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中黑暗森林是否有可能真的是當今宇宙現狀?

《三體》中黑暗森林是否有可能真的是當今宇宙現狀?

5.9.2015修改---------------------------------------
感謝各位精彩的回答,受益匪淺,可是回答太多,我就不一一點贊了,在此向你們所有人表示一下感謝。

ps:我自以為是理智粉,歡迎力挺三體的同學,也歡迎大家提出批評三體的意見。


基本每次訪談大劉都會被問然後回答一遍的問題……
【佳訪】劉慈欣:總要有人預想末日(下集)

再早幾年的:

何言:您是否相信《三體》當中的「黑暗森林」理論,認為它是對費米悖論的最合理的解釋?
劉慈欣:這只是我在《三體》里因為情節需要所創造的一個規則。它一定不能和現實科學畫上等號,更不能去解釋什麼。科學需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基於一個通過各種數據和分析研究得出的理論,去一步一步地實踐;但寫科幻小說連「小心求證」都不需要,只要「大膽假設」就好了,因為《三體》里需要「黑暗森林」去完成我所要的情節,所以它在《三體》里是成立的;但是要謹記,它只在《三體》的世界觀里有效。我如果為了另外—本小說的情節需要,也完全可以再寫一個「光明森林」。千萬不要把科幻小說的理論代入現實當中

三聯生活周刊:也有「三體」迷評價說,其實兩部作品是有本質區別的。在諾蘭的片子里,有著人類自我拯救的溫情,而《三體》中則是宇宙文明間獵殺的冷酷,「黑暗森林法則」是你對地外文明一貫的認識么?
劉慈欣:科幻小說是一種展示不同可能性的文學,宇宙也有多種可能性,對人類來說,有最好的宇宙,有中性的宇宙,而《三體》所展示的,是最糟的宇宙,在這樣一種可能的宇宙中,生存的嚴酷和黑暗達到極限。這種可能性是我對「費米悖論」的一個解釋,費米的同事試圖讓他相信外星文明的存在,他對此的回應是:「如果它們存在的話,他們早就應該出現在這兒了。」科學不能提供證據證明外星文明存在,也不能證明它們不存在,這讓「費米悖論」保持著開放狀態,吸引科學家和科幻作者來提供答案。
在小說里,我借著主人公之一的羅輯之口給出了這樣的回答:「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
像我另外的短篇小說《鄉村教師》或者《朝聞道》里,外星人都不黑暗,他們的文明雖然強,但對地球文明都非常珍視,想辦法幫助地球人排除危機。科幻小說的作者要保持一個飄忽不定的世界觀,我不認為我在處理這類題材的時候有一致的認識。

對大劉熟悉一點的讀者看到第一條件「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就知道他在編了——大劉之前的作品受到最多的批評就是他在文中過於追求個人理想主義而不惜犧牲一切。
PS,反過來說,《朝聞道》真是細思恐極……

——————————2015.5.10補充————————————
本來覺得這問題列出作者自己的話就夠了,現在看來我還得啰嗦幾句
大劉這種「我的小說和現實無關」的寫作態度不是在三體之後才提出的!
大劉這種「我的小說和現實無關」的寫作態度不是因為三體才提出的!
大劉這種「我的小說和現實無關」的寫作態度早在三體之前很早就提出了!
說了三遍應該夠了吧……

早在2000年《流浪地球》登出之後就有不少讀者詢問他這個「開走地球」的可行性,而大劉說的很直接:我是飛船派的,我用「開走地球」這個設定就只是因為這樣寫起來好看而已

之後2002年的兩篇《朝聞道》和《夢之海》里他這種寫作理念有了更直接的表現:
《夢之海》

低溫藝術家的聲音從冰原深處傳了上來,冰面的振動使顏冬的腳心有些痒痒:「生存,咄咄,它只是文明的嬰兒時期要換的尿布.以後,它就像呼吸一樣輕而易舉了,以至於我們忘了有那麼一個時代竟需要花精力去維持生存。」 
「那社會生活和政治呢?」  
「個體的存在也是嬰兒文明的麻煩事,以後個體將融入主體,也就沒有什麼社會和政治了。」 
「那科學,總有科學吧?文明不需要認識宇宙嗎?」 
「那也是嬰兒文明的課程,當探索進行到一定程度,一切將毫髮畢現,你會發現宇宙是那麼簡單,科學也就沒必要了。」 
「只剩下藝術?」 
「只剩藝術,藝術是文明存在的惟一理由。」 

《朝聞道》

「隨著文明的進化,像他們這樣的人會漸漸多起來的,」排險者指指真理祭壇下的科學家們說,「最後,當生存問題完全解決,當愛情因個體的異化和融和而消失,當藝術因過分的精緻和晦澀而最終死亡,對宇宙終極美的追求便成為文明存在的惟一寄託,他們的這種行為方式也就符合了整個世界的基本價值觀。」

更有意思的一點是,這兩篇當初是緊挨著刊登在同一期雜誌上的,也就是你說剛看完《夢之海》里「科學已死,藝術為王」的宇宙觀之後翻開下一頁就是「藝術早死,科學王道」的《朝聞道》。


如果所有文明都要在黑暗森林下躲起來,那麼當一個文明發現了另一個文明時,要做的應該也是繼續躲著不吭聲,而不是瞬間勃起去乾死另一個文明…
一個星球文明能確定自己的技術水平一定秒殺另一種可能完全不同形態的文明嗎?貿然出手被反過來乾死怎麼辦?或者在乾死別人的時候暴露了自己被更牛逼的文明乾死了怎麼辦?…
————————
【轉自果殼網評論】
C.CristataX
是的,在森林裡點著篝火唱著歌的小孩確實未來可能成為一個威脅

但是你不要忘了,一旦你開槍了,你在整個宇宙中就是SSS級的威脅。

而你的獵槍對小孩來說也許是無法對付的武器,但是不要忘了,森林裡可能有個傢伙開著機甲,用相控陣雷達和精確制導武器在掃視著周圍,你最精妙的迷彩服在他面前可能和裸體沒兩樣

所以,真的要遵守黑暗森林法則直接消滅那個小孩?

無知不是生存的威脅,傲慢才是,有顧忌就不會出現無知無畏的殺人狂魔


我曾經思考過宇宙文明相關的問題,總是無疾而終,痛苦不堪。直到有一天我駐足在一窩螞蟻前觀察良久,許多事情瞬間豁然開朗了。當然並不意味著我的思考結果是正確的,但至少是可以說服我自己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觀察過螞蟻搬家或者螞蟻集體搬運食物?這真的是超級美妙的過程,節奏舒適,秩序井然,分工明確。這就是一個有著嚴謹紀律和規則的社會。

作為「更高等」的人類,我被這種「低等」的生物所感動,想送上我的祝福。但是接下來我發現,這是不可能的。我可以輕鬆地殺死他們,可以製造出它們眼中的「地震」和「海嘯」,來摧毀它們的家園。但是我卻無法讓它們了解我,甚至不能讓它們意識到我的存在。所謂的「更高等」在人與螞蟻溝通這件事上有什麼意義呢?

我們可以研究它們,科學家也的確取得了很多相關的研究資料,如螞蟻的光學導航,螞蟻之間的氣味信息交流等等。我們並不認為螞蟻所擁有和建立的東西叫做「文明」,我們稱其為「生物本能」。這四個字中似乎充滿了理性,但同時也充滿了蔑視。可是捫心自問,研究這些「低等文明」真的那麼容易嗎?要實現與「低等文明」的溝通,真的比征服宇宙簡單嗎?

於是我有了一個可能並不成熟的想法:「文明」之間的巨大差異,可能是一條永不可逾越的鴻溝。這裡說的不可逾越,不僅僅是指文明之間的「高低」難以追趕,更重要的基礎完全不同的兩個文明是完全無法理解,甚至完全無法意識到對方存在的。

在地球同樣的環境下,生物體的發展路徑基本相似,如都是碳基生物、都是以DNA蛋白質等為基礎原料,尚且出現螞蟻和人類這樣的差異(更不用說細菌病毒這些微生物了)。在不可思議的宇宙中,生命和文明的形態會有多大差異,是我們有限的智慧根本無法想像的。以目前生物的構造來臆想宇宙其他文明,本身就存在倖存者偏差。誰能保證你腳下的石頭、喝下的白水不是生物,不是以另一種形式存在的文明呢?

比如,有人曾經問過一個問題,如果真的存在上帝,為什麼不顯示一些神跡讓人類信服呢?且不說我們意識不到的那些生物,其實思考一下人類和螞蟻這個例子就懂了,對螞蟻來說我們就是神一樣的存在,可是我們仍然無法讓螞蟻意識到我們的存在,更不必說崇敬我們了。

所以,回到這個問題。宇宙文明會是「黑暗森林」法則分布的嗎?我認為不是的。原因有兩點:
1.文明之間形態差異巨大,在相似發展路徑上、相互之間能夠意識到、相互有所理解的文明少之又少。更多時候,文明之間永遠根本無法獲知到對方的存在。
2.即便發展路徑類似(例如所有的碳基地球生物),生命體相互之間意識到其他物種存在,也不一定會出現文明的相互滅絕,「高等文明」對「低等文明」更多的是不在乎,甚至要有目的地加以利用。比如作為地球的「萬物之靈」,在地球資源如此匱乏的今天,我們並未主動實行物種滅絕,相反要主動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一個例子。

