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我們的宇宙有可能是遙遠宇宙的全息投影」?
以前看過一個紀錄片
大概是,物體落入黑洞並不會消失,物體的信息會以某種形式覆蓋在黑洞表面
這些信息會向黑洞內部投影,那個落入黑洞的物體就會以未知的方式存在於黑洞內部
所以我們的宇宙也有可能是一個黑洞的內部,所有的一切都是全息投影。。。
當時看得我一愣一愣的。。。
生活大爆炸有一集L向P展示一個全息投影的時候貌似也提到這個觀點我去搜百度百科,這個理論貌似叫宇宙全息理論
但是裡面大部分篇幅都是和各種宗教和經驗式的推斷。。。有誰能詳細解釋一下呢? 0.0
有一天,貓在太空中如願以償的抓住了老鼠。為了一勞永逸的解決這個平生最大的對手,貓決定把老鼠扔進黑洞。
這是一個潮汐力比較弱的巨型黑洞,所以老鼠避免了被拉成麵條的命運。當然,老鼠的五短身材在這裡也發揮了作用。於是,老鼠向黑洞加速墜落。終於,它穿過了黑洞視界這個有去無回的邊界,直奔黑洞中心的奇點。
貓饒有興趣的看著老鼠向黑洞墜落的速度越來越慢,老鼠的身影也越來越暗。最終,老鼠消失在黑洞表面。粗通文墨的貓並不感到驚奇,它知道這是黑洞的巨大引力拉長時間的緣故。雖然它沒有親眼看到老鼠穿越視界,但是它可以肯定:老鼠是回不來了(黑洞真的是吞噬了物體嗎? - 知乎)
貓志得意滿地回家了,從此過上了無憂無慮的生活。但是不久以後,它覺得生活開始變得空虛。沒有老鼠的挑撥,連那頭大狗都懶得來揍它一頓。它開始後悔把老鼠扔進黑洞了。
於是,貓每天趴在黑洞旁邊,希望從黑洞表面看到老鼠的蛛絲馬跡。直到有一天,一位相貌清奇的老者駕著一輛外形奇特的飛行器飄然而來。
聽了貓的故事以後,老者搖搖頭說:「不用白費力氣了,你不可能從黑洞中得到任何和老鼠有關的信息。」
「為什麼?」貓不解地問。
「一個黑洞只有質量、電荷、線性動量、角動量和位置這幾個特徵。至於你以前往裡面扔了什麼東西,這樣的信息早就消失了。」
「難道一個恆星形成的黑洞和一億億...個大象形成的黑洞竟然是一樣的?」貓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確實如此。黑洞這東西,」老者沉吟半晌,接著說,「是沒有毛的。」
想想自己沒有毛的樣子,貓不禁打了個冷戰。過了許久才發現哪位老者已經飄然而去了。
心灰意冷的貓打算打道回府,繼續過自己混吃等死的小日子。這時,另一位仙風道骨的老者駕著祥雲而來。
貓懷著一絲希望把自己的故事對這位老者又講了一次。聽完之後,老者微笑著說:「其實,老鼠的信息還在。」
「在哪裡?」貓又驚又喜的問,「黑洞裡面嗎?」
「是的,在黑洞裡面,同時也在黑洞表面。」
「......」 貓覺得自己的貓腦子不夠用了。
「這不怪你,每個人聽到這裡都會感到困惑的。我們慢慢來」,老者掏出一塊小黑板,開始講解。
「首先,你要相信,黑洞不會毀滅信息。不止黑洞,宇宙中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做到這一點。」
「為什麼?」貓不解的問,「我把一本書燒掉,書上的信息不就沒有了嗎?」
「我這裡說的信息和書上記錄的信息不是一個東西。」老者無奈的搖搖頭,想要繼續解釋,但是看看貓的小腦袋,還是放棄了,「不過你要這麼理解也可以」。
老者接著說:「其實,書中的信息在燃燒過程中轉移到其他地方去了,比如熱量、灰燼、氣體和輻射等等。如果你可以把這些物體都收集回來,信息就可以恢復。當然你做不到,但是你應該相信書中的信息是一直存在的,對吧?」 (宇宙中有沒有一種東西,記錄著宇宙中發生的一切? - 知乎)
貓點點頭,表示可以接受這一點。但是接著它又問:「這是一條經過數學證明的物理定理嗎?」
老者搖搖頭:「不是,但是在實驗和觀察中,它從來沒有出過錯。多數物理學家都相信它一定成立。我覺得,它是物理學中最基本的定理,所以我把它叫做『物理學第負一定律』。」
貓疑惑的說:「我也聽說過幾條物理定律,但是沒聽說過有『第負一』的定律。」
老者微笑道:「數字越小越基礎嘛。我覺得它是整個物理學大廈的根基,把它叫做第一定律甚至第零定律都不能彰顯其重要性。不過,我們還是回到黑洞,看看老鼠的信息藏在哪裡?」
老者在黑板上畫了一個點,說:「這是一個質量相當於一顆灰塵的微型黑洞。現在我們往裡面放一點信息,也就是丟一個光子進去。這時,黑洞的質量增加了,它的體積和表面積都會增加。」
貓表示可以理解。然後老者接著說:「如果我們繼續往裡面丟光子,這個黑洞就會繼續增長。當然我們不用真的這麼做。數學可以幫我們計算出,我們向黑洞輸入的信息量於黑洞的增長有什麼關係。」
老者嚴肅的看著貓,慢慢地說:「計算結果是:黑洞可以容納的信息和黑洞的視界面積成正比。」
一分鐘以後,貓撿起掉在地上的下巴,大喊道:「怎麼可能?信息在黑洞內部,黑洞能容納的信息應該和黑洞的體積成正比吧?」
老者面無表情的說:「你可以不相信我,但是不能不相信數學。」
聽到「數學」這個恐怖的詞,貓屈服了,選擇了接受這個結果。它想了半天,遲疑的說:「這個結果是不是在暗示信息就在黑洞表面?」
老者點點頭說:「不是暗示,我相信就是這樣。而且,我們還可以計算出,在黑洞表面,每一個比特有多大面積。」
「這也能算?」貓驚奇的問,「多大?」
「每個比特的面積是 。我們把它叫做普朗克區域。」
對數字不太敏感的貓並沒有去想這個面積有多小。它突然想到了另一個問題:「我聽說黑洞視界只是黑洞周圍的一個球面,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照你這麼說,好像哪裡聚集了不少東西。而且它們擠在一起,停留在視界附近,卻拒絕掉進去。這就不好理解了:究竟是什麼東西在存儲那些信息?」
「這是個好問題。」老者說,「現在的研究還不足以回答這個問題。不過,弦論倒是提供了一個答案,就看你願不願意接受了。」
