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西藏降水量不高卻有眾多湖泊?


地球表面的湖泊無論何種類型,湖泊形成都必須具備兩個最基本的條件:一是能集水的窪地,即湖盆;二是提供足夠的水量使窪地積水(汪品先等,1991)。題主提出的降水量是水量因素的一部分。


我們來分析一下問題。知乎金句: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先弄清楚一個問題?青藏高原降水量少不少?

(齊文文,2013)
從上圖可以看出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區的降水量是大於400mm/年,年降水400mm是半濕潤與半乾旱地區分界線,可以看出青藏高原平均降水量不算少。但是我們不能只看這一個指標,有一個指標叫水分盈虧量,它是降水量減去蒸發量,表示地區實際上從大氣中獲得的水分。青藏高原由於海拔很高,常年氣溫較低,蒸發較弱。青藏高原的90年代的蒸發量是1817mm,也就是年均蒸發量大概是181.7mm左右,地區內大部分地區平均水分盈虧量是小於200mm的(參考下文數據,大部分也應該是負值),也就是地區大部分地區能夠每年能夠獲得超過200mm的有效的降水。我們取一個區域作為參考,湖北是千湖之省,洪湖作為長江中下游代表性的大湖,這一地區年降水量在1174mm/年,年均蒸發量1354mm(劉敏,2013)(實話說查到這個值,我是蠻驚訝的,果然不能只憑印象答題啊)。也就是說青藏高原的水分盈虧量狀況是近似甚至略優於長江中下游多湖泊平原地區的盈虧度。
有同學又要問了,洪湖地區的大氣水分盈虧量是負值為何能一直存在?那就要了解一個概念,湖泊的水量來源是多元的,不僅包括大氣降水,還有冰川融水、地表徑流(河流、溪流)、地下徑流、泉水等來源。江漢平原的湖泊有不少是與河流相通的,例如洪湖就有來自長江的水源進行補給。下面我們來看看青藏高原的湖泊分布和水源補給情況。

(閆麗娟,2016)
從湖泊的分布來看,青藏高原的湖泊分布區域過半降水量低於300mm,這些湖泊的來自大氣的水分盈虧量並沒有我們之前分析的那麼高(平均值還是對於區域分析不夠,可是時間有限,我實在沒找到區域蒸發量的圖和數據)。題主所說的大氣降水不高——所想要表達大氣降水補給並不佔主要來源的意思是成立的。大氣降雨,圖中②(這裡要特別說明一下,大氣降水≠大氣降雨,大氣降水還包括雪、霜、霰等水分,此圖中大氣降雨是顯然小於大氣降水量,降雪部分應該是溶化後算入冰雪融水裡去了,但據前面分析的這個量由於降水量所限相較於其它水量來源比例也是較低的)確實占湖泊水分來源的比例很少。湖泊水量補給源中①和③,也就是地表徑流和冰雪融水所佔的比例比較大。而青藏南部地區受印度洋暖濕氣流進入的影響,降水占湖泊水量來源的比例較大。
青藏高原海拔較高,發育有大量的冰川和凍土,冰川和凍土的融化帶來了豐富的冰雪融水,也因此發育了大量的地表徑流,亞洲三條著名的大河——長江、黃河、雅魯藏布江發源於此,被稱為「中華水塔」。同時由於地質構造(具體原因,問雲大娘)和地下水豐富的原因,泉水也不少,所以總的來說,青藏高原的湖泊水量補給是豐富和充足的。
而湖盆的形成主要歸因於冰川作用,歷史時期的大量冰川活動,通過磨蝕、刨蝕等冰川作用(過程類似之前一個回答為什麼寒帶有很多湖? - 知乎用戶的回答,就不展開講了),造就了大量的冰蝕湖盆。由於冰川順地勢自高向低活動,形成的窪地和湖盆地勢較低,便於彙集來自河流、冰雪融水、泉水的水源,形成了大量的湖泊。湖泊不管要能匯水,還要能持水才能一直存在;青藏高原多堅硬的岩層和凍土,不透水,保證了湖泊的持水能力。
還有重要的一點自形成始,不斷接受物質填充,總有一天會被填充滿而消亡,很多古湖泊最後變成了沼澤,最後變為被埋藏的泥炭層和湖相沉積層。湖泊演化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包括氣候、河流搬運物質、營養狀況、水位變化、地區變化等因素的影響。青藏高原的河流多為河流上游部分和一些短小河流。河流帶來的填充物質比較少。人為作用對湖泊消亡加速作用顯著(圍湖造田、工農業用水等),由於人口稀少,人類活動中排入河流的營養物質較少,湖泊發生富營養情況很少,不會出現大量湖泊富營養化,然後大量水生植物生長累計——植物殘體泥炭化——湖泊填充變淺而最後消亡的情況。氣候正如師姐所言,青藏高原目前處於氣候暖期,水汽來源比較豐富。大部分湖泊是處於擴張期的。

(閆麗娟,2016)如圖近40年大部分湖泊都處於擴張期。
加上青藏高原,以整體的強烈隆升為特色,湖泊大多沿斷裂發育,一般湖水較深,湖盆
陡峭,適合儲水,而且大多數湖泊為內流湖,湖水不外泄。眾多原因造就了青藏高原湖泊。
放點美麗的青藏湖泊圖

(羊卓雍錯湖,維基)

(納木錯湖,維基)
參考文獻:
1、齊文文,張百平,龐宇,趙芳,張朔.基於TRMM數據的青藏高原降水的
空間和季節分布特徵,地理科學,2013,33(8):999-1005.
2、閆立娟,鄭綿平,魏樂軍,近40年來青藏高原湖泊變遷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地學前緣,2016,23(4):310-322.
3、劉敏,秦鵬程,劉可群,夏智法,王苗,洪湖水位對不同時間尺度
乾旱指數的響應研究,氣象,2013,39(9):1163-1170.