願對萬事萬物永遠充滿好奇,同時心存敬畏。


大家好我是原文

「太陽系人類很可憐,直到最後,大多數人也只是在那一小塊時空中生活過,就像公元世紀那些一輩子都沒有走出過山村的老人,宇宙對他們仍然是個謎。」程心說。

  關一帆從超重座椅上抬起頭看著程心在3G超重下,這是一個很吃力的動作,但他堅持了好一會兒。

  「沒什麼遺憾,我告訴你,真沒什麼遺憾。宇宙的真相,還是不知道的好。」

  「為什麼?」

  關一帆抬起手指指銀河系的星海,然後任手臂以3G的重量砰地砸到身上。

  「這一切,暗無天日。」

  「你是指黑暗森林狀態嗎?」

  關一帆搖搖頭,在超重下像是在掙扎一樣,「黑暗森林狀態對於我們是生存的全部,對於宇宙卻只是一件小事。如果宇宙是一個大戰場——事實上它就是——在陣地間,狙擊手們射殺對方不慎暴露的人,比如通信兵,或伙頭軍什麼的,這就是黑暗森林狀態;對於戰爭來說它是一件小事,而真正的星際戰爭,你們還沒見過。

  「你們見過嗎?」

  「見過一點,更多的也只是猜測……你真的想知道嗎?這種事情,知道得多一點,你心裡的光明就少一點。」

  「我心裡已經沒有光明了,我想知道。」

  於是,在羅輯掉入寒夜中的冰湖六個多世紀後,在地球文明僅存的人類面前,宇宙黑暗的面紗又被揭開一層。

  關一帆問道:「你猜一下,對於一個在技術上擁有幾乎無限能力的文明,最有威力的武器是什麼?不要從技術角度想,從哲學高度想。」

  程心想了一會兒,掙扎似地搖搖頭,「我不知道。」

  「你經歷過的事情可以給你一些提示。」

  她經歷過什麼?她剛剛看到,為了毀滅一個恆星系。殘忍的攻擊者把那裡的空間維度降低了一維。空間維度,空間維度是什麼?

  「宇宙規律。」程心說。

  「你很聰明,正是宇宙規律。宇宙規律是最可怕的武器,當然也是最有效的防禦手段。無論在銀河系還是仙女座星雲,無論在本星系群還超星系群,在真正的星際戰爭中,那些擁有神一般技術力址的參戰文明,都毫不猶豫地把宇宙規律作為戰爭武器。能夠作為武器的規律有很多,最常用的是空間維度和光速,一般是把降低維度用來攻擊,降低光速用於防禦。所以,太陽系受到的維度打擊是頂級攻擊方式。怎麼說呢,這也算地球文明的榮譽吧,動用維度攻擊是看得起你們。在這個宇宙中,讓人看得起已經很不容易了。」

  「我想起來一件事要問你:太陽系空間向二維的跌落什麼時候停止?「「永遠不會停止。」

  程心打了個寒戰,也吃力地抬起頭來盯著關一帆。

  「這就讓你害怕了?你以為銀河系和整個宇宙中只有太陽系在向二維跌落?呵呵……」

  關一帆的冷笑又讓程心的心抽動了一下,她說:「要是這樣,你說的就不成立了,至少把降低空間維度作為武器這項不成立。從長遠看,這是同歸於盡的攻擊,如果這樣卞去,發起維度攻擊的一方所在的空間遲早也要跌落到二維!」

  長時間的沉默,直到程心喚了一聲:「關博士?」

  「你太善良了。」關一帆輕輕地說。

  「我不明白……」

  「有一個選擇可以使維度攻擊者避免同歸於盡,你想想看。」

  程心沉默許久後說:「我想不出來。」

  「我知道你想不出來,因為你太善良了。很簡單:攻擊者首先改造自己,把自己改造成低維生命,比如由四維生命改造成三維生命,當然也可以由三維改造成二維,當整個文明進入低維後,就向敵人發起維度打擊,肆無忌憚,在超大規模上瘋狂攻擊,不需要任何顧忌。」

  程心又陷入長時間的沉默中。

  「你是不是想起了什麼?」關一帆問。

  程心確實在回憶。她想起了四百多年前,「藍色空間」號和「萬有引力」

  號誤人四維空間碎塊時,探險隊與「魔戒」的對話,當時,關一帆就是探險隊的一員。

  這片四維空間是你們建造的嗎?

  你們說自己從海里來,海是你們建造的嗎?

  這麼說,這片四維空間對於你或者說對於你的建造者,是類似於海洋的東西嗎?

  是水窪.海乾了。

  為什麼這麼小的空間里聚集了這麼多的飛船,或者說墓地?

  海乾了魚就要聚集在水窪里,水窪也在乾涸,魚都將消失。

  所有的魚都在這裡嗎?

  把海弄乾的魚不在。

  對不起,這話很費解。

  把海弄乾的魚在海乾前上了陸地,從一片黑暗森林奔向另一片黑暗森林。

  「為了戰爭的勝利,竟要付出這樣的代價嗎?」程心說,她很難想像在降低一個維度的空間中生活是什麼樣子,在二維空間中,世界萬物看上去只是幾根長短不一的線段,在三維世界生活過的人,真的可能使自己生活在一張沒有厚度的薄紙里嗎?當然,三維空間的生活對四維世界的人來說也同樣無法想像。

  程心得到的回答十分簡單。

  「總比死了強。」關一帆說。

  不顧程心的震驚,關一帆接著說下去:「光速也是被頻繁使用的規律武器,但為自己建造光墓或你說的黑域不在此列,那只是我們這些弱小的蟲子保命的舉動,神們不屑如此。在戰爭中,可以製造低光速黑洞把敵人封死在裡面;但更多還是用來防禦,作為城牆和陷阱。有的低光速帶規模之大,橫穿整個星系旋臂,在恆星密集處,大量的低光速黑洞融為一體.連綿千萬光年,那是星際長城,無論多麼強大的艦隊一且陷進去就永遠出不來,這是很難愈越的障礙。」

  「這樣下去會怎麼樣?」程心問。

  「維度攻擊的結果,宇宙中二維空間的比例漸漸增加,終將超過三維空間,總有一天,第三個宏觀維度會完全消失,宇宙變成二維的。至於光速攻擊和防禦,會使低光速區不斷增加,這些區域最後會在擴散中連為一體,它們中不同的慢光速會平衡為同一個值,這個值就是宇宙新的C值;那時,像我們這樣處於嬰兒時代的科學就會認為,每秒十幾千米的真空光速是一個鐵一般的宇宙常數,就像我們現在的每秒三十萬千米一樣。當然,這只是舉出兩個例子,還有其他的宇宙規律被用做武器,但目前為止我們還不知道都有哪些,很可能,所有的規律都能被武器化了,在宇宙的某一部分,被用做武器的規律甚至可能包括……當然這只是瞎猜,太玄乎,我也不相信。」

  「包括什麼?」

  「數學規律。」

  程心窮盡自己的想像,但仍然無法把握這不可思議的圖景,連抓住其一角都難,「這也……太瘋狂了!

  「宇宙會變成一座戰爭廢墟嗎?」程心問道,很快想到了一個更準確的表達,或者說,自然規律會成為戰爭廢墟嗎?」

  「可能已經是了……現在,新世界中的物理學和宇宙學只是在干一件事:試圖恢復戰爭前自然規律的原貌。已經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理論模型,描述那個沒有被戰爭改變的宇宙。那真是一個美麗的田園,那個時代,距今有一百多億年吧,被稱為宇宙的田園時代。當然,那種美只能用數學來描述,我們不可能想像出那時的宇宙,我們大腦的維度不夠。」

  程心又想起了那幾句對話:

  這片四維空間是你們建造的嗎?

  你們說自己從海里來,海是你們建造的嗎?

  「你是說,田園時代的宇宙是四維的,那時的真空光速也比現在高許多?」

  「當然不是。田園時代的宇宙不是四維的,是十維。那時的真空光速也不是比現在高許多,而是接近無限大,那時的光是超距作用,可以在一個普朗克時間內從宇宙的一端傳到另一端……如果你到過四維空間,就會知道那個十維的宇宙田園是個多麼美好的地方。」

  「天啊,你是說……」

  「我什麼也沒說。」關一帆說,像是突然醒來一樣,「我們只看到了一點點實情,剩下的都是猜測,你也只把它當成猜測好了,一部我們編出來的暗黑神話。」

  但程心不為所動,徑直沿著他剛才的思路說下去:「在田園時代以後的戰爭時代,一個又一個維度被從宏觀禁錮到微觀,光速也一級一級地慢下來……」

  「我說過我什麼也沒說,都是猜測。」關一帆的聲音漸漸低下去,「但誰也不知道,真相是不是比猜測更黑暗……有一點是肯定的:宇宙正在死去。」

黑暗森林理論,即使在書中也是最樂觀的假設。
這個戰爭廢墟的圖景,看起來更加理性。戰爭永不改變。

和其他科幻作品中的假設比起來,以上的宇宙圖景也是相當相當樂觀的了。
有的認為我們只是缸中之腦,這個宇宙根本不存在,而真正的宇宙完全不可知。
有的認為整個宇宙都是由於我們的的觀測才產生的,我們一直是在追著自己的尾巴原地繞圈。伽利略第一次用望遠鏡觀察月球之前,宇宙只是一堆發光的小點,他觀測的那一刻宇宙才誕生。

為什麼黑暗森林很樂觀?
因為宇宙是可以被理解的,即使自然規律只是一堆戰爭廢墟;
文明的發展遵循著幾條公理,無論這個公理看起來多麼扯淡;
地外文明的行為是可預測的,就算他們是些一言不合就亂扔二向箔的智障;

如果整個世界是根本無法觀測、無法理解的呢?如果他們對我們的惡意根本毫無理由呢?如果理性本身根本不存在呢?這很克蘇魯


不太可能,目前人類應該沒見過任何形式的地外智慧體,對他們自然也毫無了解,所以也無法推測出任何與他們有關的東西,包括他們與人類之間的關係。

三體與其他科幻小說中描寫的人類與外星人關係一樣,只是在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黑森體系是《三體》系列戲劇化矛盾成立的先驗理論(無需經驗或先於經驗的知識,也就是創作討論中必須遵循的「事實」)。這是為了服務於創作小說世界需要而製造出來的,書中大量的設定也圍繞著這個理論展開。然而劉慈欣也說過了,這不是個嚴肅的科學理論。

