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Bataille de Trafalgar 特拉法加海戰的疑問?

特拉法加海戰時,法國同英國的造船工業的生產力及品質對比如何?

不討論兵員軍官指管素質,
而單看該海戰時,兩國動員的主要戰場上艦隊整體實力對比如何?(包括西班牙)

以及交戰雙方艦船的相對質量,例如雙方同一等級的船艦,哪一條作戰上更具優勢?


去年剛剛看了一本battle of tarafalgar第一問不清楚。
第二問,雖然聯軍有三位一體這樣的巨艦,在一級艦的數量上也不落下風。但是在74炮三級艦這樣的中堅級別上有一些差距。法國主力三級艦的規格較小,具體炮數我也記不清了。總體而言
兩軍在艦船總數,火炮總數上真是勢均力敵,棋逢對手。

但是一邊倒的kill number就說明這場海戰最值得講述的恰恰不是你問到的裝備因素。
首先聯軍在加迪斯泡在海水裡幾乎一個年頭,小小的加迪斯根本滿足不了幾萬人的補給,人人都營養不良缺乏淡水,無所事事的水手終日在岸上打盹。而英軍則一刻不停地在伊比利亞沿海的西班牙港口執行封鎖和監視,每日進行裝填轉向等戰術操練。
皇帝以為海軍的指揮也和陸軍一樣就如巨人揮動自己的雙臂一般。但是在茫茫的大洋上,以當時的航海和觀測技術,根本不可能做到這樣自如的調動。他每次給維爾納夫下達的命令都是在何時要趕到何地做何事,但是從他做出的決定所基於的情報被發出的時間,到他的決定最終到達維爾納夫在中美洲的艦隊之間往往耗時數周甚至數月,在這之間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成熟的海軍命令應該是任務導向型的,在何片海域達成何種目標。

聯軍將領韋爾納夫因為自己的懦弱和皇帝的瞎指揮一直在朝令夕改,甚至在即將完成進入英吉利海峽掩護登陸艦隊的最終目標時被不到十艘戰列艦組成的一支小艦隊嚇到了加迪斯,直到納爾遜從中美洲趕回把他的艦隊徹底地封鎖在港內。這樣的統帥你叫他手下的船長和水手如何相信他會帶領自己勝利?
而反觀英方的納爾遜,聖文森特,尼羅河,哥本哈根的勝利使他在船長和水手之間都獲得了傳奇一般的威信。古時的名將之所以能改變戰局,其個人魅力對士兵的感召力至關重要。一支對主帥毫無信心的軍隊怎麼能承受打擊,擊潰對手。

最終的結果也很大程度上是兩位指揮官的指揮藝術的直接結果。韋爾納夫看到英軍主力的第一反應就是陣前180度大迴轉逃回加迪斯,導致全軍陣型混亂。和前衛的溝通也沒有做好,可以說當聯軍的前衛沒有及時迴轉時戰役的結果就已經註定了。
納爾遜基於對自己艦隊的信任,為了獲得完全的大勝,制定了完全有悖於當時海軍常識的戰法,將艦隊分割為兩個縱隊,直直衝向聯軍的一字陣。在戰前就囑咐各位船長完全發揮主動性,在沖入敵陣後就放棄隊形和敵艦展開混戰。

當時沒有人知道一場30+vs30+的海戰是什麼樣子的。尼羅河海戰和哥本哈根海戰雙方都只有十幾艘戰列艦參戰。一般來說在這樣傳統規模的海戰中,只要有上風優勢的一方保持速度優勢就可以搶佔T頭,利用先頭的3到4艘戰艦集火對方的先導艦,這樣就可以取得交火的優勢。但是當時的火炮的射程有限,即使是再完美地取得了T字頭優勢也只能有3到4艘戰艦有對對方首艦的集火可能。然而,在特拉法加這樣規模的海戰中,納爾遜的戰術就是利用雙方艦隊的龐大,和火炮射程的局限。在敵方一字陣的中間打開一個口子,也許先導艦會在突破的過程中受到對方集中攻擊,但首先,艦首是戰艦最堅固的位置,即使被集中也對兩舷的火炮傷害相對較小,第二,當先導艦突入敵方艦群後,隨著後續艦的不斷突入,在這個局部就會產生絕對的數量優勢。而因為聯軍艦隊的規模,首尾的艦艇根本無法攻擊沖向缺口的英艦。

最後,部分地因為他自己決定的最為成功的戰術,納爾遜死在了北縱隊首艦勝利號船長哈蒂的懷中。
最後的最後
england expects that every man will do his duty


先說我覺得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的第三個問題。當英軍兩個縱隊衝散了聯軍的一字隊形時,基本就是混戰了。擒賊先擒王,納爾遜的戰術一開始就是,最快摧毀聯軍主帥維爾納夫的旗艦。但因為當天風速很小,勝利號花了四十分鐘才繞到維爾納夫的旗艦布森陶爾號右後方,期間她一直受到四隻聯軍軍艦的火炮攻擊。而當稍後勝利號與敬畏號近戰時,已經有至少三隻英軍軍艦聯合攻擊布森陶爾號了。

第二個問題,特拉法加海戰中英軍有27艘軍艦參戰,法國和西班牙聯軍有33艘。但是傷亡數字其實說明,勝利是「由12艘英軍軍艦對22艘聯軍軍艦贏得的"。因為整場戰役英軍傷亡1666人,這12艘就有差不多1200的傷亡。私以為在這種以少勝多的戰役中,實力有時候反而會導致負面的結果(參見華容道)。例如,聯軍中有一些比英軍最大軍艦還大,裝備火炮更多的軍艦,但當天風速小,意味著更笨重的聯軍軍艦得花更長時間轉變方向——在回防的過程中聯軍花了三小時以上;也意味著一旦加入戰場很難離開。
另外,上面的回答說了雙方補給,補充一下,兩方軍隊的訓練也可能直接導致了英軍的攻擊比聯軍更有效。因為當時法國軍隊的訓練致力於使敵艦喪失航行能力,法軍火力集中在英艦的桅杆和帆,而英軍則攻擊敵艦吃水線,目標在於使其沉沒,顯然有利於更快獲勝。我覺得,看材料說的戰後風暴中,許多被俘法艦沉沒、而英艦沒有損失也和雙方火力瞄準不同有關係。
關於西班牙,這可能是聯軍失敗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西班牙人由於種種原因完全不在狀態。

第一個,記得看的材料是英國軍艦數量更多。所以拿破崙計劃征服英國之後,一直致力於在法國北部造軍艦。荷蘭和西班牙都願意向拿破崙提供自己的海軍,只是三國海軍都被英國封鎖在港口。英國方面則直到數年後才真的相信法國計劃攻佔倫敦不是笑話,於是將預備服役的軍艦全部投入使用並且擴充海軍,具體數字以後再補充。

Quotation
BBC - History


推薦閱讀:

明太祖當時的情況真的非得對一起打江山的兄弟們下死手嗎?
如果當年康熙皇帝會見萊布尼茨,並成功建立科學院,中國能否代替英國引領第一次工業革命呢?
明朝建國號為「大明」,明是否是出自明教?
「所有關於穆斯林的負面消息都是猶太人搞的鬼」這種說法從何而來,源頭在哪裡?
宋朝和明朝的經濟對比?

TAG:工業設計 | 歷史 | 拿破崙NapoléonBonaparte | 海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