48%

整天喊著大青果吃棗藥丸的騷年們知道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嗎?

這意味著普通人每四個就有一個失業!

而年輕人,更形象一點說,你們班級馬上要畢業了,而畢業後,將有一半的同學變成無業游民!

最最諷刺的是:

這樣的「發達國家」能持續多久呢?

我們拭目以待。


美國應該可預測的時間中還是第一,而且我認為美國的地位並不會太多變化,這點和樓上的想的都不一樣,美國並不會衰退,只是由於中印起來後,美國會相應的讓一些位子,但是放在整個世界上來看,美國並沒有退步。

中印會崛起,而且對印度越了解,就越認為印度會崛起,為什麼這次破格去會見莫迪,我想各位都對習對印度的看法有個了解了。

歐洲不存在變數,無論是西班牙,法國,義大利,英國還是德國,衰退只是早晚的事,只是說衰退的有前有後,有的衰退多一點,有的衰退少一點,但是整體衰退是不可避免的。

先說美國為什麼不太可能衰退,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這點非常重要,美國依然保持這旺盛的活力,並且絲毫沒有看見活力衰退的標誌。

一個國家在有旺盛活力的時候,會給人一種混亂但蓬勃向上的感覺,就和20世紀初的美國一樣,各種腐敗,各種混亂,污染,但是整體是蓬勃向上的,炸山架橋修鐵路,感覺都要日天了。而像現在的日本和歐洲,沒有大的期望,沒有大的目標,也沒有的大的願景,整體國家好像都蔫住了

這不光是說「發達國家發達到一定程度就會這樣」,人家美國也發達但是不是這樣,我覺得移民文化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促進,如果美國全部是白人,估計也比歐洲強不到那去。

日本如果想翻身就必須放開移民政策,但是我敢打賭,日本政客沒有這個膽子。

比較令人憂慮的是台灣,還沒有富裕到歐洲的程度,感覺起碼在經濟上就有歐洲的那種感覺了。香港也是一樣。

印度經濟超過日本是一個時間問題,而且是一個短暫的時間問題
而印度入常,也絕非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確確實實存在的,可能性是最高的,反而日本入常我覺得可能性比較低。

並且我也認為,如果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具備一些前瞻性,在適當的時候接納印度入常是必要的。


走向衰落:

發達世界中已經去工業化的國家。

發展中世界中正在去工業化,走向單一經濟如資源,旅遊等的國家。


走向興盛:

中國
美國


中東所有靠賣石油的國家


歐萌合則強於中美,分則弱於巴印阿加澳
中國穩則平或強於美,盪則四分五裂。
朝鮮將組件擁有話語權,但是仍舊弱小。
日韓目測會逐漸親華?
環太平洋地區會更快速發展?


反對所有認為中國在走向衰落的答案。
中國崩潰論的提出在八九十年代就有了,當時也有很多人跑來刷屏說中國藥丸藥丸藥丸了,還好中國堅挺到現在,不然中國崩潰論的人就沒地方刷屏了。
另外上面一個答主@瑪特給的鏈接我也拜讀了,也是中國崩潰論的老一套論調,沒有什麼乾貨,建議這些同志多閱讀閱讀中國崩潰論的大師們比如Kenneth Rogoff、 James Chanos、 Marc Faber的文章書籍,多提高提高姿勢水平再來刷藥丸才比較好,不然不太容易忽悠到人啊。
我不是反對中國崩潰論,很多持有中國崩潰論的專家從各種專業論證了中國崩潰的可能性,指出了中國可能存在問題的地方,我很佩服他們,同時我認為也應該感謝他們關心中國的未來。
所以我必須旗幟鮮明的反對部分藥丸黨,這些同志直接拉低了中國崩潰論的姿勢水平,為反對而反對,不知道很多藥丸黨從哪裡半路上看到了一些陰謀論文章,就慌慌忙忙的來發表看法,曾經有位長者說過:你們千萬要注意了,不要見著風是得雨,接到這些消息,你們本身也要判斷,明白這意思嗎? 假使這些完全無中生有的東西,你再幫他說一遍,你也有責任吧!

