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奇緣》為什麼在日本如此火爆?
《冰雪奇緣》2014 年 3 月 14 日於日本上映,為全世界最晚上映的國家,上映 5 日觀影人數便超過 100 萬人。2014 年 6 月 2 日,觀影人數達到 1601 萬人,超過《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紀錄,成為日本影史上觀影人數第三高的電影,票房收入達到 212 億日元,成為繼《泰坦尼克號》《千與千尋》《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之後第四部票房突破 200 億日元的電影。
2014年12月《冰雪奇緣》在全日本下線,總票房最終達到 254 億 8000 萬日元(合2.49億美元),位居海外各票倉第一位,是日本影史上第 3 高票房的電影,僅次於泰坦尼克號 (262 億),千與千尋 (304 億),也是日本 2014 年票房冠軍。
下映後不久,2014年12月31日,《冰雪奇緣》中的三首歌曲登上紅白歌會的舞台。May.J演唱了日文版片尾曲,「日版安娜」神田沙也加則在紐約演唱了日文版For the first time in forever,而「原版女王」Idina Menzel演唱了原汁原味的Let it go,最後還用日語與全場嘉賓大合唱。
2015年2月28日,《冰雪奇緣》獲第38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日本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這也是動畫電影第一次摘得這項榮譽。
維基百科:冰雪奇緣
——————————————--分割線—————————————————————————
有知友提出《冰雪奇緣》在其他國家也一樣火爆,這樣的說法沒什麼問題,不過準確來講,它在日本比在其他國家更火爆。
看看《冰雪奇緣》在全球各大票倉的票房結果吧:
北美(本土):4億美元
日本:2.49億美元
韓國:7669萬美元
英國:6473萬美元
德國:4827萬美元
中國:4825萬美元
法國:4694萬美元
可見從票房成績上看,日本是遠遠超出海外其他國家的。
再看看日本影史票房前十:
《千與千尋》:304億日元(2001)
《泰坦尼克號》:262億日元(1997)
《冰雪奇緣》:254.8億日元(2014)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203億日元(2001)
《哈爾的移動城堡》:196億日元(2004)
《幽靈公主》:193億日元(1997)
《跳躍的大搜查線2》:173.5億日元(2003)
《哈利波特與密室》:173億日元(2002)
《阿凡達》:156億日元(2009)
《懸崖上的金魚姬》:154億日元(2008)
這個榜單上前八名的作品都集中在1997-2004年,一個影市黃金時期,而《冰雪奇緣》則是10年代的孤例。更何況,好萊塢電影在日本很難像在其他國家那樣吃香(舉例:鋼鐵俠),在其他國家常年制霸的《阿凡達》在日本被《冰雪奇緣》輕鬆超越。這樣的排名在其他各大票倉都是不可想像的。
和在日本出版界混的編輯討論過這個問題。
現在日本的電影電視圈都已經是萎縮狀態。
萎縮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其他娛樂太多,另一個是人口太少,適齡於電影對象的青年/少年人群太少。
萎縮導致製作公司被束手束腳,無法有大搞做,每拍一個電影必須以賺到錢為目的。這就造成了島國一個很獨特的電影文化:任何想要賺錢的電影,只能瞄準兩個目標,一曰家庭,孩子喜歡,一家觀影,至少賣出去三張票;一曰情侶,妹子喜歡,男朋友你要不要陪著來看?(日本最近上映,並且花錢宣傳的,大抵都是這幾種。1,面向小朋友的動畫劇場版←吸引家庭;2,面向妹子的戀愛物語←吸引男主角演員的腦殘粉和對戀愛有幻想的年輕妹子;3,經典漫畫的翻拍or劇場版←以知名度保證銷量。)
《冰雪奇緣》就這麼無比神奇的一擊擊中倆,既討得孩子喜歡,可以和爸爸媽媽在電影院歡唱,也讓妹子覺得故事精彩,其中部分我認同 @王深林的答案,這是年輕妹子平權意識的一種投射。
即使在我看來《冰雪奇緣》的劇情是如此之馬虎,甚至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故事。
當然,《冰雪奇緣》的本土化也為它的高票房貢獻不少。反例是同樣優秀的《悲慘世界》,在普通日本青少年中反應平平。在我大力推薦以後去看的一些男孩紙回來跟我說,「搞不懂他在唱啥。」(都是首都圈名校畢業的青年啊啊啊啊啊!可怕!)
