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好在哪裡?

目前看了兩本,有閃光點,想知道為什麼獲得如此盛譽。到底好在哪裡?

P.S 本人看過的科幻小說並不少,所以真心不是欣賞水平差...
PPS. 說看第三本的同學,難道所有三部曲都是要看完最後一本才算完事么......
PPPS. 說一下看過啥,Douglas Adams, Philip Dick, Asimov, Neal Stephenson的基本都看過,其他作家看過一些,看過很多零星短片,看過一些大背景的設定文檔......


不是過譽。而是中國有財力、有影響力的科幻讀者,終於到達一個能支持一定本土明星科幻作家的數量級了。互聯網在這個進程中功不可沒,不然大劉的名字很可能推遲數十年才能為大眾所知。

簡而言之,就是當年捧著《科幻世界》的那幫小屁孩們,從社會學意義上,終於長大了。


我國科幻文學的發展,先天不足,後天不良,中間還大病一場。

我相信,科幻作者、讀者的規模,是和一個國家工業化水平成正相關的。近百年的頭半截,中國的科技發展步履蹣跚。那些翻譯自海外的科幻作品,和國人笨拙的原創,與其說是科幻的先聲,不如說是救國與渴望攀科技樹的外衣。在這片現實已然很貧瘠的土壤里,不要指望能誕生多少對科幻執迷的讀者,更妄論作家。

待到天下已定,百業稍興。WG又來了,十年折騰,比科幻還科幻。回過神來,《科幻世界》成立沒幾年,一張「精神污染」的大標籤又貼過來,鄭文光老人家中風癱瘓。幾度掙扎爬起,得到官府正名,民間又不待見。文協這類太監聯誼會視科幻如奇技淫巧,更不要說大眾對科幻的一無所知。科幻,你說的是《小靈通漫遊未來》么?

是,那也算科幻。可當年多少人覺得那是兒童讀物?

我國哲思,偏向實用主義。多少年科幻需要借用科普這張皮,來彰明自己「有用」,就是實例。不是不能抬頭看天,但是你要麼算東風,要麼算壽命。抬頭想想人馬座上的故事,總感覺不是正道。

所以,
感謝克拉克,感謝阿西莫夫,感謝海因萊因。
感謝孫偉梓,感謝施咸榮,感謝李重民。
感謝鄭文光,感謝劉慈欣,感謝倪匡(誤!

最後,
感謝冒著被老師沒收被爹媽痛罵不務正業被同學視若怪咖卻一直讀下去的你。

三十餘年,不斷地拜讀與學習、不斷地翻譯與收集、不斷地創作與思考,和最重要的,不斷的熱愛。我們終於有了足夠的力量,可以把一個本土科幻作家,推入到了大眾主流視野里。

我不認為過譽,我認為這是中國科幻CD近十年的一次開大。這次輸出肯定不是最高的,不然就完蛋了,但是這至少告訴隊友你不是在划水。我只希望,CD短點,以後年年都開大,那就是讀者的盛宴了。

《三體》火了,在我眼裡,是這些年中國科幻跌跌撞撞發展下來的一個結果(我感覺大劉會漠然地說:錯,我只是個歷史的偶然。XD)。它就像一個社會指標,告訴我:那幫孩子長大了,那幫孩子沒有變。

《三體》有著非常鮮明的性格,喜惡者必然有之。但能在中國科幻這個如此狹窄的一畝三分地里崛起,不脫不嫖不吵,數年間成為現象級話題。我想,是能夠說明作品自身的水平的。

如真覺無感,正常,文無第一嘛。你就當千金買骨,多幾個大劉總是好事。

PS:讀《三體》是在大學的時候。後來去拉各斯時把大劉的全集都下了,回國又補買了他的書以示讀盜版的愧疚。奇絕拍案的很多,寡淡無味的也有。我英文還行,《雲圖》這種拖泥帶水的也讀完了。實話說,指望大劉靠「文」入頂尖作家陣營,真的是腦殘粉。

可惜我邊罵邊翻,最終還是成了腦殘粉。


竟然過百贊了,原來這麼多人都是忠實的三體書迷,好激動,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像我一樣到處給人安利呢。

感覺原來的回答比較粗糙,我就結合自己的淺薄知識完善一下答案吧。

更新

2017-11-12更新

先說一下裡面提到的概念吧,真的是天馬行空,腦洞大開。就這創造性思維,能不偉大嗎?
恆紀元,亂紀元(就是三個球體無規則運動,為了製作萬年曆,預測紀元,伏羲氏利用鐘擺催眠太陽神失敗,周文王八卦占卜失敗,牛頓微積分方程失敗,馮諾依曼人列計算機失敗,最終證明三體運動由於任何微小擾動都會導致結果迥異,無法破解,三體世界開始尋求移民)

脫水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適用于于任何生命體。三體人為了適應嚴酷自然環境,進化成可隨意脫水儲存。腦洞比較大)

人列計算機(三體世界的馮諾依曼發明,基於地球人的二進位原理,外星人也突破了智力瓶頸。早年看過一種說法,伏羲氏的陰陽學說是最早的二進位。是不是因為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計算機嘛,就是邏輯門電路做成加法器,選擇器,累加器,觸發器,振蕩器等等,實現高低電平的傳輸)


智子(人工智慧粒子,利用量子糾纏態原理,突破光速,實現四光年距離上的實時通訊。實際應用中還不知道是不是如此呢。中國最近發射的墨子號衛星,就是實驗量子通訊的,據說是無法破解,最安全的通訊方式)

二維展開(弦理論中的維度觀,維度有無數多,可參考時間簡史。智子從十一維展開到二維,從一個粒子形成包圍地球的薄膜)

太空電梯(高強度納米材料,目前正在研究,實際應用指日可待)

宇宙閃爍(人類觀察宇宙背景微波輻射數據受到智子干擾。話說宇宙大爆炸的兩個關鍵證據,一是宇宙背景微波輻射,通俗說是大爆炸時的能量殘留到現在的餘溫,各個方向上測量的數據都是一樣的,說明能量散失是均勻的。二是恆星光譜紅移。我們都知道多普勒效應,就是鳴笛的火車駛近時,聲調會變高。同理,科學家分析遙遠的恆星光譜,發現光譜都偏移向紅色一端,據此證實了所有恆星在高速遠離我們)


