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軟體常年不更新動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有微信號但是不發朋友圈,QQ 空間開通了但是不發表說說、不創建相冊。
PS:題主就是這樣的人。
看了怎麼多回答,我還是挺贊成偉大的駝駝的回答,至少符合題主提問時候的感覺。
鏡像問題:社交軟體有事沒事都要更新動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講真,因為我自卑。
希望更新點什麼有人搭理我,又害怕我更新點什麼根本沒人會搭理我。
只好裝高冷咯。
不像在知乎,我很清楚的一點是:反正根本不會有人來贊我的,所以我怎麼說都無所謂咯。
雖然心裡還是有個小人在默默的說:給我個贊么給我個贊么!!!
嗯,就是這樣。
社交軟體是一個以弦外之音博弈的戰場,拼的是智商、閱歷和分析能力。
每個人的社交軟體都是自己的宣傳手冊,往往試圖展示的是自己想要給別人看見的一面。發布者把自己編織成怎麼樣, 別人就認為發布者是什麼樣,此為最理想狀態,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旁觀者往往能從發布者的內容和過往獲得的感性、理性材料旁敲側擊出弦外之音,看穿發布者發布的某些東西的真實意圖和實際想法。自我宣傳時被人看穿幕後當然是很丟臉的,發布者一邊希望通過發布社交軟體塗抹自己,或是把信息傳遞給某個極個別的接受者,一邊又得防禦被旁觀大眾的銳利目光窺破真實自我,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譬如,最近我有個女性朋友,在微信上曬了張聊天記錄,她只是和這個人談到想換手機,那邊立刻轉了五千塊過來。整幅圖就這幾句簡單的對話,點綴著一些撒嬌語氣詞與表情符號。
對於一級旁觀者來說,他看到的是這個女人好幸福好受寵,以至於要炫一下富——這是她最想要眾人接收到的訊息,也是她通過這條朋友圈製造的宣傳。
對於二級旁觀者來說,他看到的是這個女人在炫耀她的關係網。一張口就可以拿到五千塊,意味著她一張口也可以得到這位出手闊綽的人的保護或扶持,意味著她有調動這類人的能量。這種宣傳,可以提升她在圈子裡的地位,威懾小人,並且吸引地位更高的人提升對她的社交興趣。但是,她也暴露了自己對地位的焦慮和不自信。雖然被人嗅到了短處,可這類旁觀者也使她達到了不錯的宣傳目的。
對於三級旁觀者來說,他看到了這個女人並不是單純炫耀,而是力圖以一種順理成章的態度提到兩個關鍵字:「給」和「錢」,是一種漫不經心的暗示。這位旁觀者聯繫到之前從她身上獲得的材料:某一線城市做公關、人際關係神秘且不低端、經常出入高檔會所、重視社交軟體的宣傳、從沒有男人在社交軟體上出鏡等,推測出她背後可能是有一個有能量的男人,而這個男人一定不會是那打五千塊給她的人,這個打錢給她的人也一定是和她關係清白的朋友、親戚等。她通過這張可能引發曖昧猜想的圖,只是為了以一種極其自然的態度說出「給」和「錢」這兩個難以啟齒的字,提醒旁觀者中的、她背後的這位或忙碌或遊走花叢的男人該主動上供了,並且是求她收下,別讓她破壞「獨立、富養、超然於物欲」的形象,而且決不能低於五千塊。
對於四級旁觀者來說,他不僅分析出三級旁觀者獲得的信息,還推測出她背後這個男人是怎麼樣的人。五千塊是一個尷尬的數字,它距離目前送女孩最有面子的最高配粉金iPhone有點距離,但又可以買到iPhone外不錯的手機,說明她得到的是一個令人遺憾的數目。並且很明顯,她的能量應該得到最完全的寵愛,也就是至少拿到最高配的粉金的數額。曬五千塊會導致什麼呢?風險!受暗示者可能會只封給她萬兒八千,讓她去買個最好的手機,比下去這區區5000。這當然有點少了,如果她一開始就拿到了萬兒八千的粉金全款,就能撬動到更值錢的東西,但她沒這麼做,如果她的金主穩定且能量大,很明顯就不需要利用到這低於粉金iPhone「最高寵愛值」的數目了,至少這點能說明:1、她的金主並不穩定,可能也就是平時送個包包的水平;2、她的金主並不是大土豪;3、她求的是「薄利多銷」,也就是有一個以上的小金主。
至於這五千塊錢,到底是誰給的、又為什麼給呢?這問題表面看上去是焦點,實際上與核心一點關係也沒有。
而無論是哪一級的旁觀者,這些分析和判斷都要求以最短時間出爐,甚至僅限於一掃而過的目光的時間。你的水平能在這麼短時間內得出什麼結論,就全看你的智商、閱歷和分析能力了——沒人有過多時間浪費在解讀普通微信好友的身上。而有些宏觀的東西同樣不能落下,比如若一個人特別重視社交軟體對其個人形象的宣傳,這個人會是什麼樣的人呢?那些會去攀附男人的小姑娘,如何從社交軟體中分析她們家境和野心的共性呢?
