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明朝300年,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不割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沒哪個朝代有這種魄力」?
骨氣硬的結果是連年戰爭,生靈塗炭,內憂外患,現在的我們該站在哪個角度理解這句話?
1900年6月21日,農曆五月廿五,大清朝向全世界宣戰。
關閉上帝視角,從各個階層各個角度解讀。
國家領導人:感謝+反對。
原來既要防止邊將擁兵自重,又要防止監軍削弱邊軍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當最大的邊將啊啊,感謝感謝啊。但是你上吊了是怎麼一回事?你自己殺了自己的好奴才,搞不定自己的小弟們,自己作死弄得小弟們群龍無首自相殘殺也就算了,還莫名其妙弄個標杆格楞後來的我們,太壞了,反對。
公務員們:贊同+感謝。
熱血青年很容易操弄啦,熱血一家子就更贊啦。皇帝骨頭硬那就打仗多啦,你們軍事公務員打打仗升陞官撈一筆,準備打仗時吃吃空餉撈一筆,打得老百姓受不了了去剿剿匪再撈一筆,生活樂無邊。我們文事公務員跟著撈點名聲,好流芳百世,萬一打崩了也沒關係,我們就學錢老立了牌坊,再做婊子。
不打仗的時候,我們就逗逗皇帝,反正怎麼政治正確怎麼來嘛,無成本愛國嘛。皇帝您要挺住啊,每一寸土地都是您老人家的,也是我們的,每一分錢都是您老人家的,也是我們的,打死那些野人們。問我們要錢?我們可沒錢,我們背後的大佬們也沒有錢,但我們有嘴皮子呀,罵死那些野人們。您老怎麼派個太監來收錢?您要流芳百世啊,怎麼跟太監混一塊兒?乾死這個死太監,我們會把他搞臭搞爛的,誰叫我們都是會寫文章的。哈哈,太監死了,我們又不用出錢了。哎哎,您老怎麼要往南邊跑啊,您老要流芳百世的啊,立場要堅定啊,我們會用嘴皮子保衛您的啊,哎哎,您老怎麼上吊了呀。法克,快去問問洪老在那裡過得怎樣,有沒有門路給我們,不然我們也要上吊了。
邊民:反對。
喂喂,你們要撈錢要撈名,誰來管我們?我們已經苦命生在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了,你們還要來折騰我們。蒙古人女真人來了,我們倒霉;官軍來了,我們還要倒霉。有話好好說不行嗎?哦,原來還真不行,嗶你們全家。但要說沒有幫助倒也不完全是,好歹我們苦慣了,兩邊的強盜碰多了,身手也不錯,心也夠狠,我們也去吃軍糧吧,好歹混口飯續個命。兄弟咋回事?你們村北伐去了好幾十怎麼才回來你一個?什麼?都被奇行種乾死了!什麼?前些年也是這樣!什麼?再前些年也是這樣!啊啊啊啊啊,皇帝老爺,求求您老人家還是不要打仗了。
內地人:反對+沒有幫助。
喂喂,老婆,好不容易忙完一天,今天晚飯加個豆腐乳吧。什麼又收錢了?不是已經交過了么!什麼?遼餉是什麼個狗東東!交完這個錢交那個錢,有完沒完?嗶你們全家。算了,晚飯就健康一點吧,粗糧加農夫山泉,爭取活到九十九。明天就跟地主老爺說去。
喂喂,這年頭攤派太多了,租子都收不齊啦,那邊只知道打打打,我們都快被刮成窮光蛋啦,都要賣老婆啦,哥幾個快商量一下吧。話說上面又派下來收錢的啦,什麼,京里說都搞定啦,好,弄死他們,哈哈哈。
各路闖王:贊同+感謝
呀哈哈哈哈哈...小的們,搶錢搶糧搶女人去啊。
女真人:反對反對!咦,好像不對啊,再看一看,哦,贊同贊同!再看一看,耶,感謝感謝!牧野之後無華夏,山頂洞後無中國。我大商煌煌六百載,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體現了華夏民族真正的骨氣。
大商天子帝辛,天資聰穎,力拔山河,一時人傑,若不是當年子辛大帝東征同屬華夏的東夷,兄弟鬩牆,又怎會被雅利安野狼周戎篡奪了天下。而牧野之戰當時就是 以周韃為首的西戎勢力聯合諸蠻族共同菊爆大商的不義戰爭,連通古斯野豬皮肅慎和南蠻長蟲蜀國都為了入主中原分杯羹而出兵了。
