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醫·明妃傳》,歷史中確有其人嗎?

歷史書讀的少,喜歡這部劇,從演員到服裝都是大愛,所以想多了解一些


作為一個不太合格的歷史控、明朝控、霍迷以及偽劉詩詩粉,《女醫·明妃傳》滿足了我對電視劇的所有審美需求。所以最近一直關注該電視劇的各種動態,並且重新了溫習這段歷史。看到這個題趕快來答。

以下敘述除自己語言總結外,史實部分主要來源於《明朝那些事兒》以及百度百科等。非歷史專業,只是業餘喜愛,有遺漏之處隨時補充,如有錯誤與不嚴謹之處,請各位知友指出並見諒。

《女醫·明妃傳》的核心故事改編自明朝著名的「土木堡之變」英宗復辟(又稱「奪門之變」)事件,圍繞明英宗朱祁鎮(霍建華飾)及其皇后錢皇后(李呈媛飾)、明代宗朱祁鈺(黃軒飾)及其皇后汪皇后(金晨飾)、女醫談允賢(劉詩詩飾)以及蒙古瓦剌部首領也先(袁文康飾)等幾個人物展開。

根據已經流出來的片花,先對電視劇基本情節做一下概括(此部分會涉及一些劇透,不喜請繞向下一部分)。因為現在掌握的劇情較少,有些劇情是根據片花進行猜測的,可能與實際劇情不符,請以實際播出的內容為準:
明英宗朱祁鎮年輕氣盛、張狂叛逆,賢妻錢皇后溫婉賢淑,有同父異母的弟弟朱祁鈺,兄弟倆手足情深,但朱祁鎮與老媽孫太后(何晴飾)關係一直不好。女主談(杭)允賢出身醫學世家,但因為某些原因父親或祖父被陷害,家族受株連。(我對女主談允賢的身份感覺有點蹊蹺:網上關於《女醫·明妃傳》的百度百科介紹以及前期劇照宣傳,是把劉詩詩飾演的女主角定義為歷史上著名的四大女醫之一談允賢,但就在前幾天,我從新流出的片花中看到,女主的名字已經被改為「杭允賢」,並被封為「杭妃」。這是個很關鍵的事情,我猜測是不是為了通過廣電審查,把本劇女主角的身份從歷史上與英宗朱祁鎮毫無感情線的女醫談允賢改為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代宗朱祁鈺的第二任皇后杭皇后,或者演繹為兩位女性的結合體,這樣就完全貼合本劇的劇名——「女醫」與「明妃」的雙重身份。不過一切以實際劇情為準哈。)
朱祁鎮私服出宮,遇到美麗善良的談(杭)允賢一見鍾情,多次出手相助,但談(杭)姑娘卻鍾情於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被朱祁鎮得知後,願主動退出,只要弟弟對談(杭)姑娘好就好。可是朱祁鈺先生卻由於政治需求被迫娶了悍婦汪美麟小姐,汪小姐氣量狹小,對談(杭)姑娘屢下毒手。
正逢北方蒙古瓦剌來襲,年輕的朱祁鎮在王振的攛掇下決定御駕親征,被眾臣及太后勸阻無效後踏上了北征的不歸路。不知道什麼原因,談(杭 )姑娘也隨朱祁鎮一同前往。但這次親征不幸失敗,朱祁鎮與談(杭)允賢被瓦剌首領也先俘獲,並以此要挾明朝,同時也先也喜歡上了談(杭 )姑娘。孫太后果斷放棄了朱祁鎮並扶植朱祁鈺稱帝。朱祁鎮被囚瓦剌,期間歷盡各種艱難困苦,但幸好有談(杭)允賢相伴,兩人也因此產生了比愛情更加崇高的革命友誼。屈辱的人質生活,讓朱祁鎮洗盡鉛華產生蛻變,往日的張狂少年變成了堅韌隱忍的大叔。與此同時,過了把皇帝癮的朱祁鈺終於不情願地接回了哥哥,不願意還回皇位的朱祁鈺軟禁了哥哥朱祁鎮,並納談(杭)允賢為杭妃,這一軟禁又是七年。
七年間,杭允賢探視過朱祁鎮,卻被朱祁鈺發現並呵斥,兄弟倆再次爭執。杭允賢懷上並生下了朱祁鈺的孩子,應該就是歷史上朱祁鈺唯一的兒子、被追封「懷獻太子」的朱見濟。朱祁鈺廢了汪美麟,並立杭允賢為後。七年後,朱祁鎮趁朱祁鈺病重,策劃並重新奪回皇位,同年朱祁鈺病逝,杭允賢也心灰意冷離開皇宮,終成一代名醫。朱祁鎮得到了皇位,卻永遠失去了最愛的女人。
這是我大概梳理的「明妃」感情線,至於「女醫」一條線暫且不明,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而歷史上事情卻是這樣的:
明朝從明太祖(洪武帝)朱元璋開國始,傳至明思宗(崇禎帝)朱由檢終,歷經1368-1644(不包括南明)276年,共有十六個皇帝。其中本電視劇的主角明英宗朱祁鎮(1427—1464)和明代宗朱祁鈺(1428—1457)就是明朝歷史上的第六位和第七位皇帝。
明朝歷史上共有三對兄弟做過皇帝:朱祁鎮和朱祁鈺,朱厚照和朱厚熜(堂兄弟),朱由校和朱由檢。後兩對兄弟是由於哥哥死後沒有兒子,所以弟弟才被推上皇位。(經知友 @SNH48-張益達提醒應該是四對!朱允炆與朱高熾也是堂兄弟,特此更正。感謝。 )唯獨朱祁鎮和朱祁鈺,卻是哥哥活著,弟弟上位,哥哥又重奪皇位。而更加跌宕起伏的是朱祁鎮三十七年人生中「七年太子—十四年皇帝—一年俘虜—七年囚犯—八年皇帝」的傳奇經歷,歷史上僅此一人,絕無僅有。

宣德十年(1435),朱祁鎮的老爸、一代英主明宣宗朱瞻基搶救無效死亡,享年38歲,年僅9歲的朱祁鎮即位,年號正統。老爸給朱祁鎮留下了「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浦)等賢能老臣輔佐,另有祖母張太皇太后攝政,陣容豪華,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可是英宗身邊偏偏有王振的這個宦官。

王振,出生年月日不詳,蔚州人(今河北蔚縣),略通經書,後來又做了教官,但是中舉人、考進士這條榮身之路對他而言是太難了些,於是他便自閹入宮。史稱王振「狡黠」、善於伺察人意。王振入宮後,宣宗皇帝也很喜歡他,便任他為東宮局郎,服侍皇太子也就是後來的英宗皇帝,英宗即位後,掌司禮監。正統七年(1442),太皇太后死 ,王振勾結內外官僚,擅作威福。在京城東造豪華府第,大興土木,逐殺正直官員。英宗稱他為先生,公卿大臣呼他翁父,爭相攀附。
正統十四年(1449),瓦剌大舉入侵。王振鼓動帝親征,又邀英宗幸其蔚州宅第,以致耽誤行程,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懷來東),被瓦剌兵追至,明朝軍隊死傷慘重,全軍覆沒, 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66名大臣戰死,王振被殺,英宗被俘,淪為瓦剌軍隊的階下囚,史稱「土木堡之變」。(詳見王振(明朝專權宦官)、土木之變百度百科)土木之變後,整個明朝政治和軍隊核心力量被掏空,強大的明朝由盛轉衰,進入中期階段。

