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的中國人多麼?

為什麼我好像從來沒見過周圍有人喝牛奶不舒服的?


其實這麼多答案,大家依然沒有回答一個問題-- 為什麼有乳糖不耐的基因的中國人很多卻沒有乳糖不耐的癥狀?

這個正好撞到我本行了,我忍不住回答一下。

乳糖不耐有什麼癥狀呢? 主要癥狀是在攝入乳糖半小時到兩個小時後出現不適,例如腹脹,腹痛,排氣,腹瀉,腹鳴....等一下,這個癥狀是不是很熟悉?有些食物中毒,炎症性腸炎,或者是吃了太多的豆子或者番薯之後,很多人都有類似癥狀?其實這個癥狀很多時候是腸道里的某些細菌產生大量氣體,急於排除體外造成的。 要知道,有些細菌是可以把一小勺子的米飯(30g碳水化合物)變成10升氣體的(大概是飲水機水瓶)。 想想你自己的腸道,能裝下這麼多氣體么? 好在並不是所有的腸道菌都這樣,事實上產生氣體並不是大多數腸道菌主要的代謝方式,要不然,我們可以用自己的身體做沼氣池了(大家自行腦補)。乳糖不耐的癥狀事實上是一些腸道菌消化乳糖時候產生過量氣體導致的結果。如果人的腸道里沒有腸道菌,乳糖是會只穿腸而過,不會有任何不適癥狀(雖然沒有腸道菌的人基本是個偽命題)。

討論第二個問題,什麼是乳糖不耐基因?竇澤南等都提到了

MCM6 基因rs4988235位點,它有三種類型:

AA:乳糖耐受

AG:乳糖耐受

GG:乳糖不耐

關於這個位點,有以下要說明,

1. 這個研究是在歐洲白種人中發現的,因為很多歐洲白種人都是乳糖耐受,所以他們覺得乳糖不耐受是突變體。而事實上,歐洲白種人才是mutant,並且這個位點的突變獨立地發生了至少兩次。

2. 這個位點在一個乳糖酶基因的增強子位點上,增強子能調控基因的表達。這個增強子在wild type(GG)中,可以讓乳糖酶基因只在幼兒早期(喝母乳)時表達, 長大後不表達。在突變體中(AA或者AG),增強子卻一直一直都在促進乳糖酶的表達,不受年齡調控了。 也就是說乳糖耐受的人一直都在小腸表面表達這個酶。所以乳糖在進入乳糖耐受者的小腸的時,會被分解成單糖被小腸吸收,但在乳糖不耐受人中則沒法吸收直接成為腸道菌的食物。

3. 我同意斷奶的時機是由動物們對於自身基因遺傳概率進行博弈的結果,但是乳糖不耐的進化優勢不是為了斷奶,因為乳糖酶在不少小孩斷奶之後還是會表達一段時間(有多少人是四歲才斷奶的?)。我認為,適時關閉這個啟動子的優勢是,節省資源,沒有必要表達一個用不著的酶。這個和很多能獲取富含維生素C食物的動物(包括人類)獨立進化出合成維生素C基因失活是一樣道理。

4. 同意文化和飲食造成各個地區乳糖耐受人分布不一樣。不過我要強調,這個是因為飲食造成了一個選擇壓力,在奶製品重要地區,能從乳糖中獲取能量的基因會因優勢而被選擇,而不是因為這些人喝牛奶,才有乳糖耐受基因。

5. 喝牛奶改不改變乳糖酶活性,與乳糖不耐受不相關。因為有乳糖不耐受基因的成人,小腸根本就沒有酶存在。在人體內,乳糖也沒有機理能調控乳糖酶的活性。(這個是以上很多回答的犯了的錯誤)。

問題來了,為什麼同樣有乳糖不耐基因的人,有的人可以喝含乳糖的奶製品沒有問題,而有的人缺上吐下瀉腹部難受?原因是,這些人的腸道菌不一樣,一般說來,腸道里的一般細菌代謝乳糖的時候,或多或少都產生氣體,但是我們知道至少有一個不一樣,那就是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非但如此,雙歧桿菌還特別喜歡乳糖. 在通葡萄糖和乳糖同時存在的時候,它會選擇先消耗乳糖,再用葡萄糖。而其他大部分腸道菌都是最愛最通行能量貨幣--葡萄糖了。只要有足夠雙歧桿菌,乳糖會被它們搶著用完並且不產生氣體,沒有氣體,也就不會有乳糖不耐的癥狀。

怎麼樣解決乳糖不耐的癥狀?

1. 不吃含乳糖的東西比如牛奶呀,冰淇淋呀。

2. 服用乳糖酶藥片。

3. 改善菌群,不過目前我還不知道有啥有效方法。我知道可行的是,從少量含乳糖的食物開始,慢慢增大量。原因是,食用乳糖可以增加雙歧桿菌在腸道菌中的比例,雖然開始會痛苦些,當雙歧桿菌的量慢慢增加後,乳糖不耐癥狀也會消失。另外可以考慮的是服用雙歧桿菌,應該有些益生菌的產品有吧,但是鑒於雙歧桿菌是不喜歡氧氣的細菌,按道理來說在益生菌產品中活不好,而且還要從口到腸道經歷無數考驗,所以我覺得應該沒有療效。不過,可以試試。

雖然以上很多人解決乳糖不耐的方案是可行的,可是機理分析卻站不了腳跟。

其實腸道細菌如何代謝這些人體小腸無法吸收的食物是一個很有意思,很重要,也充滿了未知的研究方向。這個方向最近由於生物菌群的火熱研究而被重新打開,希望以後有更多傑出的成果(哈哈,最好出自我手下,如果有人給錢我研究這個的話...)。

Anyway,不忍心看大家被誤導,所以分享了我的見解。粗粗寫的東西,失誤難免,但我確保在大方向上是對的。


多,非常多。
多到什麼程度,我稍後會說。
高票回答主要是從人類學角度講的,我重點講一下遺傳和飲奶文化的問題。
利益相關:我目前服務於一家基因檢測機構。 鑒於評論里有人說我是在給某個乳品品牌打廣告,我專門補充說明一下,我提到舒化奶只是因為這個概念易於理解,其他公司肯定也有相同規格的產品。 我服務於各色DNA,我們專註為用戶提供科學的基因解讀,和任何乳製品企業不存在利益關係。特此聲明。

什麼是乳糖?乳糖是乳汁中重要的營養物質,不同動物乳汁中的乳糖比例不同,人乳中乳糖約為7%,牛奶則為4.2%,山羊奶為4.6%。既然我們要從乳糖中獲得營養,那我們的體內一定含有幫助我們消化吸收的乳糖酶

所有人在嬰兒期都可以產生足量的乳糖酶,可以將乳糖分解成半乳糖和葡萄糖供人體吸收。但隨著年紀漸長,乳糖酶的數量會逐漸減小,世界上只有35%的人在7、8歲之後還能消化乳糖。這種機制是一個提醒:該斷奶了。

一個人成年後是否還有足量能分解乳糖的乳糖酶,主要取決於MCM6 基因rs4988235
位點,它有三種類型:
AA:乳糖耐受
AG:乳糖耐受
GG:乳糖不耐

這個基因就像是一個開關,當它覺得你已經不需要母乳餵養的時候,就會關掉乳糖酶的生產。 大多數中國人都是屬於GG型。

這個大多數是多少?我們可以看一個統計圖。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顏色是最深的。圖例顯示是80%-100%,這個範圍還是有點大。前面 @wagamama 答案參考維基百科給出的範圍是90%-100%。

碰巧我們手裡有這樣一批基因的數據。從去年開始,我們打算做一款基因產品,所以我們找了一些人,收集了他們的基因樣本,作為未來開發產品的資料庫。這些人大多數是我們周圍的同事、同學、朋友、經朋友推薦認識的、以及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我們項目的熱心的參與者。他們來自北京、上海、香港等大城市,在互聯網、媒體、教育行業打拚。他們全都屬於你在知乎上或者生活中所能看到的那些人,生活在你身邊的人。

通過這些熱心人,我們當時建立了一個300多人的資料庫。這個庫中的數據是什麼樣的呢?本來我是打算做一個很好看的圖和大家分享的。但是當我把數據調出來查看時,發現數據是這樣的:

可能你會覺得奇怪,說這人怎麼不認真答題啊,畫個餅乾啥!

