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連雲港農商行不良貸款率飆升至 26.76% 的現象?這是否體現個別區域中小銀行的普遍問題?
1.你認為連雲港農商行自己提出的三個原因合理么?是不是實事求是,有沒有避重就輕?
2.這個程度的不良率,算是今年以來中小銀行的普遍情況么?退一步說,是個別區域中小銀行的普遍情況么?
3.與大型銀行相比,中小銀行在資產質量控制方面有什麼獨特的優勢和劣勢?
—————————————————————————————————————————新聞鏈接:連雲港農商行不良貸款率飆升至26.76%_金融頻道
【財新網】(記者 劉彩萍 吳紅毓然)
江蘇連雲港東方農村商業銀行(下稱連雲港農商行)2013年年報顯示,截至去年末營業利潤為-49.31萬元,歸屬於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凈利潤為-162.56萬元。資本充足率降至-4.56%(標準值≥8%),其不良率26.76%(標準值≤5%),存貸比為108.86%(標準值≤75%)。連雲港農商行的總資產為98.39億元,同比略有增長0.87%。雖然資產規模仍保持正增長,但其主營業務收入僅有4.63億元,同比下降39.3%,營業利潤-49.31萬元,同比下降100%,凈利潤也下降99.97%。
連雲港農商行解釋,利潤大減的原因主要是2013年的欠息貸款規模較2012年同期大幅增長,進而導致利息收入大幅減少。2013年利息回收率僅44.48%。
連雲港農商行不良貸款餘額205.63億元,較年初增加107.98億元。對於不良率的飆升,連雲港農商行表示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宏觀經濟下行,部分貸款企業停產、停業;其次,部分企業內部管理混亂,經營責任不明確,導致無法正常運營;第三,港口經濟不景氣,導致外貿進出口行業整個產業鏈出現問題。
截至2013年末,連雲港存在100萬元以上的未決訴訟案件多達273件,涉及訴訟本金11.8億元,連雲港農商行均是原告。
據財新記者了解,2013年以來,連雲港農商行部分經營指標惡化現象明顯。2013年4月,銀監會曾成立專門工作小組,到連雲港農商行進行調研,並撤換掉4名高管。
連雲港農商行下設36家支行,是當地唯一的地方性銀行。其前身江蘇連雲港東方農村合作銀行,也是江蘇省首批股權轉換成功改製為農合行的農村金融機構。
2011年5月開始,連雲港東方農村合作銀行開始改制,籌建為連雲港東方農村商業銀行,並在1年後獲得江蘇銀監局正式批複且開業。
2012年1月初,時任該行行長的徐建中曾對當地媒體表示,改制農商行的三項主要指標中,資本充足率為16%,不良貸款率控制在1.73%,撥備覆蓋率達250%,均已符合改制要求。
然而,一年後這些指標開始陸續出現問題。如2013年末的資本充足率為-4.56%;不良貸款率26.76%。事實上,其2012年不良率已從1.75%增加至13.02%。
照例吐槽。
1,這份報道的記者基本沒動腦子,直接從連雲港農商行的年報里抄出來。年報原文在:連雲港東方農村商業銀行。
2,抄就抄吧,還抄錯。不良貸款明明只有20.56億元,硬生生乘了十倍。
3,抄錯就錯吧,還抄漏,年報里除了提出不良資產產生的三個原因,還提了三個解決措施呢。
4,連雲港農商行的戰投是當年兩家同省農信系統的,一家東吳農商行已獨立並更名蘇州銀行,另一家常熟農商行,牽一髮動全身,這兩家戰投銀行一定會積極救助的。
5,當年改制農商的時候,清產核資沒核准,歷史包袱沒解決。
6,該行居然沒有向監管部門請求豁免公開年報,這種年報發布出來是分分鐘擠兌的節奏啊。韋昌明的面子很大,我來從一個側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如果是我行長,大致就是這麼回答。從報道看,字眼是「連雲港農商行」,那麼一般是辦公室主任之類草擬,行長過目?這種垃圾說法也就及格,被拋出來了。你要說實事求是,基本可以說實事求是。 如果有啥基本背景,我覺得可能跟蘇北民間借貸風氣有關。但具體到連雲港、連雲港農商行是否就捲入其中,我就不清楚了。