周酋姬發為了摧毀我華夏的骨氣,在大漢奸姜子牙的指使下,誘騙一些漢奸臨陣倒戈,然後讓他們對我華夏的健兒們實行了慘無人道的牧野大屠殺。史書記載,當時的慘狀那是「流血漂杵」。每一個華夏兒女都應為之哭泣。但是周韃的奴才文人孟軻為了掩飾韃子的罪行,竟然恬不知恥地提出了「盡信書不如無書」反智反動口號。如今還變成了成語到處引用。
周韃為了壓制我大商兒女的反抗,還一把火將有東方之都美譽的朝歌城付之一炬,事後還把罪名安插在子辛大帝的頭上。大商人民為之痛心,唱出了彼黍離離的哀歌。華夏兒女從此變成了韃子們的奴隸,被罵成是如同當年蚩尤戰敗後的奴隸——九黎一般,這就是黎民的由來。
在入主中原後,為了建立起他們的殖民統治,周韃還對我華夏兒女進行戎化奴化教育,廢我高貴的鬼神信仰,推行野蠻的祖先崇拜。將我們這個敬畏神明天地的民族變成了一個不知敬畏不知尊重只知道個人利益家族利益的自私民族。韃子還大肆篡改歷史,攻擊子辛大帝是紂王,用一切可以用到的詞語來污衊他。另外,文字獄和特務也是周戎發明的,周酋厲王對我華夏兒女大搞文字獄迫害,在大街上散布特務監視百姓,甚至搞得百姓只能「道路以目」,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是中華兒女並沒有因為韃周的殘酷統治而放棄了鬥爭。有骨氣的伯夷叔齊二人用他們的生命表示了對韃周反動殖民統治的抗議,子辛大帝的兒子武庚也憤然起義,遺憾的是最終起義被韃周殘酷地鎮壓了。華夏祝融族的楚人也不甘於被戎周的統治,起義反抗,最後終將周酋昭王打敗,淹死在漢江之中。另外一些商人苗裔、華夏正統遠避朝鮮。在那裡建立了如天堂一般美好的海東君子國——朝鮮。後來中原大地在無能的周殖民者的禍害下成為了一片焦土,只有那裡是安寧之邦,連韃周的奴才孔老二也想移民到那裡。而現在漢人們卻在無端地仇視嘲笑華夏正統、大商子民,還辱罵他們是棒子。悲哀啊,我實在是為我們漢人而感到悲哀。
要是沒有周韃的破壞,憑著我大商高超的青銅工藝和重商主義精神,中國必定領先世界,產生出各種先進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萌芽,跑步進入資本主義,提前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登陸火星。中國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到處受欺負了,我們也肯定過上美國人甚至外星人一樣的美好生活了。千錯萬錯都怪周韃子。
後代學了祖上皮毛,把精神給丟了。
朱重八,朱棣的時候,把蒙古人打的滿地找牙。過了幾十年,蒙古人倒打一耙,把皇帝給劫走了。
明朝之前,中國海運繁華,到明朝,把國門一關,萬事大吉,西方在玩命大航海,我們玩命自娛自樂。
士大夫們的節氣是有的,都用在皇帝該把他親爹叫爹還是叫伯父這樣高深的問題上去了,重名聲輕實效。
再說明朝實際控制的領土,跟清朝比起來少了一半是絕對的,就清朝陪嫁過來的東三省和蒙古地區,設新疆,對西藏進行有效管理。說實話,清朝把地割了這麼多,還是比明朝版圖大一截。
說到底,明朝的統治者維持的是一個小農經濟的理想社會而已。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只是針對這句話,而不想討論一個朝代的興亡。
對聰明的人來說,或許這句話代表的或許只是一群死腦筋的人用一種最不划算的代價粉飾自己失敗的理由;對聰明的人來說,他們有一百種方式可以避免國破,需要的僅僅是後退一小步,不是有句話叫退一步海闊天空么;對聰明的人來說,再慷慨的話都比不上活下去的意志。
對么?我們都怕死呢,所以何必呢,天子守什麼國門,讓我們這群聰明人怎麼彰顯自己的愛國,君王死什麼社稷,讓我們這群聰明人怎麼秉持著忠義活下去?.