實際上,這個餅,代表我們的這三百多個小白鼠,全都是GG型,乳糖不耐受。

我一開始還擔心是我們採集的樣本有偏差。專門又對照了千人基因組項目的數據:

第一排第四個,是東亞人群的分布,GG型100%。第二排是不同東亞人群體(依次為我國西南地區、北方地區、華南地區、日本、越南)中這一基因的分布,也是100%。

從基因上來講,我們基本可以說,你周圍目之所及的中國人,都是乳糖不耐的

無論是歐洲還是亞洲,原始人類都是乳糖不耐受的基因類型。乳糖耐受性高這種特點,是在人類不太長的牛奶飲用史中,逐漸進化出來的

在大約1.1萬年前,西亞的牧民馴化了產奶動物(羊),並開始使用乳製品。但是乳糖耐受的基因大約於7500年前才出現在匈牙利廣袤肥沃的大平原上。為了減少乳糖不耐的困擾,古老的游牧民族發明了各種發酵乳製品,如酸奶,乳酪,通過乳酸菌發酵,將部分乳糖轉化為乳酸。

經過短短几千年的進化,在歐洲、北美和中亞阿拉伯大陸上,乳糖耐受的比例已高達80%以上。在波蘭,這種從0到80%的進化僅用了130代時間。進化生物學家給出的解釋是:

擁有乳糖耐受基因的人可以更好的攝取營養,他們生育的後代數量比乳糖不耐的人高出19%。乳糖耐受基因也因此成為「迄今為止基因組中發現的最強大的基因」。

中國人為什麼沒有這一基因呢?因為我們不喝奶。因此也就不存在這麼強大的自然選擇。

在大約1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歐亞大陸不同地方的先民都開始農業生產以及對家畜馴化的過程。人類馴化家畜的目的是為了獲得穩定可靠的食物來源,除了狗之外,馴化的家畜大多用於食用。

西亞地區氣候乾燥炎熱,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適合畜牧業發展,牛羊成為了西亞主要的家畜。而華夏文明源於長江黃河流域的沖積平原,適合糧食種植,食性更廣的豬就成為了首選肉畜。相比於牛羊,豬產奶量不高,哺乳期短,收集困難(乳頭多),並不是合格的產奶牲畜,殺了吃肉更加划算。幫助耕作的黃牛和水牛要到青銅時代才大範圍出現,比西亞晚了四五千年。

《史記》有這樣的記載:

匈奴之俗,人食畜肉,飲其汁衣其皮;畜食草飲水,隨時轉移。

在中原人眼裡,蠻夷才會喝牲畜的奶。

北魏開始,隨著少數民族南下,中原人開始掌握擠奶和製作奶製品的工藝。

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就對此有詳細的記載

牛產三日,以繩絞牛項、脛,令遍身脈脹,倒地即縛,以手痛乳核令破,以腳二七遍蹴乳房,然後解放。羊產三日,直以手核令破,不以腳蹴。

想必這些牛羊的內心,也是崩潰的。

但是這些奶不是直接喝的,要經過天然乳酸菌的發酵加工,製成「乳酪」,發酵過程中,乳糖會被分解,所以我們也不需要乳糖酶。

這種發酵乳製品在宋朝和流行,《宋史·職官志》中提到「乳酪院」,不但「掌供造酥酪」,還負責接收地方對中央的進貢,並分配這種奢侈品。文學作品中也有體現,詩人陸遊非常愛吃這種乳製品,有「牛乳抨酥瀹茗芽,蜂房分蜜漬棕花」以及「槐柳成陰雨洗塵,櫻桃乳酪並嘗新」等詩句。

所以說,我們之所以沒有乳糖酶,一方面是因為我們接觸乳製品較晚,而且我們有豆製品等其他替代的營養來源,乳製品只是一種飲食上的點綴。另一方面是因為,到了唐宋時期,製作工藝已經可以讓我們吃到加工的乳製品,不會產生乳糖不耐的現象,所以乳糖不耐的基因也就一直保存了下來。

那今天我該怎麼喝奶?

  1. 從小喝。現在很多有條件的可以從小一直喝奶。所有的兒童都是有足夠的乳糖酶的,堅持飲用,可以刺激人體保持消化乳糖的功能,尤其是保留一些幫助消化的腸道益生菌。
  2. 一天一包。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每日推薦攝入的牛奶量是300ml。超市中常見的小盒/袋包裝的純牛奶,通常容量為200-250ml。所以一天一包是沒有問題的。
  3. 少量多次。如果一天想喝超過300ml,間隔一段時間,有助於腸胃消化。
  4. 喝酸奶與舒化奶。經過加工的酸奶和舒化奶,乳糖是很低的,可以放心飲用。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屬「各色科技有限公司」,轉載請聯繫&

    參考文獻:
    Troelsen J, Mitchelmore C, Spodsberg N, et al. Regulation of lactase-phlorizin hydrolase gene expression by the caudal-related homoeodomain protein Cdx-2.[J]. Biochemical Journal, 1997, 322 ( pt 3):833-838.
    Burger J, Kirchner M, Bramanti B, et al. Absence of the lactase-persistence-associated allele in early Neolithic European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7, 104(10): 3736-3741.
    Witas H W, P?oszaj T, J?drychowska-Dańska K, et al. Hunting for the LCT-13910* T Allele between the Middle Neolithic and the Middle Ages Suggests Its Absence in Dairying LBK People Entering the Kuyavia Region in the 8th Millennium BP[J]. 2015.
    Curry, A. (2013). The milk revolution. Nature, 500(7460), 20-2.
    易華. (2012). 六畜考源. 古今農業, (3), 18-30.
    陳暢. (2005). 西亞與中國新石器時代動物馴養之比較. 文物春秋, (1), 21-24.


【目前歡樂版經過現存知乎日報版之後的註解添加(註:)已經可以安全食用啦~】
【然而乾貨版的完善任重道遠,答主其實生物略渣所以在此各種求指正,補完後會在此處說明~】

從事實的角度不好統計,感覺國內對乳糖不耐的普及不是很多,為乳糖不耐服務的產品也很少能遇到,私以為像這種沒有受到重視的事情很難取得真實的相關統計數據。

可以確定的是,由於歷史上向來飲食習慣不同,中國的乳糖不耐人群的比例是遠遠高於歐美國家的。不過由於和附近游牧民族的融合及近代國人對於牛奶的消費量不斷增加,或許這個比例在逐代減少。

----------------------------------------------------割--------------------------------------------------------
為什麼人會產生乳糖不耐?