最後回到本題上來,走向衰落的國家可能有很多,並且我認為衰落這個詞不太準確,應該說是在國際新秩序中尋求自己準確定位的一個過程,一些國家發展更快,自然就會在國際事務中謀求相稱的發言權,可能你也在發展,但是沒有別人快,被別人趕上了,你就得讓出你在這個地區或者說是某件事務上的發言權,這是一個相對衰落的過程。另外,對於衰落的國家來說,只要他有人口、土地面積優勢,他就擁有成為大國的基礎,即使短暫性的衰落了,也有可能會在未來實現反彈和復興。
所以說,根據這樣的觀點來看的話,英日等老牌大國在二十世紀應該是衰弱的過程,在二十一世紀來說,中、日、印、德正在走向復興,所以國際上才有二十一世紀是亞洲的世紀的說法,而相對來說,俄羅斯、烏克蘭等以前的世界強國和地區強國正在讓位給更有影響力的國家,處於相對衰落的過程中。


目前世界上正在發生的是中國文明的崛起和西方文明的衰落(代表國家為美國)。
我這麼說可能很多人不相信,下面簡單進行推理。首先有個大前提,證明略。西方文明的特徵是向外掠奪和擴張,無法進行掠奪的時候就是陷入衰落,分裂的時候了。
對美洲的征服使歐洲迅速成為世界的中心並瓜分了世界。在這個過程中西方文明一直處於擴張狀態,但當整個地球被瓜分完畢,再也找不到新的可殖民的陸地時,西方大國間的鬥爭不可避免的發生了,這就是一戰和二戰。
二戰後,世界秩序重新建立,美國憑藉沒有被戰爭波及的本土援助了歐洲的重建,取得了世界基準貨幣的地位,鑄幣權的獲得使美國擁有了繼續掠奪世界的權利。80年代的日本,90年代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如今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正在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中國的崛起。亞投行的建立即將割去美元一半的江山,也就是西方文明掠奪的範圍將被縮小,而這對他們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失去鑄幣權,無法對外掠奪的美國將無法避免地走向衰落,動亂乃至分裂,我們有生之年應該可以看到這個變化。
而中國,因為百年積弱,我們可能已經忘記了,在過去的五千年里,我們常常是世界的中心。本朝已承平60餘年,是時候再次迎來盛世了。


有首歌叫星條旗永不落,還有首歌叫走向復興。


發達國家走向衰落,發展中國家走向興盛,資源型國家走向混亂,畜牧業國家保持醬油。


衰落:歐美列強特別美國這種國家
興盛:中國和製造業強大國家如德日


衰落:辛巴威,俄羅斯
興盛:巴西,中國
depends: 印度


不管你信不信中國正在走向衰落 想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蘇聯 八十年代的日本 等一個國家全是老人甚至開始人口負增長時如果我們找不到有效的彌補年輕人口的方法時這個國家必然走向衰亡 二十年就足以逆轉看起來大好的形勢 歐洲人是幸運的 他們並不排斥外來移民 美國人是幸運的 他們還足夠年輕 如果有一天 印度和撒哈拉非洲的人力資本趕上我們 我們將再次落於人後


