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步兵戰術中,火力到底有多重要?


(多圖預警,侵刪)

(轉載請註明出處作者)


為了更好地說明本人的另一個答案為什麼朝鮮戰爭美國人沒能打贏? - 許某的回答,在此自問自答.


我在上大學之前,一直困惑於步兵是怎麼在衝鋒中活下來的:現代武器這麼先進,機槍稍微一掃,對面的人起碼要死一半;炮彈再一炸,附近幾十米的人都得掛;更何況還有飛機這麼個大殺器,扔下一顆燃燒彈,附近的人都得被燒死。現代戰爭步兵還這麼衝鋒,敵人沒消滅多少,自己倒先死傷慘重了。


一、戰場是很危險的

後來,我終於發現這是因為我以前看過的戰爭片太不求是了,打仗一擁而上,從來不需要戰術,主角們只要足夠英勇,子彈就會繞著他們走。

但在實際戰鬥中,可能你只是稍微抬一下頭,下一秒鐘子彈就會準確地找到你的腦袋

稍微露出掩護物一點,立馬就被擊中

(知友最後的輕語指出錯誤:圖三圖四黃圈那哥們不是建築里的機槍組打的,而是街盡頭樓梯上的狙擊手打的??然後狙擊手被圖六的shifty打掉,後者遭到了機槍組的壓制報復(張手大叫頗具喜感??不過他活到了戰後 )

所以,頂著敵人的子彈,直挺挺地衝鋒絕對是大忌。


二、想安全就得靠「壓制」

真實戰鬥中,進攻一方一定會想盡一切辦法,儘可能地干擾敵方的射擊,而這就是戰術中所謂的「壓制」。

最常見的壓制就是運用自己的火力,向敵人射擊了

讓敵人在你的火力下只有躲的份

根本不敢還擊

三、火力、壓制與運動三者的關係

很顯然,進攻方要減少損失,必須要儘可能動用地自己的武器進行射擊,保證敵方的火力被壓制,然後才可以暫時脫離掩護物體,在戰場上運動。關於這一點,最教科書的方法就是「敵火下的交替躍進」

圖中步驟1(紅色區域內):1組以火力壓制敵人,掩護2組向敵人方向運動;

步驟2(藍色區域內):改由2組以火力壓制敵人,掩護1組向敵人方向運動;

步驟3(黃色區域內):改由1組以火力壓制敵人,掩護2組向敵人方向運動;

依此類推……


而隨著進攻方越來越接近目標,其所能發揮出的火力也越來越強

本圖來自《戰鬥聖經》


從這個典型進攻模式可以看出火力壓制運動三者的關係:以火力造成壓制,以壓制保障運動,以運動保證火力得到更好的發揮。


四、正面壓制,側後迂迴

當然,以上只是訓練中的一種典型模式而已,實戰中為了儘快消滅敵人的火力點,都會盡量以部分人員在正面壓制敵火力,稱為「火力組」;以另一部分人從側後(一般是敵人的薄弱部位)迂迴進攻,稱為「突擊組」;而不會浪費時間讓兩組人頻繁地交換角色。


下圖中射擊支援隊(火力組)以火力壓制住碉堡內的守敵,掩護機動隊(突擊組)迂迴至敵人的射角之外(因射擊孔的限制而射擊不到的區域),對敵碉堡發動攻擊。

本圖來自《戰鬥聖經》


下圖中裝甲車停在高地背敵一側,只露出炮塔,以火力壓制守敵;步兵則從左側迂迴,通過敵人不易觀察到的樹林,向敵陣地發起攻擊。

本圖來自《美軍野戰條令——機械化步兵排和班(1977.09)》


火力組的射擊,除了達到壓制效果外,經常還能吸引住敵人的注意力(這就是所謂的「牽制);這也使得突擊組可以在敵人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接近,達成偷襲的效果。


如《兄弟連》第2集,E連奇襲德軍炮陣地的行動中,為了消滅德軍機槍陣地,連長溫斯特帶著機槍手,吸引住了德軍機槍的注意;同時,康普頓等3人從側後接近德軍機槍陣地。

德軍只顧著還擊正面的美軍,絲毫沒注意到側面樹叢里的威脅

從側後偷襲的康普頓等3人,向德軍機槍陣地投擲手雷

德軍機槍組被消滅

而這種「正面牽制,側後偷襲」的戰術正是E連在戰前演練過的

五、火力不足怎麼辦

如果火力遠遠劣於敵人,根本壓制不住敵方的射擊,怎麼辦?