太陽鏡面增益效應(聽起來好有道理,我也不知道是什麼)


引力波發射器(書中說比中微子發射器性能要好。引力波,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產物,物體質量會扭曲周圍時空,那麼兩個黑洞合併時的質量變化就會改變時空曲線,形成引力波漣漪,四處擴散。前不久人類第一次探測到引力波,這個研究很有市場)


曲率驅動(光速飛船的發動機,利用超大質量彎曲飛船後面的時空,形成推力。第一支三體艦隊用的是反物質發動機,利用正反物質湮滅後只留下能量來作為推進動力。它們都是物理推進發動機,現在的化學發動機相比之下已經太低級了)


歌者(神級文明的小嘍啰,一個人握著無數文明的命運,大概是農場主理論中的農場主,射手理論中的射手吧,我們就是感恩節待宰的雞,靶紙上的螞蟻)

歸零者(真有這個人的話,他就是上帝)


死線(光速飛船的航跡,只能使用一次,會擴散)

強互作用力的水滴(外星大禮包,小說對它的描述借鑒了亞瑟-克拉克的著名科幻小說《2001太空漫遊》里的那塊方碑,外星文明在地球上留下了一塊黑色方碑,人類窮盡所有測量手段,測出的方碑尺寸永遠是1:4:9,外星文明用這種方式狂妄地宣示了他們的存在。同理,丁儀等人對水滴的顯微鏡觀測,在放大數十萬倍情況下,通常已經能夠看到分子排列結構,而水滴表面依舊是光滑鏡面,僅此一項,三體文明足以滅掉人類文明)

降維打擊(原來宇宙大戰不是飛船你追我趕的熱鬧場面,而是改變你的物理規律,刷新認知)

二向箔(比較高級的打擊武器,淘寶有賣)

光粒(比較低級的打擊武器,依靠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在接近目標時速度從光速降下來,同時質量瞬間變大,形成大殺器)


反物質武器(原理是正反物質湮滅後除了能量什麼也沒留下。有了它,維德本可以拯救人類,只是最後放棄了)


古箏行動(高強度納米絲切割船體,有點血腥)

階梯計劃(人類利用化學推進劑走到的最遠距離,量變到質變的初級形態)


思想鋼印(大腦思維量子層面的反映)


量子艦隊(這個要看大劉另一部小說,球狀閃電。宏原子攻擊物體後,物體變為量子態,也就是概率雲的形式存在。人變成量子態後就有了閃現功能,可能也有不死之身。由於不能被觀察,他們真組成艦隊後,估計要單獨作戰了)


面壁者,破壁人(這是大劉非常經典的構想,第一次看的時候真是被震撼到了,人類選出四個面壁人應對外星進攻,外星人選出破壁人來攻破,多麼天馬行空)


雲天明的三個童話(作者也是有才,安排這麼一個情節來發展劇情。拋開雲天明對程心的愛情不說,這個劇情一定程度挽救了人類,通報了曲率推進飛船可以到達光速)


另外,人物形象也比較豐滿。雖然大劉確實不善用細節刻畫人物,但是維德,章北海,葉文潔,羅輯,史強等等,給人印象非常深刻,有的性格鮮明,有的性格複雜,已經不錯了。總體評價,第一部經典,第二部精彩,第三部主題升華。


我從三體一,開始叫做地球往事,在科幻世界連載的時候開始看,大概和我接觸科幻世界同時。後來黑暗森林出版後購買了一和二的單行本,來北京上大學時碰上了三體三出版,是我目前讀過的最後一本科幻。可以說三體和科幻陪我走過了整個中學年代,高三的自習課把科幻世界藏在模考卷下偷看是我每個月初樂此不疲的事情。黑暗森林是我認為的三體中的巔峰,我記得在宿舍用手電筒躲在被窩裡看完羅輯向大史講述黑暗森林法則之後的那天夜晚,我爬下床走到窗前仰望群星,那大概是凌晨兩點鐘,雖然看不到銀河但也能看到星星閃爍,自己的世界觀被重塑了。也許這是只有幼稚才能體會的美妙,我感覺到了自己對群星的畏懼。那每一顆星星都不再只是孱弱的亮點,而變成了一個世界,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此時此刻,在那些星球上正發生著難以想像的故事。所以,這就是三體的意義,不過毀譽如何,他已經被寫進歷史,也寫進了我的生命里


看到題主的問題描述,想了很久,決定在這裡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雖然讀科幻只讀過三體,但題主的問題描述,讓我實在忍不住嘆一口氣:可惜了這麼好的作品,竟然沒讓題主產生共鳴。其實共鳴與否,和人的經歷有關,這事沒辦法強求,只是覺得有點可惜。

半年前,經同事的推薦,把三體三部曲都看完了,由於實在是太震撼,不久後又看了一遍。現在很怕看,是因為只要我一拿起來讀,就肯定放不下手了。個人評價:三體是一部難得一見的思想盛宴!

說說自己還能記起來的幾個震撼過我的情節和人物吧。打算不按作品的時間線,想起什麼就說什麼了。文筆可以呵呵,自知水平十分不夠,但很多概念又不吐不快。希望能讓題主感受到。

1、面壁者
我不得不說,這個概念,震撼到能讓我記住一輩子!因為我知道,很多人終期一生,都不會面臨到如此境地。當全人類的性命只攥在你的手裡,而你不能說,不能寫,時刻要想著如何欺騙你面對的看不見的敵人,而敵人卻像翻書一樣看著你的所作所為,而且還有隱藏在未知的破壁人,我仰天詢問那茫茫的宇宙,放眼望去,屋裡空空如也,只是一面鐵壁冰冷地豎在我的面前,事實哪容得你多想?其實仔細想想,生活里,誰不是面壁者?人總有那麼一個時刻,只能自己面對著浩淼的宇宙,發出那一句無聲的詢問和求索。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激發了大劉這麼精彩又這麼現實的創意,這絕對能讓人有著向這浩淼的宇宙發出一聲怒吼的衝動啊!