通過一幅簡單的從社交軟體上發布的聊天記錄,我們就可以掌握這麼多的直觀素材和猜測。她的朋友圈內容這麼多,每張圖都是一張個人海報呢。稍加綜合一下我們日常從這個小姑娘身上取得的東西,她在社交軟體宣傳口徑後的輪廓瞬間就暴露出來了,赤裸裸的,完全不會是她想給大家看到的樣子。而旁觀者嘛,當然是等級越低越好,至於大家擔心會不會出現」高射炮打蚊子「,也就是三四級旁觀者以精密的態度分析一個頭腦簡單的人的社交軟體?這大可不必擔心,能做到三四級旁觀者的人,怎麼會犯這種低級錯誤呢?況且我這個女性朋友,可絕對不是簡單的人物啊~
而至於以上我所分析的東西真實度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每天朝夕相處的人都未必能看穿他的心,為什麼我通過分析軟體泄露的信息不能用作我的社交時參考的感性材料和理性材料?是吧?
回到原題:社交軟體常年不更新動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一、我生活平淡,實在沒什麼東西可發。
二、我社交軟體里的人物太雜,分組麻煩,乾脆不發。
三、我強大到不需要利用社交軟體進行自我宣傳。
四、不希望被人窺破人生軌跡。
很顯然,前面三點簡單實在,沒啥好說的,我所闡述的主要是第四點。當宣傳與看破的博弈在整個社交網路中對自己不利的時候,閉口不言就是最好的選擇。沒這個能力把宣傳做得密不透風無可指摘,那就別攬這個瓷器活,悶聲發大財,這是墜好滴。
-你不知道,很多時候,人們發的狀態、分享的圖片。
都只是,想讓某個人看到而已。
也許故事發展到後來,那個某人不需要繼續在看到了。人們也就不發了。
同樣經歷的人趴過。。。
我算是過來人吧,前幾年,會時不時寫點東西晒一下,朋友聚個會也發空間。近幾年就慢慢不感興趣了。後來自己也跟人聊過這個問題,就此答一下。
曬QQ空間和刷微信,這種行為背後的支撐是存在感的缺失。很多人不自信(當時我是這樣,需要認同),沒有受到關注,會失落,所以才會通過這種行為來凸顯自己的存在,來顯示自己過得好,或者有什麼樣的成就(曬的都是讓人羨慕的~報喜不報憂)。
後來不感興趣,是因為自己有其他的事情要忙,更重要的原因是我認識到了自己作為個體在這個社會存在的意義,別人過得好與不好與我沒幾毛錢關係,自己過得咋樣也是同理。即使自己曬的圖或者高逼格行為讓人羨慕,也只是一個贊而已,對我的生活並不會產生什麼好的影響,除了浪費時間,還會帶來虛榮的副作用。
生命應該浪費在自己認為的有意義的事情上面,終極目的是讓自己過得好,而不只是看起來過得好。
從功能上來講,空間、微信這種社交軟體真正給大家帶來的作用是什麼?