先說結論,乳糖不耐不!是!病!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生理現象,它的作用就是幫助哺乳動物斷奶。

所有的哺乳動物,在幼年時期都靠母乳獲取生長所需的營養和各種抗體。但是,那些萌萌噠小動物不能一輩子都能喝到奶啊,娘親身體受不了自然條件也不允許啊。所以小動物在喝了一定量時間的母乳以後就得停止這項福利,也就是斷奶了。
然而斷奶對於任何哺乳類的小動物來說都是異常痛苦的事情,畢竟這意味著脫離母親的溫暖懷抱,走向獨立,學會面對殘酷自然界的開始。出於這種原因,初生的脆弱生命對母親的強烈依賴會使得它們的斷奶歷程非常艱難。

於是我們可愛的進化君在無數代的隨機試驗過程中成功地找到了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法
那就是——控制斷奶的基因!
這個令人又愛又恨的小東biao西za的作用就是,讓小動物們的身體在斷奶期停止生產乳糖酶。

母乳中的乳糖,需要經過酶的作用由大分子轉化成更小的分子物質才能通過腸道被順利地排出體外。在沒有乳糖酶參與消化的情況下,對母乳貪得無厭的小動物就會發現它在喝完奶以後莫名其妙地開始腹瀉了。【麻麻這跟說好的不一樣啊麻麻!】
恩由於動物的學習機制非常簡單(我吃了這個不舒服,說明它不是好東西,於是以後不能吃了),如此反覆多次之後小動物就成功地斷奶了。

看到這裡是不是想說進化君威武么么噠~~~!

可惜,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從幾十萬年前開始,進化君的新生兒中出了一個奇葩。
還用說嘛就是人類= =

當我們的祖先還在叢林里討生活的時候,安安分分地只吃瓜果蔬菜生肉也許還有小蟲子。後來人類祖先硬氣起來了,發展科技樹大搞生產,還學會了通過奴役曾經的動物小夥伴來獲得更多的食物。
終於有一天,他們的魔爪伸向了小動物們的糧食——母乳。

於是進化君的萬能機制受到了挑戰,
人類居然希望在斷奶期之後作為成熟體還能攝入其他小動物的母乳……
然而在這個不聽話的熊孩子成長起來以後,進化君已經沒什麼能力再扯著耳朵把他拉回正道了。
你選擇的路你自己承擔昂。進化君如是說。

後續發展大家都能猜到,在各種奶進入人類食譜的初期,乳糖不耐讓大家吃了不少苦頭。
然而沒有辦法啊,因為人口暴漲不得不開始遷移的人類在進入北歐之類的極北苦寒之地時只能靠畜牧業維持生存。想吃糧食?長不出來啊摔!
此時的人類就開始了漫長的有方向性的基因突變過程,這件事持續了多久呢?
從幾千年前到現在,還沒有結束。
(註:經提醒明確一下概念,基因突變目前公認是隨機發生的,此處進行的是對於基因突變個體的自然選擇,具體請見乾貨版回答)
初期的淘汰是最殘酷的,在沒有其他食物選擇的情況下,不能有效消化乳糖的小孩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營養,註定會比其他小孩體弱多病,因此難以長壽,將自己的基因遺傳下去的機會也更少。
雖然在這段時間人類同樣發展出了酸奶乳酪等發酵性食品,人為地預先將乳糖轉化,但由於條件艱苦,有效攝入純奶的能力仍然非常重要。
我們無法準確判斷在這個過程中到底死了多少人,他們就這麼因為自身基因的隨機性做了炮灰。
就是在這樣的進化過程中,經過一代代的篩選到了現在,以畜牧業為主的這部分人類成功地將斷奶基因「馴化」,使得它即使在成年以後依舊不發揮作用。

這幫人終於能開心地喝奶了,那其他人呢?

當游牧社會致力於「馴化」他們擺脫不掉的小biao za的時候,
【【【【【【【【【【【前方高能!孕婦及心臟病史人士請迅速撤離!!!】】】】】】】】】】

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群亞洲人yīn~!
他們吃粟又炊米,他們種菜又耕地
他們自由自在生活在那溫和的平原區!
他們建屋著書相互送禮~~~
哦,可愛的亞洲人!
幸運的亞洲人!
他們齊心協力開動腦筋斗敗生存危機~
他們唱歌跳舞快樂又歡欣~~~!

當我們的祖先遷入亞洲的時候,兩河流域水土豐沃的環境為他們的生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他們可以開荒種地,安居樂業,因而沒有經歷游牧生活導致的基因突變。
(註:同上,畜牧生活導致了自然選擇,自然選擇使得基因突變的個體有更大的生存機會,從而逐代提高所在環境中佔優的基因存在的比例。)
農耕社會的飲食結構以糧食和瓜果蔬菜為主,雖然亞洲的人類祖先也馴化了各種家禽牲畜,但由於這不是飲食結構中不可分割的一環,抑制乳糖不耐從來就不是一件與生存息息相關的事。

這種雙線發展的結果就是在如今的人類社會,在以畜牧業為主的部分歐美國家以及部分非洲國家(非洲由於地理環境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都有)還有大洋洲的人都具有超高比例的乳糖耐受性,
以農業為主的部分亞洲國家以及部分非洲國家和部分歐美國家,人類中乳糖不耐者的比例比較高。
當然,考慮到游牧民族統治中國的時期進行了一定範圍的基因融合,再加上近代引入牛奶之後亞洲各國對於牛奶的消費量也有所增加,乳糖不耐的基因或許有所改變,只是這種細微的變化還不明顯。
但是有一件事是要澄清的!
一杯牛奶不一定能強壯一個民族!
一杯牛奶不一定能強壯一個民族!
一杯牛奶不一定能強壯一個民族!

這個據說是日本人提出的觀點其實是自打臉的…日本跟中國一樣從前就是以農業為主,乳糖不耐的比例也是極高的呵呵呵呵。

中國人乳糖不耐比例確實高,但是這只是個中性的事實,是由我們世世代代生存的土地決定的。

最後簡單提兩句乳糖不耐的發作時間。
以現在的研究成果,抑制乳糖酶生產的基因還具有很多不確定性,乳糖耐受的出現其實是基因鏈上不同段位共同作用的結果。作為一個相對而言歷史較短的基因突變,乳糖不耐這個生理現象在部分人的基因中是被抑制了,但是抑製得還不夠徹底。所以到了成年也有一定的幾率會隨機發作。而且乳糖不耐的反應本身就十分曖昧(腹瀉、肚子痛、噁心等等),要排除包括食物中毒的多種因素之後(再去醫院進行相關診斷)才能確定是真·乳糖不耐。(對自身有強烈興趣的土豪可以去做個基因分析看看~)
當時給我們講這課的教授自己就是在30多歲突然發作的,她是美國白人。
如果父母輩以及往上是有乳糖不耐反應的,出於遺傳也許人類個體會在某個時間點發生不同程度的乳糖不耐。感覺身邊乳糖不耐少,一個是跟所處地區有關(中國畜牧業發達的地區自然乳糖不耐也少),一部分是因為還在潛伏期,還有一部分是很多人自身對於乳糖不耐了解少,因而不太重視吧,不重視的問題就很少會討論,就產生了表面上乳糖不耐好像不多的現象。

但是這也不打緊啦~~~乳糖不耐只是使得你不能直接攝取純奶而已。
你可以喝酸奶,吃乳酪,或者去市面上找找內服乳糖酶和專為乳糖不耐人士生產的脫乳糖奶類,國外做這個的比較多。
喝牛奶吃冰淇淋之前一段時間來一片,然後就可以隨便吃啦啦啦~!
況且現在生活條件這麼好,不能喝牛奶有的是替代品吶對吧~?
(註:對於諸位知友在評論中提出的關於長期飲奶增強耐受性的疑問,確實有學者做過研究證實長期大量飲奶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減輕腸胃反應,私以為這還是跟腸道本身的功能有關,詳見乾貨版回答)

【以上是目前科研成果簡化之後的歡樂版解說。】
我是乳糖耐受(其實是猜的),從小到大酷愛各種cheese酸奶牛奶等等。
以前沒覺得乳糖不耐是多大的問題,直到我走上了人類學家的不歸路~~~~~
順便宣傳下我大人類學的優越性~耳朵你知不知道是人類學家發現了你的好基友發作的真實原因!【某一集里被黑之後終於長舒一口氣~
其實,人類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多樣性都是非常簡單的現象導致的結果,其中沒有孰優孰劣,學會接受不僅是尊重他人的特性,也是尊重我們自己同屬的種群,homo sapiens。
希望大家看了這個答案能多一分理性的民族自豪感,少一分所謂的崇洋媚外。

