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2015 年巴黎氣候變化大會?

關於巴黎氣候大會 你需要知道這13個問題


謝邀。簡單說兩句。因為目前專註於碳市場,在談判上研究比較少了。

京都議定書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規划了2005到2020年人類減排的總體路線。其中05-12年是第一承諾期,12-20年是第二承諾期。這基本上是人類社會第一次正面做出主動減排的承諾。

09年的哥本哈根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明確了各國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減排責任。

15年的巴黎會議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根據國際談判議程,巴黎會議將產生2020年之後的中長期的減排協議安排。

然而前兩個大會,無論是目標和執行,都由於各種各樣的因素(金融危機、日本地震、美國共和黨反對、發展中國家堅持補償、澳洲政局不穩等等等等),沒有達成足以應對氣候變化的減排目標。尤其是作為最大的排放國,中國和美國在這件事情上的不作為,大大打擊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信心和積極性。

但隨著奧巴馬決定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其主要政治遺產,以及中國面對產業升級和污染治理的巨大壓力,中美兩國在過去的3年在應對氣候變化政策上有了巨大的進展。而且2014和2015年的兩次《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隱隱形成了一股新的力量,即將改變氣候變化領域以往歐盟獨大的格局。

其他新興經濟體,如韓國、墨西哥、土耳其、哈薩克、泰國、越南等等,在最近的幾年,也紛紛地開始進行更詳細的溫室氣體測算,研究碳市場,有些已經啟動了。他們在一貫哭窮要求發達國家援助的同時,自身也在行動,畢竟中國和美國都動了,他們也只能跟著前進了。

因此,與前兩次大會只有歐盟沖在前面的情況相比,這次會議前各國有了更多切實的行動,而中國和美國必將發揮更多的影響力促進一份新的國際協議的誕生。但最後協議的目標離科學家的期望肯定有距離,肯定是會有妥協的,而且是否能真正實施還存在一定的風險。但有總比沒有好,開頭了,以後就會慢慢變好的。有了長期的減排目標,各種更具體的減排政策就有了依據,企業也有了對政策的信心,整個減排機制才能真正動起來。為了達到所謂的理想目標而停留在打嘴炮的階段才是無效的。

無論如何,經過這麼多年,國際社會總算承認了氣候變化的危害,並且願意投入真金白銀去應對,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氣候變化是頭一個可以把全球幾乎所有領導人都聚在一起討論併合作的重大政治議題,這種經驗對於以後其他國際事務的處理也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利益相關:碳市場從業人員。


1、歷史上讓人印象深刻的氣候大會有:日本京都氣候大會、哥本哈根大會,前兩次大會讓人很失望,尤其是讓綠色環保組織很失望。但這次的大會,有著不一樣的意義。因為中美兩國第一次在這個問題上達成了一致,中國最高領導人第一次出席氣候大會。兩個能源消費大國也就是碳排放大國在這件事情上達成了一致,將會有利推動談判的達成。
2、中國在氣候談判問題上的鮮明立場表明了中國政府在國際事務上的一種重大轉變。過去我們是韜光養晦,現在開始想鍛煉自己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想要有大國的權利,先得去承擔大國該承擔的義務。
3、中國環境惡化被認為是政府在氣候問題上態度趨於明朗的重要推動因素,但就像福布斯專欄作家章家敦所說:如果在巴黎會議上沒有達成協議,那麼在第二十一屆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上,各國肯定會認識到中國的碳排放量無論如何都會減少。在未來的一年裡,中國的製造業長期衰退的跡象必然會變得更加明顯。因此,中國政府有動力在今年鎖定一份全球氣候協議,這可能是中國影響力的巔峰之作。
4、無論是想擺脫過去的粗放型經濟,還是在國際舞台上爭取更有利的位置,中國都需要在巴黎氣候大會上以一個新的角色出現。
5、因此,如何看待巴黎氣候大會?我認為這是中國崛起成為世界第一大國邁出的第一步。這種判斷可能會被認為是樂觀。但沒關係,等著看,我希望我是對的。
6、除了中美,這次的氣候大會,人們更關注印度。印度也是一個高排放的國家,也是以燒煤為主,30日開幕式那天,新德里和我們大北京一樣,都被籠罩在霧霾中。

這是各國的能源結構,可以明顯看到,印度和中國的燃煤佔比,比其他國家高出一大截。圖片來源:能源與環境領域的垂直App能見;製圖人:能見專欄作家阿姆博士

7、我一直非常看好能源與環境創新,這次的氣候大會達成的一致目標,對於新能源來說是非常明顯的利好。當然知乎上很多大牛也都說過新能源存在的這樣的那樣的缺陷,這裡不一一辯駁,而且不足是的確存在的,但是拿一個孩子去和石油煤炭這樣的巨人去對比,不太公平吧?石油煤炭再怎麼可以被清潔利用,終究是高碳能源,不是低碳能源,碳排放約束下,低碳就是天然正確啊。
再送上剛剛看到的光伏業內人士王淑娟的圖表,可以清楚看到實現高碳能源的清潔利用需要補貼的錢有多少,並不比新能源補貼少。而且就算有這些補貼,也只是實現了清潔化利用,也就是排放達標,碳排放並沒有減少。
煤電補貼和光伏補貼的對比,來自王淑娟:

目前,脫硫電價加價標準為每千瓦時1.5分錢,脫硝電價為1分錢,除塵電價為0.2分錢,累計0.027元/度。

8、一個事情的意義,很多時候是要被時間證明的。最後再送上我認為國內最好的能源評論家陳衛東先生的話,這是一次和他談論霧霾問題的時候,他說過的話:

我們現在討論對煤的依賴問題時,常常會說是由於我們的能源稟賦決定的,我對這一點不太認同。

 德國和日本,包括韓國,都是世界經濟大國,而且是極缺乏資源的,能源資源可以說是幾乎沒有,他們也能成為世界經濟大國。

  我們現在的思維慣性,和我們幾千年的小農經濟的思維定勢有關。兩千多年前劉邦的謀士給他出的主意,是「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文革後期毛澤東的三句話叫「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

  「糧食」為核心。所以我們一直基於我們的自然稟賦來談我們的能源結構,認為剛性很強,實際上和這個「糧食」有關係的,叫「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一直強調能源供給安全,我們不太強調能源結構的調整和改善。

其實我們的煤炭是什麼時候一下子由全世界佔比20%多到現在50%多的呢?不是我們改革開放之後就一直這樣,而是2002年開始的。從2002年,十年的時間,我們跨越式地煤炭消耗在世界的佔比從25%升到今天的51%。

  我們以為手中有的東西就是安全的,現在發現我們的霧霾給我們的身體、給我們的健康、給我們的生命帶來極大的不安全。所以我們怎麼平衡看這個問題?

  10年的時間,我們過分強調了所謂的供給安全,而忘記了我們整個環境的承受。我們的發展模式過分強調了GDP,過分強調了所謂的供給安全和我們的資源稟賦約束。

丹麥過去10年經濟增速不減,但是它的化石能源一直在減少,是整個歐洲在過去20年空氣唯一改善的一個國家,所以霧霾和GDP增速之間不一定是直接關聯的。

  我們在考慮能源問題時,不僅僅要考慮到環保、就業,還要站在更高的高度。煤炭時代,英國是第一大能源消費大國,同時它也領導著世界。到了石油時代,美國是第一大能源消費國,領導著世界。今天中國已經是第一大能源消費國了,中國能延續這300年的歷史,作為第一大能源消費國,同時也是領導世界的國家嗎?

  煤炭時代的後面是蒸汽機、火車等新技術的產生;到了石油時代,是汽車、飛機等新技術的產生。能源結構的調整,表面上是這種能源換到了那種能源,但是實際上是一大批的技術創新,不同的能源使用方式代表著人們進入了新的文明,不同的文明階段有不同的能源結構。

而中國現在的能源結構還停留在100年前,人家為什麼跟你走?你有什麼吸引力?中華民族要復興,光是復興還不夠,我們得走在文明的前面,爭取做文明發展的領導者。如果我們的能源結構仍然停留在100年前,我們怎麼來做這個事?

從這個高度去思考氣候大會,會更加了解他的意義。


您好~~非常感謝您對 WWF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支持和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關注!

概述

2015 年 11 月 30 日至 12 月 11 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 21 次締約方會議(世界氣候大會)於巴黎舉行。按照計劃,一項新的全球氣候協議將在氣候大會上達成,為 2020 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第 21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目的是促使 196 個締約方(195 個國家+歐盟)形成統一意見,並於 2015 年 12 月 12 日通過《巴黎協定》。UNFCCC 在馬拉喀什的《公報》指出,《巴黎協定》是迄今最複雜、最敏感也是最全面氣候談判的結果,它在如此短的時間裡得以生效體現了世界各國面對氣候變化採取全球行動的堅定決心,它的生效使得政府、城市、地區、公民、企業和投資者的努力得以具體化,這是人類在戰勝氣候變化威脅上的一個歷史轉折。這個協定的基礎是牢固的,在目標達到之前,我們不能有絲毫鬆懈。


《巴黎協定》的作用:

《巴黎協定》作為一個全球性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它努力使全球工作重心再次聚焦於人類生存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氣候變化。目前已有 111 個國家批准了巴黎協定,這是值得紀念的歷史性時刻,許多國家也開始提交去碳化的長期路線圖。

各國同意在今後兩年後對落實《巴黎協定》的進程進行盤點,盡所有努力在2020年之前形成更具雄心的目標與計劃。這是本屆氣候大會一項決定性的成果,將進一步加強和穩固《巴黎協定》。

馬拉喀什的工作得到了「氣候脆弱性論壇」的支持。該組織的 50 個成員國承諾在2018年評估並加強現有的碳減排目標,並於 2050 年甚至之前實現 100% 可再生能源的轉型。該組織的成員國基本來自島嶼、沿海、內陸和最不發達地區。這些國家受氣候變化影響比較嚴重,而且沒有太多經濟實力應對。


《巴黎協定》的爭議:

全球升溫是否可能按照預定目標,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 2℃ 乃至 1.5℃ 之內:目前的問題在於,即使各國完成各自目前提出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全球溫升還是會達到3℃,並不能完成既定目標。