英宗被俘消息傳來(史書上假稱英宗被俘為「北狩」),京城大亂。廷臣為應急,聯合奏請皇太后立郕王朱祁鈺為皇帝。皇太后同意眾議,但郕王卻推辭不就。文武大臣再三請求,郕王無奈應允,於九月初六登基,是為景帝,以第二年為景泰元年,奉英宗為太上皇。瓦剌俘虜明英宗,便大舉入侵中原。並以送太上皇為名,令明朝各邊關開啟城門,乘機攻佔城池。十月,攻陷白羊口、紫荊關、居庸關,直逼北京。
也先大兵逼近北京,勢不可擋,明朝廷惶惶不安,有大臣提出南遷都城。兵部侍郎于謙(就是那個寫下《石灰吟》「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極力反對遷都,要求堅守京師,並詔令各地武裝力量至京勤王。隨後,調河南、山東等地軍隊進京防衛,于謙主持調通州倉庫的糧食入京,京師兵精糧足,人心稍安。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十月初六,也先挾持英宗入犯北京,京城告急,北京保衛戰開始。代宗命于謙全權負責守戰之事。于謙分遣諸將率兵22萬,於京城九門之外列陣,並親自與石亨在德勝門設陣,以阻敵人前鋒。十三日,于謙派騎兵引誘也先,也先率數萬眾至德勝門時,明朝伏兵衝出,神機營火器齊發,將也先兵馬擊潰。也先又轉攻西直門,城上守軍發箭炮反擊,也先又敗。京師之圍解除。于謙同文武官重新建立明朝政治核心。(詳見北京保衛戰、于謙(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百度百科)

次年(1450)八月,距離太上皇朱祁鎮被俘,將近一年。瓦剌無法從他身上得到好處,又多次被明軍打敗,於是派人南下求和,說願意放朱祁鎮回去。他倒是願意放人,可是景泰帝不高興。
《明史列傳》載「於時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見中國無釁,滋欲乞和,使者頻至,請歸上皇。大臣王直等議遣使奉迎,帝不悅曰:「朕本不欲登大位,當時見推,實出卿等。」謙從容曰:「天位已定,寧復有他,顧理當速奉迎耳。萬一彼果懷詐,我有辭矣。」帝顧而改容曰:「從汝,從汝。」先後遣李實、楊善往。」
景泰帝派了楊善等人前往查探,誰知楊善乘機迎駕,將太上皇接回來。於是,羈留塞北一年之後,朱祁鎮踏上回鄉之路。八月初二,他從也先的駐地出發,十四日抵達居庸關。十五日,一轎兩騎,悄然進入安定門。北狩一年的上皇,終於回來了。
關於朱祁鎮、朱祁鈺兄弟的會面,歷史上說法不一。《明史紀事本末》渲染說二人噓寒問暖,彼此謙讓了一番。《明實錄》則只有一句「帝迎見於東安門,駕入南宮,文武百官行朝見禮。」
不管是噓寒問暖,還是冷眼相對,事實上是,景泰元年回京的太上皇,從此被鎖在南宮,整整七年。
七年里,景泰帝不但將南宮大門上鎖灌鉛,甚至加派錦衣衛嚴密看管,連食物都只能通過小洞遞入。有時候,吃穿不足,導致太上皇的原配錢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些女紅,託人帶出去變賣,以補家用。為免有人聯絡被軟禁的太上皇,景泰帝甚至把南宮附近的樹木砍伐殆盡,讓人無法藏匿。
就這樣,太上皇在驚恐不安之中,度過七年的軟禁生涯。

景泰帝在位年間,重用大臣于謙等人,治理國政,頗為有序。然而為了讓自己一脈世代為君,他不但軟禁兄長,甚至於景泰三年執意廢掉皇太子朱見深,換上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種種作為,頗讓後人詬病。結果朱見濟夭折,皇儲之位空置。到了景泰八年(1457),景泰帝突然病重,卧床不起。一時之間,人心惶惶。不知道這偌大的帝國,將要由何人接掌。
彼時,武清侯石亨、都督張輒,太常卿許彬、左副都御史徐有貞以及原王振門下太監曹吉祥等人開始密謀擁立太上皇。到了正月十七日凌晨,石亨、徐有貞率兵千人,控制了長安門,東華門。一行人將南官大門撞開,跪倒在太上皇朱祁鎮面前,同聲高呼:「請陛下登位。」朱祁鎮被攙扶登輿,一行人立即趕往奉天殿。殿下的守衛大聲喝止,他高喊:「朕太上皇帝也。」守衛只得唯唯而退。
十七日早朝時分,按照慣例,百官於五更前即在午門外朝房等待。忽然宮中鐘鼓齊鳴,官門大開,徐有貞高聲宣布太上皇已經復辟。目瞪口呆的公卿百官此時無從選擇,在徐有貞等催促下整隊入官拜賀。時隔八年之後,朱祁鎮終於再次端坐在奉天殿寶座上,重新成為了大明皇帝。
石亨等人破開南宮大門,迎朱祁鎮複位,史稱」奪門之變「,又叫南宮復辟
景泰八年正月十七,朱祁鎮複位,正月二十一日改元天順。複位當日,他傳旨逮捕兵部尚書于謙、吏部尚書王文。都御史蕭惟禎建議以謀逆罪,處死二人。皇帝猶豫,說當年抵禦瓦剌,于謙是有功勞的。徐有貞說,不殺了于謙,您複位無名。皇帝最終同意,二十二日以謀逆罪處死於謙、王文,籍沒其家。隨之,于謙所推薦的文武官員都被波及。(詳見奪門之變_百度百科、朱祁鎮(明朝皇帝)百度百科)

由於朱祁鎮匆匆忙忙登上了皇位,竟忘記了廢掉自己弟弟的皇帝位,因此,短短几日之內,一個朝廷,竟然存在兩位合法的皇帝,不能不說是奇事一樁。
二月,英宗廢景泰帝為郕王,軟禁於西苑。後薨,享年三十。關於朱祁鈺之死,歷史說法不一,一說是因為本來病重,被奪位軟禁後,病情更加嚴重,不治而亡。另一說法是,代宗病已向愈,英宗為防止再次發生「復辟」、「奪門」事件,命太監蔣安用帛將代宗活活勒死。

英宗重新上台後,改元天順。他對失去帝位、軟禁南宮8 年的生活耿耿於懷,積恨難消,屢次下詔指斥代宗「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穢德彰聞,神人共憤」。景帝死後,英宗廢其帝號,賜謚號為「戾」,稱「郕戾王」。這是一個惡謚,表示景帝終身為惡,死不悔改。景帝是明代遷都北京之後,沒有被葬於明十三陵的皇帝之一(其餘兩位分別是朱元璋及其孫朱允炆)。但成化年間,一些臣僚開始為景帝鳴不平,他們認為景帝危難之時受命,削平惑亂,使老百姓安居樂業,功勞很大,卻謚以「戾」,很不公平。甚至有人責問,當時若不是景帝即位,瓦刺如何能退,英宗如何能返京?

