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企業為什麼要研究《三體》?

提到比較多的有黑暗森林和降維打擊
這對互聯網企業有什麼啟示?小說中的概念有什麼寓意嗎?


從前,有一個多維的手機宇宙,中國河系裡面的有許許多多的手機文明,他們並不知道黑暗森林法則,當然也沒有掌握任何打擊方法,過著無憂無慮躺著數錢的歡快日子。他們有的對自己的「電視購物」號宇宙飛船非常滿意,雖然速度只有光速的30分之1,有的望著自己的「合約機」型太空電梯微微一笑,雖然裝的人不多,但是電梯往返快,用量取勝!四大文明被稱為「中華酷聯」,還有許許多多小文明,比如酷彩文明,大顯文明,不一而足。。。

突然有一天,一個叫小米的遠方文明在駕駛著「互聯網營銷號光速飛船」經過,並丟了個「紙條」,紙條不斷變大,上面的字慢慢浮現出來「性價比!!!」。

降維攻擊開始了!紙條所過指出,所有手機星系都被壓到了性價比維度,扁扁的沒有厚度。只有速度夠快的手機星系,先對自己做了「性價比」降維進化,比如華為星系的榮耀文明,還有中興、酷派、聯想等幾個較高智慧文明做出了一些反應。剩下的主要在深圳星雲的許多小文明因為科技水平不夠,就被這波攻擊滅亡了。還有一些深圳星雲的小文明,逃到了更遠的「三四線城市星雲」,但聽說小米文明的「性價比」降維攻擊把他們趕盡殺絕也是遲早的事。因為降維攻擊不會停止!

在遙遠的宇宙其他區域,曾經有過一些超級文明,比如銳利的Motorola文明,可愛的LG文明,美掉渣的Sharp文明,旗艦硬體配置的天皇諾基亞文明。。。。有的已經自己衰弱到滅亡了,有的也大大不如以前了,不知能否躲過這次降維攻擊。

但手機宇宙很大,還有一些超文明存在於傳說中,比如蘋果文明啦,三星文明了,還有神秘的索尼文明。據聞他們不怕這種弱爆了的降維攻擊,直接一個「果粉」「顯得臉小」或者「索大好」之類的黑洞射線就擋住了。但因為太傳奇,也不是我們普通人所能夠評論的了。

只是聽說,小米文明是得到了一塊叫《三體》的隕石,才迎來技術爆炸異軍突起的。


雷軍不是個案。實際上,《三體》在互聯網圈子裡受推崇的程度,遠遠超出大家想像。
這不是因為《三體》給了互聯網公司多少新的啟示,而是《三體》中的場景和當今互聯網行業的情況吻合得太好了,所以在互聯網創業者(包括已經創業成功的)看來,感同身受,代入感太強烈,一不小心就成了腦殘粉,然後對同行和下屬進行安利。。
和傳統行業比起來,互聯網行業創業機會更多;公司成立/倒閉更頻繁;小公司更容易突然超越行業領導者;門檻限制更少,可以不擇手段地競爭。

以下從三體內容改編,請自行腦補:

· 生存是創業公司的第一需要。
· 公司需要不斷擴張,但市場總量有限。
· 小公司隨時可能發生技術爆炸,一下子遠遠走在大公司前面,滅掉大公司。
· 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某大公司老闆經常說,公司離倒閉只有半年)
· 毀滅你,與你何干。為了實現公司戰略,哪管其他公司死活。
· 趕盡殺絕是對競爭對手最大的重視。
· 藏好自己(創意隨時會被山寨的小公司)。做好清理(處於行業領先地位大公司,通過收購等手段消滅潛在對手)。
· 生存本來就是一種幸運,但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某些公司覺得生存成了唾手可得的東西,這是他們失敗的根本原因。
· 降維攻擊,不惜把市場環境做得更惡劣,自己寧可活得慘點,也要讓競爭對手先死(比如電商幾乎都在虧本),不能在低維生存的小公司就只能滅亡。
· 宇宙很大,生活更大,也許以後還有緣相見。

------------補充--------------

說雷軍這個行為只是微博營銷,我覺得想多了。在集團戰略會上花很多時間談《三體》,只為微博營銷?太看得起微博了。。微博里植入廣告只是順便而已。我相信雷軍是非常真誠地推崇《三體》,因為身邊有不少類似的互聯網創業者,很能理解這種情況。
至於他們是不是對《三體》過度解讀,這種解讀好不好,又是另外的問題了。


謝邀。

你們想的還是略複雜,但又想的不夠複雜。

至少在我離開小米之前所知道的是:雷總的微博基本都是自己發的。肯定有顧問、有參謀、有安排,這是廢話。但是中心思想基本出自他老人家之手,算我手寫我心。有些話他不會說,有些話他例行說說,但大多數,他在說自己想說的。