所謂工具,就是幫助我們輕鬆達成目標,而不是取代我們成為個體行為的主導。
如果你覺得你跟我以前一樣,一閑下來就想刷空間和朋友圈,浪費了很多時間,打個比方,比如我想寫一篇書評的,結果被人喊去夜宵或者幹嘛,就停下了,這樣的情況還挺多的。如果隨身攜帶便簽記錄下來,我想要去了解下紅燒肉怎麼做,開淘寶店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餓了么是怎麼賺錢的……閑下來沒事做的時候,翻一下這些自己曾經想去做的事情,隨便挑個去做。
---------------------------------------------------------看評論後補充----------------------------------------------------------
1、很多朋友評論里說,以偏概全,有些說過頭了。我也覺得後面有些沒說明白,所以改正了過來。
2、這個答案只是以我個人的經歷來回答題主的問題,只分析了跟我這種心態人的心理,並不強調是所有人的心理。
3、知乎和其他的平台是一樣的,也會不小心產生這種刷的習慣,看回答有沒有贊和評論等等,希望大家規劃固定的時間來做這件事情,減少時間的被碎片化,和浪費。
4、後面是建議了一下,希望明確自己使用社交平台的目的。
有些人是為了刷存在感的,比如早期的我;有些人是分享段子、知識,希望成為某方面的意見領袖;有些人是真能用社交平台來達成一些有助於提高自己的目的,結交朋友、生意夥伴、興趣群等等
每一種行為背後都有一種需求做支撐。無論什麼目的,分析自己最本質的需求,分析自己使用社交平台的真正目的,有助於幫助我們更好生活。
不請自答來了,以前沒事喜歡把心情什麼的寫在qq空間里,後來發現不管你是什麼樣的感受,你在乎的人永遠不可能感同身受;與其把每一滴心情分享給那些半生不熟的人,不如找幾個知交好友一起吐槽發泄一下,心情會好很多;再有什麼幼稚可笑的東西就自己記在筆記本里,留著以後翻出來看看(很容易內牛滿面啊有木有!)就當記錄時光了。
自己一個人的時間長了,慢慢地你會發現"人和人的溝通,有時候沒有用",所以不再把時間精力浪費在這些事情上面了
講一個故事,關於一個拒絕手機的姑娘。
每每聊到她,誰成功聯繫了她,誰又知曉她最近的行蹤便成了最佳談資。她不使用手機,沒有社交網路的賬號,不po自拍照不點贊不刷微博不發簡訊,偶爾打幾個緊急電話也是用的座機。理論上來說,至少拿我們這些「沒有手機會死星人」的理論來說,她應該會與世隔絕並被隔絕於朋友圈之外,因為彼此不知道互相正在做什麼正在吃什麼,還怎麼做朋友?
但事實並不如此。
事實上,每次聚會時總會有人提起,嘿,那個姑娘現在在做什麼,叫她來一起玩吧。然後大家會發現,幾分鐘後她便笑面盈盈地出現了。某次有人問:
「欸,你怎麼知道我們在這裡?」
「某某之前遇見我告訴我的。」
於是我們驚異,作為一個懷揣了各類智能機的正常人都經常在需要聯繫人時束手無策,她卻精確無比地接受了當面的訊息並精確地趕赴到每個場子。
「那如果我們換了地方呢?或者取消了?」
「那就,我自己的下午咯。」
我們啞口無言。這個姑娘確實用了大部分時間來與自己約會。只拿聚餐來說,在我們吃飯前忙不迭拍菜拍景拍自己的時候,在我們吃飯時忙不迭點開各種贊然後忙碌地互相回應的時候,在我們吃完飯忙不迭聯繫下一班人然後po出這一次的合照的時候,她卻是真正地、緩慢地享受了一次美食。
這個姑娘說起來滿是優點,多才多藝得可怕。又擅長藝術音樂,講起電影建築文學攝影都是頭頭有道,與她聊天滿滿的都是內容與趣味,只要話題不是以「你看到今天的優衣庫視頻沒?」 「你看到微博熱門沒?」開場的故事,就無比愉悅。
然而在我們看優衣庫的時候,刷熱門的時候,聊騷的時候,打字的時候,姑娘在繪畫,在行走,在看展,在學習,在尋覓,在感受。我問她:為什麼不試試看用社交網路。
她笑了笑:我也是有各種賬號的人啊,只不過我不太用。我覺得現在的我已經夠忙了。
我想像了將手機和電腦剝離開我生活後的樣子,我覺得我會神不守舍,我會五臟具焚,唯一我做不到的事情,就是忙碌。
當我們忙著將自己暴露於公眾的時候,她將自己暴露於陽光空氣原野;當我們忙著勾繪自己虛擬世界樣子的時候,她描摹出現實中一個過分美好的自己;當我們在社交的時候,她在生活。
曾經想;
當我靠自己的奮鬥買到人生第一輛賓士的時候,我一定要坐在車頭誇張地拍照發朋友圈,告訴所有人我的成功。
而如今;
當我真正買到賓士的時候卻沒有在社交平台發布任何狀態,因為這時的我已不需要任何人的肯定,其他人也沒資格對我評頭論足。
QQ鎖了,朋友圈關了,微博不玩了,發現世界清凈自然了!
