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冷戰中的作用究竟幾何?算是決定勝負的砝碼嗎?

冷戰中中國參與的幾次大規模的代理人戰爭,朝戰,越戰,阿富汗,中國參加的一方全部獲勝。究竟是tg站隊能力超強還是真正成為了勝利天平上最重要的砝碼,以至於在初步完成工業化,擁有核武器後冷戰棋盤上實際上已經有了三個重量級棋手?《大目標》一書似乎持有類似觀點。 最終下定決心拉攏tg的美帝贏得了冷戰,究竟是美帝布下的閑子還是贏得冷戰所必須的呢? 如果tg很厲害,為什麼冷戰後被美帝整的跟孫子似的。。。 如果tg實際很虛,為什麼美帝在冷戰最終想透了想拉攏tg呢?


推薦一款桌游,名字叫「冷戰熱斗」,全面模擬冷戰中的美蘇爭霸,兩個人玩一局要三個小時。

為啥要特別說這款桌游呢?因為這款桌游里中國不是棋盤上的一個點,而是一張手牌。

這張手牌的用處非常大,其地位差不多相當於三國殺里的無懈可擊和無中生有。

有趣的是,這張手牌不是玩家從牌堆里摸出來的,而是一開始在蘇聯手裡。在開局的時候蘇聯雖然有中國牌,但牌是暗置的。蘇聯放三點影響力後牌翻到正面,而中國牌暗置時蘇聯是不能使用的。但蘇聯玩家要麼永遠不用「中國牌」,一旦用了,就必須把「中國牌」交給美國玩家,而美國玩家如果使用了這張牌,那就必須把牌交還蘇聯玩家,如此反覆,直到遊戲結束。

玩家會發現,「中國牌」非常好用,並且能獲得巨大的利益。可是他們同時也尷尬的發現,如果他們真的使用了這張牌,他們短期內所得到的一切將來都必將加倍奉還。

玩了好多局之後,對美蘇玩家最好的選擇都是——永遠不使用「中國牌」。

可悲的是,現實中他們還是會不得不頻繁使用這張牌。

中國在冷戰中的作用正如桌游中描述的一樣,就是「飲鴆止渴」中那壺清涼解渴的「鴆酒」。

千萬不要喝。可美蘇卻不得不大口喝。

另外,這遊戲還有很多有趣的地方,比如蘇聯玩家如果迷戀於星球大戰,就真的會被這種不起眼的東西拖垮;朝鮮戰爭如果守不住韓國,美國在亞洲會全盤皆輸;西歐諸國蘇聯就算嗑藥也搞不定,而且一直會是個大麻煩;南美和非洲真的不重要……

祝大家玩得愉快


我想說的是,趕上國運和當上重量級牆頭草這種事。一是先天底子好,二還得是自己爭氣。為什麼趕上了末班車,為什麼在自殘最狠的年頭裡兩大流氓也高看一眼,那是有道理的。


原作者不詳 文件略顯浮誇,但從大勢來看,中國在美蘇陣營的轉換對冷戰的結果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而對越自衛反擊戰就是為中美十年蜜月納下的投名狀。
原文如下:
冷戰轉折點的標誌其實就是1979年的中越戰爭,這場戰爭規模有限,時間短促,方式落後,雖然在當時引起整個世界的震動,但不久就被人遺忘,沒人會想到從這一年開始,僅12年後整個蘇聯東歐集團就徹底崩潰。在此之前的34年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雖然想盡各種辦法削弱蘇聯,但都收效甚微,蘇聯在1979年反而達到了其擴張的巔峰。
  (一)中國在冷戰中的特殊作用
  蘇聯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戲劇性地崩潰,出乎所有人的預料,儘管蘇聯崩潰22年來各種各樣的評論層出不窮,已經發表的著作和政論文章可謂汗牛充棟,但其中的一個關鍵的因素卻論述不多,那就是中國在以蘇聯為首的東方集團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之間發生了戰略角色的轉換:中國從蘇聯名義上的盟國變成了美國事實上的盟友,而完成這一轉換的標緻就是1979年的中越戰爭。

  1945年以後的世界是美國和蘇聯分而治之的世界,但不論對美國還是蘇聯,中國的態度無疑都非常重要,中國在這個世界上的地位和份量不是美國和蘇聯以外的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替代的,不論中國加入蘇聯和美國的哪一方,另一方都會受不了。從1945年往後的40年里,以蘇聯為首的東方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都有一些衛星國或小夥伴背叛,蘇聯方面有阿爾巴尼亞、南斯拉夫、匈牙利、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埃及等,美國方面有古巴、法國、委內瑞拉、伊朗、尼加拉瓜等,這些衛星國或小夥伴要麼加入了對方的集團,要麼遊離於東西方之間,要麼重新又回到了主子的懷抱,但不管他們採取什麼措施,都沒有撼動蘇聯或美國的世界地位,也沒有影響冷戰的整個格局,這些國家的離開或加入對美蘇雙方來說都可以忽略不計。但是中國就不同了,中國在冷戰的前期加入了蘇聯為首的東方,美國跟著就開始倒霉,險一險崩潰;中國在冷戰的後期脫離蘇聯又加入了美國為首的西方,蘇聯跟著也開始倒霉,最終走向了崩潰。

  冷戰前期中蘇聯盟的標緻是1950年2月毛澤東到莫斯科與斯大林簽定了同盟互助條約,中蘇正式成為盟國。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並沒有看出這一聯盟的危險性,他把中國仍當成南斯拉夫、波蘭那樣無足輕重的次要角色。同年6月,在沒有深思熟慮的情況下杜魯門貿然出兵朝鮮,4個月後中國也向朝鮮出兵,朝鮮於是成了中蘇共同對抗美國的戰場。以美國的力量當然不可能同時對付中蘇兩個巨人,儘管美國在朝鮮苦苦掙扎了3年,但最後還是力不從心,不得不跟明顯弱於自己的中國簽定了停戰協定,這對自詡為世界領袖的美國來說,無疑是奇恥大辱。

  跌了跟斗的美國並沒有認真吸取教訓,而是急於在別的地方重新找回面子。那時的美國還沒有完全認識到自己力量的有限,所以12年後,即1965年,美國在越南又介入了一場跟中蘇的對抗。儘管中蘇當時已經公開決裂,但在越南共同對付美國這一大事上,卻是一心的。1965年時的蘇聯和中國當然跟1950年時不可同日而語,所以美國在越南遭到了比在朝鮮更大的失敗,不僅美國軍隊被迫全部撤走,而且親美的南越也被親華親蘇的北越整個吞併。

  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是美國建國以來遭受的兩場最大的挫折,前者被世界公認為美國的失敗,後者更是美國自己都承認的失敗。1973年美國從越南撤軍時,美國的民心、士氣都跌到了歷史的最低谷,整個國家也處於分裂的邊緣。切膚之痛讓美國深切認識到不能再在以一敵二的劣勢環境中繼續硬挺,不然強大的美國一定會走向崩潰。中國是個不能小看的獨立對手,既然美國不能同時打倒兩個巨人,那就得想辦法把他們拆散,各個擊破。由於當時美國的主要威脅還是蘇聯,中國又跟蘇聯接壤,聯蘇擊華只能讓蘇聯人得實惠,所以美國人經過考慮自然就選擇了聯華擊蘇。高傲的美國人於是放下架子開始向中國示好,而在此之前中蘇之間的分裂、論戰以及邊境武裝衝突也為美國戰略目標的轉移創造了契機,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中美這對不共戴天的敵人開始化敵為友。

  就在美國人向自己的既定目標一步步邁進時,蘇聯卻仍然執迷不悟。斯大林在1945年的雅爾塔會議上跟羅斯福一樣沒把中國當回事兒,5年後他也不知道自己與毛澤東簽定了一項什麼樣的條約,那是蘇聯走向世界帝國的根基,蘇聯在冷戰期間所取得的種種優勢都跟中蘇同盟有關,所以蘇聯的世界戰略應該是千方百計地拉住中國這個最有份量的盟友,其它的事情都應給鞏固中蘇同盟讓位。但是斯大林卻把中國當成了一個不聽話的討厭跟班,連美國對英國那樣的尊重都沒有。斯大林之後的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也沒能跳出這種慣性思維的桎梏,仍然象對待南斯拉夫那樣對待中國,疏不知中國可不是南斯拉夫那樣的小國。斯大林、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對中國的態度很可能是俄國人歷史上對中國滿清政府和國民黨政府極端蔑視的一種自然延續,這種態度美國同期的羅斯福、杜魯門、艾森豪威爾、肯尼迪、約翰遜多多少少也有,但是朝鮮戰爭後美國人的態度已經開始轉變,到了越南戰爭後期則徹底改變,重視和尊重起中國來,而這時的蘇聯人還是老樣子,1975年蘇聯人對中國的態度跟1945年時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差別,而且直到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以前,蘇聯人還是不習慣美國以外的國家跟自己平起平坐。從美蘇對中國不同的認識和態度上,可以看出蘇聯人思想的頑固、思維的滯後和眼光的狹隘,以這樣的思想、思維和眼光當然不能引領世界,這也是蘇聯最終失去中國這個最重要的盟友,在冷戰中失敗的主要原因。

  不過從20世紀70年代前半期的形勢講,蘇聯還有機會不陷入與中美對抗的泥潭,因為當時中蘇同盟條約的期限還沒有到期,尼克松訪華也沒有形成事實上的中美聯盟,雙方還處於初步的試探中,而且兩國內部都有強烈反對中美接近的聲音。不久尼克松因此深陷「水門」,而中國的「四人幫」也興風作浪,如果蘇聯人這時抓緊時間改變策略,完全可以避免以一敵二的戰略窘境。但就在這千鈞一髮的關鍵時刻,越南人的弄巧成拙卻讓蘇聯最後一絲希望化為泡影,而美國則暈頭轉向地接受了夢想成真的現實。

(二)越南的悲憤和夢想

  越南緊鄰中國,是中南半島的大國,但是在亞洲只能算中小國家,放到全世界這個範圍更是地地道道的小國。小國的戰略視野一般比較狹窄,對世界大局作用有限,但在特殊情況下也會產生問鼎世界政治的幻想。中國周邊的小國多多少少都有取代中國的夢想,一有機會就死抓住不放,而且不惜一切代價,敢冒任何風險。日本在19世紀70~90年代就曾經成功嘗試了一次,收穫頗為豐厚,不然這個遍布火山、經常地震的貧瘠島國現在誰知道它在哪兒?儘管日本人最後嘗到了原子彈爆炸的恐怖,但這並不能完全澆滅中國周邊小國的那個夢想。在日本人初次開始行動整整100年後,國土輪廓也呈長條S形,跟日本的輪廓極其相似的越南又開始了大膽的第二次嘗試。

  對越南來說,在1975年時她似乎有這個本錢。畢竟她是人類歷史上連續打敗兩個強大的白人國家(法國和美國)的唯一有色人種國家,其中美國還是世界頭號強國,這一點日本人和中國人都沒做到。越南的戰爭努力沒有象日本那樣落了個亡國投降的下場,就是跟中國相比成就也遠遠超出:美軍在越南的傷亡人數是在朝鮮的2倍半還多(36萬/14萬),況且朝鮮美軍的傷亡有相當一部分還是朝鮮人民軍造成的。越南人在其最自豪的奠邊府戰役中全殲了1.6萬名白人正規軍,而中國人則沒有在一個地方圍殲5000人以上白人軍隊的戰例,其最自豪的上甘嶺戰役也不過是將白人擊敗趕走。所以,越南人信心十足地認為自己比中國人更勝一籌,她才是黃種人最優秀的代表。而當時的中國經過10年的內亂虛弱不堪,經濟凋弊,政局不穩,作為國家支柱的人民解放軍,更是深受政治挂帥的毒害,裝備、訓練廢弛,軍官只會喊政治口號,士兵拿鋤頭比拿槍還熟練。越南的一些將軍利用當時的同盟關係到中國軍營實地觀察,回來後認為久經戰陣的越南士兵1個能頂中國30個。種種跡象表明當時的中國正處於共產黨執政以來最容易被打倒的時期,取代中國別的國家不敢想,越南則認為時機千載難逢。儘管中國曾經在抗法與抗美戰爭中給予越南大量無私的援助,但取代中國這個前景實在誘人,最終還是戰勝了越南人的感恩心理。

  越南的行徑在外人看來很有些背叛和忘恩負義的味道,但是站在越南的角度,卻另有一番悲憤的合理性。越南人在長期的戰爭中損失實在太大,從1945年~1975年的30年時間裡,超過500萬的越南人死於戰火,這麼慘重的代價讓越南人覺得應該得到補償。但是1972年2月的尼克松訪華卻讓越南人覺得自己成噸的鮮血都被中國人拿來跟美國作了交易。同年12月,尼克松的B-52幾乎將越南首都河內從地球上抹去,但是中國的表現卻並不給力,越南人被迫在來年的1月跟美國簽訂了巴黎協定,以承認越南南北繼續分裂來換取美國全部撤軍。巴黎協定讓越南人覺得自己第二次被出賣了,他們沒有忘記,1954年奠邊府大捷以後,也是由於中國人不支持越南乘勝追擊,越南才被迫接受了南北分裂的政治格局。1954年時的越南對中國還敢怒不敢言,但1973年他們已經有能力反抗了,不僅越南自身的實力今非昔比,中國在「文革」中糟糕而又荒唐的表現也讓越南覺得中國不配再來領導亞洲。同年3月29日,美軍全部撤走,越南統一的最大障礙被搬除,出於以往的教訓和當時中國萬分虛弱的現實,越南當然要嘗試一下在亞洲取代中國的戰略。