2、維德那黯然無助的眼神
這是我讀第三部是最讓我心痛的時刻,因為我本人也是偏鐵腕性,所以維德很對我個人的口味。他的鐵腕,讓三體人充滿了驚恐和敬意,他是一個敢於亮劍的劍士,但也是一個讓地球人都懼怕的毀滅者。他的那句名言:「前進,前進,不擇手段地前進!!」我仍然記憶猶新。在被抓捕的那一刻,他質問程心,結果得到了他不想要的答案後,選擇了黯然和沉默。而人類選擇了聖母,同時也選擇了毀滅。在維德的心裡,恐怕會想到這四個字:自毀長城。這和現實里國家與國家的關係很像,任何一方的行為,都是充滿了博弈的色彩,沒有無意義的行為。而無意義的行為,招致的後果往往是毀滅性的。看來,面壁者這差事,還真不是聖母能幹得了的,就得讓惡魔去干。

3、作為面壁者的羅輯
這個最不像男主角的男主角,竟然無意間掌握了宇宙的秘密,而他的一切,在宣布成為面壁者之後,開始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此以後,他的所作所為,在別人眼裡,就像蒙上了一層紗,而人們總是會對他報以「面壁者的微笑」。而他的愛戀,也是一樣的,我至今不知道庄顏是怎樣來到他那裡的,大史是怎樣從茫茫人海里找到了契合度這麼高的人。可能,對於面壁者,他的生活,已然從有這個身份開始,他的生活,更甚的,是他的戀愛,對他而言,已然就是鏡中月、水中花了。後來,他只能在地下室里,安靜地陪著那掌握著全人類命根子的那個按鈕,對他而言,不能不說是個悲劇。

4、宇宙文明公理,以及理論推導
其實很多人也質疑這個推導,但個人持贊同態度,因為就算是外星生命,他們也不一定去了解,或者說也根本不想了解看起來像蟲子似的我們的思維。所以,個人認為,出現這樣的博弈,完全有可能。以下是引文。其實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為什麼霍金警告我們不要接觸外星人?
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二、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   「還有呢?」   「沒有了。」   「就這麼點兒東西能推導出什麼來?」   「大史,你能從一顆彈頭或一滴血還原整個案情,宇宙社會學也就是要從這兩條公理描述出整個銀河系文明和宇宙文明的圖景。科學就是這麼回事,每個體系的基石都很簡單。」   「那你推導一下看看?」   「首先我們談談黑暗戰役的事,如果我說星艦地球是宇宙文明的縮影,你相信嗎?」   「不對吧,星艦地球缺少燃料和配件這類資源,但宇宙不缺,宇宙太大了。」   「你錯了,宇宙是很大,但生命更大!這就是第二條公理所表明的。宇宙的物質總量基本恆定,但生命卻以指數增長!指數是數學中的魔鬼,如果海中有一個肉眼看不到的細菌,半小時分裂一次,只要有足夠的養料,幾天之內它的後代就能填滿地球上所有的海洋。不要讓人類和三體世界給你造成錯覺,這兩個文明是很小,但它們只是處於文明的嬰兒階段,只要文明掌握的技術超過了某個閾值,生命在宇宙中的擴張是很恐怖的。比如說,就按人類目前的航行速度,一百萬年後地球文明就可以擠滿整個銀河系。一百萬年,按宇宙尺度只是很短的時間啊。」   「你是說,從長遠來看,全宇宙也可能出現星艦地球那樣的...他們怎麼說來著,生存死局?」   「不用從長遠看,現在整個宇宙已經是一個生存死局了!正像希恩斯所說,文明很可能幾十億年前就在宇宙中萌發了,從現在的跡象看,宇宙可能已經被擠滿了,誰也不知道銀河系和整個宇宙現在還有多少空地方,還有多少沒被佔用的資源。」(1)①不同生命性質的文明間需佔有不同的資源,所以宇宙文明的資源分配可能分成相互平行的很多層次,從碳基生命、硅基生命直至恆星生命和電磁生命,所需的資源基本包括了宇宙間所有的物質形態,各層所涉及的資源大部分互不干擾,但也有重疊。  「這也不對吧?宇宙看上去空蕩蕩的,除了三體,沒有看到別的外星生命啊?」   「這是我們下面要說的,給我一支煙。」羅輯摸索了半天才從大史手中拿到煙,再聽到羅輯說話時,史強發現他已經坐到離自己有三四米遠的地方了,「我們得拉開點距離。才更有太空的感覺。」羅輯說,然後,他擰動香煙的過濾嘴部分,把煙點燃了,同時,史強也點上了一支煙。黑暗中,兩顆小火星遙遙相對。  「好,為了說明問題,現在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最簡潔的宇宙文明模型:這兩個火星就代表兩個文明星球,整個宇宙只由這兩個星球組成,其他什麼都沒了,你把周圍的一切都刪除。怎麼樣,找到這個感覺了嗎?」   「嗯,這感覺在這種黑地方比較好找。」   「現在我們分別把這兩個文明世界稱做你和我的文明,兩個世界相距遙遠,就算一百光年吧。你探測到了我的存在。但不知道更詳細的情況,而我完全不知道體的存在。」   「嗯。」   「下面要定義兩個概念:文明問的善意和惡意。善和惡這類字眼放到科學中是不嚴謹的,所以需要對它們的含義加以限制:善意就是指不主動攻擊和消滅其他文明,惡意則相反。」   「這是最低的善意了吧?」   「你已經知道了我這個文明在宇宙中的存在,下面就請考慮你對於我有什麼選擇。請注意,這個過程中要時刻牢記宇宙文明公理,還要時刻考慮太空中的環境和距離尺度。」   「我選擇與你交流?」   「如果這樣做,你就要注意自己付出的代價:你暴露了自己的存在。」   「是,這在宇宙中不是一件小事。」   「有各種程度的暴露:最強的暴露是使我得知你在星際的精確坐標,其次是讓我知道你的大致方向,最弱的暴露是僅僅讓我得知你在宇宙中的存在。但即使是最弱的暴露也有可能使我搜索並找到你。既然你能夠探知我的存在,我當然也有可能找到你,從技術發展角度看,這只是個時間問題。」   「可老弟,我可以冒一下險與你交流,如果你是惡意的,那算我倒霉;如果你是善意的,那我們就可以進一步交流,最後聯合成一個更大的善意文明。」   「好,大史,我們到了關鍵之處。下面再回到宇宙文明公理上來:即使我是善意文明,我是否能夠在交流開始時就判斷休也是善意的呢?」   「當然不行,這違反第一條公理。」   「那麼,在我收到你的交流信號後,我該怎麼辦?」   「你當然應該首先判斷我是善意還是惡意,如果是惡意,你消滅我;如果是善意,我們繼續交流。」   羅輯那邊的火星升了起來並來回移動,顯然是他站起身來踱步,「在地球上是可以的,但在宇宙中不行,下面我們引入一個重要概念:猜疑鏈。」   「挺怪的詞兒。」   「我開始僅得到這麼一個詞,她沒有解釋,但我後來終於從字面上推測出了它的含義。」   「他?他是誰?」   「...後面再說吧,我們繼續:如果你認為我是善意的,這並不是你感到安全的理由,因為按照第一條公理,善意文明並不能預先把別的文明也想成善意的,所以,你現在還不知道我是怎麼認為你的,你不知道我認為你是善意還是惡意;進一步,即使你知道我把你也想像成善意的,我也知道你把我想像成善意的,但是我不知道你是怎麼想我怎麼想你怎麼想我的,挺繞的是不是?這才是第三層,這個邏輯可以一直向前延伸,沒完沒了。