最後再舉一個《冰雪奇緣》的反例。在《冰雪奇緣》大賣以後想乘熱打鐵再大賣一筆的《ベイマックス》(國內叫《big hero 6》最近絕贊話題熱炒中)在日本奮力的宣傳了一陣,可惜最後還是遇冷,理由就是「不討妹子歡心」。日本妹子很奇妙,她們完全不喜歡marvel風格的美國英雄,即使出品方不遺餘力的把它宣傳成一個暖人心脾的機器人和人類互擁取暖的故事。日本女性被物化的很嚴重,女性就業率是發達國家中最低的。大部分女人婚後要辭掉工作做全職太太,即便繼續工作,男女同工不同酬,職業前景也非常黯淡,大部分都是合同工,很少轉為正式員工的。
她們受到的教育就是要要做好太太,順從丈夫,做好家務,養育好兒女,把自己打扮漂亮,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妻子都以順從丈夫為己任,即便有不同意見也不會提出來,這也是為何日本老年人離婚率高的原因,等到男人退休了,辛苦服侍了男人一輩子的女人立刻提出離婚,分掉一半養老金過自己想過的日子,這樣的現象如今在日本有不少。
而在《冰雪奇緣》中,兩個女性角色尤其ELSA的人物設定和傳統女性角色是不一樣的,她不需要一個男人來拯救,不需要聽什麼「Be the good girl you always have to be」這樣的bullshit,只需要做自己,正視自己擁有的能力就可對抗這個世界,而在以前的動畫片中這樣的女性角色是不存在的,這設定可以稱得上是顛覆了。
近些年來,日本女性的平權意識也在覺醒,這樣的意識覺醒是會投射到影視作品中的,比如以已婚女性出軌為主題的日劇《晝顏》,像《冰雪奇緣》這樣的影片暗合了某些方面的社會需求,引發觀影熱潮並不算意外。
更詳細的分析請移步,《八十年後,王子終於露出了真實嘴臉——從迪士尼公主電影看女權主義的發展 (冰雪奇緣 影評) 》說一個自我感覺正確的答案
之前有一個帖子是講從《冰雪奇緣》看女權主義的回歸。
日本對待女性很有意思,一方面日本女性的社會地位比一般發達國家要低,但另一方面日本人對於女性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在很多動畫裡面都有類似充滿智慧女性的角色,好像日本群眾有著對於母性的無限渴求,女王一出來一秒鐘變抖M,這部動畫應該也騷中了日本觀眾的某些G點
上次我跟 @yolfilm吃飯,他說他看《冰雪奇緣》,哭得一塌糊塗。
雖然對老歪同志的顏藝和演技一向欽佩,但對此我表示很難理解。(這片子沒那麼好看啊?!)
他說,自己有個很好的大哥,非常照顧自己,如何如何……看這片子,讓他想起了自己的兄長。
這是作為獨生子女的我完全無法理解的。
然後說起來,日本一直有很強的兄弟姐妹情結,特別是兄/姐對弟/妹這種情感上的牽絆,讓日本人很容易有代入感。
所以……日配才是《冰雪奇緣》的完全體!
日本觀眾對歌舞電影和動畫的喜愛眾所周知。《悲慘世界》在日本的票房就是例證。
而《冰雪奇緣》作為近十年以來最好的歌舞動畫有如此恐怖的成績並不特別令人意外。
除了上述各種答案以外,我覺得日版成功的配音也為票房作出了不少貢獻。眾所周知,日本的聲優事業發展的遠比我們紅火,這次松隆子等人的完美配音可以說是錦上添花!給這部本就精彩的電影又增加了幾分別樣意味!逛一下社交就會發現,不少宅男宅女奔著配音去看了好幾遍!
最直觀的感受是,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你對自由的嚮往。尤其日本這種人性深刻壓抑的民族,沒法抵擋那種衝破樊籬重獲自由的感覺吧。看let it go響起elsa飛奔在自己架起的冰橋上時,瞬間熱淚盈眶,大概只有曾經在恐懼和不自由當中生活過的人才能明白
又是有趣的「迴音效應」?