說著,老者在黑板上畫了一團彎彎曲曲的線,接著說:「所有的基本粒子,向電子、光子什麼的,其實它們都是以不同方式振動的能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弦。這是一條低能狀態的弦。」
老者又畫了一條更長,更扭曲的線,說:「如果你給它能量,它就會變成高能狀態的弦,或者說,能量更高的基本粒子。」
放下粉筆後,老者總結道:「所以,黑洞視界表面可能布滿了各種高能的弦。它們佔滿了視界的所有面積。黑洞外圍溫度非常高。任何要穿過視界的物體,都會被化為灰燼。然後把它的信息留在視界表面。」
聽到這裡,貓意識到自己幹了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流下了一頭冷汗。不過,它很快又找到了反駁的理由:「不對呀,我聽說黑洞的質量都集中在中心的奇點,視界只是黑洞外圍的一個球面,什麼東西都沒有。老鼠應該可以安然無恙的穿過視界吧?」
老者微笑道:「不錯,這是真的。」
「那你剛才說的被視界化為灰燼?」
老者微笑道:「這也是真的。」
貓徹底糊塗了:「那麼老鼠到底分布在黑洞表面還是進入了黑洞?」
老者微笑道:「從你的角度來看,老鼠在視界化為灰燼,它的信息留在了黑洞表面。而從老鼠的角度來看,它安然無恙地穿過了視界,繼續向黑洞奇點墜落。」
停了一會兒,老者接著說:「所以,老鼠同時存在於兩個地方:1)黑洞內部那隻三維的老鼠 2)黑洞表面那些以二維方式編碼的老鼠的全部信息。」
聽到二維平面可以編碼三維物體的信息,貓問:「是不是就像全息圖像那樣?」
老者讚許的點點頭,說:「和全息圖像有類似的地方。全息圖像是把三維圖像的信息編碼在二維平面上,然後用特殊的方式把三維圖像顯示出來。你直接去看一副二維的全息圖像,肯定什麼都看不出來。黑洞表面的信息也是一樣,是一種混亂的編碼。」
貓突然想到了一個令人吃驚的事實:「如果黑洞表面和全息圖像類似的話,是不是就意味著黑洞表面的二維信息才是真的,而黑洞中的三維老鼠只是某種投影?」
老者說:「你可以這樣理解,你也可以理解為它們都是真實的。老鼠只有一個,但是它的信息同時存在於兩個地方。這是一個現象的兩種數學描述,沒有哪一個更真實。」
貓覺得自己的智力大概只能理解到這個地步了,於是它開始改變話題:「我聽說我們的可觀察宇宙也是有一個視界的。那個視界的表面難道也布滿了宇宙內所有物體的信息嗎?」
老者對貓的想像力有些吃驚。他解釋說:「如果我們把這個理論推廣一下,也許可以做出這樣的推論。不過,可觀察宇宙的視界和黑洞視界有很大的區別。黑洞視界是一個連光也無法逃逸的球面;而可觀察宇宙的視界恰恰相反,它是一個外界的光無法到達我們的球面。所以有人說,可觀察宇宙是一個翻過來的黑洞。」
貓覺得自己有了一個了不起的發現。它興奮地說:「這麼說,我們周圍的三維物體也可以看成是宇宙視界表面二維信息的投影了?」
老者不置可否的說:「這方面的研究才剛剛開始,還在非常初級的階段,所以現在還不能做出決定性的判斷。如果將來能夠證實,你這樣理解也無可厚非。」
貓獃獃地想了半天,再抬頭看時,老者也已經無影無蹤了。它努力回憶今天學到了什麼。它覺得自己好像聽到了很多奇談怪論,但是卻想不出一點細節。最後唯一想到的是,老鼠的信息還存在於宇宙中,可能有一天會隨著黑洞的蒸發慢慢釋放出來。雖然生活中沒有了老鼠,也許還可以琢磨一下怎樣作弄那條大狗。想到這裡,貓就心滿意足的回家去了。
謝邀
這是一個前沿問題,並且需要的知識深不見底,不是一句兩句能說清楚的。我儘力把我知道的說一下,因為本人基礎的問題,很難說的很深刻。
宇宙全息原理和光學中的全息原理是不同的東西。光學中的全息是通過記錄干涉條紋的亮度和相位來記錄發光體的全部信息,最後重現這個發光體。而引力中的全息原理是來源於解釋黑洞熵和表面積成正比等相對論中奇怪的定理。其中全息原理引發的Ads-CFT correspondence是一個很大的熱點問題。
簡單說說Ads-CFT(詳細了我也不懂),考慮宇宙學常數之後,最大對稱性的時空可能具有三種形式,德西特時空, 閔科夫斯基時空, 反德西特時空. 其中反德西特時空受到的關注最多,原因是因為反德西特時空的penrose圖共形於愛因斯坦靜態宇宙。在邊界上可以具有量子場論(共形場論)。
Ads時空的Penrose圖如上,當然畫出penrose圖也有一些trick,這裡就省略了,不然篇幅過長。
ADS-CFT correspondence:
考慮一個漸近Ads時空,研究它和邊界的關係
量子場論中重要的一個量是生成泛函
生成泛函重要的性質是可以通過求導數計算任意點的關聯函數
得到了關聯函數我們就可以得到這個量子體系的不少性質。
但是關聯函數在強關聯的情況下無法計算,微擾場論是在耦合常數極小的情況下把作用量展開,然後化為費曼圖計算,通常也就是樹階,或者一圈階。而對於強關聯下,我們需要尋找新的方法來計算生成泛函。而對偶提供了這樣一種計算的方式
Ads-Cft是一種強弱對偶,如果邊界上是某種形式的量子場論,我們可以把目光投入到內部的物理量進行計算。
引力系統的作用量為
這一項依據於真實的物質場,比如電磁場,標量場,Dirac場的作用量。右邊第一項是廣相中的作用量,第二項是宇宙學常數項。
對作用量進行變分,可以得到物質場方程和一個愛因斯坦方程。這是一個耦合的很多個方程組,不過注意因為是強弱對偶,這裡是可以做微擾解的,所以理論上此方程總是可解的。當然解偏微分方程組還需要邊界條件,而要研究的邊界上的量子理論恰好可以提供這個方程組的邊界上的數據J,有了邊界條件理論上解方程組後可以帶回到作用量中得到
把 認同起來,這裡J既代表了量子場論中的物質源,又代表了引力場(bulk)場的邊界數據。有人可能會想度規的邊界條件
由於時空是漸近Ads的,在邊界處度規具有如下的形式
.