另外想讀乾貨的看官們,這兩天我會找齊資料在下面補齊~
本來寫這個的初衷是看到近期果殼微信關於牛奶的一篇推送,正文講得很好,但是有些部分不嚴謹。發了個評論還沒通過呵呵呵,不過也可以理解。找找知乎居然也沒有人完整解答過這個問題,於是我就來拋磚引玉了。
知乎首答各種不周,歡迎提問共同進步~~~

【賣萌時間結束】
呃以防萬一,轉載請署名並且一定把網址私信給我。我就是想看恩恩。

---------------------------------------------------再割------------------------------------------------------

【日期】更新。
乾貨版來啦~~~~~~~~~~~~~~~~~~~~~~
為了這個答案真的是好好地學習了一番,不客氣我是自願的^ ^

在此澄清一點,其實我只是個人類學的本科留學僧,而且原先定的專業方向是文化人類學和語言學,由於實在對數字不敏感(把幾千年說成幾十萬年你們感受一下...),學了世界史但對考古有點望而生畏,至於生物向的體質人類學更是沒底,感覺自己理科略渣……來知乎回答也是我自己鞏固所學和解決短板的過程,謝謝大家的厚愛但是生物向的微觀問題我真心愛莫能助,還是交給生物大牛來解答吧&> &<
但是,在這裡講的完完全全是不久前我在美帝學人類學時上課講的內容,也是目前人類學界普遍認可的主流觀點。上課的時候沒有特別說明誰做了什麼研究,只是作為一個遺傳學上的經典案例,我目前都是一點一點查著最新的資料補全以下內容的。
所以跟之前一樣,歡迎各種提問和質疑幫我改錯!【鞠躬】
等這個答案補完我會在前面註明是完整版,屆時就可以安全食用啦~

為什麼人會產生乳糖不耐?

首先要明確的是並不存在乳糖不耐症。

先看看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對於『病』這個字的定義:「生理上或心理上發生不正常狀態。」乳糖不耐作為一種為斷奶而生的正常的生理現象,自然不能算病。對於其他哺乳動物而言,不如說不正常的其實是成年的乳糖耐受者,但是他們也只是是進化過程中衍生出的生物多樣性的體現。對於人類來說,乳糖耐受與乳糖不耐都是中性的客觀事實。


關於乳糖不耐的起源,先說說斷奶在動物界的合理性。

根據Hamilton首先提出的觀點和Trivers應用前者的觀點產生的推論,斷奶的時機是由動物們對於自身基因遺傳概率進行博弈的結果。

Hamilton一開始提出的觀點是,在個體和與其有親緣關係的幼體間會演化出對於幼體的無私撫育行為。在Hamilton提出的公式中,
Br1&>Cr2

其中B代表被撫育者獲得的利益(benefit),C代表撫育者者付出的代價(cost)

r1代表在基因層面撫育者和被撫育者之間的聯繫,

r2代表在基因層面撫育者和自己的後代之間的聯繫。

由於呵護有親緣關係的幼體增加了自身基因遺傳下去的幾率,無私付出的個體即便自身生育因此受到影響,也從中獲取了利益。

(註:這個觀點反應在人類社會就是對親戚孩子的照顧甚至領養行為。)


到了Trivers這裡,他對Hamilton的觀點做出了推論。他提出這樣的一個情境:在母親對於幼體的照料到了一個階段,她撫育自己更加年幼的另一個幼體或生育下一個幼體獲得的利益(註:即基因獲得遺傳的機會)超出了撫育當前個體獲得的利益。同時幼體獨立對它自身的利益會由於母親將她的資源(註:包括製造母乳需要的能量,照料幼體的時間)應用到其他地方得到最好的保障。(註:我不太認同這句的觀點,但可能是因為停止照料當前的幼體會讓母親有更多時間覓食以及發現敵情等等)

這就是斷奶衝突(Weaning Conflict)。在衝突最為激烈的時候,母親獲得的回報在減少,幼體卻還沒有準備好放棄它佔有資源的權利。最後斷奶衝突會在這項行為對母子雙方的生存都有益處的時候結束。

哈佛大學的Haig教授將這個研究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他指出在這個情境里有三套基因,分別是母親的基因,後代身上來源於母親的基因和後代身上來源於父親的基因,而每一套基因都擁有自己的利益相關。

由於母親和所有後代的聯繫都是一樣的,她對於擁有自己基因後代的照料只是為後代繁殖的可能性服務;

後代身上的基因偏愛自身超過未來可能出生的兄弟姐妹,它們會儘可能地獲取資源為自身所用;

如果一定幾率下在幼體身上出現了父系基因的表達,這個現象會在幼體們有多位父親的時候引發更多的衝突,因為此時幼體身上的父系基因與其他幼體毫無關係。Haig的研究還指出了這些衝突在進化上對母親生殖系統的影響以及衝突會造成母親身上多種嚴重疾病的產生,比如妊娠期糖尿病和先兆子癇。

以上全部經過答主翻譯,來源於Oxford Express出版過的http://www.toddkshackelford.com/downloads/Salmon-Shackelford-OxfordHEFP-2011.pdf


還在各種琢磨知乎答案怎麼編輯,今天先到這裡吧。

另外不友好的傢伙開始出現了呵呵呵,你以為我會理你?


幾十年來的多個調查研究發現,中國各地成年人乳糖不耐受的比例大多超過90%,即使在西北部的少數民族聚集區,乳糖不耐的幾率也在80%左右。但是,乳糖不耐受的人可以每天喝少量的牛奶培養耐受,或者喝去乳糖的舒化奶。

很多人都聽說過「乳糖不耐受」這個詞,也聽過「絕大多數中國人缺乏乳糖酶,無法消化牛奶」這句話。這種論斷似乎非常不靠譜,也與我們的生活經驗相悖:

如果絕大部分中國人都喝不了牛奶,為什麼千百年來都沒有人發現?如果牛奶真的不適合中國人,為什麼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還推薦大家喝牛奶、中國的乳業還有這麼大的市場?

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我們才能搞清楚,中國人到底能不能喝牛奶。

  • 2017年5月1日,新疆哈薩克族的美食。西北部少數民族的傳統食譜中,奶製品所佔比例較大 / 視覺中國

中國喝奶史

乳糖是哺乳動物乳汁中最主要的碳水化合物,飲用後應當在小腸被消化吸收。假如缺乏足量的乳糖酶,乳糖便會滯留在腸道,成為細菌的大餐。乳糖會增高腸腔內的滲透壓,加上細菌將乳糖酵解成乳酸、氨氣,進而刺激腸蠕動增加,最後便產生腹瀉、腹痛、腹脹的癥狀。

乳糖酶缺乏可以大致分為四種:先天性的乳糖酶缺乏,這種非常少見,而且病情會很嚴重,患者出生後連母親的乳汁都無法消化,目前全球不到一百例;繼發性和進展性的乳糖酶缺乏,則都是暫時性的疾病,是由於別的疾病導致腸道功能受損引起的。

以上三種相對而言都很少見,一般情況下,乳糖不耐受指的是最常見的「原發性乳糖酶缺乏」,患有這種疾病的人出生的時候是能夠產生正常乳糖酶、消化母乳中約7%的乳糖的,但斷奶之後,乳糖酶便逐漸減少到無法測出的水平。

早在80年代起就有學者開始研究中國居民乳糖不耐受的問題,幾十年來的多個調查研究發現,中國各地成年人乳糖不耐受的比例大多超過90%,即使在西北部的少數民族聚集區,乳糖不耐的幾率也在80%左右。

  • 舊世界(Old World)乳糖耐受地圖,越深色代表耐受者比例越高 / Int. Dairy J.