天順八年正月十六(1464年2月23日),皇帝朱祁鎮駕崩,享年三十七,葬於裕陵,廟號英宗,朱祁鎮長子、十七歲的朱見深接任皇位,年號成化,史稱明憲宗。
這位朱見深同學,也是一位奇葩皇帝,因為受老爸牽連,童年的陰影讓他缺乏安全感、極具戀母情結,一生寵愛比自己大17歲的大齡阿姨萬貴妃,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朝代就此拉開序幕。這裡不再贅述,各位親自己去查吧。

對英宗朱祁鎮的歷史評價:

英宗的一生並不算光彩,他寵信過姦邪小人,打過敗仗,當過俘虜,做過囚犯,殺過忠臣,要說他是好皇帝,真是連鬼都不信。
但他是一個好人。他幾乎相信了在他身邊的每一個人,從王振到徐有貞、再到石亨、李賢,無論這些人是忠是奸,不管在什麼樣的環境下,他都能夠和善待人,鎮定自若,搶劫的蒙古兵、看守、伯顏帖木爾、阮浪,最後都成為了他的朋友。
可是事實證明,好人是做不了好皇帝的。
天順八年正月(1464),朱祁鎮在病榻之上,召見了他的兒子、同樣飽經風波的朱見深,將帝國的重任交給了他。
然後,這位即將離世的皇帝思慮良久,對朱見深說出了他最後的遺言,正是這個遺願,給他的人生添加了最為亮麗的一抹色彩。
明英宗說:「自高皇帝以來,但逢帝崩,總要後宮多人殉葬,我不忍心這樣做,我死後不要殉葬,你要記住,今後也不能再有這樣的事情!」
「我一定會照辦的。」
跪在床前的朱見深鄭重地許下了他的允諾。
自朱元璋起,明朝皇帝制定了一項極為殘酷的規定,每逢皇帝去世,後宮都要找人殉葬,朱重八和朱老四自不必說,連老實巴交的朱高熾、寬厚仁道的朱瞻基也沒有例外,這一毫無人性的制度終於被歷史上有名的差勁皇帝廢除了,不能不說是一種諷刺。
朱元璋統一天下,建立帝國,留名青史;朱棣橫掃殘元,縱橫大漠,威名留存至今,他們都是我們今天口中津津樂道的傳奇。他們的功績將永遠為人們牢記。
但在他們的豐功偉績的背後,是無數戰場上的白骨,家中哀嚎的寡婦和幼子,還有深宮中不為人知的哭泣,一帝功成,何止萬骨枯!
朱祁鎮最終做成了他的先輩們沒有做的事情,這並不是偶然的,他沒有他的先輩們有名,也沒有他們那麼偉大的成就,但朱祁鎮有一種他的先輩們所不具備(或不願意具備)的能力——理解別人的痛苦。
自古以來,皇帝們一直很少去理解那些所謂草民的生存環境,只要這些人不起來造反,別的問題似乎都是可以忽略的,更不要說什麼悲歡離合、陰晴圓缺。
但朱祁鎮做到了,至少在廢除殉葬這件事情上,他理解了後宮那些無辜者的痛苦。八年前,他從一個作威作福的皇帝變成了俘虜,之後又成為囚犯,從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到衣食不繼、相擁取暖,這一慘痛的經歷讓他深刻地了解了身處困境、寄人籬下的悲哀,也知道了身為弱者要生存下去有多麼的艱難。
所以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決定違背祖制,去解救那些無辜的人。應該承認,這是一個勇敢而偉大的行為。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人都沒有無故去奪取別人的生命和尊嚴的權力。雖然他一生中干過很多蠢事、錯事,但在我看來,他比那些雄才偉略的帝王們更像一個「人」。
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評價朱祁鎮的一生:他是一個好人,卻不是個好皇帝。——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

對代宗朱祁鈺的歷史評價:

正面評價:
成化十一年,明憲宗談及其叔景泰帝,稱讚他臨危之際,保國安邦,奠定祖宗基業於危難之際,惜乎當年奸臣讒言,先帝削了他的帝位。他認為,郕王朱祁鈺有功,應當承認他的帝位。這在一定形式上,等於承認了明代宗朱祁鈺的歷史功績。
景泰帝重用于謙等大臣,反對南遷,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有效遏制了瓦剌南下的野心,鞏固了大明朝的江山,使得百姓免遭兵禍。同時,啟用正統以來被迫害的忠臣賢將,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朝野清明。這一切都是不可抹煞的功績。
明史贊曰:景帝當倥傯之時,奉命居攝,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權而得其正者也。篤任賢能,勵精政治,強寇深入而宗社乂安,再造之績良雲偉矣。
反面評價:
明代宗挽狂瀾於既倒,在土木之變後維護了明朝的政治穩定,然而戀棧權位,不但不思迎回已經被架空為太上皇的明英宗,還把他軟禁於南宮,整整七年之間不得出入。同時執意廢掉侄兒朱見深的太子之位,企圖讓自己的後人登上九五之尊的寶座。結果病篤之時,小人趁勢而發,倉促間,不能全賢名於一生,足可嘆息。
明史說景泰帝,「乃汲汲易儲,南內深錮,朝謁不許,恩誼恝然。終於輿疾齋宮,小人乘間竊發,事起倉猝,不克以令名終,惜夫!」(詳見朱祁鈺(明朝第七位皇帝)百度百科)

關於蒙古瓦剌部領袖也先

綽羅斯·也先(?—1455年?),蒙古族,綽羅斯·脫歡之子。簡稱也先,清朝時期譯作額森,第二十八代蒙古大汗,也是相當於明朝中葉時蒙古瓦剌部的領袖,向明朝朝貢被封為敬順王,同時被脫脫不花封為太師,在他統治期間,瓦剌達到極盛。
也先的父親脫歡統一了蒙古東部地區,也先在明正統四年(1439年)繼承成為瓦剌的首領,他向東發展,征服了女真,勢力到達朝鮮北境,並以明朝拒絕貿易之名進攻明朝。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在土木堡之戰中,打敗明軍,俘虜了明英宗並包圍北京,明朝形勢危急,後圍攻不成,退回蒙古,並釋回明英宗。
他統治時,致力於加強大汗的統治力,控制各部酋長,明景泰四年(1453年),也先在擊敗岱總汗脫脫不花後僭稱「大元田盛大可汗」,建年號」添元「,但也引起一些不滿和反抗,後被其部下阿剌知院暗殺,去世後瓦剌逐漸衰微。後分為其長子博羅納哈勒統領的杜爾伯特部和次子阿失帖木兒統領的准格爾部兩部分。(詳見綽羅斯·也先_百度百科)

關於英宗朱祁鎮的原配錢皇后

孝庄錢皇后,明英宗元配,海州人,都指揮僉事(後封安昌伯)錢貴女。正統七年(1442年)立為皇后,比英宗大一歲。十四年(1449年),英宗被瓦剌部所俘,為迎英宗回朝,她把自己宮中的全部資財輸出,每天悲哀地呼天號地,祈求神靈保佑英宗。累了就就地而卧,以致傷殘了一條腿。終日哭泣,又哭瞎了一隻眼睛。憲宗即位,尊為皇太后。成化四年(1468年)六月二十六日,錢氏病故,葬裕陵。(詳見孝庄錢皇后_百度百科)
關於英宗與錢皇后伉儷情深的故事,史書上有哪些鮮為人知但是溫暖人心的片段? - 古承陽的回答這個答案已有介紹。

關於代宗朱祁鈺的第一任皇后汪皇后

貞惠景皇后汪氏(1427-1506),亦稱「汪廢后」,明景帝朱祁鈺的第一任皇后。性格正直剛烈,一生坎坷,因反對景帝廢黜英宗的兒子朱見深的太子位而被廢為庶人。英宗複位後,降景帝為郕王,汪氏復稱郕王妃。郕王朱祁鈺去世後,經英宗同意,汪氏免除殉葬,從宮中遷至郕王府,壽八十而終。(詳見孝淵汪皇后百度百科)

