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鑒別兒童是否患有自閉症?

我以為在北京這個帝都里,自閉症科普知識已經相當深入人心了,但是,當我看到高級知識分子帶著6歲兒子因為無法通過小學入學測試才來找我的時候,我對之前的看法表示森森的懷疑……非常非常明顯的行為特徵,為什麼到現在才開始著急……

在微博上看見自閉症康復師奇異果的一條狀態,想問一問有哪些特徵可以幫我們儘快識別自閉症兒童?


謝謝邀請。(我盡量還是往通俗了講)

首先自閉症診斷目前在全世界範圍都是一個相對主觀的過程,因為診斷是以行為為導向,以量表為參考,並不能以醫學篩查數據作為診斷的依據。

也就是說很可能在一個醫院診斷為「是」,到另一個醫院診斷結果是「否」

也可能在一個醫院診斷為「是」。過一段時間在同一個醫院診斷又為「否」

可以先參考一部分這個回答自閉症兒童的思維和普通孩子有什麼根本性的差異? - 李老西的回答

一般而言90%的自閉症兒童都伴隨著發育遲緩的問題。而發育遲緩和自閉症屬於是被包含的關係。先必須得搞清楚這兩者關係。從兒童發育量表就能看出一些端倪,比如平常的七坐八爬什麼。。一般而言在半歲左右搖籃之中可以對眼神來做一個判斷。

一.眼神

1.對視,可否和大人有眼神對視,如果始終迷離逃避眼神,就比較不妙。

2.追視,可否對感興趣的物件有追視,如果也沒有,就更不妙了。

大概是什麼感覺呢,就是能夠讓你自己覺得你的眼神帶給了他某種壓力,或者說是眼神打破了某種舒適圈的存在。

二.模仿

從九大方面來講有一部分叫做模仿

所謂模仿便是人類學習的基礎,而自閉症兒童則未必具備這一塊能力,從醫學角度上講屬於鏡像神經元的缺失從而很難主動的通過模仿來學習,也就是說很難自我更新。還是以電腦為比喻,如果自閉症兒童是一台電腦的話,普通兒童就是具備自我更新機制的人工智慧。

模仿的難度分為--大運動-精細-語言-行為等等

通俗點說,可以通過一些動作讓孩子來模仿觀察

比如:

(這個手勢動作對於他們來說精細難度級別比較高的,因為涉及到很多的手腕動作)

2歲的時候看看能不能雙腳跳,3歲左右有沒有自我意識,能否使用「你我他」之類的代詞都是比較簡單的判斷模式。另外孤獨症在目前狀況下定義為遺傳性疾病,三代以內包括旁氏血親有癲癇和精神病史都使得後代得自閉症的概率變高。最新的研究也證實和患兒父親的年齡有關,年齡越大概率越高。(當然個體之間有差異,正負3個月以內也是比較普遍的現象,無需多慮。但是超過半歲的話,就需要注意了)

但是在我所接觸的案例之中絕大多數都是家長自己發覺,由於其他指標很難觀察,一般都是通過語言能力來判斷,比如:我家孩子X歲了還不會說話什麼的。。。然後才找到我。這個鑒別其實還是很看家長的能力的,一般而言家長是醫生或者教師的話提早發現並且干預的案例更多,恢復效果也更好。但是第一次知道自己孩子具體情況下所有的家長都會有逃避想法,只不過有的醒悟的早,而有的晚,稍微一晚,干預的黃金時間就那麼錯過了,著實可惜。如果有以上問題出現,請及時去當地的兒童醫院和特訓機構當面諮詢。一定要見面諮詢,因為家長的描述很難客觀。而且專業人士看問題的角度也完全不同。就我個人的經驗來看,上海的兒童醫院水平是最高的。

在你的專業里,有什麼基礎知識是和普通人的認識不相符的? - 李老西的回答

自閉症 - 知乎專欄

(我會持續更新已有的答案,敬請關注)

李老西的家庭干預指南


早發現就能早干預。之前,自閉症兒童通常要在3-4歲以後才被發現。但如果能對及時辨別出幼兒的一些功能的不正常發展,那麼就能及早發現自閉症兒童。

早期發育中需要關注嬰幼兒的以下發展特徵是否有缺陷或發育延遲,有助於識別出自閉症兒童。

1、 聯合注意(joint attention):即分享式注意,A人先看B人,然後再看C物,再看回B人,引起B人去看C物的過程,比如下圖是父母和孩子參與分享式注意。

2、 假裝遊戲:是一種創造性遊戲,一種自由遊戲,深受幼兒的喜愛。就是所謂的「過家家」。

3、 觀點採擇:通俗講就是「從他人的眼中看世界」或者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

4、 共情能力:比如新生的嬰兒聽到其他嬰兒的哭泣聲時,所做出的反應就是自己也跟著哭;在看到小夥伴不開心時,很多僅兩、三歲大的幼兒也會做出安慰他人的舉動:他可能會把自己的食物、玩具放在小夥伴的手中,並且用肢體語言來表示他的關心。但自閉症的小孩這種能力會缺失。

5、 對自己的名字反應遲鈍

6、 模仿行為少:我們可以發現正常小孩會經常模仿他人的行為,但是自閉症兒童這種模仿行為會極少於正常兒童。

7、 言語和非言語交流的發展延遲。

8、 動作發展遲緩

9、 異乎尋常的重複性行為。

10、視覺運動探索能力的異常

11、視覺注意轉移的不靈活性。

12、性情極其的不穩定。

對於剛出生的嬰兒,並不能觀察出自閉症的特徵,但在大約6個月的時候就可以觀察出一些特徵了,比如在6個月的時候,如果出現對社會性場景或人臉的極少注意,那就要警惕了,12個月時嬰兒和父母的互動很少(比如不願意和父母一起玩,不願意接受父母的各種愛撫、對父母的關注極少等),在7-14個月視覺注意的控制的靈活性差。

其實作為父母的可以多了解一下正常嬰幼兒的心理和行為發展歷程(知道大概什麼時候該出現什麼行為),這樣可以對照自己孩子的發展狀況,及時發現異常情況,才能及時地進行干預。


自閉症患者有三大特徵,1、人際關係障礙。包括缺乏交往的動機,缺乏情感交流,缺乏交往技能,缺乏對社交的理解能力。2、溝通能力障礙。包括語言遲緩,不能持續對話,非口語語言能力低(肢體動作還有表情這種)理解問題、指示和笑話的能力低,不會做假想性的遊戲。3、狹隘和刻板的行為、興趣。包括生活習慣偏執,比如自己給自己定一些無意義的規則,狹隘特殊的興趣及遊戲方式,還有不斷重複一些無意義的活動。以上是自閉症患者的特徵,要想鑒別孩子是否是自閉症患兒,必須經過至少6個月的觀察記錄,並且這6個月里,孩子的所有行為特徵符合以上三點,且不可被改變。另外正常兒童的語言發展一般在2周半之前完成,所以一般兩周歲以內的孩子常常會被醫生誤診為自閉症。還有就是那些常常說自己孤獨寂寞冷,我是自閉症的朋友,我只想說。。。。呵呵,求別鬧。不止有一個成年人在跟我聊了半個小時後說:「我小時候就有自閉症,不願意跟別人說話,長大就好了。」對於這樣的人,我只能明確地告訴你:1、你不是自閉症,你也從來沒得過自閉症。2、不要再說這樣的話,你這種話說出來,會給真正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很大的誤導,是很不負責任的。最後說一句,如果有家長懷疑自己的孩子有自閉症的話,不要相信那些只看了你孩子一眼就下結論的人,包括醫生。


