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兒飛的高低與扇翅膀頻率有關係嗎?
現象:老鷹飛得那麼高,可是盤旋時幾乎看不到翅膀動,而低空飛行的麻雀翅膀老是唿扇唿扇。 這都和什麼有關係呢。
沒有直接關係,這是一個很「自然」結論。不同高度上,重力加速度幾乎相同,空氣密度幾乎相同,風速雖有差異,但是是各向同性(整體來看)的。
現在來解釋為什麼低飛的鳥振翅更快。
原因是它們的翅膀更小,低空鳥類總體來說體型更小(鴕鳥什麼的不考慮……)。
而這是可以用數學解釋的,從量綱上可以推知這樣的結果。
我們考慮,它振翅的頻率,f,與以下一些量有關:- 翅膀長度;
- 翅膀寬度;
- 空氣密度;
- 生物質量;
- 重力加速度。
便可列方程:
右邊的量綱必然等於左邊,即 T^(-1)。
而其中有量綱相同的量綱項:翅膀長度與翅膀寬度,這個問題以後解決,現在統一用面積S表示,假設它的冪次為 Theta 。
那麼可以列出方程:
解出:
其中 Theta 仍然沒能解出,但問題並不大。因為我們定性的來說,翅膀面積越大,振翅頻率會越小,也就是說, Theta &< 0。
這樣我們有定性的關係:
,k是待定係數,為量綱一量。
我們帶入不同的 Theta &< 0 的值,發現他們都是與 S 成反比的函數。
(這裡假設了質量)
繪製成圖像即是這樣的:
這裡 Theta 分別取了 -1,-2,-3,得到的圖像從定性上說,都是一樣的。
選取實際的數據,按照平均水平,蜂鳥的振翅頻率80Hz左右,鷹可能會小於1Hz;蜂鳥體重按照20g算,鷹按照5kg(?)算;蜂鳥翼展按20cm算(按已知最大蜂鳥體型推算),鷹翼展按1.3m算。
帶入後,如果 Theta 取 -2 則相差了118倍,與實際情況相似。
流體力學之中,球體的阻力係數與迎風面積成正比,與速率的二次方(通常情況下)成正比。用在這裡, Theta 取 -2 也是合理的,從側面印證了上邊的想法。謝邀。
先贊一下題主的好奇心,不過結論是:沒有關係。
=== 振翅頻率與那些因素有關?===
鷹在盤旋時幾乎不振翅,麻雀似乎總是十分歡快地扇動翅膀,而蜂鳥的翅膀快到肉眼無法看清。不難猜測,振翅頻率與體型有關。
英國鳥類學家C. J. Pennycuick給出了振翅頻率的公式[1]:
其中,m為鳥的質量;g為重力加速度;b為翼展;S為翼面積;為空氣密度。
簡單來說,鳥的體型越大,振翅速度越低。
=== 飛行高度與那些因素有關?===
舉幾個例子:
從表中可見:飛行高度與體重、體型都沒有直接關係。
關於「鳥類能飛多高」,答主沒有找到相關資料。上表中的數據是某物種被觀測到的極限高度。「能飛多高」也不代表「平時飛多高」,在哪個高度飛行要看具體情況。
鳥類的大部分活動時間都花在覓食、求偶或繁衍(遷徙)。以麻雀為例,它們的食物都在地上,它不會無故飛在高處,給捕食者當活靶子。再說大天鵝,那個8200m的高度應該是它們遷徙時(翻山越嶺是常事)的情況。從地上飛到那個高度也是蠻辛苦的吧?絕對不是因為無聊跑去挑戰天空什麼的。
一般而言,體型越小,新陳代謝速度越快(Allometry)。對蜂鳥來說,高速的體能消耗要求它們每天要吃下約為自身體積兩倍的食物。生來就是個勞碌命,同樣是出門找吃的,它們卻沒能像鷹那般「閑逛」。
鷹具有翱翔型鳥類(soaring bird)的翱翔本領,它們不需要拍打翅膀就可以持續飛翔。
=== 振翅頻率與飛行模式 ===
典型的翱翔型鳥類如:
信天翁(圖片來源:Linking behavioural, physiological and demographic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烏燕鷗(Sooty tern)
翅膀按形狀可分為四大類:
翱翔型翅膀的特點是高展弦比(Aspect Ratio)。展弦比是指翼展和翼弦長(氣流過翼通過的長度)的比值。高展弦比的翅膀誘導阻力較小,適合長時間飛行。貼一段信天鷗的事迹:
信天翁科的鳥可以在海上長時間飛行,它們可以非常有效地利用空氣動力的原理在海面上滑翔,有時數小時不必扇一下翅膀。當信天翁能夠掌握海面的氣流,便可以隨便在空中高速翻飛達2000—3000米,在1小時內可以橫越113公里的海面。據記載,一隻信天翁可以在12天內飛行達5000公里的旅程。信天翁科的鳥一般只在育幼時上岸,它們甚至可以在海面上睡覺。
鷹一般住在懸崖等高處,藍天白雲風和日麗展開雙翼縱身一躍,乘著上升的熱氣流,不費一絲氣力。嗯,天空中最自由的鳥,就是……
鷹在盤旋時伸展翅膀提高展弦比,而在發現獵物向下俯衝時收回翅膀以提高速度和靈活性。
體型較小的鳥類(如麻雀、蜂鳥)對飛行的操控性有著更高的要求,於是裝備了需要不斷拍動的低展弦比翅膀。
可空中懸停甚至倒退飛行的蜂鳥
===相關內容===
- List of soaring birds
- List of birds by flight heights
- Bird Flight
===參考文獻===
[1] C. Pennycuick, Wingbeat Frequency of Birds
in Steady Cruising Flight: New Data and Improved Predictions J. Exp. Biol. 199
(1996) 1613.