5、人類面對外星人的措施
根據和同事的聊天,知道大劉以前的作品也體現過這樣的思想,比如《球狀閃電》。面對強國時,弱國的選擇,就是掌握一門能夠毀滅雙方的技術。而面對強大的外星文明,人類文明必須有一種能夠毀滅雙方的事物,才能保持三體與人類關係的平衡,這其實也是很好的博弈以及制衡的思想。而羅輯通過宇宙文明的理論推導,得出了核心的關係原理,「詛咒」恆星的實驗,印證了黑暗森林的推導成果。所以,當羅輯掌握了那個神奇的按鈕後,才有了三體人和人類的友好交流。感覺這點和冷戰中國家與國家的博弈很像,大家都有核彈頭,只要你敢扔,我也扔,但結果就是同歸於盡,而常年在海底的核潛艇,像極了文章里刻畫的在地下室掌握那個神奇按鈕的羅輯!

至於維度武器、星戰場景、星球國際、以及對基礎科學和技術發展關係的認識,太多太多了,但我不敢再多寫了,自問文筆很差,估計再寫就成臭婆娘的裹腳布,反而起了反作用。

最後,我承認大劉的文筆一般,但對於這麼具有想像力的作品而言,卻用文筆去評價它,我真心不能接受,不覺得太暴殄天物了嗎?這部作品提供的一系列思想,聯繫到現實,總是會找到新的共鳴。估計等我到老,還依然能夠快樂地享用吧。

真心希望題主能夠感受到大劉這部作品的思想魅力,以及感受到藏在冰冷的金屬面具下躍動的靈魂。

以上。


看到這段就笑尿了

 四、對外星文明發送的信件

  第一稿【全文】

  收到以上信息的世界請注意。你們收到的信息,是地球上代表革命正義的國家發出的!這之前,你們可能已經收到了來自同樣方向的信息,那是地球上的一個帝國主義超級大國發出的,這個國家與地球上的另一個超級大國爭奪世界霸權,企圖把人類歷史拉向倒退。希望你們不要聽信他們的謊言,站在正義的一方,站在革命的一方!

  【批示】已閱,狗屁不通!大字報在地上貼就行了,不要發到天上去,文革領導組今後不要介入紅岸。這樣重要的信件應鄭重起草,最好成立一個專門小組,並在政治局會議上討論通過。

  【簽字】□□□196□年□月□日


想分享一下自己當時的讀後感,簡言之,看完之後久久不能回神啊…

終於把《三體》看完了,這本被推薦的小說,心裡還是在被震動著。網上有一句戲謔叫做「一句話總結,文「格」毀了太陽系」。其實看著有道理,一直到最後幾頁之前,我仍然覺得說得通。如果不是那個被文「格」逼到對世界絕望的葉文潔不聽三體人的勸說又一次和那個未知的世界聯繫,後來也不會產生那樣同歸於盡的後果——三體世界變成一片死寂,太陽系變成二維,兩個文明幾乎全軍覆沒。但後來想想,這大概只是個蝴蝶效應而已。因為葉文潔的一個選擇,改變了太陽系的命運,但是文「格」並不應該對此負全責。書里一個比喻我很喜歡,時間像是一條長河,生命是在裡面游泳的健將,可能我們的存在改變了水流速度,但是卻未曾改變方向。回到故事,如果沒有那第二條飛出去而引來三體世界侵略的信息,太陽系便不會滅亡嗎?從故事的整體構架來看,這樣的結論是不合理的。且不說那些外星文明的存在,後來二維打擊的到來,質量掠奪的出現,滅亡是遲早的事情。「生存是文明的第一要義」,整個宇宙都在繞著這個道理運作著。甚至我們可以猜測,說不定由於太陽系文明與三體文明的抗爭,加速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也未可知呢。世人向來喜歡一言以蔽之,世人也都知道,世界的萬千風景無法用一個條件狀語從句一一道盡。