自閉症(Autism)和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都是用來描述複雜的腦部功能異常而導致的一系列發展障礙。患兒會具有的普遍癥狀包括社交互動困難、言語與非言語溝通障礙以及重複刻板行為,癥狀表現程度不一。這組發展障礙包括典型自閉症(Autistic Disorder)、蕾特氏症(Rett Syndrome)、兒童期崩解症(Childhood Disintegrative Disorder)、廣泛性發展障礙-非特定型(有時稱為非典型自閉症)(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 - not otherwise specified, PDD-NOS)以及阿斯伯格綜合征(Asperger Syndrome)。

每個自閉症患者都是獨特的。許多符合自閉症譜系的患者在視覺感受上、音樂以及學業技巧上都具有卓越的能力。大約百分之四十左右的患者擁有平均或高於平均的智商能力。事實上,很多譜系之內的患者應為這份獨特的能力而自豪。他們看待世界的視角「非典型」但有著不一樣的美麗。

要說到鑒別,我們得先來看看一般(典型)兒童發展的狀況是怎樣的。發展里程碑並不是說每個孩子都百分百按照這個進程,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參照。有的孩子會更快一點,有的孩子會慢一點,但是普泛來說,4個月到3歲的孩子大致會有以下這些發展特點:

3-4個月

  • 注視面孔並表示出興趣,視線會追隨移動物體
  • 會分辨熟悉的物品和人,會對媽媽(第一養育人)的聲音發出笑聲
  • 開始發展社交性微笑(有原因,有互動,你對我笑,我接收過來,我也對你笑)
  • 會轉頭跟隨聲音

7個月左右

  • 會對他人的情緒做出反應
  • 享受面對面的遊戲
  • 使用手口探索,努力去抓雙手不可及的物品
  • 叫名字的時候會有反應
  • 會使用聲音來表達歡愉與不滿,發出一串的聲音

12個月左右

  • 喜歡模仿別人,嘗試模仿聲音
  • 喜歡簡單的社會性互動遊戲
  • 探索物品;尋找藏起來的東西
  • 會使用簡單的手勢,如用手指物品
  • 能發出不同音調和語氣的聲音,也許可以說單個的字詞
  • 被叫到名字的時候會看發聲的那個人

24個月左右

  • 模仿別人動作
  • 很興奮有別的小孩的陪伴
  • 懂得一些詞語
  • 能把圖畫上的圖案跟名稱對應起來
  • 開始按照形狀和顏色分類
  • 開始簡單的裝扮遊戲
  • 認識熟悉的物品和人的名字
  • 能跟隨簡單的指示
  • 可以把兩個以上的詞語組合起來表達需要

36個月左右

  • 公開表達情感,有很多樣的情緒
  • 玩裝扮、想像類遊戲(比如會用香蕉假裝是電話)
  • 能按照圖片選物品
  • 能用簡單的詞語跟人溝通,跟隨成人的指令
  • 使用代名詞(我,你)和一些複數詞(我們,你們)

而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孩子會出現但不限於以下的早期徵兆:

6個月或者之後缺乏大笑容或者是其他溫暖、歡快的表情(沒有能力共享快樂)
9個月或者之後缺乏來回互動地分享聲音、笑容、或者其他面部表情
12月大的時候依然沒有牙牙學語的聲音
12月大的時候叫名字沒有反應
12個月大依然沒有來回的互動性的手勢,比如用手指(東西)、展示、伸手(要東西)或者揮手等等
16個月的時候依然沒有出現字詞(一般這種情況常見於典型自閉症)
24個月大時依然沒有能把兩個詞連起來的有意義的表達(在非模仿或者重複的情況下)
在任何年齡,喪失語言、牙牙學語聲或者已經學會的社會技巧

在遊戲中,我們也能發現一些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孩子的特點。比如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懂得向大人求助,會卡住(不會用關係來解決問題);遇到挫折哭的時候不看向媽媽,迴避眼神接觸;有的人會用眼角餘光來看人,而不是直視;少見或者嚴重受損的活動興趣;再大一些之後,我們還能看見一些重複性的儀式行為,比如旋轉、前後晃動身體等。有一些兒童會出現迴音式模仿,重複聽到的話語。例如媽媽問「你冷嗎?」 得到的回應是孩子也說「你冷嗎」而非回答。這種迴音式模仿可能會在對話時馬上發生,也可能會過一段時間之後重複,或者是不斷地重複同一段話。有時候也會出現重複在電視里聽到或者以前聽到過的話。

要注意的是並不是說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孩子/成人就不會說話,他們中有的人是可以有大量的辭彙並說的很好的,但是他們無法進行互動的交流,也比較難以傾聽他人。對於自己喜歡的東西可以滔滔不絕很久,但是無法與他人進行有來有往的討論或者分享。

從臨床的角度來看,有一部分被確診為自閉症的孩子可能是處在典型和非典型的邊緣。對於這部分孩子,可以通過遊戲的方法來進行訓練,幫助他們發展適應能力。雖然這些訓練和治療並不能保證他們能像完全正常的兒童一樣生活、學習;但是會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他們融入社會,降低生活和與人相處的困難。我個人的感覺,如果父母是自己親自帶孩子,應該不難發現孩子與眾不同的一些特點,從而能更早地針對癥狀進行干預。如果孩子是由老人或者阿姨來帶,那麼被發現的時間就會比較晚。爸爸媽媽的養育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尤其是在3歲以前,媽媽更加重要。經過十月懷胎,媽媽會對孩子有一種天然的警覺和機敏,像一個火力全開的雷達。:)

來自中心諮詢師 Ban Ying


我是牙醫,現在德國,由於職業關係,前一段時間受到了關於自閉症的介紹和認知。 現在自閉症已經不在被定義為疾病了(illness),而是生長發育的異常 (全稱為 Autism wide-spectrum disorder)。因為如果定義為『『疾病』『,父母會想盡各種方法、心存希望去治療,以期望治癒甚至有所改善也好;定義為『『發育異常』』的差別就在於,既然不是疾病,自然無法治癒,家庭成員社會要盡量去理解、接受自閉症兒童的思維以及行為模式,從而能幫助他們,改善他們的社交和自我生活能力,而不是去治療。

自閉症的表現形式差異非常大,所以稱為wide-spectrum (廣譜?),也有自閉症人群擁有很高的智商,成為科學家,工作結婚都沒有問題。

簡單來說,自閉症人群和普通人群的差異主要在;社交技能、同理心(他們的感受和常人是不同的)、不愛肢體接觸、對聲音氣味光線易於常人的敏感、語言能力、學習能力、偏執、愛重複行為等。
當時上課的時候,我腦海中出現的高智商自閉症典型代表,就是生活大爆炸里的謝爾頓,看過的人可以體會一下。他不願意與人肢體接觸;一切都要很按照他的規矩(東西放哪裡,周幾吃什麼都要有規律);對別人沒有同理心(別人難過的時候,他只會在一旁認真分析)他媽媽教育他,別人難過的時候你要端上熱飲,所以他也會做(這就是對自閉症人群融入社會能力的干預)、有人坐他的位置他會抓狂(偏執),他不能理解或者感受別人的嘲諷等等。

我並不是自閉症的專業人士,所以認識肯定非常有限,或者說是有誤。但是,我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的小孩就被診斷為自閉症,雖然他很少提及,但是,我可以強烈感受到這種不提及背後深沉的痛苦。 他們一直在嘗試進行各種干預治療,我想,有時候人最痛苦就是不能夠,不願意,也沒有足夠的知識來接受現實。

在這裡回復,也只是希望能夠拋磚引玉,希望專業人士因此去更多了解國際上關於自閉症的一些新的趨勢、發展或者理念,能夠幫助有需要的人 (不只是對自閉症人群,更是對他們所在的家庭成員),不應該再一味強調自閉症是一種不可治癒的『『疾病』』。