關於代宗朱祁鈺的第二任皇后杭皇后

杭氏(?--1456),明代宗(景帝)朱祁鈺的第二任皇后。死後謚為「肅孝皇后」。英宗複位,削皇后號,毀所葬陵。她作為明代宗繼皇后的身分不被明朝正史認可。算是明代后妃中的一位悲劇人物。
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鈺登基,年號「景泰」,是為明代宗,又稱為『景泰帝』或景帝。杭氏被冊封為妃。登基之初,代宗立哥哥英宗的兒子朱見深為皇太子。景泰三年(1452),代宗欲廢黜朱見深,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皇太子。汪皇后堅決反對,並勸說代宗之所以能即位純屬僥倖,萬不可將朱見深廢去。汪皇后因此觸怒代宗而被廢去,之後朱見深也被廢去,改立朱見濟為皇太子。杭妃母以子貴,被立為皇后。
短短几年時間,杭氏就由普通的民間女子成為當朝皇后,且兒子又是太子,真可謂平步青雲了,她的父親杭昱也被封為錦衣指揮使。然而人生難料,這樣的風光無限她只享受了短短的四年。
景泰四年十月(1453),皇太子朱見濟夭折了,年僅5歲。杭皇后悲痛欲絕,卧病不起,很快在景泰七年二月(1456)崩逝。代宗也頗為悲傷,謚為」肅孝皇后「,又為她修建陵墓,號曰」壽陵」。(詳見肅孝杭皇后_百度百科)

關於英宗朱祁鎮的母親孫太后

明宣宗孝恭孫皇后(?—1462年9月),山東鄒平人,永城縣主簿孫忠之女。年幼時,因容貌俊美被明仁宗誠孝皇后張氏的母親彭城伯夫人看中,被選入宮內。
孫皇后與明宣宗朱瞻基朝夕相處,感情很深。明宣宗即位之後,冊封胡氏為皇后,孫氏為貴妃。宣德三年(1428年),明宣宗廢胡皇后,退居長安宮,而冊立孫貴妃為皇后。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逝世,皇太子朱祁鎮登基為皇帝,孫皇后被尊為皇太后。
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所俘,京師告急,明朝陷入空前危機。孫太后果斷擯棄了部分朝臣的南逃主張,採納了兵部侍郎于謙等主戰派的意見,讓庶子朱祁鈺即位,是為景泰帝,終於化解了危機。
景泰八年(1457年) 奪門之變後,明英宗複位,孫太后上徽號曰「聖烈慈壽皇太后」。天順六年(1462年)九月,孫太后崩逝。全謚為孝恭懿憲慈仁庄烈齊天配聖章皇后,葬於景陵。(詳見孝恭孫皇后_百度百科)

關於歷史上的女醫談允賢

談允賢(1461年-1556年) ,中國古代4位(晉代鮑姑、西漢義妁、宋代張小娘子、明代談允賢)女名醫之一。明代南直隸無錫(今江蘇無錫)人。出生於醫學世家,其祖父曾任南京刑部郎中,是當地的名醫,其祖母茹氏對醫藥也十分精通。父親談綱官至南京刑部主事,母錢氏,有一弟談一鳳。談允賢自小聰慧,秉承家學,在祖母的教導下學會的精湛的醫術,從十來歲時即「晝夜不輟」地攻讀各種醫學典籍,祖母去世前將一生所收集、編寫的藥方病理都傳給了談允賢。談允賢后嫁楊姓男子為妻,婚後不久患上氣血失調,就自我診治、試藥,後來生了三女和一子楊濂,每當子女有病,她都親自為他們診治。直至其祖母去世,她才真正在外行醫。一些女性患者,患了婦科或外科疾病,不願讓男醫生診視,就紛紛來找她醫治。而談允賢的醫術相當精湛,每每獲得奇效。在當時的封建社會中,許多上流社會的婦女因男女之防,不願請男醫生診治,因此常常發生貽誤病情的情況,談允賢女醫的名聲使這些婦女紛紛找她治病,在許多成功的案例後,談允賢的名聲也漸漸的傳遍各地。著作有《女醫雜言》一書傳於世。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談允賢病逝,享年96歲。(詳見談允賢(明代女醫師)百度百科)

所以,本劇與史實完全不符的內容有
1、歷史上朱祁鎮去世時,女醫談允賢僅三歲,二人並無感情糾葛。且女醫談允賢所嫁夫君姓楊,史實可考。如果劉詩詩飾演的是杭皇后,作為英宗弟弟的女人,與英宗朱祁鎮也沒什麼交集。
2、朱祁鈺的第一任皇后汪皇后,並不是由於德行有失被廢,而是反對代宗廢黜英宗的兒子朱見深的太子位而被廢為庶人。後來,英宗復辟,也是因為感念在汪皇后曾阻攔代宗廢掉自己的兒子,才免除汪皇后殉葬,使其安享晚年而終。
暫時想到的不符就這些,想到再補充。

最後建議題主可以看一下《明朝那些事兒》。本段歷史見《明朝那些事兒》第二部「萬國來朝」第十二章「朱瞻基是個好同志」至第三部「妖孽宮廷」第四章「不倫之戀」,寫的十分有趣。雖然這本書很有爭議,但對於對明史不甚了解的讀者,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入門書籍,能幫助你條理的了解明朝歷史。