與北歐的5-20%,東亞是全球範圍內乳糖不耐比例最高的地區。但或許很多人有這樣的疑問:中國人都喝了幾千年奶了,如果絕大部分人消化不了奶類,那為什麼一直沒有人發現呢?

其實,人們假定的前提首先是錯的。中國人真正普遍地「喝」上牛奶,不過是最近二十多年的事情。

中國的飲奶史要追溯到戰國時期,隨著地區間的交流融合,北方游牧民族的喝奶習慣逐漸傳播到了長江流域,漢宣帝時期還出現了專職的羊奶專業戶,靠製造羊酪謀生。魏晉南北朝直到隋唐宋遼金元各朝,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先後入主中原,是中國古代食用奶製品最興盛的時代。

那時候,就連南方的浙江、江蘇、安徽等地的農民也都專門飼養乳牛,但過去缺乏儲藏條件,想要喝上鮮奶並非易事。古人最常食用的奶製品是發酵後的乾濕乳酪、或是用羊奶牛奶萃取的酥油,南北朝《齊民要術》里詳細記載了「作酪法」、「作乾酪法」和「抨酥法」,就連《史記》也屢屢提及「牛酒」,也就是牛奶酒。

  • 敦煌莫高窟壁畫復原圖,第159窟的擠奶圖。除此之外,第9、23窟中還有關於制酪、制酥的繪畫紀錄 / 文物出版社

鮮奶的發酵,其實就是靠乳酸菌消化乳糖的過程,而乾酪的製作過程中,排除了含有大量乳糖的大部分乳清,即便是乳糖不耐受的人,吃下去也不會有什麼癥狀。

好景不長,明清之後,老百姓也能喝奶吃奶的好日子便到頭了。由於人口的快速增加,大量牧場草地被開墾成農田,畜牧業逐漸讓位給種植業,曾經一度興盛的食用奶製品的風俗也逐漸衰微消退了。

  • 2017年02月23日,廣東省佛山市,沿用舊法製作乾酪片的一家人 / 視覺中國

物以稀為貴,大多數人根本就喝不上奶,要喝也是將它們當成珍貴的葯補食品,而少量的飲奶一般是不會引起不良癥狀的。即便出現了不良癥狀,在強大的安慰劑效應之下,或許也會被視作是藥效。《本草綱目》中有著「羊奶能夠補小腸氣」的記載,不知道這裡說的小腸氣是不是細菌分解乳糖後氣體的牽強附會。

近二十多年以來,由於經濟的發展和牛奶產量的增加,中國人才有了頻繁喝奶的機會。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調查數據,1997年,中國人平均每年攝入的奶製品只有大約3千克,而2012年時,這個數字翻了兩三翻。

  • 中國城鄉居民奶製品消耗量隨年份的變化趨勢,單位是千克/每年 / 國家統計局

然而,人們的奶製品消耗量還是很低,而且城鄉之間隔著巨大的鴻溝。千禧年前後是城市居民的奶製品消耗量增長的黃金時期,但2003年(正是大頭奶粉事件的那一年)後,數據開始了下滑。而2012年農村居民的奶製品消耗量才剛剛趕上城市居民1992年的水平,落後了整整二十年。

喝奶的巨嬰

話說回來,為什麼我們普遍缺乏乳糖酶呢?

其實,嚴格來說,乳糖酶缺乏不能稱作是一種病,因為人類剛剛誕生的時候,大家的基因本來就都是不耐乳糖的。一萬年前,中東地區的人類首次馴養動物獲取乳製品時,他們也習慣將奶類製成酸奶乾酪,藉此降低奶製品中的乳糖。

當我們還是需要喝母乳的嬰幼兒時,我們的小腸會分泌足夠的乳糖酶,斷奶之後,我們能夠攝取別的能量來源了,便不再產生沒什麼用的乳糖酶。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划算經濟的設計,人類之所以會因為乳糖酶缺乏而苦惱,最主要的問題在於,大自然母親沒預料到斷奶後的成年人類會去搶其他動物的奶喝。

  • 2015年11月14日,甘肅張掖一鬧市區,一農民現場拉兩頭奶牛現擠現賣牛奶 / 視覺中國

也就是說,演化出了耐乳糖能力的人,才是不正常的。而這種突變基因的誕生和傳播,不過也就是過去幾千年來的事。

有研究認為,最早的耐乳糖突變出現在7500年前,然後隨著人類遷移擴散到歐洲各地。由於歐洲南部已經存在著穩定的農耕社會,乳糖耐受變種人的放牧技術和喝奶能力沒有用武之處,於是他們往北遷徙。在那裡,位於2號染色體長臂的耐受乳糖基因將給他們的生存帶來巨大的優勢。

  • 歐洲各國乳糖不耐受比例。西歐、北歐偏低,而南歐較高 / EurekAlert

牛奶是優質的鈣源,可以幫助預防佝僂病和軟骨病。這對非洲和南歐地區的人來說或許用處不大,但對於缺乏日照、缺乏維生素D的北歐地區而言,卻是生死攸關的大事。2004年的一項研究估算到,擁有乳糖耐受基因的人產生的可育後代比不耐受乳糖者多19%,巨大的生存優勢讓乳糖耐受基因得以傳播擴散。

如今,乳糖酶基因的突變常常被視作是基因與文化協同進化的典型現象。北歐的居民需要牛奶,於是耐乳糖者越來越多,英國90%的成年人都能消化乳糖;在南歐等地,乳糖耐受基因相對較為罕見,在希臘和土耳其,能夠消化乳糖的成人不超過40%。早在羅馬時期,就有記錄表示英國德國人會直接喝未經加工的牛奶,而南歐人則更喜歡乳酪等加工製品。

  • 義大利部分地區的成人乳糖不耐受比例可達70%,圖為義大利市集上出售的乳酪 / wikipedia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已經明白為什麼中國人、東亞人普遍不耐受乳糖了。中國傳統的飲食結構中沒有奶類這一環節,因為人人都沒奶喝,所以耐乳糖基因並沒有什麼優勢可言。

然而,時代不一樣了,如今的中國人有機會喝奶了。牛奶常被認作是完美的食物,能夠提供豐富的營養,價格又相對低廉,比什麼燕窩魚翅優秀划算多了。世界衛生組織將人均乳品消費量列為衡量一個國家居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指標之一,而最新修訂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則強調「一人一天一杯奶(300克)」。

問題就來了,明明消化不了還推薦人喝,這不是強人所難嗎?