其實很多百科都有,如果讓我來介紹我會介紹下面這些


請首先了解:孤獨症的表現很複雜,個體差異很大。這裡只列舉其中比較共性的一些

語言障礙:沒有語言能力(有些),不能正確使用人稱,鸚鵡學舌,用動作表達需求

交流問題:對聲音沒有反應,對疼痛不敏感,拒絕擁抱,缺乏目光對視,無法參與同伴的活動,抵抗正常學習方法

動作異常:喜歡旋轉物品,莫名其妙地發笑,動作發展不平衡,不明原因的哭鬧,特別好動或不動,對真正的危險不懼怕

興趣狹窄:拒絕接受變化,對環境冷漠,奇怪的玩耍方式,特別依賴某一物品

公認的自閉症測評量表有「克氏行為量表」和「CARS評量表」
有興趣可以搜來看看,但注意這些測評量表必須在專業人士的使用下才能保證準確率
如果有任何覺得孩子不對勁的請儘快去醫院檢查,越早越好,三歲到六歲是最佳的干預期,三歲之前癥狀不一定很明顯,六歲之後再來干預就很辛苦了。。。


自閉症從國外引入國內,從科學確認到大規模治療干預僅有二十年的歷程。由於沒有建立完整的鑒定體系,特別是由於醫學基礎科學對其沒有建立完整、系統的生物醫學機制理論,所以自閉症還不能通過醫療儀器檢測出來,主要依賴醫生通過國際標準的行為量表和個人經驗進行判斷。閉症診斷國內目前主要遵循的標準是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和國際疾病診斷與分類第十版(ICD-10),但這些標準都有著令人吃驚的寬泛性。以DSM-5為例,簡單的說只要有「社交障礙及重複的行為」就可以認定為自閉症(譜系)。但問題是去求醫的孩子儘管其他表現不盡相同,比如有的喜歡開關燈、有的叫不應、有的不對視、有的沒有語言等等,但核心癥狀幾乎都有「社交障礙及重複的行為」,也就都無一例外的被確診為自閉症。為了不能都叫自閉症而有所區分,醫生會根據「診斷量表」測評的分值結果為自閉症加上不同的診斷前綴:分值低的叫輕度自閉症、自閉症傾向或疑似自閉症;智商高、能力稍強的叫高功能自閉症;分值高的叫中、重度自閉症或典型自閉症。而診斷量表無論是ABC量表、CARS量表或CABS量表,都是醫生或家長依據兒童的外在行為表現來填寫打分。這種評估一個孩子是否是自閉症都是以寬泛的標準為依據、以孩子的外在行為表現為導向的主觀判斷、以可能或疑似為結論的診斷方法在其他醫療領域裡是非常罕見的。這就造成了一個直接後果:去看病的孩子幾乎被「一網打盡」的戴上了自閉症的帽子,讓家庭無端的套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鎖。有人說診斷技術的提高是自閉症發病率從幾年前的萬分之一逐年飆升至千分之一、百分之一、甚至現在的幾十分之一的最直接原因,這樣的辯解不負責任甚至是荒謬的,真正的原因是標準變得寬泛,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家長對自閉症認識的普及,而不是技術的提高。自閉症正在以令人震驚的速度被人為擴大化,同時也開啟了無數家庭悲劇的人生命運。

精神發育障礙其實是多樣性的,眾多障礙之間在為特徵上有著很大的相似性,但仍然可以通過成長過程的訪談和一些細微且本質的差別進行鑒別。那些在家裡能拿著大人的手去取他想要的東西的、在學校里嚴重困擾正常學習秩序的孩子其實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他們都不是真的自閉症。真自閉症就如同電腦在出廠時CPU不合格,根本無法啟動,是基礎性硬體出了問題。而很多障礙如同操作系統出現了bug(漏洞、錯誤),或者被感染了病毒,只要修復bug或殺滅病毒,系統會重新啟動,恢復正常的運行,是操作系統的層面的問題。我們可以稱之為假自閉症。另外,還可以用醫學術語來比喻:真自閉症如果是「陽性」,假自閉症就是「假陽性」。例如艾滋病毒(HIV)假陽性意思是被檢測者檢測結果是陽性,但其實沒被感染。原因是為的是避免漏檢,在HIV檢測中使用的試劑靈敏度較高,導致未被感染的被檢測者檢測結果呈陽性,造成恐懼和壓力。這與自閉症診斷出現假陽性非常相似。診斷標準寬泛相當於檢測試劑敏感,以DSM-5為標準的診斷完全不用擔心漏診,幾乎是一網打盡的給前來就診的孩子統統扣上自閉症的帽子,同樣帶來恐懼和壓力。

總結一下

我們認為在環境因素以及表觀遺傳異常的作用下導致的神經發育、神經元可塑性、突觸連接功能、神經環路的異常是假自閉症兒童出現與真自閉症相同特質的根本原因。當然我們所說的環境並非霧霾或水質,而是從胚胎就已經開始的成長環境。因此評估的目的不僅要確定被評估人的障礙性質,更重要的是評估其訓練價值,並找到解決問題的依據。


之所以,會造成人們對此病的認識不夠深刻,我以為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這個病的名字「自閉症「」孤獨症」,中國人望文生義習慣了好嗎,覺會覺得和內向的性格有關。

我們為什麼就不能叫一個準確的病名呢~~廣泛性發育障礙亞型


[注]孤獨症(autism)是自閉症醫學專業用語,以下文字中涉及「孤獨症」、「ASD」、「孤獨症譜系障礙」均指我們口語中的「自閉症」。
————————————————————

「鑒別自閉症」?
唯一可靠的方法是:去具有自閉症診療能力的正規大醫院檢查
其它任何「方法」「寶典」都是不靠譜的。

據《中國自閉症兒童發展狀況報告》(2014),中國自閉症患者可能超過1000萬,其中0至14歲兒童患兒超200萬而專業診斷醫生僅百人。各位算一算就知道了,即使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充其量也不超過20個能專業診斷自閉症的醫生。在這種條件下,各位家長指望通過「百度一下」就知道自己孩子是不是自閉症——這未免想得太簡單輕鬆了。

首先,自閉症很複雜,沒有一個「典型的自閉症癥狀」。雖然我們常說典型自閉症有三大癥狀:社會交流障礙、語言交流障礙、重複刻板行為,但臨床上發現,很多患者未必在三個方面都有明顯的缺損(比如未必有刻板的行為),同樣是自閉症,有的孩子是多動,有的孩子連下樓梯都不會,後者還容易跟腦癱混淆,大多數孩子學語障礙甚至終身不能說話,卻也有阿斯伯格綜合征患者是可以說話的,還有的孩子非常討厭噪音,而另一部分則可能成為音樂天才……這些孩子夠不上典型孤獨症的診斷標準,但是在社會性和交流能力方面還是有比較明顯的缺陷,難以用一個特定的「標籤」來命名。所以,自閉症的學名全稱叫做:孤獨症譜系障礙,把孤獨的相關行為表現看成是一個譜系,程度由低到高,低端的就是「典型孤獨症」,高端的就逐漸接近普通人群。也就是說,所謂的孤獨症,只要具備了「三聯症」特徵的一部分,就沒有「是與不是」的概念,更確切的是「在譜系內的缺損程度有多深」。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家長粗淺對照網上所謂「自閉症常見癥狀」一一核對,會很容易發現自己小孩在很多方面根本不像自閉症啊,本著一顆僥倖的心,家長就可能對孩子出現的各種問題忽視、錯過最診斷時機了。