用了整整一晚上整理出這個答案,略長。很多沒有展開的史實已把百度鏈接附在後邊,大家自行查看。感謝能耐心看到這裡的知友。願霍霍和詩詩能憑這部劇在今年繼續崛起。編輯於2月11日。
===========================================
2月15日更新。
劇已經開播兩天了,看了幾集,劇情真的與之前預計的差不多啊,果然還是把女醫談允賢與杭皇后這兩個歷史人物合二為一了。繼續找不同:
3、劇中將女主家族定義為原姓為」譚「,為避禍改姓」杭「,那就來區分一下談允賢與杭皇后的家族成員:
女醫談允賢:祖父談復,祖母茹氏為當時名醫,伯父談經官至戶部主事,父親談綱官至南京刑部主事,母錢氏,有一弟談一鳳
杭皇后:父親杭昱被封為錦衣衛指揮使哥哥杭敬、弟弟杭敏後被封為錦衣衛百戶。
劇中杭允賢的父親身份設定為」宣武將軍「杭綱,按原姓就是」譚綱「,這更符合歷史上女醫談允賢的父親談綱的名字,但人家只是南京刑部主事,不是宣武將軍啦。
另外劇中涉及了杭允賢少年重傷早逝的哥哥允良,只是虛構的啦。歷史上談允賢的弟弟談一鳳活的好好的,弘治年間中應天舉人,後任應山知縣,多惠政。
4、編劇為了製造劇情衝突也是拼了,居然讓孫太后掌握了聽政、廢帝大權。歷史上關於孫太后是不是英宗的親媽眾說紛紜(經知友提示已改正),但企圖廢掉皇帝換上庶子說不過去。其次,孫太后從未垂簾聽政過。英宗年幼時一直是祖母張太皇太后攝政的,且從未垂簾。大臣曾請求張氏垂簾聽政,張氏則說:「不要破壞祖宗之法。只須將一切不急的事務全部廢止,時時勉勵皇帝向前人學習,並委任得力的輔佐大臣就可以了。」張氏在明代諸後中頗為精明能幹,由於張氏在朝廷政務的處理上,倚重忠實正派的大臣,協調君臣之間關係,限制內宮對朝廷政事的干預,正統初年,王振雖有寵於英宗,卻沒有達到專權擅政的程度,朝廷政局大體保持穩定。(詳見誠孝張皇后_百度百科)
5、關於朱祁鈺的老媽,的確是個獲罪之人。宣德年間,明宣宗御駕親征,生擒漢王朱高煦父子,並將漢王府的女眷充入後宮為奴,侍女吳氏也在其中。回京途中明宣宗邂逅了吳氏,然而罪人身份,不能封為嬪妃。宣宗就把她安排在緊靠宮牆的大宅院,時時臨幸。終於,吳氏產下一子,就是朱祁鈺。母憑子貴,吳氏被封為賢妃,卻繼續住在宮外。所以吳太妃並不是像劇中說的那樣沒有被封妃。(詳見吳賢妃_百度百科)
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病重,召吳氏母子進宮,將之託付給張太后。宣宗駕崩之後,張太后果然信守承諾,封朱祁鈺為郕王,並修建王府供他們母子居住。所以郕王朱祁鈺一直在京啊,並不是劇中所講把朱祁鈺從藩國召入京城。劇中所說的郕州是什麼鬼。
6、劇中的靜慈師太就是明宣宗的第一任皇后胡善祥,宣德三年春,宣宗以胡皇后無子多病的理由將其廢掉。胡氏廢居長安宮為道姑,賜號靜慈仙師,然後冊立孫貴妃為皇后。所以胡皇后被廢后成了道姑不是尼姑啊。(詳見明宣宗恭讓章皇后胡善祥_百度百科)
7、于謙到目前為止真的沒出現,看到知友 @伊三 在另一個問題下的回答」於東陽=于謙+李東陽「(註:李東陽,明弘治至正統年間內閣大臣),這個答案我給滿分哈哈哈。
電視劇這種手法不是以前沒見過,黃曉明主演的《大漢天子》為了避免觀眾與歷史人物對號入座對角色名字做了改動,除了劉徹、衛子夫等角色做了保留,將東方朔改成了東方慧,張湯更名為張固,灌夫更名為關夫,李陵更名為李勇,李廣更名為李光,郭舍人更名為郭得仁,張騫更名為張遠 。《風中奇緣》為了通過廣電審查改的更兇殘。所以不要對號入座了,就當譚允賢=談允賢+杭皇后、於東陽=于謙,大家就將就著看吧。但一定要記住歷史上于謙領導的北京保衛戰啊。

越寫越長,不知道各位會看煩嘛。。。
=======================================
2月20日,忍不住再更新幾點。
8、昨天播出的第12集終於過年啦,並且太后提到郕王今年22歲、錢皇后24歲,這一情節瞬間讓我們有了時間定位,這一年就是公元1449年了。出生於1427年的朱祁鎮同學也長了一歲,今年虛歲23歲啦,友情提示:離六月份即將發生的土木堡之變也不遠了……。咦?哪裡不對?為什麼孫太后說皇帝還沒有兒子?歷史上出生於1447年12月9日的朱祁鎮皇長子朱見深應該已經一歲多(虛歲算三歲)了,皇子朱見潾(1448年5月7日生,初名朱見清,明英宗朱祁鎮第二子,母宸妃萬氏)也已經出生要不半年後英宗被俘誰當太子?看編劇怎麼編吧。
9、這幾集汪國公實在搶戲,今天讓我們來扒一扒這個汪國公到底是誰。
汪氏是順天府人(今北京)。在成為皇妃以前,其家族世代為金吾左衛指揮使。祖親汪泉,父親汪瑛。正統十四年冬,英宗被俘,郕王登基為帝,冊汪妃為皇后。汪泉升任都指揮同知府軍衛,汪瑛任錦衣衛指揮使。不久,父子倆一併升擢左都督。沒有證據表明汪家跟皇室有連襟關係,更別提當戶部尚書、封國公。
劇中外戚勢力著實囂張,孫太后一手遮天、汪國公出謀劃策,連身在尼姑庵的前朝廢后都能指揮的動內閣大臣上書,可事實上明朝外戚沒有這麼大勢力。這是因為明朝自開國始,嬪妃地位一般比較低下,娘家人沒地位,且宦官在皇帝的庇護下勢力巨大,也抑制了外戚勢力的政治滲透。權力的天平主要靠內閣與宦官兩股勢力相互平衡。
10、最後,本以為第一集出場的徐侍郎徐基會是幫英宗複位的徐有貞的化身,居然在上一集刺殺中落水身亡了。六部侍郎在明朝是正三品的官,親自上陣搞暗殺也是醉了。

這次就更新到這裡吧。謝謝各位知友厚愛,祝大家觀劇愉快。
========================================
2月29日。
11、時間設定錯亂。
過年那一集明明說郕王22、錢皇后24,後來某一集(實在懶得往回翻了哪一集了)又說朱祁鎮比朱祁鈺大三歲,昨晚這一集朱祁鎮又成了23歲,前後矛盾。事實是,若以當前年份為1449年,錢皇后出生於1426年,今年24歲;朱祁鎮出生於1427年,今年23歲;朱祁鈺出生於1428年,今年22歲。
劇中「十一年前譚允賢受程十三誘騙給懷孕的孫皇后下了紅花精緻其流產」,則表明11年前先皇朱瞻基還活著。事實是,明宣宗朱瞻基生於1398年、崩於1435年,當年朱祁鎮繼位,年僅9歲。11年前為1438年,朱瞻基已去世三年。
12、錢皇后還是懷孕產子了,並且取名朱見深,就是以後的明憲宗。歷史上錢皇后無子。且英宗早與其他嬪妃育有兩子,前面已述,朱見深生母孝肅皇后周氏,詳見孝肅周皇后_百度百科。
13、30集朱祁鈺母親吳賢妃升為皇太后,宮女曾說「皇上的旨意剛下來,那些太妃娘娘們就巴巴送東西來」。可事實是,明宣宗死後,只有胡廢后、孫皇后以及吳賢妃活了下來,端靜何貴妃、純靜趙賢妃、貞順吳惠妃、庄靜焦淑妃、庄順曹敬妃、貞惠徐順妃、恭定袁麗妃、貞靜諸恭妃、恭順李充妃、肅僖何成妃以及郭嬪等十幾位妃嬪全部殉葬,所以沒有任何其他太妃娘娘了......明朝的殉葬制度從明太祖朱元璋起至明宣宗朱瞻基,皇帝去世除早逝妃嬪、正宮皇后、下一任皇帝生母以及其他個別例外情況,整個後宮都要給皇帝陪葬。幸好明英宗朱祁鎮囑託兒子廢除了這項殘忍的制度,否則延續下去,不知還會有多少無辜的女子枉送性命。

劇已經播出過半了,各種劇情都已經展開,與歷史的不合之處也越來越多,細究起來恐怕一言半語也說不清楚,加之快要開學精力有限,可能是最後一次更新了。
評論區有知友吐槽劇情很扯,也有跟我爭執辯駁的,其實我覺得都不重要。歷史給了我們很多遐想,也給了我們再創作的空間。《女醫·明妃傳》的播出,除了讓我們觀看劇情、服裝、喜愛的演員之外,也讓我們更加關注歷史本身,這就夠了。
歷史是我從小的興趣,第一次答歷史方面的答案,得到這麼多贊,我真的很感激。可是我也深知自己不夠專業、考究不深,以後會多看些史書原籍,帶來更精彩的答案。
小花謝謝大家關注,祝大家心想事成。