所以那些花大力氣論證什麼「營銷」啊「形象」啊「打動人群」啊的朋友,可以休矣。

但這不夠。

引經據典,如果你只看到經典,那你就瞎了。《鹽鐵論》里洋洋洒洒,賢良文學所用典故數以百計,但各擅立場相互攻訐,不是因為典故,而是因為人。

《三體》的讀者現在也不少,無須贅述。你不要盯著《三體》,要看是誰在說《三體》。就像讀李自成的人也不少,重要的是48年的誰在讀。

小米如今,擁千萬用戶之體量,坐智能手機之高位,大有秦孝公東望函谷關之霸氣。而那些「關東六國」,各自為戰、蹣跚學步。今日一發布會,明日一降價,然後得一夕安寢。起視互聯網,而小米又至矣。

決戰在即,中國智能手機執牛耳者是誰的答案,越來越近。這個時候,手捧《三體》,聊起了黑暗森林、降維攻擊。

黑暗森林:唯有進攻,非我即敵;

降維攻擊:以高攻下,寸草不生。

還不明白?按廣東話說:畫公仔不用畫出腸子吧。

深圳的很多朋友們,你們還好嗎?


劉慈欣在今年的某《企業家大會》的時候,其實間接回答了這個問題,不需要在揣測。
下面是他當時的PPT及當時的訪談,(多圖慎入):

這句話我認為道出了互聯網與《三體》關係的精髓:

以下為正式的訪談內容:
謝謝大家,我今天要談的話題是兩個空間的開拓,就是從市場角度談談IT與航天這兩個領域。首先請大家關注一個年份,就是1946年,這一年發生了兩件事情,誕生了兩個東西,對以後的時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46面1月份,美國成立了V-2高級壓力委員會,這個委員會主要目的就是研究美軍在二戰的時候,從德國繳獲的V-2導彈。同時這個委員會裡面還有馮·布勞恩和帶領的德國V-2導彈的研發團隊。馮·布勞恩被稱之為現代航天之父。因為V-2研究委員會比美國航天委員會成立要早8年,所以這個事件被看作是現代航天的開端。

僅僅在這個事件以後的一個月,也就是1946年的2月,第一台電子計算機誕生了。

這兩個技術都是開拓空間的技術,IT技術開拓的是數字空間,也就是虛擬的數字空間。而航天技術開拓的是太空的空間。當時的人們,不管是學者也好,還是科幻小說家也好,或者普通人也好都樣這兩項技術給予了厚望,到今天為止68年過去了,我們看了這兩個技術走了兩條不同的道路,結果也是大相徑庭的。

首先,IT確實改變了世界,真正IT改變世界是從互聯網普及開始的,而互聯網大概是20年前進入中國,大概十多年前開始普及。對於今天沒有網路的時代猶如恍如隔世了,這個不用我談。

下面看看航天的結果,我們現在在場每一個人都進入了IT所開拓的數字虛擬空間,我們要進入航天所開拓的空間是十分困難的。目前航天所開拓的空間,能進入的就是國際空間站了,這個是明碼標價的,2000萬美元。

當然有一項比較便宜的進入航天空間的辦法,就是稱作維珍公司的飛行器,雖然沒有商業運行,但技術上已經開發了,這個要20萬美元。20萬美元要進入太否能待多長時間呢?維珍飛行器飛行的是一個拋物線大概100公里的高度算是自由太空了,這個時間是4分30秒,這就是現代航天的狀況。

迄今為止,只有400多人進入國太空,而這400多人,其中普通人只有5個人,其實這5個人也不是普通人,能花20多萬美元進入太空,肯定也是有錢人。
為什麼太空的科技與IT相比是現在這樣一種狀況呢?按理說,不應該是這樣一種狀況。因為航天技術對世界的改變,比IT技術還巨大才對。因為IT技術是有改變世界的潛力,而航天技術擁有創造新世界的潛力,為什麼是這個樣子,我們看一個事件。

這個事件是有象徵意義,現在的探測器是海盜號,它是上世紀70年代美國發送到火星的探測器,當時有一個窗口玻璃要用鑽石來做,在我海關的時候,海關得知這個鑽石用途以後,主動免去了這個鑽石所有的關稅,因為這個鑽石是要送到火星,在火星不能有交易的,這是象徵意義航天市場沒有啟動。

有氣象衛星,有通訊衛星這是很大的市場,但從航天技術創造多個新世界潛力來說微不足道,就是現在的航天技術。所以從經濟學來講,人類還沒有進入太空,我們被卡在什麼地方呢?