(三)周恩來的警覺和鄧小平的對策

  越南取代中國的嘗試準確地說是從1974年開始的,當年中越邊界有了一些小的摩擦和糾紛,越南此舉是在試探中國的反應。不幸的是越南的舉動立即引起了中國的警覺,中國跟蘇聯不同,已經擁有了一批世界大腦級的戰略家,儘管有第一夫人江青的騷擾,老辣的周恩來還是很快就嗅出了越南想反叛的氣息。周恩來擁有遍及世界的情報網,而且運轉效率非常高,源源不斷給他提供各種準確的信息。周恩來根據他掌握的至今都沒有公開的一批高級間諜的情報,十分敏銳地覺察到越南人在走100年前日本人的老路:整整100年前的1874年,日本人冒險在台灣製造糾紛,試出了當時中國滿清政府虛弱和無能的本質,日本據此判斷自己的擴張挑釁不會招致中國大規模入侵的報復。第二年,即1875年,日本便出兵朝鮮,將自己的影響大膽地鍥入中國傳統的勢力範圍——朝鮮半島。10年後,即1884年,日本借中法戰爭進一步鞏固和擴大自己在朝鮮的地位。又過了10年,即1894年,日本更是以朝鮮為基地向中國全面開戰,最終打敗中國取代了中國在亞洲的地位。以後中國遇到了什麼周恩來用不著去翻歷史書,中國在20世紀前半葉的悲慘遭遇使他準確判斷出越南象日本當年一樣,萌生了控制中南半島的野心,只要中國不作為,越南統一後下一步就會把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一個個納入勢力範圍,這些國家在如狼似虎的越南軍隊面前簡直綿羊不如。然後越南就可以以中南半島為基地,瞅准機會與蘇聯南北夾擊打敗中國,取代中國在亞洲的地位。儘管周恩來知道這只是某些越南領導人頭腦中籠統的想法,他還不完全相信越南人真會付諸實施,但他清楚越南一旦有了這個非分的想法,全世界除了中國以外沒有誰還能阻止她,美國不會為中國火中取栗,蘇聯則巴不得越南這樣干。周恩來跟越南人打了幾十年的交道,深知越南取代中國的野心被壓抑了千年之久,一但釋放會象日本那樣爆發出驚人的力量。周恩來不會忘記,1874年日本人開始向中國挑釁時,不光李鴻章,連日本的許多高官都認為是在找死,但是不受抑制的日本人為實現夢想爆發的能量實在驚人,20年後日本不僅沒有死,反而差點把中國弄死。歷史的教訓讓周恩來不敢象李鴻章那樣對越南不屑一顧,必須趕快採取措施澆滅越南人頭腦中不切實際的邪火,如果無動於衷,以後的代價中國恐怕承受不起。

  當時還在內亂的中國沒有能力對越南斥諸武力,周恩來最初的策略是不戰而屈人之兵。首先,他想通過高層會晤把越南拉回來,重溫「同志加兄弟」的舊夢,但很快發現這不過是中國方面的一廂情願。周恩來於是故計重施,想像1954年奠邊府戰役後以及1972年尼克松轟炸河內時那樣,限止對越南的軍事援助,並停止推翻威脅胡志明小道的柬埔寨親美政權,以此來逼越南回頭。從1974年開始,中國對越南的軍事援助不再那麼慷慨,並通過基辛格轉告美國,支持在柬埔寨建立一個非共產黨的政權。但是這些象大人威脅不聽話的小孩兒的辦法對越南已經不起作用,越南早已不把中國當成一個有權威的家長了,在陰謀被周恩來看穿後,更是直截了當地叫囂中國就是越南的「頭號敵人」。周恩來的舉措非但沒有震懾住越南,反而刺激越南加快了行動的步伐。

  1975年3月,越南違背巴黎協定發動了統一南北的戰爭,這也是越南違背中國的意願第一次單獨進行的戰略性行動,具有極大的冒險性。可沒想到南越阮文紹政權的100多萬軍隊一仗未打就全面崩潰,原計劃幾年的戰事,僅55天就大功告成,這麼快的速度使深陷「水門」的美國和深陷「文革」的中國都無力干涉。超乎尋常的冒險成功進一步印證了越南擺脫中國,走自己道路的正確性。21年前奠邊府大捷後,黎筍就制定過長驅直入西貢,一舉統一南北的計劃。由於中國的阻撓,黎筍的計劃直到1975年才實施,它的成功一下子摧毀了中國人25年來在越南所做的一切。中國人1954年說的越南統一條件不成熟的話頓時成了謊言,中國在越南的聲譽一落千丈。看著北越坦克沖入南越總統府的新聞紀錄片,周恩來知道,越南已從聽話的孩童變成了危險的少年,不採取非常措施已經制止不了這個少年的叛逆心理了。

從1977年開始,柬越邊界發生了大量的流血衝突,其程度比同期中越邊界的兇狠100倍都不已!波爾布特把自己畸形變態的殘忍毫無保留地都用在了跟越南人的鬥狠上,難怪越南人到現在還說跟中國人打仗還不算殘酷,跟高棉人打仗才殘酷。對於這些衝突,越南人說是紅色高棉受了中國的挑唆,紅色高棉說是在反抗越南吞併柬埔寨的企圖。雙方的觀點都沒錯,但那都是站在各自狹隘的立場上作出的,很難分清孰是孰非,從更高層次的簡單層面看,這場衝突其實就是一個野蠻而又衝動的孩子(紅色高棉)不想聽另一個自命不凡的少年(越南)的脅迫,在旁邊一個成人(中國)的鼓勵下,衝上去與少年搏鬥,而那個成人覺得那個少年很不聽話,也想教訓教訓他。

  國際紛爭其實就是這麼簡單而又殘酷,小國只要有一點非分的企圖,不是被大國抑制就是被大國利用。1977年中國對越南的援助已大為減少,相反,對紅色高棉的援助不減反增,越南人突然發現沒有了中國的援助自己對付不了紅色高棉。他們忘了自己對法、對美的戰爭機器基本上都是由中國人提供和開動的,蘇聯人只是到了對美戰爭的後期才開始發揮作用,但在1978年以前還沒能替代中國在越南的位置。與朝鮮戰爭中中國軍隊的獨立性完全不同,越南士兵從上到下所有的穿戴和裝備,整個軍隊的運轉,包括糧食彈藥油料的供應,後勤組織,戰場通訊,醫療救護,戰略戰術的規劃,甚至連大的戰役指揮都得仰仗中國人,越南人只是不停地用鮮血給這部機器潤滑罷了。這個裡里外外、從硬體到軟體都靠別人組裝起來的戰爭機器當然不可能圍著越南的意志轉,中國人想讓它轉它就能轉,想讓它停它就得停,這是周恩來以前控制越南屢試不爽的緊箍咒,也是黎筍一直忌恨中國人的根本原因。這樣的機器越南用來對付法國人、美國人當然高效運轉,一但用來對付紅色高棉,立即就被掐了電源。

  鄧小平這一對紅色高棉不斷輸血打氣,對越南死掐脖子、釜底抽薪的戰略實在陰狠損毒!越南開始為自己的夢想付出慘重的代價:在沒有中國鼎力支持的情況下,黎筍傾其所有向紅色高棉發動的兩次戰役級進攻根本不能摧毀對方,那樣的進攻對阮文紹有用,對波爾布特則毫無作用。以後黎筍藉助蘇聯的幫助才吞併了弱小的柬埔寨,但時間至少被推遲了2年!這2年對中越雙方來說性命悠關,越南在疲於奔命中消耗了大量精力,而中國則平穩地渡過了江青倒台後的政局動蕩期,並為即將到來的對越作戰贏得了寶貴的備戰時間。如果越南人在1977年1月而不是1979年1月就吞併了柬埔寨,現在的東南亞、亞洲甚至整個世界的局勢肯定不是這個樣子。

(四)稚嫩的越南的幼稚

  被中國斷了奶的黎筍開始了極其荒唐的行為,他仍以打敗美國的最大英雄自居,到死都沒認識到越南戰爭其實就是越南人用身軀替中蘇跟美國人較量。1977年11月,高傲而又幼稚的黎筍跑到北京,以恢復中越關係為交換條件,要求中國繼續提供大量的軍事援助。老奸巨滑的鄧小平可不稀罕什麼恢復關係的空話,他發現黎筍要的軍援對付紅色高棉綽綽有餘,真給了恐怕倒霉的不僅紅色高棉,連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甚至中國自己都得遭殃。鄧小平進一步肯定了周恩來兩年前的判斷,拒絕了黎筍的全部要求,黎筍訪華遇到了國際關係史上少有的冷遇。現在的史學家仍然不明白1977年黎筍為什麼訪華,既不是去求中國,也不是去試探中國,而是去把自己的底牌全抖落給了中國,除了加快越南的災難外什麼都沒得到。選擇這麼一個幼稚、狂妄、頑固、不知深淺的人當國家領頭人,實在是越南這個國家的悲哀!更可悲的是黎筍竟然認為鄧小平是中國領導人里唯一對越南友好的人,根本沒看出鄧小平禮貌客套背後的殺機,以這樣的見識還在領導越南取代中國,簡直是整個越南民族的奇恥大辱!!所以中越戰爭還沒有開打,勝負就已經命中注定!

  從中國碰壁回來後,黎筍決定換一個靠山,轉而向蘇聯尋求大量的軍事援助,因為這時越南的戰略舉措已然啟動,剎不住車了。而蘇聯這時並沒有仔細考慮答應越南對自己意味著什麼,她仍然認為中國是一個應竭力打壓的對象,越南這個原先中國的重要盟友脫離中國投入自己的懷抱,這無疑對中國是一個重大的打擊和羞辱,符合蘇聯的利益。但是蘇聯人沒有認識到,鄧小平扶植紅色高棉可以有效打擊越南,而自己扶植越南則不可能同樣打擊中國,勃列日涅夫對中國有可能因此倒向西方嚴重估計不足,他好象沒想過這一局面對蘇聯的致命性。蘇聯的力量明顯弱於美國,以美國那樣的國力在兩掐一的情況下還險一險崩潰,蘇聯要是處於同樣的境況,無疑會更加危險。再者,蘇聯援助越南也讓越南自己身處險境。越南與蘇聯之間隔著中國,直線距離超過5000公里,越南有事蘇聯不可能提供實質性的幫助。而且越南還是個小國,幾乎沒有國家賴以存在的重工業,中國想要收拾成本太低,出動1/30~1/20的兵力即可,而蘇聯想要同樣收拾中國一番,非出動1/2以上的兵力不可。所以,中國想要教訓越南輕而易舉,而蘇聯想要回敬中國則勢比登天,蘇越要是結盟無論對越南還是蘇聯都是一項糟糕透頂的選擇,越南不可能在自己最需要的時候得到蘇聯的溫暖,而蘇聯則很有可能被越南拖進冰冷的地獄。

  但是1978年時的蘇聯並沒有看出這種危險,她幾乎是不遐思索地答應了越南的全部要求,大批蘇聯軍事技術裝備源源不斷地運抵越南,同年8月,以沃羅比耶夫為首的蘇聯軍事技術顧問團120人抵達河內,幫助越南軍隊裝備先進的蘇式武器。同年11月,黎筍應邀到莫斯科與勃列日涅夫簽定了《蘇越友好合作條約》,蘇聯跟越南正式結為盟國。可以肯定,勃列日涅夫是被越南軍隊打敗美國的光輝業績迷惑了,但是中國人可沒把這種宣傳當真,鄧小平對越南軍隊到底幾斤幾兩心裡一清二楚,蘇聯再怎麼援助也不可能把越南軍隊援助成蘇聯軍隊那樣的水平。這就象一個瘦弱的孩子,每天大魚大肉盡情吃,也不可能一周之後就象成人那樣強壯!所以只要有機會鄧小平仍會毫不猶豫地向越南開戰,越南軍隊打敗過美國還是不丹,他才不關心呢!果不其然,在勃列日涅夫和黎筍舉杯相慶僅僅106天後,鄧小平就揮軍打進了越南。

不過1978年仍是越南人歷史上最得意的一年,他們沉浸在蘇聯軍援的極度喜悅中,蘇聯的武器裝備比中國的數量多、質量好,而且蘇聯的援助沒有任何附加條件,不象中國那樣給了東西就指手畫腳,越南可以用這些先進的蘇式武器干自己喜歡乾的事情,不受任何限制。有恃無恐的越南立即跟中國翻臉,從1978年夏季開始,幾十萬在越南的中國僑民被越南人趕出家園,驅逐出境,這些人從陸路或海路逃到了中國或者西方,凄慘無比。其實這些人都是土生土長的越南人,身上的越南血統比中國的還要多。越南的舉動實際上是在割裂自己的肌體,不僅增加了中國的仇恨,進一步加快了中國的戰爭步伐,而且也增加了越南社會內部相互之間的仇恨,這對越南這個國家的整體實力來說,無疑是一種嚴重的削弱。但是越南人當時還沒有意識到這些,他們仍在為實現「印支聯邦」而努力奮鬥。要說越南人的工作效率還是很高的,不到1年的時間就把戰爭機器由中國造換成了蘇聯造。