去否認一部作品的先驗理論是特別無聊的一件事,比如去糾結存在一條龍對維斯特洛大陸來說是多麼不可能的一件事,又或者孫悟空為何不一個筋斗拿回真經非要跟唐僧跋山涉水。這叫焚琴煮鶴,俗稱抬扛。

先驗理論有的非常正確,比如凡爾納的鸚鵡螺號;有的雖然不是事實但是非常有啟迪作用,比如威爾斯的時間旅行。大劉的黑森體系並不嚴謹,但是其實不影響小說的精彩,這就夠了。

大劉也許用黑森體系來投射了自己的政治觀,但遺憾的是大劉的社科水平一直處於我國普通中年大叔級別,所以影響了我對此理論格局的評價。其實如果真的在一個黑暗森林體系里,文明或者不文明的物種也很少採用這麼直接消滅的方式(話說大劉加的這個【文明】的前提也是醉了,智慧未必只有一種類人形態嘛,生命體都未必也只有碳基一種啊)。這裡有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力量博弈中打擊成本/收益和合作成本/收益的核算。

絕大多數有生理差異的物種都存在生存資源的差異,導致相互打擊成本高於收益,或者打擊收益趨近於零。比如你就算再餓得青面獠牙也不會去暴打路邊的蛤蟆跟它搶蒼蠅吃,也不太可能腳踢流浪貓奪走它賴以糊口的死老鼠。這也是為什麼今天地球上的物種還沒有被人類全部乾死的原因。

哥倫布第一次登上美洲土地時遇到的是還處在石器時代的泰諾人,他們也只是驚嘆「這些日本土鱉!」而沒有要幹掉他們的想法,因為當時一是沒發現黃金,二是就他手下那些船員打起來沒準還有人捅他自己一刀呢。這是明顯的打擊成本高於收益。這個節骨眼你就算換上南美人屠皮薩羅他也不會做打擊決策。這是為什麼大英帝國也沒有掃遍三千萬平方公里處處留下萬人坑的原因。

人類歷史上倒是有過蝗蟲般橫掃一切的強大帝國——蒙古。但它消滅一切的結果是啥大家都懂,這就是打擊成本攀升又不好好搞數據核算的結果。

到了後面信息越全面,越全球化的時期,競爭博弈中的合作成本就迅速降低了,打擊成本急劇攀升。所以美爹也沒有想著核平全世界——它只想到你家借錢。

所以黑暗森林之所以是黑暗森林,還得建立在信息交流水平一直低於打擊效率的前提下,所謂「暗夜行路」。然而現實中信息總是在增加的,甚至隨技術爆炸只會加速增加,這個黑暗森林如果不是足夠小,打擊的速度就不夠快(假如光速一直是最快的宇宙速度的話),那麼在雙方尚未消滅對方之前就往往出現局勢的變化,使得合作收益超過打擊收益——所以黑森還有一個前提是「兩個文明」,因為多了這個博弈就更複雜更容易降低合作成本、提高打擊成本;而如果這個黑暗森林足夠大的話,那麼從數學上說多方博弈的概率就會上升,而隨著空間擴大,打擊效率卻因為宇宙速度不變而降低。所以這個理論在現實中的局限性是很大的。

BUT,這並不影響《三體》依然是本很好的小說。


李約瑟難題_百度百科

李約瑟難題是一個兩段式的表述:

第一段是:為什麼在公元前一世紀到公元十六世紀之間,古代中國人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發達程度遠遠超過同時期的歐洲?中國的政教分離現象、文官選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諸子百家流派為何沒有在同期的歐洲產生?
第二段是:為什麼近代科學沒有產生在中國,而是在十七世紀的西方,特別是文藝復興之後的歐洲?李約瑟難題的實質內容在於中國古代的經驗科學領先世界一千年,但為何中國沒有產生近代實驗科學,這是關於兩種科學研究範式(Paradigm)的起源問題。

其實不光是中國,整個世界除了歐洲,像阿拉伯,印度,伊朗,這樣的歷史上無比輝煌的民族同樣陷入這個難題。不是中國陷入了停滯,而是歐洲發生了飛躍。

文明的進步,都是經常發生飛躍的,就像赫梯的鐵農具,巴比倫的輪子,英國的蒸汽機。。。而這個必有條件。

大約10000年前開始,人類馴化了植物和動物,並有了農業,就是可以有牲畜莊稼,告別了刀耕火種和茹毛飲血,人類進入定居時代。這個的條件就是要有合適的植物動物來馴化,這個馴化的時間,可能需要幾萬幾十萬年,而有的地方因為沒有好的植物,或許便於馴化的動物,始終沒有進入農業時代。比如非洲很多地方,因為大型動物都是河馬,獅子這樣的兇猛動物,毫無馴化可能,所以就沒有耕牛,更沒有牛車,文明程度基本和從樹上才下來差不多。

不是非洲的黑叔叔不聰明,而是沒有那個自然條件去發展出高級文明。而沒有高級文明就會繼續茹毛飲血,體能好的人就更能活下來,智商高體力差的自然淘汰。於是文明陷入死圈,幾萬年都出不來,如果沒有外來人的文明傳播,基本永遠這樣。

而兩河流域處於交通要道,和各地的交流比較多,這裡發現的大麥,那裡馴化的馬和牛,那裡的輪子,互相交流多了,文明的進步就多了,有了馴化植物和動物,就進入文明,有了輪子馬拉車就可以對外交換,閑人一多,各種制度文明文化就開始出現。兩河流域進入文明時代比我們早一千年。文明一個地方突破之後,就開始對外傳播,慢慢的印度,伊朗,埃及,希臘,中國,都進入文明時代。

巴比倫空中花園,巴比倫輝煌文明的見證,這樣的建築需要極高的數學工程水平

發現沒有?進入文明時代必須要有資足夠的資源,而這個資源很難說在一地湊齊,需要各地的交流來獲得。如果沒有資源或者說資源不足,或者說對外交流不便,文明就會卡死在這個短板上。比如非洲沒有溫順的動物,美洲沒有大型動物,美洲的羊駝根本駝不動馬車,沒有馬車就無法遠行進行商品交換,所以文明程度就會很差。

萌萌的草泥馬拉不動車

那種陷入文明停滯時期的時期,就像一個小島上,沒有動物,只能捕魚,沒有鐵只有石器,永遠不能進入鐵器文明,也就無法進入文明。這樣的島在大航海之前不少。對於中國來說,或者對於地球來說,很可能就是一個更大的島。。。

印度洋安達曼群島的土著人,基本跟才從樹上下來差不多,幾萬年的文明停滯。

就像大馬士革刀,精美無比,但是必須用印度的伍茲鋼才能鑄造,如果你找不到這樣的鐵礦,那永遠也造不出那麼好的刀。人不是上帝,人只能利用自然的資源,大地的恩賜來發展自己的文明,這些資源發展的上限就是人類文明的上限。(隨便說句,現在我認為文明的突破也要靠大自然的恩賜,而不是人力去拚命。就像我認為現在的疑難雜症,比如癌症,艾滋病之類,很可能自然演化出這些病得同時也演化了治病之物,等著我們去發現。)

精美的大馬士革刀,印度伍茲鋼沒有了,然後就失傳了

中國在古代的文明發展程度,或許就是在中國古代的活動空間里的各種生存資源,獲得的某種最高的發展水平,無法再提高了。中國文明是有自己的天賦的,比如竹子,讓中國可以很低成本的使用筷子,而不是手抓,提高了衛生。又比如竹子可以很低成本的製造扁擔,使得山區丘陵的經濟和文明的發展得到了巨大的促進,至今非洲很多地方沒有扁擔,而是用頭頂來運貨物。。又比如竹子正好可以用於造紙,促進文化發展。中國的煉丹術,恰巧就發現了火藥。這樣的例子又很多很多,幾乎都是中國獨有的。這就是在中華文明圈裡的發現。

竹子扁擔,一剖就是一塊搬運的好東西,造價低廉,輕便耐用,是中國文明的巨大促進。

而要再提高,必須要突破活動空間,獲得新的資源。這個,中國古代一直在做,比如張騫帶回了西域的植物,才有了葡萄石榴,帶回了精鋼份,漢朝的武器和弓箭才得以進步。後來引進的占城稻,美洲的土豆紅薯都是一個道理。沒有土豆,中國糧食產量就那麼多,撐死了也不能發展到4億人口。如果沒有這些的話,中國的文明就會陷死在那個圈子裡,你固有的黍米不管怎麼種,糧食產量是上不去的。文明的增長就會緩慢(這有點像現在的論文,很多論文科研發現都發爛了,不管怎麼發都沒啥新意,所以論文灌水,因為科技某個方向能發的就那麼多。)

中國的哥倫布張騫,開拓絲綢之路,大大擴展了漢族的活動空間和視野,永遠值得紀念的民族英雄,從此中國和西亞,歐洲聯繫了一起。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大規模的進入國外,贏得無數財富。
張騫歸來_土豆

玄奘,偉大時代的探索者,他準確記錄了西域的各國,從整個取經路的各地的佛教遺迹,可以深刻的看出絲綢之路的文化傳播力量,他代表的中國西行的僧人和印度的來華僧人,深刻體現了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的意義。對於一個人來說,能拋棄一切十幾年的遠行,恐怕除了宗教和商業利潤,別無他物。
取經歸來HD-音樂視