進入太空,首先要進入300公里高度的近地軌道,要讓飛行器達到7.9公里/秒第一宇宙速度,這樣借慣性繞地球運轉。而要進入300公里的高度和達到7.9公里/秒速度要耗費巨大的能量和花費巨大的金錢。火箭進入太空是一個消耗能量很大的活動。

比如說長征2F功率是900萬千瓦,而土星五號的功率超1以千瓦,推理3500噸,這是相當巨大能量的消耗,也就意味著相當巨大金錢的消耗。

而我們在軌道上的航行,已經進入太空以後的航行,給人印象是很平穩,很柔和的方式。在軌道上的發動機推力很小。為什麼可以這麼小呢,因為沒有空氣慣性空間中,飛船發動機的推力可以不斷地累加起來。

而最極端的太空中的小推力就是太陽帆,雖然沒有實現,但技術已經成熟了,也就是300米直徑的太陽帆推力為0.03噸,僅僅這樣一個推力持續不斷地推,就可以把上百噸的設備200天送到火星去。

所以組織航天市場啟動的就是什麼呢?就是這300公里距離,我們一般把它稱之為引力深井。我們把1公斤有效荷載送上太空需要很多錢。我們前面有150萬公里的巨大市場,而我們卡在300公里的市場。

關於太空的市場有多大?這個大家有不同的意見。我們回到IT做一個比較,計算機剛剛誕生的時候,人們同樣不認為有很大的市場。當時美國有一個學者,把全人類的計算量統計了一下,他得出一個結論,認為整個人類社會有五台巨型機就夠了,那現在的市場和他的預測差別有多大,我們都看到了。

所以太空也是一樣,首先太空旅遊就是一個最現成的市場。第二個市場就十分巨大了,如果我們能夠克服引力深井,我們用更低的價格送到近地軌道,就有了解決能源碳排放的解決辦法。我們可以把核電站放到近地軌道上,通過微波傳遞到地球上。

我們再回到IT和航天的比較上。我們回顧IT的歷史,一開始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IT開端的瓶頸和障礙絕對不比航天小。

我們重新回到人類第一台計算機上。這台計算機長30米,寬1米,佔億面積170平方米,30個操作台,重達30噸,耗電量150千瓦。據說一啟動,周圍費城的電燈都要暗一下,所以IT當時面臨的普及障礙,啟動市場的障礙絕對不比航天小。

那麼它是如何克服前面的障礙呢?我們看一看IT的歷史,第一台個人電腦,惠普和矽谷工業的發祥地,微軟、雅虎、谷歌都是跟車庫有關。換句話說,IT發展具有強烈的民間特色。

我們看看世界上主要的IT公司和世界上主要的航天機構的比較,他們的區別一目了然。IT機構都是民營企業,而航天機構全都是國家機構,所以說IT和航天走了兩條不同的路。一條是民營企業的路,一條是國家行為的道路。

我們不做技術上的探討,只說經濟學角度來講,讓民營企業進入太空開發,可能是啟動航天市場的一個機會。因為民間企業蘊藏著巨大的創造力,有著很高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它有著降低成本極強的動力,這一點在IT發展中看得非常清楚,而航天基礎沒有利用這一點。

我們短暫的簡單看一看目前的民營化,航天剛剛的開端做了什麼事情,由此就可以看到啟動航天市場的一線曙光。現在列出的這些是世界上比較著名的民營的航天公司。大家注意到,我沒有提那些大公司,像波音、洛克西德·馬丁等等,這些大公司很早就參與國家的航天訂單。而這些小的公司恰恰能體現民營航天公司最鮮明的特色。前面都是美國公司,第二個是英國公司,最後一個是羅馬尼亞航空航天局,它是一個民營機構。

最著名的是SpaceX公司,它的龍飛船,一個私人企業的龍飛船,已經和國際軌道空間站對接了。長征火箭發射一次費用是6千萬美元,龍飛船發射一次費用是5400萬美元,而中國航天最大優勢恰恰在於便宜,它比我們還便宜。

軌道科學公司,曾經開發過一種從飛機上發射的航天器。

畢格羅公司的老闆是開酒店業的大亨,他之所以開啟航天,就是想把酒店開到太空中去。無論從這個人的長相,還是做派上,有點像鋼鐵下,而小唐尼正好是利用自己的錢去創造事業的人。

藍色起源公司,這個公司的特點在哪呢?這是一個降落的飛行器,他的飛行器可以精確落回發射點。

下面比較詳細介紹一下公司,叫互聯軌道公司,這個公司充分顯示了民營航天企業的特點,他們的創造力。首先,這個公司第一個產品叫管芯(音),它重1.4公斤左右,價格令人難以置信,8000美元。而8000美元不止是衛星價格,包括推進到近地軌道的價格。這個衛星能夠完成很多比較簡單的衛星功能,比如搖桿、遙測等等。