  1978年12月25日,借著蘇聯給的戰爭機器,越南迫不及待地對紅色高棉發動了戰略性的毀滅進攻,14天後,越南軍隊無任何懸念地攻下金邊,推翻了早就該倒台的紅色高棉。這是越南人擺脫中國後單獨進行的第二次重大軍事行動,又取得了出乎意料的重大成功。但是越南的輝煌成就裡隱藏著致命的設計缺陷,而且這一缺陷還是戰略層面上的,不是戰役戰術層面的,所以越南的重大成功不久就給自己帶來了極大的損害。首先,越南出兵柬埔寨的時機非常糟糕。與希特勒閃擊波蘭時英、法事先毫無準備、事後不想作為不同,中國在越南出兵前1個月已決定對越開戰,許多軍隊已經開到邊境集訓,不可能對越南的舉動做不出反應。這就好比一頭獅子(中國)已經紮好架子要撲向一隻獵狗(越南),而那隻獵狗卻莫名其妙地轉身撲向一隻兔子(柬埔寨),把後背留給了獅子。獵狗在咬住兔子的同時肯定會被獅子從背後撕下一大塊肉,而且由於獵狗的注意力全在兔子身子,獅子想怎麼咬就怎麼咬,想撕多大一塊肉就能撕多大一塊肉。當然,獵狗以為獅子背後有北極熊(蘇聯)盯著,獅子不敢對自己造次。但他不知道到北極熊離得太遠,還天生遲緩,等北極熊挪過來抬爪攻擊時,獅子早撕下一塊肉跳到一旁了。

  其次,越南出兵選擇的時間更是糟糕透頂。越南在柬埔寨鬧出那麼大動靜中國不可能沒有反應,作為越南應該讓這種反應規模盡量小,時間盡量晚。如果越南考慮周密一些,中南半島的氣候條件是能夠幫助越南實現這一目標的。因為每年3月底4月初中南半島就進入雨季,大規模的戰爭行動到時根本不能進行,所以越南象中國那樣選在來年的2月中下旬進攻柬埔寨,中國人在1979年就沒有時間進行後來那樣的大規模戰爭。當然,中國人有可能先對越南動手,但只要越南沒有在中南半島大舉行動,中國人在邊境搞出大動作就毫無必要,最多也是進行一些攻下法卡山、老山那樣的小戰,不會對越南造成那麼大的損失。但是越南人選在1978年12月進攻柬埔寨就完全不同了,中國人一下子有了3個多月的時間調兵布置,能夠從容實施一場大規模的戰爭,原計劃1980年以後才打的大仗完全可以提前到1979年,這無疑對越南極為不利。所以越南進攻柬埔寨在戰術上雖然極其成功,但在戰略上則愚蠢至極,使用了下策中的下策。從越南人火候把握的極不成熟可以看出他們剛開始獨立操縱自己命運時表現得多麼幼稚,幼稚得將自己30多年來無盡的鮮血好不容易換來的世界性地位轉瞬間全部拋棄扔掉!

(五)殘忍的教訓

  1979年2月17日,鄧小平調來的30萬軍隊越過邊境全部打進越南,另外30萬軍隊也在邊界附近完成集結,隨時準備接應。這樣的部署幾乎沒給越南留下任何反擊的可能。越南人根本沒估計到中國會發動這麼大規模的進攻,直到炮彈打過來還以為中國人不過是又在打中印邊境那樣的小仗,頂多兩個師打過來。自以為成竹在胸的越南人為此做出了許多近乎荒唐的舉動,在通訊聯絡沒有被中國人完全切斷之前,甚至向一些部隊下達了擊敗敵軍攻入敵境的命令。最可笑的是越南的王牌316A師,竟然得到了向黃連山省進犯的中國軍隊不過2個團的混帳通報,該師為此冒著暴雨般傾泄的炮火往前奮勇推進了10公里。等他們發現自己是在向4個中國師進攻時為時已晚,急忙回撤的316A師的4個團被中國人撕得七零八落,儘管沒有全軍覆沒,但也折損大半。316A師的回撤使其東面的345師陷入另3個中國師的重圍,345師比316A師差之千里,很快便全線崩潰,幾乎全軍覆沒。345師東面的346師表現相當出色,給當面進攻的中國軍隊相當大的殺傷,中國軍隊的傷亡一半以上都是在346師防禦的高平地區。但一周後,346師也陷入重圍。儘管該師化整為零,進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最後還是象345師一樣全軍覆沒。最可憐的是346師東面諒山地區的第3師,該師忠實地執行了越共中央「一線決戰,一線取勝,決不放敵人進國境線」的作戰方針,在西面的防線已經完全崩潰的情況下仍在同登、諒山一線死守不退,結果所屬部隊被中國最兇猛的55軍象鐵鎚砸甲蟲一樣一個個砸得血膿遍地,第3師不僅丟了諒山,自己也死亡殆盡。在4個主力師之間寬大的空隙地帶,越南以營、連為單位布置了大量的地方部隊、公安部隊,還有數量龐大的民軍,這些人合起來雖然數量驚人,但是分散在1000多公里的邊境線上就都顯得單薄無助。面對潮水般過境的中國軍隊,越南人既不命令他們迅速後撤,也不給他們有力的支援,結果這些部隊大部分也象4個主力師一樣陷入合圍。被圍的越南士兵在各自的工事、岩洞、山溝、叢林里都進行了廣泛持久的殊死抵抗,但面對絕對優勢的敵人,這些抵抗到最後往往演變成慘不忍睹的屠殺!

  中越戰爭的殘忍血腥到現在仍讓人心驚膽寒,雙方在極短的時間內屍積如山、血流成河,當然,這些屍體和鮮血大部分都是越南人的,因為戰爭的優勢始終在中國人一方。中國人用30萬人打越南10萬人,而且由於越南人戰術呆板,死守固定的要點,所以在具體攻擊時中國人往往能調來5~7倍的兵力圍攻越軍。火器彈藥中國人更是佔有壓倒性的優勢,由於飛機、導彈、坦克沒有在戰爭中唱主角,大口徑火炮成了雙方最有效的殺人武器。戰爭中中國人先後有48個炮兵團進入越南境內,動用的大口徑火炮超過2880門,而越南人能與之對抗的僅9個炮兵團,充其量324門大口徑火炮。中國人發射的82毫米以上的炮彈達883381枚,日均發射量超過朝鮮戰爭中的6倍!而越南人回擊的同樣炮彈可能連1/10都不到。雖然越南人小口徑火炮擁有數量上的優勢,但由於通訊落後,彈藥補給困難,部隊過早分散,所以也沒有發揮出數量上的優勢。鋪天蓋地的炮火讓一線的越南部隊守不住任何一個要點,也使二線的越南部隊根本不能給一線提供有效的支援,被迫分散的越軍到後來也成為分散配置的中國大口徑火炮的靶子。中國在炮火方面的優勢在很大程度上免除了其步兵的戰鬥,如果沒有炮兵的有力支持,中國比朝鮮戰爭中素質低得多的步兵幾乎可以肯定不是越南步兵的對手。

 不可否認的是,越南人在戰爭中並未一味挨打,經驗豐富、久經戰陣的越南士兵在開戰的頭3天曾讓中國軍隊傷亡慘重,10名中國師團級軍官隕命,超過整個戰爭中師團級軍官隕命人數的一半,尤其是在高平地區,越南的游擊隊把中國的後勤運輸部隊打得非常狼狽。越南人的伏擊、偷襲戰術也曾經給進攻的中國部隊造成相當大的混亂,13軍、43軍、54軍等中國的作戰部隊甚至發生了中伏時軍官扔下部隊逃跑的事件。戰爭行將結果時,中國的50軍更是發生了團級軍官帶著士兵投降的醜聞,50軍被圍的1個營有219人被越軍俘虜,而越南軍隊任何1個團都沒有被俘那麼多人。經歷了對法、對美戰爭磨練的越南軍隊藉助本土作戰的優勢,多多少少給自己挽回了不少面子,但是那些勝利都是局部的、暫時的,根本不能改變越南全局被動挨打的局面。中國一共有297個營(不含炮兵)的作戰部隊進入了越南,除了50軍的那個營,其餘296個營越南只俘獲了20人,由此可見這場戰爭基本上是一邊倒,中國只是在局部偶爾吃了點小虧。

  越南的失敗在於他們根本沒有應付如此大規模進攻的思想準備,他們犯了中東戰爭中阿拉伯國家一樣的錯誤,過分地相信後台老板蘇聯人的決心和勇氣。越南人始終認為有蘇聯在北面看著中國,中國不敢對自己大動干戈,最多也是師團一級的中小規模入侵,憑越南軍隊的戰鬥力完全可以在一線擋住那樣的進攻,只要拖到蘇聯在北面向中國出兵,越南還可以反過來攻進中國境內。過分的自以為是使越南人根本沒有認真考慮中國大規模出兵的可能,也沒有仔細揣摩中國領導層的意圖,連鄧小平在中國政壇的作用和地位都沒搞清。當鄧小平在美國向越南發出戰爭警告時,黎筍還以為鄧小平是在違心地應和中國其他領導人做表演。越南人在邊境布置的10萬人也不是用來對付集團軍一級規模的進攻的,其落後簡陋的通訊系統在戰爭的頭一天就讓河內跟前線完全失去了聯繫,所以越南在前線的部隊基本上是在各自為戰,後方的增援部隊也象沒頭的蒼蠅一樣到處亂撞。直到一周後坐飛機風塵僕僕趕來的蘇聯通訊部隊緊急接管跟前線的通訊聯絡,越南才逐漸恢復了跟前線部隊的聯繫。等他們最終搞清楚攻過來的中國軍隊的規模時,猛然發現在首都以北駐守的部隊數量根本擋不住中國軍隊,在蘇聯顧問的建議下,越南急忙把在柬埔寨的一些主力部隊如304師等緊急調往北方,但遠水已經解不了近渴,越南只好眼睜睜地看著一線部隊一個個陷入重圍而無法救援。好在越南急忙下令308師、312師等二線部隊停止增援,馬上回撤,這才避免了越南第一王牌和第二王牌也象316A師那樣飛蛾撲火,從而給首都河內留下了寶貴的守衛力量。不然,河內就象個一絲不掛的新娘,任憑已經衝過來的成群的中國惡狼肆意蹂躪。

  為了給河內的守衛部隊爭取時間,越南不得不斷臂割腕,殘忍地下令308師、312師等以外的部隊繼續填進火海,同時給陷入重圍的部隊下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價拖住敵人,哪怕在陣地流盡最後一滴血!命令被不折不扣地堅決執行,但是越南糟糕的後勤供應卻讓這些英勇的部隊雪上加霜。由於對戰爭的規模嚴重估計不足,越南事先儲備的糧食彈藥非常有限,等大批中國軍隊攻過來,拚命抵抗的越南部隊兩三天就糧彈告磬,但越南少得可憐的後方儲存及交通工具根本無法有效補充,前方英勇的越南士兵只好餓著肚子拚命節省彈藥。而對面見了血的士兵已經開始用瘋狂的射擊進行報復,中國的彈藥供應無窮無盡,這種情況下越南士兵面臨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悲慘境遇可想而知。現代戰爭打的是鋼鐵、後勤還有指揮,不是過去的經驗,先天的不足已經讓越南在鋼鐵、後勤方面取勝的機率大大降低,後天思想上準備的不足,情報失誤,組織混亂,一線取勝的作戰方針,更是讓越南在指揮方面取勝的機會大打折扣。各種不幸幾乎都砸在了越南頭上,高素質的越南士兵基本上發揮不出特長,他們的老練、頑強及有效抵抗,恰好給了對方士兵泄憤的機會,越方軍民所遭到的殺傷,基礎設施所遭到的破壞,無形中大了許多倍,戰爭也不可避免地向能多殘酷就多殘酷,能流多少血就流多少血的野蠻方向發展。當然,這些殘酷和鮮血基本上都是越南人在承受。

(六)充滿血腥的代價和不可逾越的限制

  戰爭打到第16天,中國人將越南北方的重鎮諒山徹底摧毀後佔領,從而打開了通往紅河平原的大門,造成了威逼越南首都河內的形勢。看到越南人剩下的部隊都已經退到河內周圍,實在找不到新的肥肉下嘴,鄧小平在第二天下令撤退。回撤的中國軍隊繼續對陷入重圍的越南遊擊隊實施殘酷的清剿,又幹掉了越南上萬人。12天後,除了50軍的那個營,其他296個營都安然無恙地返回中國境內,血腥的中越戰爭至此告一段落。28天的衝突讓中越雙方都傷亡慘重,越南的戰報說消滅中國軍隊3萬多人,由於越南一直不能掌握戰場,所以只能籠統地估算到萬位數。近年來中國透露出來的數字跟越南人說的差不多,一共減員31139人,精確到了個位數,其中死亡(包括戰死、傷重不治死、病死、事故死亡)、失蹤8531人,這些數字除了作戰人員外還包括民工、嚮導、翻譯等非戰鬥人員,傷亡確實驚人!中國人說消滅了越南軍隊57152人,也精確到了個位數。乍一看中國人沒佔多大便宜,但是這57152人中有46837人是中國人數到的越南士兵的屍體,2173人是中國人捉的俘虜,中國人看到確認打傷的越南士兵只有8142人。這根本不可能是越南人的真實損失,因為在密林草叢深處中國人沒有發現的屍體,被炸塌的工事、岩洞中(如著名的鬼屯炮台、大青洞、二青洞、法國炮台等)活埋的越南士兵,以及在後方醫院傷重不治而亡的越南士兵都不在此數內,大量受傷後隱蔽撤下來的越軍傷兵,還有目視距離以外被遠程火炮打死打傷的越軍士兵也不在此數之內,由此可見中國人對數據的統計是嚴謹的、殘忍的!朝鮮戰爭中中國人公布的殲敵數字就比美國人、韓國人自己說的還要少!所以鄧小平說越軍的死亡人數至少超過5萬,而近年來跑到法國的越南民運分子則說越軍死亡人數超過7萬!不過越南士兵的受傷人數大大低於死亡人數也是肯定的,因為越南人戰前一線取勝的戰略,戰爭中死守一線的命令,以及越南後方糟糕的醫療救護條件,都讓大批受傷後本可以活下來的傷兵丟了性命,所以許多網路資料認為越南士兵死者與傷者之間的比例應該在2:1~1:1之間!而不是國際上通常認為的1:3~1:4之間!10萬越軍駐守一線的部隊,以及數萬增援後死戰不退的二線部隊幾乎全部傷亡,完好無損撤下來的人員極少!