一個比較沮喪的現實是,即使家長及時發現問題求助醫生了,醫生往往也無力幫家長診斷自閉症。因為,診斷自閉症這個事情,不像診斷感冒發燒——隨便哪個醫生,只要看一下化驗報告:體溫升高白細胞升高,就知道是細菌性感冒該吃抗生素了——自閉症這個東西,麻煩就麻煩在當今醫療技術還沒先進到用一個儀器「嘩」的測驗一下就能報告你得了還是沒得自閉症。醫生靠什麼知道你得病沒得病?很遺憾只能通過經驗來判斷(這種純望聞問切式的診斷,很像中醫看病方式對不對?對醫生的經驗要求太高了)。
據《兒童孤獨症診療康復指南〔2010〕》,衛生部推薦的幾個評估量表包括:孤獨症行為量表(ABC)、克氏孤獨症行為量表(CABS)——初步篩查;兒童孤獨症評定量表(CARS)——具體診斷;以及一些輔助測量兒童發育評估和智力測驗的量表。在國際上,大家比較認可的是美國芝加哥大學精神病學教授洛德及其同事制定的孤獨症診斷觀察量表(ADOS-G)和孤獨症診斷訪談量表修訂版(ADI-R)。醫生掌握每一種表格都需要繁複的學習、演練,而且所有的判斷都有相當的主觀性,例如,喊小孩名字他有沒有回應?0-5分,你給幾分?不同的人選擇都有各自主觀判斷的。家長如此,醫生也是如此(有的表單是家長憑回憶填寫、有些表單是醫生測試患兒反應後填寫的)。PS,目前醫學家發現部分基因與自閉症有關,但自閉症里攜帶異常基因的比例很低,而且基因檢測費用昂貴,故不適合作為診斷自閉症的通用方法。
如果患兒還小(不到3歲),他們與正常兒童之間表現出的差異非常輕微,一方面會被家長忽視,另一方面,到醫院問醫生醫生心裡也沒有底,即使發現問題,大多也只敢確定為「發育遲緩」、建議家長「注意觀察」。這麼一耽誤,就可能拖到孩子3歲不說話才來到大醫院進一步複查。而自閉症這個事情,是越早發現越早干預康復效果會越好的。3歲前是黃金時間。
綜上:由於自閉症診斷高度依賴人工和經驗,所以很難做到標準化、大規模複製。如此就不難理解為何「我國能專業診斷自閉症的醫生僅百人」了。

現實是那麼個現實,我們要說的是解決方案。
第一,大家肯定不要根據幾條「百度知道」去自己判斷自己孩子是不是自閉症,中國能幹這活的醫生都少之甚少,就別提在家DIY了
第二,前面李老西、馬曉莉幾位答案中提到的一些方法,可以幫助大家早期篩查自己孩子是否存在高度危險,其中①缺乏目光對視、②呼名不應、③缺乏聯合注意這三個方面我建議大家更關注一些,因為它們是早期能發現的癥狀,而且是很基礎、患兒比較通常出現的癥狀。前面兩個好理解,第三個「聯合注意」比較學術,我做了一張圖放在前面了幫助大家理解。
第三,如果孩子有部分癥狀,建議就近去正規兒童醫院篩查,如果兒童醫院說是「發育遲緩」、「還不能確定是不是自閉症」、「可能是輕度自閉症」……建議儘早去北上廣大城市兒童醫院做專業確診,我知道上海有能力測這個的是復旦兒科和新華醫院,別的城市大家可以自己查一下。

我的專欄:喵星人小Ten


工作原因接觸過很多自閉症兒童。非專業,只談談自己的經驗。有不對的地方希望大家能指出。

不知道國內情況,我最早就職的學校是不接受自閉症/特殊兒童的,所以對此完全不了解。後來跳槽到另一間學校,學校安排過這方面的講座讓老師們對自閉症有簡單的認識。但是非專業的老師們只能觀察,不能下定論。每年會有來自澳洲的專家,不知道怎麼稱呼,暫稱為專家吧。我們可以告訴專家提出自己平時觀察到的現象,她會到班裡觀察一節課,然後下定論,和家長溝通。

每個班級只能有一個特殊兒童,因為確實需要更多的精力來照顧特殊兒童,太多會兼顧不過來。情況比較糟糕的需要先單獨進行干預,特教老師覺得孩子準備好時才能上課。有自殘或嚴重打人傾向的孩子需要一個專人在課室照看。

我接觸最多的是2-3歲的學生。我觀察到的特殊兒童的各種表現有:注意力極度不集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時不時莫名大喊大叫/笑,情緒極度不穩定,沒有眼神交流,坐不住,語言遲緩,沒有危險意識,偏執地堅持某件事等等。另外,自閉症男女比例是4:1左右。

自閉症雖然不能治癒,但是儘早進行干預能得到很大改善。像其它答案里說的2-6歲是最佳時期。比起有些答案里提到的金錢原因,(因為一對一比起普通上學費用確實是一筆很龐大的支出)更可怕的是家長不能接受事實,而讓孩子錯過了最佳干預期。包括我的一個關係很好的朋友,當我婉轉地和她說起應該帶她孩子去諮詢一下的時候還和我翻臉了。

特教老師們需要有非常好的耐心,我看到的有限的幾節課就是不斷引導自閉症兒童重複做簡單的動作,項目。

家長能做的就是盡量多溫柔地和孩子交流,多帶孩子參加體育活動,為孩子做簡單的按摩幫助放鬆肌肉,可以用柔軟的梳子刮皮膚提高皮膚敏感度。

干預並不是立竿見影,而是要幾個月甚至幾年才能看到成效。但很久後當你回過頭對比一下會發現,孩子已經有很大的進步,甚至和當初完全不一樣。


蟹腰 話說我這麼沒存在感的用戶你是怎麼找到我的好奇怪…

話說我的簽名外向型孤獨只是調侃,不是真自閉啊…不過也說不定,也許真有不嚴重的自閉症呢
總之 你的問題幫不了了抱歉…

習慣性匿名了(喜歡匿名算不算自閉啊…)