最好的辦法當然是等晚上敵人都睡著了,或是在他們看美女看得目不轉睛的時候,從背後悄悄地抹了他們的脖子

但是,這樣的敵人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辦法好像只有一個:讓不怕死的人用肉體吸引敵人的火力。


如《拯救大兵瑞恩》開頭的搶灘戰鬥中,雖然上尉之前已經安排了10餘名步槍手、至少1名輕機槍手(萊賓)不停地向德軍機槍陣地射擊,但是並沒有起到什麼壓制的作用,德軍機槍還在不受影響地繼續射擊。


為了讓狙擊手傑克森能安全運動到敵人的射擊死角——彈坑

上尉米勒把自己整個人都暴露在了德軍機槍的火力之下

德軍機槍手的注意力被上尉吸引,沒有注意到狙擊手的運動,直到附近的觀察員拍了他的腦袋,並用手給他指示了目標之後,才轉移火力。

德軍機槍向狙擊手射擊

但是匆忙之下來不及瞄準,子彈打在了狙擊手身後

狙擊手成功地滾身進入了彈坑

進入了安全位置的狙擊手傑克森,從容地使出了會心一擊,直接把德軍機槍工事打爆,德軍機槍手掉下斜坡

對於上尉剛才的行動,麥克中士替上尉的媽媽表示擔心

美軍把德軍機槍陣地幹掉,卻不費太大代價的原因是:

1.美軍運氣實在逆天,說好的狙擊步槍竟然打出了火箭筒的效果;

2.德軍打槍打得太順手了,一時忘了還有手榴彈可以用,否則美軍狙擊手怎麼能這麼從容地瞄準。

知友@姚文傑指出:「我記得進攻d1的時候是狙擊手跑到彈坑裡把一個要扔手榴彈的德軍狙了,手榴彈掉到機槍點裡,所以德軍機槍點炸了」

六、火力不足,又沒有一擊必殺的手段時怎麼辦

在火力無法正面壓制住敵人,也沒有一擊必殺的手段(缺少火箭筒、迫擊炮、槍榴彈等有希望一擊必殺的武器,狙擊手也開不了掛),而且敵人沒有可以偷襲的側後時怎麼辦?


此時好像也只有強行衝到敵人陣地前方,用手榴彈炸死敵人;或者更神勇一點,直接衝進敵人的陣地,跟敵人肉搏這兩個辦法了。


讓我們再次看看英勇的遊騎兵上尉是怎麼做的。

《拯救大兵瑞恩》中的雷達站機槍陣地攻擊戰(此處參考了百度貼吧用戶773507737的帖子拯救大兵---雷達站攻擊戰戰術解析):


1.攻守雙方實力對比

守:1個MG-42機槍班,5人,應該還配有2-3支步槍,及手榴彈若干;有沙包壘成的簡易環形工事作為防護。

攻:輕裝的遊騎兵,共有戰鬥員5名:輕機槍手萊賓,狙擊手傑克遜,步槍手米勒上尉、麥克中士、梅利西,各有手雷若干;

對戰鬥的影響如下:

(1)火力強度:守方遠勝攻方,攻方無法正面壓制守方火力

(2)奇襲優勢:攻方在暗,守方在明,攻方可以預先制訂針對性的戰鬥方案,守方只能被動應對。


2.地形限制

雷達站大概的地形:德軍機槍陣地後側是雷達站的廢墟,其它三面都布滿鐵絲網,僅在道路上留有缺口,攻方無法從側後對守方進行突然襲擊,只能從正面越過鐵絲網強攻

由於守方有簡易工事掩護,攻方只能用手雷才能將其消滅,因此攻方必須接近到手雷的投擲距離內一般為50~60米,數據來自《戰鬥聖經》)。


3.守方的弱點分析:

(1)由於美軍的轟炸,守方機槍陣地前方布滿彈坑,易於攻方躲避機槍子彈。

(2)機槍位置過高:由於德軍的機槍掩體高於地面,因此在靠近其陣地處會存在死角,只要攻方到達機槍火力的死角位置,就能無視德軍機槍的火力,以手雷殺傷簡易工事內的守方。