所以計算生成泛函的問題就轉化為了計算當然這裡只是為了說明全息原理如何應用於強關聯凝聚態系統的一個非常toy的model。現在在Ads/CMT, Ads/QCD, Ads/Fluid等多個方面具有不少的應用。以上只是我對於全息原理如何應用做的一個儘可能的概括,再具體的方面本人水平難以提供,希望有大神們指教。
信息可以用熵來量化。
一般情況下熵是一個廣延量(意味著體積越大,熵越大)。但是黑洞的熵不取決於黑洞的體積,而取決於黑洞的表面積,這叫做全息。之所以叫做全息我想是因為類比在光學裡面,有一個東西叫做全息圖,全息圖是一個兩維的東西,但是由於它記錄了光的相位信息,可以呈現出三維的圖像。
既然全息這個東西對黑洞成立,自然而然物理學家就會問,是否有可能全息對整個宇宙也成立。當然目前對這個問題的研究還只是停留在理論層面。就是Ads/CFT,更時髦的叫法是全息原理
具體參考什麼是 AdS / CFT ? - 物理學
全息原理(Holographic Principle)有哪些重要應用? - 理論物理
不過如何把全息原理應用於我們的宇宙找到一個對應,還是一個疑難。
野生熟肉發布:
【中英對照/講座】為什麼說世界其實一副全息圖 The World As Hologram(TVOCHANNEL)by:L簡單的來說,你所能感知的一切,這個三維世界,包括你,其實就是一本正在播放的電影。而真實的一切是放映員手裡那捲正在轉的膠片。膠片在哪裡呢?在非常非常遙遠的,目前人類技術所能觀測到的宇宙之外。那些膠片你如果拿來看,就像你用肉眼看一堆二維碼,一堆看不懂的信息。
落入黑洞的物質,因觀測者的不同(參照系差異),而有完全矛盾的結果。以物理學家Leonard susskind教授的講座上是這麼說的。比如Alice在黑洞外,看到bob落入黑洞,在她的觀點看來,bob在無限接近事件視界的地方會被離子化(T= ? c/d),就掛了,但因為強大的引力使得時間變慢(洛倫茲變換),bob變得越來越靜止,且模糊(無限紅移效應)(神奇的是,正是Alice觀察bob這種行為的本身,殺死了bob,詭異的量子物理學啊。但以bob自己的感覺來說,在穿過事件視界的時候,是安然無恙的),但是視界以內的信息alice是絕對無法看到,Alice只能看到(這裡是指Alice用任何可以用的儀器探測到)bob完全壓扁且離子化貼在視界表面然後靜止了,現在假設有n個bob落入黑洞,alice能觀測到的就是n個bob的被壓扁成普朗克尺度的粒子,層層疊疊的鋪滿整個黑洞表面。根據計算,黑洞能容納的信息(隱藏信息=熵)是有極限的,熵是正比於其表面積的。那麼考慮到我們的可見宇宙,也有一個極限的球形邊界(2GM/C平方)而光速無法離開這個球外頭,那麼我們的可見宇宙也可以說,類似於某種黑洞,那麼在這個球裡面所有的東西,當初掉進去的時候(大爆炸,也許?)其實在球體表面都留存有信息的離子化版本,所以從這個角度說,我們的宇宙就是可見的宇宙邊界的三維投影。
所以啊我們覺得自己100%是真實的,而外頭搞不好還有人(之類),覺得你們就是一堆psp里的遊戲。
再所以,世上本無善惡真假生死,一切都是相對而言的。啊哈哈哈哈。
——————————————————————————————
之前提到的這個Leonard Susskind教授的講座,如果做個中英對照字幕有人想看嗎?(看我認真的表情⊙︿⊙。。。)
what is the reality,是這部紀錄片吧?BBC horizon出的, 今天看了腦洞大開對quantum reality,量子物理,全息理論產生很大興趣。 之前有思考和感受, 所看到的這個呈現在眼前的世界,一切信息, 一切物體,可能皆為幻覺? 只有意識實際存在? 科學可以輔佐哲學思考拯救縹緲混散的思想碎片吧, 我們的reality,這裡的一切, 都可能是幻覺,是另一個reality的投影,是一分為二的平行世界, 或者無數個萬花筒空間世界的一個碎片維度。。。, 而宇宙中也可能有無數個』我『,但那並不是』我『,而是與我完全無關的不同的意識形態, 今天走在路上想, 我看到的樹,石頭,實實在在走著的踩著的瀝青地面,它們可以被觸碰,有自己的實體, 這裡的一切,都有自己實實在在的形態和質量, 怎麼會是幻覺,怎麼會是投影? 但後來我想可能可以這樣想, 所謂我們的現實是投影, 並非指它是虛無,是void,可以是相對存在的空間, 我是你的投影,你也是我的投影,你是我的實體,而我也是你的實體, (不好意思科學小白說得很拖沓像軟文。。。) 也就是說,不否認現實的存在,承認其現實性,但也並不滿足眼前所見, 所見不一定為實, 而更遠的空間,存在著無法計數的現實, 眼前即是現實,亦是幻覺 Add:朱岳的小說《說部之亂》里一篇故事』原路追蹤『里的那個世界,只有一條公路,迴旋向下,綿長得可怕,但它還是通向一個地方,關於那個終點的謠傳有很多,劍客們一路靠啃書提高劍術,進行對決,一路前進。 為什麼說世界是迴旋向下?於你,世界又是不是迴旋向上? 向下的話,下雨時,雨水又最終匯聚到哪裡? 讓我們轉一個方向來看,可不可以讓這個裝置橫放, 這樣,沒有向上,也沒有向下, 公路分別向兩側延伸,兩端都為無限 而換個視角, 如果劍客目的不同,受重力方向不同,向上即向下,向下亦向下 而我們的宇宙空間 也是這樣 沒有特定方向,沒有特定現實與幻覺之分吧。 這是我的碎片思考,還請包涵見諒
人的情緒的高低,其實是十分複雜的心理問題、神經醫學問題、化學物質傳遞的過程,也是一個人類基因的問題。
現代科學研究已經揭示了,人類的基因系統DNA是生物計算機與生物互聯網裝置。怎麼講?下面有幾個重大實驗,揭示了DNA是生物計算機與生物互聯網裝置。
姜堪政【場導】實驗---證明了DNA 遺傳信息可以通過電磁場傳遞。
卡茲納切耶夫實驗-----證明了死亡(DNA 遺傳信息)可以通過紫外線光子傳遞
DNA幻影效應實驗------證明了存在一個DNA幻影場(DNA信息場)可以與電磁場相互作用
DNA與情緒影響實驗----證明了人類情緒對所有自身DNA的影響可以瞬間同步發生,不管相距多遠。
DNA調製實驗--------- 證明了DNA語言波可以被激光、無線電波甚至聲波調製,也即---說明了電磁場或聲場可讀寫DNA全息圖。
人類生物互聯網系統可以做以下描述
生物DNA(物質界):
生物場(電磁場) —&> 生物光子 —&> DNA幻影場 —&> DNA語言波 —&> DNA是一個基因全息圖。
所以,抑鬱症就是人類個體的DNA生物計算機與生物互聯網裝置,出現了故障,需要進行修復了。
人類個體的DNA生物計算機與生物互聯網裝置,如何修復,是人類10000年發展過程中的核心問題。
在古代主要就是宗教的方式,因為人類的生物互聯網是與宇宙的生命信息網路相同的,比如【天人合一】【祭祀天地神靈】【佛道修行】,就是主要方法。
現代的基因科學研究,已經知道人類個體的DNA生物計算機與生物互聯網裝置,他的主要溝通與交流的物質就是神經傳遞物質,以及突觸傳遞。
其中,多巴胺負責腦內信息傳遞者,多巴胺是人類對某種物質與活動上癮的重要原因,比如網癮,也是人類注意力集中的重要物質。內啡肽,俗稱快感荷爾蒙,最集中於人腦的記憶與學習區域,是人類情緒穩定的重要物質。
佛道修行的生物機理,就是修行可以促進人體神經傳遞物質,比如多巴胺內啡肽血清素的分泌與濃度平衡,使人情緒穩定,從而開發智力。佛學修行的四禪八定,認為修行人的【心識有通達三十三天的功能】,這一發現說法與現代科學研究一致,因為人類個體就是DNA生物計算機與生物互聯網裝置。
另外多巴胺內啡肽血清素又是人類心血管疾病、大腦疾病、神經類疾病治療的重要藥物。