長期可見,短期乏力:《巴黎協定》雖然提出了有雄心的遠期目標,但是目前締約方在中短期層面上的承諾無法保證遠期目標的實現。比如說2020年前的減排努力,尤其是發達國家的減排努力,就缺乏雄心。

缺乏保障機制:目前尚不存在一個保障機制可以確保各國不斷提高在氣候減緩適應和氣候融資方面的雄心和努力。

發達國家的支持不夠:發達國家仍然沒有提出兌現在 2020 年前每年提供 1000 億美元氣候資金承諾的機制。

碳凈零排放如何實現:目前沒有一個明確的路徑指出如何到 2050 年實現碳凈零排放。


巴黎氣候變化大會的影響:

基於 COP 21 的成就基礎,COP 22 通過了《馬拉喀什行動宣言》,重申支持《巴黎協定》,標誌著全球進入「落實和行動」的新時代。截止至 18 日,111 個國家已經正式簽署了《巴黎協定》,該協定已於11月4日正式生效。雖然 22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進程一波三折,但仍然達成了預期目標:在《巴黎協定》承諾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了可供落實的實質性內容。各國對《巴黎協定》所做的承諾通過了美國總統大選這一壓力測試,他們明確重申了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這一長期立場。目前已有111個國家批准了巴黎協定,這是值得紀念的歷史性時刻,許多國家也開始提交去碳化的長期路線圖。

各國同意在今後兩年後對落實《巴黎協定》的進程進行盤點,盡所有努力在 2020 年之前形成更具雄心的目標與計劃。這是本屆氣候大會一項決定性的成果,將進一步加強和穩固《巴黎協定》。馬拉喀什的工作得到了「氣候脆弱性論壇」的支持。該組織的50個成員國承諾在 2018 年評估並加強現有的碳減排目標,並於 2050 年甚至之前實現 100% 可再生能源的轉型。該組織的成員國基本來自島嶼、沿海、內陸和最不發達地區。這些國家受氣候變化影響比較嚴重,而且沒有太多經濟實力應對。


WWF 的立場:

如果把「減緩氣候變化、拯救人類未來」看做我們正在經歷的一輪戰爭,這僅僅是其中一場戰役。在這場戰役中,人類取得了短暫的成功,但是戰鬥遠未結束。為了實現把溫升控制在 2℃ 以內,並向 1.5℃ 以內而努力的目標,還需要更加、持續不斷地努力。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這個地球的命運掌握在人類手中。這也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在不斷關注和參與的原因。


不請自來

關於巴黎協議,要從兩個角度去考慮。

一,要減排。這件事情基本上不用多說了,地球人都知道,社會發展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增加,溫室效應導致地球變暖,造成海水上漲,災害頻發,陸地面積減小,南北極冰蓋融化等一些列的環境問題。


這裡存在一個悖論,究竟全球變暖了沒有,這個變暖究竟是不是人類活動影響的。雖然大家吵得沸沸揚揚,但是說實話,至今仍沒有一個定論,一方面溫室氣體確實會造成氣候變暖,但是從大自然氣候變化的角度來說,本身就存在溫度高低變化的現象。上一個「溫暖」的年代,也「造就」了我大唐盛世!
當然,不管怎麼說,減少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還是必須的。

根據這張數據圖顯示,全球環境確實是危機狀態

(圖片轉自網易)

二、國與國之間的制約,拋開氣候問題不說。巴黎協議提到的大國牽頭幹嘛幹嘛,提供資金,提供技術。但是話說回來,發達國家有這樣的實力和技術解決環境和排放問題,對於發展中國家包括貧窮國家來說,第一件事就是吃飽肚子。如美國、英國等這樣的發達國家,本土上的容易造成污染的工業基本銷聲匿跡了,把工廠全都建在中國,東南亞等勞動力原材料成本低廉的國家。

(圖片轉自網易)

生產造成的污染排放在他國,產品和經濟效益輸送回本國。現在又回國頭來說,你們工廠有污染啦,你們得減排,另一隻手又在操控著經濟槓桿和資源運轉。這裡是不是又是一個矛盾呢?不過,還是希望巴黎協議能夠有所作用,不要再想京都議定書那樣被人遺忘,只有在寫論文的時候拿出來說說!總是,希望我們的世界越來越好,消除貧困,消除野蠻經濟,一起安安穩穩過日子!


謝邀。
ISIS摧毀不了我們,但是氣候變化一定會。


中國NGO聯合回應《巴黎協定》

12月13日凌晨0:30巴黎氣候大會正式閉幕。來自中國的多家NGO參與了此次大會,見證了《巴黎協議》通過的歷史時刻,在聯合回應《巴黎協定》的同時,高度評價中國的積極貢獻。聯合回應全文如下:


