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的數學比中國簡單很多嗎?如果是這樣,國外尖端科技人才是如何培養出來的?

從美國回來的朋友說,國外的數學很簡單,大學數學像我們國家的初中水平,是這樣的么,如果是的話,國外尖端科技的人才是如何培養出來的呢?


不能一概而論, 但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中國的數學氛圍過於偏重分析而忽視代數, 這有一定的歷史原因: 分析學上手快易出文章, 且在工業界金融界應用較多, 滿足了建國初期在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的浮誇需求.

關於國人的數學修養, 則是均值還行但方差太小; 數學強國中往往是均值不高但方差較大. 是的, 中國不是一個數學強國.

常有人說, "一個是算術, 一個是數學", 在下不以為然. 這涉及數學中一些較深入內容的根本性問題, 也涉及一些學科劃分問題, 以及名詞解釋問題, 我不想展開談, 也沒能力展開談.


國外的數學教科書經典多還是國內的教科書經典多?不要拿高等數學這些「低等」的數學來做比較。很多領域國內甚至沒有一本中文書。


在美國,他們是老師下小學去挑人的,做智力題啥的,挑中後父母要是同意就拉出列,另外編製天才班進行英才教育。學習進度和強度都很強大。


國外分的很清楚。不搞數學就學一點點。搞數學就學很難。不過他們高中(除了想好將來要搞數學的或是甜菜)是不如我們學得深。


先進的教育制度,並不是把每個人培養成數學家,而是選拔具有數學天賦的孩子,給他機會和條件成長為數學家。


用法國人的一句話回答: "在法國,我們最優秀的人學習數學."


近期看了麻省理工學院的公開課,一點都不覺得國外的數學比國內簡單,相反深入了很多。不僅僅數學是這樣,化學計算機等學科都這樣。國內教材總講一些老掉牙的東西,估計講課老師自己也不是很懂,純粹是中學教學的延伸。


講道理我覺得我有資格講一下我的經歷 高中類
year10(高一)來到了土澳,學的math extension 媽蛋簡單的我都在笑,大概就是初二的水平吧,還是人教試卷那種。
year11(高二)
恩,這時候分 A B C 班了,math A的滿分只有math C的C1的分數(衡量高考)
A沒讀過不給予評論,反正就是些簡單的掉渣的玩意(初三題吧)
B還是簡單的,從來不聽課,輕鬆過
C開始不懂了,得聽,不聽掛了
好了高二結束了
year 12高三
B代數什麼的hold得住,基本上就是為C的縮水版,認真點就學的會
C媽蛋不懂啊卧槽,什麼玩意,看不懂啊,大概就是國內大一的水平了,還特么加了一些主流新思維,就是要從概念來理解數學,歸類為pure math。微積分什麼的高分題目真的隨緣
那麼重點來了
以前被窩輕鬆秒掉的幾個鬼佬印度夥伴學的很輕鬆,而我卻有點疲乏,語言x1.5來說也是比他們花的時間多.直接導致了我放棄了理工科,我覺得我智障.

經歷了三年的大學想明白了一件事,我那時候還想用題海戰術,最後發現欠缺的是獨立思考的能力,在國外他們的理解是告訴你一個方法讓你去理解,而國人可能喜歡靠刷題.

最後大部分進大學學數學的都是有天賦的少年郎吧

最後嘛,我決定在哪裡栽倒在哪裡爬起來,義無反顧的決定報數學本,我就不信我學不會了


這個問題問得好含糊。國外是哪國?美國印度,都是國外。數學是指什麼階段的數學?中學還是大學?數學系還是別的系?

我簡單說下中美高中的數學教育:
1 首先,中國的國情決定了中國的學校教育「選拔」意味要強於「育人」意味,這是高中階段數學公認較難的根本原因。
2 中國的數學教育更強調解題技巧,中國的數學奧賽是這個特點最為突出的體現。
3 美國的數學教育分層,程度好一點的學生可以選AP課程、HONOR課程,難度也 略高。對數學不太擅長或不太有興趣的學生,選普通課就好了。總體上講,美國的數學教育涉獵廣但程度淺,題目都比較基礎。
4 中國的數學教育對計算能力還是較為重視的,美國的則更重視培養計算器的使用能力。從長遠角度看,後者顯然更有價值。

如果說到高等教育階段,「從國外回來的朋友說,國外的數學很簡單,大學數學像我們國家的初中水平」,你朋友大概去的是朝鮮吧?