第二,這種情況普遍嗎?這個我的角度局限性就非常大了,我個人的感覺還不錯。如果你有格外的擔心,看一看連雲港在整個江蘇經濟中佔比,連雲港金融行業在江蘇的佔比。我個人覺得江蘇都不會覺得是很大的事情,應該問題就不是那麼大。我對36家支行205億的不良貸款,這個數字有點疑惑。翻翻今年的年報,這個數字的不良應該超過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的任何一家。報道中還提到總資產 98億。銀行總資產是大於貸款金額的。一般,銀行都是當地政府的錢袋子,沒有其他進一步的消息傳出來,那說明局面還穩得住。
第三,風險控制有啥優勢?理論上來說,決策鏈條比較短。缺點就是過於依賴具體決策人,依賴個人經驗。局限性非常大。經濟形勢不好是最重要的外部因素。內部管理粗放是肯定的。當然,致命的還是遇到了一些當地比較大的擔保圈、鏈的問題。
不要把連雲港的事情放至全國。哪家金融機構的連雲港分行是排名前十的大行?某家全國性銀行排名前五的分行出現資不抵債,那才是需要關注的問題。簡單說幾句吧。
1.資本充足率從前一年的的15.7%直接跌到-4.56%。不良分類來看,13年底次級4.3個億,可疑16.18億,損失類0。考慮到12年底已經有10個億的不良,13年的虧損不過49萬,資本充足率損失這麼大的原因是準備沒有提足,僅僅計提了4.29億,姑且不論150%、2.5%等銀監會這兩年的監管規定,連五級分類指引中要求的最低標準都沒有達到。這個做法保證銀行損益還不算太難看。但在沒有外來援助的前提下,這家銀行可以說是風險比較大的,有資不抵債的可能。
2.農商行是有其特殊性的,各省省聯社在農商行的改制發展過程中介入很深,給農商行提供系統支持,下達指標甚至是下達額度。在這種背景下,省聯社一般會想辦法支持解決,畢竟如果放任倒閉,對農信系統造成的損失恐怕要大得多。
3.農商行設立過程中清產核資一直是一項搞不清楚的事情。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過程中對貸款質量基本沒有什麼發言權,除非存在明顯的長期逾期,否則會計師事務所不可能對銀行提供的貸款五級分類進行調整。銀監會對清產核資的一些規定又與會計準則相衝突,現在回過頭去說清產核資中存在問題導致這兩年問題爆發恐怕不大合適。
4.這個現象有沒有代表性?有也沒有。不良貸款飆到20%+,資本充足率為負,實質上資不抵債,如此嚴重的經營危機還是沒有代表性的。但整個東部沿海的銀行業今年的確很難過,這還是建立在東部地區這兩年房地產發展比較好的背景下。如果經濟還不好轉,甚至房地產出現區域性崩盤,銀行業出現區域性風險的風險是存在的。這也是最近一段時間各地放開限購的消息不再受到住建部強力打壓的主要原因。
記者真是慢半拍...
連雲港這個事情去年就爆出來了,換行長像走馬燈一樣。今年金融辦開過會之後決定讓常熟農商行領頭來處理這個爛攤子,蘇州銀行至此就不管了。至於原因嘛,就是輕資產行業貸款過多了,產生系統性風險了唄。
今年搞出來一個配股方案,1元1股,比很多小投資者入股價格低,不過響應者也寥寥無幾,都是覺得會打水漂的。
最後還是要看常熟農商行怎麼處理,有消息是說金融辦要協調連雲港當地的國有企業吃下來部分不良。最後肯定是不會垮的。1.傳統的儲蓄貸款銀行,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行業,具體體現在:
1.1、利潤前置,風險後置(類似保險,先收保費,然後再給投保人賠償)。
1.2、所有銀行的原材料都是相同的:貨幣。
1.3、基於1.1和1.2好玩的事情來了,理論上,銀行的成本,原材料(存款 )成本是銀監會定死的,區別在於構成,但是,銀行的實際攬儲成本是不同的,農商行或信用社或小額貸款,他們的資金成本是較高;而售價(也就是貸款利率)則取決於幾方面,一方面是銀行的談判能力,一方面是公司成本(含資金成本、人員工資、中間收入等);還有兩個也非常重要的就是公司規模和風控能力。
2.前面說過了,你的攬儲成本高,就逼著你去做高利率的貸款。好玩的又來了,如果一個人或者公司,不是特別缺錢,或者信用差,又有誰會去高息借貸呢?跟我們個人消費一樣。哥子有錢,就是買賣法拉利也會刷卡全現金不分期啊;要是沒錢,買個小米手機都要分期付款!
3、投資裡面有句話是:高收益,高風險;但,反過來未必啊,高風險,未必帶來高收益啊。農信社和農商行基本上就是後者。總資產只有100億,主營只有4億,不虧損才是奇葩。銀行槓桿少則10倍,多則近20倍,只有區區4億營收,虧損是必需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