預測未來的世界局勢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世界格局,無非利益的分配,利益的分配無非實力的強弱實力的強弱差不多和遊戲一樣:人口、科技、資源。
美國現階段有所受挫,但美國領先世界太多,且潛力巨大,資源豐富、人口眾多、科技發達,頁岩氣革命、信息技術革命。。。各種天頂星科技帶給美國無窮的可能性,但隨著世界各國綜合實力增強,美國對世界的統治力會不斷下降,但美國本身還是會越來越強。
中國潛力巨大,發展迅速,但內部矛盾眾多,西部領土消化不佳,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所以變數很大,但中國的抱負心是很強的,所以不管是強盛了,還是動蕩了,都會讓世界振一振。。。總得來說,如果不作的話,發展到當年蘇聯那樣與美國共掌世界也未可知,但台灣、南海、藏南、緬北、以及誘惑中的印度洋出海口、日本海出海口。。。中國面臨的誘惑太多,想不作還真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中國的命運取決於幾個國家的選擇:1、俄羅斯選擇:融入歐洲,還是融入中國,還是融入日本,三個經濟體系必然選一個,2、日本選擇:融入中國還是繼續追隨美國(概率最大)還是與俄羅斯深度整合(最好的選擇太難度太大)3、印度的選擇:死磕中國吃掉藏南、死磕中國吃掉藏南和阿克塞欽、死磕中國把西藏變成外蒙一樣的戰略緩衝區、還是中印友好(由於中印都是人口大國,又有領土爭端,天然競爭對手,基本沒有友好的理由)、還是死磕凶了被中國肢解了。中國的命運還取決於幾個幾個問題的處理:台灣問題、南海問題、釣魚島、琉球問題、藏南問題(能不能送了藏南後換回中印友好,或是再來一仗肢解印度,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如果都處理好了,那麼中國必然是超級大國(只有超級大國才可能都處理好)。其中台灣南海和釣魚島都是一個問題:中美問題,藏南是中印問題,所以問題的實質就是中國如何與老霸主商談多分點錢的同時,不與新興大國陷入過於激烈的競爭。
俄羅斯將逐漸走向衰落,好的結局是淪為中國的加拿大,壞的結局是再解體一次。。。不過戰鬥民族,一般作得比較厲害,垂死掙扎會比較劇烈,但作得越厲害,死得越慘烈。。。不過本著首戰用核,用核必勝的國防方針,一時半會兒大家畢竟也拿它束手無策。。。
一頭死掉的北極熊才是一頭好北極熊,北極熊死了,但資源還是很豐富的,所以必然會整合,如上所說,死熊必然需要在日本、歐洲、中國三個經濟體中選擇一個,大熊最想選的自然是歐洲,但歐洲自身整合都成問題,再加上熊這逼撕得。。。加入日本大熊不一定丟得起這人,但加入中國大熊怕遠東不保。。估計最後還是只能不斷迷茫徘徊。
英、法、德未來在國際中的地位取決於他們整合的程度,如果三國深度整合,坐實世界一極還是很穩當的,可惜三國撕逼比較厲害,個人看好法德整合,勉強撐起一極,英國也許會更加追隨美國,然後越來越邊緣化,最後只在歐洲大陸能聽到它撕逼的聲音了。。。
印度前途無量,地緣、外交、各方面都很不錯,雖然目前比較散沙,但耐不住底子好,可以任性,一旦出現一個強有力的領導人,必然發展得飛起,而且天然拿捏中國的石油輸血線,以及中非貿易線,算得上是中國未來可怕的對手,如果不能將其肢解,還是送掉藏南極力拉攏的好。個人很看好印度,希望中國可以和印度友好。
巴西位置也不錯,最近發展勢頭也很不錯,不過位置略顯邊緣,區域整合能力也不強,未來應該是一個小富即安的二流國家,也許和未來的俄羅斯類似。。
印尼位置不錯,人口眾多,如果在東盟利用利用南海問題,無論是站在聯合東盟反中國,還是聯合中國搞東盟國家,或是拉攏澳洲玩平衡,都可以獲得不錯的紅利,當然如果玩脫了,下場也不會比烏克蘭好多少。。。不過玩脫概率太小,個人比較看好,可以成為中等二流國家。
日本隨著中國的強勢崛起,邊緣化不可避免,而其糟糕的地理位置,老齡化的人口,也註定會慢慢衰落,但如果日本懂得挑唆中俄矛盾,與俄羅斯互補一下,會好過很多,可是他兩家都很缺年輕人啊。。


不知道。但我認為國家的強盛和衰弱不會以嘴炮黨的意志為轉移。


題主問題中的關鍵詞有「當下」、「正在」、「走向」。

我們學過物理都知道,僅考慮純粹的一個時間點和空間點(或說「時空點」),無所謂「運動」,無所謂「運動方向」。所以,如果題主的問題中的「當下」和「正在」組合起來表徵一個時點的話,那麼所謂「走向」其實是不存在的。所以整個當下應該是一個時間段,使得Δt存在,然後我們可以順藤摸瓜找到切向的向量,進而使得「衰落」亦或「興盛」有可言說的落腳點。


又,條條大路通羅馬,簡而言之不論朝哪個方向都可能找到「興盛」或者遭遇「衰落」。這就意味著我們首先要定義清楚,所謂的「興衰」究竟是就什麼而言的。或者說,這裡我們要討論的興衰究竟是在哪個意義上展開?「不問是什麼就問為什麼」都是耍流氓是吧。


其實,還有一個相關問題可以展開討論,不過不是題主焦點,這裡就只是提一下引大家一起思考吧:「興盛」的反面就是「衰落」嗎?


