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全球變暖帶給中國好處」的研究?

研究:全球變暖帶給中國的好處將「很快出現」
從歷史上看,好像確實是氣候溫暖時,中國的農業更發達,生物資源更豐富,人口增長越多?
如果全球變暖確實會給某些國家帶來好處,這些國家為什麼要配合其他國家一起減緩全球變暖?


只能說很多人還以為氣候變化或者全球變暖真的只是氣溫升高這麼簡單。

然而並不是。


氣候變暖理論上會導致西北等乾旱區降水增加,在可預測的將來,增加幅度不會大於20%。基於西北乾旱區降水量本身較少(小於400mm),也就增加幾十毫米的降水量。
但由於溫度升高,蒸發量也會增加。
鑒於西北乾旱區幾千毫米的器測蒸發量。增加的降水量不一定會讓北方變濕。但是更高的水熱配置會讓河西走廊和新疆的農業有一個顯著地提升。


中國朝代更迭基本跟氣溫變化周期對應,唐朝繁榮,唐朝婦女穿的少,唐朝時期黃河流域有大象,淮河以北產橘子(比現在熱)。氣溫高則糧食豐產人口增長,人口可在百年間增長數倍,一旦氣候轉冷,饑荒、戰亂、腐敗、瘟疫、游牧民族全來。
所以全球變暖,中國北方會更濕潤,氣候更好。


全球變暖最直接的表現是全球平均溫度上升,但是全球變暖的後果遠遠不止夏天比較熱這麼簡單。不知道國內對全球變暖的研究具體有哪些,但是在西方歐美國家,有很多人在研究全球變暖對社會經濟,國家安全,等等方面的影響。

全球變暖的主要影響之一:全球平均溫度上升。
通俗的說,就是天熱了。如果天熱的非常嚴重,就會導致乾旱。乾旱會導致糧食減產甚至絕收。
大家是不是覺得ISIS之所以能在敘利亞發展成今天這樣僅僅是因為現任政府獨裁(西方觀點)或者美國對中東的介入(中國觀點)?除了這些政治上的觀點,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敘利亞內戰前,這個國家經歷了長達五六年的N年不遇的乾旱,農產品減產,農民沒有了收入。一個國家的經濟基礎被動搖了,當然國家容易陷入動亂。
對了,乾旱還會導致水力發電廠發電不足,直接影響城市供電。城市供電不足會影響的方方面面就不用再贅述了吧。

全球變暖的主要影響之二:極端天氣頻發。
大家有沒有發現,最近這些年對各種自然災害的報道,動不動就會出現十年不遇,五十年不遇,百年不遇的這些說法。全球的極端天氣頻發其實是真切被全世界人民感覺到的。
暴風雨,颶風,長時間乾旱,洪災,冰雹,等等等等。
除了出行不便以外,這些極端天氣可能造成的人員損傷,經濟損傷都是難以計數的。例如難以預測龍捲風,一旦穿越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帶,會造成的災難性影響簡直無法想像。大規模房屋倒塌,人員死傷,基礎設施被毀,甚至改寫保險條例,都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例子。

全球變暖的主要影響之三:海平面上升和洋流變化。
對全球變化最敏感的地帶是兩極和赤道地帶。兩極冰川融化,寒冷地帶動物的棲息地被破壞。陸地上冰川融化入海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實實在在地威脅到了尤其是熱帶小島居民的生存問題。
同樣的,雖然不是最敏感的地帶,海平面上升對中國沿海城市的威脅也是一樣存在的。
如果學過高中地理的同學們應該都知道,氣候的行程和洋流息息相關。為什麼和英國同屬一個緯度的其他國家大多氣候寒冷,而英國就是較為溫暖的海洋性氣候?就是因為有一股溫暖的洋流每年會從英國附近經過。我們的地球就像是一個自身不斷調整的精密的儀器,一旦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會牽一髮而動全身。冰山融化和山川冰雪融化入海會影響海水的溫度,改變洋流的狀況,最後會影響到全球的氣候。到時候對中國的影響?我不知道,可能暫時也沒有人能預測的到。