[2] J. Elphick, The Atlas of Bird Migration:
Tracing the Great Journeys of the World』s Birds, Struik, 2007.
[3] F.C. Lincoln, Migration of Bird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99.
[4] M. Klaassen, J.H. Beekman, J. Kontiokorpi,
R.J.W. Mulder, B.A. Nolet, Migrating Swans Profit from Favourable Changes in
Wind Conditions at Low Altitude J. Ornithol. 145 (2004) 142.
[5] R.C. Laybourne, Collision between a
Vulture and an Aircraft at an Altitude of 37,000 Feet Wilson Bull. (1974) 461.
一樓的資料很多很好,不過根據這些資料,我得出了相反的結論:有關係,飛的高低根本就是各自生活方式不同。
飛的越高,一般來講距離進食天敵等距離越遠,在高空不需要動作操控那麼精準,那麼大翅膀翱翔就是一個節省能量的選擇(不影響俯衝獵食)。翅膀太大,要扇的快也不容易。
常在地面附近活動的鳥,生活方式對飛行精準行要求更高,那麼小翅膀配合高頻率顯然更合適。不過這些鳥能不能飛到高空,我想很多也是能的吧,但是沒必要誰吃飽了撐得飛那麼高呢。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當前風速和風向,和飛機一個道理.但是鳥的質量小,外加氣動性比飛機強,所以在空中所需的升力較小,便不需要頻率很高的扇翅.
然後回到問題上,關於老鷹和麻雀的對比
1.我猜測是因為老鷹的翼展長而寬,相對麻雀會有優勢.
2.老鷹通常盤旋時飛行高度比麻雀高,氣流相比低空會大一些
3.老鷹的飛行速度比麻雀快,所以自然升力也要大的多(這也是為什麼老鷹有時候也必須快速扇翅,因為速度較低必須要更多動力保持升力)
有關係,扇動頻率跟翅膀大小、鳥兒體重、身體結構、氣壓、高度、濕度、氣溫、飢餓程度等等都有關係。
你要問跟飛得高低有什麼關係,就要排除其他條件的影響來研究。
這個原理和飛機是一樣的。油門的大小並不改變高度數據,改變的只是飛行的速度。
而真正對高度有影響的是升降速度,升降速度是隨著翼弦與相對氣流的夾角的改變而改變的。這個夾角就是我們所說的迎角。飛機是一個仿生學的東西,所以地球上鳥類也受這個這個規則的限制,高度不隨翅膀的震動速度而改變。
沒關係吧, 蜂鳥頻率那麼快 也沒飛多高呀。
飛得高的鳥翅膀都大。小翅膀的鳥都是低空飛行的。
我覺得是和尾翼大小決定的,尾翼越大應該越不容易收到高空強風的影響。
體型較小的鳥或許體內能量不足以讓它飛得那麼高,或者不足以應對高空的寒冷或穿過濕冷的雲層。
或許築巢越低的鳥越飛不高么? 和扇翅膀的頻率不見得有關。
謝邀,但是確實不知道
霧霾也有影響的,之前北京的信鴿比賽,傷害了不少生命啊
和身材有一定的關係
空氣力學不太一樣吧
高空的時候不是也平行滑翔的么
有關係 但不絕對
推薦閱讀:
※地球在自轉。現在挖一個隧道,使得一個小球從一端進入,從另一端出來,當中僅受引力作用,不和隧道壁有任何接觸。這樣的隧道是直線嗎?如果不是,是怎樣的曲線?出口和入口是地球上相對的兩個點嗎?
※是什麼使星球有地心引力?是什麼使原子核吸引電子?
※當今的物理學體系或者化學體系存在崩塌的可能嗎?
※複數的物理意義是什麼?
※太陽的內部有可見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