數學教育最難是俄羅斯吧。我國只是照抄蘇聯的,抄的還走樣了。


在美帝做過top20學校數學課助教,整個研究生院的課沒有超過當初國內本科大二下難度的(當然敝校數學不強)。幾點看法吧
1、課不難不代表研究不難,想做出東西光上點破課是沒用的。不過美國學生的基礎的確差很多。
2、你的老師雖然教的很簡單,不代表他水平一定不行,美國現行的制度迫使不少牛逼的人不得不上著簡單的課,出著簡單的作業。
3、美國基礎數學研究水平也就那樣(大量的引進人才),但是足夠支撐起獨步天下的應數和交叉學科方面的研究。
為什麼美國中小學生學的數學比我們簡單,美國人卻還能做出超級牛的東西? - 匿名用戶的回答 - 知乎
這個給你參考


反正我以前在國內一直拼死拼活當學弱,出國以後一直辛辛苦苦當學神,


曾經小學三年級就每天學到12點半,回來就一直學啊,除了匆匆忙忙吃個飯,一直在學沒停過,別說你回到家總是先各種玩玩很久再學,所以肯定很晚才能完成作業,這樣可怪不了誰,我那時還不會上網也沒幹其他任何玩的,就一直埋頭寫作業背書,洗頭洗澡都只有周末才可能有時間洗,忙起來3星期不洗澡,很多吃起來比較麻煩的(要吐刺吐骨頭要洗手)再好吃都為了節約時間戒掉了,比如鮑魚,帶魚,甲魚,排骨,雞翅,鴨腿,鵝掌,螃蟹,這些都堅決不吃,什麼方便吃什麼,肉基本只吃肉末了,把重難點貼鏡子上刷牙 洗手時再反覆看的,半夜三更醒來就忍不住看會書,然後學到天亮了,家裡沒人我都不知道該吃飯睡覺的,成績卻還是中等上下晃


出國之後,天天玩2種遊戲 上3個論壇 體育鍛煉 寫小說 畫畫 照顧寵物植物 練樂器,還有CCA ECA CLUB 學生會的大大小小事情,還有忙著參加各種比賽舉辦各種活動,每天都堅持做這些事,雷打不動,折騰到9點多,10點多全完成了才開始學習,效率肯定得很高很高的,這廢話,平時一般是11點多,12點多結束,偶爾難得會通宵

因為從來不排名不公開成績,每個人都只能知道自己的成績,老師不會告訴你別人的成績,具體處於怎麼樣的位置也不太清楚,反正quiz(隨堂小測,就幾道題,5分鐘-20分鐘,很多時候都是不打招呼突然就發下來要我們做的,都要算進GPA的)基本都是滿分,曾經也當過學糕,學水,學癌,學酥,學屌,學痞,學婊

補充一點,算上中國,一共在5個國家讀過書,其中,我個人認為,(就說題目提到的數學啊,不扯別的科目)

英國最難,難到崩潰,嚴重懷疑智商是不是有問題,高中第一年就各種之前從未接觸過的轟炸
differentiation微分,
integration積分,
vector矢量 向量,
geometric sequence(幾何數列,雖然幼兒園就開始的,找規律啊,好多好多複雜公式呢,儘管不必須背下來,忘記了不怕,反正考試有羅列了所以公式的紙看),
radians(就是涉及到圓啊弧啊夾腳的,抱歉,字典上都是什麼光輝燦爛喜悅的意思),
volume of revolution(要求一個多次函數的彎曲曲線圖像,繞x或y axis旋轉得到的體積),
5,6,7,8次的運算畫圖判斷都來了,之前接觸的函數也就3次最多了,聽說國內小夥伴是到了大學才學微積分的,英國高一就要學了,就連之前學過一點不是完全沒聽說的三角學的深度一下子上上升了好大的梯度,什麼的了,全是新的東西,這都是純數學,

至於統計,probability 跟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問題的真的好難,很難做到舉一反三,總是這道題搞懂了再來個新題就懵了,
排列組合的問題,permutations and conbinations,也很困擾我,就搞清楚什麼是排列什麼是組合,怎麼看這道題到底是要我求排列還是組合就花了我不下十個小時,
最後的normal distribution,(普通分配?好像不是這麼翻譯的,原諒我從不查中文意思),那張密密麻麻的表格啊,折騰死我了,看的頭皮都發麻,不過累死累活找了老師問了好多次終於懂了後發現其實也沒多難

加拿大最簡單,簡單到爆,嚴重懷疑自己讀的是高中還是初中甚至是小學,都是老早前就學過的東西,吃老本吃到第三年還有的吃,簡直的爽死了,也在加拿大讀了高中第一年,學的竟然都是中國初中第一年學的東西,就些簡簡單單的計算,指數根數的轉換加減乘除混合運算,合併同類項,應用題,求greatest common factor,least common multiple 看一眼出答案的,還要用factor tree(一步一步分解),甚至畫algebra tiles (畫方塊)來做,智商都要被拉低了,一直以為是比的就是細心,誰細心誰滿分,然而還是有很多人根本不會做啊,上課聽不懂課本看不懂啊,我每次基本都是先仔仔細細教他們一遍,都說懂了然後再做自己的作業,等自己作業完成了,他們還沒寫兩個字呢又不會了啊,再講,做出來了再出道類似的題,做對了,很好,再來一題,錯了,讓再看看,看不出來哪錯了,甚至有人連GCF和LCM都搞不清啊,簡直好崩潰好無語了