  除此以外,大量不穿軍裝的越南武裝民軍和百姓的傷亡也不在中國人的戰果統計里。這些人基本上由退伍回鄉的越南老兵組成,單兵作戰經驗和能力比越南的正規軍還強,人數也超過越南在邊境一線布置的10萬軍人。在戰爭的中後期,這些人甚至成為抗擊中國軍隊的主力,鄧小平後來增調50軍、54軍和20軍58師加入戰場,主要就是對付這些武裝民軍和百姓,沒有這些人的羈絆,鄧小平早就推進到河內城下了。但由於缺乏統一指揮,分散作戰,得不到有力的支援,越南的武裝民軍和百姓在中國人的圍攻下也傷亡慘重。而且由於這些人的有效抵抗,中國人開戰沒幾天就開始不分青紅皂白地對平民大開殺戒,所以越南平民的傷亡比軍隊還要大!越南人說在戰爭中超過5萬的越南平民喪生,這又是一個非常籠統而又模糊的統計,這裡面有多少是武裝民軍和百姓,有多少是真正無辜的平民,越南沒有明說。在朝鮮戰爭中軍人與平民的損失之比為1:5,越南戰爭則上升為1:10,所以中越戰爭中越南平民死亡5萬人基本上是不可信的!具體的數字越南人和中國人出於各自的目的恐怕永遠也不會透露,不過越南民間說他們是用10個人換中國1個人的說法還是有依據的,這樣推算越南在1979年的中越戰爭中軍民合計傷亡應在30萬人以上!

 除了人員傷亡慘重以外,越南在北部邊界的基礎設施也損失慘重。戰爭結束後,到中越邊界採訪的一些外國媒體就曾經報道,中越邊界越南一側縱深20~80公里範圍內的所有軍事設施和人工建築都被中國人摧毀,在諒山,中國人連一間房子都沒留下!許多軍事觀察員因此斷言越南已經失去了再次向中國大規模挑釁的物質基礎。越南在北方僅有的一點重工業也被中國人破壞殆盡,一些技術專家看後認為要恢復到戰前的水平至少需要10年!這又給戰後越南經濟建設的恢復帶來無窮的困難。

  無疑,越南人在人員和物資損失上都遭遇了一場浩劫,但是越南人並未輸得一敗塗地,他們用大量的鮮血挺過了中國人的猛烈襲擊,又用巨大的代價遲滯了中國人的推進,越南最精銳的主力(如308師、312師)基本上都跳出了中國人的包圍圈,成功地與從柬埔寨北上的增援部隊匯合。等鄧小平打下諒山時,河內以北以308師、312師和304師為主體的新的防線已經形成,若中國人繼續前進,將面臨越南舉國的以死相拚。狡猾的鄧小平沒有讓自己大佔便宜的部隊再去啃硬骨頭,他明智地放棄了進攻河內的打算,把部隊撤了回來。正是基於這一點,越南人始終堅持自己取得了1979年戰爭的勝利,起碼逼得大批兇惡的中國軍隊不敢進攻河內,保住了國家的獨立。但是鄧小平停止前進的主要原因誰都知道不是越南人的拚死抵抗,鄧小平確實講過幹掉對方4萬多人,才抓了2千俘虜,越南不可小視、不可低估的話。但是越南以這樣的代價給中國造成的損失也是毫髮之失,離傷筋動骨遠矣!鄧小平真要想打下河內,越南人是擋不住的。之所以鄧小平沒打河內,並不是他懼怕越南設立了新的防線,而是已經沒有時間了。不僅雨季馬上就要來臨,真正讓他害怕的是等他打下河內,身後的北極熊會揮爪打過來。他非常清楚,自己的成功有相當大的偷機性,不僅鑽了越南經驗不足的空子,更是鑽了蘇聯準備不充分的空子。蘇聯在戰前對這場戰爭的規模和突然性也認識不足,她壓根兒就沒想到中國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對自己原先的盟友下手,而且這麼狠!她不知道鄧小平為這場戰爭已經籌划了4、5年了。蘇聯軍隊根本沒做對中國開戰的準備,在中蘇、中蒙邊境部署的54個師,沒有1個是戰時滿員師,只有1/3達到滿員的70~80%,1/3隻有滿員的50~60%,剩下的1/3都是只有4000人左右的架子師。美國人及時將這一重要信息透露給鄧小平,鄧小平據此估計蘇聯要想大規模進攻中國,至少要從歐洲調100萬人過來,僅憑那條單薄的西伯利亞鐵路,完成上述調兵至少需要半年,就是部署中等規模的進攻最快也得2個月。這個估算出的時間差是鄧小平下決心對越開戰的主要依據,也是他進行戰爭不能逾越的時間紅線,如果蘇聯人沒給他這個時間差,也象中國人向中越邊界調兵那樣向遠東大規模增兵,鄧小平還敢不敢對越開戰就不好說了,最起碼他不會發動那麼大規模的進攻。

 現在的公開資料表明,鄧小平在開戰之前和戰爭進程中主要精力是用在如何應對蘇聯的反應上,對越戰事完全委託給了許世友和楊德志兩個部下,他根本沒插手。蘇聯超強的軍力讓鄧小平不敢小覷,中國對付得了越南但絕對對付不了蘇聯,這也是越南料定中國不敢大動干戈的主要原因。但是鄧小平比越南人更了解蘇聯,他跟蘇聯人打了幾十年的交道,深知支撐蘇聯帝國的基礎在歐洲不在遠東,蘇聯向遠東大規模調兵不僅成本浩大,而且還會造成老巢東歐地區兵力空虛,美國絕不會對此不屑一顧。要是再弄出匈牙利、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那樣的危機,蘇聯就可能丟掉東歐,這個損失蘇聯承受不起。所以鄧小平料定勃列日涅夫絕不會用東歐任何一個國家去換越南,大規模進攻中國蘇聯肯定不敢。

  其次,鄧小平認為中越戰爭那樣中等規模的進攻蘇聯也不會實施。因為這需要在中國的東北或新疆地區對面集中2個集團軍規模的兵力,至少得10個滿員師,跟中越戰爭中國在廣西或者雲南方向布置的規模差不多。這對蘇聯同樣十分困難,中蘇邊界不論東端還是西端,都是人跡罕至的高寒地區,每年二三月份大雪瀰漫,氣溫零下30~40℃,幾十萬的人和裝備在這種情況下集結開進是不可想向的,真打起來龐大的後勤供應也會要蘇軍的命。再說,10幾個師的規模頂多也是象中越戰爭那樣打進去幾十公里,這樣的打擊對越南這樣的小國管用,對中國這樣幅員遼闊的國家則毫無意義。所以鄧小平基本也排除了蘇聯中等規模進攻的可能,但是他仍然命令中國北方的瀋陽軍區、北京軍區、蘭州軍區和新疆軍區的部隊進入一級戰備,做好應對蘇聯中等規模入侵的準備,這些軍隊在裝備和人員素質上都高於南方正跟越南打仗的部隊,目的就是防止蘇聯在絕境下出險招。

  再次就是蘇聯小規模的入侵,這是鄧小平1979年最擔心的地方,也是他花心思最多的地方,尤其是中國西部的新疆地區,鄧小平估計會有蘇聯武裝的6個哈薩克族還鄉團打過來,鄧小平為此都進行了細緻入微的準備。中越戰爭期間鄧小平的眼睛一直盯著北面,中蘇、中蒙邊界任何微小的動靜,哪怕是風吹草動都得向他彙報。

  事後證明,蘇聯連小的入侵也沒搞,為此,有人說蘇聯人本質是懦弱的,從拿破崙戰爭以後,蘇聯(包括以前的帝俄)從未主動向一個大國發動戰爭。還有人說蘇聯沒有行動確實是象鄧小平分析的那樣有無法克服的困難,但更重要的是蘇聯對越南並不真心,這個從別人那裡背叛過來的小夥伴蘇聯還信不過,這麼短的時間就讓蘇聯為了這個新的小夥伴去跟人以命相搏,蘇聯絕對做不到,也沒那個意識。蘇聯跟越南的苟合是為了互相索取,誰都沒真心為對方著想,這樣的苟合地危難時刻當然是各顧各,蘇聯不會馬上為越南火中取栗。當然,鄧小平的嚴陣以待也是讓蘇聯人不敢輕舉妄動的重要原因,他也讓蘇聯人掂量出為越南兩肋插刀需要付出的沉重代價,所以蘇聯方面更是在猶豫中遲遲下不了決心。如果鄧小平象黎筍那樣對自己的「頭號敵人」掉以輕心,在北面象徵性地擺上10萬軍隊就南下專註打仗,蘇聯會不會冒險在中國背後動手就兩說了。

 (七)蘇聯被拖下水淹沒

  鄧小平一直在說對越作戰是在教訓東方的古巴,這話聽著話裡有話,恐怕只有蘇聯和美國才知道鄧小平這樣講是什麼意思。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讓美國和蘇聯跟1979年時的中國和蘇聯一樣,差一點兵戎相見。蘇聯人在1962年栽了面子,被迫在美國的壓迫下讓步,赫魯曉夫因此在國內外聲名掃地,不到2年就被勃列日涅夫搞下台。但是赫魯曉夫還沒象勃列日涅夫那樣輸得那麼慘,他還是強迫肯尼迪作出了決不入侵盟友古巴的保證,古巴不僅在美國的眼皮子底下繼續作威作福,而且永遠免遭越南那樣的軍事打擊。而勃列日涅夫則讓自己的盟友越南被打得皮開肉綻,自己卻連反擊的機會都沒有,儘管中國的力量比美國弱得多,但是鄧小平短平快的行動比肯尼迪破釜沉舟的恫嚇讓蘇聯栽的面子更大,蘇聯在全世界面前遭到了更嚴重的羞辱,所以中越戰爭對蘇聯的打擊程度遠遠超過古巴導彈危機,它不僅損害了蘇聯在全世界的聲譽,而且加深加快了東方陣營內許多小夥伴的離心步伐。可惜的是世界媒體對中越戰爭的關注程度遠遠不如古巴導彈危機。

  中越戰爭後蘇聯陣營里第一個反叛者是埃及。埃及早就對自己的主子心存不滿,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後已經對蘇聯產生了離心傾向,但懾於蘇聯的強大一直沒有採取實質性的行動。1977年11月,埃及總統薩達特主動訪問耶路撒冷,與美國在中東的代言人以色列總理貝京進行談判,但沒有取得任何進展。1978年9月,薩達特與貝京在美國簽署了戴維營協議,答應與以色列結束戰爭狀態,和平解決爭端。但那僅是非正式的一紙意向,並不能象真正的合約那樣具有實際效果。由於國內及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強烈反對,蘇聯的強大壓力,薩達特沒敢如約在3個月後簽署正式的和約。但中越戰爭後薩達特的膽子就壯起來,僅過了10天,即1979年3月26日就與以色列簽署了正式和約,埃及毅然決然地背叛了整個阿拉伯世界和蘇聯,與以色列結束了30多年的戰爭狀態,美國立即慷慨地給予大量的經濟和軍事援助。儘管阿盟絕大多數國家立即與埃及斷交,薩達特2年後也被刺殺,但這絲毫不能改變埃及已經加入西方陣營的現實,蘇伊士運河這個戰略要地牢牢地進入了美國的掌控中。

 緊跟著埃及反叛的是阿富汗,1979年9月,受中越戰爭及埃及成功反叛的影響,阿富汗政府內親美的阿明幹掉了親蘇掌權的塔拉基。但是阿富汗的地理位置不如埃及,她緊鄰蘇聯,所以阿明的反叛引得蘇聯在同年12月27日出動10萬大軍進行干涉,推翻了阿明政權。蘇聯的過激行為被外界認為是對越南遭受中國攻擊自己支持不力的一種補償,也是防止阿富汗變成第二個埃及。從阿明鬧出動靜到蘇聯出兵,中間間隔了3個月,遠遠超出鄧小平對蘇聯軍隊反應速度的估計,但是無論如何,蘇聯在阿富汗跟在越南一樣誤判了形勢,他們還沒有意識到全球力量對比正向不利於自己的一面快速發展。美國人不失時機地迅速採取行動,給阿富汗的反蘇游擊隊提供大量的金錢和武器,這些援助沒過多長時間就讓蘇軍在阿富汗陷入泥沼。