《巴黎協定》是人類應對氣候變化史和全球治理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兩周的談判,承載的是過去六年中全球氣候治理進程從拯救多邊進程、重塑政治互信到重建機制設計的持續推進的最終成果。《巴黎協定》是一座橋樑,連接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連接舊的氣候秩序與新的氣候秩序。 巴黎協定也是新的起點,為緩解氣候變化的實際行動帶來積極的希望。《巴黎協定》是全體締約國通過的國際協議,並將氣候公正、人類權益、婦女權利、減貧滅貧、食物安全、代際公平等議題納入其中,考慮到了最脆弱的地區。《巴黎協定》明確提出了將升溫控制在遠低於2攝氏度範圍內,並向1.5攝氏度努力,同時要求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儘快達到峰值、並在本世紀下半葉達到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的目標,這意味著人類最早將在本世紀中結束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巴黎協定》中有不盡如人意之處,但依然代表著進步,接下來的行動更加重要。


由於人口、經濟體量、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總量巨大,中國在全球氣候治理中有著舉足輕重的戰略影響。在促成《巴黎協定》的過程中,中國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關鍵的建設性作用,中國按時提交的INDC目標和關於碳減排的承諾,為許多國家做出了積極的榜樣,為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之間在巴黎找到共識空間搭建起溝通的橋樑。這既是中國在氣候外交領域領導力的體現,同時也為中國自己氣候行動上更進一步創造出新的空間。在氣候變化方面邁進的這一大步,也折射出中國走向生態文明的思考與決心。


《巴黎協定》意味著新行動的開始。即將開始的「十三?五」,是中國邁向生態文明、低碳發展的關鍵一步,借著國際減排共識的東風,中國可以加快前進的步伐。建議「十三五」積極控制煤炭總量、促進可再生能源的大比例利用,並開展全國範圍的碳排放總量控制嘗試。中國非常有望在2020年實現煤炭消費在總能耗中佔比從2014年的66%下降到2020年的57%,提早實現碳排放峰值。這會加速對空氣污染的有效治理,協同效應潛力巨大。同時,應進一步明確國家適應戰略的落實,尤其在貧窮地區的適應工作。在扶貧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將適應、減緩和減防災的視角納入到國家扶貧戰略規劃和實施中。在南南合作方面的承諾也有待更細節地落實,讓有需要的發展中國家的最貧窮脆弱人群真正受益。在快速城市化過程中保障低碳發展,推動城鄉低碳交通、低碳社區、綠色生活和可持續消費體系有效建設。此外,還應關注生物多樣性保護,並向公眾,特別是青年人,宣傳氣候變化相關的知識,鼓勵中國青年積极參与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中,培養青年人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行動力和領導力。中國NGO非常期待,《巴黎協定》的包容性和開放性的精神能體現在不同層面的治理中,在各方面得到最好的應用。中國NGO已經做好準備,希望在過去幾年積累的基礎上,在國際、國內兩個層面的氣候治理中也能發揮力所能及的建設性作用。


中國NGO,包括從事氣候變化的中國本土NGO和在中國開展氣候變化工作的國際NGO,其中,參與此次聯名的有:


綠滿江淮、創綠中心、(中國)青年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網路、山水自然保護中心、自然之友、全球環境研究所、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公眾環境研究中心、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中國民間氣候變化行動網路(含25家成員機構)、自然資源保護協會、世界自然基金會、綠色和平、樂施會


我的看法是,資本主義國家在金銀之外,終於又找到了一種緩解自身危機的良藥—溫室氣體。
還記得馬克思先生的那句話嗎?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現在,除了Au和Ag外,C恐怕也要加進去了。
所以,氣候大會只不過是一場被包裝過的分贓會而已。


剛寫好的一篇專欄文章《全球氣候大會:你以為他們說氣候,其實是在說政治!》,貼過來了。

旨在商定全球變暖對策新國際框架巴黎氣候大會於當地時間11月30日在巴黎郊外開幕。這次氣候大會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國總統奧巴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俄羅斯總統普京等約150個國家的首腦級人士出席。主席國法國的總統奧朗德表示將竭盡全力應對全球變暖和恐怖主義這「兩個全球規模的課題」,呼籲全世界「應該從競爭走向協作」。


這次氣候大會並不只是談論氣候這麼簡單,當然,氣候問題本身並不簡單,很複雜也很重要,現在空氣質量差,污染嚴重,當然應該譴責和反思,這是人類共同的利益,在這方面也只有領導人代表各國民眾發出聲音,減少或者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治理好環境,如果能達成協議,那是造福全人類的事業。


除了氣候問題之外,這麼多的世界領導人聚集到一起肯定還要談其他的問題,考慮到領導人的時間以分鐘計算,這次是個性價比非常高的談論國際事務的機會,我們來分析下。


先羅列出已知的影響比較大或者跟中國有關的會談,有中美領導人會談,中法領導人會談,中俄領導人會談,中日領導人會談,俄法領導人會談,美俄領導人會談等等。對,這不是在說繞口令,確實有很多的會談,考慮到有接近150個國家的領導人參加會議,筆者彷彿看見會議在巴黎上空滿天飛舞的樣子。


為什麼APEC會議中美領導人沒有會談這次談了?


