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孤獨的生還者》(lone survivor )這部電影?


影片的槍戰場面乏善可陳,難望《黑鷹墜落》(2002)之項背。看上去非常混亂,毫無層次可言。圍攻4名海豹的塔利班並非烏合之眾,他們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善於利用地形、地物交叉掩護。最要命的是,他們和海豹一樣無所畏懼。

身負重傷的馬庫斯能夠奇蹟般地虎口脫險,除了他不可思議的強健體魄和軍事素質,以及美軍強大的救援能力,主要歸功於普什圖族的「洛克海」法則。「洛克海」直譯「把鍋給他」,引申為誓死保護你的客人,哪怕全村戰至最後一人。

遺憾的是,為了增加觀賞性,導演把鏡頭更多地留給了戰爭場面,竟然捨棄了原著的精華部分,搞得觀眾一頭霧水: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薩伯拉村的村民憑啥跟塔利班火拚也要救助萍水相逢的馬庫斯,就不擔心報復?當地人都是有槍的帶路黨,在自然環境異常惡劣的興都庫什山區,塔利班如何生存?

在漫長而苦難的血族復仇、抗擊外敵的歷史中,民風剽悍的普什圖人深知,誰都可能落入孤懸客寄的無助境地。「洛克海」法則意味著來者都是客,管你是美國大兵還是塔利班,有難同當、不惜一切代價護衛客人安全、謝絕任何酬報。踐踏「洛克海」法則,不僅部落長老的權威蕩然無存,在道義上也等於宣判了自己的死刑。這條普什圖族嚴格遵循了2000年的古訓,兇殘如塔利班,亦望而生畏。在軍事角度上孤獨求敗的美軍,反恐戰爭之所以步履維艱,不僅因為他們不可能施行「三光」政策,在文化上可能也需要更多地了解阿富汗。

影片最感人的一幕:為拯救部下的生命,紅翼行動指揮官邁克爬到山頂打衛星電話求援,自己被打成了篩子;塔利班的火箭彈擊中前來增援的MH-47「支奴干」,另一架「支奴干」被迫飛離危險地帶,一名海豹救人心切,情急之下竟掏出手槍威逼飛行員強行降落,將海豹絕不放棄同袍的精神演繹得淋漓盡致。因為這個鏡頭,在五星滿分的豆瓣,我給這部不無遺憾的影片打了四星。


不太認同樓上 「為了增加觀賞性,導演把鏡頭更多地留給了戰爭場面,竟然捨棄了原著的精華部分」 的說法
不同的藝術作品的表達空間是不同的,電影作為一個90分鐘的連貫載體,自然不能像文學作品一樣隨意發散,而更傾向於主題的單一性。所以在文學作品改編成電影的時候,刪改內容來明確主題的做法是再正常不過的。

當導演面臨是緬懷英烈的主旋律還是阿富汗某個部落的「洛克海」法則的創作選擇的時候,我想做出明確第一個淡化第二個的選擇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話題回到電影上:
1,配樂真心贊
2,對陽光的鏡頭處理也很贊,但個人覺得攝影有點不足的是戰鬥場面里有幾個穿插的鏡頭居然給我一種家庭DV拍出來的感覺


國際慣例,開篇總結觀點:這是部美國人的主旋律電影,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加長版徵兵廣告。

從題材選擇上,這部電影就很穩妥。敵人是塔利班,經過911的美國民眾一般都把塔利班看作是喜歡喊著真主至上,動不動就砍個頭的恐怖分子、罪惡源頭、人類公敵。殺塔利班不會有輿論非議。主角最後是被信仰伊斯蘭教的阿富汗民眾救下來的,也避免刺激到伊斯蘭世界和阿富汗現政權。

當然,一部電影應該有的元素,它也具備,比如槍戰,生死抉擇,人性拷問,要場面有場面,要深度有深度,絕對年度宣傳片大獎。

下面說說電影劇情,劇情安排非常緊湊,我猜是電影工業化的產物。原書其實內容很多,有親歷者如何通過測試的劇情,但是在電影里都被幾個鏡頭一筆帶過,著重敘述紅翼行動的那三天。