  蘇聯在越南、阿富汗的接連失誤很快引起了全局的被動和戰略性危機:在西亞,蘇聯失去了將更重要的伊朗拉入陣營的絕佳時機。本來在中越戰爭爆發前6天,緊鄰蘇聯的伊朗爆發了伊斯蘭革命,推翻了親美的巴列維國王,如果蘇聯人抓緊時間拉攏,霍梅尼很可能倒向蘇聯。那樣的話蘇聯進入印度洋、波斯灣更容易,比走阿富汗近得多。但由於中越戰爭及阿富汗戰爭的掣肘,蘇聯人始終沒有時間對伊朗採取行動,結果美國人抓緊時間武裝薩達姆。1980年9月22日,薩達姆在美國的挑唆下向伊朗全面進攻,挑起了曠日持久的兩伊戰爭。奇怪的是蘇聯對脫離美國的伊朗不僅不支持鼓勵,反而在某種程度上向著伊拉克。兩伊戰爭經過幾次拉鋸後,終於向不利於伊朗的方向發展,孤立無援的伊朗最後被打得遍體鱗傷,不得不求和。美國通過伊拉克教訓了背叛的伊朗,同時有效嚇阻了陣營內其他還想背叛的小夥伴,而蘇聯不僅失去了與中東大國伊朗結盟的機會,也失去了借道伊朗南下印度洋、染指波斯灣石油的可能。

  在蘇聯心臟的東歐地區,蘇聯對阿富汗、越南的大量投入以及之前在世界其它地區的無限擴張,不僅讓蘇聯人民苦不堪言,也讓經濟基礎本就薄弱的東歐各國雪上加霜。最不安分的波蘭最先起來發難,1980年8月14日,波蘭爆發全國性的罷工,抗議物價飛速上漲,格但斯克造船廠的電工瓦文薩組織了東歐歷史上第一個反政府的政治團體——團結工會,專門跟蘇聯作對。勃列日涅夫一連撤換了兩任親蘇的執政黨總書記,並調50萬大軍到蘇波邊境集結。波蘭可不象越南那樣非要用雞蛋碰石頭,鬧騰到1981年12月13日,新上任的雅魯澤爾斯基拘禁了瓦文薩,宣布全國進入戰時狀態。這雖然避免了蘇聯的軍事干涉,但是波蘭與蘇聯之間的裂痕已無法彌合,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光波蘭,整個東歐對蘇聯的離心傾向都越來越明顯。

 在遠東的中越邊界,勃列日涅夫並沒有象赫魯曉夫在古巴導彈危機後那樣成功地阻止敵人繼續欺凌自己的盟友,鄧小平在1979年撤軍時故意佔領幾塊有爭議的領土,繼續對越南保持壓力。等看到蘇聯在阿富汗、中東和東歐都陷入了危機,鄧小平馬上叫囂準備給越南「第二次教訓」。越南被迫在北部邊境維持了一支近100萬人的大軍,防止1979年那樣的悲劇再次發生。以越南那樣的小國保持100多萬的正規軍後果不堪設想,龐大的後勤工作就讓越南幾乎沒剩什麼勞動力,越南少得可憐的那點兒重工業在中越戰爭中又遭到全面摧殘,所以只能全靠蘇聯維持如此龐大的軍隊。蘇聯每天給越南的援助在200~250萬美元,這也讓蘇聯不堪重負,而且大批蘇聯的物資都要經過海路、空路的長途運輸,驚人的運輸成本和損耗當然也得蘇聯割肉。再加上越南專業技術人才幾乎為零,越南北方本已非常薄弱的基礎設施在中越戰爭中又遭到全面摧毀,所以大量先進的蘇聯援助在偏遠的中越邊境根本施展不開。

  正是看準這一點,鄧小平在中越邊界不斷進行武裝挑釁,他非常明白,在中越邊界打仗比在中蘇、中蒙邊界直接跟蘇聯人對抗更能有效地打擊蘇聯,而中國一方的戰爭成本和風險都降到了最低。1980年10月,中國人節外生枝,奪取了有爭議的羅家坪大山。1981年5月,在廣西和雲南方向幾乎同時又奪取了法卡山和扣林山。越南的反擊都遭到失敗,傷亡超過中國的5倍。1984年4~5月,中國人又攻取了有爭議的老山和者陰山,越南實在無法承受中國無休無止的騷擾,被迫以全國、全軍之力在地形不利的老山跟中國人展開大規模的爭奪。越南這樣的小國打正規陣地戰本來就非常吃虧,再加上中國軍隊經過徹底改革戰鬥力已今非昔比,而越南軍隊則完全喪失1979年本土作戰的優勢,所以越南人在老山承受了比1979年還要悲慘的戰鬥。1984年7月12日,越南在老山的大規模反擊遭到失敗,一天當中扔下3700多具屍體,而對方只死了70多人。1985年5月31日~6月11日,越南人成功地奪回A6b高地(中國人稱211高地),並打退中國人的反擊,根據自己驚人的彈藥和人員消耗量,判斷消滅中國軍隊至少1個師,而實際上中國方面只死了122人。現代戰爭天文數字般的物資消耗讓越南人根本吃不消,所以A6b高地在同年9月8日又被中國人奪回。到1986年7月黎筍死時,老山地區的戰線已經推進越南一方好幾公里,越南方面完全喪失了排以上規模的反擊能力,士氣低落,幾乎每支部隊都出現了逃兵。而鄧小平則在籌劃空地協同、導彈攻擊、機降作戰等新的作戰模式,準備開闢第二、第三個老山戰場。1988年更是在南中國海製造事端,把衝突從陸地擴大到了海洋,甚至準備派海軍攻取越南中部的昏果島,從海上掐斷貫通南北的越南鐵路交通大動脈。

  中越邊界戰爭至此完全成為套在越南人脖子上的枷鎖,但是蘇聯卻不能眼睜睜地看著越南垮台,她為越南付出的血本太多,越南的崩潰就意味著蘇聯在東南亞的既得利益全部丟失。所以蘇聯只好牙齒打落了往肚裡咽,嗬上老本繼續援助越南。中越邊界戰爭因此也成為蘇聯不斷淌血的深深傷口,只要她繼續支撐越南,血就會沒完沒了地繼續流。

 局勢發展到這一步已經對蘇聯極為不利了,蘇聯沒想到對越南的慷慨援助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讓自己的陣營爆發這麼多的叛亂,還一下子觸發6場反對自己的猛烈戰爭,而且中東和東歐隨時還可能爆發第7、第8場戰爭。6場已經開打的戰爭除了阿富汗戰爭以外,其餘5場都跟蘇聯遠隔千山萬水,不僅代價一個個奇高,而且都看不到取勝的任何希望,因為蘇聯面對的對手實在太強。6場戰爭中的4場(阿富汗、安哥拉、莫三比克、衣索比亞)其實是蘇聯跟美國在角逐,2場(中越邊界、柬埔寨)其實是蘇聯在跟中國角逐,儘管中美沒有簽署書面的同盟協議,但實際發生的事情就是中美在聯手對抗蘇聯,蘇聯毫無取勝的希望。這樣的局面蘇聯能選擇的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象古巴導彈危機後搞掉赫魯曉夫一樣迅速搞掉勃列日涅夫,不管是政變還是謀殺,越快越好,然後尋求與中美達成某種妥協,這樣興許還能保住蘇聯的世界帝國地位。但是蘇聯這樣的國家搞掉赫魯曉夫那樣聰明的人非常聰明得力,對付勃列日涅夫這樣愚蠢的人則非常愚蠢無能,大概上帝就是想讓蘇聯消亡,勃列日涅夫在克里姆林宮穩坐釣魚台,繼續竭盡全力地維持這場對蘇聯越來越不利的對抗,從而有條不紊地把蘇聯一步步推向墳墓。

  1982年11月,心力交瘁的勃列日涅夫病逝,他只活了76歲。不到4年,黎筍也撒手人寰,他也只活了79歲。兩人都是被自己狂妄而又愚蠢的政策拖累死的,死也沒有得到本國人民的原諒。接替勃列日涅夫的兩個蘇聯老人也不能跳出勃列日涅夫思維的桎梏,僅僅2年多也先後在拚命維持勃列日涅夫留下的爛攤子中活活累死。等1985年3月戈爾巴喬夫上台時局勢已無法挽回,蘇聯再也不可能有赫魯曉夫那樣的人來力挽狂瀾了,乳臭未乾的戈爾巴喬夫在內外交困中苦苦掙扎了6年,最後還是眼睜睜地看著蘇聯崩潰而毫無辦法。在越南,接替了黎筍的長征想從根本上改變黎筍的戰略,無奈黎筍長期執政產生的慣性太大,心力交瘁的長征不到半年就被迫下台,2年後也含恨去逝,越南只好在血泊和眼淚中繼續掙扎。好在越南領導層還保留了一些赫魯曉夫式的人物,1991年,擺平了內部紛爭的阮文靈北上中國求和,重新又回到了中國的懷抱。越南雖然屈辱地放棄了柬埔寨和寮國,但是也成功地避免了國家再次分裂。時隔16年,越南又回到了1975年國家剛剛統一時的位置,這個衝動的少年多年來的不理智幾乎把自己搞殘,等他柱著拐杖好不容易重新站起來時,打敗美國時的豪情壯志已蕩然無存,為爭取獨立自由而贏得的世界性尊重也隨風而去,他再也不去做什麼取代中國的美夢了,而是老老實實地躲到地球的角落裡撫平身上一道道深深的創傷。

  越南以外的蘇聯其他衛星國、小夥伴也是樹倒胡猻散,東歐國家在蘇聯崩潰以前就已經紛紛推翻各自的親蘇政權,迫不及待地加入了西方陣營。阿富汗、非洲的親蘇政權也一個個塌台,不是倒向西方就是陷入分裂。整個蘇聯東方集團土崩瓦解,連蘇聯自己也開始四分五裂,隨著蘇聯的消失,冷戰作為一個名詞也進了歷史檔案袋。

 誰也沒想到世界局勢在1991年發生如此天翻地覆的變化,但人們依舊只注意結果不追究原因。其實蘇聯崩潰的最直接原因是對外戰略的失誤誘發了國內各種矛盾猛烈爆發,在大規模援助越南以前,蘇聯的對外政策是非常謹慎的,斯大林在柏林危機、朝鮮戰爭中,赫魯曉夫在第二次中東戰爭、非洲獨立風潮、古巴導彈危機中,勃列日涅夫在越南戰爭、第三、第四次中東戰爭中,都不敢在境外豪賭,蘇聯就象一隻刺蝟縮成一團,不僅美國無從下口,自己內部出現問題也好解決。但是越南戰爭勝利後蘇聯就失去了原有的冷靜,不僅在世界各地到處擴張,擠佔美國人收縮後空出的地盤,而且想用越南擠壓中國的活動空間。這隻北極熊讓一連串眼花繚亂的誘惑搞昏了頭,跳出自己冰天雪地的老巢,跑到熱帶草原上搶肉吃了。她身軀還不夠強健,熱帶的陽光和風雨讓她氣喘吁吁,但她仍霸著搶來的肉沖不遠處的兩隻雄獅(中國和美國)呲牙。這可都是兩隻雄獅家門口不遠的肥肉,北極熊焉能不被撕散架?!

  越南就是兩頭獅子最先開咬的地方,可笑的還是越南先去招惹其中的一頭獅子。儘管這頭獅子個子比較小,但是卻更狡猾,動作更靈敏。所以,蘇聯在管不住越南的情況下又對越南大量援助,無論對己對人都是極不負責任的行為,以後的蘇聯就是在徒勞地堵越南人桶出的天大婁子,把越來越多的負擔強壓在國內人民頭上,還讓他們看不到盡頭。最終,忍無可忍的蘇聯人民起來造反,蘇聯帝國隨之轟然倒塌。仔細回味一下蘇聯倒塌的全過程,就會發現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就是1979年鄧小平發動的中越戰爭。如果鄧小平當年沒有對越南下黑手,全世界的人恐怕到現在也不會相信蘇聯和越南原來如此虛弱,不僅美國不會那麼快下決心跟蘇聯死磕,蘇聯陣營里那些心懷鬼胎的小夥伴更是不可能跳出來沖主人舞槍弄棒。沒有中越戰爭,冷戰很可能到現在還在持續,直到將來另一個鄧小平發現蘇聯的另一次重大失誤。所以說鄧小平似乎就是為蘇聯滅亡而生的,他用16天的短促戰爭就把蘇聯這個偉大的帝國撬上了沖向懸崖的不歸路!