多巴胺內啡肽血清素又與我們的飲食習慣、體育鍛煉、情緒管理、智力提高,有著緊密的關係。
所謂抑鬱症,就是人類個體的DNA生物計算機,突然對外界的反應不靈了,就是我們說的網路速度與流量大大降低了,你的大腦網路與宇宙網路的鏈接出了點問題。
現在解決的辦法太多了。佛道修行,生物基因方法,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等等。
1、DNA科學實驗
1953年,沃森(Watson)與克里克(Crick)這二位傑出的分子生物學家,發現了DNA雙螺旋結構[因而同時榮獲諾貝爾獎(1962年)],開啟了現代分子生物學的大門。
實驗1 生物場導實驗
1955-1957年,姜堪政(Цзян Каньчжен;Tszyan Kanchzhen)提出了「場導論」,認為「既然生物體有電磁場的交換,那麼該電磁場必然會有一部分傳遞到有機體之外。如果被另外的有機體所接受,作為生物信息,必然會定向控制該生物體的生命活動過程。」DNA 只是一個生物電磁信號(生物信息場)的「磁帶記錄」材料。換句話說,遺傳物質存在兩種形式:被動- DNA和主動-電磁場。DNA提供了穩定的有機體遺傳物質,而電磁場立場可以去改變它,足以影響這些生物電磁信號。」為了驗證自己的理論,姜堪政進行了一系列實驗。
1961-1963年,姜堪政進行了「雞變鴨」的場導實驗。發現鴨子的生物場微波作用到孵化中的雞蛋,由此雞蛋所發育出來的雞雛具有鴨子特徵,比如足趾間有蹼,經過中國醫科大學閻德潤教授、大連醫學院吳襄教授、復旦大學談家楨教授審查,認定發生了遺傳變異。統計記錄是這樣的:實驗組裡把鴨(施主)放進接受倉,雞蛋(受主)500隻放進處理倉,孵出雞雛480隻,發生的變化是雞雛具有鴨的特徵。具體來說,雞爪間長蹼的佔25%,頭形扁平的佔80%,頸變長的佔70%,眼睛中部開寬的佔90%。對照組中,600隻雞蛋也放進處理倉里,但接受倉里什麼也沒有放,孵出了510隻雞雛,完全沒有鴨子的上述特徵。實驗組的雞雛長大之後,體重超過對照組的50%,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所獲得的實驗特徵一代一代地傳了下去。
1978-1993年,在從事植物場導實驗時,發現了小麥的生物微波作用促使玉米分蔟生長,而且在雄性花絮結特殊的穗,穗上結有籽粒,有玉米,有小麥,並且增產,所獲變異傳給下一代。觀察十代仍如此。
姜堪政的動物、植物場導實驗,以驚人的結果證明了自己的場導論,無可辯駁地說明了遺傳信息可以通過電磁場遠距離傳遞。這是一項改變遺傳基因的重大發現,更是對傳統遺傳學的重大挑戰。
[註:以姜「場導論」的開創性及實驗證明的驚人結果,足以讓他問鼎諾貝爾獎了]。 [01]
實驗2 細胞死亡紫外傳遞實驗 (The Kaznacheyev Experiments)
1974年,Kaznacheyev(Казначеева,卡茲納切耶夫)相信他已經通過一系列實驗證明了「死亡可能由來自遠方的紫外線引起」[02][03]。在實驗中,兩個密封的容器並排放置,中間用薄薄的光學窗口分開。這兩個容器在環境方面完全屏蔽以避免光耦合(optical coupling)。一個細胞組織被分成兩個相同的樣本,分別放置在兩個容器內。使其中一個細胞樣本遭受有害媒介,如選定的病毒、細菌感染、化學毒物、核輻射、致命的紫外線輻射等,這導致暴露的/受感染的(exposed/infected)細胞樣本生病和死亡。然後觀察第二個細胞樣本,以確定是否有任何來自第一個細胞樣本的傳播效應。
當窗口是普通玻璃(ordinary window glass)時,無論第一個細胞樣本[註:受感染的樣本]出現什麼樣的癥狀,第二個細胞樣本[註:未受感染的樣本]完好無損,並保持健康。以正統醫學觀點來看,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當窗口是石英玻璃(quartz)時,最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第一個細胞樣本出現疾病的一段時間後,第二個細胞樣本中竟然出現了同樣的疾病癥狀。Kaznacheyev和他的同事做了5,000多次實驗,發現這種驚人的「通過光學耦合發生的感染(infection by optical coupling)」出現的幾率相當高,有70%-80%;而且遵循一個合理的時間,例如在第一個細胞樣本生病和死亡後的2-4個小時。
從正統的醫學觀點來看,這些結果出人意料,聞所未聞。[04][05]
20世紀20年代,A.G. Gurvitsch的研究表明,細胞能釋放出可導致有絲分裂的輻射(光子),從而影響到其它細胞。20世紀60年代,Popp(波普)等人證明了這通常被稱作「生物光子(biophotons)」的超微弱光發射[06]。遵循這些發現,Kaznacheyev研究小組通過尋找受感染細胞發出的光子(photons)來探求答案。他們發現,受感染的細胞在死亡時釋放出近紫外光子(photons in the near ultraviolet)。
石英玻璃和普通玻璃的相同點是都可以傳播可見光(visible light),主要區別是,石英的紫外線(ultraviolet)和紅外線(infrared)傳播都很好[註:石英對紫外線各波段都有很高的透過率,達80%-90%],而玻璃對紫外線和紅外線而言幾乎是不透明的[註:普通玻璃只能透過約1%的紫外線]。因為普通玻璃對這些近紫外線光子(near-UV photons)是不透明的並且吸收它們。所以,在窗口另一面的未受感染的細胞(第二個細胞樣本) 沒有受到來自死亡細胞(dying cells)的紫外線死亡光子(the UV "death" photons)的影響,因而它們仍然安詳健康。然而,石英窗口對紫外線死亡光子是透明的,未感染的細胞吸收了死亡光子而生病和死亡,並出現相同的疾病癥狀。
實驗所指涉的涵義顯然已經超越現有正統科學理論所能接受的範圍。長久以來,我們一直認為體內的DNA是種既有狀態。出生時我們「拿到什麼就是什麼」,除了藥物、化學**、電流之外,DNA無法隨著我們對生命中的事物產生反應而發生變化。然而實驗告訴我們,事實絕非如此。
實驗5 情緒對遠距離DNA的影響實驗
1993年,巴克斯特博士(Dr. Cleve Backster),在基於他先前植物感知(又名巴克斯特效應) [18]的研究基礎上,為美國陸軍設計了一個實驗,看看DNA從人體取出後,人的情緒是否還會對其有影響。研究人員首先在受試者的口中採取DNA和組織樣本,經分離後被送到同一棟樓的另一個房間,並放在特殊裝置中,通過測量其電流來檢測它是否對受試者的情緒有反應,而受試者就在100米外的另一個房間。受試者在房間里觀看一系列影片,內容包括戰爭影像、色情片、喜劇等,藉此引發他體內的本能情緒狀態。也就是說,實驗目的是讓受試者在短時間內經歷各種真正的情緒。受試者看影片時,研究人員則在另一個房間內測量DNA的反應。當受試者經歷情緒「高潮」及「低潮」,他的DNA也在同一瞬間呈現出強烈的電流反應。儘管受試者與其提供的樣本相距100米遠,DNA卻表現出彷彿仍處在與身體實質連接的狀態中。
在此初步實驗之後,軍隊停止了撥款,巴克斯特博士則繼續探討更遠距的效果。某一回,受試者和細胞甚至相隔480公里遠。受試者和細胞反應之間的時間差,由科羅拉多州一座原子鐘負責測量。每一次實驗,情緒變化與DNA反應的時間差都是零,此效應是同步發生的,即,當DNA主人經歷情緒經驗時,DNA的表現彷彿仍以某種方式與人體相連。問題是,為什麼會這樣?