這個衛星推進到引導,克服引力深井障礙最厲害的發明叫做通用推進模塊CPM,這個東西是一個小火箭,但這個火箭特點是可以隨意組合,任意的數量,任意的形狀可以隨意的組合。
我們看看這家公司的創造。這些小火箭可以組合成多級火箭。我們看看傳統的多級霍金是直線排列的,最上面是第三級,中間是第二級,下面是第一級。而CPM組合的多級火箭是平行排列的,像二踢腳(煙花)一樣。
最左邊這個圖是從火箭尾部看的形狀,這個多級火箭是什麼樣的呢?最外面一圈是一級,裡面這圈是第二級,剩下最裡面是第三級火箭。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創造,因為體積小,成本是很低的。大家知道把一隻螞蟻從10樓扔下去掉到地面,它是毫髮無損,就是越大的東西,結構上越脆弱。
土星五號就是人類航天史的霸王龍,它需要耗費巨額資金。而CPM小型火箭成本就低得多,組合起來,它能產生強大的推力,這個推力可能不亞於土星五號的火箭。
赫魯曉夫曾經訪問西方的時候發表講話說,我們蘇聯有一條生產線,可以像生產香腸一樣的生活火箭。後來發現這是嚇唬人的,但是這個CPM模塊真的能做到這一點。從這點上可以看到民營企業巨大的創造力。

前面我們談IT和航天都是平行來談,最後我們來看看IT和航天的交集。
藍色起源的老闆是亞馬遜的創始人之一。

微軟創始人保羅·艾倫,他在發明一個飛行器,可以在上面發射航天器,這樣成本可以降低許多。

另外谷歌發起了一場廣受矚目的月球X競賽。這個競賽的獎金高達3千萬美元,取得冠軍的探測器要真實發往月球,明年會實況轉播發往月球的過程。

首先IT與航天在技術上是遙遠的,但是他們的精神內核是一致的,都是以創新為生命,都在開拓一個未知的空間。所以把I特開拓數字空間開發太空是很有希望的事業。

現在談談我們國內的IT業和航天業有沒有什麼交集。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一個政協提案,這個提案就呼籲政府向民間企業開放航天市場。

這個提案本身已經引人注目了,但是提案的這個人就更引人注目了,就是百度李彥宏提出來的。像大的IT企業總裁在這樣重要的場合提出這麼一個提案,我們很難相信他對未來公司策劃一點關係都沒有,所以這也給了我們很多的期待。

所以我們現在面臨著僅僅300公里之遙的無限市場,我們希望藉助民間企業,甚至IT智慧把這個市場啟動起來。好,謝謝大家!

------互動問答------

提問:我想問一個問題,在看 《三體》以後有這樣一個深刻的感受,您是怎麼有勇氣完成這麼一個作品的。我想在這個作品,以我的作品理解,您應該是非常赤裸裸嘲諷了17世紀以來,人類先進文明為以自豪的產品,一個是民主,一個是科學。
在《三體》裡面表現比較明顯的是前沿物理學發展非常緩慢,但應用技術發展非常快。這種技術的發展為我們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來說,到底是好事?還壞事。
第二個問題,在科幻小說裡頭反映了一個根本性的政治哲學問題,人類社會到底什麼是好的政體?我想您的回答恐怕不是民主。
昨天吳曉波老師談到要用民主的方式改變我們的生活,實際上我們看到的情況是,不管是20世紀以後的兩次世界大戰,蘇格拉底是投票方式處死了。二次大戰希特勒是以民主方式被選上台的。那麼什麼是好的政體,您有什麼樣看法呢?

劉慈欣:這個問題十分簡單,大家注意到沒有,幻想哲學,不光是科幻,包括科幻也好,奇幻也好,魔幻也好,大家可以數一數,哪個裡面的政體是民主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實科幻小說裡面的大部分所表現的政體,從以前的科幻到最近的《安德的遊戲》都不是標準的民主政體。唯一能想到寫到民主政體的是克拉克寫的作品跟現在的民主有點想像。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再簡單不過了,因為現在這種專制政體裡面好講故事,能夠講出一個好看的故事。如果一個科幻小說裡面,一個幻想小說裡面,整個社會都是很和諧的,很民主的,很尊重人的社會,那麼這個故事矛盾衝突就弱多了,你很難展開了。包括《三體》在內的政體不是民主的,最根本原因,從我自己來說,幻想文學題材裡面出現這個情況,本質上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因為一個作家寫小說的時候,他首先要考慮講出一個好的故事,最後這個故事隱藏出很多東西,其實沒有引申那麼多。
第二個問題,《三體》裡面向沒有嘲諷科學,因為不管是生存下來的種族,還是滅亡下來的種族,他們的生存和滅亡應該是科學的作用。

提問:劉老師,您好,我特別喜歡您的作品,是我朋友推薦我看的,這個朋友現在為了追求自己汽車工程師的夢想去了德國,當我知道有這個機會面對面,昨天特意發了一張《三體》英文版的封面,特意囑咐我來問一下,作為一個作家,一個工程師,您是怎樣安排時間寫小說的,您最普通的一天能給我們描述一下,您是怎麼過的嗎?您提到的「黑暗森林法則」在我們生存的地球上符合的嗎?