說到這裡,肯定有不少朋友想知道自己是不是乳糖耐受者。在各種方法里,小腸活檢是最精準的,甚至比基因檢測還要有意義,但一般不會有人選用。最常用的方法,是在服用足量乳糖後觀察有無出現不適癥狀、檢測口中是否呼氣乳糖被細菌發酵後分解的氫氣或是進行血糖測定,看看乳糖有無被充分吸收。

絕大多數中國人都不是乳糖耐受者,但是不用擔心,乳糖不耐受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嚴重。即使基因沒有突變,但大多數人體內的乳糖酶也不會完全消失,小腸粘膜往往還殘留乳糖酶活性,能消化一小部分乳糖。另外,即使乳糖滯留,會不會引起不良癥狀還與多種因素(比如胃腸蠕動、結腸菌群等)有關,所以,飲用少量鮮奶一般是不會引起不適的。

美國的研究認為,絕大多數成年人可以一次性攝入12克乳糖,而2006年四川大學的調查研究發現,80.3%的中國成年人一餐中完全可以承受6.25克的乳糖(約摺合200毫升牛奶),而不產生任何不良癥狀。

  • 2012年4月8日,北京。乳糖常被用作保健品的添加劑,甚至還被宣傳為有益成分 / 視覺中國

如何科學喝奶

國內外很多科學家都在研究如何消除乳糖帶來的不良影響。最易操作的方法是在喝奶時配以穀物同吃,當牛奶與其他食物混合時,乳糖濃度可以得到稀釋,加上胃腸機械運動和乳糜作用的增加,也可以提高乳糖的吸收率。

另外,也有人建議少量多次地飲用牛奶,或是在喝奶的時候口服一些乳糖酶,或者說壓根別喝鮮奶,只喝酸奶和吃完全發酵後的乾酪。在很多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印度和土耳其,發酵奶製品的生產增長量遠遠超過歐美髮達國家。

但是,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缺點。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承受發酵奶製品較為昂貴的價格,也不是每個人都有時間和精力靠少量多次地喝奶避免不良反應。想要改善中國消費者的喝奶條件,最關鍵的方法是從牛奶本身下手。

  • 2016年9月29日,吉林省吉林市一家乳業公司開放讓市民參觀 / 視覺中國

牛奶生產商可以利用超濾技術除去牛奶中的乳糖,這個方法便宜簡單,但很多營養成分也會隨之被一同除去;此外,有人提倡在亞洲地區推廣低乳糖奶,具體的操作是,將新鮮牛乳經巴氏消毒,冷卻後加入乳糖酶以分解70-80%的乳糖,這就能夠杜絕乳糖不耐受的問題,還能保證風味良好。然而,由於酶的溫度和反應時間難以控制、技術要求較高,大部分生產企業不願意為此投入。

2012年,中國生產了3700萬噸的牛奶,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大產奶國,僅次於美國和印度。中國大陸的奶類除了極少部分供港外基本不會有出口的機會,而它還進口了世界上最多的奶。即便如此,中國的乳業還是有著巨大的擴張空間——2010-201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檢測結果顯示,中國居民每日奶類及奶製品的攝入量只有24.7克,還不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7歲以上人群推薦量300克的十分之一。

2015年01月14日,江蘇首徐州市一家養牛戶中,由於國產鮮奶價格下跌、乳品企業收購亂象,很多鮮奶只能倒掉或者喂狗 / 視覺中國

中國的乳業生產商有理由,也有義務為中國人開發出低乳糖的奶類。然而,由於成本原因,低乳糖奶一般會被作為高端產品出售,因此推廣之路非常艱巨。2010年,全國低乳糖奶的產量為30萬噸,僅占液體奶的1%。業界曾經樂觀地希望2018年前這個比例能夠提高到10%,但2015年的調研數據顯示,低乳糖奶的市場佔有率還是只有1%。

而在歐洲,儘管乳糖不耐受者比例很小,但芬蘭還是在1978年就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無乳糖奶,如今歐洲依然是全球無乳糖奶製品品種最多的地區。

歐洲一款冰淇淋包裝上,醒目地標註著「無乳糖(Lactose Free)」 / breyer官網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所認為,乳糖不耐者面臨的主要健康風險,不是腹痛腹脹這些不良癥狀,反而恰恰就是因為奶類攝入過少引起的鈣和維生素D的不足。

歷次全國代表性調查顯示,鈣是中國居民最容易缺乏的營養素。2009年的中國居民健康與營養調查發現,成年男性每日的鈣攝入量為415.3毫克,成年女性為367.3毫克,都不足適宜攝入量的一半。而2009年的數據跟1991年的相比,幾乎沒有太大改善,農村女性的鈣攝入量近年來還有倒退的趨勢。

  • 2017年5月2日,山西平陸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啟動,給學生分發牛奶和麵包的老師 / 視覺中國

在發達國家,少年兒童50-90%的鈣類由奶類提供,而中國人主要依靠蔬菜來攝入鈣元素,奶類食物提供的鈣只佔全部膳食鈣的不到4%。考慮到缺鈣導致的各種慢性疾病,除非因為牛奶本身質量不合格,否則,乳糖不耐受不應該成為中國人不能喝奶的枷鎖。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浪潮工作室」(ID:WelleStudio163),原文標題《中國人到底能不能喝牛奶》,作者伍麗青。

參考文獻:
[1]Itan Yuval. A Worldwide Correlation of Lactase Persistence Phenotype and Genotypes. BMC Evolutionary Biology, Feb. 9, 2010
[2]Nissim Silanikove, etc. The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Lactose Intolerance and the Modern Dairy Industry: Global Perspectives in Evolution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s. Nutrients. 2015 Sep; 7(9): 7312–7331.
[3]侯安存. 乳糖不耐受的診治進展.臨床和實驗醫學雜誌 2017 年1 月 第16 卷 第2 期
[4]曹幸穗, 張蘇. 中國歷史上的奶畜飼養與奶製品. 中國乳業. 2009年11月
[5]Curry A. Archaeology: The milk revolution. Nature. 2013 Aug 1;500(7460):20-2. doi: 10.1038/500020a.
[6]Edwards CJ, etc. Mitochondrial DNA analysis shows a Near Eastern Neolithic origin for domestic cattle and no indication of domestication of European aurochs. Proc Biol Sci. 2007 Jun 7;274(1616):1377-85.
[7]Bersaglieri T, etc. Genetic signatures of strong recent positive selection at the lactase gene. Am J Hum Genet. 2004 Jun;74(6):1111-20. Epub 2004 Apr 26.
[8]喬蓉等. 健康成人可接受牛奶攝入量實驗研究. 衛生研究. 2006年11月第35卷第6期
[9]Rejane Mattar, etc. Lactose intolerance: diagnosis, genetic, and clinical factors. Clin Exp Gastroenterol. 2012; 5: 113–121.
[10]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 "Lactose Intolerance: Information for Health Care Providers," NIH Publication No. 05-5303B, Jan., 2006
[11]劉愛東等. 1991-2009年中國九省區膳食營養素攝入狀況及變化趨勢(六)18~49歲成人膳食鈣攝入量及變化趨勢. 營養學報 2012年01期
[12]Yanyong Deng, etc. Lactose Intolerance in Adults: Biological Mechanism and Dietary Management. Nutrients. 2015 Sep; 7(9): 8020–8035.
[13]徐瑩等. 乳糖不耐症的調查分析. 農產品加工·學刊2008 年11 月
[14]孫東躍,陳歷. 低乳糖奶的研究進展及應用. 中國食品添加劑 2012年第4期
[15]趙麗雲. 2010—2012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總體方案 . 中華預防醫學雜誌, 2016,50(3) : 204-207. DOI: 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6.03.002
[16]Yuna He, etc. Consumption of meat and dairy products in China: a review. Proc Nutr Soc. 2016 Aug;75(3):385-91.
[17]王貴芳,趙少華. 低乳糖乳製品的廣闊市場前景.第十五屆中國國際食品添加劑和配料展覽會學術論文集.2011-03-23


答題:
按比例來說,多。
來個圖給你直觀的迎面一擊!

排名第一的答案已經很全面了,解釋也極符合我威武霸氣進化論!
同時要強排的是:尊重我們的土地,尊重我們的種族,尊重我們的基因。
世間美味又健康的食物有很多,但不是別人都說好的,就一定適合我們。圖片來自於:
http://www.food-intolerance-network.com/food-intolerances/lactose-intolerance/ethnic-distribution-and-prevalence.html


剛剛收到了23andme的基因檢測報告, 我自己當然是乳糖不耐受的. Lactose Intolerance.

而且這個是隱形基因, 在同人種中保持度極高.

然後下面有一個選項是看所有使用過23andme的人的統計,

瞬間被震驚到了.