此時,如果守方想要還擊,則必須脫離工事的掩護,站起來向位於死角位置的攻方投彈或射擊。

(3)正面過大,守方機槍每次轉移射擊目標時,需要移動的角度比較大。為最大限度地利用守方的這一缺點,攻方分成4路接近:其中3路為突擊組,負責正面強攻,每一路都會在守方機槍射擊其它方向時趁機前進,使守方顧此失彼;另1路為火力組,盡量從側面,也就是德軍機槍最不方便射擊的角度前進,尋找有利地形,從側面壓制守方,使守方難以站起來還擊,以保護進至死角的攻方突擊組的安全。


(4)需更換槍管:根據百度百科的數據,MG42在法國使用時,連續射擊300發即需更換槍管,而更換槍管的幾秒鐘正好給了攻方迅速前進,越過鐵絲網的機會。


4.攻擊行動

綜合以上幾點,攻方的計劃就是:


突擊組分成3路,向守方機槍陣地前進;

當守方的機槍火力被吸引住時,火力組——輕機槍手萊賓從側面前進;

突擊組到達投彈距離後,以手雷攻擊守方機槍陣地,此時火力組負責壓制住守方的還擊。

實際戰鬥中僅有右路梅利西推進到手雷投擲範圍內

後來麥克中士也加入了

無路可退的德軍只能拚命了,站起來接住了手雷

把手雷還給梅利西

手雷爆炸

德軍也不斷向死角處的麥克中士和梅利西投擲手榴彈

美軍的手雷和德軍的手榴彈不斷爆炸

憑藉遊騎兵過硬的軍事素質,最終還是攻下了德軍的機槍陣地。


七、如果火力不足,而敵人的防線又很嚴密時怎麼辦

如果米勒上尉遇到的不是一挺機槍,而是兩至三挺機槍,每挺機槍互相掩護之間的側翼(火力組不可能再從側面進行壓制,更無法迂迴),同時還有一批步槍兵配合,基本沒留下什麼火力死角的時候,他會怎麼辦?


即使米勒上尉帶的是一整連,而不是區區5個人,他也得撤,因為歷史上的美軍遊騎兵就是這麼乾的:

「舉例來說,美軍遊騎兵部隊第5營在向內陸推進的路上遭到了一挺藏於籬笆牆之中的機槍的襲擊而動彈不得。第5營決定派出一個排從側翼消滅掉這挺機槍,而這個排卻遭到了另一挺機槍的襲擊。第5營又派出了一個排來攻打這第二挺機槍,此排卻遭到了第三挺機槍的襲擊。負責消滅這挺機槍的第三個排卻又進入了第四挺機槍的射擊範圍。內陸德軍靠著這些精心部署的工事成功地阻止了美軍重武器向內陸的移動。沒有了重武器的支援,遊騎兵部隊在堅持了四個小時後終於放棄了向內陸的推進。」(百度百科「奧馬哈登陸」

如果還是硬要衝破敵人的防線呢?也還是有辦法的,但此時只能以極大的代價,硬生生地在敵人的防線上撕開一個缺口,而後進攻部隊大量湧入,對敵人防線上新出現的薄弱側後進行打擊。如《拯救大兵瑞恩》中開頭的搶灘戰鬥中,狙擊手傑克森一槍打爆機槍掩體後,D1缺口打開了。

美軍從突破口大量湧入

防線上的薄弱側翼:德軍反擊部隊還來不及進入塹壕,就被幹掉了

防線上的薄弱後方:堅固的碉堡從後門被攻破

但是付出的代價是極大的,戰死者中很多都是精銳的遊騎兵

八、與志願軍戰術的比較

朝鮮戰場上的志願軍,由於火力處於劣勢,也同樣採取了很多措施進行補救:


1.選擇火力不便於發揮的夜間。同時,為了更大限度地干擾美軍優勢火力的發揮,志願軍會儘可能地製造煙幕,如第一次戰役的雲山戰鬥中,志願軍放火燒山,引發的煙霧導致美軍的火炮難以瞄準。


2.「正面牽制,側後偷襲」。也就是志願軍所強調的滲透和迂迴,如同《兄弟連》里的溫斯特從側後偷襲了德軍機槍陣地一樣,志願軍在第一次戰役的雲山戰鬥中,滲透分隊成功欺騙了警戒的美軍,偷襲了美軍第8騎兵團3營營部。