不論細胞是在同一房間或相隔幾百里遠,人的情緒都可以對自身DNA產生影響,而且這種效應是同步發生,這太令人驚訝了,意義非同凡響。(同時同步同時聯立...巴夏)比如器官移植,這是否表示器官若成功移植到另一人身上時,兩個個體將會彼此維持某種相連狀態?
2、DNA波遺傳學
1953年,沃森(Watson)與克里克(Crick)這二位傑出的分子生物學家,發現了DNA雙螺旋結構,奠定了現代分子生物學的基礎。長期以來普遍認為只有佔2%的「編碼DNA(coding DNA) 」 有遺傳功能,而剩餘的佔98%的「垃圾DNA(junk DNA)」不含遺傳信息,因而被視為垃圾(junk)。但彼得?伽利耶夫[21]的研究發現,被西方主流科學完全忽視和遺忘了的垃圾DNA,根本不是進化的多餘殘留物。語言學研究表明,對非編碼DNA的密碼子排列遵循一些基本的語法規則,有一個明確的結構和邏輯順序,像某種生物語言。研究進一步顯示,密碼子實際上形成了像人類語言一樣遵循著語法規則的文字和語句。
1984-2009年,彼得?伽利耶夫(Гаряев Петр Петрович;Peter Gariaev)以數十年的研究系統建立了波遺傳學,專著有3本:《波基因組》(1994年);《波遺傳密碼》(1997年)和《語言學波基因組-理論與實踐》(2009年)。波遺傳學成功地對理論生物學和數理描述進行系統的公式化闡述,解釋和證明了在波/場水平上遺傳分子行使功能的基本原則,修正並完善了姜堪政的【場導論】。
波基因組(wave genome)理論的精華可用一句話來概括:高等生物的基因組可以看作是一台生物計算機,形成生物系統的時空柵格。epi-gene-matrix - wave fronts作為場的載體被使用,由基因全息圖(gene-holograms)和DNA上的孤波(solitons on DNA)[不同於聲場和電磁場(acoustic and electromagnetic fields)]來分配,由有機體/生物系統的生物發生裝置(biogenetic apparatus)產生,成為細胞、組織、生物器官之間調控數據/信息交換的媒介。[21]
實驗6 DNA語言波調製實驗
伽利耶夫研究小組曾完成了一項驚人的實驗,使用調製激光對DNA密碼子序列重新編程。他們發現,DNA語言的語法句法能夠調製激光相干光,甚至無線電波,並對載波添加語義(意義)。 這樣,他們能夠通過使用合適的DNA共振頻率,對活生物體內DNA重新編程。迄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發現是,口語(spoken language)能夠以相同的重編程效應(reprogramming effect)調製到載波中,這是一個令人困惑和令人驚嘆的科學發現!我們自己的DNA僅通過人類講話( human speech)就能被重新編寫,如果被調製的詞語有合適的載波頻率的話。西方科學使用複雜的生物化學過程在DNA分子中剪切粘貼DNA密碼子,而俄羅斯科學家利用調製激光做著同樣的事情,並且藉此非常成功地在體內修復受損的DNA物質。基於伽利耶夫研究結果的激光療法已經應用在一些歐洲學術醫院,治癒了各種皮膚癌,且沒有任何剩餘疤痕。
這科學地解釋了為什麼肯定(affirmations)、催眠(hypnosis)等能對人類和他們的身體有如此強烈的影響。這是完全正常和自然的,因為這是我們的DNA對語言做出的反應。也能科學地解釋,姜堪政的場導實驗---施主的遺傳信息---在接收艙中調製電磁場,然後通過波導管,把電磁場傳遞到發射倉,把攜帶的遺傳信息,調製到受主中,導致遺傳變異。
長期以來通常認為DNA的唯一目的是作為控制生命複製的遺傳信息的載體。
但伽利耶夫在題為「DNA波生物計算機(DNA wave Biocomputer)」的文章中提出:
DNA不僅僅是一台智能的生物計算機,還是一個【生物互聯網裝置】(biological internet),
能夠存儲和檢索所有體內細胞的生物信息,把所有細胞的染色體連接成一個有機整體。DNA染色體從發生在每個細胞中的代謝機制中獲得無限信息,並作為反饋產生調控電磁信號(regulative electromagnetic signals),組成身體的億萬細胞彼此瞬間溝通。
用量子力學的術語來說就是,
1)它們是非局域連接的(non-locally connected)。
這意味著基因組信息並非只限於DNA分子本身。
2)DNA的分子只是充當一個存儲設備,
它能夠讀寫來自非局域分布場(non-local distributed field)的基因組信息。
3)DNA的作用就像激光全息碎片那樣,存貯了相干激光的所有信息,
這個基因全息圖(genomic hologram)能通過電磁場或聲場來讀取。[22]
3、DNA認知(生命觀)的發展
1953年,沃森(Watson)與克里克(Crick)這二位傑出的分子生物學家,發現了DNA雙螺旋結構。
1955-1957年,姜堪政(Kanchzhen)提出「場導論」,認為DNA 只是一個生物電磁信號(生物信息場)的「磁帶記錄」材料,遺傳物質存在兩種形式:被動- DNA和主動-電磁場。隨後以一系列場導實驗證明了自己的理論。
20世紀60年代,波普(Popp)等人證明了生物體釋放出的可導致有絲分裂的輻射,就是被稱作「生物光子(biophotons)」的超微弱光發射,而且光子似乎是生物體之間的溝通系統。
1974年,卡茲納切耶夫(Kaznacheyev)實驗證明了細胞的死亡和疾病模式能通過紫外線光子被傳播和電磁誘導。
1992-1995年,瑞恩(Glen Rein)和麥克拉迪(Rollin McCraty)的實驗證明:人類情緒可改變DNA的形狀。
1993年,巴克斯特博士(Cleve Backster)的實驗證明:不論細胞是在同一房間或相隔幾百里遠,人的情緒都可以對自身DNA產生影響,而且這種效應是同步發生。
1995年,琶普寧(Poponin)的DNA幻影效應實驗證明:存在一個新的能量場——DNA幻影(DNA phantom)場,它可以與電磁場(electromagnetic field)耦合。
1984-2009年,伽利耶夫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創立了波遺傳學,修正並完善了姜堪政的場導論。在波/場水平上解釋和證明了遺傳裝置行使功能的基本原則。其DNA調製實驗,可以說是迄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發現。
4、光子認知(物質觀)的發展
1905年,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發現光電效應,他就將光視為「量子」。之後,光的量子即被稱為「光子」。並提出他最著名的質量轉換方程式:E=mc^2,亦即,物質與能量是同一回事,質量只是能量外顯的形式之一。
1923年,德布羅意(Louis de Brolie)發現:電子在運行的時候,居然同時間伴隨著一個波的產生。他在博士論文中提出一個假設:所有物質都可以用波來描述,他稱之為「物質波」。這個理論暗示了物質不再只是粒子,物質亦將有波的性質,因此物質將會受到能量波動的影響而改變物化性質。
1925年,薛定諤(Erwin Schrodinger)根據德布羅意「物質波」的概念,提出了轟動 20 世紀物理史的薛定諤波動方程,利用波動的數學模式來描述物質。薛定諤肯定地說:「波,只有波才是唯一的實在。不管電子也好,光子也好,或者任何粒子也好,他們的本質都是波,也都可以用波動方程式來表達基本的運動方式。 」
