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武士決鬥前要在刀柄上澆水?

不少先期的文學或電影作品中都會提到這個細節……


這個動作叫「目釘を濕す」,即打濕目釘之意。目釘為何物,為啥要打濕它,先得說明一下日本刀的構造。
  日本刀主要的構造為刀身,鞘(さや)、柄(つか)、鍔(鐔、つば)。
  圖見日文維基百科詞條「日本刀」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5/57/Katana_%28ja%29.png
  刀身插入刀柄的部分叫「莖(なかご)」,為了讓莖不從刀柄脫落,要在刀柄和莖上打孔,並用楔形的釘穿過刀柄上的孔和莖孔,以將二者固定,這個就是目釘(目釘,めくぎ)。本來和同樣位於刀柄上的目貫(めぬき)是同一個東西,但是後來目貫的裝飾性逐漸增強,於是就與其分開單獨做了目釘。民間有說法是把鼻涕蟲晒成干做目釘是最不易折斷的,不過一般為竹製,也有金屬制。 (日本大百科全書網路版)
  所以可見,目釘責任重大,如果它掉了,就會出現戰鬥中出刀身突然飛出去的滑稽場面……
  一般認為木製的東西遇水會膨脹不易脫落。電影中向刀柄噴水的場面,即「目釘を濕す」,目的就在此了。所以與其說是給刀柄噴水,精確地說應該是給目釘噴水。

  不過實際上……

  因為目釘不是木製,而是竹製,所以其實噴水也很難使其膨脹。
  另外關於增加刀柄摩擦力的說法,日本刀刀柄是以「鮫皮」纏在外面製成的。鮫是鱷魚之意,直接翻譯是鱷魚皮,但是實際上是エイ,東南亞產大蠑螈,日本人還真是……= =0 (參考廣辭苑詞條「鮫皮」)
  話說「鮫皮」遇水會變軟,反而會降低刀柄強度。另外「鮫皮」是用漿糊(米飯啦米飯……)固定在刀柄上的,加水想必大家都知道是啥效果了。其他如真絲,皮革等,也都是怕水的材質。
  過去武士一般為了讓雨水不粘到刀柄,下雨天反倒會給刀柄套上套子,突然下雨會用和服的袖子為其擋雨。(參考雅虎知識袋)
  綜上所述,可以認為給刀柄噴水是一種誇張的表演。

  曾經有一次去做民俗調查,看到歌舞伎里有武士和流氓打架用刀互砍的片段。故事背景為江戶。當時也有男主角往刀柄吐了一口吐沫的細節。我還納悶為啥不是往刀刃吐口水而是刀柄。這個細節排練了多次,以指導老師的嚴格,想必這個動作不會錯。現在我終於明白了這是為什麼……
  歌舞伎比電影當然是歷史久遠,猜測很有可能這是歌舞伎等舞台表演的造型的一種,後來就延伸到了早期的電影作品裡,而後電影獨立於舞台劇慢慢的獨子發展起來,這種追求固定形式的誇張表演便漸漸消失了……
  看起來好像涉及到日本刀的構造,挺深奧的樣子,但其實還是只能歸結為舞台藝術的一種……

  感謝題主的問題,我也學習了。


主要參考資料:

日語維基百科,日本刀詞條,各部名稱部分 http://ja.wikipedia.org/wiki/%E6%97%A5%E6%9C%AC%E5%88%80

日本大百科全書(小學館) http://100.yahoo.co.jp/detail/%E7%9B%AE%E9%87%98/

廣辭苑 「鮫皮」詞條(非網頁,電子詞典)

ヤフー知恵袋(雅虎知識袋)幾個相關問題

刀の目釘を調べるってどういうことですか。それをすることでどういう意味がありますか。
http://detail.chiebukuro.yahoo.co.jp/qa/question_detail/q1497831144

「目釘に濕りをくれた」
http://detail.chiebukuro.yahoo.co.jp/qa/question_detail/q1020263920

マンガとかで見るのですが
酒を口に含み、霧狀に噴き出して刀にかけるシーンってあるじゃないですか?
(註:此問題我參考的是頁面下面的第二條答案,而不是被選為最佳答案的第一條答案)
http://detail.chiebukuro.yahoo.co.jp/qa/question_detail/q1149145076


鮫皮不是鱷魚皮,也不是一般人說的鯊魚皮,這都是誤解。

實際上它是產自東南亞一帶的魟魚 (Stingray)皮,屬於魟科(Dasyatidae)及其他有關科的一些種類,在其鞭形的尾的基部旁有著一根或數根帶倒鉤的又大又尖的背棘,有時它們能長得很大。「鮫皮」歷來是中國和日本刀劍類手柄的外裝之一。