朱祁鎮兄弟的資料太多,我就不畫蛇添足了,主要來聊聊談允賢。

下文搬運自我的公眾號,禁止轉載。

女醫明妃傳:譚允賢的真實人生

最近,劉詩詩、霍建華、黃軒等主演的《女醫明妃傳》正在熱播,劇中劉詩詩飾演的女醫譚允賢深諳醫理精通醫術,在治病救人的同時與朱祁鎮兄弟也是好一番情感糾葛。

譚允賢的原型名為談允賢,名字讀起來與劇中人名並沒有什麼區別,是明代的知名女醫,並有論著《女醫雜言》傳世。

那我們就從《女醫雜言》里去看一看她真實的人生。

我們知道,但凡是出書總是要有個序的,這個序一般有兩種。一是自己的朋友、長輩或是其它知名人物來寫,大意就是稱讚書中的內容和作者的高超水平,呼籲大家都來看一看買一買,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

另一種就是自序,介紹下作者本人的概況,大致的經歷,以及寫這本書的主要內容與中心思想。

當然了,序不能寫得太長,以免喧賓奪主。當年梁啟超先生為蔣百里的新書作序,洋洋洒洒下筆千言不能自已,所作序言字數竟與正文相差無幾,只好將序言另行刊印成書。

不管如何,感謝序言為後世的我們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在《女醫雜言 自序》里,談允賢詳細的介紹了她的身世。

序言作於「明正德五年庚午」,談允賢自稱,「今妾年已五十」,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出,談允賢應出生於明朝天順五年即1461年。

天順是明英宗朱祁鎮奪門成功再次登基後的年號,也就是說,當朱祁鎮已經飽嘗人世冷暖歷盡千難萬險後,談允賢方呱呱墜地。

談允賢不愧一代女醫名家,對於自己的身體保養也是頗有一套,按照談修的說法,「姑祖楊孺人,以女醫名邑中,壽終九十有六。」按照這段記載即可推斷出,談允賢應卒於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在這96年里,她先後歷經了天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五位皇帝,真是高壽啊。

因此,電視劇中兩人年紀相仿的這一設定完全屬於藝術創作。不過各位粉絲放心,我從不會用學術標準去要求文藝作品,只要該文藝作品不以忠於史實自居。

談家可謂葯香世家,自其曾祖父始就開啟以醫傳家的模式,其祖父談復曾擔任過南京刑部郎中,頗有醫名,其祖母太宜人茹氏,亦精通醫理。談允賢小時候就經常請這位祖母給她傳授醫學知識,這位太宜人茹氏,稱得上是談允賢的啟蒙老師。

談允賢的伯父談經,是天順四年的進士,後來官至戶部主事;談允賢的父親談綱,是成化五年的進士,曾擔任過萊州郡守,就連談允賢的弟弟,後來也是個父母官。

男人嘛,在明代自然是要走仕途的。醫學,在當時的時代,再是救人於水火,與科舉功名比起來,也是末道。

但家學淵源,丟了也很可惜。談允賢的祖父就思考上了這個嚴肅的問題,又見孫女允賢很是聰慧,就有了讓她正式學醫的想法。

大概從十歲開始,談允賢開始勤勉的學習各種醫家典籍。在其及笄、出嫁到楊家之前,談允賢的醫學水平只處於理論階段,正如她自己所寫的「已知其言而未有嘗有所試」階段。

到其出嫁後,談允賢又得了「血氣之疾」纏綿病榻數年之久。在此期間,談允賢都是用其祖母的葯,並細心體會觀察自己身體的變化,正是「已有所試而未知其驗」的階段。

後來,談允賢的祖母亡故。

祖母亡故後,談允賢十分悲痛,大病一場。也就是在這一段時間裡,談姑娘做了一個夢,夢裡面過世的祖母繼續向她傳授知識,並要求她行醫濟世。

關於這個夢,要麼是談姑娘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真的夢到了祖母,要麼就是談姑娘在為自己正式出道做輿論準備。

我傾向於後者。


在這裡我們來提一下「三姑六婆」這個概念,在今天我們使用這個詞的時候通常指那些惹人煩、成天八卦別人生活的女性。不言而喻,「三姑六婆」不再是一個中性的名詞,而是一個帶有貶義情感、擁有各種詞性的辭彙了。

「三姑六婆」最早出自明初陶宗儀的《輟耕錄》,三姑指:尼姑、道姑、卦姑,六婆指:牙婆、媒婆、濕婆、虔婆、藥婆、穩婆。

從各類宋明筆記的記載來看,當時社會對這些職業的整體認知非常臉譜化,大概就是:裝神弄鬼、搬弄是非、貪財好利、寡廉鮮恥。

這裡我們只討論屬於醫療產業的「藥婆」,也就是女醫。

對於女醫的污名化,一來是因為掌握輿論權力的主要是男性,二來,也是因為社會上的女醫水平參差不齊,有誤人性命之嫌。

比如李東陽李閣老就有《記女醫》一文,文中言京城女醫:「不辨方脈、不能名藥物,不習煉炮製烹煮之物。」

這就算不是江湖騙子,也是個十足的庸醫。但是耐不住群眾喜歡(雖然我認為也取決於群眾的經濟能力),群眾普遍把這些「女醫」視如親子,託付其身家性命。

倘若運氣好或誤打誤撞,這些人的病好了,必當是女醫用藥如神的功勞,錢財珍寶如數奉上。
倘若一命嗚呼,唉,那都是命啊。

所以,整體來說,女醫不招主流知識分子的待見。

不過,就算你再不待見,女醫也有她生存的土壤。因為對於很多疾病尤其是女性疾病,男醫是不方便診斷的。

為什麼呢,男女大防。

一個帶把的人出入閨閣之中這成何體統?望聞問切都要近距離接觸,這讓人何地自容?身患婦科疾病本就羞於啟齒,何況還是對著陌生男子?

市場需求擺在這裡啊。

基於這種社會背景,即便是出身「儒醫世家」的談允賢想要不被貼上「三姑六婆」的標籤也是很難的,一句「敗壞家門」就足以令人止步。而聰慧的談姑娘很可能就是借故祖母之名為自己正式出道正名,很機智的行為。有點很有趣的事,在談允賢祖母在夢裡曾對她說,你能活到七十三歲。

談允賢沒有辜負她祖母自幼對她的教導,「相知女流眷屬,不屑以男醫治者,絡繹而來往往獲奇效。」談允賢為人平和,對女性患者體貼、真誠,增加雙方的信任,這對於問診有極大的幫助,再加上其用藥精準,愈人無數,頗享榮譽。

談允賢五十歲的時候,想起了故祖母所說的自己能活七十三的事情,深感自己時日已三去其二,應將祖母所授與自己的畢生經驗撰寫成書,將以請益大方家。這一部書就是《女醫雜言》,由其子楊濂抄寫。

《女醫雜言》是一部婦科專門醫案著作,記錄了談允賢所看病例三十一例,對於癥狀、用藥都有記錄,這為今人了解當時的醫療水平提供了一門途徑。不止如此,透過她的描述,我們也能見到當時女性風貌的一角,她們不僅飽受生育的折磨,還是肩負起養家的責任。例如其中記載了一位女性,「一婦人,三十八歲,曾產十胎,後有孕怕生,因服藥墮胎,不期惡露去多將死,服藥三月,止存殘命。」