1926年,狄拉克(Paul Dirac)提出量子場論(Quantum Field Theory),認為粒子是一個連續波動場中濃縮聚集的現象,因此要描述一個物質必須同時包含位於場中間的濃縮體及往外無限擴展的量子場(quantum field)。
1940年代晚期,費曼(Richard Feynman)、施溫格(Julian Schwinger)和朝永振一郎(Sinitiro Tomonaga)將狄拉克原來略顯粗糙的量子場論進一步修正為量子電動力學 (Quantum Electrodynamics, QED)理論。透過QED理論,人們可以更精確描述光與物質交互作用時的場效應(field effect),而這種場效應就是隱藏在物質作用背後的真正影舞者。
1952年,物理學家波姆(David Bohm)在《物理評論》(Physical Review)期刊上發表了一篇「以隱藏變數嘗試詮釋量子論」的論文,將薛定諤波動方程解釋為信息場的概念。
他認為要完整描述一個物質應包括三個面向:物質、能量、信息。
【物質】是我們在三度空間可見的實際顯現,
【能量】是物質間可見或不可見的交互作用效應,
【信息】則是潛藏在這兩種現象背後的隱藏秩序。
他將這種看不到但可感受的隱藏秩序稱為量子勢(quantum potential)或隱秩序。量子勢的「勢」,就是一個事件發生與否的傾向,就好像是事件發生的形成因,因此物質的量子勢也就可以解釋為物質的信息場。物質的量子勢愈高,對外放送的信息場愈強,事件發生的幾率也愈大。
波姆的量子勢理論解巧妙解釋了薛定諤物質幾率波函數的物理內涵。
依據波姆的量子勢就可推論:
物質的本質隱含看不見的信息場,每種物質就有每種物質特有的信息場,透過波的干涉作用,個別物質可向周圍的信息場(其它物質或環境所形成)汲取信息,同時物質也會不斷地向周遭信息場釋放自身的信息。
波姆的理論可簡化為:
物質粒子倘佯在一望無際的信息海中,這一片信息海,是宇宙間所有物質所共享與共同營造的,所以宇宙萬物共享全體物質共同釋放的信息場,也就是說,宇宙就是一個全息體。
1975年,物理學家卡普拉(Fritjof Capra)在《物理之道》(The Dao of Physics)一書中提到:
量子場是物理學的根本實存,一個連續的媒介遍布的空間,粒子不過是場的局部凝聚;是來、來、去、去的能量集中體。依據波姆的【隱秩序理論】---物質的內在隱藏著高維度的「能量海」或「信息海」。
在這一望無垠的能量海中蘊含所有事件發生的可能態,而我們三維空間的物質現象,只不過是由隱秩序中特定量子態所投射或綻放出來的一種顯像。(一切「現實實相」早已存在,你只是通過你的個性架構內的潛意識【信念】體系,依靠【信念】的振動,吸引和接收這些早已存在的現實實相....巴夏)
波姆的能量海是由包含所有電磁波頻譜的光所構成,海中的光振動頻率最高,當振動頻率變慢時,光就濃縮凝聚成三維空間的電磁波、聲波或物質。
在古典物理的眼中,組成物質的原子就像是一顆顆堅硬的撞球。在量子物理的眼中,原子結構就像是一座足球場中,有一顆棒球大小的原子核孤零零站在足球場的中央,圍繞在外面的就是神出鬼沒無以名狀的電子云。整個足球場其實是空空蕩蕩的,在這近乎真空的空間里,就隱藏著看不見的量子場,而原子核與電子的電磁效應,就是來自於這個隱藏的能量場(信息場)交互作用的顯現。由於物質背後是依賴信息場的運作,信息場是波所組成,場的作用其實就是波的作用。波具有共振的特性,可使低振頻轉換變成高振頻。[23]
(美國心臟數理研究院 The Institute of HeartMath 提供的人體【心臟】散發的能量場圖片)
5、小結
物理學中對光子認知(物質觀)的發展與生物學中DNA認知(生命觀)的發展,比較起來何其相似:
非生物(非物質界):
光波(電磁場) —&> 光子 —&> 物質波(波動方程) —&> 量子場 —&> 信息場 —&> 宇宙就是一個全息體
生物DNA(物質界):
生物場(電磁場) —&> 生物光子 —&> DNA幻影場 —&> DNA語言波 —&> DNA是一個基因全息圖
再次重複我原來的觀點,今天2017年10月。讀【道行般若波羅蜜經 小品般若波羅蜜經】更覺得,【法】【道】本是宇宙的根本秩序與邏輯。
人類只有謙卑的承認【一切法對人類就是緣起性空】
【一切法對人類就是無所擁有,無所獲得】
【一切法對人類就是就是無我之之存有】
【人類用了無數名相試圖表達一切法,這些名相符號都是假設,不是法本身】
【一切法又是通過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三十七道品,向人類顯示法的存有】
【一切法是超越人類存在的時空維度而存有,一切法是更高維度甚至是十一維度的存有】
也許地球文明形式太低級,另外的高級文明已存在於地球。其他的文明方式,就是通過意識或者靈魂的模式,控制地球人。
地球人,如果想實現真正的太空旅行,也只有是以某種靈魂的、意識的方式開展。人的肉體,根本不肯能維持200年的生命,更不要說維持多少光年的生命形式,只有靈魂、意識形式,才可以實現宇宙的星際旅行。
也許在意識模式下,時間不存在了,空間不存在了,我的意識模式就與宇宙的生命直接溝通了。
探討一下多重宇宙論。有一個前提,人只是宇宙信息集合的載體,人的肉體不可能在多重宇宙中存在。人的肉體只是在地球這個大境界中才存在, 人的肉體存有的是有地球時間限制,現在知道不超過200年。 但作為人體上存有的信息集合,他的方式與人體可以完全脫離,【在人體中存有的信息集合體】。是以量子世界的狀態存有的。信息不要受時間空間概念的限制,信息就是一種頻率的概率化的變動,信息的存有維度,就不受人的肉體的維度限制,信息的維度就可以用數學公式抽象的表達。信息集合與其他維度就有聯繫溝通的可能。 信息的維度就可以在十個維度以上,一切皆可能,這就是空性的本質。信息集合與其他維度就有聯繫,就被科幻小說描寫為一個人回到了自己的過去,可以穿越到未來,引發種種荒謬的猜想。 結論是,信息集合存在於多重宇宙論。人的肉體只是存在與地球的維度,人的肉體存活時間在200年之內。
贊同無意識的心理活動是沒有時間的,時間只是心理結構中意識功能運作的一種表現。
時間與空間概念,只是一個有自我意識的人,假定的一個物理量。
時間就如同電影的圖像,存在電腦硬碟上就是一幀一幀的信息集合。如果以人腦能接受的速度,把一幀一幀的信息集合連續的有序的放出,就形成了人可以理解的電影世界。我們的世界的形成,也和電影類似。
人在夢境里就沒有時間與空間的感知,在夢裡人可以感知的是,莫名其妙的就出現了a圖像、b圖像、c圖像,圖像的只是在無序的顯現,也就是說沒有時間量的顯現。 在夢裡人可以到處遊動,一下在這裡,一下在哪裡,可以在不同的地方來回穿越,不同地方的顯現的圖像我們好像在孩童時見過,有的在老年才有。在夢境里,沒空間量的顯現。 人在夢境里,人的意識是處在沒有與他人交往,人的夢境狀態沒有被他人觀察的狀態,也就沒有時間空間。
在監獄,有一種嚴酷的刑法,就是把人關進聽不到任何聲音,沒有任何人接近的,沒有光線的小黑屋。人在小黑屋,就沒有的時間感覺,空間感覺,人的意識就完全崩潰了。任何人在這個條件下都會屈服。
人的意識,就是處於量子狀態。在沒有與外部條件交流,沒有信息溝通的條件下,人單獨的意識是不存在的。人所表達的意識,在被別人觀察的條件下,才能形成與表達,後被儲存,才有了時間空間概念。