國家興,從現代意義上而言,估計可以是指幾個方面的盛:經濟,軍力,科技,文化。鑒於我的教育背景,更願意從生產力、生產關係和生產工具三個方面來討論「盛」。當我們討論人類的生產力時,其實我們是在說人類的一部分的生存和發展於這個自然界的能力。這種能力越強,我們說這一部分人所組成的國更「盛」。如果生產力更多地是從「生存發展」能力的發現和獲得的角度而言,那麼生產關係則是從這種能力是如何被使用的角度而言。最後生產工具則是這種能力的具象化、器物化。


那麼,

  • 經濟上,我們討論生存發展能力則可以先看資源及財富積累狀況(或者三種產業的盈利能力),再看這部分人分享這些資源與財富的方式方法是否有利於生存和發展,最後我們可以從基礎設施方面看經濟的「盛」之器物化結果。
    而興衰的指標則來自於「國民財富增長總值」而非國家財力變化,畢竟國力的變化可以直接從下面三方面表露。儘管國民收入水平高不見得國力就強,但變強的可能性就更大,所以作為一種趨勢指標,來刻畫「盛」的程度還是很合適的。
  • 軍力上,我們可以把抽象一些、綜合一些的所謂「戰鬥力」看做是生存發展能力的體現,而國防、軍事、公共安全相關的制度看做是如何使用戰鬥力的方面,最後武器顯然是最直接的「盛」的物化結果。
    那麼什麼用來作為顯而易見的指標合適呢?軍費同比增比?軍力增強?……我認為公開的軍研成果狀況是一個合理的指標。軍費增加可能會被腐敗侵吞,軍力擴充也可能是虛胖。但軍研成果是一個綜合指標,不僅要有足夠財力支持,還有有工業基礎,以及智力衝擊力。
  • 科技上,參照以上我們可以把「科研能力」看做是生存發展能力的體現,而科研和教育制度看做是能力使用方式的方面,最後同樣的,重大科研設施是物化結果可以直接比較。
    顯然不是每個「盛」過程中的國家都需要大建各種科研設施,但任何一個「盛」的過程都會導致1教育機會增加,或者2文盲數量下降,3當然是paper數上升。
  • 文化上,抽象一些、綜合一些的所謂「創新能力」、「國民性格」可以看做是生存發展能力的體現,而包容、共存、凝聚力、批判精神……等等可以看做是能力使用方式,藝術品的多少可以作為物化指標。
    哈,國家「盛」顯然不能僅僅根據某一單個指標,比如電影產量的增量,但綜合各種文化產品的產量的指標變化,顯然有指示作用,尤其是,書籍雜誌報紙的種類和發行量(反映讀者的多少)的變化。
  • 最後,我覺得,還應該加上一個國民情緒指數來衡量一個國家是正在「盛」的路上,還是「落」。也許可以通過樂觀情緒的典型表現,以及悲觀情緒的典型表現,比如抑鬱症患者的漲落……不過,在某些國家的相互比較中,可能抑鬱症患者多反而是經濟發達了的表徵呢。所以儘管有一個情緒指數的抽象,卻暫時還無法做量化討論。
  • 當然,從本問題出發,我們只考慮國與自己過去將來的對比。

綜上,「當下」,2014年3月5日到2016年3月5日之間,或者是「2010年3月5日到2020年3月5日之間,有哪些國是衰的進程上,哪些國是興的進程中?我們要看的不是上述要素在一個時間點上的快照影像,而是這些要素的變化特質的演化規律。由於基於上述要素的演化規律討論起來將無比冗長,我們可以從一些其他答案中獲取一些觀點來討論。


歐洲在「衰落」?不好意思,我看在我們所述「當下」的尺度上,歐洲正在一體化的道路上勤奮嘗試。在前5年和未來5年的歷史中由於吸收了太多的東歐國家導致一體化進程消化不良,此刻「體質」有變虛弱的趨勢,但其「體質」基礎所提供的康復的潛力同樣不可小覷,只不過那得放到前10年和未來10年這一的尺度上去觀察和討論。


俄羅斯在「衰落」?記得知乎上有過一個關於普京給俄羅斯帶來什麼之類的問題,其中某個答案表達了一種觀點:由於俄羅斯在過去的20年中未能給未來20年準備足夠的社會管理精英,所以將導致俄羅斯不可避免的衰落。然而,我覺得這實際上取決於俄羅斯過去幾十年甚至上半年所積累的雄厚的基礎科學教育在過去10年和未來10年是否能保持狀態甚至有所發展。換句話說,當普京結束其政治生涯時,俄羅斯是否能從強權政治中解脫出來。如果未來10年,俄羅斯將在一個強權和另一個強權的此起彼伏中度過,那麼衰落將持續行進。