不過給樓主提個建議,邀請簽名有自閉相關性的用戶來回答這個問題不靠譜啊,因為人家要是真自閉的話,他不一定理你嘛…


一,請先看視頻:診斷自閉症的新方法

二、再看文字以加深理解或重點複習沒看明白的地方
Ami KlinA new way to diagnose autism
我一直都想成為 社會交往中的一個能活動的實驗室 在於他人相處時,理解他們的感受與思想, 意圖和動機,從而產生共鳴. 作為一個科學家,我總想度量這種共鳴的感受 這種感受瞬間產生, 彷彿在眨眼之間. 我們憑直覺理解別人的感受 了解其行為所代表的意義 甚至在某個行為產生之前 我們總是 別人主觀意識里的客體 一直都是這樣. 我們就是沒法擺脫. 而這一點又十分的重要, 以至於我們用來了解自我與世界的每一種工具 都深受這一狀況的影響 人類本質上都是社會性的(群居的)
1:02
因此,我真正的自閉症之旅始於 我住進一個為成人自閉症患者設立的寓所 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生活的大部分時間 都在醫院裡度過. 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對他們來說,自閉症是及其可怕的. 他們有嚴重的智力障礙 他們不說話. 但最糟糕的是, 他們極度封閉,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與周圍的環境隔絕 與人隔絕 實際上,如果你走進一個為自閉症患者開辦的學校 你會聽到很多嘈雜的聲音 各種喧鬧,各種動作, 都在做著些什麼 但他們總是各自做各自的事 有的人可能在看天花板上的一盞燈 有的人可能縮在一個角落裡 他們可能不斷地重複這些動作 這些自我刺激的動作毫無意義 他們極度地封閉.
2:11
現在我們知道了,自閉症是一種功能的混亂 即共鳴功能的混亂, 就是我剛才提到的 這些是生存的基本技能 這些生存技能是我們繼承而來的 經由很多很多年的 進化而來的
2:29
大家都知道,嬰兒生來是很脆弱的 沒有人照顧,他們活不下去 所以很合理地, 大自然賦予他們 一種生存機制. 他們會親近照顧者 在人們出生後的幾天到幾周里 嬰兒更偏好人的聲音 相比環境的聲音,他們喜歡人聲. 他們喜歡盯著人看,勝過盯著東西看. 甚至當他們看著人時, 他們會看人的眼睛 因為眼睛就是人生經驗的一個窗口 因此他們會更喜歡盯著那些正看著他們的人 而不是那些沒有看他們的人 他們會親近照顧他們的人 而照顧者也會親近嬰兒 在這種雙向互助、一來一往如同舞蹈一樣的過程中 對人的思想慢慢形成至關重要的各種因素便產生了 人的社會心理,社會大腦也藉此形成.
3:28
我們總以為自閉症 是後天形成的 其實並非如此. 自閉症在孩子出生的時候就有了. 當嬰兒和照顧者在一起時, 他們很快便意識到 在兩個人的耳朵之間 存在著很重要的東西 這種東西是無形的,你看不見, 但卻非常重要 這種東西就是所謂的注意力 他們很快就能學會 甚至在他們會開口說話前,他們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他們也會跟隨著別人的目光 因為人的目光所到之處 就是他們心中所想 很快地,他們開始了解事物的意義 因為當某個人看著一個東西 或指著一個東西時 交流的對方並不僅僅獲得一個方向的信息 也獲得了他人 對事物意義的理解以及態度 很快地他們開始建立這個意義的系統 但這一系統中意義 要求他們與人進行互動而獲得 這些意義 是通過他們與人分享自己的經驗而得到的
4:49
有個15個月大的小女孩 她有自閉症 我靠她非常地近 大概離她的臉只有2英寸,她卻完全不理睬我 想像一下我對你這麼做, 離你的臉2英寸那麼近 你很有可能會有種反應,對吧? 你可能會往後退,或者叫警察. (笑聲) 你一定會做點什麼. 因為你進去了別人的空間 而不引起反應是不可能的. 對我們而言,這是自然而然,毫不費勁的. 這是我們身體的智慧. 並不是語言教會我們的. 我們的身體就是知道如何反應, 這是我們早就知道的事實.
5:35
不光是人類會有如此反應. 對於我們進化上的遠親,也是如此 如果你是一隻猴子 你正在看著另一隻猴子 另一隻猴子比你的等級更高 如果這被看成是一種信號或威脅, 你是不會活很久的 這對其他動物來說是不可缺少的生存技能 離開這些技能他們活不下去 而對於人類社會來說 我們就需要這樣反應,互動性的反應
6:11
她那樣地對我不理不睬,可我離她那麼近 可能你覺得,她看得見你 也許她聽得到你 可是,幾分鐘以後, 她會走到屋子裡的某個角落 發現地上的小糖果,MM糖。 我根本吸引不了她的注意力 但有的東西,某個小物件,卻可以! 如今,大多數人都會將物的世界與人的世界 分得一清二楚 但是對這個自閉症女孩而言, 這個分割線卻不是很清晰 人的世界並不吸引她 但卻能吸引我們 我們能從分享經驗當中 學到很多東西 但這個自閉症女孩所做的事情 使得她的學習方式越來越偏離正常的軌道, 因為她不斷地封閉自己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大腦是決定性的 它決定我們將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但實際上大腦也會被我們的行為影響 當她越來越孤僻 互動越來越少的時候 她的思想和大腦也受到行為的影響
7:25
在所有成長障礙中, 自閉症與基因的關係最大, 自閉症是腦部神經錯亂引起的 這種紊亂在孩子早在出生之前 就開始形成了 我們現在知道自閉症有很多不同的種類 有很多自閉症患者有嚴重的智力障礙 但也有很多天賦異稟 有的患者完全不講話 又有的會一直說個不停 有的患者如果你到他們學校里去觀察他們 他們會一直圍著學校的圍牆跑個不停 如果你不阻止他們(他們會一直跑) 有的人會一直不停地跑到你面前來 不斷地想引起你的注意 但他們的方式常有點奇怪 從而無法引起你的共鳴
8:16
自閉症如今要更普遍得多, 我剛開始進入這個領域時, 我們以為一萬個人里差不多有四個自閉症患者 因而,自閉症顯得比較罕見 但現在我們知道,100個人里大概就有一個自閉症患者 我們的身邊有著數百萬的患有自閉症的人
8:36
社會為此而消耗的成本極大 僅美國這一花費大概就達到了350億到800億美元, 大家知道么,這些經費的很大一部分 都被用在青少年, 尤其是那些患有嚴重障礙的成年人 以及那些需要全方位密集照顧的患者身上 需要極為高強度的照顧 這樣的服務大概每年需要花費6萬到8萬美元 有的人沒有獲得早期的治療 而我們知道,自閉症隨著學習方式的不斷偏離 而逐漸惡化 就像我剛才提過的那樣 我們能否及早發現自閉症的癥狀 進行干預與治療呢? 我可以跟大家說,這個想法 在過去十年大大的改變了我的生活 我們完全可以 減輕自閉症的癥狀 但是,我們的機會並不多 因為大腦的可塑性只有那麼一陣 而這為數不多的機會時間 是人生命的前三年 這並不是說之後就沒有機會了,不是這樣的 但機會確實是越來越小 在美國,被診斷出自閉症的年齡 仍然在五歲左右 但在一些貧困地區 或一些醫療條件不好的地區 農村人口以及少數族裔自閉症患者 被確診的年齡還要滯後 這就好像我們要和他們說 那些社區的自閉症患情況 會越來越嚴重 所以我覺得我們在生物倫理上負有責任。 技術已經有了 但技術如果無法對社區產生影響 那麼技術也就不存在,我們若不抓住機會, 後果將不是我們所能負擔的。 因為自閉症孩子會變成患有自閉症的成人, 我們能為孩子們、為他們的家庭做的事情 如果早一點做到, 將會產生影響終身的作用, 不管是對孩子,還是對其家庭以及社區而言都是如此 這就是我們對於自閉症的看法
10:44
和自閉症有關的基因多達一百個 實際上,我們相信,很有可能 將會有300到600個基因是與自閉症有關的 不僅僅是基因,而是基因異常 這時候我們遇到一個問題 既然有那麼多引起自閉症的原因 那我們可不可以根據這些異常基因 來追查具體的癥狀呢? 像我這樣的人 當我們進入一個遊戲室時, 我們就能判斷一個孩子是否有自閉症 那要怎樣從很多的形成原因中 追查一系列相似的癥狀呢? 答案就在成因與癥狀之間, 即孩子的成長 事實上,我們對孩子兩歲前的生活非常感興趣 因為那些不利因素 未必一定會演變成自閉症 自閉症會自行形成 我們能否在那些年裡進行干預? 我們也許能減輕一些癥狀,誰知道呢! 也許還能阻止一些人得上自閉症
11:50
那我們該怎麼做呢? 我們怎麼樣能引起共鳴? 怎麼樣進入到別人的存在當中? 我記得當我和那個15個月大的孩子在一起互動時, 我腦子裡只有一件事 「怎麼樣才能進入到她的世界呢?「 」她是在想著我么?還是她正在想著別人?」 這很難做到,我們必須倚靠技術 我們必須到她身體內部的世界中去 我們要從她的眼睛看世界。
12:23
所以過去的很多年我們都在做一項技術 以眼球追蹤為基礎, 我們可以看到在每個不同的時刻, 孩子們都是被什麼吸引了 這是我的同事,Warren Jones, 我們一起研究創造這些方法, 整整研究了12年, 你看這是一個五個月大的嬰兒 這個五月大的男孩將要去觀看別的事物, 就是他世界裡存在的事物, 他的媽媽,照顧他的人,還有一些 他日間被照顧時的各種經歷 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擁抱他的世界, 並把那世界帶到實驗室來, 但為了達到這個目的, 我們要創建很精密的測量方法, 測量人們以及嬰兒 如何與世界互動的方法 每個時刻都要測量 從而知道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
13:24
我們創建了這些測量方法, 現在大家所看到的這個東西叫 「注意力漏斗」 你們看到的這個視頻 每幅影像的間距大約是一秒 這是35個正常孩子所看到的世界 他們都是兩歲大的孩子 當我們停在其中一幅影像上時 這是正常的孩子在做的事情 而綠色的地方,是自閉症的孩子在做的事情 視頻停留在那個畫面上時, 正常孩子在看這些, 再看那個小男孩情緒的反應 那個小男孩和那個小女孩正在鬧矛盾 而自閉症的孩子在做什麼呢? 他們會注意那個不斷轉動的門, 看著門開了又關,關了又開 我可以告訴大家, 這裡就有了差異, 這不僅僅發生在我們5分鐘的實驗里 而在他們生活里的每一分鐘都發生著, 他們的心智就此而形成, 它們的腦子在其他的方面不斷發展, 而這些方面與他們同齡的夥伴有所不同
14:29
這裡有一個結構圖, 這是從我們的兒科醫生朋友那裡拿過來的, 這是一幅關於生長曲線概念的圖, 你知道,你帶一個孩子去看兒科醫生時, 你會得到他的身高,體重 所以我們決定我們要作出一個 社交發展的成長圖 我們找了很多孩子參與實驗,從他們出生開始 大家可以看到X軸上寫著2,3,4, 5,6,到9,一直到大概24個月 這些是他們盯著人的眼睛 看的時間百分比, 這就是他們的成長表 他們愛看人的眼睛,從這裡開始, 基本上很平穩, 在最初的幾個月里它還上升了一些. 我們再來看看 這些有自閉症的孩子的曲線. 非常的不同 剛開始很高,然後就一直下降。 這表明,他們本來具有追尋人眼神的能力 但後來卻不再被吸引了 這就是說,你,作為一個外界的刺激 你對他們產生不了影響了 在他們探索日常生活的過程中你不無關緊要
15:46
這些數據如此重要, 以致於我們非常想知道在出生後的六個月里, 到底發生了什麼, 因為當你開始與一個兩三個月大的孩子互動時, 你會對這些孩子的社會性感到驚訝 我們在那六個月看到了一個情況, 這兩組孩子很容易被區分開來 通過這些方法或者其它的方法, 我們發現,實際上我們的科學, 是可以及早地診斷出自閉症的 我們不需要等到第二年 自閉症的癥狀開始出現時才確診 如果我們測量的東西是進化而來, 並保存下來的,且出現的時間非常早的話, 尤其是出生後幾周就出現的癥狀, 我們就可以將對其診斷提前到, 提早到出生後的兩個月內, 這就使我們如今在研究的內容,
16:47
現在,我們可以創造出最好的科學技術, 還有最好的方法來爭端那些患自閉症的孩子 但如果我們不能改變他們的現實情況, 這一切都徒勞無功. 當然了,我們現在需要各種設備 能被送到第一線的工作人員那裡 我們的同事,那些坐診的醫生, 他們能見到每個孩子, 我們需要把這些技術, 轉變成對他們的工作有實際用處和價值的東西, 因為他們要幫助那麼多孩子, 我們希望我們的成果能廣泛推廣, 這樣我們就不會漏掉任何一個孩子, 但如果沒有完善的基礎設施, 和干預治療的方法 那這也是違反這會責任與道德, 我們需要能夠與家庭合作, 去支持那些家庭,在最開始的幾年裡與他們一起, 我們需要從診斷他們是否患病, 發展到普遍有效的治療方法, 因為這些治療將會改變 孩子與他們家人的生活
17:52
現在,我們要想想我們能做些什麼, 我可以告訴大家, 在這個領域這麼多年, 最開始的幾年, 人會覺得自己很年輕充滿幹勁, 會感覺我自己所鑽研的科學 真的能給現實帶來影響, 可以讓其他人不再重蹈我的覆轍 不走我走過的老路, 我那時以為自閉症是個無法治癒的疾病 但如今再也不這麼想了。 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
18:29
我們的想法並不是說要完全治癒自閉症。 那不是我們要的。 我們要的,是要確認, 那些患了自閉症的人 能從那些可怕的結果中釋放出來,得到自由 不再是嚴重的智障,或者是語言能力的缺失, 也不再極度的封閉 我們覺得實際上自閉症患者, 看待世界的視角非常的特別, 我們需要這樣的多樣性, 他們能做得特別好, 在一些他們擅長的領域, 在可預測的情況下,可掌控的情況下。 畢竟他們專註於世界本來的面貌, 而不是學習怎樣在世界上生存, 這就是一個長項。 例如,當你的工作在技術層面時 這就是一個長項。 還有一些人,具有極高的天分 藝術上的天分 我們希望他們也能自由施展, 我們希望下一代患有自閉症的人 不僅能發揮他們的長處, 更能實現他們美好的夢想。
19:31
謝謝(掌聲)