3.「三三制」。為了減少在敵火下的傷亡,志願軍也同樣採取疏開隊形,同樣在敵人出現火力空檔,如槍支故障、人員傷亡、更換彈夾或槍管時前進。


4.迫近投彈。志願軍由於缺乏迫擊炮、火箭筒、槍榴彈等強力殺傷武器,只能和米勒上尉一樣,推進到手榴彈投擲距離後,以手榴彈對敵實施攻擊。但由於志願軍的手榴彈殺傷能力差,無法使防守的美軍失去戰鬥力,因此,志願軍的攻勢經常卡在了這一步,只能在美軍的彈藥耗盡之後才能奪下陣地。


5.迅速擴大突破口。在志願軍奪下敵軍陣地,在敵防線上打開突破口之後,後續部隊也會儘可能地大量湧入,以便對相鄰陣地薄弱的側後發動攻擊,但此時美軍會以強大的炮兵,在突破口處打出一道火力攔阻線,阻止志願軍後續部隊進入,使之前的突破部隊陷入孤立無援的境況。


由於志願軍的火力與美軍相比實在太過懸殊,而美軍又是一支十分重視防禦的部隊,因此,朝鮮戰場上,志願軍很難攻下美軍的陣地,絕不是因為勇氣不足,而是因為物質上的懸殊差距。

-------------------------------------------------------------------------------------------------------------

一篇科普的答案也有那麼多反對真是醉了,軍迷們的思路,我永遠跟不上

教科書式的兵力配置確實很難克服,但兵力不足才是戰場上的常態,不要再爭論事實應該是怎樣了


十年對越作戰最大的勝利就是由炮火鑄就的。

1979-1989的十年中越戰爭中,解放軍最大的一次勝利就是1984年7月12日的船頭地區防禦作戰。注意,不是所謂的松毛嶺大戰。松毛嶺(即662.6高地以南山包群)只是越軍進攻的一個方向。當時越軍進攻有4個方向:1072高地方向、662.6高地方向、那拉方向、八里河東山方向。準確的提法是「船頭地區7月12日防禦作戰」,為簡便起見,可稱之為7.12作戰。

目前網上關於此戰的帖子有很多,絕大部分屬於以訛傳訛,腦補演義,看上去似乎能讓人熱血沸騰,實際上卻儘是誇張謬誤之詞。當成小說看,激動一把當然也沒什麼不可以。但答主作為一名科班出身的歷史工作者,只會用嚴謹的戰史資料進行介紹,想看狗血段子的,最好出門左轉。

我軍兵力部署:

40師在盤龍江以西地區,以120團(欠3營)加強118團2營、軍炮團(欠122加農炮營)、41師榴彈炮2營、師防化連一個組防守老山地區,該團以4個步兵連佔領陣地,2個步兵連靠前配置,1個步兵營作為第二梯隊,營指位於50號高地,團炮群配置在丫口寨、高橋地域,團指位於56號高地北側;


119團配屬師炮團(欠第4營、85加農炮營7連)、反坦克導彈連一個班、防化偵察一個組、軍坦克團一個連防守662.6高地、那拉地區,該團以2個步兵營佔領陣地,1個步兵營為第二梯隊位於南榔、裡頭寨地區,團炮群配置在三轉彎、那馬西側公路沿線,團指位於627高地;


118團(欠2營)為師預備隊,配置在南溫河地區,團指在蔓文;


41師率122團、邊防15團2營(欠6連)在盤龍江以東地區,負責八里河東山方向防禦,以一個加強步兵連佔領陣地,以兩個連靠前配置,以兩個步兵營作為第二梯隊,並向北側邊境警戒;


123團為軍前指預備隊,配置在麻栗坡縣東側地區;邊防15團堅守各現有陣地;師炮群由軍區炮兵第4師第5團(欠2營)和邊防15團152加農炮連編成,配置在老寨、交址城地區,由師炮兵指揮所直接指揮,擔負全局支援任務;


師高炮營(欠2連、高機連)和對空導彈連一部,配置在老山、偏馬地區,保障師指和部分炮兵陣地的對空安全。

越軍出動兵力:

141團、149團、174團、266團、876團、198特工團一部、821特工團一部,分五路向我發起加強師規模的進攻。11日入夜後,敵在我船頭方向逐步展開。副總參謀長黎玉賢和二軍區司令員武立坐陣河江,副司令員黎威密、副參謀長裴文勝率前指在谷怩督戰。356師副師長「占」、316師副師長「歷」、313師副師長裴尼樂分別在南嘎、清水、八里河東山方向直接指揮,企圖採取正面突破、兩翼牽制、向心攻擊,偷襲加強攻手段在那拉地區打開突破口,爾後依託既得陣地,逐點奪取,逐次佔領被我收復的老山地區。