同樣,阿拉伯和印度的對外交流,比中國要更方便。阿拉伯的大航海,規模極大,到了那個時代的極限,從伏爾加河,到撒哈拉沙漠,從印度,到西班牙,各種地方的資源都得以調動。阿拉伯打通了整個從西班牙到新疆的貿易路線,所以阿拉伯人發現了咖啡,知道了製作糖的工藝,還有很多很多的先進的東西。就是因為各種資源集中而帶來的文明進步,有了大量的新東西,有了市場財富,閑人就多,一多了就會有巴格達智慧之家這樣的學術機構,自然會發生進步。而同樣,阿拉伯的航海發現,也到了一個極限,他的資源也就是能搞出那麼多文明成果,再也無法有新的文明突破了。

辛巴達航海,阿拉伯探索文明輝煌時代的代表。

巴格達智慧之家的學者,默罕默德說過,智慧遠在中國也要求取,充分體現了絲綢之路的文化科技交流特性。他們是哪個年代的字幕組,把各國的文化典籍科技翻譯為阿拉伯語,彼此交流。

阿拉伯帝國的科技歷史,非常值得研究,尤其是阿拉伯的沙漠駱駝商隊的技術管理手段,阿拉伯航海的技術進步等等,如果能夠理清的話,可以對整個人類文明的技術發展有個極其好地認識。

文明發展的本質,就是不斷的交流,互通有無,然後用各地的資源集合起來,去突破新的科技。古代的世界,主要有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草原絲綢之路。沿著這些道路,中國的絲綢,火藥,造紙術西傳,帶來了歐洲的文藝復興,宗教革命,火藥打破了城堡的防禦騎士變得沒有用處。歐洲用這些技術的發展發現新大陸,征服了新大陸。中國也從絲綢之路,引進了大量的佛教宗教思想,引進了葡萄,占城稻,胡蘿蔔這樣的蔬菜,促進中國的文明發展。

歐洲城堡,在沒有火藥的年代,配上一些騎士,基本上是很難攻破的。這完美的構建了一個封建主的統治體系。

敦煌莫高窟,沙漠邊緣並非是不毛之地,而恰恰是文明交流的前線。。見證那個時代的貿易文化交流的輝煌。當時唐朝最富裕的河西隴右就在河西走廊,就跟今天我們最富裕的是浙江廣東一樣。
紀錄片《河西走廊》主題曲:河西走廊之夢

絲綢之路和中國農耕文明的交匯點,一般都是繁華的大都會,就像海上港口的泉州,陸上絲綢之路起點長安,草原絲綢之路的起點北京。金朝和蒙古定都北京,就像葡萄牙選擇澳門,英國選擇上海香港一樣,那是農耕文明對外交流的據點。這樣的文化技術交流的地方,一定會誕生先進的文明。

在大航海時代的全球化之前,其實經歷了一個半球化的時代,沙漠和草原,就是那個時代的內亞海洋。駱駝和馬匹就是那個時代的海船,沙漠之舟,把撒哈拉沙漠邊緣的廷巴克圖變成了商貿重鎮和文化中心。這樣的城市有很多,北京,長安,平城,布哈拉,利沃夫,喀山,麥加。。。他們都是廣袤無垠的內亞草原沙漠海洋的邊緣城市,他們就像今天的上海香港,紐約倫敦。甚至我懷疑,在兩河流域的文明崛起,很可能也跟他們處於內亞海洋的文明交流有關。

內亞草原,在古代扮演了非常重要的文化貿易交流,從北京的燕山到蒙古,中亞,南俄,一直到烏克蘭,羅馬尼亞,匈牙利。草原上是一片英雄地。

廣闊無垠的歐亞草原,在古代就是通途的交流大道,貿易往來。

游牧民族發明的肉乾和奶粉,可以讓人放心遠行,而不需要擔心補給問題。肉乾奶粉用水一泡,就可以補充能量和蛋白質,各種營養。這個發明,就像是大航海時代的指南針,檸檬汁。

跨越撒哈拉沙漠的貿易通道駱駝商隊聯通了非洲南北,彼此連接的貿易。
Trans-Saharan trade

今天這些駱駝商隊依然活躍在撒哈拉沙漠

沙漠邊緣的文化貿易中心廷巴克圖,非洲南部農耕文明和沙漠貿易路線交匯地,當年整個撒哈拉以南的文化貿易中心,這些土壘起來的清真寺學校見證了當年的輝煌。他就像我們的莫高窟一樣。

這是蒙古俄羅斯邊境的恰克圖買賣城,晉商收購中國的茶葉,通過蒙古草原到恰克圖和俄羅斯交換貿易,買入貂皮之類,俄羅斯再把茶葉通過草原送往歐洲。你可以看到買賣城內堆積如山的茶葉,買賣成一時輝煌,他是當年的義烏小商品城。

買賣城的牌坊,表現了裝貨,駱駝過草原的場景

農耕文明和草原絲綢之路的交匯地,中亞文化貿易中心,布哈拉,阿凡提的故鄉,有「智慧的布哈拉」、「博學的布哈拉」(指有龐大的知識分子群體和許多著名的詩人和科學家)之稱。

阿凡提,原名霍加·納斯爾丁,他的故事流傳於從摩洛哥到中國的廣大地區,他就是絲綢之路文化文明交流的最好代表。那個年代有無數的商人,學者,僧侶在絲綢之路來往,互通有無,各地文明大幅進步。

蒙古通過打通整個歐亞的貿易文化路線,歐洲和中國第一次獲得了文化交流的機會。歐洲人有了第一次前往中國探秘的機會,其中誕生了伯朗嘉賓,列班掃馬。而回回炮,是一個波斯人獻給忽必烈的,這充分體現了蒙古帝國調度全球資源的能力,蒙古人用它打破了襄陽城,征服南宋。而在絲綢之路另一邊的卡法,蒙古人把大量的鼠疫屍體投入城內,從此鼠疫在歐洲大規模傳播,歐洲人對宗教的信仰崩潰,人口逃難而不再拘泥用城堡依附封建主,最終瓦解了整個歐洲的封建制度。

草原貿易路線和農耕交匯的波蘭,正好處在歐洲和草原貿易交流路線的交叉點,利沃夫,克拉科夫,維爾紐斯這些城市,都是對外交流的通道。在和草原民族的交流(ZHAN)中,他們學會了什麼叫騎兵,從而舊的騎士,演變成了波蘭特色的翼騎兵,在歐洲稱霸一時。
1683翼騎兵大勝奧斯曼

這些技術文化的交流的便利讓波蘭成為當時歐洲最文明富裕的國家之一,最後誕生了哥白尼,就像日本因為靠海而獲得更多的技術文化交流,最終誕生了福澤預吉一樣。波蘭的翼騎兵,很可能就像日本的織田信長從海上的葡萄牙人學到了火炮技術,薩英戰爭的日本人學到英國的火炮和造船技術的先進一樣。地緣的優勢讓他先知先覺。

毀滅君士坦丁堡的烏爾班大炮,中國的火藥加上歐洲的冶金術,改進後的大炮,轟踏了君士坦丁堡千年不破的城牆。塞爾柱突厥人正好是草原民族,從絲綢之路獲得的技術傳播,隨後他們開創了偉大的奧斯曼帝國,文明文化一時無二。

歐洲人發現美洲之後,開始了大發現,西班牙大帆船代替了駱駝和商隊,成為對外貿易的主要工具。隨著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新大陸新航路開闢了,當年輝煌的陸地貿易讓路於海上貿易,無數路上的輝煌的城市和帝國就此衰落。當年無比輝煌的陸上的布哈拉,大不里士,君士坦丁堡衰落了,當年甚至不在大西洋航線上的威尼斯也衰落了。

大量的新東西發現了。比如土豆紅薯等等,有了土豆,德國英國這樣的地方本來氣候不好,不適合農業,變成了能養活大量人口的地區,人口多了就開始了各種發展。而大量的海外市場,需要大量的工人勞力,對工作效率有了需求。對紡織機的不斷研究,有了珍妮紡紗機,對金屬的研究發明了鏜床,可以鑽出圓形的缸體,同時,新大陸發現了橡膠,解決了漏氣的問題,各種條件齊備之後,就發明了蒸汽機。換言之,蒸汽機本質就是新大陸發現的各種資源,而帶來的文明成果。正好英國的煤和鐵非常集中,於是工業革命滾滾向前。

魯濱遜漂流記,英國商人走遍世界,各地歷險而傳奇,代表了那個時代的英國的獲取全球資源的精神。

80天環遊地球,隨著工業革命的進步,人類環球變得非常迅速,裡面用了火車,輪船,熱氣球,馬車,汽輪等等交通工具,充分體現了工業革命的成果。這些帶來的貿易,文化,經濟的交流紅利,都被掌握這些的殖民者獲得了最大的利益和文明崛起。

殖民者的大尺度活動,把世界資源變成一體,贏得巨大紅利。比如巴西的橡膠到了南洋,大量種植,於是輪胎得以鋪開有了汽車,非洲的咖啡到了牙買加,成了全世界最好的。邁索爾的火箭,被英國研究後,進步成了康格里夫火箭。達爾文週遊世界,發現了物種的差別,寫出了進化論。英國殖民者發展的過程,其實就是調動全球資源掌握的紅利,這個資源不光是植物動物,自然資源,更是市場,人口,文化積累等等。英國的工業革命突破,和兩河流域的農業突破很像。

達爾文到南非,印度,澳洲,南美,發現各地的動物不同而提出了進化論,只有英國這樣的全球帝國才能誕生這樣的人物。

今天橡膠原產地亞馬遜的橡膠工人,橡膠一個是推動了蒸汽機的發現,另外還促進發明了輪胎,導致了汽車時代的到來。是對工業革命貢獻最大的植物之一。當年的橡膠種子被英國人偷出來,到了英國殖民地南洋種植,南洋的華人開始財富大爆發,當年的番客就是富人的代名詞,隨後上海就爆發了巨大的橡膠投資潮。我們偉大的常凱申先生,就在這次橡膠股票投資潮里徹底破產,走上了革命之路。