不敢確認,不過願意從這個角度分析。
正如在我們這兒《盜墓筆記》之類的有腐元素可yy的作品大紅大紫一樣(不過得承認那邊腐女什麼的應該更多更普遍才是…),《Frozen》如此明顯的百合可yy空間想必是戳中了很多宅的萌點,從目前Pixiv的圖量來看,應該是產生了「迴音效應」。
先解釋下迴音效應,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艦これ了。當時初期還不是很火的時候有幾個大牛畫師畫了艦娘同人圖,結果讓一堆p站的畫師產生了「誒?這個原來正火啊?」的感覺,於是也開始創作同人圖,結果來回幾次如迴音一般的效應,讓只看圖的普通宅都真的覺得「這個火」了,結果實際上也就真的火了。
Frozen也有類似的過程,不僅在p站,我自己而言開始關注這部電影也是因為微博上有人塗了同人,我就去p站逛了一圈…結果沒想到11區早就淪陷了,很多人都表示被這片子萌了一臉呀什麼的……
更關鍵的是,這一部分的宅的多次觀看(俗稱「刷」)和關注熱情,讓排片和社會開始產生了關注熱度。於是可想而知,人人傳唱愛紗女王好……
高磊的評論里提到宅的票房貢獻只能算是一小部分,確為事實,所以接下來就屬於「比較正經」的內容了【?】
1.確為題主所言,對於動畫這一藝術形式的接受和喜愛程度而言,日本有先天獨厚的優勢,尤其關鍵還在於,這種群體喜好相比別的國度更存在年齡的普適性。
有人可能會說,frozen相比那些深夜動畫,相差也太多了吧?其實反過來而言深夜動畫反而不是什麼廣受眾的東西。真正國民級的動畫是像《海螺小姐》這種幾十年如一日每天作為全家飯桌佐料的東西。同時報紙雜誌必不可少的漫畫板塊,地區、品牌的「吉祥物」文化,讓這個國家絕大多數的國民成了世界上最把動畫當回事,不以年齡的有色眼鏡去看待動畫這一藝術形式的一群人。宮崎駿動畫的成功,同樣也是因為這龐大的群眾基礎和土壤在。
2.東方文化對於「顛覆傳統」的故事的特別喜好
相比本身就以奔放和自由為靈魂的現代西洋文化,東方文化對於西方童話制式的故事本來就接觸不多,這次一下子洶湧而出的「高富帥卻壞心眼」,「平民王子」,「姐妹百合」(誤)這些童話中很少涉及的或是顛覆傳統的元素和戲碼,確實讓人耳目一新。而會在日本更大熱,或許也是因為西方人天天日常中就不斷毀三觀,這種劇情在「新穎度」上確實還不夠毀三觀吧…
3.本地化的製作,宣傳的成功
frozen在全世界的本地化都做的是相當用心……在日本確實也相當優秀。「安娜與雪之女王」這個百合味十足的翻譯……(抱歉又扯到宅上去了)真是很有趣。
4.對於同性話題的「有意識」。
日本相當有「同性」意識,這個很複雜。你並不能說日本相比歐美國家對同性愛的接受度要更高,這個不好說,可是其全民範圍內都有對此話題的關注和基本的認知。舉個例子,在高中的女生互相牽手在我們這兒說不定是無關緊要的事,可是在日本卻很有可能被誤會為百合…這其實側面反映了整個社會存在著對這個話題的「關注」和「認識」。如果在我們這兒提出此類問題,長輩往往還會很驚訝的問「誒?有這種事?」。
不過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潛在的不確定的因素,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傳唱過程中對於同性愛的話題,引發了很多觀眾的獵奇心理,而且得到了友好、溫柔的滿足。
我就說一句 這是日本初中生畫的
根據幾年島國生活的體驗和對日本社會的觀察,我認為,沒那麼複雜,島國人民影商低加上集團主意愛跟風的國民性,而已。
冰雪奇緣是唯一一部我後悔沒有去電影院看的電影,而且他不斤斤是在日本火。
沒為什麼,就因為好看。我一大老爺們都覺得這動畫夢幻出境界!能不火?
本來就很好看啊,我也看哭了,國內大人們普遍覺得動漫是小孩子看的,我喜歡動漫別人都嗤之以鼻,大學到現在十年了,沒有遇到和我一樣喜歡動漫的,日本動漫事業發達,大人和小朋友都喜歡動漫,他們也出產各類優秀動漫,對於外來的優秀動漫有這麼好的票房不是很正常嗎?
題外話只有在看動漫的時候我才覺得小日本三觀正常
看完這個視頻啥感覺
[進擊的烏冬字幕組]乃木坂46 『冰雪奇緣』 くりぃむのドッキリ50...視頻日本對人格的壓抑有一個發泄出口了。
補充一個方面
該片監製約翰拉賽特,目前是迪斯尼的創意總監,皮克斯四巨頭之一。pixar動畫日本元素出現很多,甚至還加入吉卜力工作室的人物,兩方關係也很好。皮克斯的所有作品日本好像都是海外票房的第一~加上日本文化產業發達~所以也不奇怪啦
手足之間的羈絆。這也是日本動漫中常見的題材,可見其在社會中的基礎。
因為日本人最喜歡一言不合就唱歌
因為松隆子
個人感覺是因為可後期的素材太多。
可以參考B站各種。
舉個栗子。
【For the First Time 冰宮殿】廣東話變態版《我唔識點變啊》
以及
【26地方言】Let it go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