不用吃個飯就要消毒,看到個新鮮的就要掃描,不用人情點贊。。。。。。。
好好的活在當下,挺好的。
一年沒在朋友圈發過任何動態,但每天都在刷他們的動態,總有一種藏在黑暗裡看他們表演的感覺。
我不需要靠他人的點贊來證明自己活得很好!
反正更新也沒有評論沒有人點贊,就不發表了。
很多平時沒啥交集的朋友,慢慢的也就失聯了。
然而喜帖還是會照樣收到的。
媽的。
-----By豆友睡睡
QQ空間已關閉近兩年,
朋友圈也是無關緊要的內容,
我只願意發被自己允許讓大家知道的。
生活感受經歷體驗大部分都發在了沒怎麼有人知道的一個微博,對,我還有另外一個加著朋友的微博,在後者那裡,幾乎不更新。
被看見很有壓力啊。
被評論、被誤解也很有壓力啊。
曾經QQ很火熱的時候也是年少的時候,總喜歡發表一些為賦新詞強說愁的話,顯示自己與眾不同,但是當回過頭來看自己所有說過的話,只有一個深深的感觸,我怎麼那麼傻那麼裝,慢慢就不再更新了,並刪除了所有以前說的話。
Nobody cares about you except your loved ones.
And you don"t need to update your status for them, you contact them directly, privately.
勉強算是吧~
某運動app,12w粉絲之後卸載了。
朋友圈一個月更新三四條,一年多朋友圈唯一一張自拍是過年發的(因為穿的紅衣服)
14年冬天註冊豆瓣到現在只發過三個帖子。
1. 我是個特別話癆的人,也特別喜歡跟身邊的人分享自己生活。以前用朋友圈,很多瑣碎的小事情都會發出去,也會無聊時候發自拍,看到什麼感慨了也會發,後來發現朋友圈裡其實願意去跟你交流,在乎你發了什麼的,也就固定那些人,倒不如直接跟這些朋友說,還能互相問問近況。
至於其他人,大家可能也都是出於「朋友圈裡多這麼個人不多,少這麼個人不少,萬一以後要聯繫也方便一點」的心態,而把我放在了聯絡人里。
朋友圈裡絕大部分人,只是出於面子而不刪,有很多是小學初中高中同學,年份越久遠的同學越是難以交流,還有的是朋友的朋友沒法刪。
2. 用豆瓣是因為那陣子特別無聊,有兩個月時間會每天登陸。發過一個帖子,裡面放了幾張旅遊的照片和日常,畫畫寫字什麼的。收到的私信至少1w+,不得不說豆瓣魚龍混雜,那些私信里有很多很直白問yp,還有讓我開價長期包養的。
我不能說我討厭豆瓣,因為在上面也遇到了不錯的人,有的人從14年一直堅持到今天還在豆瓣私信里給我發早安,有的人把我的照片畫了下來,栩栩如生,有的人從豆瓣找到了微博默默關注我的生活,在微博狀態心情不好時私信安慰我。
之所以放棄在豆瓣發帖,也是因為豆瓣上魚龍混雜。發帖一個多月甚至半年,一年之後,還有很多人給我私信告訴我在各種論壇,貼吧,帖子,甚至微信里看到了我照片。我自己也加過營銷號微信,讓他刪掉我照片。
3. 那個運動app,我玩了有10個月吧,直到15年九月。它應該是最早的運動app,比keep什麼的早了一年。這個app上沒有任何認識的人,所以很肆無忌憚地發自己的心情,生活,說自己想說的話。
後來刪光了動態,也卸載了軟體,就是因為被盜圖和吐槽騷擾。我經常發各種餐廳和看起來不太low的地點,比如,我發了在其他國家的照片,他們會在底下評論「黑人JJ大不大,爽不爽」「被外國人操過了,就不能用中國的了」 我喜歡吃米其林,經常發一些餐廳環境和食物的照片,有一家每桌都放了一瓶voss,拍照時候就照到了其他桌上都有,結果被人留言罵我low說60多塊錢的水也好意思拿來l炫富 ?_?? 你看不出餐廳的品味只看得到一瓶水,怪我嘍。。。 最誇張的一次是一個和我互關的女生,盜了我在直升機上拍倫敦塔橋的照片。我們互關的啊……