因為APEC會議時美國和日本謀求在會議上討論南海問題,給中國製造難堪,在氣候會議上就不會有這個問題。而且在土耳其擊落俄羅斯的戰機之後,敘利亞周邊的局勢尤為緊張,德國又要派出軍隊和法國一起打擊IS,美國對敘利亞問題越來越失去控制。此時此刻,奧巴馬需要將精力集中到敘利亞問題上來,和中國緩和一下關係自然好些。


話說遠一點,在這種場合,即使美國想找中國的麻煩也很難做到,全球有200多個國際或地區,這次氣候峰會來了150多個。若論在國際場合的支持度,哪個國家做得最好?是中國,中國從毛澤東時代的外交政策就傾向於和中小國家建立外交關係,改革開放之後除了引進外資之外還積極地走出去。世界上國家或地區數量最多的是亞洲和非洲,而中國過去幾十年一直在苦心經營和亞非各國之間的關係,中國是第三世界的領頭羊。


美國的國際戰略集中在中東、歐洲和遠東,在大國或者資源豐富的國家或地區。那些偏遠的小國美國看不上,中國不一樣,中國幫助這些小國建設基礎設施(當然長遠肯定會有經濟回報),提供廉價但性能好的商品,如低端手機等,切實地提高了這些小國的生活水平。如果一個和中國有關的事情在G8集團討論,那多半對中國不利,如果放到G20討論,對中國一半一半的樣子,而如果放到全球來討論,那肯定是支持中國多於反對中國。沒有別的原因,只是因為中國是真的在幫助第三世界發展。

最新的新聞報道出來,習近平訪問辛巴威,有多達4萬名群眾熱烈歡迎,你們感受一下。


為什麼要跟法國領導人會談?


這是禮貌,去東道主國家見一下東道主。此時適逢巴黎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不久,各國領導人來訪就是對法國打擊恐怖分子最好的支持,患難見真情,雖然國際事務一般不會講感情,但是有比沒有肯定要好。


再次表示對法國巴黎恐怖襲擊事件受害者的同情和對恐怖分子的譴責,給予法國打擊IS道義上面的支持,同時中國和法國有加強經濟貿易的空間,法國和德國是歐盟領導國家,取得這兩個國家的支持,那麼中國推進的中歐自由貿易協議難度也就會小很多了。


為什麼要跟俄羅斯領導人會談?


哥們,你在敘利亞幹得不錯,兄弟我給你鼓掌。嗯,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在西方其他國家堅持制裁俄羅斯的背景下,俄羅斯只有中國一個可以依賴的朋友,只要中國不拋棄俄羅斯,那麼普京現在的一系列策略,包括對土耳其強硬逼迫土耳其道歉,以及後續在敘利亞問題上的進展,都可以做得下去。當然,政治肯定充滿利益交換。中國給俄羅斯打氣,俄羅斯肯定需要有一些回報,上次報道的24架蘇35合同就是例子。


這次俄羅斯還給中國送上一份大禮,據報道,俄羅斯29日空襲了「突厥斯坦伊斯蘭克」辦公室,這個組織實際上就是「東伊運」恐怖組織,而「東伊運」恐怖組織策劃實施了在中國新疆的多次恐怖襲擊活動。


中國和俄羅斯一起,西邊能抗住北約的壓力,東邊能抗住美日的封鎖,還能一起反恐,真是很好的合作夥伴。


為什麼跟日本領導人也談談?


日本對中國強硬主要是美國在背後撐腰,美國態度一軟化,日本自然也要想辦法降低對抗情緒。雙方並沒有達成和解,所以兩國領導人也只是站著隨便說了5分鐘話,並不熱絡。

前不久中國還派幾架飛機到靠近日本的公海上空飛行,是對日本參與挑唆南海爭端的回應,兩國官方的關係現在仍然很冷淡,如果日本不放棄跟隨美國封鎖中國,筆者看不到中日關係徹底回暖的希望,在此前中國很需要和日本進行經濟往來,吸引日本的投資進來,但隨著中國經濟的日益發展,這種需求越來越低,反而是歷史矛盾和現實戰略衝突佔據上風,這跟東亞另外一個國家韓國形成鮮明對比。筆者預期中國和韓國的關係會越來越熱而和日本的關係則會越來越冷,甚至圍繞釣魚島有軍事衝突的可能。歷史上大部分時間中韓站一塊,日本站一塊,現在只不過回到原本各自所在的位置罷了。


不必太擔心日本的軍事正常化,身邊有個讓你時刻提防的對手也是好的,免得淡水中的魚游到海里被鯊魚吃掉,自身強大才能誰都不怕,靠對手自縛手腳不是長久之道。


俄羅斯和法國領導人談什麼?