我軍炮兵的作用:


14軍炮指在防禦前沿4公里內分別計划了3道攔阻線,40師炮指在清水至河江公路計划了19個攔阻點(線),軍師炮兵指揮所計劃火力300餘個,各炮群補充計劃640餘個。明確區分了大小炮射擊區域,尤其是注意了各級炮兵火力的銜接。使得我軍炮兵可以在火炮射程範圍內的不同距離上都能有效的打擊越軍。


團營屬炮兵由遠到近,重點打擊陣地前沿500米之內展開、衝擊之敵。


團炮群則按計劃在4公里之內,主要打擊待機機動展開之敵,攔阻增援之敵和壓制敵迫擊炮。


師炮群重點打擊敵縱深炮兵、集結步兵。


大口徑火炮和團營屬火炮緊密協同,以排山倒海的絕對炮火優勢給了越軍有生力量毀滅性的打擊,並在精神上完全震撼了敵人,打出了炮兵的威風。有很多次向我前沿陣地衝擊之敵尚未和我步兵交火即被炮火擊退,大大減輕了步兵的壓力,為支援步兵堅守陣地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在整個戰鬥中,共消耗各種炮彈1261噸,炮火殲敵數佔到了殲敵總數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越軍的損失:


不同的資料來源有不同的說法,而且由於統計口徑不一,有的數據之間出入頗大。比如:
成都軍區兩山作戰基本總結稱:計斃敵2000餘人,敵內部反映為3000餘人。
14軍老山作戰總結稱:共斃傷敵1329人,俘敵5人。
14軍保衛邊疆史稱:共斃傷敵3300餘名,俘敵5名。
昆明軍區軍事工作大事記稱:殲敵1500餘人,俘敵6人(敵內部反映損失3000餘人)。
根據自情自報原則,一般來講,自己的損失自己最清楚,自己的統計最接近真實情況。所以我軍部分史料中,採用了「敵內部反映為3000餘人」這一說法。至於這個敵內部反映,由於未見具體資料,不知道究竟從何而來,推斷起來無非兩種情況:一是技偵截獲越軍無線電通信內容,二是我在越南內部發展的諜報人員向我提供相關數據。

此戰最讓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津津樂道的是我軍曾經因為炮彈不足而丟失陣地,特別是什麼張又俠聽到沒炮彈了,兩手一攤背過氣去。而實際上,我軍丟失的幾個陣地都是在8點半之前,根本不存在什麼打到中午沒有炮彈而丟失陣地的事情。所謂炮彈緊缺其實「部隊申請補充數超過了分部一線儲備數」。在戰鬥中,或者由於指揮員對彈藥消耗情況掌握不準確,或者由於擔心供應不上彈藥打光,從而盲目申請補充,導致前送彈藥數超過實際消耗數,造成陣地彈藥積壓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常見現象。在7.12大戰中,發生緊缺的是申請補充數而不是實際消耗數,而且只涉及兩個彈種,數量也並不大,甚至不需要23分部從二線庫緊急前送,通過部隊內部調劑就解決了問題。就實際情況而言,A彈陣地儲備5個基數,消耗3.3;B彈陣地儲備2個基數,消耗1.0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專註中越戰爭史,兼習解放軍其他歷史時期戰史,只有乾貨,沒有水分。

歡迎關注企鵝號(打開騰訊新聞客戶端或者天天快報搜索「南疆烽煙正十年」即可)


最直觀的就是,你看現在排名第一的答案寫的那麼多,需要想各種辦法來解決的困難,其中大部分只要掏出120來一發就可以搞定。

對於步兵戰術而言,火力的重要性,就是省時,省事,省命。


你看看誤入了RPG邪教的PLA就知道火力有多重要了


瓜島戰役,傳說巴斯隆一個人頂住3000個鬼子的那場夜戰,陸戰一師一共打了75毫米炮6164發,105毫米2719發,日軍一發炮彈都沒打。

對面日軍29聯隊(團)的指揮官是古宮正次郎大佐,他在自殺前寫了最後一頁日記:「無益地喪失了眾多士兵,得到這麼個結果真對不起。不能看不起火力,有了火力就士氣高漲,而沒有火力就十分困難。精神力永在。」