除此之外,這本小說在讀的時候,各個轉折給我的震撼都很大,常常有「怎麼會這樣……」之類萬萬沒想到的觸動。但轉念一想又會覺得合理,恍然大悟之後只覺得悲哀,對這種看似不合理的合理的認可擴大成一種無可奈何的無奈。小說中能做出理智判斷的人,往往有著對「惡」和「敵意」的深刻理解,他們從不相信任何感性的美好,他們是真正的先天下之憂而憂。但是這樣的憂患意識,並不處於憐憫和善良,而是出於他們本身就是廣義的「惡」的代表。而我對情節的預判和小說中的「人類」們一樣,往往建立在對和平與安逸的期許之上。我始終記不住貫穿小說的一條主要思想:宇宙是個黑暗森林,四周危機四伏。正如世人相信美好柔和的女主角程心會成為更可靠的「救世主」(小說里叫「執劍人」,ta存在的意義在於制衡外星侵略者,以同歸於盡的威脅來警告他們不要對地球輕舉妄動)一樣,把爭端交給無害和良善,拒絕恐怖和獨裁的可能,使人類做出錯誤的判斷。程心亦是如此認為,可惜用數據分析太陽系的敵人不是。對美好的盲目信任,為人類世界帶來了一次幾乎滅頂的打擊,而最後制止了這一切的卻是大眾定義的「惡勢力」。流落在外而倖存的一個飛船選擇圍魏救趙,讓三體文明的坐標暴露給宇宙中更高智慧的生命體,以暴制暴同歸於盡。這樣做是冒著暴露太陽系坐標從而受到同樣打擊的風險的,但是卻是一次有力的自救。在這之後,人類本可以有機會向宇宙展示自己的「安全屬性」讓自己免受打擊,或者遠遠逃離,可是人類沒有。對於自身能力的錯誤認識以及對平等的過分化要求終於使太陽系文明被夷為平地——真的是平地,因為整個太陽系變成了一個二維的平面。


書看到一半時,有一種想法模模糊糊地產生。那些做出及時準確判斷的人,他們幾乎沒有用任何感性層面來思考。他們把所謂的宇宙規律運用得如同那些強大的敵人們一樣冷酷殘暴:羅輯,章北海,維德,他們沉默地接受世人來自良知和道德的審判。但也只有他們,才給了人類一絲絲勝利的希望,讓太陽系文明得以苟延殘喘了那麼久——本應更久的,只是人類的固步自封再一次毀滅了這個希望,也毀滅了自己。可是我想,即使小說中的時空可以倒流,他們也不會容忍這樣的人存在的吧。所以,毀掉了太陽系和人類的,並不是文「格」,而是人類盲目自大的傲慢,無知怯懦的善良,和以自私為出發點的對絕對民主的葉公好龍。


既害怕獨裁又崇尚英雄的人類們,就是書里描繪的,已經不是孩子卻依然安土重遷害怕遠行;總想要握著橄欖枝,卻端不起保護自己的槍。


這個思想在我腦子裡無限加深,可是到最後,卻有些動搖了。最後講的是這些冷靜殘暴的智慧生命為了自身的生存,創造了無數個小宇宙,來吸收大宇宙的物質。這加速了大宇宙的衰亡。最後大宇宙要求歸還,而女主角程心——兩次危機中以愛和責任為化身,也以毀滅人類文明為代價的女子,再一次選擇了肩負「上帝」的責任與慈悲,歸還物質,回到大宇宙中。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她這次是否做出了正確的決定我不知道。或許如此,希望如此,但又總覺得她還是要面臨著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面對著盲目樂觀和仁慈帶來的血淋淋的教訓,真的有人還可以天真地對未知抱有幻想嗎。如果是,對程心表示由衷地佩服。雖然不能贊同她的決定,但是她真的是見識到世界的黑暗之後仍然義無反顧地愛著這個世界的人。或許如述,滅亡才是那個永恆的燈塔,是無論如何都要回歸的地方。這樣想,那種至純至蠢的善良才是比宇宙更恢弘的東西吧。書里的一個人物維德很崇尚的一句話「前進!前進!不擇手段地前進!」,程心又何嘗不是這樣堅守著自己的信念呢。善與惡,對與錯,當宇宙變為奇點,這些本就是相對的東西也就都沒了意義,質本潔來還潔去,白茫茫的大地依然乾淨得很。


看完這本小說,覺得自己的大腦也乘著光速行駛了幾百億光年,回過神來發現時間如此之慢。風吹著樹葉的搖擺一秒兩次,一杯咖啡完全冷下來要一小時二十分鐘。但相對於那些和這麼慢的時間賽跑仍然眼睜睜一敗塗地的先驅者來說,我只敬佩卻不羨慕。因為在這個暫存的世界裡,這些我們已經爛熟於心的常識,七大洲四大洋,六十秒等於一分鐘,世界是三維立體的,這樣簡單的無知都太美好了,甚至於那些不算閑事的生老病死,都如同打情罵俏。世上武功唯快不破,而時間卻像是無鋒的重劍,以慢取勝,以永恆取勝,以不可逆轉取勝。我知道在這個世界,在這個宇宙我們看不到的角落裡,好多生命都在為了自己文明的延續殫精竭慮地奮鬥著,而我可以暫且偷安,在他們為我們維持的生存成果上坐享其成,過好一生,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又何嘗不是我的責任呢。相對於時間空間,我們太渺小了;但是從宏觀到微觀再到宏觀,我們又是如此的不可替代。我是最普通的人類,所以也願意和大多數人類一樣,帶著或許有一天讓我們必敗的劣根性,快樂而短暫地生活在這個時空。


樓上們的答案已經非常好了,談談個人感受吧。
以下是客觀的個人經歷,如有冒犯,還請見諒。

我大學的時候,有陣子內心苦悶,後來覺得可能是沒有信仰的緣故。
在朋友的介紹下,參加了一陣子團契活動,有在教堂的,也有在教友家裡的。
但我苦悶的是,我始終無法融入到那個環境里去。
他們都是特別善良特別友好的人,肯耐心回答我的提問,替我祈禱,分享我的快樂與苦惱,所以一度讓我非常內疚。
為什麼,我就是無法相信你們的主呢?