HSBC,滙豐銀行,也就是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當時因為從印度種植鴉片,賣到中國,香港和上海,很多金錢需要管理,自然就誕生了。後來因為貿易賺頭太大,慢慢走向全世界。。。至今香港滙豐的董事也有幾個是鴉片販子的後代。當年滙豐就是給鴉片販子X錢的。。。

上海外灘的沙遜大廈,當年的英國殖民地的猶太人,販賣鴉片起家,舊上海的首富。隨著海上貿易的發展,上海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城市,變成了中國的經濟中心,各種文化貿易技術隨後發展起來。這裡變成了中國的工業中心中國的造船工業在這裡發展,電影中心趙丹在這裡出名。。隨著貿易路線的轉移,當年在草原絲綢之路輝煌的晉商最終衰落。

立頓紅茶就是當年英國收取全世界的茶葉資源而發展,太古輪船是當年英國的貿易船舶。。。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大家都可以慢慢的去挖掘。

其實個人也是一樣,人走得多,自然見得多,那麼對世界的觀察,就更加宏觀,也更加可以發現商業機會(商業是什麼,不就是互通有無嗎),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也。當年的中山縣,也就是澳門的那個地方,上海開埠之後,幾乎全是這裡的人去上海經商,上海的幾大百貨公司都是他們開的,這其實就是幾百年和葡萄牙這樣的海外殖民者不斷交流學習的結果。廣東人和海外交流最方便,最多,所以有了帶來紅夷大炮的袁崇煥,山寨了基督教的洪秀全,散播變法維新的康有為,學習歐洲搞革命的孫中山,引進洋人火車技術的詹天佑。當時的兩廣人遍布世界各地,彼此交流激蕩,帶來了南粵的輝煌。同樣,印度也有這樣的一個族群,就是帕西人,名人也是層出不窮,包括塔塔公司,義和洋行的創始人,舊上海市首富沙遜,聖雄甘地。

絲綢之路大交換和哥倫布大交換,都是可以寫好幾十本厚厚的大書的,影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我們不經意的文化,產品,公司,事件,都是廣闊的貿易文化交流所帶來的蝴蝶效應。

過去的城市和文明的興衰,跟商路貿易都有很大的關係,貿易的本質就是調動全球的資源,集中到一個地方促進文明發展。香港上海的崛起就是因為大陸文明的對外貿易路線卡在那裡,新加坡就是因為貿易路線在那裡,紐約芝加哥舊金山等等無不如此。。。中國古代的淮陰,就是南船北馬的地方,後來運河貿易路線失去就衰落,石家莊鄭州,無不是鐵路貿易路線造就的輝煌。香港新加坡的興起和布哈拉這樣的大陸型貿易城市衰落是同時的。。。上海香港的貿易商人崛起,和山西晉商的衰落是同時的,有了貿易就有錢,就會有金融,各種資源人才市場都會集聚,文明自然那就會發展。

而在過去絲綢之路交流中無比輝煌的中國,偏偏錯過了大航海時代的文明大交流,或者說不在一線。土豆把德國英國這樣的不毛之地變成了人口密集地,紅薯也讓中國的人口爆發增長,美洲的白銀交換大量的中國瓷器,茶葉到歐洲。但是不得不說的是,中國不是大航海的一線參與者,都是二手傳播的,那種美洲發現的各種東西,基本都在歐洲運用了幾十上百年才進入了中國。比如辣椒,煙草,西紅柿等等,至於橡膠這樣的工業至關重要的原料,直到解放後才進入了中國。

換言之,中國文明很難在沒有西方的影響下,大規模進入現代社會的可能。因為資源不夠,文明稟賦不夠。或者說會非常緩慢的進入現代社會,幾百年幾千年,但是因為世界是平的,別的國家一旦先進入現代社會,就會欺負你,被動讓你進入現代社會。有的國家比如中國頂住了,進入了現代社會,有的原始部落頂不住,就被滅亡了。

而沒有進入現代社會就一定會陷入馬爾薩斯的循環,中國就一定會周而復始的王朝更替。頂多,有時候是內生的流民造反,有時候是外部的入侵。中國真正擺脫馬爾薩斯,是引進的西方的化肥生產線,從此工業能力超越了土地產量的極限。

那麼,這個地球的資源底線,發現的極限是在哪裡?難道大家沒有發現最近的幾十年,技術已經停滯了很久了么?以前是汽油發動機,現在還是。。以前是飛機,現在還是。

我很懷疑,我們的地球供應的資源可能讓人類的文明只能到一個程度,很難飛出地球。就像以前的小島人無法走出小島一樣,等著更高層次的文明來帶領我們進入更高層次。

所以,中國文明的停止也沒啥奇怪的,是人類歷史的通例,文明突破才是罕見的。要真正的擺脫這個,就是要大發現。向外星大發現,向海底大發現,向地底大發現,向北極南極大發現。甚至現在的互聯網時代,也是一個大發現的時代,多交流,向全世界尋求各種資源,比如動物植物,文化經濟資源,甚至更多層次的思維方式,智力資源,組織資源。

另外,隨著陸權的崛起,中國的鐵路可以獲得巨大的市場空間和資源調度能力,就像古代的內亞草原沙漠的駱駝和馬一樣。古代中亞的那些歷史名城,正等待著中國鐵路帶來的商機實現復興。中國應該說天生是一個陸海雙體國家,不管是陸權海權我們都會有利,現在對陸權的發展必須十分重視,亞歐大陸內部的資源人口各種東西,一點不比海上的少。李鴻章說過中國古代是自西北而東南,近代是自東南而西北,深刻揭示了陸權海權轉化的力量。本質來說,海權時代的日本,四小龍的崛起,本質和陸權代的匈奴,突厥,帖木兒是一樣的,都是從更多的文明交流里獲得了更多的發展的資源。正是在這場大變之中,中國憑藉從海上獲得的先進的技術文明,完成了從唐朝之後就丟失的新疆,內蒙,西藏的統治。否則,左宗棠到新疆的一戰,只會重複當年高昌回鶻的悲劇。

即使今天,中國對世界的認識,對世界資源的把控,對國際貿易的深入程度,也是遠遠不如西方的,雖然我們人口多,也很可能會陷死在中華文明圈裡。你看西方學者對於世界各地的文化,語言歷史,特產,經濟的研究,走遍世界的國際貿易,對全球人口和思想的那種傳播。他們文明經濟發展的那種空間和深度,比我們大太多了。他們的研究早就是全球宏觀的思維,大洋洲,南美,非洲的研究比我們深刻太多,獲得的資源和發展能力也強太多。

在我觀點裡,不是制度文化推進了技術工業的發展,而是相反,因為技術工業的發展,各種原來的制度文化已經不適合了,所以才有了制度文化的變革,制度文化的變革往往的後發的,你硬套一個工業時代的制度到農業時代是不合適的。對於印度來說,因為長期固守南亞次大陸,沒有新的商業貿易的發展,就會形成高水平的均衡,種姓制度是人類歷史上最穩定的制度。各個階層安分守己,穩定了幾千年。而中國也有高水平均衡的跡象。對於一個內斂固守的文化,其實都是外部環境引起的,你一個人遠航,遠行,九死一生,很難說你到底是發現美洲,還是夸父追日。中國夸父追日的故事,很可能就是古代中國人遠行而死於非命的代表。中國的這種地理環境,造就了某種內斂的文化。而一代真得出海和遠行有了巨大的商業利益,中國人很快就會又膽子大起來。

比如說,秦朝的崛起,跟廢除井田制和大規模的水利道路的基礎設施有關,而這一切的根本就是鐵制工具的發明,而我懷疑就跟秦國靠近西邊的中亞地區,技術傳入比較容易有關。有了鐵制農具,有可以大規模鋪開耕作加上牛耕,農民的個體就可以種植糧食,所以井田制毫無必要了(在夏商周因為農業的不發達,農民依附井田制是最好,從而構建了一個無比穩定和諧的制度也是老子夢想的制度),農民解放出來,由政府統一組織起來建設大工程。有了鐵制農具,才能修建秦直道這樣的工程,才能修建鄭國渠和都江堰這樣的工程。有了這些工程,秦國的灌溉面積大幅增長,國力大幅增強。

戰國鐵農具,今天不起眼的農具在當時是了不起的進步。鐵制農具,就像今天的拖拉機耕田,挖掘機那樣的偉大變革。

都江堰是世界水利的奇蹟,2000年來仍然在灌溉我們的成都平原。他所代表的鐵制工具的進步,和組織工程的形式,深刻的反映了技術進步對人類社會制度的變革。今天我們中國擁有的人類歷史最強大的工程能力一定要多向都江堰取經,去建設當代的都江堰。

我們中國要崛起需要去獲得真正的一種突破資源,就像以前的馴化牛,橡膠,鐵具那樣改變人類的文明成果,陷死在現有的圈子裡,是毫無任何可能突破文明的。如果能發現一種新的元素,像鋼鐵一樣硬,而又像木頭那麼輕,我們的文明又可以進步一個台階。。。

下面有人說石墨烯,請注意,人力製造的東西我覺得很難比得上自然的東西,往這方面努力我感覺有點問題。。其實我的意思,中國印度阿拉伯在古代的文明也不算停滯,只是發展緩慢了,然後就進入了一種高水平的均衡。印度中國這樣的發展,進入工業社會也是有極小可能的,只是沒有那麼快。非洲的黑叔叔,給他個幾億年,說不定也能慢慢的變成現代人。但是世界是彼此競爭的,別人稍微領先一點,就立馬把你吃掉了。