你們說對么?
以前會想,西方以前流傳的多了的是互相丟白手套的騎士精神,那中國以前呢,流傳了的是什麼?想了想,大概是俠義精神吧,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聽起來慷慨,做起來也不過是任俠兒不事生產的地痞吧,可為什麼到現在每個男人心裡都會有著任俠風流,仗劍天涯的夢呢?
文人的筆,武人的刀,筆寫的是立著牌坊,蠱惑人心的儒家思想,愚弄著民眾的智商,禁錮著反抗的花火,刀斷的是非功過,也不過是盲目義氣,聽風便是雨的愚蠢
是么?
我們越來越該曉得這世道人心的複雜,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不是么?彎一次腰,低一次頭,退一步路,是為了以後更好的報復回去呢,恩,有道理不是么?
以前啊,總是會看到書里有些人慷慨赴死,為國為民為道義為天下,然後激動的不行,現在看呢?傻的吧,活著的話能做好多事不是么?這些固執的人,死的輕鬆了,事兒沒辦好,最後有什麼用?為什麼不留著有用的軀體,做更好的事兒呢?
對吧?
可是,如果他們留下有用之軀了,書上這些空白的地方又該讓什麼填滿呢?總有人要死的,死的沒有任何意義,只是為了死給所有人看,不是么?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一句漂亮的口號。
往前翻閱,歷經元朝四等人的劃分制度,漢人不過兩腳羊的過在祖祖輩輩的土地上,南北宋朝經過短暫的對外強盛後,先後收到遼金蒙古侵佔,遷都一次一次,君王被俘虜,臣民被欺壓,再超越歷史的經濟繁榮也掩蓋不了被侵瓜的事實,你看,山河破碎,狼煙四起,烽火儼然下還留下什麼了?
我不傾向這句話只是督促君王的,我以為的是,這句話是經歷異族肆虐後,漢人被壓下脊樑後的反抗,死社稷的不是君王,而是漢人,守國門的不是天子,是歷經千餘年貫穿整個漢族,儒家的道。
其實很想講很多,講道義,講俠義,講很多我們看不上的愚蠢行為,在現代這些都成了古風,只是古風啊,真的一無是處么?除了明哲保身,真的想,看看有多少人會想著,還有一種東西叫,道。
偏偏意興闌珊,許是,真的沒什麼用或者有人說崖山之後無中華。但至少明朝的建立者在自己的回憶里是荒蠻部族的反覆蹂躪,要說起來,君王死社稷並不是什麼錯誤的口號,秦朝尚有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後期內亂如斯也沒有動用九原兵,南海兵,究其原因秦明兩代君王不僅僅是國家的代表,君王是民族和人民的代表。第二帝國時期的中國就是典型的貴族統治,國家是貴族的國家,君主是貴族利益的守護者和分享者,這樣的國家權力結構帶來的荒謬就是經濟的發展和國力的完全不對等。那些反覆說崖山之後無中華的正是以為只有那樣的貴族享樂才是中華。
明代因為老貴族們被蒙古人殺光了,可謂沒有貴族需要保護,朱元璋在自己政治生涯的末年也反覆因為貴族們的種種作為始終處在對貴族的不信任以及對自己的政治根基的彷徨中。永樂倒是給了一個論調,不允許有大貴族,只可以有小縉紳,不可以有大軍閥,只能天子守國門,西方民族國家的思想盛行的時候哪個君主不是以此為念,可惜的是西方熬到了啟蒙運動,有了更激進的新貴族,而明代畢竟沒有那麼幸運,明後期的諸多問題決然不是統治者的個人問題,而正是這些讀聖賢之說,卻只問土地田畝的縉紳們。要是說起來,清代的統治者才是歷史的倒退者,所做的無非是制衡打壓,至少明代的將領會因為台灣印尼多華人,而動海外飛地之念,明雖禁海,但斷沒有閉關鎖國,而清代。。。。呵呵。。。。清代的統治者連自己的統治的合法性都猶豫不決,更加不會把自己作為華夏民族的利益的捍衛者自居。
所以說,明的口號有什麼錯?饑民們不願乖乖餓死一定要起義送死,換上任何的封建統治者都會手足無措。