截止到上個月, 使用過23andme的人至少有兩百萬. 也就是說, 在這麼大的一個基因樣本裡面, 東亞人中竟然有99.9%的人乳糖不耐受, 基本上全部. 其餘的0.1%應該也是雜合子(可能是歷史上的混血).


所以說, 我們可以這麼斷定, 只要是中國人, 都有乳糖不耐受的基因.

當然有這個基因不代表從一出生就不能喝奶, 畢竟人幼年期還不能自行合成組氨酸呢. 人合成乳糖酶的能力在嬰兒時期還是很強的, 隨著年齡增長不斷減弱. 所以說小孩子還是可以喝牛奶和奶粉的. 過了某個年齡段就不行了.

圖片全部來自 Sign in to 23andMe


數據來源:

  1. ^ 18.0018.0118.0218.0318.0418.0518.0618.0718.0818.0918.1018.1118.12 Michael de Vrese, Anna Stegelmann, Bernd Richter, Susanne Fenselau, Christiane Laue, and Jürgen Schrezenmeir. Probiotics: Compensation for Lactase Insufficiency.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01, 73 (2): 421–429.

原答案刪除,請參考:中國人乳糖不耐受多麼? - 璇墨的回答


根據我的觀察和認識的人里,我父母輩的人十有八九都是乳糖不耐,跟我年紀差不多(30上下)的人里乳糖不耐的降低到差不多一半,認識的十幾個90后里只有兩個乳糖不耐,大多數都愛喝牛奶,不能做科學論斷,但是趨勢是很明顯的,題主可能年紀比較輕....


99%中國人都是乳糖不耐。

如果你是中國的牛奶廠商你怎麼做,當然是把所有的牛奶都生產成去乳糖的呀。

你去西方的時候買一瓶他們的奶就知道自己耐不耐受了。


我一直很喜歡喝牛奶,我媽一直認為是強制我斷奶早的緣故,不過說我喝了很多年牛奶,然後現在也是每天一杯奶,我哥哥也喜歡喝,基本我家屬於牛奶能當水喝的那類,老爸也愛喝,老媽最喜歡的是老酸奶,家裡牛奶沒了是必須會要去買的。

不過老媽喜歡喝甜的,說牛奶里若沒有蜂蜜或者是糖她也是完全不喜歡喝的,她是個徹頭徹尾的甜黨,喝豆漿都要放一堆糖的那種,話說我就完全沒問題,怎麼樣都愛喝。

我還記得早年看漫畫和小說時一直 很納悶怎麼會有人說討厭喝牛奶,各種表現的不得不喝牛奶的痛苦,那時候在想,不可思議啊,牛奶是多麼好喝東西,為啥會有人討厭呢?

所以那時候我就問我挑食的父親為什麼不吃某些肉,他告訴我說是因為這些肉都是無味的在他吃來不好吃所以他一口也不吃,當時我是很信的,覺得人和人的味覺是不同的,好像人和人的味覺還真有細微的不同,但說真的我更多認為是心理現象,畢竟有次我拿肉湯燉菜,他不知道也照吃不誤沒看到他覺得噁心不想吃→_→

順便,雖然我天天喝牛奶但除了身體格外結實,身高壓根沒什麼劇增,所以喝牛奶增高這事兒嗎→_→大家當個心理安慰吧,我媽還堅信喝奶補鈣,但按我家這種最少人均一天一瓶的攝入量,她還是缺鈣來看,其實並不一定就有效吧。。。

關於我家那麼愛喝牛奶我一直以為是正常現象,小時候有次學農有特濃的鮮奶喝,有個朋友說她不愛喝直接給了我,我還以為她是挑食,直到我知道乳糖不耐症,那時候我還感覺這類人是可憐的少數,一直很難想像不能喝牛奶是多麼糟糕的一件事兒→_→

直到這帖子看完我才發現原來我家這種牛奶狂熱者才是少數啊,好奇怪_(:зゝ∠)_

還有說道基因方面的,我的戶籍是漢族,我父母的戶籍也都是漢族,但是我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都能喝牛奶,且外婆很喜歡喝,所以假設我不是所謂的戶籍漢族的話,就假設我的基因就該是你們口中的漢族典型基因吧,那麼為什麼我這麼愛喝牛奶這麼需要喝牛奶呢?我一天喝不到牛奶反而會覺得很難受非常的想要喝,是不是後天也可以形成這種對牛奶的消化能力並且遺傳下去呢?


乳糖不耐也有程度輕重,癥狀不同咯,腹鳴,是典型乳糖不耐癥狀之一,其他癥狀包括腹痛,腹鳴,腹瀉,產生腸道氣體(放屁,氣體主要是氫氣,二氧化碳和甲烷,由腸道細菌分解發酵得到的)。腹瀉的話是你身體分解不了乳糖,它沒消化就要被身體 排出,根據滲透原理,它在腸道吸水,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廁所唄。我記得以前有個朋友和我說,病牛奶下火,治便秘,當時我就想怎麼會這樣?其實現在想想不過是一次大量喝牛奶,乳糖不耐拉肚子,也有可能冰冷東西刺激腸道。
但是,題主說的問題可能是,少量的乳糖是不會引起太大問題的。研究表明,即是一般乳糖不耐的人群,每天少於12個克的乳糖(大約一杯牛奶)是不會引起乳糖不耐癥狀的,尤其是少食多餐(Shaukat et al, 2010)。想一下也是,日本還有營養午餐計劃呢,每天一杯奶呢。

可是吧,乳糖不耐也和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又稱過敏性腸道綜合征,和SIBO(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的問題糾纏在一起

圖1. 建議補充說明台灣彰化醫院給出的建議
http://www.chhw.mohw.gov.tw/?aid=508pid=77page_name=detailiid=1966
Shaukat, Aasma,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effective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lactose intolerance."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52.12 (2010): 797-803.


我是二十多歲以後才發現乳糖不耐受的,去查咳嗽不好的過敏源,結果牛奶過敏,怪不得我老拉肚子.....
不過好在現在有很多乳糖分解的牛奶,乳糖分解以後,牛奶還特別甜,就是沒有那麼濃的口感而已。


為什麼蒙牛公司還沒有倒閉? - 知乎

簡單來說,在這個回答下評論喝了牛奶就跑肚的人都是。


我就有乳糖不耐受症。

現在還記得小時候喝牛奶的痛苦,我每天都被強迫喝牛奶,可是噁心的癥狀並沒有一絲緩解。所以高票答案說的長期喝奶會有緩解這一說法,以我目前的經驗來看好像不適用。(另外除了酸奶可以勉強入食,其他任何添加了奶粉、乳酪或牛奶的甜品、雪糕、咖啡等我都非常敏感,入口就能辨認它觸及我的雷區。)

恨那時不懂生物,否則就可以理直氣壯地在我媽說完「你看別人家的孩子,都把牛奶當水喝!」時反擊「還不是你們給的遺傳基因的罪過!「

所以高中學到這個病症的原因時自己都快哭了,我被冤枉了一整個童年!最難過的不是幾年如一日地忍受牛奶帶來的噁心,而是有一天突然發現我本可以不忍受這一切,因為這tm根本不是我的錯。

身邊我認識的人里有這個癥狀的只有我一個。常常需要和朋友解釋自己不能喝奶,然後氣定神閑地接受他們詫異的目光。

初中爸媽就不管我喝奶了。後來發生就了轟動一時的三聚氰胺事件,接連有了很多奶製品的醜聞。可是爸爸對我說「你還蠻有先見之明」的時候,還是感到挺心酸的。


喝牛奶沒事,喝脫脂奶粉會放屁這算是么…


我感覺前面有的答案應該是把乳糖不耐受和牛奶過敏混淆了。


原發性乳糖酶缺乏的基礎研究 張玉英(綜述)