那個介紹我去的朋友是個北京爺們,理智冷靜甚至有些挑剔,我很少看他溫和的一面,但他跟著唱聖歌的時候驚訝的發現他一邊唱一邊淚流滿面。
還有一次聖誕節的時候,大家一起分享彼此的經歷,然後一起拉著手閉眼祈禱。睜開眼睛的時候,我發現一屋子人,除了我,都哭了。

為什麼呢?
我無法理解。

這個時候,我看到了《三體》
然後就覺得,終於解脫了。
我無法信教的原因是,《聖經》沒有說服我。裡面的故事,我聽著無法感同身受,也無法覺得有道理。
而奇妙的是,《三體》作為一部小說,才是純正的編造。但我卻能感受到,自己被說服了。

第一次看的時候,是折服於黑暗森林理論。
第二次看的時候,更多是感嘆程心的經歷。

我討厭程心。
但這個我討厭的人,一生都活得很好,把宇宙都搞滅亡了她居然還活著。
詳情請看這個問題:如何評價《三體》第三部中的程心? - 閱讀
程心總是一副聖母的姿態,以愛的名義要拯救全人類,實際上,她的愛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反倒把人類一步步推向了滅亡。

起到過作用的人有誰呢?
羅輯,一生孤獨的面對著那到牆壁。
維德,刺殺、進監獄、最後又被判刑。
章北海,一人攬下所有的罪孽。
我被深深的震撼到了。

無數人們向智子居住的屋前跪拜,智子拯救你們了嗎?
沒有,智子「和服不再」 「武士一樣的服裝」 向程心和艾AA大喊 「可憐蟲們,準備去澳大利亞吧!」是不是很顛覆智子之前溫柔美好的形象?
但這個才是真實的世界,也是我所理解的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
三體世界是地球文明的敵人,敵人要滅亡你就是滅亡你。祈禱?不要做夢了。
要麼反抗,要麼滅亡。古往今來所有的故事都說得很明白。
一廂情願的希望有人來拯救自己,一廂情願的希望和平與美好……為什麼會有人承擔你的罪孽呢?如果真有神,我可以接受神創造了這個世界,但我所認為的神是不會承擔人類的罪孽的。
神,不是人類的替罪羊。

三體世界對羅輯和維德的尊敬,書里很多地方都有描寫。

【請代我向羅輯博士表達三體世界的敬意,他是一個強大的威懾者,偉大的戰士。】

【而維德......如果他成為執劍者,這一切都不會發生,和平將繼續,我們已經等了六十二年,都不得不繼續等下去,也許再等半個線紀或更長。那時,三體世界只能同在實力上已經勢均力敵的地球文明戰鬥,或妥協......】

這才是真正的敬意。

這也是我能理解的未來。

程心愛人類,愛到心因性失明。

【她不再是一個不合格的執劍人,再次成為一位偉大的女性。人們挖出了一篇古老的散文——屠格涅夫的《門檻》來形容她,她勇敢地跨過了那道沒有女人敢於接近的門檻,然後,承受著常人難以想像的巨大壓力,也面對著日後將道受的無盡的屈辱,在最後關頭沒有向宇宙發出毀滅的信號。至於她最後放棄威懾操作帶來的後果,人們不再多想,只是感受著她對人類的愛,這種愛產生的痛苦甚至使她雙目失明。】

可是沒有解決任何問題不是嗎。
執劍人的使命是「威懾」。你必須要讓對方相信,關鍵時刻你會同歸於盡的決心。
不是愛。

愛,說著多麼的輕巧。
可是推動世界發展的人,從來不說愛。他把愛埋在心底,然後用常人無法匹及的毅力和決心,直接把最好的生活帶給你。
真正帶給你愛的人,不會把愛掛在嘴邊。
否則人類每天和對方說「我愛你喲」然後互相面對坐著,餓死了。
羅輯孤獨的坐了五十多年,守護著人類,任務結束以後被人類抓去判刑了。
呵呵。

我不信教,我也不信三體教。
很明顯,「消滅人類暴政,世界也不屬於三體。」我們的文明自己解決不了,也不是三體世界能幫你解決的。
人類的問題,只能靠人類。
我不祈禱。我去解決問題。
解決不了,再努力。
努力沒用,就接受。
接受不了,遺忘它。
就這麼簡單。

這是《三體》對我來說,最大的意義。


對於「三體」的態度,我自己有過三次180°的大轉變。

第一次是讀「三體」之前,當時聽到這個書名,「傻X小說」的印象就先入為主了,畢竟在我之前的觀念里,一個牛B的科幻佳作。應該是叫「星際穿越」「2001太空漫遊」「海底兩萬里」這種,有著明顯科幻感的名字。

「三體」?講的是三星系吧,好像高中物理講過,穩定的三星系很少,記住正三角形的三星系就行了。三體人?應該跟魔獸里的獸人差不多吧,最多是個暗夜精靈了。至於面壁計劃,嗯,好像是個弱智計劃。

以上就是我讀「三體」之前的心理預期。(當時只聽說了「三體」很火,並不知道故事內容。)

某次機緣巧合,突然收到了「三體」的全套三本,我想,那不如看看咯。

看完後,完全沒辦法用語言形容的,巨大的,浩瀚的感覺。我還記得,我看完「三體2」的那天晚上,大概23點半,我看完最後一段,整個人無比興奮,開著車到了郊區的湖邊,躺在湖邊的草坪上,看著滿天浩瀚的繁星,哭的像個傻逼。

「三體」是神作。

後來,在反覆又看了幾遍「三體」後,再加上和一些同好討論了一些「三體」的劇情和世界之後,開始產生了對「三體」的懷疑。

黑暗森林,乍一聽好像很合理,但我們能想到,外星文明想不到嗎?那為什麼不一起解決呢?太陽放大信號真的假的,完全做不到吧?改變光速,聽說光速變一點,原子核結構就不穩定了,一下改變了那麼多光速,基本粒子還能存在嗎?

以上種種,日積月累,終於,在某一天,我認為,「三體」還是一個「傻X小說」,只是喜歡的人多了,就像「某時代」一樣。

「三體」是傻X。

本來故事到這裡就應該結束了,做一個傻子不好嗎?可惜,我就是愛瞎想。

我最喜歡的三個電影之一,「盜夢空間」,有一天,我再次看一遍的時候(已經看了100遍了),對於最後一個鏡頭再次產生了思考:最後的陀螺停沒停,是不是根本不重要。

陀螺停不停是分辨夢境與現實的方法,其實,是導演告訴我的,如果我固執的把陀螺的停止當做現實的唯一判據,是不是被導演套路了。

雖然這個想法很晦澀,也難以解釋,但這個想法,又開始影響我對「三體」整本書的看法了。

「三體」構造了一個牛逼世界,一群牛逼的人物,一堆牛逼的事物,這是這部作品偉大的關鍵。至於這些裡面有一些錯誤,有一些瑕疵,但這並不影響一部文學作品成為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