歐洲是發現了新大陸,大量的新東西發現了造就了文明的大突破,就像橡膠這個東西,如果不是天然發現,而是用自己去攀科技樹去研發這樣的一個東西,那怕是很費時間和精力的。土豆紅薯這個東西,如果不算天然發現,在中國舊時代里用改進大米的做法來提高糧食產量,那也是很困難的。今天我們這麼厲害的農業科技研發,畝產也就是一噸而已,遠不如紅薯。這就像當年的竹子,如果沒有竹子,你要找個東西來做筷子做竹簡做扁擔,那個成本會大幅提高,會嚴重的影響文明的發展。沒有這些文明的發展程度自然也就低了。大自然是一個大系統,是一個比超級計算機強大一億億億倍的系統,他演化的東西比人厲害多了。我們要做的,就是充分的利用這個大系統所演化出來的一切資源,去發現利用他們。這比我們人力要效率高太多了,也就是所謂,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引用高曉松的那句話:歷史不是鏡子,歷史是精子,犧牲億萬才有一個活到今天


附記:文明交流的副產品:安祿山,蒲壽庚,白彥虎。。

文明交流,往往也有正反兩面,這個世界上,文明是經常被野蠻征服的。因為海外來得人,往往關係龐大,他們可以通過這個關係網獲得巨大的商業收益,他們壟斷的是信息的交換權。當年的唐朝長安,高利貸幾乎全部被回鶻商人壟斷,就是因為他們是絲綢之路上的活躍者,關係非常特殊。而安祿山這樣的人,也是絲綢之路帶來的武將,他們強大起來之後就會有欺壓漢人當主人的思想。安祿山的造反,和蒲壽庚白彥虎的造反有一定的相關性,都是有巨大的外來人口或者外來勢力外來思想的控制下得一群人對抗中央政府的行動,而這些人因為長期在中國,已經掌握了中國的文明成果,加上他們先天的野蠻特性,造反會破壞力很大。這是文明交流的副產品,不可避免的,後來明朝清朝的海上貿易,都嚴禁外來人口在港口長期定居,就是這個歷史的教訓。

歐洲美國,,現在大家自己想


個人感覺不太可能成立,因為我們還活著,要說暴露,自從有了無線電以來,人類都暴露100多年了,這個半徑雖然很小,但早已經覆蓋三體星所在的區域。而且地球本身存在氧氣,水,光譜特徵太明顯了,如果外星文明刻意去搜索生命的存在,幾億年前就應該發現了。或者如馮諾依曼自動機那樣,觸角已經伸到地球。
=====
之前扯遠了,回到三體。如果猜疑鏈成立,那麼最好的辦法不是等待文明暴露自己再去消滅它,而是在他還未萌芽的時候就消滅它,比如派出機器人搜尋有生命的星球,即使生命是原核生命,也毀滅。2009年發射的開普勒望遠鏡,已經發現了100多顆地外行星,包括宜居行星,看來這不是太困難的事情。如今我們還活著實屬僥倖。三體里,智子鎖死了地球科技的發展,它的信息傳遞速度超過超光速,這與三體世界極限速度是光速也是矛盾的。現實中,如果發現某個星球出現技術爆炸的徵兆,貿然飛過去,可能等待侵略者的是已經發展起來的強大的科技。
======
黑暗森林法則是對人類社會過去發展歷程的一種猜想。我們的發展歷程就是有限空間和資源,互相競爭。抱歉這裡沒仔細看小說,黑暗森林其實提出的很早,當年發射先驅者號鍍金盤,還有發射阿雷西伯信息,就有人提出這樣可能招來危險。
但是宇宙中,空間和資源恰恰是最不缺乏的。地球70億人,一個人分銀河系一個大星球都還剩下很多很多。無數的恆星,岩石行星,氣體行星,真不知道有什麼資源是缺乏的。即使是宜居星球,考慮大多數存在生命的星球都未必能進化到智能文明的階段,應該也是不少的。
======
之前部分朋友對宇宙間空間和資源是無限這個說法提出質疑。我是這麼覺得的,我們現在基於未來的預測,都是由過去的經驗外延而得出的,50年代西方很多人就對人口爆炸,能源危機憂心忡忡,實際到了21世紀,人口卻變成了老齡化,能源方面,石油並沒有枯竭(實際發現的蘊藏量更多)。這幾年,智能手機電池容量沒有大的增長下,通過優化能耗,手機性能仍然大幅度提高,待機時間也有延長。更何況我對之所以認為空間資源是無限的,是因為我們能夠看到那麼多星球仍然掛在天空,沒有被某個高等文明消耗掉。II型,III型文明都沒有暴露他的痕迹。
=======
如果一種文明對資源的消耗是無窮無盡,不斷增長的,那麼我們應該能觀察到這樣文明的跡象,比如戴森球,比如某種難以解釋的天文現象,也許他們會用一整顆星球去驅動一艘曲率飛船,或者毀滅一顆恆星用於祭祀,那麼肯定有天文觀測的痕迹,可惜貌似現在沒有。(在果殼網上,有人以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上的一塊冷斑,此構思了一個科幻故事梗概,那是一個超級星際文明,提取能量所留下的痕迹)。實際上,費米悖論最令人恐懼的地方,就在於我們沒有發現外星文明的任何痕迹,如果有千奇百怪的外星文明,總有幾個不懂黑暗森林法則的會暴露自己,比如《三體》里的地球,哪怕已經被毀滅了,也會留下痕迹。
宇宙誕生自137億年以前,如果有若干個孕育智能文明的文明星球,不敢想像他們之間會有多大的差距,哪怕只是早出現幾千萬年,差距也是恐怖的,這哪是森林裡幾個獵人,這是森林裡一隻螞蟻和美國大兵的距離。如果你只領先你的對手一點點,看到他有進步,自然會十分恐慌,當差距擴大到難以想像大的時候,也許就無所謂了。比如我們某天發現了叢林里某種猴子學會了使用簡單工具,我們會如何做呢?立即消滅他們,還是觀察保護研究,還是根本不管?當然別的星球也可能以我們不知道的理由,也許壓根沒理由,滅絕我們,那也毫無辦法,但我們畢竟還活著。
============
我是3,4年前看的三體,一直沒有重看,所以很多細節記得不清楚了,三體是中國科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小說,非常優秀,科幻小說因為跳出了已有世界的科學甚至邏輯設定,需要有自己的定理和主線,那麼黑暗森林理論在他的小說里就是合理的(可以類比阿西莫夫基地的心理史學),作者就是上帝,科幻小說不是科普讀物,不需要一定合乎我們認識的世界觀。但以下猜想難免跳出三體的框架。
============
那究竟為什麼會有費米悖論,我們為什麼沒找到外星人呢?我猜想有幾點原因,當然還有個問費米悖論的問題,排名第一的答案寫的遠比我詳盡。

  • 距離太遙遠。宇宙間的空曠難以想像。三體里,使用太陽增強信號,才使得三體人發現我們,實際中顯然不大可能有這樣的機制,外星人發現我們的可能性也許很小。
  • 文明產生間隔時間跨度太大,動輒幾億年的差距,真不知道如何交流,也許對方來了,我們都沒法對話。
  • 形態差異,曾經看過一本科幻小說,星雲之間也可以形成有序的生命結構,如果某種生命就是一顆巨大的星球,比如科幻《索拉利斯》描述的那樣,最好還是別接觸了,否則挺嚇人的。也許別的文明,說一句話要一年時間,思考最複雜的問題卻只要1秒,如何接觸?我們現在的外星人,都是根據人類形態想像的,有手有腳,那麼豈不是外星人進化之路,直到猿人都得和我們差不多?還是說趨同進化決定了所有外星人長得都差不多?更有可能,外星文明可能早就脫離了肉體的存在,在思維上實現了永生。
  • 光速屏障,決定了所有文明都不能再有生之年飛出自己的星系。
  • 大過濾器,有人猜測VR就是個過濾器,還有人工智慧等等。也許文明發展到一定高度就自我毀滅了。或者把所有人的思維儲存在機器里,進入虛擬世界逍遙自在。
  • 生命太稀疏,也許生命的誕生是極度偶然,需要環境是很苛刻的,畢竟我們還沒發現外星生命 ,哪怕是一個最簡單的細胞。
  • 生命太普遍,地球太普通,宇宙里的星球比地球上的沙子都多,也許生命就像上面的雜草一樣,為什麼外星人要關注某一粒沙子某一顆草?
  • 文明太稀疏,我覺得文明的發展是沒有方向的,就像生物演化是沒有方向的,沒有地中海的地理,就沒有古希臘文明,沒有各種歷史事件,就沒有文藝復興工業革命,就不會產生現代科技。現代文明的產生是十分偶然的。可以參見復活節島的文明,一個孤立文明從發展繁衍興盛到衰亡的歷程。
  • 就是飛不出去,地球上100多種元素,可能註定造不出能飛離太陽系的飛船。科技不是玩遊戲,只要打下去肯定有辦法通關,永遠飛不出去太陽系是很有可能的,當今基礎實驗科學的發展速度已經趕不上電子IT的腳步。也許某些學科,我們永遠沒法弄明白其中的奧妙,更談不上利用,過去幾百年科技的成就,讓人類過於自信,但近年來,對於人類未來技術進步放緩的擔憂已經出現。(這裡可以解釋一下我對技術爆炸的思考,如今科學研究,尤其是實驗科學,進步不一定是指數型爆炸增長,但花費的財力人力卻是的,HGP,LHC,ISS,ITER,都是國際合作,耗費巨資的產物,大師越來越少,論文上的作者卻越來越多。憑什麼根據以往我們的技術進步,就預言不遠的將來會有技術奇點呢?)
  • 他們早就發現我們了,只是我們無法理解他們的存在。他們也許用我們無法感知的方式通信,飛行等等。就像古代人不可能理解現代人用無線電通訊一樣。也許他們就像看自然保護區里的動物一樣看我們。甚至他們曾經干預過我們,就像評論里提到的普羅米修斯,提到的古代UFO記錄一般,也許我們有些宗教,神明顯靈就是外星人出現的記錄。
  • 也許宇宙中存在某種高智能的文明集合,他們的思維以某種我們所不知道,難以想像的方式存在,而早就脫離了肉體,不需要用肉身駕著飛船這麼原始的方式航行宇宙間,就好象50年代的科幻小說(阿西莫夫的小說),想像我們現在儲存信息的方式,還是用微縮膠片卻不知道我們早就實現了數字化。這樣的世界,需要我們去找到他們而不是他們向我們輸出文明。也許某一天,我們的科技突破了我們這個世界,發現許多領先我們的外星文明早就在那兒等著我們。下一個時代於是開始了。(看過阿瑟克拉克的知道,這就是他認為的地球嬰兒時期,也是為什麼2001太空漫遊會出現一個巨大的宇宙嬰兒,我們還孕育在襁褓里)
  • 也許我們的世界是虛幻的,根本就沒設置外星文明,就是上帝在玩我們,或者,在玩你?.....
  • 另外一個回答下的思考,太長了,迄今為止人類仍然是宇宙中唯一的已知智慧文明,你被這個現象困擾過嗎? - UO Vincent 的回答 總之,我們之所以為人類,必須不能與地外文明接觸,否則我們不再是我們,文明的發展也將轉折,未來的諸多可能性將會消失。似乎一切都是被設計好的....