人就是宇宙的一個人信息載體,人通過信息與宇宙的其他平行宇宙進行聯繫,人的信息在其他維度的平行宇宙有備份,地球的人只是信息的載體之一。地球的肉體死亡了。但信息沒有消失,又回來。這可以用肉體的人的夢境機理作證明,也是人的瀕死體驗作證明,也可以解釋宗教為何存在。人在宇宙不是孤立的。人是一種信息體,就可以解釋人與光速的矛盾的矛盾,人的信息,確實可以存儲,修改,發出,接受,人的信息物理特性,完全符合現代量子物理的描述。 人就是信息體。肉體的人只是載體,你在其它平行宇宙的載體,就不是人在地球的的肉體外形。因為其他的維度的宇宙生物,生存條件不一樣,你也找不到同樣的你,也沒有科幻小說的與你的祖先同在一起。因為在其他維度的宇宙,你的信息已被修改,只有一個類似的你,沒有一模一樣的你。
人體的構造是十分獨特的,人的大腦就是自我意識產生的主要結構,大腦有大量的神經元結構,神經元結構的機理十分類似計算機的信息處理過程。人的生物機體,就是為了實現信息的處理。可以說,人這個生物體,就是一個信息處理的載體,信息處理的物質硬體結構。一旦人生物體死亡了,他的信息自動的就被【存在】或者說【廣義的宇宙】回收了。【存在】或者說【廣義的宇宙】是多維度的,現在超弦理論甚至推測【廣義的宇宙】的維度高於十個維度。人大腦的信息在【廣義的宇宙】的其他維度中也有備份,至於這備份機理如何就沒有理論可解釋了。
無數的運動組成時間,特定的時間組成特定的空間,廣義的時間組成廣義的空間,廣義的空間就是宇宙,所以宇宙=廣義的時間=無數的運動 。這是對宇宙的整體描述,是不錯,哲學上可以這麼說,宇宙就是【一】。但宇宙有了生命體,就有了意識,就有了分別。對於生命體,時間與空間概念就有了生命的意義,宇宙的意義也就被詢問了。生命體,是時間是否存在的提問者。沒有生命體,宇宙的物理描述也就不存在。詢問運動是啥?就缺少了提問題的人。
存在】或者說【廣義的宇宙】在最底層的結構中,可以認為是信息構成的,而信息類似現代物理的量子世界的表達。 人類最底層的結構,也是為了信息的接受,存儲,處理,轉換,發出信息的一個最底層的結構。這結構的整體又是一個信息的集合體,這個信息集合體也可以作為整體,與【存在】或者說【廣義的宇宙】相連通。這可以用人的瀕臨死亡的體驗,人的修鍊過程的天人合一予以解釋。 【存在】或者說【廣義的宇宙】的信息的一部分,也作為一個集合整體,與人類的某個人或某些人的信息集合相連通。這就解釋了,耶穌基督認為他是神的兒子,帶來了天父的話。這就證明了,古代的巫師為何會通靈。這就證明了人為何就有了自我意識,邏輯思維,文明的發展。這就證明了為何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突然就產生了。這就證明藝術家的藝術靈感為何就有了。 人體的構造是十分獨特的,人的大腦就是自我意識產生的主要結構,大腦有大量的神經元結構,神經元結構的機理十分類似計算機的信息處理過程。人的生物機體,就是為了實現信息的處理。可以說,人這個生物體,就是一個信息處理的載體,信息處理的物質硬體結構。一旦人生物體死亡了,他的信息自動的就被【存在】或者說【廣義的宇宙】回收了。【存在】或者說【廣義的宇宙】是多維度的,現在超弦理論甚至推測【廣義的宇宙】的維度高於十個維度。人大腦的信息在【廣義的宇宙】的其他維度中也有備份,至於這備份機理如何就沒有理論可解釋了。
真實是什麼?在數學框架中,真實可能永遠得不到一個完整的最終描述,科學探索者正如受了傷的菲羅克忒忒斯。自然世界中,不依賴於主觀觀測的客觀真實是否存在?在當前的物理學和數學範式中探索心理過程與意識,能否完整地詮釋真實?迄今尚未發現的未來的物理或數學是否有這個能力?
當人們把目光轉向認知的主體時,卻發現量子力學這一解釋客觀世界的理論與主觀意識運行如此貼近。量子意識理論認為,經典力學無法完整解釋意識,意識是一種量子力學現象,如量子糾纏和疊加作用。大腦中存在海量的處於量子糾纏態的電子,意識正是從這些電子的波函數的周期性坍塌中產生。這一假說在解釋大腦功能方面佔有重要地位,形成了解釋意識現象的基礎。
目前有幾種不同的量子意識理論。代表人物有大衛·玻姆、古斯塔夫·波洛伊德、大衛·查爾默斯、羅傑·彭羅斯與斯圖亞特·哈梅羅夫等人。
彭羅斯關於意識和人工智慧的討論,主要是在他的「科普著作」中展開。發端就是著名的《皇帝新腦》(Emperor"s New Mind)一書。他在書中,從數學,邏輯和物理學角度廣泛討論。他的基本的總觀點大致如下:
1. 人的意識(consciousness)是非演算法的,故而無法通過數字電子計算機模擬。
2. 作為人腦活動的意識,其機制不能為目前所知的物理定律所描述。
第二個命題要比第一個命題更強,所以它是建立在第一個命題成立的基礎上的。
首先對第一個命題,彭羅斯主要運用了他對哥德爾定律(G?del"s incompleteness theorems)的理解進行論證。他的立足點是人的意識中的一小部分(因為大部分人日常生活並不以複雜的數學思維為主),但也是最能嚴格論證的部分——數學洞察力——是一種能夠從發現已知命題的哥德爾命題(或者說「(系統)超越命題」)的正確性的能力。用更通俗的解釋來說,就是人能夠理解和意識到一條數學命題的正確性及其意義,而不只是純粹做公理的推演和符號的組合。而這個「理解」的能力或潛力作為意識的判據是至關重要的。這個能力是邏輯力求一致的圖靈機所不能具備的
彭羅斯所謂的客觀崩現(Objective Reduction),它是引力(時空的微小扭曲)誘導客觀發生的。它不同於其他量子力學解釋:如觀察者解釋(主觀崩現),認為Reduction發生在觀察者(人)去觀察的剎那,聽上去有那麼點意思,因為人也是由粒子構造的,但這導致更詭異和不可收拾的局面;或者多宇宙解釋(Many worlds interpretation),我們總是處在多個可能的宇宙分支中的一個,從而乖巧地繞過了Reduction過程。
在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有一個叫斯圖亞特·漢莫洛夫的麻醉學家專註於意識機制的研究。在1970到80年代左右他關注神經元,同時也是很多其他類型細胞所具有的微管(microtubule)結構的研究
彭羅斯和漢莫洛夫認為,這裡可能就是這個「缺陷」,這個Objective Reduction可能發揮作用的地方。而具體發揮的機制,除了很多未知細節外,他們尋找的是量子相干性(quantum coherence),因為它能夠在意識的宏觀活動甚至信息編碼(例如使用角動量)中產生顯著作用,而非相干的狀態是不足以產生有意義的活動和信息編碼的。彭羅斯認為意識發生在OR產生的時候,更確切地說,這個OR需要是多處(可能是在多個神經元的微管中)協同發生這樣的規模,從而這個活動反映出了時空幾何和宇宙的基礎構造中蘊含的這個宇宙內稟的價值和知識,彭羅斯和漢莫洛夫將其設想其為他們所津津樂道的柏拉圖世界(Platonic Values),當然這個需要在基礎物理層面的有力的證明。這也是為什麼整個機制叫協同客觀崩現(Orchestrated Objective Reduction,簡稱Orch-OR),這裡題目稱之為「目標還原調諧」,
此段經文,把【般若波羅蜜經】與【五蘊】之關係說的十分透徹。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不應色中住,不應受、想、行、識中住。為何?