火力很重要,基本是決定性因素。

以純步兵VS步兵為例:
步兵基礎建制以班為單位,配備武器主要有班用輕機槍,自動步槍,狙擊步槍,火箭筒,手榴彈,槍榴彈,火焰噴射器。
這些武器裡面輕機槍是最厲害的——相對自動步槍來說,機槍射擊更穩定,因為槍本身更重,所以射擊散布面更小;射程更遠,更精確,因為槍管和瞄準具更長,使用同樣彈藥的情況下,輕機槍可以精確射擊距離比自動步槍遠一兩百米。不要小看這一兩百米距離,當被機槍火力壓制的時候,這個距離就是生和死的距離。

《拯救大兵瑞恩》里五個人攻擊一個機槍陣地實際是不可能拿下來的,因為德國人佔據制高點,而且有機槍,美軍小分隊沒有任何武器可以與之抗衡,電影畢竟是電影......
首先我們來說以班為單位的防禦陣地:首先防禦方會有先天優勢,防禦陣地會構築在制高點上,視野開闊,更適合於發揮火力,從上往下射擊,對方即便卧倒,大部分身體也會暴露在槍口下,而從下往上射擊,基本上只能看見對方頭盔,而且人是活的,他不會停留在一個地方不動。
就算是班防禦陣地,實際構成也是很複雜的,不會是幾個人擠在機槍周圍。步兵防禦陣地——戰壕;戰壕是什麼樣的?戰壕至少包括基本火力陣地(以機槍火力為主),前出陣地(主陣地基礎上向前挖出一條或幾條戰壕,機動人員可以在機槍壓制對方同時通過前出陣地接近對方予以殲滅),二線陣地和撤退通道,根據地形和需要會構築成各種形態,比如H型......總之絕不會是簡單的一字壕溝。而且防禦陣地必然有偽裝,不可能隔著老遠就能發現的。
以五個人的防禦陣地來說,機槍手,副機槍手,觀察哨可以設置在主陣地上,那麼還會有兩個步槍手可以成為陰險火力點。防禦方除了槍械火力之外,還有一種更陰險的武器——反步兵地雷,這種東西造價低廉,布置和攜帶也很方便,可以預先大量設置。
回到電影情節中,五個人在制高點上以機槍為主要火力預先設置了防禦陣地,假設陣地為H型,並且經過偽裝;敵方五名步兵企圖通過該陣地控制範圍。制高點上的防禦陣地必然率先發現對手,怎麼辦?無非兩種——在較遠距離便(500米以上)立即開始火力壓制,因為距離遠,很可能打不中,但能穩穩把握戰場主動;或者藉助偽裝等敵人靠近(一兩百米)再開火,這樣首輪射擊便可以給對方造成傷亡,但接下來雙方近距離交火,防禦一方即便有優勢,也難免付出傷亡。但不管是哪種情況,防禦一方都是穩操勝券的。
機槍打得更遠更准更快,步槍和衝鋒槍是無法進行反壓制的,而且實際情況下,機槍陣地兩側乃至前方還會有陰險步兵火力點;被壓制的美軍小分隊如果試圖反擊,那隻能成為隱蔽位置的德國步槍手的靶子。
狙擊步槍能不能打掉機槍手?有可能,得分情況,狙擊手本身也是一個陰險目標,狙擊步槍大致相當於一支單發的輕機槍(以射程和精度而言),如果能得到合適的射擊機會是有可能打掉機槍手。但在對方佔據有利位置的情況下,這個可能性很小,步槍單發精準射擊需要的瞄準時間更長,機槍卻不許要,對方一冒頭便可以直接射擊,然後根據彈著點做出射擊修正,再進行第二次第三次射擊,狙擊步槍打出一發子彈的時間足夠機槍多次射擊打出數十發子彈了。考慮到對方陣地上還會有其他陰險目標——步槍手,狙擊步槍打掉機槍的機會頂多也就一兩成而已。
想一想,如果你是一個狙擊手,想要打掉高處的機槍陣地,那麼就需要戰友吸引對方火力,這樣你才有機會進入好的射擊位置,但高處布防的人視野更好,不管你行動如何快速隱蔽,必然會招來對方多個火力點射擊,而且你還可能踩上地雷......
狙擊手運氣夠好,順利進入射擊位置,剛做出射擊姿態就會招來機槍第一輪點射,三到五發子彈會打在附近,多半打不中,但會對狙擊手的射擊造成干擾;這三五發子彈里會有一兩發曳光彈,機槍手可以通過曳光彈做出射擊修正;當狙擊手試圖瞄準時,便會招來機槍第二輪第三輪長點射,這些射擊會打得越來越准。