無它,打IS。因為巴黎恐怖襲擊事件,法國政府在敘利亞問題上的立場已經有了明顯變化,這點筆者在此前的專欄文章中談過。法國不再要求敘利亞現政府巴爾沙政權下台,某種程度上來說,現在法國和俄羅斯的立場要比法國和美國的立場更接近,打擊IS對雙方都是非常重要的任務,甚至是首要任務。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到歐盟主要成員國和美國的立場出現分化,接下來德國也將派出人數為1200名的軍隊和法國並肩作戰,這將是德國二戰後向海外派兵人數最多的一次,當然這是在聯合國授權之下。結合經濟上和軍事上的行動可以知道,歐洲大國試圖走出美國的影響,尋求更加獨立的國際戰略。歐洲大國絕不僅僅只是想在經濟上融合在一起,歐盟偏重經濟主要是因為經濟問題最簡單,政治和軍事上的融合要困難許多。但在未來,全方位的融合一定是趨勢,未來世界美國是一極,俄羅斯是一極,中國是一極,歐盟只有整合到一起才能成為具有影響力的一極,如果歐盟國家沒有辦法融合在一起,很難與其他幾極相提並論。


奧巴馬和普京會談


兩人關注的焦點自然是敘利亞問題,普京在會面後對記者表示,他與奧巴馬著重圍繞敘利亞問題展開深入交流,就如何在近期儘可能在敘利亞的「恐怖組織」與「一般的反對派」的區分上達成共識進行了探討。他表示,二人就美俄在敘行動合作的策略進行了討論,並就「如何邁出下一步」達成了共識。


此外,普京還談到了為了結束這場曠日持久的內戰,敘利亞當局應當做出哪些努力。他指出,敘利亞亟待公布實施新的憲法,並在公正監督之下進行選舉。


報道稱,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進行期間,普京曾指出現階段建立有效的反恐合作機制是「不可能的」,因為部分國家「為了自身當前的政治利益在利用這些恐怖組織」。這話普京早在G20峰會的時候就說過,當時說的是某些國家,在土耳其擊落俄羅斯飛機之後,普京明確點名土耳其支持恐怖分子。而這次說的部分國家就包括美國,誰在敘利亞的政治利益最大?誰一直為打擊IS預設條件?是美國。


這次溝通筆者不覺得會有什麼實質性的進展,更多只是象徵意義,兩國並沒有完全對立,還有很大談判空間,後續敘利亞問題也只能由美國和俄羅斯談判決定,任何一方單獨掌控另一方都不會接受的。

俄羅斯總統普京為什麼姍姍來遲?


普京在國際事務上總是獨樹一幟,用一個詞來說就是「任性」。


2014年11月15日,普京在G20領導人合影前找位置。普京在峰會上遭遇西方領導人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圍攻」。11月16日在澳大利亞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九次會議結束前提前離席,理由是「需要補覺」。


這次乾脆晚到,錯過巴黎空襲現場紀念活動,錯過領導人合影,主要原因是普京不願意和土耳其領導人見面。土耳其這次的冒失行動確實是傷透了俄羅斯民眾和普京的心,現在都到了拒絕和你說話的地步了。其實普京也不是不給土耳其台階下,筆者前面的專欄文章分析過,普京給了一個台階,要求土耳其就擊落俄羅斯戰機事件道歉,意思是只要你道歉,其他的好商量,可是土耳其死活不願意。俄羅斯指責土耳其政府與IS分子有走私石油的勾當,土耳其總統說沒有,如果俄羅斯方面拿出證據來,他立馬下台。可是好笑的是,土耳其總統居然說出「我敢下台,你普京總統也敢不敢下台?」這樣的話。土耳其總統下台是他幹了絕對錯誤的事情,即支持恐怖分子,普京又沒有做過這麼離譜的事情,人家支持率都快90%了,為什麼要下台?現在土耳其領導人非常希望和普京見面談談,因為土耳其現在非常被動,俄羅斯加大了對土耳其的軍事壓力和經濟封鎖,並且俄羅斯聲稱已掌握土耳其方面跟IS直接石油貿易往來的證據,土耳其總統自身以及土耳其整個國家都處在非常不利的境地。


現在來看,不管土耳其打下俄羅斯戰機是自己衝動還是有美國的作用都是非常糟糕的決定,土耳其領導人還得要努力提高姿勢水平啊。對土耳其來說,好消息是美國和北約並沒有放棄它,美國已經明確指出俄羅斯戰機侵犯土耳其領空,北約也強調會保護土耳其。如果只是單純打下俄羅斯戰機那倒沒什麼,關鍵是背後涉及土耳其與IS之間的石油交易,並且土耳其的衝動行為有報復俄羅斯轟炸輸油線路的目的,這就是跟整個國際社會甚至全人類為敵了,這個時候出來給土耳其站台的那都是情非得已,或者臉皮特別厚的。


今年國際來往真的特別多,尤其是年末,G20、APEC、中國-東盟峰會、氣候大會等,中國領導人幾乎有一半時間都在參加國際會議,這顯示了國際戰略博弈越來越頻繁,為什麼越來越頻繁?因為美國一超獨霸的局面漸漸坍塌了,世界向著更加均衡的方向發展。俄羅斯能夠出兵中東,法國和德國在中東問題上與美國立場不一致,中國希望和一群欠發達的小夥伴們一塊發展經濟,日本希望軍事正常化,積极參与國際事務,多極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了。