好吧,其實最難的非中國莫屬了,很多人一致公認的,然而我連中國高中課本封面是什麼樣的都沒見過,沒有親身經歷所有不太好比較評價了


國內「應試「,國外」教育「,在我看來,國外的教育更容易得挖掘每個人的興趣愛好,更容易教育出一個領域的巨人


好像也不完全是這樣。。。

————————————————————
以下為原答案

美國和中國的教學思路應該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們學線性代數,開篇就講「如何運用,如何計算」。於是用一個「需要應用」的例子來引出定義,接著講「計算方法」。
MIT的公開課上,是「如何想線性代數」,甚至連「定義」都沒怎麼提到,老教授只是說「我不想過多的提定義,只想你們理解」。

可以看到,中國和美國的老師在理解「理解」這個辭彙上是有著完全不同的概念的。
中國式的「理解」,是先告訴你「我想解決一個問題」,然後告訴你「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要引出一個概念」,再將「定義」告訴你,老師舉例子或者不舉例子讓學生「理解的記住」這個「定義」。如果不理解,沒關係,課下刷題吧,反正我們的概念就是通過「例子」給你解釋的。
我在中國接受了將近18年的教育來到了大學。一直以來以為「理解」就是這個意思。直到我看到了MIT的公開課。我才發現,我們的「理解」,一開始就只是「理解(解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理解(為什麼這麼想)」。所以說,前一陣子忽然陷入了迷茫,覺得自己學數學雖然有很大的喜歡成分在裡面,還有的就是為了「刷分」。
但是看了MIT才發現,原來「理解」可以是「理解」。原來引入一個概念可以不在最開始的時候「直接告訴你」 ,而是「理解」這個「辭彙(eg:矩陣)」是「什麼想法」。

我現在只看了一節課,想到的只有這些。但這一節課給我的啟示很多。可能有些片面或者理解偏差,但這是看了一節課的人的想法。
以上。


對國外教學了解不多。但可以肯定的是:頂尖科技人才確實是數學高手,一方面數學工具運用得非常到位,另一方面數學思想能夠跟上去。同時,頂尖高級教育不是普遍的教育。不需要太多人頂尖。


只是北美比較簡單。不過大學以後就不一樣了。
日本和歐洲中學就學微積分了。


專業不同,難度不同吧


來nyu讀下統計吧,還沒到真正的數學先把你虐死


那外國人不還得覺得我們中國的英語很簡單嗎


國外數學簡單么?
在下以德瑞(德國和瑞士德語區)為例子,其數學不管在教育上還是選拔性上都比國內還要嚴格的,要說不如的話,也就是樓上多次提到的算數部分。
比方說吧,這邊數學競賽依然是如火如荼的(比如波恩大學那一坨人都是這麼來的),而且其選拔也來得比國內直接,小學四年級就會根據你的成績分班,如果你沒能處在好成績那一坨,那抱歉,你這輩子都不用上大學了,甚至你的高中都不會是文理高中(可以申請大學的高中),你之後的命運就是==》職業學校==》工作。
小學四年級。。。想一想還是頗為不寒而慄


能培養出尖端科技人才,是多種原因綜合的結果。在美國,尖端科技人才至少是碩士,普通科技人才大學畢業就行。(當然也不能說碩士以上科技專業出來就一定能成為尖端科技人才)。所以大學的課本不說明問題,況且課本不是唯一的因素。商業環境和教育制度的差別才是最重要的。


數學的難處有很多方面。中學數學也可以很難。高年級學的內容之所以低年級先不學所考慮的難處主要是抽象思維能力。我曾經了解過研究表明人的記憶力17歲之後就降了,邏輯思維能力到22歲之後才降。這些後天訓練的話能延遲,因此總地來講記憶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都好的一段時間大概是要在22~26歲之間。22歲之前你拿很抽象的東西考學生,很可能考高分的人要麼IQ比常人高一點,要麼就是輔以靠死記硬背或者劃重點或者作弊(前者情況居多)。所以我覺得北美的做法比較遵從人腦發育規律。

至於「尖端科技人才」,我不知道是指哪些,反正剛讀完大學出來也成不了什麼尖端科技人才。之後人家發生什麼你又不全知道。你知道一個不知道另一個。雖然繼續攻讀博士是一般的要求,但博士畢業似乎也很難就馬上稱為「尖端科技人才」。據我認為至少物理學博士畢業的數學水平沒有地域差別。


呵呵 來我們帝國理工數學系感受下吧 國內落後的數學教育只能算是算術 你數的清國外大學出過多少個菲爾茨數學獎或者諾貝爾理科方面的獎項么


推薦閱讀:

TAG:尖端科技 | 數學 | 大學 | 中國教育 | 國外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