——————
手機打字不易,之後補。
大明朝三百年遇到了第一個強勢統一,而非鬆散聯盟的對手,結果被人一個半回合KO了,渣都不剩,而且說實話,還不是人家最難對付的對手(林丹汗才是)。
和親?納貢?稱臣?別開玩笑了,歷史上能這麼乾的政權,手裡都是有貨的,還值得人家去盤算一下,而不是直接滅了你。
和這種體質的大明相比,南宋都算得上是重量級拳手了,至少人家在一個半世界冠軍面前還撐了很多個回合。
說實話,大明所謂三百年的太平日子,得感謝元惠帝拉肚子拉死了,此後搞得蒙古諸部內亂了那麼多年,連個實權大汗都選不出來。
從反面來說,沒有承擔責任、承擔罵名之勇氣
從皇帝到大臣都是這樣
連天子南遷也沒有一個人敢承擔此份責任。
君王死社稷聽起來偉大,事實上造成了南明無統一號令,各自稱帝,相互攻伐。
死是一種勇氣,但對於君王而言,活著才是真正的敬職。
從此看,那個弔死的君王,遠遠比不上那個拋妻棄子,還要吃親爹肉羹的君王。
這是理想與現實的衝突
一味以氣節為重,不懂得變通或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則會「剛則易折」,這是書獃子們的毛病(但事實上,也正是這種氣節才保證了我們民族數千年的延續)。
一味現實,則易苟延殘喘,胸無大志,如南宋。
我倒覺得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兩個朝代「漢唐」(也許正因為此所以才強大),漢先是皇帝被圍,走夫人路線保住條命,然後該和親和親,但始終沒忘這個恥辱,忍辱負重,等待時機,等終於強壯了立刻反擊,封狼居胥,通西域,最終喊出「犯漢者雖遠必誅」,這才是真的漢子(漢人、漢字、漢子、漢族、漢語是不是都從這出來的); 唐初也曾被異族欺壓,不過該借兵借兵,該和談和談(也許是唐皇族有外族血統,心理障礙更小),緩過氣來就反攻,直接滅了突厥,終成霸業。這就是悲劇的根源
該站在朝鮮的角度看這個問題。
富不過宋,強不過漢唐,只剩下這把骨氣了。
歪個樓,實在不喜歡這句話,你跟偽明粉從各種層面分析明清各自的利弊,對方永遠只回你這一句。
不明白這幾句話為什麼一直當褒義詞去理解,換另一個角度看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一直拿自己當天朝上國,看不起其他所有國家。不合親,不納貢……暴露了其不會搞外交關係的本質。唯我大天朝至上的態度。漢唐之所以強大,不但是兵力的強大,是邊鄰關係處理的得當,人們才能好好生存繁衍。就連清末天朝被欺負那麼慘,也沒有跟列強撕個魚死網破(慈禧向萬國宣戰也得到了報應),知道彌補自己的不足搞搞洋務運動,整整立憲(雖然沒整成);
2,至於天子守國門,那是因為當年朱棣篡權,自己的勢力全在北京,你以為是單純的抵禦北方游牧騷亂嗎?君王死社稷,崇禎那是被逼的,自己想遷都到南京,只是好面子當大臣的不配合落的下場。
明朝沒別的,一是好面子,二是窮,三是內鬥。題目的觀點完全拿其缺點轉換思路來粉飾最後一個漢王朝
就是個笑話,明朝的確不割地,只丟地
大明太僕寺少卿馬紹愉、太子太傅陳洪範皆口稱大清,其中馬紹愉原件尚存於國家博物館[圖片]當時大明朝廷早已嚇破了膽,一心只想投降自保,與當年大宋一樣,對於前來投效的敵占區義軍接不敢用,只能就地遣散而已
【時可法駐泗州,與懋第相見,謂曰:『經理,具文耳;通和,詔旨也。公宜疾行毋留。』以故所至山東豪傑稽首願效驅策者,皆不敢用,慰遣而已】
從以上來看,號稱不和親不納貢的大明,其實割地賠款稱臣納貢一樣沒少干,與宋金不同的是,清朝拒絕大明奴顏婢膝的獻媚十分徹底
據南明史記載