生了十個小孩,今人聞之,不免駭然。


一個活在男權社會下的女性,能像談允賢一樣有一番自己的「事業」,既能養家糊口又能解人之憂,這非常難得。按照古人的想法,行醫濟世是極積陰德之事,談允賢本來活七十三的,老天爺格外恩賞,多活個二十三年。

但她的後代子孫就沒這麼幸運了,她的兒子楊濂早亡,孫子被因罪株連,落得個家破人亡。

一生救死扶傷,最後竟是個兒孫早亡、無人奉祀的下場,行文至此,為之一嘆。

公眾號:hongxiuqingshan
歡迎大家關注


終於有一天,俺可以大聲的說一句!瀉藥!
因為也只是看了簡單的預告片,故事情節什麼的只知道大概!
簡單說一下三大主演。
兩名男主也算史上比較有名的皇帝了!老幹部霍建華,飾演朱祁鎮,史稱明英宗。應該也算是歷史上比較有名的皇上了。自己得瑟得瑟非要御駕親征,結果被瓦剌綁架了以後,他弟朱祁鈺(深愛我詩終不得的黃軒飾)由監國之位登了個基,史稱明代宗。代宗登基以後正準備爽幾年,結果大臣不幹了!雖然英宗蠢了點,但被抓走太特么丟人了啊!於是代宗在大臣的強烈要求下,不情不願的把英宗搶了回來。英宗一回來,就大剌剌的對代宗說,老子回來了,老子要繼續當皇帝了,你一邊玩去!代宗一臉不屑:你腦子瓦特了!然後英宗被軟禁,稱南宮上皇。為了得到大臣的認可,代宗也算勵精圖治,大明也算過上了幾天好日子。可是英宗不幹啊:臭不要臉的山炮,敢這麼陰我!於是,英宗在代宗生病的日子,聯合幾個老臣,發動了叛亂!代宗被軟禁,然後掛了!為啥說兩個皇帝有名?代宗是明都北遷後,唯一一個沒進13陵的皇帝,而英宗則是歷史上當過兩次皇帝的為數不多的人之一。
至於我詩飾演的談允賢,確是我國古代四大女名醫之一,但真沒嫁過皇帝!
就醬!


男主女主都是真實的,只是年代不同。

女主譚允賢是指中國古代四大女醫之一的談允賢。談允賢是當地很有名的女醫生,還寫了一本書叫《女醫雜言》。不過並沒有像劇里那麼瑪麗蘇,醫術高超轟動全國,進了太醫院什麼的。談允賢正常結婚生子,而且活到了90多歲。


歷史上
霍建華演的朱祁鎮死的時候,談允賢三歲。
黃軒演的朱祁鈺死的時候,談允賢連受精卵都不是呢,此時離談允賢出生還有五年。
朱祁鎮和朱祁鈺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他倆的爹就是著名的朱瞻基——朱棣最喜歡的孫子。朱祁鎮的太子就是歷史上喜歡大自己十八歲的貴妃結果差點讓自己絕後的那個痴情皇帝。

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被北方少數民族瓦剌俘虜。一年後回到北京,但這時他的弟弟朱祁鈺已經當上了皇帝,所以朱祁鎮作為太上皇被軟禁了七年。這七年過得那叫一個慘啊,困難的時候還要靠錢皇后做些針線拿去賣錢補貼家用。七年後朱祁鎮趁朱祁鈺重病聯合一些大臣發動政變奪回了皇位重新登基,稱為奪門之變。

複位不久朱祁鎮就借口殺掉了北京保衛戰大功臣時任兵部尚書的于謙(並不是說相聲的那個,而是要留清白在人間的那個)。於是朱祁鈺又變回了郕王,之後不久掛掉,成了明代遷都北京後唯一一個沒葬進13陵的皇帝。再以後八年朱祁鎮掛,太子姐控皇帝即位。談允賢三歲。

另外關於電視劇里剛開始劉詩詩叫杭允賢,再結合她後來當了貴妃。所以推測應該是參照了歷史上朱祁鈺的第二任皇后杭氏。這個杭皇后剛開始是貴妃,朱祁鈺第一任汪皇后被廢后扶正,奪門之變前一年死掉了。但是朱祁鎮第二次當皇帝之後把朱祁鈺廢為郕王,汪氏重新成為郕王妃,然後廢掉了杭氏的皇后謚號,毀了她的陵墓。明代只承認汪氏為郕王正室,杭氏並不被承認,也是無辜得很。

這樣女主就既是女醫,也是明妃了。

最後,真的心疼背鍋的孫太后、汪皇后等一眾歷史上賢良淑德的后妃們;心疼為了劇情而被大大弱化的英宗朱祁鎮和錢皇后之間深厚情誼;心疼英宗太子朱見深的親娘,劇里直接安到了皇后身上。
以上。


評論里有妹子指齣劇中的朱祁鎮和錢皇后還是關係比較親近的,想和大家說聲不好意思。因為我一丟丟的正劇都沒看過,看了片花就決定棄劇了。作為一個明清史方向的學生,只能說,設定太扯。
最開始回答這個問題,也是因為看不慣隨意生拉硬套史實的劇情,答案其實有些文不對題的。承蒙各位的點贊與學術討論,鞠躬,感謝。
————————原答案————————
歷史上的錢皇后為了能把英宗從瓦剌手裡贖出來散盡所有錢財;英宗「北狩」期間每日思念夫君趴在地上痛哭以至於損一股眇一目;英宗在南宮囚禁的時候也是靠她賣些綉品維持生計。所以我真的很想知道編劇如何繞開這些史實來處理朱祁鎮一心愛著女主這個設定。


謝邀
單獨拎出來是有,但是組合到一塊兒,就亂七八糟
談允賢和朱祁鎮,基本上八竿子也打不到一塊兒
還有,別跟我說明妃傳的影樓裝服飾
雖然不是明粉,但我也怒了
這tm也叫馬面裙!!!


我先說下,劉詩詩這次的配音選的太好了。


我只知道朱祁鎮是個大頭…一想到我霍要去演個大頭我就233333


非粉非黑,只是這部劇很神奇地激起了我要正經地深入地客觀了解史實的野望……
利益相關大概因為是明朝那些事的粉絲?


明妃傳將歷史上的談允賢和杭皇后合二為一,有了現在的杭允賢,舊姓譚。在歷史上這是兩位生活在不同時間段的女性。
我們來看幾位人物生活的時間段:
明英宗朱祁鎮(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
景泰帝朱祁鈺(1428年9月21日-1457年3月14日)
杭皇后(15世紀-1456年),名字已失考,明景帝(或稱明代宗)朱祁鈺第二任皇后,懷獻太子朱見濟生母。
談允賢(1461年-1556年)
可以看出來,談允賢生活的時代是晚於明英宗景泰帝時期的,所以在現實中三人無法有交集,但經過戲劇性的改編,將談杭二人合為一人,便有了今天的女醫明妃轉,無論現實如何,這是部不錯的電視均(本人觀點)


文/愛啃骨頭的貓咪

《女醫明妃傳》最近在衛視和網上熱播了。我對電視劇不太感興趣,但我對師父感興趣啊!禁慾系老幹部霍建華時而高冷帥氣時而傲嬌萌萌噠,沖著他我也得賞臉看幾眼不是。

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太巧了啊!?我正在讀《明朝那些事兒》剛巧就讀到了明英宗朱祁鎮篇。書中描寫的一個個熟悉的人物也在電視上看到了真人(演員),朱祁鎮和朱祁鈺自不必說(女主不認識直接忽略),手握重權諂媚奸佞的大太監王振,勇猛無比在土木堡之戰中俘獲皇帝的也先太師,還有一個對朱祁鎮心心念念世上唯有他好的錢皇后........