劉慈欣:因為我是電力系統工作的,電力系統是堅守法規的行業,在這裡面做一些技術工作,並不像IT行業,城市職場裡面那麼忙碌,我們每年集中忙三四個月,剩下時間就可以隨便過了。
第二個問題,我是在火力發電廠上班,那一天是很機械的早上上班,下午上班,沒有什麼特別,就是一種堅守崗位的工作。
第三個問題,黑暗森林法則,在地球上我認為是不能成立的。因為它的成立條件是宇宙間巨大的空曠距離。它們之間的溝通就會造成巨大的溝通障礙。另外溝通的障礙還是由於雙方生物學的巨大差異,這一點在地球上都不存在。首先我們地球都是人類,相互理解起來比較容易一些。另外,地球相對宇宙尺度來說是一個很小的世界,我們人可以自由的通過旅行工具互相之間交流,沒有被割裂,所以黑暗森林這種狀況,我認為它是不會在地球上存在的。
另外說明一點,科幻是一種可能性的文學,黑暗森林狀態只是一種可能,並不是一個科學的結論。宇宙有各種可能性,而《三體》恰恰反映了宇宙最糟的可能性。可以把《三體》起一個別的名字,就叫《最糟的宇宙》,這個可能更確切一些。

提問:您剛才講到只是一個大的邏輯,我們要回顧IT和航天的發展歷史,我們發現了,當民營引用到承擔的責任之後,爆發了創造力,我就想一個問題,假設我們普遍的認可這個邏輯適用於太空技術,那麼比如阿里巴巴、百度對於太空有機會的時候,您願意扮演什麼角色呢?

劉慈欣:我願意扮演技術創意、技術開發,技術發明的角色。我希望自己能造出一個,我剛才演示的那樣一種火箭,就是這麼一個角色。
另外,這裡我要聲明一下,太空開發民營化是一條道路,這個過程中國家絕不能缺席。因為太空開發的門檻是在於資金門檻太高了。另外,一些基礎技術,這跟IT一樣,包括IT集成塊的基礎技術,航天基礎技術也需要國家來研發的,所以國家還是不能缺席。

提問:《三體》提到的黑暗森林法則,包括您的結尾是整個地球文明基本毀滅了,只留下兩個人飛往太空尋找世界。那麼是說您對人類社會充滿悲觀態度呢?還是說您對現在是悲觀態度,未來是美好的。

劉慈欣:我對人類一直是持一種樂觀態度,人類在科學技術的幫助下,有了很高的能力。當然這中間有很多曲折、風險,而每一個風險,如果不去處理,就會毀掉人類。如果未來方向正確的話,人類會是方興未艾的。

提問:您好,今天到場的很多觀眾都是從《三體》知道劉老師,我可以說從2002年就在網上找遍了劉老師的所有作品了,所以我想問的問題是,您在其中一篇《永生的階梯》當中提到,有史以來的所有人基本上都是平等的一一是有史以來,不是法國大革命以後。如果大部分人覺得荒謬,那是因為他們還沒有見過更大的不平等,或者說,還沒有出現這樣不平等的技術條件。

劉慈欣:任何技術的發展都伴隨著正負兩方面,而且很多技術發展對社會的影響是很難被預測的,你剛才說的壽命的延長,甚至包括永生的技術,尤其對於人類社會的影響是及其難以預測的,會產生很多我們想像不道德負面效應。
儘管有這樣的威脅和陷井,我認為,我們追求長的壽命和永生的願望肯定不會因此而消失,總有一天這個技術肯定會實現的。至於你說的不平等,任何一項技術開始的時候都是不平等的,等慢慢普及了也就平等了。

提問:您小時候童年的想像,朝著天空的想像力是不是成為你後面作品裡的素材。

劉慈欣:我小時候正是文革時期,那個時候各方面的信息都很少,文化生活也很貧乏,坦率的說,我不記得小時候有多少豐富的想像。我之所以成為科幻迷也是後來的事情。小時候確實看了第一本科幻小說,但能大量讀科幻小說已經是改革開放以後了,那時候已經長大了。我小時候跟普通人一樣,沒有說對後來的作品有太大的影響。