1 構造斷裂形成湖盆。

這個效果不行的話就換一個清晰的

這不是我拍的,一個班長拍的,他不玩兒知乎我就不刪了。
2 冰川侵蝕作用。

又把自己馬賽克了。冰川運動形成了窪地
嫌我照片礙事就換個

3 地表不平形成窪地 雪山融水補給湖泊水源 溫度低山腳下的水難蒸發 凍土層硬得很水難下滲

水雖淺 但是到了這個季節也不會幹涸

高原雖高,但是很多地方起伏並不大,但是幾十厘米到幾米甚至十幾米深的窪地還是有的,每天在這種路上屁股都顛壞了。地表多天然河壩,流到了深坑就是小湖泊了,今天還跟小伙砸們討論湖是活水還是死水,遇到了小湖泊我們下車,親眼看到河湖水還有雪山水交換,當時有點呆,腦子勺掉了忘記拍照。

就是這個湖

地表高低不平,湖深度不同,導致相鄰兩塊湖顏色不同。


4 下午陽光強烈,雪融化很厲害,提供充足水源。

聽到這驚濤駭浪我也是震撼了

上午地上還是乾乾的

回去就傻逼了,雪水冷壞了。

甚至會有山洪,發大水那樣,打馬賽克那哥們有種騎虎難下走投無路的感覺,那天躺了好幾公里的冰水,深感抗洪英雄們的不易,在這裡向你們致敬!

這些水源很多流進了湖泊。

5 高原湖泊形成了固定水循環系統

附近有植被的湖,就已形成了雪水 植被 降水 河流 湖水等等一套水循環系統

這種沒有植被的湖就是削弱植被作用,也在時刻進行著水循環。

我是學渣 只是熱愛自然 回答難免很多漏洞 請理解

圖片沒有標明出處的都是本人親自拍攝。


高寒,凍土,蒸發更少


冰川造成的

你看高緯度地區湖泊都很多,比如芬蘭,加拿大北部


不僅是青藏,全球範圍,都有這個規律:降水稀少的地區,反而湖泊眾多。人們容易被表象迷惑,認為湖泊是降水形成的,事實恰恰相反,湖泊是冰川的遺迹,降水讓湖泊淤積,逐漸消失。因此,降水多的地區湖泊淤積填平,而降水稀少的地方,湖泊眾多。大規模冰川期剛剛結束1萬多年,過10萬年再看,怕是湖泊難覓了。


首先,簡單點說,形成湖泊需要什麼條件呢?那第一它地勢得低對吧,它要有蓄水條件哇,比如一條筆直的大馬路就不太可能成為湖泊。
我們來看一下西藏地形圖

總體來說是西高東低,山脈縱橫,且多河谷,地勢高低差距大,多窪地(當然是相比於高山而言)所以在河谷地區抑或是河流的沿岸都有很好的形成湖泊的地形條件。

第二點,我們說湖泊湖泊,當然就是要有水對不對!那就像題主說的,西藏降水那麼少啊有個jj的水!

那我們說湖泊形成需要的水更多的是理解為降水量-蒸發量的剩餘值儘管西藏降水量在100mm-250mm左右,相比於東部地區少的可憐,但是你看它的氣溫,也是常年低溫,最熱也就20出頭所以它蒸發量真特么的少,可以理解有大部分水能夠補充下來,但是!!! 其實西藏湖泊水源來源還有一個重要的助攻手:冰川融水! 每年夏季氣溫上升冰川融化(一點點啊!)就會給湖泊補給水源讓它好濕潤哦@-@

第三個就是,我們說這有地勢了也有水了,還需要什麼條件呢!那既然有水了,我們就要擔心這水會不會被地下這個妖艷賤貨吸走,與地下水匯合私奔! 那答案是:基本不會!因為西藏多凍土!水源很難下滲,所以很好的保存了大部分水分!

然後最後一點就是,用的人少嘛甚至根本沒有人動!這點大家都懂,就不解釋了。


請獨立自主完成作業


高中地理題


講道理 問這個問題有點弱智


問自己:黃河、長江源頭在哪?


你以為那麼多雪山只是擺設嗎?


多高大雪山,冰雪融水豐富。


高山雪水融化


簡單地說在於兩方面,一是來水多,一是消耗少。來水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水量相對較大,此外也有少量降水;消耗少,一方面是人口少、經濟不發達,生活用水、工農業耗水量小,一方面是自然上溫度低蒸發量小,由於土質的原因下滲也要小。


請熟知湖泊的分類


我倒想知道有哪些湖泊是靠降雨形成的。


湖泊的補給類型又不是只有大氣降水


冰川作用,侵蝕地表,地殼運動板塊擠壓完成地面褶皺,一些坑坑窪窪的就形成啦!每年降雪嘛~然後回春氣溫升高冰雪融化各徑流下匯成湖泊!


天氣各方面有關


很簡單……因為湖泊的形成與降雨沒太大關係啊 湖泊又不是降雨形成的


推薦閱讀:

假如沒有青藏高原,中國西部的氣候會變濕潤還是更加乾旱?
怎麼看待曾母暗沙其實是「James Shoal」的音譯這件事?
為什麼高原有那麼多湖?
趙魏韓三國的國都都不在山西,為什麼山西自稱「三晉」?
省與省的界線是怎麼劃分的?

TAG:地理 | 氣候 | 西藏 | 地質學 | 中國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