我這人有個毛病,但凡電視劇是根據真實歷史改編的我都愛去查找一些歷史資料,然後跟電視劇劇情對比一下,看看哪裡是按照歷史演的哪裡是為了情節需要(男女感情戲為理由)而改編的。當然歷史大體走向是不會有多少出入的,就是細節上為了引起粉絲們的尖叫和追捧適當增加愛情權重也是無可厚非的了。所以追了幾集《女醫明妃傳》後再看書上寫的明顯沒有書寫的精彩,果斷棄劇(對不起了師父)。

我對明朝的歷史和皇帝都非常不認識,尤其是跟清朝一比,至少我知道清朝所有的皇帝年號。對於大明朝,除了開國皇帝朱元璋、被轟下台的朱允文和他親叔叔朱棣之外,就剩一個上吊自殺的崇禎皇帝了(我都不知道崇禎的名字,剛還去百度了一下。汗.....)

書中對明英宗朱祁鎮有這樣一段評價:英宗的一生並不算光彩,他寵信過姦邪小人,打過敗仗,當過俘虜,做過囚犯,殺過忠臣,要說他是個好皇帝,真是連鬼都不信。但他是一個好人。可是事實證明,好人是做不了好皇帝的。

我個人很喜歡作者的講故事的風格,對每個歷史人物的評價可能並不夠客觀,帶有大量個人主觀喜惡和略微偏見。可那又怎樣?我讀這本書就是能讀下去,覺得好玩好看,順帶了解了歷史,幹嘛非要一絲不苟有理有據講得嚴肅認真?恰到好處的調侃和幽默無損書中歷史人物的描寫和刻畫。

最後說一下明英宗朱祁鎮,他是個有其個人人格魅力的皇帝。

他從職業皇帝到被俘寄人籬下,到成為囚徒最後又坐上皇位,一生跌宕起伏,驚險不斷。但凡皇帝被俘,能活著已是萬幸。他居然還可以得到敵人的尊重和保護,也先的弟弟對他的保護、逃難中結識的侍衛袁彬的友誼,他似乎不管跟誰都能聊上幾句,一個皇帝(雖然被俘)能做到如此已是令人驚嘆了。在被俘我為魚肉他為刀俎時,依然不卑不亢保持著大明皇帝該有的風度和尊嚴。

他應該算是皇帝屆神奇的存在了。

---------------------------------------------------------------------分割線-------------------------------------------------
簡書:@愛啃骨頭的貓咪
新浪微博:@愛啃骨頭的貓咪Iris


有,但是是兩個人。杭皇后是朱祁鈺杭皇后,談允賢是名醫談允賢。
至於朱祁鈺和朱祁鎮的故事吧,更是混搭。錢氏確實是朱祁鎮的皇后,也確實是賢后。尤其在朱祁鎮被抓的時候,她日日以淚洗面,每日不停對天磕頭,哪怕是深夜,她也依舊如此。最後眼睛瞎了一隻,腿也瘸了。假如朱祁鎮真正有了心上人,我相信歷史上的錢皇后依舊願意像女醫明妃傳里那樣做。
朱祁鈺嘛,他確實還有個汪皇后,但是被廢了。一是汪皇后確實如劇中的汪美麟一樣不知收斂脾氣。二也是汪皇后惹怒了朱祁鈺。
杭氏,就是朱祁鈺的第二個皇后。她是母以子貴,才當上了第二任皇后,而她的兒子朱見濟,是皇太子。可惜,最後夭折,杭皇后很快也隨之而亡。杭皇后的下場,也不是說下場,是身後明朝歷史並不承認她是朱祁鈺的皇后,只承認汪氏,朱祁鎮因為朱見濟之前取代了自己的親生兒子朱見深成為太子,遷怒於杭皇后,不僅不承認杭氏皇后地位。廢了封號,還毀了人家墓穴。
這確實是個悲劇,就不知道電視大結局了


何止確有其人,連《女醫傳》中的若干醫案都有據可查捏!劇中這談允賢歷盡坎坷,受盡磨難,終於成為一代女大夫,並著成《女醫雜言》一書。經考證,歷史上確有此人此書,但談允賢最終的歸宿並非劇中朱氏兄弟中任意一人,而是一位楊姓少年,比考斯,《女醫雜言》中允賢冠了夫姓——楊談允賢。所以跟宗室發生情感糾葛這段純屬杜撰啦。

上面的小夥伴也提到了,關於談允賢的介紹,網上相關資料不是很多。雖記載資料有限,但關於允賢的基本身世背景,電視劇里基本算是完整呈現,演繹的部分也不多,也就一半一半吧(╯▽╰)

《女醫傳》前半段知識性還比較強,跟中醫關聯比較大,後面基本都是感情戲,苦楚又苦逼,直接看不下去.....給各位稍微扒一下這裡頭屬實的醫案(感覺編劇的功課做得還可以)
有一集,允賢被禁足在綉樓中,無法見到心儀歐巴,丫鬟被派去給歐巴送信的時候遇到了一位求診婦女,於是,允賢在丫鬟的協助下,為婦人隔(遠)空(程)問(醫)診(療)。

站樓上診病這個橋段是否杜撰...不確定,反正要換我這近視+散光的眼神,甭說還看病患肚皮,病患在哪兒我都找不著...


根據允賢的判斷,這位婦人得的是腰纏丹毒。儂曉得what is 腰纏丹毒咩(「丹毒」醫案來自談允賢醫案)

其夫因無子,取一妾,帶領出外 ...跟劇照對比一下

看見沒,漢子不回家,一個人擱屋裡生悶氣,心有鬱結而不得發,結果就生丹毒了,電視劇里和醫案里記錄的幾乎一毛一樣~


不過求診婦人腹部亦有皰疹,腰腹部皰疹更符合「纏腰癧」的癥狀描述。在《女醫雜言》中同樣有「纏腰癧」醫案的記錄。

火丹:以皮膚突然發紅,色如塗丹為主要表現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好發於下肢和面部。其臨床表現為起病急,局部出現界限清楚之片狀紅疹,顏色鮮紅,並稍隆起,壓之褪色。皮膚表面緊張熾熱,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燒灼樣痛。

空心服:即空腹服下。

肚癰:生在小肚上的癰瘍。《辨證奇聞》:「一小腹生癰,斷無陽症,以屬陰部位也。陰生陰毒,似至重,然純陰無陽,一用陽葯立效。」

纏腰癧:癧指生在頸部皮肉間大小不等的核塊,互相串連,其中小者稱瘰,大者稱癧。纏腰癧即生長部位從頸部下連至腰腹的瘰癧。

————————————————————————————————————————

大家中醫 - 中醫人士必備工具


以上內容搬運自微信公眾號「大家親友團」,圖中部分截圖取自「大家中醫」App

歡迎關注!


這部劇除了名字和道具,其餘都是虛構。


推薦閱讀:

嘉靖隆慶萬曆三個皇帝,和康熙雍正乾隆三個皇帝比較如何?注意,不是單個對比,是三朝對比。
東林黨為何沒能阻止明朝滅亡?
如何看待明末小說《遼海丹忠錄》里袁崇煥一炮摧毀三十里外後金營寨?
如何評價明朝在中國歷史中的地位?
清朝的統治是否導致了中國發展的倒退?

TAG:明朝 | 古裝劇 | 劉詩詩演員 | 霍建華 | 女醫明妃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