講明白一個道理的方式有100種,拿一本現成的書也是其中的一種,還是比較有說服力的那種


我最喜歡的一段是面壁者與破壁人的對決,一個看似漫不經心的舉動可能會影響最終的戰局,而這點在變化大的互聯網界尤為突出。

可以想想,若是沒有微信,今天的騰訊會是什麼樣子。
支付寶的餘額寶帶動了整個理財圈的變動。
而微信過年時無意開發的紅包功能讓阿里感到了威脅。
而當年微信信用卡若是推出,誰能想像現在互聯網格局是什麼樣子。
小米的出現給手機界帶來了變動。
現在大家又在搶做路由佔領家庭。
當年蘋果的一個不支持Flash的決定導致了Adobe的沒落
……(以上未必準確,僅個人猜想)

我想說的是:互聯網大公司有著極強的危機感(不知是否有人和我一樣,看到三體某些章節時一身冷汗),但因其在各自領域裡已佔據大半江山很難有更大的發展,於是需要尋找突破點。而這些突破點經常並不是什麼大項目(至少對於他們來說,只需要很少的投入),現在大家都在尋找這些點。

我真正想說的是:如果MBAT等大公司要成立「面壁者」或「破壁人」這類組織,請與我聯繫!

------
PS:不認可某些「三體很一般」,「喜歡的人沒看過好書」的答案。
1. 我明白你們的意思,也承認自身的不專業性,但這些回答並沒太多用處。
2. 這些評論與「魔獸比星際爛」,「暗黑不如火炬之光」,「WOW是抄EQ的」……沒什麼區別。
3. 在我看來可以把三體當做一本模式書。與設計模式一樣,設計模式並不NB,它的一個重要作用是提供公共詞庫,降低溝通成本。如第X範式、單例、MVC、……,又如:面壁者、降維、黑暗森林、……
4. 最後,這個你們認為的缺點也正是互聯網的精髓啊:不求最NB,但求最受歡迎。


被你們一分析,我差點以為我和你們看的不是同一部小說~回過神來,又深深的為自己的淺薄汗顏~再仔細一想,你們說的都是什麼玩意,黑暗面被放大到我都看不見光明了~~
三體里說,每個文明都在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宇宙有黑暗有美好,有的選擇和黑暗的世界奮鬥,最後魚死網破,有的放棄宇宙,獨善其身,所以創造黑洞,隱藏自己~~這不應該才是我們思考的問題么~究竟應該選擇什麼樣的生活~~
至於降維打擊,這不是被小說主流意識所不推崇的么~~看,說電商降維打擊,都在賠錢,可做生意最終目的不是盈利么~~賠錢陪到最後不是自取滅亡么~~
我思想淺薄,記憶又不好,只能看到這些想到這些~~等我再看一遍,再來說!!


我認為是這樣。

《三體》確實很棒,個人也非常喜愛。

但是可能給我們啟示的不單單是《三體》這一本書,而是其在非互聯網行業的各種知識!

如:

  • 生物知識:蜂群給人可能會啟發去中心化
  • 心理學類:可能更能讓我們懂得人,可以更好的去做產品甚至是更好的體驗
  • 地理、歷史:更好的了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做本地化是非常必要的。
  • 數學:除了各種的公式、演算法,華羅庚的統籌方法難道不是編程的多線程

等等很多,就不再舉例了。

我想說的是,其實如果知識面很廣很廣,會不知不覺中影響著我們的各種思維。就像下面的這個字母《T》,豎線是指深度、橫線是指廣度。

------------------------------
|
|

好了,關掉知乎去看看《羊毛戰記》吧。他啟發我為什麼大部分公司的工資是高壓線,工資泄露可能會導致地堡bao dong(離職)。不患寡而患不均!

去看看散文《陰翳禮讚》吧,會讓你了解他們怎麼設計了廁所。

前兩年的一篇文章《降級輪》,有點相反,他是在說把互聯網的思維放到傳統行業會發生怎麼樣化學反應。

我一直認為,互聯網和其他所有的行業是相通的,會手拉手螺旋發展。


好多人都把降維攻擊理解為「把環境搞惡劣」。

其實從真實物理的角度來說,誰告訴你低維比高維「惡劣」的?根本沒法比嘛。高維自由度多,為什麼不是更錯綜複雜更險惡呢?