在這個方面,「三體」完全不輸給「星際迷航」「星球大戰」所描寫的世界,儘管另外的兩部作品有名的多。

「三體」所引發的深思,也比其他的科幻作品要深。文明的發展與前進,可能不是簡單經濟與文化,是不是有時應該是更純粹的物質與意識。

誒呀,說的有點太多了。

「三體」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就不說神作神作的了,謙虛一點,安安靜靜做一個佳作,笑看世間瑣事。


———————————————————

後記,我發現我對「三體」的態度就像「三體」里的地球人對待羅輯的態度一樣,一下把他捧上天,一下又給他摔下地,一下又捧上天。

如果大劉知道我態度的變化,應該也會像羅輯一樣,對我微微一笑吧。


我應該是國內比較早讀到三體,並且大力向周圍朋友推薦的人之一。

當我讀到大劉的《三體》的時候,我最驚奇的,就是大劉在小說中所引述的推進技術,都非常準確,並且在我2004-2005年之間所做的這份綜述《太空探測中的先進動力》有所涉及。


下面三個鏈接分別是知乎專欄,百度雲和Slideshare。

太空探測中的先進動力-綜述 - 不想創業的廚師不是好木匠 - 知乎專欄

太空探測中的先進動力-百度雲

http://www.slideshare.net/bingobob/ss-37573788

與很多人相似,我也認為,純粹從文學角度講,大劉沒有辦法做到最優秀,甚至很多環節的掌控,非常吃力。
但是,我們畢竟是在談科幻,科幻!

我之所以如此推崇《三體》,原因有二:

  1. 世界觀的格局。這一點,我不想過多展開(其實是我又開始犯懶了,以後再說吧)。
  2. 科學和技術上的完備。這一點與我的專業密切相關。

總體而言,三體1對於宇宙的設定和三體2對黑暗森林的展開,都令人拍案叫絕。
可惜的是,三體3中很多情節的展開、人物性格的描寫都表現出了很多的局限性。
甚至在讀3的時候,我明顯感覺到大劉在寫了一半之後,已經無力掌控故事的發展了。此處所說的「無力掌控」,並不是批評大劉,而恰恰是故事的格局如此之大,「理所應當」的無法掌控。
同時,我甚至感覺大劉被種種來自文學創作以外的其他因素所感染,而匆匆收尾。

所有的遺憾,無法隱藏這部優秀科幻小說的光輝。
《三體》,可謂中文科幻迄今為止的最優秀作品,沒有之一。
當然,我們也期待未來有作品可以超越《三體》。

引用一下我當年做的那個綜述的結尾吧。

「對於未來,你的任務不是去預知它,而是要啟動它。」——《小王子》(1943)