三、兩張重點的圖:


按照美國科學院神經病學和兒童神經病學協會自閉症篩查流程
如果孩子符合以下任何一點,即可以進入自閉症篩查程序

a)一個孩子在12個月齡的時候仍不會牙牙學語或者不會用手指物或其他手勢
b)一個孩子在16個月仍不會發單音節的詞
c)一個還在在24個月仍不會自主的發出兩個音節以上的詞(仿音不算)
d)以及在任何年齡段在語言和社交技能上有缺陷

一般還會進行重金屬檢測(尤其是有異食癖的孩子)和聽力檢查

在DSM-5中,診斷自閉症的標準變為2個,社交、刻板行為,有沒有口語和有沒有智力障礙都作為診斷依據。

A 在多種場合下,社交交流和社交互動方面存在持續性缺陷。
1) 社交情感互動缺陷
2) 非語言行為交流缺陷
3) 發展、維持和理解人際關係(主要照顧者不算)的缺陷

B 受限的、重複的行為模式、興趣或活動。
1) 刻板或重複軀體運動、使用物體、使用言語。
2) 堅持相同、缺乏彈性地堅持常規或儀式化的語言或行為模式。(微小改變帶來的極大痛苦) 
3) 高度受限的固定興趣,強度與關注度異常。 
4) 感官輸入的過度反應或反應不足。

C 癥狀必須存在早期的幼年之中(但可能不會完全的顯明,直到社交能力出現缺陷)。

D 所有的癥狀在一起限制並損害了生活的正常功能和學習。


普通父母很少會往這上面想,而且自己判定時不夠客觀,加上周圍家人朋友不合適的安慰和鼓勵,最終大多數家長還是要求助於醫療機構來做最終診斷。
只有醫院做出了最終診斷了,家長才會死心。而且有診斷書的話,條件不好的家庭可以向國家申請殘疾人補助。
太複雜的會讓家長混淆了,我覺得出現以下情況就需要去醫院發育科做診斷了。
第一,跟人沒有對視,就是不直視你的眼睛,如果多數情況下都這樣,就需要高度警覺。這點自閉症和普通孩子差異非常明顯,你盯著他的臉喊他基本都不會看你,或者瞟一眼馬上就轉開。
第二,對叫他的名字沒有反應。
第三,愛動,停不下來;不怕高,再高的地方都敢爬,而且不會表現出害怕。
我覺得但凡有以上特徵,就有必要到醫院做專業診斷。
我覺得被耽誤的孩子除了家長心存僥倖以外,基本就是被當作正常小孩對待的那些:覺得孩子就是不愛理人、就是有點好動。
我覺得自閉症是非常需要宣傳這方面知識的,讓人們更多的了解這種疾病。還有也需要政府部門的支持。在我這裡,有很多周圍縣市甚至更遠地方的人來給孩子做訓練。過程至少需要一位家長全程陪同,外地的都在附近租房子,一般家庭根本承擔不起。
再回答一遍題主的話,甄別孩子是否是自閉症,就是孩子的狀態可疑,及時到醫院做專業診斷。沒有哪個家長不看到診斷書就相信孩子是真的有自閉症,即使99%認定,也有最後一絲僥倖留在大夫哪裡,而且申請國家補助也需要診斷書,這一點對多數有自閉症孩子的家庭很重要。
以上。


