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類似黃道十二宮的概念嗎?
我知道星座是從西方傳過來的,中國古代有類似的概念嗎?
中國古代有個類似的概念叫做「十二次」。
古人為了說明日月及五大行星的運行以及節氣的變換,在黃道附近的一周天從西到東劃分了十二等份,稱為「十二次」。其意義和西方的黃道十二宮(也就是題主所言十二星座)等同。
他們分別是:星紀、玄枵、諏訾、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
下圖是十二次與二十八星宿的對照表: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十二次是完全等分的,然而二十八星宿的大小不一,所以十二次的範圍不能與星宿之間的界限一致。有些星宿是跨越了相鄰的兩個次。
我們可以看到上圖軫宿就跨越了鶉尾、壽星兩個次。
另外在古代的西方,把黃道帶(古人認為這是日月行星運行經過的地方)也劃分為十二等份,也就是常說的「十二星座」。兩者起迄界限稍微有差異,大致對照如下:
制定十二次的目的,是為了與二十四節氣(分十二節氣和十二中氣)相對應。
各次的起點,對應了十二節氣。各次的中點,對應了十二中氣。(每月(夏曆月)分為兩段,月首叫「節氣」,月中叫「中氣」)
同時十二次還能夠說明歲星(木星)的位置,用以表達年份的概念。(木星的公轉周期是 11.86 地球年,約為十二年。也就意味著木星差不多每過一年會在黃道帶上移動一個次。)
《春秋左傳·襄公二十八年》:「梓慎曰,今茲宋鄭其饑乎,歲在星紀,而淫於玄枵。」就是這種用法。
黃道十二次同黃道十二宮並不相同。一般認為,黃道十二宮是明朝末年由基督教傳教士帶來中國的中亞—歐洲天文學概念。那時,中國天文學家就用「十二次」的名稱來翻譯「十二宮」的名稱,並對各宮(即原「十二次」)在黃道帶上的起點作了調整。黃道十二宮的「白羊宮」被稱為「降婁宮」,以下類推。這樣「十二宮」就與「十二次」順次對應。從前,黃道十二宮同黃道星座是吻合的。但是,由於春分點向西移動,兩千年前在白羊座的春分點現在已移至雙魚座。所以,現在宮名同星座名並不一致。
——秦惠彬.中國伊斯蘭教與傳統文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08月第1版.
@劉博洋所言和我所說沒有關係。我這裡強調的是十二次與十二宮(十二星座)正式合為一體。
十二宮的概念起源於古巴比倫,唐朝時期就通過佛教一起傳到了中國。所以兩個相似而不相同的概念並存是很正常的。
最後列一個總表(來源於十二次):
上表所示的就是十二次、二十八宿、西方黃道十二宮、分野的大致對照表。
古人觀測天體,按照太陽高度角的位置對太陽繞地球(實際上是反過來,但是當時都還認可地心說)等分了十二段。春秋分時太陽高度角是0°,冬夏至是90°,這是按照極點計算的。《這裡說的不太準確,各地按照正午太陽高度角進行了測算,然後等分了一年。這個是太陽曆的基本曆法。二十四節氣就是這麼來的,在太陽曆中均等分布。
十二星座的宮也是這麼劃分的,按照軌道的十二段,再更遙遠的距離,選擇「永遠」不會變化位置的星座給黃道上的每段宮命名。這就是為什麼黃道十二星座並不按照實際星座的距離比例劃分,而且黃道上明明有13個星座,為什麼只選擇十二個星座。
中國的十二次,和十二宮本質上是一樣的東西,都是太陽高度角劃分的地球軌道。
白羊座:春分--穀雨
金牛座:穀雨--小滿
雙子座:小滿--夏至
巨蟹座:夏至--大暑
————————
獅子座:大暑--處暑
處女座:處暑--秋分
天秤座:秋分--霜降
天蠍座:霜降--小雪
射手座:小雪--冬至
摩羯座:冬至--大寒
————————
水瓶座:大寒--雨水
雙魚座:雨水--春分
有人覺得這種對應很神奇,實際上是沒理解,星宮的劃分與節氣的劃分是同源的。
而古典占星學的宮主星對應也是依照巨蟹獅子,摩羯水瓶,一線左右對稱的。最早的星座的含義也源於每個時段的天氣物候。我不懂,不過我的同學張建東有一篇人人日誌對這事說的比較有意思,推薦一下……http://blog.renren.com/blog/231581923/928061522
為證明確實有意思,從該日誌中隨手截圖一張(他從「宋朝的道教占卜著作《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呪妙經注》」中摘取的):
你看,不晚於宋朝的時候,十二宮就已經跟十二次、九州分野、干支紀年、十二生肖完美結合了。(儘管十二宮稱謂跟現在略有不同,尤其雙女、陰陽這倆,對應的是室女、雙子。)
(所以如果張建東同學沒有搞錯的話, @趙瑾昀 同學說從明代徐光啟開始的說法就有誤了。)
有一部分疑古學者認為我國古代十二次概念就是西方傳過來的,不過不是主流觀點。
推薦閱讀:
※怎樣通俗的跟人解釋「北落」師門卻是秋季「南天」的亮星?
※王夫之的語言風格怎麼那麼難懂?
※儒家對電車難題怎麼看?
※有哪些令人感動的名人最後一幕?
※為什麼中國解放後再未出現過像魯迅、胡適、蔡元培、辜鴻銘、陳寅恪、傅斯年、吳宓、羅家倫那樣的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