印度在「興盛」?如果「盛」的過程是和它自己的過去做「環比」的話,無疑是的。但如果是還要跟周邊國家做「同比」的話,在過去5或10年以及將來5或10年的歷史進程中,由於其龐大的缺乏教育的人口比例,複雜繁多的多種姓、多宗教、多文化現狀,變化勢將無比緩慢,從而無法體現出相對的「盛」況。


美國在「衰落」?那還是得看在哪個尺度上做比較。從經濟維度上,無論過去多少年和未來多少年,美國都將是處在一個總體上「盛」的進程中。因為從「科技」、「文化」的維度上,全球在未來20年內尚無法出現哪個國家可足以與之比較,從而在「經濟」、「軍力」維度上產生足夠的持續的「盛」的拉動。當下看,唯一有些「落」的是美國的軍力,跟過去5、或10、或15年相比。但是,從引領全球軍事化技術發展的氣候這點來說,從只能把外星人當成假想敵的文化現象上看,重新走上軍事上的「盛」的發展進程,恐怕只需要5年時間。

那我們就說說天朝。天朝這些年來無疑各類出版物的數量曾經爆發增長,尤其是數字出版物。由於我沒有找到具體的統計數字來看趨勢,但是相對照於龐大的人口,橫向對比的不樂觀。參見下圖(來自http://www.pik.org.pl/upload/files/Global_Trends_in_Publishing_2014.pdf):

圖上所示的天朝所在位置,只能以偏遠小鎮的位置來形象概括。所以,我認為天朝與自己的潛力相比,從」綜合出版指數「這個指標來看,近年是在「盛」的過程不錯,但是並未將自己的潛力真正兌現。我們都知道這是因為什麼原因,所以未來如果限制情況沒有逐步有成效的改觀,該指標能否真正持續「盛」下去,還有待觀察。軍力方面,天朝這些年來公開研發的成功的國防項目越來越多,有目共睹。說明越來越自信,也越來越能力出眾。從「公開的軍研成果增量」來看,無疑是在強勢上升的過程中。科技方面,沒有找到近期的數據,稍微遠一點(來自Tipping the balance: The rise of China as a science superpower):

從數據看,勢頭無比強勁。這是從paper發布量來考察,但是如果考慮教育體制帶來的教育機會增長,尤其是公平教育和精英教育質量等方面來看,未來增長趨勢是否還能保持如此強勁勢頭真是不好說。前面有人總結本世紀50年後就是中美世紀,如果我們當前教育制度沒有根本性的變化,這是痴人說夢。下面這圖一定程度上說明教育制度的可悲前景(引自http://inco-conference.eu/sites/default/files/9.L.Eidenvall_0.pdf,是通過對40幾位專家就中國科研發展進行問卷調查之後的統計結果,教育體系打8.10分屬於高度重要卻最不可能的部分):

20年甚至10年以後,人類對於一切基於網路而進一步深度發展的技術將全面加深依賴,整個經濟生態呈現「兩極化」趨勢:一方面是基於網路提供的各種基礎設施運營平台無比發達,另一方面是基於個人知識創造能力的單生命體經濟將無比發達。兩者相互依賴互為條件,就如同電燈不發明就不會出現供電網路,而反之電燈不會普及一般。可見未來在人類的生產力發達到每個個體的創造力都能在技術裝備的增強下極大放大一般(比如3D列印技術普及之後每個個體的製造能力),沒有極其發達的教育體制,無法教育出更多的素質發展到一定程度的人加入「單生命體經濟」,直接導致在全球化中淪為純消費國的後果將很悲催。最後文化指標,也不用說,盛過來的,去年天朝剛剛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票房市場。不過,看看滿屏的雷劇這種怪異現象如果不能從制度層面得到改變,市場持續擴容的結果就如同前幾年某些局地造了一些鬼城一般,氣球總有吹破一日。

最後,總結一句:自人類出現以來,人類社會的興衰實際上只有一個因素在起作用,人與人之間所營造的實質自由度到底有多少。


兩個答案的最大可能性都是中國。


推薦閱讀:

銀行從業者如何看待 2014 年 7 月銀監會對存貸款計算口徑的調整?
中國為什麼要去非洲修鐵路?
從銀行業人的角度來看,新出台的存款保險制度意見稿都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如何評價紀錄片《讀書致貧》?
如何在短時間內判斷一個公司的價值?

TAG:歷史 | 經濟 | 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