TG喪心病狂的rpg的步兵班有人提了,那就提一提107農具,

自己想吧


來看看專業人士怎麼說,火力是:取勝的決定性因素,是戰鬥的主要環節,是指戰員最關心的問題。


話說如今美國陸軍有個別名,叫做空軍地面攻擊引導隊,你體會一下。


看看PLA目前步兵班基本上普及了PF98就知道火力的重要性了。。

PLA是最能夠重視步兵火力的軍隊了,抗日和內戰包括朝鮮,都因為火力問題吃了大量的虧,所以現在簡直喪心病狂。。


經章易大佬指正,pla在90年代之前步兵班都沒有火箭筒。。


舉個日俄戰爭戰爭的例子吧,日軍在攻堅旅順要塞時,和俄國馬克沁機槍對位,然後日軍組織大批「肉蛋敢死隊」,衝擊高地上的俄軍。。。然並卵。。。用了5天從15000人減員至1000人(數好零的個數,數好零的個數,數好零的個數)。所以在新時代的火力面前,人海戰術只能在遊戲里用了。。。


「PLAPF98不佔編製和普遍列裝」抱歉我沒有看到任何可靠證據。某些人手一個PF98的圖並不能說明這是普遍情況——打個比方,我也能找出一個班人手一把M3的圖,然而這並不能說明美國陸軍的M3不佔編製。比如這幅圖就是訓練的圖——你怎麼就知道網路上98的圖是普遍情況?

事實上按照正規的陸軍編製他們沒有m3。(如果圖中文字正確,我只能說駐阿美軍是具體地形原因才裝備,或者說這壓根就是遊騎兵,抱歉軍服我不認得)

至於我為什麼吐槽tg「不可能全面裝備,更不可能人手一具」,引用蘇翻譯的幾句話:
美軍的標槍導彈下到車不佔編製了(其實也可以說占編製,因為只有一個標槍的CLU,只是發射具有四個,也就是說只能有一個標槍能同時使用SBCT是這樣的,IBCT和ABCT大約在連級),解放軍還在討論要不要淘汰連營二代(當然,這裡主要說的是營里的)換紅箭-12。至於俄軍在70年代就下了連的輕型反坦克導彈,解放軍的還在團炮營里(紅箭73)。

圖片是90年代的。出自戰鬥聖經。留意TOW*4(這裡的tow應該泛指拖式飛彈而不是陶)和BGM77*3——
tg啥時候比美國人有錢了?

蘇翻譯按照編製的計算: 畢竟解放軍全軍的59比率是48%左右,而北京軍區僅為37%

tg啥時候那麼有錢每個班一堆PF98了?(個別部隊每個班一具倒是有可能,至於「列裝」和「不佔編製」,那是不可能的)

槍炮世界的一段關於98的說明:
PF98武器系統分為營用和連用兩種。營用反坦克火箭主要由發射筒、火箭彈、擊發機、簡易火控系統、營用微光瞄準鏡和營用三腳架組成。連用反坦克火箭由發射筒、火箭彈、擊發機、連用瞄準鏡、連用微光瞄準鏡和連用三腳架組成。發射筒身為玻璃鋼纏繞的空心圓筒,重量輕,小於10kg(指發射具),隔熱耐溫,可重複使用;在筒身前後安裝有前後護帽,可保護射手免於燒傷;在閉鎖裝置上安裝了閉鎖插銷,可在大射角射擊時,防止火箭彈滑出;在發射筒的內側上方安裝有象限儀座,方便射手檢查筒身是否水平。

這種重量的玩意兒「不佔編製」?本來設計就是連用的重量,即使是98a也重達8kg(同指發射具),至少也要正副射。對於一個下車步兵(04為例)只有7人的班,扣去倆班機,就剩下3人?是否不科學?