題主提供的鏈接的最後幾段也講得很清楚,從數據來看,北方目前並沒有變得濕潤。
其實哪怕就如文章開頭所說,以後北方地區會因為全球氣候變暖變得濕潤,那南方呢?是會洪澇更嚴重,還是乾旱更嚴重?也許向北去適合種植水稻的氣候的覆蓋範圍大了,那原來適合種植水稻的南方的氣候會有什麼變化呢?氣候變化成為適合種植水稻了,那土壤條件就一定適合嗎?會對水稻產量總體什麼樣的影響呢?一切未知。
在氣象變化的研究里,一個詞語經常被提起:不確定性(uncertainty)。氣候變化的很多後果的嚴重程度現在來看都是不確定的,整體後果更是難以預估,畢竟沒有一個計算機系統能完美地模擬出整個世界的生態圈變化,尤其是在人類活動不確定的情況下。就從目前來看,全球氣候變暖給人類帶來的損失遠大於好處。
最後再強調一點,所謂全球氣候變暖,是個全球性的問題。排放溫室氣體最多的國家是西方發達國家(歷史排放量總和)和中國印度這幾個高速發展的國家(現今排放量),但是受到影響最深遠和最難以恢復的往往是那些最貧窮最落後的國家。我不是要強調強國的責任之類的,我只是想說明,在全球氣候變暖這個問題上,沒有什麼國家是可以獨善其身的,唯一的出路就是各個國家坐下來談並且做出一些改變,這些改變短期來看可能會略微損害自身的經濟利益,但長期來看是人類生存的關鍵。


我們排放超標的磷,原本被作為限制因子的它促進了水體藻類的生長。藍藻開心了,在加點料沒多久水華可就發生了,接下來的事也不用說。我們要長時間多維度的看問題。就算地球升10度。一樣有生物能活,只是合適我們的生境會變少,不排除生境變化帶來局部斑塊適宜生存。但是總體上呢?維持平衡就好,我們不要試圖做一些對環境平衡極限的嘗試好嗎?


如果上海被淹了,看看到時誰負責。

全球變暖指的是平均氣溫上升,結果不是我們想像的冬季暖,夏季涼那般美好,而是夏季更熱,冬季更冷,極端天氣(旱災,洪災等等)增多,你說,這對農業生產有好處嗎?

================
以上回答不太嚴謹,建議看看文獻或報告,會更加清晰。


總得來說。Global Warming只是這一輪氣候變化最為顯著的特徵之一,然後大部分人冠之以「全球變暖」的稱謂 。
然而以偏概全是不對的。
其真正的名稱應當是「氣候惡化」(於人類來說確實是惡化)或者「氣候變化」。
這個概念看似寬泛,不如全球變暖那麼通俗易懂,但是只要注意到全球變暖並非線性的溫度增加就能很好理解了。
如何打破人們意識中講Global Warming理解為全球溫度線性上升這一觀念呢?不妨參照兩極的溫度變化,比較直觀。
北極融冰近些年稍有好轉
http://tech.ifeng.com/discovery/detail_2014_03/25/35109116_0.shtml

所以,單純的將」氣候變化」理解為「全球變暖」再到「全球溫度線性增長」,這一個簡單粗暴的邏輯其實是很幼稚的。

氣候的變化是一個很宏觀的層面,不同於局部天氣的可預測性,氣候的變化摻雜了諸多因素,糾纏在一起,成為一個非線性的開放系統。

可悲的是,人類認識到的因素只能狗用來做一下政治鬥爭和政治交易。當然包括民眾固有觀念。

回到題目中,單純的溫度線性增長,這一理想模型下可以推出,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將被迫遷移,或者可以學習荷蘭人民將房屋設計成可漂浮型。
除了糧食豐收之外,這些地區的生物將遭受一次篩選。
內陸荒漠化將加劇。


全球變暖將對人類有利,問題是科學家們對全球變暖原因的分析是錯誤的,二氧化碳不會導致變暖。全球變乾旱導致了變暖,對農業就不利了。


這就跟之前俄羅斯一廂情願地對GW樂見其成一樣傻X
簡直無力吐槽……


推薦閱讀:

瑞雪真的兆豐年嗎?
南水北調是否違背自然規律?
集約型農業和生態農業衝突嗎?
在安徽試點的新出台土地流轉新機制是什麼樣的?對農民來說是好事兒嗎?
中世紀歐洲的農業發展真的比中國差很多嗎?什麼原因導致的?

TAG:政治 | 經濟 | 氣候 | 農業 | 全球變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