日本刀的柄卷是在木材上包一層鮫皮,然後再纏以絲或棉質的扁狀編織帶,以增加摩擦和吸收汗水。但如果使用時間比較長的話,由於汗水及人體分泌的脂肪等黏附,外表會比較油膩、光滑,導致摩擦下降。而且即便是新的,也是沾水後的摩擦更大。洒水是為了增加摩擦。

這裡沒法發圖片,不然我可以發張我手中的江戶晚期的日本刀柄卷照片,上面所纏的編織物已經極為油膩、光亮,幾乎板結。這種程度的柄卷,顯然很不利於生死搏殺。

可以發圖片了,補充一張我手裡一個報廢的舊柄卷,來自日本江戶時期一口刀上。從圖中可以清晰地看見,柄卷很油膩,已經板結,這種情況是很不利於搏殺的,容易打滑。

大家應該都有這個經驗,當你擰瓶蓋擰不開的時候,用毛巾沾水裹住擰就可以擰開,這就是要沾水的原因。

至於前面的朋友說「過去武士一般為了讓雨水不粘到刀柄,下雨天反倒會給刀柄套上套子,突然下雨會用和服的袖子為其擋雨」這個問題,真正的原因其實很簡單,日本刀柄卷的木材和鮫皮的粘合,主要是靠米飯和植物膠水,水泡時間長了會脫膠的,所以平時要防水保護。

但戰鬥的時候,就不管這麼多了,哪怕打完重新做柄卷也沒什麼大不了,生命要緊,所以還是要噴一口水來增加摩擦。況且其實柄卷也沒那麼脆弱,真要完全溶解,是要泡比較長時間的。

至於目釘打濕使其膨脹避免飛出,這個目的也是有的。北方地區的朋友應該有這個感受,但由於目釘大量是竹子製造,其實沒那麼快膨脹。另外,在目釘外還有目貫掩蓋,而目貫大都被捆進柄卷里的,所以這個所謂防止目釘飛出的實際意義其實是比較低的。我認為這個名稱來由,是因為日本刀在使用時,前手所握的部位正好位於目釘部位,噴水動作只要對著目釘就可以滿足要求了。


其實我經常看到經常有用鐵杴幹活的人會往手上吐唾沫。

列出情況如下:
1、鐵杴的木柄在使用中被磨的非常光滑。
2、手被磨出了厚繭。
3、手磨出了繭,手的抓握面汗毛孔少了導致分泌汗液少,比較乾燥。

個人認為液體是在手的抓握面起了老繭的時候調節摩擦係數,沒起老繭前必要性不大。


上面的大神都回答了很仔細了。
我就補(fei)充(hua)一下。
我一次看到目釘を濕す這個動作
是高倉健為數不多(應該就這一部吧,應該說演主角的就這一次,他演佐佐木小次郎是配角)的古裝片 ,四十七人之刺客,大石內藏助對付柳澤吉保派來暗殺他的刺客之前,往刀柄上噴水那一段。
後來也看了很多。
然後是 杜琪峰的黑社會2
浩南在衝進殯儀館之前用水澆濕手套,
然後抓了2把雙刀進去砍人那一段。
我想這都是實戰中得到的經驗,
絕對不是編出來的


個人推測是增加劍柄的摩擦力,保證劍柄更不易脫手,也保證了劍柄的強度~~~

日本刀的刀柄應該是用絲和麻繩纏繞而成
如果劍柄是用麻繩纏繞的話
遇水之後 麻繩的纖維會膨脹
因此,會增強麻繩的強度與摩擦力
有俗話說,「水濕麻繩,自己緊」

這樣,可以使刀柄的強度更高(麻繩將刀柄與刀身捆綁的更緊),在使用時手感更好
另一方面,手柄的摩擦力更強,使用起來也會更加得心應手

個人推測


推薦閱讀:

把槍的子彈設計成像導彈一樣可以自動轉彎、追蹤,可行否?
想了解一下郭永懷、于敏對於中國導彈、核彈的貢獻?
明代戰爭中都會用到什麼武器?
為什麼國家不研製一種隨時可以把地球炸裂的武器用以威懾全球呢?
《超級戰艦》里外星人設置的「屏障」目前有可能實現么,其背後的科學原理是什麼?

TAG:日本 | 日本文化 | 武器 | 武士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