孤獨症行為檢核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在線填寫《孤獨症(自閉症)兒童評定量表》,立刻自測。本量表由Krug(1978)編製,列出57項自閉症兒童的行為特徵,包括感覺能力(S)、交往能力(R)、運動能力(B)、語言能力(L)和自我照顧能力(S)五個方面。每項選擇是與否的回答,對"是"的回答,按各項負荷分別給予不(0)、偶爾(1)、有時(2)、經常(3)、總是(4)的評分。

怎麼判斷孩子有沒有自閉症呢?

有的家長可能有過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孩子的耳朵是好的,但是叫他他不理人?為什麼她的眼睛是看得見的,但是不跟我對視?為什麼他不看動畫片反而喜歡重複看電視廣告?我的孩子是不是有自閉症?一般認為,自閉症的治療年齡越小,效果越好。而自閉症孩子一般在一歲會開始表現得和普通孩子不一樣。通過評估,可以幫助家長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避免錯過最佳干預康復時期。

注意事項: 家長並沒有診斷能力,不能僅憑ABC量表來診斷自己的孩子是否患有自閉症,本表僅用於參考。


許多人喜歡用「孩子到了年齡不說話」這一個表現就判斷孩子得了自閉症,但是事實上,自閉症還有其他比較明顯的障礙:社會交往障礙、興趣範圍狹窄、行為方式刻板等,社會交往障礙表現在不能與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際關係、與別人無目光對視、表情貧乏、缺乏期待父母和他人擁抱等,而且分不清親疏關係,對待親人與對待其他人都是同樣的態度。目前,自閉症還沒有完全治癒的辦法,但是通過專業特教老師干預、強化訓練等,可以顯著改善患兒的癥狀,提高他們的社會技能。


對於自閉症的診斷,臨床上還沒有完善的工具和方法。目前普遍認可的診斷方法是由專業語言治療師、心理學家及兒科醫生組成跨學科評估小組,在診斷手冊的指導下,對個體進行語言、社會交往以及行為興趣等多方面評估,然後綜合結果給出診斷。

研究顯示,對患兒的早期干預治療能在最大程度上幫助這些兒童的發育成長。在發病的早期階段,即從兒童出生到3歲期間,進行干預治療將幫助他們培養語言和運動能力,以更好地與他人交流。但最新數據表明,大部分患兒仍在4歲以後才被診斷出自閉症。

自閉症兒童在很多方面都與正常兒童不同。父母多加留意就可儘早發現孩子可能患有自閉症的跡象。這些跡象就包括:

第一,他們會病態依戀某些特殊物品。患兒通常會對某些物品產生特殊的興趣,如積木、收音機、皮球等,甚至達到迷戀的程度。他們對這些東西愛不釋手,並在玩耍中獲得滿足。如果將這些物品拿走,他們就會哭鬧、驚慌。

第二,他們會刻板地重複一些動作。患兒常常重複刻板的遊戲模式和生活活動模式,抗拒改變,缺乏變化和想像力,例如反覆整理玩具,穿褲子前一定要先穿襪子,用腳尖走路,坐的位置不能改變,以及生活內容的順序必須保持不變等。

第三是人際交往障礙。患兒與周圍人缺乏情感交流及合作意識。他們常常迴避與他人的對視,甚至不會揮手表示再見。他們很少參加其他兒童的遊戲,而是把自己封閉在獨立的小世界裡,自得其樂。

第四是語言發育障礙。患兒一般語言逐漸減少,嚴重時完全缺乏。患兒對語言的理解能力低下,常出現刻板、重複、模仿和代詞錯用問題,無法正常表達自己的需求。患兒不會運用面部表情、肢體動作、姿勢及音調與他人交往。

第五是感知障礙。患兒對聽覺、視覺刺激反應遲鈍,例如聽到自己的名字毫無反應,對周圍人的微笑默然無視,以及不能按照指示做事情等。

最後一個是脾氣古怪。有些患兒脾氣暴躁,表現出暴力傾向。

結合這些可能出現的跡象,父母對孩子的日常行為活動加以觀察,如果發現問題要及時帶孩子就診,就可以儘早確診,儘早干預。

最後,推薦一個幫助自閉症兒童的活動。浙江溫州的畢昌煜年僅19歲,卻是一位著名的畫家,他患有自閉症,卻天賦異稟,曾經被陳丹青稱為「中國的畢加索」。他的畫作被印製在衣服、絲巾上,引起追捧。今年「雙十一」左右一段時間,歐莎服飾將在各大電商平台上舉行義賣,每出售一條畢昌煜畫的絲巾,將捐出11元給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兒慈會)。並且每賣出一件歐莎的產品,歐莎就向兒慈會捐一元。

願社會更多地關注這些「星星的孩子」,也願科技發展,希望能夠治癒自閉症的一天早日到來。


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ticspectrum disorder,ASD)是以社會互動、語言交流以及興趣行為等表現偏離正常為共同臨床特點的一組神經發育性障礙的通稱。在中國,自閉症也翻譯為孤獨症。

自閉症多數病例的發育異常開始於嬰幼兒期(3歲前),但均在5歲之前就已表現明顯。一般來說,起病年齡越小癥狀越重。他們的主要障礙表現在與人交往、交流溝通、興趣和行為方面的異常。個體癥狀的嚴重程度差異較大,有的在不同年齡階段癥狀表現也可能發生變化,有的還可持續到成年。

自閉症兒童常見的行為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社會交往障礙。自閉症兒童與周圍人的情感交流受限,孤獨離群,缺乏與人交往和交流的能力。他們中的大多數喜歡自己玩耍,缺乏與人交往的興趣,不能建立正常的夥伴關係。在與人交往時,不會也不懂得如何使用交往技巧,還會迴避與他人的目光交流,他們往往會把目光移到無關的方向,或者無目的地移動。平時活動時他們的目光也游移不定,很少正視他人,也很少表現微笑。他們不懂耶很難學會和遵循一般的社會規則,在集體場合常獨自玩耍。

第二,交流障礙。交流障礙有兩種表現:言語交流障礙和非言語交流障礙。

言語交流障礙主要主要有自閉症兒童的言語發育遲緩,言語理解、運用能力受損,並且他們的語調、語速、節律等異常。

如自閉症兒童會的辭彙少、語法不準確、詞不達意等各個方面,甚至還表現在發音等方面。大多數自閉症兒童言語很少,嚴重的病例幾乎終生不語,會說會用的辭彙有限,並且即使有的孩子會說,也常常不願說話而寧可以手勢代替。有的會說話,但聲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語重複一些單調的話。有的自閉症兒童只會模仿別人說過的話,而不會用自己的語言來進行交談。不少自閉症兒童不會提問或回答問題,只是重複別人的問話。語言的交流上還常常表現在代詞運用的混淆顛倒,如常用「你」和「他」來代替他自己。還有不少自閉症兒童時常出現尖叫,這種情況有時能持續至5- 6歲或更久。

