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香盤、香插到底於香道是什麼樣的存在?

傳統的品香環節是不需要香盤香插這些器件的,那麼香盤香插到底是歸於什麼背景和文化呢?或者說它們的出現是因為什麼?還是說這些香容器其實是自稱一派的?


漢唐之前,燃香需要藉助木炭、炭餅等助燃,宋元之後,香品和助燃料可以粉末混合,獨立燃燒,這是前提。
先說香插。香插之前,焚香多是用香爐,香爐之下可置香盤,香插之下亦可置香盤,因此香盤不再討論,專論香插。香插的使用,源自線香的大規模使用,一說認為線香的發明出現在元代(揚之水),一說認為出現得更早,北宋即有較多使用(傅京亮),但是明代之前的線香,多是套模製作出來的,可以想像成當今長一點的錐香,真正近似現在意義上的線香,要到明清了,上圖便是乾隆時期的一個香插。線香的出現,是快餐文化在古代的體現,不過距今時間長了,照樣也有古雅之氣,寺廟的和尚修行,還有靠點一炷一炷香來計時的習慣。
一說到「香道」這個詞,可能聯想到一間乾乾淨淨的禪室,一眾品香客人正襟危坐,一位師傅一本正經、不拘言笑的把一堆香具擺來擺去,最終弄出點味道來,眾人終於鬆了口氣,開始輪流按照中學化學課教的聞氯氣的方法,大氣不敢出的嗅那麼幾下,還要憋出一堆事先準備了幾個臨時又拼湊幾個的形容詞評論一番。
想想就有些彆扭,不像中國人乾的事啊,沒錯,唯有一種情況下感覺是正常的,那就是:參與者是日本人。這樣一絲不苟,事事認真,代表的氣質,其實只適合日本文化,也只有日本,才能把品香整出個「香道」的說法來。中國的傳統,品香是件很隨性的事情,從宋代以來,上到皇帝,下到百姓,品香都是稀鬆平常的事情,有誰能整日這樣正襟危坐做道場,見過香事、香席的說法,「香道」這種說法,也是在近年才興起,大概是品香之風日盛,著急借了隔壁國家的「香道」說辭,囫圇吞棗拿來就用。
品香很簡單,一根線香,哪怕插花盆裡,都行。


盤香和線香更多的是滿足平常生活用香的便捷。在古代一般文人雅士用香都是篆香,但是篆香多累啊,比如衙門,飯店等還專門請人篆香,按月收費,有記載線香在宋朝佛教中就開始用了。比如一柱香的時間。相比盤香和線香更加親民,買回來,打個火就可以點。

就像中國人喝茶一樣,用香也是日常生活的一件普通不能再普通的事情


同意上面,還是氣氛重要。

在鎌倉遛彎的時候,隨著感覺買了好幾個香插,覺得件件精妙絕倫。
出了店家那個氣氛,回家插起來香,定睛一看覺得自己傻透了,有一個香插就是拆了線之後的快板板子,從那個洞里把香斜著放進去。。。
虧我當時賞到一葉扁舟寄意深遠。。。


香插是用於插放線香的帶有插孔的基座。基座高度、插孔大小、插孔數量有各種款式,以適用於長短粗細不同規格的線香。


傳統品香環節是個錯誤的前提,沒有固定某個環節就是傳統品香。
香插香盤就是實用的小工具呀,你如果玩的是線香盤香當然就可以用啊
出現的原因,猜測是方便吧,肯定比插香爐上來的方便,還便於清理香灰!


推薦閱讀:

對你來說,秋天是一種什麼味道?

TAG:香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