我主要反對的是這圖:

一個班一個98還差不多。而且更可能是試點或者部分部隊如此。pla不同部隊的裝備水平不平衡乃日常了。


-------------------------------------------------------------------------------

既然這個問題已經變得那麼熱門了,那我小更新一下好了。

上圖是89不是98,89和98的區別就跟RPG26跟RPG29的區別差不多(不懂的自行找槍炮世界)

好了下面開始吐槽89吹。

該圖來源為軍事科學院外軍研究部1980年翻譯的「1977年的美軍野戰條令機械化步兵排和班FM7-7」。

而到了89年是這個樣子的:

1. 班:
a. 機械化步兵班:9名步兵 - 1輛M2或M113裝甲車,3名乘員,6名下車步兵,5支M16,2具M203,2挺M249,1套M47
b. 輕步兵班:11名步兵 - 7支M16,2具M203,2挺M249 (SAW),2套M47
c. 武器班:7名步兵 - 2挺M60機槍,5支M16
d. 機械化偵察班:12名步兵 - 2輛M3騎兵戰車,6名乘員,6名下車步兵,8支M16,2具M203,2挺M249,2套M47
e. 輕裝偵察班:6名步兵 - 2輛悍馬高機動車,2挺點50口徑機槍,4支M16,2具M203,2套M47

好吧這是suyi控翻譯自

至於M47龍式的性能

出自軍事科學出版社 世界導彈大全第三版。
註:M47現已被標槍取代,步兵旅級戰鬥隊的步兵排設2套,斯崔克旅和裝甲旅級戰鬥隊的步兵班每班1套。

至於毛子RPG182226什麼的也是不佔編製一次性的,RPG7才是占編製每班一套的,29目前似乎作為連級(每連2套)。

等下,繼續吐槽98的編製。

借輕兵器的圖一用。當然了現在看起來實際編製一般是4~5人2桿1個營屬的火箭班所以這圖比較誇張。


營級是這樣的,連級。。。嗯其實還好。什麼你說隨班?還有8998分不清的上來扯人手一具98你是蘭博的電影看多了吧?不過說實話,就目前看來是挺有意思的試點之類,而且應該只適用於機步,是否推廣不得而知。

所以98應該是部分地下班了的,至於下一步發展如何誰也不知道,個人認為其諸元來看終究是放在連級比較合適(營其實未來理應需要編ATGM而不是98這射程和破深對3.5代MBT只能嘆息的貨,而目前就是沒有——註:該括弧內的話反駁之前請做好準備)。


是時候上這張圖了


怎麼贏的戰役勝利?
火力比你快
火力比你准
火力比你猛


火力很重要,簡單來說火力覆蓋面內出現的敵人都會被打死,所以這個區域內就是安全的, 通過這麼壓制可以極大佔據戰場上的主動。

尤其是面對人海戰術,火力可以說就跟絞肉機一樣。


1951年朝鮮戰爭美國8月夏季攻勢中,對983高地的攻擊時,九天中僅消耗的炮彈就高達36萬發,平均每門炮每天350發,如此驚人的彈藥消耗量被稱為范佛里特彈藥量,也就使得以後如此高的彈藥消耗量被稱為「范佛里特彈藥量」。~百度百科
然而結果大家都懂,所以火力得掌握在會用的人手中才能發揮最大威力。


其實這個問題大家都不知道了,說半天都是二戰那會的戰術。原因很簡單,因為已經很多年大國之間沒打過現代戰爭了。

美國打伊拉克阿富汗,毛子打穆斯林那都不叫現代戰爭,那叫不對稱戰爭。對被打的人來說都是拿竹竿捅菊花的仗,對打的人來說都是看著步兵在地上走著走著就變黑白屏了。或者遠在1.5km外喊著rifle,rifle,rifle,missile away,target destroyed這樣的。上一次大國之間的步兵戰鬥那會好久遠啊

如果現在歐盟和俄羅斯打一場,或者俄羅斯和中國打一場就可以知道在火力差不多的情況下步兵戰術的重要性了。


我當團長的時候說過,再強大的Boss也扛不住一支擁有絕對DPS的團隊…


有種說法叫美軍沒有壓制火力就不會打仗了


自從機槍的應用導致用人肉密度壓制火力密度成為不可能,槍彈威力大過人能穿起的防彈衣極限之後,步兵戰術就只剩了兩個內容,機動和火力。最終解決問題的,還是火力。


推薦閱讀:

氣象武器 是真的么?
美军舰驶入南中国海,“台州舰”的出现是否为执行“我舰奉命撞击”?
求大神講解赤瓜礁海戰詳細經過?
越南為什麼非要跟中國作對?
怎么看待美机飞越南海在建岛礁 中国海军8次警告?

TAG:軍事 | 戰爭 | 戰術 | 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