所以這其實更像是通過創新徹底顛覆市場,而且這種顛覆是不可逆的。只要你有所準備,或者你就是做出這項創新的企業,那麼在新的市場里你就能如魚得水;而別的沒做好準備的競爭對手在新的環境里不適應,很可能就很快被毀滅了。


中國人現在的閱讀量太小,導致共有的知識太少... 要聊天只能聊最流行的。

有趣的東西很多啦,比如,大家可以一起討論 Philip Dick、Neal Stephenson、Stanley Kubrick、Bob Dylan、JoJo、士郎正宗、Kickstarter 上的新項目、管錐編……但,一個組織里看過這些東西且深入思考的人太少了……


大劉寫三體時,應該只是把它當作科幻來寫的。後來人如何解讀,那是後來人自己的看法。有段時間中國企業家流行讀西遊記,從裡面解釋出無數企業管理法則,你要說吳承恩寫書時就在思考swat原則,我反正不信


看了前幾個高票答案,簡直沒有說到點的。


三體在講啥?

核心就是黑暗森林原則以及對付手段。

至於超炫的降維攻擊,二向箔攻擊,面壁者等都是表面現象。


互聯網創業第一問題是什麼?BAT來了怎麼辦?


你有了好idea,不廣告不推廣不求客戶,你就長不大。你廣告推廣求客戶,就會

收到各種抄襲/競爭對手,你發現客戶有時候還是三體人的卧底。你正要擴展公司,

三體人的水滴來了,你對手把招聘擺在你公司門口,雙倍薪酬挖人。

這是三體第一階段,同類型公司的競爭生存模式。

(你頭一天做個神經貓,第二天就神經狗神經熊貓等等出來了。)


然後你推廣成功客戶到手,有了商業模式,融資了,有流量了。這時候就是三體第二階段,

黑暗森林的打擊階段。BAT來襲了。

(你都做到了全國分類前三了,想僅靠抄襲你相同的東西的公司無法戰勝你了。這時候,

騰訊進來了,你怎麼做?)


前面講了兩集,一般人不需要第三集。這個就是講,你到了BAT的階段了,然後你發現

其實全世界的錢有好多是你賺不了的,你沒軍隊,你沒銀行,你沒官府壟斷,你沒貨幣武器,

簡單說,你的世界已經被降過維了。甚至某天某組織想起來就能封了你的IP,甚至讓你整個行業

都消失。這種大宇宙觀,只有雷軍以上才需要考慮。


@馬駿 的分析是對的,雖然黑暗森林法則未必是對的(劉慈欣自己說過這個法則不符合地球的環境,在這個尺度的空間內是不成立的,宇宙級別的尺度等能飛到那麼遠再說),但這個所謂的三體理論哲學,無形中契合的互聯網行業中的糟爛現實,因而被不少互聯網從業者所推崇,他們才不管黑暗森林法則對不對呢,也不管那只是個科幻而已,拿來對號入座,給員工洗腦很方便,那就可以額。

所謂的「三體」哲學,黑暗森林法則也好,降維的二向箔攻擊也好,對於這個行業里的人來說,就是一個意義:生存殘酷,不擇手段,你高尚你就死,你無恥你就活。身為弱者的時候要卑躬屈膝,不能讓強者感到威脅,身為強者的時候,要打更強的對手,就要把它拉到不適應的戰場上,比如爛仗,沒節操,對著耍流氓,當傻逼把正常人拉到傻逼的層面對決的時候,傻逼的戰鬥經驗總是更豐富,於是傻逼就能贏。這就是他們所理解的降維攻擊,而不是像蘋果那樣,自己開闢一個新的技術領域,讓對手跟不上。既然耍流氓無節操這麼簡單又能達到目的的做法在那裡,何必花那麼大力氣向前走?不管跑不跑的贏外國大狗熊,只要能跑得過中國同行就行,剩者為王。具體的例子,我就不舉了,省的又有人來說我收錢黑哪個公司。

這就是我每次聽到互聯網巨頭們說三體哲學時感到厭煩的原因,我不排除他們有真心熱愛科幻的成分,但當他們拿這個來教育員工的時候,我看到了「烏合之眾」的影子。

說一千道一萬,看看他們怎麼做的,在創新探索上下了多大力氣就知道了,再看看他們還剩多少節操,聽其言,觀其行吧。


一部正兒八經的科幻小說能玩成玄學和心靈雞湯也真是服了你們,的確蠻拼的。

我書讀得少,米娜不要騙我,都是在釣魚吧,是吧,是吧,是吧~?


我大四的時候,面試一家互聯網企業,講了一大通亂七八糟的,感覺已經沒救了。

忽然面試官問我,看過三體嗎?