瞧,參加一次氣候大會,順便完成這麼多的會談,還有這麼多的背後故事,是不是很有趣啊。筆者其實很想說,「一群政治家湊在一起,連空氣中都瀰漫著政治的味道」。


最後,安利一下我的專欄:「南山快評」,一個原創雜文專欄,關注國際局勢和台海關係熱點話題,偶爾涉及歷史或者文化,每天更新內容,歡迎關注。


知乎專欄:南山快評 - 知乎專欄

微信訂閱號:「南山快評」,掃描二維碼關注。


地球的氣候變化,是自然大循環的必然結果。

人類的工業化,加速了 氣候變化 的進程,而不是製造了 氣候變化。

人類減排 ,只能 減緩 氣候變化 的進程, 而不能 消滅 氣候變化。

在人類 百萬年的進化史中 早就經受過 氣候變化 的考驗。


===========================

我真心覺得 中國之所以 積極投身到 氣候變化 的議題中:

一是 它契合中國產業升級
二是 爭奪國際規則 制定權
三 才是 氣候變化本身 有可能 的災難性後果


巴黎氣候大會達成歷史性協議,化石能源將退出歷史舞台

巴黎氣候變化大會12日晚通過全球氣候變化新協定。協定將為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計劃將未來全球氣溫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媒體形容這個協議將是歷史性的,畢竟大家都還記得6年前丹麥的哥本哈根大會,最後搞的如同一出鬧劇,無疾而終。


環保問題是經濟學上一個典型具有外部性的問題,對於這種問題,僅僅靠市場的自覺幾乎是無法解決的,只有靠著政府之間的制衡才可能取得進展。但正是如此,各國政府都有著自己的小算盤,也使得這種全球性的減排計劃成為老大難,一直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進展。發達國家倒是都污染過一遍了,現在基本上都轉型成功,而發展中國家也有自己發展經濟的權利。所以必須依靠發達國家提供一定的補助,當然發展中國家也需要做出讓步。

根據這個協議,本世紀下半葉將實現溫室氣體的零排放,這對化石能源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當然關於化石能源的謊言也開始逐步破滅,以前你會經常發現什麼全球石油儲備只夠100年、50年之內的新聞,石油價格也一度高達120美元一桶,但你發現短短几年時間,石油價格就跌到了35美元。關於石油供不應求的謊言不過是利益集團炮製出來的。

當然你會說,這兩天石油價格的下跌是美國為了打擊俄羅斯經濟的經濟戰,因為俄羅斯這段時間在中東蹦躂得太歡快了。不可否認,這之後肯定存在在經濟政策的博弈,但無論無何,石油處於下降通道的趨勢沒有改變。我年初的時候就說過了,石油跌破40美元,俄羅斯就會在中東出手。有人認為這是俄羅斯的高招,其實不過就是黔驢技窮罷了。石油價格下跌的趨勢還在持續中,到本世紀下半葉化石能源退出歷史舞台也是會大概率實現的。

我們再來看看新能源的發展,這點在公眾號文章《新能源的野望》中提到過了。首先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將大大減少汽油的使用和溫室氣體的排放。電動汽車對於傳統汽車而言的,體驗絕對是顛覆性的,而目前的成本也在不斷下降之中,特別是電池的成本。電池從最初的幾百美元每度,降低到了現在的一百多美元每度。根據特斯拉建造的電池超級工廠,通過規模相應,電池的成本可以降低到100美元每度,這還是在現有技術水平下。未來如果技術方面再進一步突破,電池的成本還會進一步下降。這種成本下降的趨勢目前依然在繼續!至於新能源汽車,除了電池成本外,其他幾乎全面優於傳統汽車,包括維護的成本和使用的能源成本。


一旦電池的成本下降,未來太陽能等新能源必將崛起。根據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的太陽能發電成本持續下降,目前大約為109美元每兆瓦。雖然依然高於煤炭發電的成本,但煤炭發電的成本居然還是小幅上升的,要知道我們的煤炭價格都快跌出翔了。從2010-2014年底,大型太陽能光伏發電成本下降高達65%。根據德銀的預測,未來3-4年,分散式光伏的發電成本就可以低於化石能源。

這些年石油價格的下跌,很多人都會認為是周期性的。畢竟一方面是美元的走強,這是國際大宗商品定價的主要貨幣,另一方面是全球經濟都不太景氣。前者當然是一個主要的理由,但估計美元走強的趨勢還會持續很久。至於全球經濟不景氣,並不代表著對石油需求的下降,畢竟從數據來看,我們的石油消耗還是緩步增長的。

我個人預測,即便經濟周期循環,未來再度進入一波全球經濟繁榮的周期,石油的價格也不會再重上70美元,一直會長期維持低價,直到化石能源退出歷史舞台!


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目的肯定是節能減排,本次大會的結果肯定是希望各國能夠達成一個硬性的減排指標籤署一個公約,但是這肯定會涉及到方方面面:
1.簽署了公約,但是沒有去履行或者達成,也不會有很強有力的方式去約束或者懲罰;
2.各國的貧富程度不同,投入的財力與精力也有差別,簡單的說國力有差別。就和全國算平均工資一樣,不管怎麼算,總是絕大部分人拖後腿。當然不是說演算法不對,而是機制已經失衡;
3.發展的速度和需求不一樣。國家發展都會經歷一個歷程,每一段歷程都會有自己的首要目標。而目標多了就會「打架」,歸根結底還是會影響到資源和精力的分配。
4.發達國家對於發展中國家的支援及落地情況。

雖然會有上面這些消極的情況,但是終歸是要做些什麼才會有改變的可能,而什麼都不去做就不可能有改變。

保護環境,不管國家領導人或者國際機構做什麼決定,對於我們個人來說,還是從自己身邊的沒一點每一滴做起才是最實在的!