使團齎來的弘光「國書」,清方拒絕接受;朝廷和使臣致送吳三桂的書信,拜會降清大學士馮銓、謝陛的名帖,也因吳、馮、謝三人死心塌地投靠清廷,不屑一顧。①十五日,清內院官帶領戶部官員來收銀幣,計銀十萬兩、金一千兩,蟒緞已運到者二千六百匹。弘光朝廷另賜「薊國公」吳三桂白銀一萬兩、緞二千匹,也一併收去。二十六日,剛林來到鴻臚寺向左懋第等人傳達多爾袞的命令:「你們明早即行。我已遣兵押送至濟寧,就去□知爾江南,我要發兵南來。」左懋第等見清方態度強硬,毫無和談之意,僅要求赴昌平祭告陵寢,議葬崇禎帝。剛林斷然拒絕道:「我朝已替你們哭過了,祭過了,葬過了。你們哭甚麼,祭甚麼,葬甚麼?先帝活時,賊來不發兵;先帝死後,擁兵不討賊。先帝不受你們江南不忠之臣的祭!」隨即取出檄文一道,當場宣讀,指責南京諸臣「不救先帝為罪一;擅立皇帝為罪二;各鎮擁兵虐民為罪三。旦夕發兵討罪」。次日,清方派員領兵三百名押送使團南返②。
所以,大清為大明至少做了兩件好事,第一件是修明史,掩蓋明朝諸帝劣跡,吹捧大明盛世。第二件就是迅速滅亡南明,避免大明受兩宋之辱。
晉懷、愍二帝是「君王死社稷」。晉朝經歷了「八王之亂」,然而在胡虜亂華、生死存亡之際,「五馬過江,一馬化為龍」,戮力一心,保全華夏半壁江山。晉朝也做到了「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不割地」。京都被圍時,民眾武裝「乞活」軍還趕赴救援。當桓溫的軍隊出現在長安城郊,老者垂淚道:「不圖今日復見官軍!」
有人說晉朝的司馬越是該死的時候不死,不該死的時候卻死了。崇禎帝的確是不該死的時候死了。若早日南渡,應能避免南明諸王紛爭的覆轍,則至少能保全華夏半壁江山,衣冠文明不至中絕。這就是2,說也說不清楚。。。
解決問題只用最高代價,何必呢。。。這樣真的那麼大丈夫。。
或者說別的朝代本就不需要這樣。
天子守國門不成立,朱棣遷都後多次遠征蒙古,疆土到達捕魚兒海,後來因為多次割地和蒙古進攻,導致大片領土失去,北京才成國門,這麼丟人的事情掛在嘴邊講真的不是高級黑嗎?
君王死社稷不成立,李自成已經給了他條件,放棄西北領土,李自成就退兵,這已經是最優解,可崇禎認為北京能守得住,那就打唄。可惜十幾萬京軍被李自成秒了,崇禎想跑沒跑出去,不自殺難道被捉住丟人?公孫瓚還自焚呢,不比上吊痛苦?之前滿人也多次要求議和,停戰,崇禎為了面子不停,被打的跪在地上吃雞屎,他真的在乎社稷嗎?他只在乎自己的面子罷了,說穿了就是好大喜功。
不割地不成立,就拿哈密來說,已經設立了指揮使的地方,被蒙古人拿了屁都不敢放,越南也是,北方大片領土更別提了,割讓的領土恐怕比清朝要多十幾倍。
不賠款不成立,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帶兵直搗北京,要求開放互市,明朝迫於俺答汗兵威被迫開放馬市並賠款。後來又出爾反爾關閉馬市,俺答汗立刻再次出兵明朝,四處擄掠人民財寶,明朝卻充耳不聞。
不和親是真的,連和談都少,硬著脖子要求帖木兒莫卧兒甚至奧斯曼稱臣才是我大明氣象。打是打不過的,和談也絕對沒可能,只能裝作很硬氣,看著百姓被敵人瘋狂殺死搶掠這樣子才能過下去。你信不信如果馬嘎爾尼來到明朝,明朝皇帝別說不接受通商,直接殺了這人然後割了使者耳朵回英都可能。
什麼治隆唐宋,遠邁漢唐,這是真的,我明確實如此。因為生產力一直在發展,現在制度混亂的哪怕是剛果金,想打一千五百年前最強大的羅馬都是輕輕鬆鬆。明當然也能夠吊打唐宋和漢唐,人口和稅收當然也能夠吊打。
明粉最可笑的就是總拿自己的弱點去吹,讓人不忍打臉。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當年在「三八線」大戰十八國聯合國軍。
數據來源:維基百科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