我其實挺同意黑暗森林這種說法的。但問題是,如果真有那麼一個超級文明在不斷消滅其他文明的話,那麼就會碰到這樣的情況,他會去消滅對他來說可能產生威脅的文明,而不是所有文明。畢竟,從效率上來看,這兩者之間差距實在太大了。不要談什麼向宇宙發射電波之類的,撒哈拉沙漠里有一粒沙子是金沙,你會去把整個沙漠翻一遍嗎?對於超級文明來說,他的目標,就是那些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文明,於是乎,整個宇宙可能的狀態應該就是一個或者數個超級文明,然後下面有一大段的空檔,因為都被超級文明消滅了,再接下來就是無數的低等文明,被超級文明不斷監視。不要提什麼為什麼宇宙里發現不了蹤跡,如果真有那麼強大的文明存在的話,他們當然能夠隱藏起自己的痕迹了,畢竟他們的對手,應該是和他們差不多的超級文明啊。


永遠不要站在人類之間,地球物種之間的立場上來考慮這個問題。

妹子看到一隻綠油油毛毛蟲,她一腳可以幹掉幾百隻這生物,但妹子還是害怕的大叫。當男票一腳將毛毛蟲干成一灘綠水後,妹子終於恢復了平靜……

不同星球間生物的差異要更大了。

一位面目猙獰,像馬桶大小的,類似蟑螂甲蟲般的外星生物站在你面前,發出奇怪的聲音。他也許在說:嗨!交個朋友吧!然後遞給你一片綠箭口香糖。在你眼裡,他們星球的口香糖更像是一件奇怪的武器。你是傾向於想辦法幹掉他,還是拿過口香糖,嚼嚼,然後握住他鋒利的手說:嗨!交個朋友吧!

好了,現在你是馬桶蟑螂般的外星人了。一位體積是你幾倍大小的,肉乎乎的,長相猙獰,張牙舞爪的不明生物站在你面前,發出奇快的聲音。他也許在說:嗨!交個朋友吧!然後遞給你一片綠箭口香糖。在你眼裡,他們星球的口香糖更像是一片二向箔,你想這生物太特么恐怖了,一見面就要幹掉我。你是傾向於想辦法幹掉他,還是冒著被二向化的風險,拿過二向箔,不,口香糖,嚼嚼,然後握住他肉乎乎噁心的手說:嗨!交個朋友吧!

非綠箭口香糖利益相關,綠箭相關人員可私信我補交廣告費用。


哈哈,完全不可能,地球人類與外星人建交好歹也有100多年了。


黑暗森林法則假設:


(1)宇宙各文明間未曾察覺彼此存在,即信息具有非完全性;

(2)各文明均認為宇宙中的生存安全是稀缺的;

(3)較低等級的文明能夠產生技術大爆炸,有可能趕超較高等級的文明;

(4)宇宙物質文明的總質量守恆。


該法則由此推論: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

我們接受黑暗森林的假設,重新演繹,結果就完全不同:

如果文明星球A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暴露給了B,B比A發達但認為A有成為科技「暴發戶」的潛力,那麼B有理由認為A在未來的某一年會超越B並對B構成生存威脅。黑暗森林認為,既然如此,B就會儘早毀滅A,以防後者坐大。

但是,


(1)如果B對A採取的行動使自己的存在有可能被暗中的更發達的其他文明C、D、E、F、……Z發現的話,這些文明會不會也對B虎視眈眈?相比消滅一個現在尚且弱小的A,B更應當重視被黑暗中其他更高級的文明「立即」摧毀,所以B若足夠小心,就會選擇沉默。


(2)如果B目光短淺到對A實施了毀滅性打擊,被C察覺到,作為更高級的文明,C可能更加謹慎,因為他擔心魯莽行事會被D、E、F、G、……Z察覺,所以也會選擇沉默。


(3)宇宙中最高級的文明Z實質上有能力毀滅任何一個文明,但他也不能確定黑暗中究竟有沒有更高級的文明守株待兔,所以他也不會輕舉妄動。


(4)如果自目光短淺的那個B以上的全部文明都選擇沉默,B就能夠似撞大運一樣將A消滅掉;換句話,B的魯莽會不會付出代價,要看他之上的文明會不會同他一樣魯莽。

概言之,越高級的文明越謹言慎行,因此他們之間不會有任何溝通,也就難以發生戰爭;相反,那些極度低級的、「未開化」的文明之間卻可能由於高級文明的緘默而大打出手,不亦樂乎——比如地球和三體文明等。那麼,整個宇宙「社會」的文化結構,就不是「所有人向所有人宣戰」的「黑暗森林」,而是飽含幽藍的【寂靜深海】——在那裡,理性的海獸們小心翼翼蜷縮著龐大的身軀,維繫著可怖的沉默,生怕帶起一丁點波動;而微不足道的小魚小蝦們在陽光照得到的淺海歡快地彼此撕咬著。

寂靜深海只是描述了不同等級的文明之間的狀態,這片深海的未來將是怎樣呢?


黑暗森林假設的物質文明守恆可以有所啟發:由於宇宙中可供文明發展的物質資源是一定的,更發達的文明需要更多資源,也就難以永遠恪守沉默,為了攫取資源而浮上小魚小蝦的淺海。由於技術條件參差不齊,不同的文明程度間對所持資源的利用程度也不同:兩個高級文明間,同等規模的資源在更高文明手中會發揮更大效率;並且更高的文明還能夠更早發現新資源。因此,加入小魚小蝦行列開闢資源新渠道的大魚,應是在大魚行列里較小的而非較大的——更大的魚懂得如何發揮資源使用的極致,從而更晚加入爭奪大軍。


就這樣,較大的魚的加入,使小魚小蝦互動的空間分布擴大,原有的小魚小蝦或被毀滅或被融合,進而使這個互動行列中文明的平均規模提高一個層次。其餘的大魚和海獸繼續保持緘默,冷眼窺視水面。隨著時間推移,資源需求越發吃緊,迫使深海的魚不斷浮上來。最終,海里的大傢伙們都浮上來,在陽光所及的地方熱鬧著。


所謂寂靜深海,或許最後將變成日光海岸——要麼灘頭只剩下了沙子,要麼大家在一起吃著燒烤。


黑暗森林從叢林法則的假設出發,構造一個過分恐怖的宇宙文明間關係邏輯,它用「確保先發制人的毀滅」及其導致的緘默作為解釋費米悖論。但藉助上述闡釋,我們可以了解,費米悖論之所以目前存在,並不是邏輯問題,它只是一個時間問題:那些與我們相當的或比我們弱小的文明尚不足以使其飛船或訊息抵達地球,他們同我們一樣需要發展的時間;而那些遠超過我們的文明,或許正在恪守緘默,直到未來無法承受資源壓力時才轉而採取積極行動。


未來的某一天,我們終將與他們相遇,無論這意味著什麼,都是一個漫長的時間過程。要經歷海枯石爛,要經歷萬年孤寂。

或許到那時,我們能夠放下彼此得失,相遇成為了文明間唯一有意義的事。宇宙足夠廣闊,壽命足夠長久,能夠允許我們去做這件事。

這是宇宙的浪漫,不是嗎?

(封底圖片來源:俄羅斯畫師ARTEM RHADS,侵刪)

本人其它自以為是的影評回答:
電影《盜夢空間》最後的陀螺到底停沒停? - 兔砸愛胖胖的回答
如何評價押井守 1993 年的作品《機動警察Patlabor 2 The Movie》? - 兔砸愛胖胖的回答
《瘋狂動物城》里有哪些隱喻? - 知乎用戶的回答


有可能

回答完畢

解釋?