這個軟體是我用得最有感情的一個,因為在上面寫過太多心裡話,記錄了太多生活。它就像我的一個樹洞,裝載著我2015年的所有喜怒哀樂,2015年對我是太太太特別的一年,刪掉那些動態的時候我是很心疼的。但實在不堪那些無聊的人騷擾,只能放棄了。
玩社交軟體,注意安全是最重要的。有些人就是根據我在社交軟體上的信息搜到了我的全部個人信息,甚至於我大學時候哪篇作業交遲了...照片也最好都加上水印,我之前被盜圖弄得很煩躁,動不動就有人甩個鏈接給我看到我被盜圖。
我所知的最過分的就是這個,建立了一個微信,朋友圈裡全部都是以我的口吻發我的照片。不知道在哪裡的什麼人用你的照片以你的身份做些你不知道的事情,簡直毛骨悚然。
我喜歡爆照的習慣還是沒改,但現在也只限於在微博和知乎上發發了。其他軟體是再也不敢用了。
網路既是遮羞布也是照妖鏡。社交軟體上可以隱藏人的陰暗面,也可以暴露了更多陰暗面。
有可能TA發的狀態只對自己可見。
不需要對著機器後面的人說什麼,可能因為想說話的人就在眼前。
不喜歡髮狀態的人,有沒有想過我們感受啊!如果所有人都長期不更新自己的動態,我們當中做社交軟體的,一大波產品、開發、設計、用研統統都得下崗!今時今日,靠份工作養家糊口不容易的啊!
不過,就是有人不喜歡發的,沒有辦法。我邀請了一個長期不發動態的人來回答這個問題,姑且就叫她小芳吧。小芳冷冷地跟我說:我連動態都懶得發,你覺得我會願意去知乎回答問題嗎?
小芳其實不是懶,她只是生活重心不在線上社交上。微信推視頻的那個版本,新手引導文案是這樣的:「曾經在微博上虛度光陰/ 如今又在微信里蹉跎歲月/ 你以為通過手機就連接了世界/ 其實只是躲在屏幕後面獲取安全感/ 如若不能,試試微信視頻通話/少發微信,多和朋友見見面!」小芳告訴我,她不需要躲在手機屏幕後面獲取安全感和滿足感。
不過,小芳也願意和我單對單分享:她所知道的包括她在內的很多人,為什麼不喜歡更新動態。
自卑(深度,淺度)。很多人覺得自己的話沒什麼價值,分享出去顯得自己才疏學淺又沒什麼意義,就乾脆閉嘴。小芳說,她從小作文不好,寫點東西總要憋好久,很痛苦。而更新狀態就像寫作文,憋些自己覺得沒有營養出來的東西實在難受。世界那麼大,我個人的這點情緒化的東西算什麼啊,小芳說。
自負。這就是自卑的極端了。自負就是覺得我發出去的東西,別人都看不懂,你們都看不懂,我就沒必要發給你們看了。如果我想跟專門的人說,那我就專門去找對方聊。比如說我更新一條朋友圈,底下一大堆贊,這對我什麼意義呢?毫無意義,小芳這樣說。我說,小芳,那你還是希望能有人懂你的,希望有人了解你的。小芳說,那是另一回事了。
自私。自私就是捨不得分享了。我男朋友長得超帥,我為什麼要分享啊?分享照片給你們看我又沒什麼好處。我還有好多好東西呢,但我就是捨不得分享,小芳說。
小芳最後總結說,其實,就是沒什麼好發的啦,這種東西發出去通常都會有目標,希望什麼人看到什麼人回復得到什麼樣的迴響,而我朋友圈裡並沒有需要我這樣經營的對象。小芳想了想,又補充說,很多人需要通過社交軟體來建立自己的形象,我不需要,我的形象就是神秘,神秘的人是不發朋友圈的。
我問小芳,聽說你們還有個鄙視鏈,不喜歡髮狀態的人還很喜歡鄙視那些喜歡髮狀態的?
小芳說,那只是我們這些人中的一部分啦,比如說我,我就很鄙視你。
我一下子犯愁了,為了不被小芳鄙視,我要不要回去把我朋友圈裡的幾千條動態刪掉呢?
推薦閱讀:
※小时候缺爱成年后如何解决?
※邊緣型人格障礙是一種動力學內核的診斷嗎?
※心理學研究者該不該用專業知識分析自己的朋友、愛人和親人?
※自閉症人數為何近年來呈上升趨勢?
※一個人的童年經歷造就了一個人對待世界的基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