(八)鄧小平的貢獻和中越戰爭的地位

  1997年2月,鄧小平去逝。2004年6月,里根去逝。這兩個心照不宣地對抗蘇聯的戰友都活了93歲,兩人與勃列日涅夫和黎筍是同時代的人,卻比後者多活了10幾年。兩人聯手終結了冷戰,並且分別讓各自的祖國受益匪淺:中國實現了經濟騰飛,在世界重新崛起;美國獨霸全球,達到了歷史的鼎盛。現在的中國和美國不客氣地說仍在享受鄧小平和里根留下的老本。今後的歷史學家怎樣評價鄧小平和里根不得而知,不過相對而言,鄧小平的魅力肯定更大一些,他在對越戰爭中表現出來的智慧、眼光和膽量是里根不具備的,里根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搭鄧小平的順路車,他缺乏鄧小平那樣的創造性思維。是鄧小平創造了中越戰爭這種新的國際鬥爭模式:集中全部力量在極短的時間內儘可能多地消滅對方人員,毀壞基礎設施,然後迅速撤回,選取幾塊於己有利、於敵不利的地方繼續給對方施加壓力,迫使對方在極為不利的情況下長期跟自己拚消耗,直到把對方徹底拖垮。這種模式在小的戰術要點上是短促的、極端猛烈的,而在大的戰略層面上則相對溫和一些,不以一次性徹底壓倒對方為手段和目的,而是用套住對方慢慢勒緊繩索的辦法,迫使對方內部發生嬗變,主動向自己求和。相對來說,這是一種比較人性的征服。

  有人說鄧小平的對越戰爭是在模仿毛澤東17年前對印戰爭的策略,但是仔細對比一下就會發現毛澤東對印戰爭的戰略戰術遠不如鄧小平的完備豐富,中國的對印戰爭只是做了鄧小平前半段做的事情,以後在邊境並沒有繼續對印度保持壓力,所以中印戰爭的收效遠不如中越戰爭,印度仍然無所顧忌地發動兩次印巴戰爭拆散巴基斯坦,中國對此則無可奈何。也有人說鄧小平是在模仿以色列的第三次中東戰爭,但是以色列人在1967年比鄧小平貪得無厭得多,占著阿拉伯的大片領土就是不撤,結果以後在阿拉伯人的反擊下差點亡國。所以鄧小平的戰略戰術跟以色列人的也有天壤之別。這種新的戰略戰術有著嚴格的時間、地域限制,超出這一限制,事情的發展就會走向反面。以色列人1982年發動的第五次中東戰爭,美國人1986年出兵利比亞、1991年發動海灣戰爭,俄羅斯人2008年出兵格魯幾亞,多多少少都是在模仿鄧小平的戰略戰術,均取得重大成功。但是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美國人突破這一時間地域限制的嘗試就遭到了失敗,美軍攻進伊拉克就長期賴在那裡不走了,結果在遭受了一連串的打擊後還是灰溜溜地撤了出來。事實證明,美國人衝進去自己把薩達姆活捉後幹掉的辦法,遠不如鄧小平在外面把黎筍活活搞死高明。鄧小平對付越南的戰略戰術有著豐富的內涵,可謂開闢了一個新時代,21世紀的大戰略家應該好好研究。


【更新完成,歡迎討論】

這張是以前wikipedia中 Cold War 系列的題圖(現在被改成了推倒柏林牆,差評。。。)

還是能反映些問題的:美蘇毫無疑問是冷戰競技場上的絕對主角,光鮮、亮麗、旗幟分明,既處於聯合國的框架之中又遊離於其外,而他們身後是龐大的北約和華約組織。

而旗幟被虛化在背景里的中國則身處兩者之間,並且隱藏在兩者的光芒下,但是。。。

有沒有一種兔子才是大boss的背脊發涼感啊騷年們!

好了,等有空我再把冷戰時期中國在中東和非洲做得那些勾當寫一寫,講講TG是如何一步一步把蘇聯拖進「第三世界」這個大坑,然後又華麗轉身和鷹醬一起把毛熊埋葬在第三世界的每一處森林和沙漠里的。

————————————————————————————————————————
————————————————————————————————————————
【評論里的親們你們夠了。。。終於體會到人民群眾催更的威力】

在天南地北地扯故事之前,我覺得有必要點出這個回答的核心結論:

中國在冷戰中是重要的,但是其威力卻不是一個定量:

當中國站在蘇聯陣營時,對美帝的殺傷基本只是戰術層面的;

而當中國站到美國陣營時,對蘇聯的破壞性卻是戰略層面的。

記住這個結論,我們在講完故事之後,最後會分析為什麼這麼說。

————————————————————————————————————————
————————————————————————————————————————
冷戰在最開始只限於歐洲,鐵幕一划,兩邊各自過家家。你這邊搞個馬歇爾計劃,我就搞個經互會;你成立個北約,我就回應一個華約。

至於東亞,美蘇都覺得常凱申你再怎麼不濟,總不至於把全中國都輸給TG吧。但是畢竟國共內戰正酣,誰也不好明著劃定自己的勢力範圍。

蘇聯當時比較樂觀的設想是,TG能搞定東北。這樣一來,蘇聯在遠東就至少能有三個小夥伴給它做緩衝了:蒙古、北朝鮮以及TG控制下的東北。如果情況再好一點,讓新疆的少數民族搞個反對國民政府的起義,仿照中亞五個加盟共和國成立個東突厥斯坦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那就更perfect了——這也就是為什麼蘇聯一直對滲透新疆情有獨鍾,直到50年代中期,新疆很多少數民族使用的教材上寫的還是「我們的首都是莫斯科」。(這一點可以看看沈志華老師寫的《After Leaning to One Side》)

結果萬萬沒想到,TG居然把常凱申打得找不到北,落荒而逃去了灣灣。這下次局勢就完全不一樣了,TG的口氣也硬了不少,劉少奇跑到莫斯科見到了斯大林,說以前只有西邊(指歐洲)有革命形勢,當然歸蘇聯管;現在東邊(指亞洲)也有全面革命的可能,老大哥你到底管不管?不管我們就要管啦。斯鐵男想了想說:嗯,我管。你也來幫個忙吧。

後來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在北邊,斯鐵男默許金日成南進,差點滅了李承晚,美國一看局勢不對,強力反推到了鴨綠江邊,TG兔子被逼急了只好咬人,再次反推回了38°線。在南邊,TG喪心病狂直接把軍事顧問團塞到了越共的連一級,法國人還沒搞清楚狀況就在奠邊府被越共爆了菊花,只好退出北越。美國這時又緊張了,揚言越共你要不知好歹繼續南下,我也不介意像滅金日成一樣再滅你一次。蘇聯和中國明白好處已經拿了不少,也就叫住越共別再打了,這樣北越南越劃北緯17°線而治。

就這樣,到了54年日內瓦和會落幕時,冷戰已經不只是局限在歐洲了,毛熊被兔子拖到了溫暖的亞洲。只是當時中蘇友好,共同懷著一個讓紅旗插遍全球的美好願景,誰都沒想到這是毛熊掉入坑裡第一步。

————————————————————————————————————————

50年代中期開始,全世界的反殖民化浪潮一波接一波,獨立的國家與日俱增。到了55年,各個新興國家覺得要不我們聚一聚吧。這個時候的新獨立國家裡,意識形態各異,有些親美有些親蘇,為了氣氛的和諧,大家決定美蘇兩國誰都別請了吧。這樣才使得萬隆會議得以順利召開,代表TG出席的周總理在閉幕發言時buff全開,談吐之間光芒萬丈亮瞎了諸位代表的狗眼,一直遭受孤立、本來還差點不能入會的TG大獲全勝。

會開完了,故事還沒完。在會上周認識了埃及總統納賽爾。這時的納賽爾剛剛靠軍官革命推翻舊法老上了台,不想再對著英法兩個舊主子沒完沒了的跪舔,自然對TG的主張和成就刮目相看。於是納賽爾找到了周美男,請求中國給予援助。周美男想了想,說:我國可以考慮買一些埃及的棉花支援你們,但是畢竟底子太薄。。。。不過呢,我有家底殷實的大哥一枚。要不我去問問他?

後來果然TG找到了蘇聯人,說納賽爾雖然是小資產階級屬性,但是此人對英法素無好感,而且他掀起的阿拉伯革命浪潮正在摧毀中東的各國封建王朝的統治,為今後的共產主義革命開拓局面,大哥你看,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啊!通過TG的牽線搭橋,蘇聯人開始和埃及接觸,雙方很快情投意合,大批蘇式裝備被納賽爾收入囊中。

1956年,埃及和英法徹底翻臉,雙方開掄。英法在以色列的協助下本來打得順風順水。這時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跳出來,威脅英法如果你不撤兵,我就邀請倫敦和巴黎人們免費觀賞蘇制核彈。美國本來就不爽英法背著自己胡來也就趁機施壓。結果英法只能默默離開,埃及雖然被打得內傷,但是顏面上畢竟驅逐了英法,所以納賽爾在阿拉伯世界一時風光無限。經此一役,蘇聯與埃及結成了准軍事同盟,而以色列一看英法原來是慫蛋,也果然拋棄舊愛找到了新歡美帝——雙方對峙的局面對此形成。

就這樣,在最初兔子的慫恿下,毛熊又心甘情願地跳進了中東和阿以衝突這兩個巨坑之中。當然,這個時候的中蘇,表面上依然是站在同一條戰線上的。
————————————————————————————————————————
也就是從50年代後期開始,TG自己開始燒壞了腦子,對內政治運動不斷,對外也迫切地一心想著推動所謂的「世界革命」——而且要麼低燒不退,要麼高燒起來讓全世界瞠目結舌。TG和蘇聯自然也從這個時候開始分道揚鑣,正大光明地坑毛熊的時代即將到來。

說到這裡,其實極左的TG對於美蘇而言都是個麻煩,因為這時的TG既反美又反蘇。只不過蘇聯的麻煩更大一些,因為克林姆林宮的大佬們本來只用威逼利誘第三世界的人民和美帝的資本主義道路作鬥爭,現在還得分神告誡大家TG的毛式共產主義道路也走不得。

這個局面,說簡單點,有點像當下的美國,茶黨壯大了,本來一路的共和黨氣得跳腳,而對面民主黨氣定神閑。又可以比作2000年的台灣大選,宋楚瑜跳出來和連戰分搶國民黨基本盤的選票,自然是對面民進黨的陳水扁高興地合不攏嘴。

繼續回到中東,本來60年代的時候蘇聯人覺得扶持了埃及和敘利亞就挺好的了,但你們也別打以色列了——這樣你們不用沒完沒了地勒索我的援助,但我又可以在中東合情合理扎住點軍隊和顧問團什麼的。

結果這個時候發燒的TG跳出來說:埃及他們不夠革命!只有真正被以色列欺負的巴勒斯坦人民才最革命!幹掉以色列!巴勒斯坦人民萬歲!蘇修去死!

本來四處碰壁、一直受制於埃及的阿拉法特跑到北京來,想碰碰運氣尋求支持,結果TG上來就直接問:你要槍么?要錢么?要教官么?要多少拿多少,俺們和蘇聯人不一樣!阿拉法特驚得眼珠子都快掉下來了。

而與此同時,埃及和敘利亞在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被以色列爆出了翔,慘不能睹,顏面掃地。而阿拉法特率領巴解組織單幹後,雖然也被以色列人修理得很慘,但時不時的還有些戰果(說的是正兒八經的炸油庫炸軍車,不算襲擊平民的那些勾當)。蘇聯人沒辦法,心想我一直是以阿拉伯人民革命的保護者自居的啊,阿拉法特這麼風光居然是TG扶著起家的這多打我們的臉啊。於是蘇聯人在不得已給埃及和敘利亞大量輸血的同時,還真的出槍出錢出力把阿拉法特收買了。TG懊惱了一小會,又興高采烈地去支持」更加革命「的巴勒斯坦武裝派別去了。。。

等到了70年代初,TG和美帝開始緩和。基辛格跑來北京和周總理會談。會上基辛格說:我知道你們一直喊著要滅掉以色列,但是以色列現在是我們的人了,它是我們在中東抗擊蘇聯擴張的主力,所以你們是不是考慮下我們的感受?

總理抬起頭來問周圍的助手說:我們有說過要毀滅以色列這種話嗎?周圍人紛紛搖頭:沒有聽說過這回事。。。

後來,TG慢慢地開始不搞以色列了,專心致志地和美帝聯手修理毛熊,而毛熊只能在支援阿拉伯人民的這個大坑中越陷越深。
————————————————————————————————————————

在60、70年代的非洲,基本上只要一個國家開始了去殖民化運動,就會立即爆發爭奪政權的內戰。
而從中蘇分裂開始,蘇聯就已經宣傳自己是比美帝和TG更適合第三世界的明燈了嘛,這時候為了不掉面子就不得不花無數的金子銀子槍炮彈藥以及軍事教官去支持一個左派。。
而美帝就會立馬花無數的金子銀子槍炮彈藥以及軍事教官去支持一個右派。。。
同時TG就去花無數的金子銀子槍炮彈藥以及軍事教官去支持一個極左派。。。
然後後面兩個組織的主要目標都是搞死蘇聯支持的那個左派。。。

待到文革結束,TG終於燒退了清醒過來,事情就變得更簡單了嘛!如果自己去支持一個極左派不划算,那就和美帝支持同一個派別不就好了!左派右派不重要,能夠搞死毛熊就好。

在安哥拉內戰中,蘇聯支持「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MPLA),美帝就支持了「安哥拉民族解放陣線」 (FNLA),TG則支持」爭取安哥拉徹底獨立全國聯盟「 (UNITA)。。。儘管MPLA在初期佔據了極大的優勢,可是後來FNLA和UNITA互相合作一路死扛,硬是把安哥拉內戰從75年一直拖到了冷戰結束,而在整個80年代,蘇聯對MPLA的支持基本每年需要4億美金。。。

至於埃塞爾比亞內戰,不說了,自己看圖吧
基本上,一邊的武裝是這樣的:

另一邊是這樣的:

反正最後毛熊也被坑得稀里嘩啦的。。。

待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其實蘇聯已經在非洲和中東各個地方都已經陷得很深了。這時候又神經質地派兵進駐了阿富汗,這下TG和美帝就坑得更歡了。美帝協助TG在新疆建了一個雷達站,信息雙方共享。。。蘇軍從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前往阿富汗的兵力調動基本上就是在兔子和鷹醬眼前裸奔。。。無數的穆斯林聖戰戰士在巴基斯坦(可能還有新疆)接受完美帝和TG的雙重訓練之後,有錢的扛著美帝的毒刺飛彈,沒錢的扛著TG的56沖和107火箭炮就風風火火地殺進了阿富汗,將毛熊淹沒在了一片腥風血雨之中。。。