臨床上因乳糖酶缺乏(1actasedeficiency,LD)出現腹脹、腹瀉、腹鳴等癥狀而就診的患者越來越多,乳糖酶缺乏的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國外研究多集中於乳糖酶分子生物學、基因多態性的研究;國內研究則傾向於流行病學調查、臨床表現、有效而又可靠的診斷方法及干預措施的研究。現就原發性乳糖酶缺乏(primarylactasedeficiency,PLD)的國內外研究進展闡述如下。

1LD的定義及臨床表現

乳糖是牛奶中最主要的碳水化合物,為機體提供能量;促進機體對鈣、鐵、鋅等礦物質的吸收利用;維持腸道內微生態平衡;參與細胞組成和細胞生理活動;乳糖被分解後的半乳糖還是嬰兒腦發育的必需物質。食入的乳糖必須經過小腸乳糖酶的消化才能被吸收。當小腸上皮細胞刷狀緣上缺乏乳糖酶時,攝入牛奶後乳糖不能被分解吸收而進人結腸被腸道細菌分解,產生大量乳酸、甲酸等短鏈脂肪酸和氫氣、CO:等氣體,造成腸道滲透壓升高,使腸腔中的水分增多,引起腹脹、腸鳴、腸絞痛、腹瀉等現象,稱為乳糖不耐症(1actoseintolerance,LI)。LD可分為PLD、繼發性LD和先天性LD。PLD是由於人類世代不同的飲食習慣致使乳糖酶基因發生改變,即隨著年齡的增加乳糖酶的活性逐漸下降,大部分人屬於此類型;繼發性LD是指由於感染、抗生素、手術等原因致使小腸上皮損傷而導致的暫時性乳糖酶活性低下,機體疾病康復後其活性可恢復正常;先天性LD是指自出生時機體乳糖酶即缺乏,是機體常染色體上隱眭基因所致¨j,這將導致嚴重的胃腸系統失調,這一類型很少見。未經消化的乳糖進人結腸後,除被細菌分解產生的氣體引起腹部癥狀外,其毒性代謝產物(如甲酸、乙醛、乙醇、吲哚、短鏈脂肪酸、肽類毒素等)通過改變細胞間信號傳導的機制心J,致使患者出現全身的癥狀,如頭痛、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口腔潰瘍、心律失常、肌肉和關節疼痛、尿頻、各種過敏反應等(濕疹、哮喘、瘙癢等)舊J。LD影響小腸組織對鈣的吸收,從而引起兒童佝僂病和中老年人骨質疏鬆症的發生H1。還有學者研究了LD與克羅恩病、大腸癌、卵巢癌、白內障、糖尿病及中老年人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曲J,但結論尚不統一。法國Lamri等"o通過9年的人群橫向調查研究發現,LD患者有較高的體重指數及乳糖酶的持續性,是2型糖尿病的一種保護因素。

2PLD及乳糖酶活性持續性的發生

對於大多數哺乳動物來說,小腸乳糖酶活性在其初生及哺乳期都可維持高活性,但斷奶後其活性則比新生兒時顯著下降80%~90%。人類也有相似之處,即成人型LD(adult—typehypolactasia,ATH),妊娠8~34周,胎兒的乳糖酶活性已經形成並逐漸上升,妊娠晚期發展更為迅速,嬰兒期出現峰值。大多數人的乳糖酶活性持續至2—15歲,然後下降至成年人LD的水平,大約為正常嬰兒酶活性水平的10%,但是存在著遺傳決定的種族差異,白種人特別是北歐人群,乳糖酶活性可終生持續穩定或稍有下降而維持正常水平,如北歐2%一15%、中歐9%一23%、美國白種人6%~22%,印度北方20%~30%,而在亞洲患病率可達95%一100%¨1目前只在人類身上發現,斷乳後乳糖酶可保持其活性至成年甚至終生。上世紀60年代發現並逐漸重視乳糖吸收不良現象以來,對其發病機制的研究逐漸深入。國外學者研究顯示,人類祖先的乳糖酶最初是沒有持續性的,隨著農業的發展、哺乳動物被馴養為家畜,人們可以飲用牛奶及奶製品,因為新鮮牛奶沒有細菌及瘧原蟲的污染,飲用牛奶可以為兒童補充一定的液體量、提供大量的能量、為兒童提供可靠的鈣源及維生素D;所以乳糖酶活性的持續性成為一大優勢。故有研究提出,歐洲人的乳糖耐受表型是長期以來人群對當地環境、飲食習慣不斷適應過程中經歷了自然選擇壓力的結果歸J。另外,考古學家在歐洲北部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地發現了大量的牛骨殘骸,並通過對牙齒中氮同位素比值的研究發現,此地區六種主要牛乳蛋白的基因多態性與人群乳糖酶的基因多態性存在著高度的地理統一性。從而認為乳糖酶持續性是人類基因-文化協同進化的一個典型例子,這種現象在歐洲北部表現尤為明顯¨0|。

3PLD的基因遺傳學基礎

乳糖酶為一條多肽鏈,通過N末端的一段疏水氨基酸序列連接在腸黏膜微絨毛膜表面。乳糖酶基因位於2號染色體長臂(2q21),由50000個鹼基對組成,包含有17個外顯子。自2002年Enattah等¨¨提出根皮苷水解酶基因上游14kb區域的等位基因C/T一13910和G/A-22018變異型是LD的基因標誌物以來,近年來關於單核苷酸的多態性研究很多。目前,不同地區不同族群相繼報道了多個位點的等位基因,如:13910C/T(歐洲及中亞地區的印第安人)『12。133、13907C/G、13915T/G、14010G/C(非洲及中東地區)¨「15]、13838G/A(我國西藏)D6]。在歐洲中北部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人群中T/T一13910及C/T一13910出現的頻率與乳糖酶的持續性的發生率呈正相關,而且通過基因型的檢測來診斷ATH已應用於臨床,故C/T一13910基因多態性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

在LD患者中,乳糖不耐受者儘管腸道乳糖酶活性降低,但仍然存在一定活性,可以消化一定量的乳糖,這與小腸黏膜殘餘的乳糖酶活性、進入腸道的乳糖量、胃排空速率、腸的乳糖轉運時間、腸道細菌發酵乳糖的能力以及大腸對腸腔滲透壓改變後的代償作用有關。早期研究顯示大部分成年LD患者一次進食牛奶不超過250ml並不伴有消化道癥狀。最近的研究表明長期進食過量牛奶的人,其結腸內微生菌群通過對進入腸腔的未被小腸消化的乳糖進行發酵作用,產生SCFA(醋酸鹽、丙酸鹽、丁酸鹽)及有機酸,經過肝臟的門脈系統吸收入血,為機體提供能量,所以結腸與未被乳糖酶消化的乳糖之間具有相互適應耐受的作用ⅢJ。因此,通過長期的飲奶量、飲奶次數及飲奶時間的調整來繼續食用牛奶,可減少兒童佝僂病及中老年人骨質疏鬆的發生。


挺多的,而且按照現在的理論,隨著年紀增長概率會增加。也就是你之前好好的,突然有天發現自己乳糖不耐受了,要淡定。這隻說明一件事,你年紀到了。。。


偶爾喝沒事,但是一旦形成規律你就會發現,老是拉肚子


推薦閱讀:

哪些事情是男生可以輕易做到而女生卻不行的呢?
關於「火星一號」計劃,大家怎麼看?
江西有哪些不錯的溫泉?
夫妻 A 和 B 因生活窘迫,準備跳樓自殺,數123後 A 跳樓,B 未跳。8秒後,B 看到 A 打開降落傘,誰背叛了誰?
那些反對吃狗肉的人們,假如你的親戚朋友或者孩子愛吃狗肉,你們會反對嗎?

TAG:健康 | 生活 | 食品 | 化學 | 生物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