我說,那是我的最愛。

然後我們聊了半天三體,順利的收到了offer。


我早就說過,當年三體影響力低,是因為當時讀者的社會影響力低。隨著他的讀者成長,這部書遲早成為經典。


別說互聯網企業,傳統企業曾經也流行看xx書,一段時間流行一本。有幾個人真的去看?看了就一通百通解決問題了?
這些書多半反映了:
1、當時管理的需要如洗腦等
2、管理者的個人趣味:
3、行業的整體心態
等等
針對小米:
1、現階段的管理需要,可能是看到1+華為甚至鎚子之流都能迅速風生水起,而升起「技術爆炸假設」之類的感覺:要不是小米開山,真不知這些人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作出像樣的國產機!
2、管理者的個人趣味:互聯網企業會喜歡《三體》,可能是因為這個行業的人更聰明一些,而聰明的人喜歡隱喻而不是直白的說教,《三體》這樣的故事書能滿足這類人的需求。
3、行業整體心態——這個我分析不出來,且不說黑暗森林法則本身的嚴密性,智能手機市場這麼一個稠密的空間,真的能用黑暗森林法則去分析嗎?把消費者當成漆黑的宇宙背景了?

另外,題目是不是錯了?是互聯網企業都在看,還是只有小米比較熱衷?


」天明,你知道嗎?安樂死法是為你通過的。」


三體提供了簡單的方法論,以及幼稚的理論框架,將普通人腦中散亂的經驗串聯起來。既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又不因複雜而令人生畏。

大劉本人是這樣評價「宇宙社會學」方法論的:

「以公理為基礎並以貌似邏輯推演的方式表述」
「就是設定一個簡單公理,再向前推導,推導出什麼就是什麼」。

隨心所欲地推倒,這是它令人著迷的關鍵——它是一個口袋,什麼想法都能裝,什麼睡法都能有。

反觀排名第一的答案,被方法吸引而不自知,反而沉迷於常識類的結論

那麼,這些推導而出的結論,大劉本人是如何評價的呢?

「是獨立想出來的,沒有參考前人的理論。但我相信,以前應該有人在科幻小說或別的什麼地方提出過類似的東西,只是那些想法已經淹沒於時間之中,我們沒看到而已,因為到目前為止已經發表的科幻小說可謂渺如煙海,我們能想出來的創意應該都已經有了。」
「我小說中的社會學層次,很簡單甚至很幼稚」。

「喜愛」十分正常,「熱衷」可以接受,「崇拜」可以理解。但「研究」就有點過了吧,還研究無價值的東西……

本就只是小說,消遣用的。&和這裡一樣&,讓人自以為學到了新知識,刺激多巴胺的分泌。
腦淫過多,會導致腦萎的,注意身體啊。


————
下面回答問題:
互聯網企業為什麼要研究《三體》?
1. 用多巴胺吸引觀眾;
2. 重症腦萎。

互聯網企業為什麼要用《三體》做噱頭?
不清醒的人才會失控,以營銷為重心的企業都擅長製造、操縱腦萎患者。
三體由於提供成品患者,是最為好用的噱頭之一,類似的還有喬布斯等等。


真是無語了,這事哪有這麼複雜。

1.雷軍的微博肯定是有一個團隊在運營的,不可能是雷布斯讀完小說一拍腦袋想說啥就扔微博上

2.這是給小米平板和多看閱讀的一個微博營銷

3.既然是營銷,這年頭在中國大眾網民里,雷軍這種級別的人物說自己想要說自己讀過一本書並達到如下幾點效果的話:

a.該作品的水平要高到能夠迅速讓大部分人肅然起敬——"這哥們有點水平"
b.水平不能太高,否則會被人當做裝逼
c.這書要足夠大眾,一說出來大家大多知道是什麼東西,並且產生親民感——「原來雷總也讀這書啊」
d.又不能太過大眾,得有點獨特以顯示品味,否則就爛俗了
e.小說得有點內涵和深度
f.小說的內涵不能深到讓人看不懂或者太有爭議
g.小說還得有點爭議和話題性,不能是公認經典,否則達不到營銷的目的

符合以上幾點的小說,想來想去,還真只有《三體》。雷軍這個定位找的不錯,表揚之。

4.也許雷軍真的讀過並且很喜歡《三體》,但是真的有人認為雷軍會想要從《三體》里總結商業策略?反正我不信。以雷軍的商業頭腦和經驗,會需要一部科幻小說來教他做生意?

5. 排名第一的@馬俊兄,你之前關於基督徒的幾個回答非常出色,我很佩服,但是這個問題里你的答案,我不得不點個反對。歡迎討論。

6.三體是一部出色的小說,但這真的只是一個營銷案例而已。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的飛機上能上網?
Google Latitude 為什麼沒火起來?
為什麼獵豹安全大師受到谷歌嚴懲,被 Google Play 全球榜單除名?
商業計劃書寫得詳細且篇幅長,會有人看嗎?
豆瓣為何終於在 2014 年決定做「豆瓣」應用?

TAG:互聯網 | 移動互聯網 | 三體書籍 | 互聯網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