若住色中,為作色行;若住受、想、行、識中,為作識行。若行作法,則不能受般若波羅蜜,不能習般若波羅蜜;不具足般若波羅蜜。
住色中為行色,住痛癢、思想、生死、識中為行識,不當行識。設住其中者,為不隨般若波羅蜜教。
【小品般若波羅蜜經】進一步闡述了,般若波羅蜜不住五蘊與解脫的關係。【若色[12]無受則非色;受、想、行、識無受則非識。般若波羅蜜亦無受。菩薩應如是學行般若波羅蜜,是名菩薩諸法無受,三昧廣大,無量無定,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壞。】
【小品般若波羅蜜經】闡述了,般若波羅蜜與【三昧,不可以相得】的關係。先尼梵志以有量智入是法中,入已不受色,不受受、想、行、識。是梵志不以得[14]聞見是智,不以內色見是智,不以外色見是智,不以內外色見是智,亦不離內外色見是智;不以內受、想、行、識見是智,不以外受、想、行、識見是智,不以內外受、想、行、識見是智,亦不離內外受、想、行、識見是智。先尼梵志信解薩婆若智,以得諸法實相,故得解脫。得解脫已,於諸法中無取無捨,乃至涅槃亦無取無捨。
假如我們生活的世界真的是物理投影,我們所觀察的一切物理現象都是一種影像,我們的所有物理定律也都是對這種影像的描述。那麼,影像定律和真實定律之間就是單純的投影關係。現在令人好奇的是,經觀察,我們的影像定律在我們宇宙中的每一處地方几乎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說物理定律以一種投影方式從真實世界投影到我們的世界,結果就是投影后的物理定律竟然能在一個投影世界的方方面面保持一致,那麼問題來了,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投影方式?
好吧,也許你不能回答出來,那就退一步來說,總有一種方式。但是,早知道,你說我們的世界是投影得到的,但是又講不出具體的方式,那麼你的理論就是一個不可證偽的理論,我們應該怎麼對待不可證偽的理論呢?當然是把它丟進垃圾桶
沒看懂。我認為不需要理解。
這理論能解決什麼問題?或者能解釋現在天文學或物理學現有理論無法解釋的現象嗎?
如何驗證該理論?
這個 「所以我們的宇宙也有可能是一個黑洞的內部,所有的一切都是全息投影」其中的「所以」用的真是太好了,就好像:
太陽系彗星上發現了有機物,所以地球的生命可能來自彗星;
火星上發現了疑似生命痕迹,所以地球的生命可能來自火星;
我們大腦感知世界不過是通過一串電信號,所以我們可能「生活」在計算機模擬的宇宙;
。。。。。。
這類「所以」都有一個共同點,面對複雜的問題都不是去想本質原因,而是簡單的轉移。
即使這些「所以「都成立,但是問題並沒有得到任何解決。
地球的生命來自於彗星,那彗星的生命來自於哪裡?
我們生活在計算機模擬的宇宙,那模擬我們宇宙的」東西「生活在真實的宇宙嗎?
我們生活在黑洞內部,而且宇宙是全息投影,那放全息投影的」東西「是不是也是投影出來的?
就像我們眼中的太陽是八分鐘前的一樣
宇宙里所有信息是不會消失,但會重新組合。今天的主流理論還有瑕疵,有待考證。
拉氏方程的性質:由表面二維可以得知內部三維的所有信息。
於是就有了這堆說法。
由廣義相對論可知,時空曲率越大的地方時間流逝速度越慢,也即引力越強的地方或物體速度越快,其時間流逝速度越慢。
在黑洞視界附近,引力非常強,而一旦進入視界連光都無法逃逸出來,所以視界內的引力強度足以讓時間停止。
而一個人一旦落入黑洞,他的信息在視界上留下最後一個殘影。在外面的人看來,就像這個人在視界上被定格了一樣,因為在接觸視界的那個瞬間,時間已經無限慢,慢到停止,定格在最後一步,永遠邁不出去。
所以所有進入黑洞的物體都會在視界上留下一個殘影,組成一幅浩大的全息影像。
「我是全息投影?」
「是的」
「可是我會選擇,會思考。投影的話,只是重複本體的動作吧,一個投影怎麼可能會自我思考」
「這就是關鍵所在」
「洗耳恭聽」
「好吧,你聽好了」
「在聽在聽」
「因為我們都搞不懂,所以我才會出現在這裡」
「弄了半天你是來考察的」
「是啊,這不,感覺你的思考能力挺強,抓回去分析分析」
「哥們,你不…啊…………………」
b站有個視頻就解釋了這個理論 很容易看懂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3807165
按照多重宇宙的理論,無限大的宇宙有無限大的可能性,那麼這種可能也不奇怪,那麼誰先誰後都無所謂了
題主應該說的是美國紀錄片 宇宙的構造
前幾天才看過 b站有資源
(給一個大家都能看懂的科普文章)詳情請見《環球科學》2014年9月刊的封面故事專欄文章——時間始於黑洞,裡面詳細說明了如何從二維是三維的投影類比到n維是n+1維的投影,並討論了有關於黑洞與不可觀測面。
是《宇宙的構造》裡面的嗎?
推薦閱讀:
※黑洞有幾種?
※為什麼看見一些天文圖片時會感覺到敬畏?
※大量氣體聚集會形成恆星,那大量重元素即固體聚合之後會是一個怎樣的演化呢?
※多宇宙論中,存在另外一個宇宙上的地球中的我們,他們跟我們一樣嗎?
※電影《地心引力》男宇航員解開繩子往外飄向宇宙 有沒辦法採用游泳的姿勢阻止外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