先是行動前的劇情,主角們起床,各自給自己樹一個將死flag,什麼回家結婚,老婆裝修,老婆想你等等,都是非常俗套的橋段告訴你這哥們待會兒要死,你們把眼淚準備好。

之後的戰前簡報,幾乎主角們提到的所有問題都會在之後的情節里出現,同時穿插塔利班搞清洗的情節,為之後的情節做好充分的鋪墊。

最後贊一下新兵入隊時的那番話,表面上漫不經心的所謂自我介紹,穿插幾個戰士們準備出發的鏡頭,妥妥的海軍陸戰隊宣傳廣告語。什麼叫高桿的宣傳,美帝好好給我們上了一課。領導看得歡心,觀眾也不會覺得噁心。

最後的行動情節,沒什麼好說的,各種自我奉獻,各種煽情,就提一兩點印象深刻的。

一、滾下山的鏡頭看得真疼。儘管很不真實,我覺得這麼摔下來竟然一個都沒死,站起來還能跑。但的確有很強烈的視覺衝擊,把陸戰隊陷入絕境,拚死一搏的感覺寫出來了。書里或許只是輕描淡寫的幾句話,到了電影里就是觸動人心的慘烈。

二、主要是針對所謂行動投票的說法。有人說,美軍的任何行動都是依賴命令,沒有所謂的投票,這裡很假。我想說,會有這樣的觀點,顯然是看電影不仔細。雖然,這是部激發荷爾蒙的電影,目的就是為了弘揚美帝價值觀,但是在台詞上,人家也是盡心儘力的。

關於處理的牧羊人的決定,先是作為隊長的墨菲提出了三個選項。這個就已經很不正常了。墨菲是指揮官,有什麼決定就直接下好了,何必要給選項讓大家選。墨菲提出三個選項的目的很明確,他不是拿不定主意,而是試探兄弟們的意思,因為他其實想選第三項,直接殺掉那三個牧羊人。但眾所周知,這種事情是要上軍事法庭的,要行得通就需要小隊里的其他三個人也和自己想法一致,能夠事後保密,不會因為心裡愧疚,上司一問就什麼都說了。

因此,墨菲一提出來,阿列克斯立刻支持,戴茨附和,結果馬庫斯反對,而且是堅決反對。這事就黃掉了,除非兄弟相殘,一槍把馬庫斯崩掉,這顯然不可能。長官墨菲一看沒指望了,才說出「這不是投票」。

三、小隊救援時,因為敵人APG設伏,黑鷹降落不下去,中尉直接拿槍威脅飛行員降落。這個很燃,但也被指出不真實。這的確不真實,因為待在黑鷹里的士兵是很難想像出被包圍的兄弟會有多麼慘,但是觀眾知道。觀眾被那些鮮血淋漓的場面衝擊著,知道墨菲為了救全隊,犧牲了自己,知道戴茨永遠無法和妻子見面了,任誰在那個情形下都會在心底里喊出:「下去啊,你這個混蛋。我們的兄弟快死了。」導演的這個藝術化處理,只是幫助觀眾宣洩了這種情緒,應當值得肯定。

總之,雖然不想承認,但忍不住想說,這電影的宣傳效果太好了,連我這個中國人都需要一遍遍告訴自己這是美國的海軍陸戰隊,不是自己的,才能讓自己冷靜下來,不會腦殘到要加入海軍陸戰隊。中宣部應該組織宣傳幹部統一觀看,學習。
-----------------------------------------------------------------------------------------------------------------------------
經 @繆子夕 提醒,電影里的是海豹突擊隊,和海軍陸戰隊不是一路的。好吧,美國軍制我不熟,我也懶得熟,反正和我沒關係。


沒什麼資格評價,因為看過小說版本以及電影版本,那我就簡單的說兩句自己看電影的時候的感受。
小說版本種曾經花了大篇幅來講自己是如何加入海豹突擊隊的,全書將近三分之一都在說自己以及自己的戰友是如何通過了一個又一個瘋狂變態的考核,突破一個又一個的體能極限來達到海豹突擊隊的水準。就這一塊電影裡面沒有涉及到。
電影基本上是遵循了原著的記敘,沒有做很多的改編,包括原著裡面記載的他們四個人撲通撲通的從懸崖上往下面跳的那一段電影裡面都有涉及,非常尊重原著。
對於槍戰場面,美帝的好萊塢戰爭場面裡面向來是不缺煙花爆竹的,電影的槍戰場面緊張刺激非常好看,跟書裡面的場面基本上是一致的。


戰爭是要死人的


馬克叔的主角光環


推薦閱讀:

南海問題到底有多嚴重?
攻陷柏林時蘇軍燒殺搶奸,英美軍是否克制仇恨?

TAG:電影 | 軍事 | 影視評論 | 美國軍隊 | 槍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