1989年,蘇軍終於撐不住了,被迫全部撤出阿富汗。。。

同年,東歐劇變。。。

兩年之後的聖誕夜,蘇聯國旗從克里姆林宮上空緩緩降下。次日,最高蘇維埃自我解散,蘇聯不再存在。TG取代蘇聯,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以上,就是毛熊是怎樣被兔子推進第三世界這個大坑,並且最後到死都一直都沒能爬出來的經過了。
————————————————————————————————————————
————————————————————————————————————————
【結語】

即使再過500年,歷史學家們依然會驚嘆於一場發生在1945-1949年間的屌絲の逆襲。在國共兩黨對賭命運的決戰中,TG在大陸獲得了讓人瞠目結舌的狂勝。這對於美蘇而言都是一場意外——因為PRC的建立,絕不僅僅意味著一群兔子把自己的窩從鳥不拉屎的延安/西伯坡挪到了北京,更重要的是這意味著毛熊和鷹醬經過無數次勾心鬥角才商榷下來的雅爾塔體系——至少是這個體系的遠東部分——在一夜之間變成了渣渣。

毋庸置疑,49年之後的兔子,堪稱冷戰史上最大的一朵奇葩。在冷戰期間換邊的選手不在少數,但是在不觸發全面戰爭地情況下,有意無意地砸了毛熊與鷹醬無數次場子還能基本上全身而退的,基本上只有兔子一家了。

我們很多人經常會把兔子在冷戰中的角色比成天平上的一個砝碼,或者是一套卡牌遊戲中的一張牌(見排名第一的回答中的「冷戰熱斗」)。這樣的設定中其實蘊含了一個假設,就是兔子不過是一把兵器,誰用效果都一樣。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中,兔子的威力其實並不是恆定的。

所里這裡有必要再點一下我們寫過的結論:

當兔子聯蘇反美時,對美帝的殺傷基本只是戰術性的;
而當兔子聯美反蘇時,對蘇聯的破壞性卻是戰略性的。

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一方面,我們可以解釋實力使然。鷹醬比毛熊更加身強力壯,結實耐艹。
事實也確實如此。在家大業大底子厚實的前提下,即使開局不利,美帝依然有著超強的翻盤能力,能夠無數次扭轉敗局。縱使兔子在朝鮮和越南給美帝造成了嚴重的身心創傷,但是鷹醬在這東北亞和東南亞的布局,其實並沒有受到全局性的動搖。


而另一方面,也是更加根本的原因,是意識形態。冷戰這個時期的國際關係,其實是由兩條主線糾結而成的:一是美蘇的兩極對抗,二是第三世界的去殖民化。
本來按照原先大家商定好經過廣電總局審核通過的遊戲劇本,廣大第三世界的玩家在成功戰勝歐洲殖民者這個boss之後,下面就要進入更加刺激的一關——」完成現代化「。本來遊戲最初的設定是玩家只能在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兩個升級選項中選一個,然後開始玩命互砍沖關。
可是兔子突然在「中蘇分裂」這個過場CG之後放出了新的DLC,告訴玩家,在選擇共產主義之後,你還可以在蘇式共產主義和毛式共產主義兩條道路之中二選一哦——而且告訴你,同為第三世界這個伺服器的數億玩家選擇了毛氏升級之後,寶石經驗極品裝備爆率翻倍哦!
這下就搞得蘇聯很被動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政治的地方就有左右。可是本來打算簡簡單單用共產主義的旗號搶佔市場擴大經營的蘇聯突然很悲劇地發現自己被夾在了兩條道路中間,右邊本來有個美帝,在絕大多數時候都能保持著極為高昂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嗯大家好,我就是傳說中的三個自信。。。);左邊突然又多了一個極左並且極富煽動性的兔子,雖然也罵美帝,可是主要精力是整天在罵毛熊走的是偽共產主義道路。更可悲的是,鷹醬和兔子除了希望自身的擴大市場,還對徹底埋葬毛熊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這其實導致了蘇聯在爭奪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的過程中,不僅大量失血,而且還經常進退維谷,前怕狼後怕虎,無法對自身核心價值和模式進行準確定位和推廣。這種悲劇局面的出現,從根源上導致了蘇聯在第三世界江河日下最後身敗名裂,無力與美帝進行全球抗衡。這種全球性的失敗以及資源和資金的浪費,使得蘇聯到頭來對自己的制度也喪失了信心,結果落得個分崩離析的下場。

而兔子在這個過程中的重要性,就不需要我再累贅地複述了吧。
————————————————————————————————————————
————————————————————————————————————————
答案更新完畢,感謝各位耐心等待。

如果各位真對國際學術界是如何討論冷戰的感興趣,可以去看我在另一個問題下列出的書單:「有哪些經典的冷戰史讀物推薦? - 工具書閱覽室的回答」


三句話釐清這一問題。1.中國在冷戰中起到了作用;2中國加速了冷戰結束的進程;3.沒有中國,冷戰遲早也會結束,結果仍然是美勝蘇敗。

中國在冷戰的作用讓我想起了楚漢爭霸中的一幕。適時劉邦、項羽分庭抗禮,韓信作為劉邦麾下大將,才智過人,手握重兵。劉邦項羽搏殺的最為慘烈之時,韓信手下謀臣蒯通說了這樣一席話:「當今兩主之命縣於足下。足下為漢則漢勝,與楚則楚勝。臣原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參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夫以足下之賢聖,有甲兵之眾,據強齊,從燕、趙,出空虛之地而制其後,因民之欲,西鄉為百姓請命,則天下風走而響應矣,孰敢不聽!」

意思是說韓信支持劉邦,則劉邦獲勝;韓信支持項羽,則項羽獲勝。如果韓信擁兵自重,就能三分天下,甚至逐鹿中原。故事的結局是,韓信沒有聽蒯通的話,毅然決然的站在了劉邦這一邊,在協助劉邦滅掉項羽後,也因「勇略震住」為劉邦所殺。

中國在冷戰中的作用,大抵如此。

冷戰時期,美蘇實力大抵相等,美國經濟實力、綜合國力佔據優勢,蘇聯武器數量、軍事力量不處下風,雙方的戰略博弈互有勝負。美國成功研製第一顆原子彈,蘇聯成功實現載人航空,美國登陸月球,蘇聯研發出超遠射程的彈道導彈。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在全球所有看得見看不見的領域,進行「零和博弈」(即一方之所得即等於另一方之所失,雙方結果加和總是等於零。)。

七十年代的蘇聯,在冷戰中一度佔據了上峰。勃列日涅夫大力奉行臭名昭著的勃列日涅夫主義,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擴張,使得美國處於守勢。屋漏偏逢連陰雨的是,美國國內種族運動此起彼伏,國外深陷越戰泥潭,更加無力面對蘇聯挑戰。

正當天平逐漸導向蘇聯一方的時候,70年代末的一件大事徹底扭轉了這一局面。即中美建交。這標誌著中國外交戰略的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中國由建國初期的一邊倒戰略,即完全導向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中蘇交惡時期的「既反帝,又反修「戰略,轉變為了「一條線,一大片」策略,一條線指的是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一大片指的是全球所有熱愛和平反對蘇聯擴張主義的國家。由此,中國由親蘇反美、蘇美中立,一躍轉變為了聯美抗蘇。使得國際格局力量對比產生了深刻變化,蘇聯陣營的實力收到削弱,反蘇陣營的實力大大加強,加速了蘇聯在地緣政治層面的孤立與困境,為最終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提供了強有力的催化劑。

所以我們說中國在冷戰中起到了作用,加速了冷戰結束的進程。

但這是不是意味著,如果沒有中國,冷戰就難以結束,或者說冷戰的結果會以蘇勝美敗而告終呢?我認為答案是否定的。

原因在於。第一,國際社會中主要國家之間的對抗與競爭,歸根結底在於誰具有更好的政治治理能力。美國縱然在70年代出現了一定的困難,但就綜合國力、政府行政能力、社會進步程度,價值觀優越性等等方面,美國是要始終優於蘇聯的。事後來看,蘇聯最為囂張的勃列日涅夫時期,也恰恰是其體制變得更為僵化的時期。這正應了那句老話,上天欲其死亡,必先令其瘋狂。長遠來看,即使沒有美國的壓力,蘇聯也會在蘇共腐朽的特權統治中,走向滅亡。第二,美國對於美蘇冷戰,是具有長期戰略的。早在冷戰啟動伊始,美駐蘇使館官員喬治凱南就撰寫了一份電報:「蘇聯尋求領土擴張,源於其內心天然的不安全感。面對蘇聯的擴張,不宜與其刀槍相見,應在全球範圍內對其進行遏制,促使其內部生變「。這就是著名的喬治·凱南《八千字電報》,由此奠定了美國對蘇遏制戰略的理論基礎。之後幾十年間,美國幾屆政府均奉行這一戰略,直至蘇聯因內部腐朽而土崩瓦解。歷史的走向完全印證了喬治凱南的預測。因此,冷戰的結束,美西的勝利,是歷史的必然,而非中國加入後的一種巧合或者偶然,這一點我們要做到心中有數。

回到楚漢爭霸,韓信最終為劉邦所殺。那麼蘇聯失敗後,美國是否要「殺死」中國呢?這點問題上,我們每個人都有切身的感受。即縱然美國沒有像冷戰時期對待蘇聯那樣對待冷戰後的中國,中國仍然能夠感受到來自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聯盟的種種壓力。其實中國是有遠見的,在80年代中期,中國就再次改變了自己的外交戰略,從一條線、一大片的反蘇戰略,轉變為了獨立自主的外交戰略,即既不倒向美國,也不倒向蘇聯,亦不倒向其他國家聯盟,完全走獨立自主的外交路線。中國再次對外交戰略進行更改,原因在於小平同志已經看到了,中美之間存在結構性矛盾,一旦蘇聯滅亡,美國馬上就要對華施加戰略壓力。於是中國一方面逐漸疏遠與美西的關係,一面著手恢復與蘇聯關係正常化。

無奈的是,前期中美聯手做蘇聯做的太狠了,再加上蘇聯內部矛盾重重,積重難返,走向滅亡已不可避免。唇亡而齒寒,果不其然,蘇聯剛剛解體,美國就翻臉不認人,開啟了中美80年代末、90年代摩擦頻發的時期。


中國五六十年代倒向蘇聯的時候,韓國作為美國東北亞大陸的唯一支點承受了大量壓力。而當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花費了大量資源維持這個支點,在華盛頓眼中如果韓國淪陷,下一步就是日本。而日本的失守就意味著美國東亞戰略的破產。想像一下,如果在中國站在蘇聯陣營時世界大戰爆發。蘇聯的遠東艦隊可以自由的利用從海參崴到海南島之間各個港口與美國海軍周旋,如果戰事不利,可以躲入渤海,一旦抓住機會重創美國在遠東的艦隊,那麼就是百多萬解放軍和朝鮮軍隊在蘇軍艦隊的掩護下登陸日本和台灣。而南方的解放軍如果進入北越,就是整個東南亞防線的崩潰。那時候關島之類的據點就成了孤立的了,美國更需要擔心的事澳大利亞的安全,甚至於海軍可能要退回中太平洋。而西線的解放軍還可以填補蘇軍中亞軍區調兵後的空缺,也能夠震懾印度。僅僅說點地理上的優勢你覺得中國對蘇聯重要麼?
反過來,七十年代聯美抗蘇後,如果爆發世界大戰,美國海軍隨時可以利用中國到日本之間的港口進行補給,整修。把蘇聯遠東艦隊困死在海參崴, 而中國的東北陸軍被美國武裝後可以在陸上威脅蘇聯遠東艦隊駐地。中國軍隊與蘇軍在北方的戰鬥可以讓整個蘇聯在歐洲與北約生死戰的同時,必須與中國進行另一場生死戰。而西部的中國軍隊隨時能夠威脅蘇聯的中亞腹地,迫使蘇聯中亞軍隊沒法西調或者南下。至於中國南方軍隊如果進入北越,東南亞就真的成了美國在亞洲的穩定後方了。除了零星的蘇聯潛艇,再沒什麼能威脅美國海上運輸了。這樣的地理優勢,你覺得中國對美國可重要?