首先應該說邏輯問題

就像很多關於無神論的無腦誤解一樣,要是有邏輯的話,就不會問這種問題了


首先說黑暗森林體系是自洽的,但是我想說的是:
黑暗森林理論表明了人類的自戀與自卑與自私。
為何自戀?
我覺得黑暗森林體系假設當外星智能生物發現我們的時候就會攻擊我們,消滅我們,因為宇宙的能量是有限的,所以為了防止地球人進化的太快,佔有大量能量,所以必須消滅對方。
我們不妨想一想,我們會不會這麼想:
「因為地球資源是有限的,螞蟻的巨量繁殖有可能會侵佔地球很多資源」,我們當然不會這麼想,第一我們知道生物圈是平衡的,螞蟻不會巨量繁殖。第二,哪怕螞蟻巨量繁殖了我們也可以迅速消滅他們,因為他們的智能太低端了。
好的,我們現在不知道,我們是不是自己處於一個「大的圈子裡面」,在這個圈子裡面我們就是螞蟻,被各種規則限制,導致我們不可能大量佔用資源。還有,我們不知道外星生物如果非常智能的話是否殺死我們就像是捏死一個螞蟻,而且人類多麼脆弱。
但是我們認為黑暗森林有效,我覺得反映了人類的自戀,認為自己能夠發展處非常厲害的科技,以後會給其他外星生物帶來威脅甚至佔用過多資源,所以被發現後會被馬上消滅。甚至我們不知道是否我們本身受困於一些邏輯與否?這多麼自戀。
為何自私?
哪怕會被發現,哪怕我們會科技很發達,難道消滅就是最終之道?未必,國與國之間還可以展開談判呢?何況星球與星球之間?而且我們知道我們的石油會被用光,甚至幾百年之後一些其他能源也被用光,甚至幾億年之後太陽消失,我們可能也會滅亡,所以是不是我們馬上要考慮到幾億年之後太陽滅亡所以要消滅其他國家,不會的,因為人都是短視的。人其實不會顧慮太遠。三體的視野很宏觀,他的森林體系其實是自洽的,但是不可否認,這只是一種假設。


我覺得不是。

因為黑暗森林理論,是假設兩個文明是「平級」的,會爭奪資源。然而,我們哪怕以人類的經驗來看,也有太多的物種和我們是和諧共處,並不爭奪資源的。黑暗森林理論隱含的假設「文明都是相似的」,不一定成立。

更可能的情況,是宇宙中的其他文明,和我們人類的差距,比人類和蟑螂還大。

那我們假設一下,人類對於其他星系文明,就像蟑螂一樣,那麼,我們會被怎樣對待?我們目前沒有騷擾他們,只是局限於太陽系,他們或許懶得消滅我們,看我們也沒有什麼危害,於是,一個合理的做法,就是把我們圈禁起來,讓我們永遠也不會干擾到他們。

這比黑暗森林更合理。因為,太陽系的資源可能在他們看來就是一個屎殼郎的球,而技術爆炸也完全沒有意義,因為我們已經被智子鎖死了。

這個「智子」,就是光速。


現狀是,在我們的視界內沒有觀察到任何外星文明直接採集恆星能量的證據,沒有發現任何外星文明的馮諾依曼探針。特別是後者,與"黑暗森林"是不矛盾的。即使假定宇宙是黑暗森林的,文明使用馮諾依曼探針也是非常低風險且有實用價值的。探針的壽命很可能比文明本身還長,而且沒有任何必要刻意隱藏。因此一個更有可能的現狀是,絕大部分文明因為種種原因在達到可以實現馮諾依曼探針之前就滅絕了。

而只要認同文明是會自然滅絕的且幾率很高,三體小說的整套推理都是錯誤的。低級文明不是蟲子文明而是細菌文明,你會因為"一隻細菌"喊了一聲而出手攻擊它嗎?很大幾率你的攻擊到達之前它就自己死了,沒有任何意義。你真的懼怕低等文明絕地大反擊的話,有效的做法是找到一種方法大範圍地抑制所有細菌進化為超級細菌以及新細菌的出現。

當然,我們現在可能就處於這種控制機制之中。但這種假設對於我們的行為沒有任何指導意義。你喊一嘴沒準能碰到個願意幫助細菌撐過大滅絕的好人,當然更大可能是人家根本沒有任何接收和理解細菌通訊的機制。

===============

作為業餘人士要了解宇宙探索的現狀,我覺得找本正經科普書籍比看科幻小說更靠譜。個人推薦 加來道雄 的一系列科普讀物。


空間躍遷這個東西,有的小說里有,三體里沒有。
黑暗森林的邏輯有一部分是這樣的:A星科技水平高於B星,他們可以維持和平,但是有一天B星發生了技術爆炸,B星的科技水平突然高於A星,就可能對A星發動戰爭。
但是如果有了空間躍遷,B星的技術爆炸對於A星就是完全透明的。
三體連二維化都能實現,卻偏偏不能空間躍遷。作為一部小說需要構建劇情衝突,他這麼寫是沒問題的,但是當真的話:


在這裡 我問所有人一個問題

中國最大的沙漠是 塔克拉瑪干沙漠 。 整個沙漠東西長約1000公里,南北寬約400公里,面積達33萬平方公里

現在 你處在這個沙漠中 你和你的父母,愛人和孩子一起,身處這個沙漠中,你有一些補給品,你並不確定這些補給品能否支撐你走出這個沙漠。你不知道你在沙漠中的具體位置。你無法與外界通信或者聯絡。你有一支巴雷特狙擊槍和很多子彈,你能熟練的使用這隻槍。

有一天,你發現遠處有幾個人,看起來也是和你類似的一家子。

你會如何做。

原本 我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是你自己一個人,遠遠的看到一個人。有部分人的回答是做不到殘忍,但這個問題變成你自己一家人,遠遠的看到另一家人的時候。

就不存在第二種回答了。

評論中有提到把環境換成獅子老虎的,可以明確的說野生的食肉動物之間致命衝突比較少,動物沒有抗生素,哪怕一隻獅子被貓抓傷都有可能因感染喪命。哪怕爪子再小,只要夠鋒利,對方就會忌憚。何況有那麼多沒有鋒利爪牙的動物可以獵食。但是,這是基於相互了解的前題下的。

就算換成獅子老虎了,你不會給他一槍?它先看見你不會考慮逃命或者跟你拚命?顯然不存在交流的。

說怕惹到背後一個大的氏族的,對面的也可能是食人族,他們可能沒有武器,但人多了你一支槍就擋不住,你的唯一選擇還是開槍。

還要其他很多假設的,不管怎麼假設,你不知道對方是不是具有充足的補給品,他可能為了生存而必須殺害你全家。即便你的補給富裕到能支撐你走出沙漠,你還是無法確定對方是不是已經補給見底到了死亡邊緣。即便啥都不缺,你也不確定對方會不會為了姦淫你的妻子而大開殺戒。是不是這樣?

放到宇宙尺度下,比方說三體星,假設我們明確知道三體星上有文明。並且我們有像光粒那樣能摧毀恆心的武器,你敢不敢不在第一時間把光粒打出去?

我相信在宇宙中如地球一樣的星球有很多,不過對於三體星人來說,搶了最近的星球來自己用,好過多跑幾十光年去慢慢找吧!

就算資源很充足,但是宇宙太大了,附近的資源太稀少了。

也許三體星人並不需要我們的星球,也許他們也有個完美的地球,他怕不怕我們搶他們的?

也許走出沙漠就能到達天堂,但前題是,你的資源能充足到你能走出沙漠。

大劉的黑暗森林理論當中有一個沒有明確指出的地方,就是宇宙中無法建立秩序,光年尺度下無法建立多文明共同認可的法律,有法律也難以起作用。

我假設的環境在沙漠中,這是法律抵達不到的地方。幹什麼壞事都不會被發現。你殺的人很快就會變成乾屍,然後被沙漠埋葬。

這個理論在城市中是行不通的。


1何必擔心宇宙的現狀是不是黑暗森林呢,地球的未來才是

黑暗森林,是大劉做的一個設定,實際中宇宙的現狀當然未必如此。
我這裡,只對最高票 @UO Vincent 說的「空間和資源恰恰是最不缺乏的"那段話提出異議:因為,他注意到了空間的廣淼,卻忽略了時間的力量。

B.C.8000的人類文明萌芽時,全球可能有五百萬人;一萬年之後的現在,70億人口。一萬年增加了1400倍,地球的資源根本無法滿足人類的慾望;如果人類在未來的一千年內能發展出單台承載一萬人的生態圈飛行器,以十分之一光速出去做星際殖民和繁衍,人口增長速率降到一萬年十倍的」超低速「,那麼僅僅100萬年後,就要增加到1e100倍;而銀河系裡行星&<1e12這個數量級,就算全部改造成宜居行星,人口密度都是現在地球的幾十萬倍到上一億倍; 人類行跡所到每一顆行星,每一個星繫上,可能都爆發著,或者起碼爆發過,為了爭奪生存資源而進行的慘烈戰爭----如果人類還是現在這樣的話。

而一百萬年,在宇宙的歲月中又算得了什麼?一個銀河系已經爆掉了。

順便說說一萬年人口增加十倍這個超低速。

上世紀末,聯合國宣布1999年10月12日為60億人口。公元一千年的世界人口:2.7億。
一千年間增加到22倍。按這個近千年增長速度推算,公元一萬兩千年,世界人口要增加到2.9e13倍(29萬億倍)的1760萬億億人,地球每平方米居住3.46億人。

地球現有的宗教、社會、政治、文化、經濟、軍事結構,根本無法支撐這種增長到一萬年後----其實連一千年都撐不到:
因為,前面那個一千年人口增長22倍,仍然是一個龜速設定:
1900年,世界人口16.5億,百年間增加到3.6倍;以這個近百年增長速度推算,公元三千年的人口是現在的四十萬倍,2430萬億人,地球每平方公里476萬人,每平方米要擠五個人。(公元四千年每平方米200萬人,公元五千年每平方米8000億人…)

複習一下三體里的宇宙社會學兩大公理:
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2、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
劉慈欣通過它們所指的,首先是地上,然後才是天上

三體III:
現在,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人類歷史了:走出非洲,走了七萬年,最後走進澳大利亞…旅行結束了。
7萬年,和7.1萬年又有多大區別呢?只要稍稍變化一下:
走出非洲,走了七萬年;就走進了黑暗。

何必擔心宇宙的現狀是不是黑暗森林呢,地球的未來才是-----如果我們不飛向星空的話。


二向箔:快到了,別催


推薦閱讀:

不吃狗肉,抵制皮草,不應該被視為人性善良的表現嗎?為什麼那麼多人嘲諷?
為什麼部分人對整容抱有抵觸心理?
為什麼在中國大家都對女性文身抱有成見?
關於人性,你最想講的一個故事是什麼?

TAG:心理學 | 三體書籍 | 社會心理 | 宇宙 | 黑暗森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