某家境富裕大學生,在恆溫26度空調房學習最近圈子內非常流行的氣候變化相關問題,在一次討論會上,決定把學校空調開高1度來表示環保從自身做起的決心。在知道附近水泥廠污染環境,於是乎,決定發起一個環保群體,開始向當地呼籲氣候變化帶來的若干問題以及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當地承受不住壓力,決定關閉一些小水泥廠。結果縣城裡失業了一群工人,家裡的孩子因為吃不起飯被迫退學。大學生們組織了一次救助失學兒童公益活動,浩浩蕩蕩的開著豪車去農村慰問,組織了文具捐助和氣候變化基礎教育(為了踐行自己的理念),到了失業工人家裡,因為沒錢買空調,開著風扇依舊很悶熱,大學生們開始抱怨農村人口居住環境差,失業工人說近些年工廠都被關閉了,實體經濟不行了,找不到工作,大學生說:為啥不去互聯網公司就業呢?————2017年版本《何不食肉糜》


當然是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啦。記者問農民:「如果你有100畝地,你可以捐給國家嗎?」農民回答:「可以!」又問:「如果你有100萬,你願意捐給國家嗎?」農民回答:「我願意。」再問:「如果你有一頭牛,你願意捐給國家嗎?」農民回答:「我不願意。」記者疑惑:「為什麼?」農民窘困:「因為我真的有一頭牛。」


過去有華盛頓海軍條約 如今有巴黎氣候變化大會 不如從這個角度考慮一下


根本就不是環境問題。


一般衣冠楚楚的領袖表面是拯救世界,其實是互相算計。氣候變暖變冷他們真的關心?NONONO,他們關心的如何利用氣候大會來削弱對手。就看哪個傻瓜真的上當了。


我真不懂為什麼有些人就是那麼喜歡陰謀論?相關資料都沒看過多少就上來答題,呸!


我們拋開表面現象,你會發現這不是什麼巴黎氣候變化大會,而是針對某些經濟過快發展地區的遏制大會。

一方面是亞非拉,他們窮,不需要發展。

另一方面是歐美日,他們富,也不需要發展。

那會議針對誰?

人類社會歸根結蒂都是人壓迫人的制度,究其所以還是資源稀缺和分布不均勻導致的。
(上面這句話,你信不信不重要,但一定要記住。)

我最想對我的關注者說一句話:你們是想知道歷史?還是想知道真相?


作為一個從事能源行業的人來嘗試回答這個問題。


任何事情都有好有壞,氣候變化也毫不例外。比如,全球變暖對寒帶國家(格陵蘭,冰島,俄羅斯)未嘗是壞事……西伯利亞居民看到氣候變暖估計笑翻了,因為他們地下封凍的寶藏快見天日了。再扯遠點,當北冰洋冰雪消融,北冰洋航道開通,全球的貿易路線和格局將被洗牌,到時候誰是貿易中心很難說。想想,為什麼中國不是北極圈國家也加入了北極理事會。因為,全球變暖會帶來無限商機呀……到時候格陵蘭的礦業,西伯利亞的能源將影響全球的期貨交易。

說到氣候變暖的壞處,也是顯而易見的。比如,厄爾尼諾現象,那個太高深,不太懂。講個簡單的吧。當青藏高原的冰雪逐漸消融,亞洲水塔將枯竭。到時候,長江,黃河,恆河,印度河等亞洲主要河流將缺水,缺水的亞洲,激增的人口(尤其是印度)會發生什麼……畫面太美,不敢看……但從一點可以明白,就是目前天朝政府一面給西藏自治區經濟做虧本輸血,搞民族融合,另一面在青藏高原圍堤築壩(印度抗議),企圖獨霸亞洲水塔(我們稱之為中華水塔,呵呵,夠自私的!)

由於目前全球大多數人和國家在溫帶和熱帶(北緯和南緯40度之內),全球變暖對這些國家弊大於利,所以全球的主流聲音是通過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來減緩(如果無法阻止)全球變暖。這就涉及到節能減排了。如果政府達成節能減排的承諾,就會對新能源低碳行業進行扶持……似乎看到了商機……於是,電動汽車,太陽能,核能等行業會得到技術上、資金上、人力上的扶持……好大一個市場,能不能得到一份訂單……

總而言之,環境問題可以解讀成一個經濟問題,處在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經濟發展的階段的國家和政府對這個問題的應對能力是不同的。當你要求每個國家要承擔相同的義務,顯然不公平。於是,一場商業和政治博弈開始了……


即使很多人認為巴黎氣候協議意義不大,我認為國內要想不在未來被全球各國指指點點倒戈,那就必須要做點什麼。


推薦閱讀:

氣候學上的annual, interannual,decadal和interdecadal該如何理解?
如何看待中歐取消氣候聯合公報?
為什麼把氣候變化看得如此嚴重?
亞熱帶在北移嗎?
如何看待新聞報道稱2016年海平面上升38毫米?

TAG:環境保護 | 氣候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