非言語交流障礙:自閉症兒童常拉著別人的手伸向他想要的物品,但是其他用於溝通和交流的表情、動作及姿勢卻很少。他們常常不會用點頭。搖頭以及各種手勢動作表達想法,與人交往時表情常缺少變化。

第三,興趣狹窄,行為刻板重複。自閉症兒童的興趣和愛好往往狹窄而異常,他們往往恪守固定生活模式,也常在較長時間裡專註於某種或幾種遊戲或活動,拒絕他人的參與。傢具的移動,甚至飲食起居的改變都會引起他們情緒變化,比如:發怒或恐慌,有些患兒嚴重到連吃飯時坐的位置、碗筷放在什麼地方都不能改變。自閉症兒童常坐不住,活動過度,以腳尖走路。他們的注意力易分散,習慣東張西望,或作伸頸、裝相等怪異姿勢,而且常常會重複地做一些在外人看來毫無意義的動作,如蹦跳、拍手、奔跑、旋轉等。

第四,大多智力發育落後且發展不均衡。多數自閉症兒童智力發育比同齡兒童遲鈍,少數自閉症兒童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其在智力活動的某一方面有的又出奇地好,令人不可思議。有不少自閉症兒童的機械記憶能力很強,尤其對文字元號的記憶能力。研究發現,自閉症兒童的感知覺有異常,對環境的物理刺激和事件常常表現出過度的敏感或者遲鈍。他們的聽覺似乎有相當大的選擇性;有些自閉症兒童對一些特定的物體表現出高度的敏感性;他們在觸覺味覺與嗅覺方面也與普通兒童不同。

診斷標準

DSM一5中關於自閉症譜系障礙的診斷標準:

A.在多種場合下,社會交流和社交互動方面存在持續的缺陷,表現為當前或曾經有下列表現(以下為示範性舉例,而非列舉所有情況):① 社交情感互動缺陷。例如,異常的社交接觸和不能正常進行來回的對話,減少了興趣、情緒或情感的分享,不能啟動或回應社交互動;② 社交互動中使用非語言交流行為的缺陷。例如,語言和非語言交流的整合困難,異常的眼神接觸和身體語言或難以理解和使用手勢,完全缺乏面部表情和非語言交流;③ 發展、維持和理解人際關係的缺陷。例如,難以調整自己的行為以適應各種社交情境,難以分享想像的遊戲或交友困難,對同伴缺乏興趣。標註目前的嚴重程度:嚴重程度是基於社交交流的損害和受限,重複的行為模式。

B.受限的、重複的行為模式、興趣或活動,表現為當前或曾經有下列至少2項情況(以下為示範性舉例,而非列舉所有情況):① 刻板或重複的軀體動作、物品使用或言語(如,簡單的軀體刻板運動,排列玩具或翻轉物體,模仿言語,特殊措詞);②堅持相同性,缺乏彈性地堅持常規或儀式化的語言或非語言的行為模式(如,對微小的變化極端痛苦,難以轉變,刻板的思維模式,儀式化的問候,需走相同的路線或每天吃同樣的食物);③ 高度受限的固著興趣,其強度和專註度達到尋常(如,對不尋常物體的強烈依戀或先佔觀念,過度的局限或持續的興趣);④對感覺輸入的過度敏感或遲鈍反應,或對環境中感受方面的刺激表現出不尋常的興趣(如,對疼痛/溫度的感覺麻木,對特定的聲音或質地的異常反應,過分地嗅或觸摸物體,對光線或旋轉物體的凝視)。標註目前的嚴重程度:嚴重程度是基於社交交流的損害和受限,重複的行為模式。

C.癥狀必須出現於發育早期(但是,直到社交需求超過其有限的能力時,缺陷可能才會完全表現出來,或可能被後天學會的策略所掩蓋)。

D.這些癥狀導致目前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的有臨床意義的損害。

E.這些癥狀不能用智力障礙(智力發育障礙)或全面發育遲緩來更好地解釋。智力發育障礙和自閉症譜系障礙經常共同出現,做出自閉症譜系障礙和智力發育障礙的共病診斷時,其社會交流應低於預期的總體發育水平。

診斷要點

通過採集全面詳細的生長發育史、病史和精神檢查,若發現患者在3歲以前逐漸出現言語發育與

社會交往障礙、興趣範圍狹窄和刻板重複的行為方式等典型臨床表現,排除兒童精神分裂症、智力發育障礙、Asperger綜合征、Heller綜合征和Rett綜合征等其他全面發育障礙,可做出自閉症譜系障礙的診斷。

診斷要點為:

① 幼年發病(3歲前);②全面地對別人缺乏反應,建立不起情感聯繫,極度孤獨;

③ 有明顯的言語和非言語交往障礙,缺乏想像力;④ 如果患兒能說話,可表現某些特殊的言語形式,例如即刻地或延遲地模仿言語,意義不清的表達方式,代、名詞使用倒錯等;

⑤對周圍環境某些方面的奇怪反應,例如不願變更環境,對某些東西的特殊依戀等;

⑥ 沒有精神分裂症的妄想、幻覺,聯想鬆弛和言語不連貫等癥狀。

少數患者的臨床表現不典型,只能部分滿足自閉症譜系障礙的癥狀標準,或發病年齡不典型,例如在3歲後才出現癥狀。可將這些患者診斷為非典型自閉症譜系障礙。應當對這類患者繼續觀察隨訪,

最終做出正確診斷。

在鑒別診斷方面,要排除耳聾、智力發育障礙、腦損害、兒童精神分裂症以及明顯的社會心理因素所引起的類型癥狀。

參考文獻:

徐琴美, 丁曉攀, 等. 孤獨症兒童及其矯治方法的調查研究[ J]. 中國特殊教育, 2005 ,(6).

鄧明昱,勞世艷. 自閉症譜系障礙的臨床研究新進展(DSM一5新標準).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2016,
24 (4).

梁慧琳.兒童自閉症的遊戲治療. 忻州師範學院學報,2009, 25(1).
Chantal Sicile-Kira.Autism Spectrum Disorder(revised):TheComplete Guide tO Understanding Autism.New~ork,NY:Peri—gee Books,2014:212-230.


Omega-3 fatty acids supplementation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pilot study.自閉症兒童有一款比較不錯的營養可以持續補充,1項RCT研究,入組13名自閉症兒童 (5-17歲之間),治療組每日補充1.5g Omega-3脂肪酸,持續6周。最後發現治療組的刻板行為和過度活躍行為有所改善。

Supplementation of omega 3 fatty acids may improve hyperactivity, lethargy, and stereotypy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 meta-analy... - PubMed - NCBI 最新發表在Neuropsychiatr Dis Treat. 的一項關於Omega-3對於自閉症效果的RCT研究的meta分析,包含194名自閉症兒童,最終發現Omega-3能改善這類兒童過度活躍,刻板以及嗜睡等癥狀。


最直接最快的鑒別是有無目光對視,有無社會性行為。
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癥狀,但並不是每個自閉症兒童都存在,比如對數字、字母感興趣,喜歡拍手、轉圈等固定化的行為模式。
最好還是多帶孩子與同齡人在一起,觀察自己的孩子與別人有無互動、玩耍的具體情況等,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有異於別人,最好帶到醫院請醫生做出鑒定。


推薦閱讀:

幼兒髒話粗口怎麼引導?
為什麼有些人對家人反而不如對外人態度好?
盲人做夢是什麼樣子的?
如何克服和比自己優秀的室友待在一起的心理不平衡感?
如何看出一個人在撒謊?

TAG:心理學 | 兒童 | 自閉症 | 特殊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