我來回答你的疑問,法國英國的問題在於他們沒有美蘇那樣強大的向海外投送兵力的能力,因為英法軍規模長期保持在較小的水平。

還有一個更大的因素,就是蘇聯一直在歐洲方向給北約施加極大壓力,冷戰時期英法德的主要角色是在東歐擋住蘇聯的鋼鐵洪流,換句話說他們的戰略角色是固定的,是作為美國的戰略副手在歐洲跟蘇聯對峙,獨立的戰爭行為很少,大多都是參與美國主導的軍事干預行動。

中國的區別在於,首先中國的政治傾向就是一個很大的變數,朝鮮戰爭後的中蘇蜜月,六十年代中蘇交惡,珍寶島衝突,七十年代中國背著蘇聯跟美國建交,七九年趁著蘇聯入侵阿富汗無暇東顧速戰速決閃擊越南,都體現了中國作為東方陣營的一員的桀驁不馴,且在國際貧弱的時候就表現出了極大的戰略主動性,很早就萌發了做東亞棋手而不是棋子的想法。所以中國能出於自己的戰略考慮做出一些英法做不出的事情。

比如我們怎麼也無法預料英法會突然背著美國跟蘇聯建交然後給美國添堵,這是幾乎不可能的,因為英法的地緣位置決定了他們必然把精力放在對抗蘇聯上,而攝於蘇聯的陸軍力量英法都有求於美國所以美國對英法的影響舉足輕重。這一點換到中蘇上就不一樣,只能說當時中國高層太有脾氣,寧願不要援助也得有自己的勢力範圍,為了這個目的甚至可以做出跟美國密謀背後捅蘇聯一刀的事情。

這就是為什麼說中國在冷戰里的地位僅次於美蘇,因為中國的絕對實力雖然不如英法,但是其戰略獨立性強。會在恰當時間獨立引發對自己有利的地緣變動,包括獨自挑起戰爭。所以文中說中國在冷戰里地位僅次於美蘇,並不是指的實力,而是戰略主觀能動性要強於英法,所以成為美蘇爭奪的一枚棋子。中國的倒戈是一個巨大的砝碼,而無論何時幾乎都不能指望英法能倒戈。我這樣講,不知你聽懂了沒


其實從改革開放後中國的產業結構來看,中蘇在80年代起是可以在經濟上互幫互助的,這樣中國工業化改革的步伐可以加快,蘇聯經濟結構性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彌補。

雖然70年代末起,蘇聯勢力盛極一時,但頂峰過後的迅速衰敗真的讓人始料未及。

但我兔義無反顧的投入西方陣營,也跟當時西方世界出色的外交工作不無關係。

遙想紅色帝國在90年代沒有解體,中蘇和解走上正路。中國大量的輕工業製品多了一個龐大而饑渴的消費市場,而中國對蘇聯自然資源和重工業,高新技術的需求,也能維繫蘇聯不倒,美帝90年代一超獨霸,耀武全球的景象應該也不會出現。 96台海危機,99科索沃戰爭大使館被炸,真是不勝唏噓。

好在W布希下爛了一手好棋,我兔崛起這一勢頭終究是歷史那個滾滾向前巨大無比的車輪。。。


to 冷戰熱斗玩家

「我們不打中國牌。」

-鄧小平
=
原文:

「中國不打美國牌,也不打蘇聯牌,中國也不允許別人打中國牌。」


先看1980年冷戰態勢圖,中國這位置有多關鍵一目了然

今天看《大國的興衰》這本書,裡面有幾段數據挺有意思的。當年中國雖然相比美蘇十分弱小,但全世界能和中國相提並論的國家壓根就沒幾個,西歐的英法德,亞洲的印度和日本都完全不頂用。這個時候敢說世界第三的也只有中國和越南了,但是越南被中國收拾的多慘,大家也是知道的。

中國在80年代初的工業實力並不差,相當於西歐最強的德國

又比方說中國的軍費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一個正常的決策者會認為中國無關緊要?後面提到美蘇的軍隊分別是200萬和300萬,而中國當時也有300萬之多。

在中蘇關係最緊張的時候,蘇聯的軍事力量偏向中國更多

而且在外交上,中國也讓蘇聯很痛苦


說來話長啊,新中國成立初期:

1,天朝加入蘇聯社會主義一方,則蘇聯與美國均勢。

2,天朝加入美國資本主義陣營,則美國壓倒蘇聯。

按道理要麼蘇聯拉攏中國,要麼美國拉攏中國,中國應該是香餑餑才對,可是,事情卻不是那麼簡單……


還要從那遙遠的歷史說起……

本來天朝在世界大陸的東端,歐洲一眾蠻夷在世界西端,互不干擾。奈何洪流滾滾,乾坤扭轉,天朝被蠻族統治之後逐漸被搞成了凱子,文明急劇倒退,逐漸落後世界,於是角色互換,蠻夷衝出歐洲卻長成了洋人,天朝反而成了別人眼裡的蠻夷傻大個。

斗轉星移,轉眼間藍星開始了第二次大規模械鬥,約翰牛攪屎歐洲,白頭鷹山姆平衡世界,一時間世界各大國打的火熱。械鬥結束後,白頭鷹美國發了戰爭財,吃了偉哥瘦肉精似的壯的不得了,五大凱子約翰牛英國,高盧雞法國,欠了一屁股債,僅剩一副空架子;漢斯虎德國,腳盆鶴日本,被拆成了漢斯貓,腳盆雞;毛熊蘇聯靠著肉多血厚被扒了兩層皮依然是頭看起來蠻力十足的毛熊。於是,事實上已經形成美蘇兩個超的大國對立的局面。

而本是龍的潛質的天朝被在民國軍閥們玩成了蟲子,禿子帶頭民國軍閥們轉進千里。白頭鷹打著中立的旗號一邊跟腳盆做生意禁止援助常申凱,一邊讓常申凱掏高價僱傭請飛虎隊打腳盆,拿申凱當凱子玩。毛熊更是不用說,抗戰一邊鼓動腳盆南下打禿子,一邊軍援禿子的抗戰,末了一邊逼常申凱簽約割地條約,一邊去東北狠狠的撈了一把工業設備,妥妥的凱子不用說。

(未完待續)


根據世界島理論,蘇聯屬於世界島中心區,中歐印是三個邊緣區。蘇聯應當與其中一個邊緣區有合作關係。
現實是,在西歐,東亞被堵死後,蘇聯開始侵略阿富汗,試圖在南亞與印度會師(可惜還有個巴基斯坦堵著),結果就死在路上了。
===========
順便加點私貨。得到中國,是蘇聯在戰略上的重大突破,而且是一個美好的意外(所以才有建國初期那麼多「無私」的援助)。儘管二戰後共產主義得到擴張,但基本也就是在蘇軍過境的國家。中國共產黨上台後,整個東亞的局面都因此而打開,朝鮮越南和東南亞的共產主義運動都與此有關。
而中蘇反目,則顯然是蘇聯的重大失誤。不僅僅是地緣政治,還有中國所擁有的能源、人力、市場。畢竟蘇聯所主導的經濟體系和美歐是隔離的,這種情況下中國顯然更加重要。只能說蘇聯時間太短,而俄羅斯這個民族又過於貪婪,永遠不知道什麼是吃飽於是經常把自己撐死(比如最近的烏克蘭事件)。我一直猜想,以中國目前表現的經濟實力,如果當初挖掘這份潛力的是蘇聯的話,那社會主義國家間的經濟循環體系也許能維持得長久一點。


成事或許不足,敗事絕對有餘。
兩個差不多的玩家死磕,實力遠超他們的可以當漁翁。比如你雙胞胎兒子鬧著玩,你就煽風點火,真打起來了,你就把他們摁回去一頓收拾;實力差不多的,來來我來當裁判嘛;實力不如但是有分量的,啊呀,良禽擇木而棲給你們一個收買我的機會哈哈!
就是這樣。


首先在紅色陣營內部,反對斯大林主義的自由派也很多,以托洛茨基為首的第四國際就是代表。
只是迫於無奈只能向斯大林妥協。毛就屬於這類。
紅色陣營的第二把交椅不是白當的,真是拿「錢」堆的。你也說了,朝鮮,越南這兩次熱戰,美軍史上第三第四燒錢的戰爭,中國都是對立面。剛進入現代化的國家就跟世界第一大壕比燒錢,真是瘋了。然而全世界也跟瘋了。
赫魯曉夫從古巴撤走導彈的時候,卡斯特羅、切格瓦拉都崩潰了,毛站出來怒斥赫魯曉夫是個懦弱的投降份子。
國內確實過的苦,但得到援助的小夥伴們真把你當老二哥呢。

包括「解放軍」在巴黎。自己看看中國有多大影響力吧。三十年間從一個萬人騎的農業國,變成參加數次熱戰,硬剛過一次美帝,最後擁有兩彈一星技術的國家。
真以為改革開放之後才井噴式增長?沒有之前的第一個三十年,能有後面的三十年嗎?


三體不穩定,冷戰尚未結束,只不過鬥爭烈度降低,鬥爭層面提高了。


勃烈日涅夫時期開始,冷戰進入蘇攻美守的大概十五年,1965-1980。這個時候蘇聯因為西方的歐洲和東方的日韓兩個戰線基本僵持,無法推動,蘇聯的核心戰略就是南向戰略,具體就是,入侵阿富汗,插手中東,海灣,拉攏越南,打入非洲。這是一招南下控制印度洋,包抄焦點地區——歐洲的戰略。但是大家熟悉地圖的會發現,無論是中亞,還是東南亞,蘇聯的進攻策略都不得不被一個巨大的國家阻擋,那就是我朝。事實也是如此,贊助阿富汗聖戰者的可不僅僅是美歐,毆打越南我朝更是直接下場,同時我朝也在非洲與美國一起,和蘇聯爭奪。因為我朝的存在,蘇聯的南向戰略遭受挫折,直接導致冷戰中蘇聯為數不多的優勢時機化為泡影。


死掉的毛熊才是好毛熊!你無法想像63900輛坦克在你頭頂是什麼感覺!


中美蘇是三方力量。這三方中中國當然是最弱小的那一方,但卻是不同歷史條件下另外兩方拉攏的對象。前三十年TG的外交雖然也是意識形態挂帥一直很左,但是並不傻。毛很清楚自己就是三角中那個最不起眼的小角,起的作用只能是砝碼這種四兩撥千斤。當時的中國沒膽子、更不會稱自己是世界第三級。

三方,對了。中國人熟知三國故事,對於三國遊戲的玩法可說是熟悉得緊。

其實,從意識形態這樣的「大義名分」來看,中國起的作用一點都不光彩,妥妥的二五仔。中國的作用類似三國里的吳。魏雖然國力強盛,但蜀也有名分,並且在和段時間內一直保持攻勢。這兩家就分別好比美、蘇。中國呢?實力弱,但也是割據一方。名不正言不順始終不敢稱帝(極),關鍵時刻賣隊友背後捅刀子何時上表歸順何時作反體何時白衣渡江,時機把握得再沒有那麼准。

那麼,為什麼非拉中國不可呢?和美蘇雙方各自的勢力範圍內的小弟不同,中國始終不是某方勢力的堅決跟從者,是兩大陣營夾縫中的地方實力派,自成體系,其領導人始終是民族主義者。這一點和同是夾縫中但人畜無害的三哥還不太一樣。尤其是有了核武之後,中國已經是美蘇不得不正視的一股力量,必須拉攏之。

正如弗拉基米爾兄 @Leon Vladimir 所言,中國這張牌就是個七傷拳:威力可觀,不能不用,但是不傷敵先傷已。

所以中國的角色是,不能決定勝負,但是足以影響戰略平衡。


冷戰結束在蘇聯領導人自己手裡。


肯定是決定勝負的重要砝碼,不然尼克松大老遠的從美國跑到中國來做什麼,難道是聽毛爺爺跟他講哲學呀。

中國和美國剛開始是敵對的關係,雙方在朝鮮爆發過戰爭,之後又在越南扶持小弟互毆過,互相敵視。到後來,美國總統跑到中國來訪問,雙方主動建立外交,雙方領導人還在談笑風生,合作氣氛良好,要知道毛爺爺的兒子可是被美國人炸死,美國人在朝鮮和越南被中國坑得不要不要的。這些可以說明一個問題,當時的蘇聯太強大,中美雙方需要團結起來。

如果你讀一下毛澤東傳你就發現,毛澤東主動學過很多次英語,所以在基辛格訪華的時候,說出過「paper tiger」的話。中共從毛澤東延安掌權開始,其實一直就和美國方面的人有所接觸,甚至和某些人保持著良好的關係,比如斯諾,史沫特萊等人。

某種意義上來說,毛主席對美國的印象要比蘇聯好,因為從土地革命開始,tg是蘇聯扶持的,蘇聯的影響力很大,毛主席一直深受其害。從抗日戰爭勝利以來,毛主席就通過司徒雷登表達過自己訪問美國的意願,只是美國當時過於自信了,果斷拒絕了,tg當時力量有限,不受待見罷了。

所以新中國建立以後,因為美國當時把中國當成共產主義國家,根本不把中國當成一個真正的國家,中國實力弱小,只能倒向蘇聯。中國和蘇聯一直有很大矛盾,斯大林死後,蘇聯領導人的沒有以前那種絕對的威望,加上中國朝鮮戰爭,各種努力,開始在國際上有一定的影響力,中蘇關係也開始趨向惡化,到最後雙方邊境陳兵百萬。

美國其實也好不到那裡去,自從二戰勝利以來,在朝鮮和中國作戰消耗雙方實力,以後又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而當時蘇聯實力如日中天。中國和美國都苦不堪言,所以才有了後來的基辛格訪華,而且中美建交是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不是毛主席訪美,這一點很重要,當時中國在西方的印象,估計就相當於現在的朝鮮。當時的國際形式,中國和美國都需要團結起來,但是美國某種意義更需要中國一些,不然美國總統不會冒險跑到中國來。

以後大的基調基本定以來了,中美合作對抗蘇聯,比如越南統一違背了中美利益,越南一直想稱霸中南半島,所以美國默認,有了後來的中國自衛還擊。80年代,美國和日本都對中國有援助,增加中國力量,對付蘇聯,中國某種意義是美國盟友。雙方在阿富汗一起坑蘇聯。那時候是中美關係的蜜月期。

後來蘇聯解體了,中國就失去了作用,國內和國際局勢非常惡劣,那個時候中國局勢艱難,鄧跑到南方畫圈。之後發生過很多摩擦,中國國力弱小,只能吃虧,後來有了9.11,伊拉克戰爭。。。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俄羅斯使用白磷彈轟炸「伊斯蘭國」?
氣象武器 是真的么?
現代步兵戰術中,火力到底有多重要?
美军舰驶入南中国海,“台州舰”的出现是否为执行“我舰奉命撞击”?
求大神講解赤瓜礁海戰詳細經過?

TAG:歷史 | 軍事 | 國際關係 | 中國 | 美蘇冷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