「As for the future, your task is not to foresee it, but to enable it.」


今天上網竟然看到《三體》電影確定開拍還開發布會了(以前只是流傳被XXX買了版權之類的),所以百度了一下「三體」,就看到了這個問題,來說說自己的看法。估計這個問題已經沒什麼人看了,我來記錄下自己的看法。
排名最高的答案說三體的過譽,還有很多人都認同了,而其他的看法則認同度很低了看來知乎的各位比較認同三體是過譽了。
關於三體是不是過譽我一直想說點什麼,直接說「感覺過譽的是你們沒看懂」我自己都覺得根本說不通,這是所有的粉絲反駁別人的最爛的理由了--你怎麼確定我沒看懂?我就是不喜歡不行么?
恰好前兩天晚上無聊逛了一晚上貼吧,其中就包括了三體吧,看到了其中一個帖子,突然覺得我貌似理解了矛盾所在。
樓主說她(貌似是個女生)應別人推薦在看三體,但是三體一已經快看完了還是沒有一點感覺,問是不是三體不適合自己,還是三體本身其實不夠好。樓下有一個人說了句,看到人列計算機什麼的不覺得很有想像力、很有趣么?樓主的回應是看到那些虛擬遊戲、人列計算機什麼的,只覺得啰嗦冗長,基本上都是粗略瀏覽就跳過了。
看了他們的對話我覺得突然明白了癥結所在了。原來大家的high點根本不一樣。
我首先得說,我當年被三體吸引住一直看完,不單單是因為裡面的那個「黑暗森林」理論,能吸引我看完的、看了一頁還要忍不住馬上看下一頁的,不單單是它的故事和理論,還有裡面各種各樣的硬科幻的想像力,比如人列計算機比如質子展開比如那個巨型鐘擺比如面壁計劃……。
我一直覺得自己是真正的硬科幻迷,但又說不出什麼是硬科幻,是所有的細節都說得清楚所有的情節都完美自洽?按照這種標準的話顯然三體不能算作硬科幻,它的很多甚至可以說大多內容都是非常欠缺理論依據的,或者至少我們完全不能確定那會是什麼樣的,比如二相箔比如四維空間比如曲率推進什麼的,這些東西嚴格來說確實夠軟了。所以我現在覺得,我所認為的硬科幻就是在現有的理論基礎上的推理演化,這種推理可能會走的很遠遠到我們現在完全無法確定,但只要有理有據有可能而且能引發我們的想像而非玄幻,就可以算為硬科幻了。這一點如quora中那個問題「人們為什麼容易相信數學而很難相信宗教?」下的答案說的:你不可能「相信」數學,你只可能「理解」它;你不可能「理解」宗教,所以你只能「相信」它。
說回那個帖子,相信各位三體的愛好者看到人列計算機的時候就感覺很興奮:這不就是實現計算機的門電路么?這不就是電子計算里最基本的計算原件么?這東西用真人來實現?哈,那會是什麼樣子啊,那得多少人啊,應該沒什麼用吧……。但是,會這麼想的會有什麼人?會有多少人?顯然那個帖子的作者不是了。我想會這麼想的也就是一些理工科的吧,而且肯定不是全部,只有那些真正對技術感興趣切願意思考一下可能性的人才會想下去。也只有這部分人才是三體等硬科幻的真正受眾了。或者說,三體是為這些人準備的。
我一直想總結一下什麼是我心目中的科幻小說。是:一個科幻的假設的背景加上一個在這種設定下有可能會發生的奇妙的故事?是:對未來的想像和假設再加上一點人文關懷的預言故事?我說不清,關鍵是說不清科幻給我的那種感覺,一種邏輯和想像力打開的奇特的感覺。
很多人都在說,三體就是無聊的點子轟炸。我想說,我一直都不喜歡武俠,更不喜歡玄幻,金庸古龍什麼的根本看不下去,在我看來它們就是主角們的恩恩怨怨跟絕世武功在作者畫的線下延續著劇情,而這條線怎麼畫都可以,只要作者願意,而作者畫這條線編這個故事貌似就是為了宣揚人間正義什麼的。我有時候也會陷入故事情節和作者創造的情緒中,但更多的時候只是期望趕快看到一個happy ending。
所以我想說,大家只是high點不同罷了,沒有什麼過譽不過譽。
三體到底好不好,好在哪,當你看到那些人列計算機質子展開什麼的只想略過的時候,你基本可以放棄這部小說了,後面的黑暗森林估計也不會有什麼感覺,也基本可以放棄所有的所謂的硬科幻小說了,它們不過如此。
==========補充===========
其實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直接影響著讀者的感受。我在其他地方也說過一次,大劉的三體以及其他大部分作品都有很明顯的唯物主義左派傾向。這種傾向主要表現在世界觀以及價值觀上,對於不能忍受作者的這種價值觀的讀者自然會覺得小說很難接受,甚至產生抵觸感。如評論中耶加所說的,他唯一有感覺的是葉文潔接受審判的時候。然而對於我(我相信也是大部分三體愛好者)來說,葉被審判只是保證了故事的完整性,猶如偵探小說最後揭示了所有的謎題一樣,她所做的只是在她所處的情況下的一種選擇,對與錯難以評判,也不想評判,懶得評判。而耶加同學(及很多其他人)可能是覺得,葉是一個罪孽深重的人(看她做的好事,地球都處於危險之中了,徹底的反人類),不接受審判是難以接受的結局,她就是一個(類似普通電影中的)大反派。
百度網盤中有大劉的訪談錄及評論的集合,從中可以明顯的看出大劉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傾向,大劉就是一個唯物主義者,而且應該可以被歸為左派。對於唯物主義,很多人都說自己是唯物主義者,然而不同的唯物主義者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比較左派的從意識深處就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極端的發展為機械唯物主義,在科學證明靈魂有別於物質之前,不相信自由意志,更不用說道德。大劉可能就是這樣的人,他多次提出道德像其他事物一樣,是物質世界發展變化過程中的產物,隨著世界的發展變化,道德也是變化的。這種觀點對於普世價值的擁護者們來說簡直就如同對基督徒說上帝不存在。而大劉的作品中都有直接或間接的流露出這種觀點,在三體中幾乎達到了最高峰。對於其他的唯物主義者,可能是暫時找不到解釋世界的方法和觀點,選擇了比較主流的唯物主義,而他們內心可能是二元論者,相信自由意志,而且覺得這才是我們存在的根本。
大劉自己強調,三體不適合拍成電影,因為作品中的觀點肯定很難被大眾接受。市場失敗是必然,審核能不能過都難說。如小說中的主角程心,光偉正的代表,放在其他作品中這就是主角(現在的主流作品為了真實感和創造衝突,主角們也都有很多瑕疵了),然而在三體中雖然也是主角,卻變成了聖母婊。很多卑鄙的、不人道的行為卻成了必然和必須接受的。耶加等其他同學,看了三體三之後內心恐怕會極其矛盾,甚至痛苦,真實世界很複雜,沒人能說得清,所有的小說都只是一個側面,作者想表達的側面,三體是其中的一種,而且很極端,徹底背離了大眾所接受的普世價值觀,而道德和價值觀是最能調動人的情緒的部分,所以……你們懂的。


1.絕望

《三體》給我的感受就是大尺度的空間範圍內的絕望。大劉用了三本書,詳細地,循序漸進表述了這樣的絕望感受。能絕望描寫到這樣的程度,是三體最出色的地方了。

當你明明就知道,你再花上百分之兩百的努力,花上畢生精力,也是一定走向悲劇的失敗,你會選擇坐以待斃的放任自己墮落走向失敗,還是以最積極狀態面對即將到來的失敗?

整個故事中,人類一直在努力和掙扎,集合全世界的人,研發跨越時代的技術,以及最強謀略,都只是為了掙扎的活著,哪怕只是多活一點點時間。三體2中,大家準備面對末日之戰的掙扎和三體3種,大家對應黑暗森林打擊的的掙扎,基本都是當時的最高技術了,地球人用所能用的最高技術,就只是為了掙扎得多活兩天,而且還那麼的驚心動魄。這是多麼的絕望,多麼的悲壯。

而這種悲壯且絕望的努力,大劉用氣勢恢宏的文字給寫出來了。

其實我看《三體》到後來,就是想看看,人類是如何為了多生存,能用多高的技術繼續掙扎著。

2. 三體人的絕望
《三體》中,用間接的方式描寫了三體人的絕望:三體人的科技是如此的發達,卻又極度的絕望,也正是這種絕望,讓三體人科技發展如此之快。雖然三體人是地球人的敵人,卻讓我們覺得三體人是多麼的絕望

三體人第一個絕望,是從三體遊戲裡面描寫出來的,亂紀元的隨機,恆紀元之短,讓人覺得這樣的生存環境是如此的絕望

三體人第二個絕望,是從智子盲區描寫出來,三體人的技術之高,令地球人絕望,然而智子盲區的確定而的黑暗森林的宇宙環境,讓人絕望。

三體人的第三個絕望,是遭到了黑暗森林打擊後的絕望,地球是去不了了,雖然環境惡劣卻還能生存的家也沒有了,變成了真正的宇宙流浪者的絕望

總之,《三體》這本書,就是不但描寫了地球人的絕望,而且還描寫地球人的敵人,三體人也絕望。無論是誰,都絕望著掙扎著活在這個黑暗森林宇宙中。

3.巨大觀察尺度
大型觀察尺度的現象的想像力,也是這部書吸引我的地方

《三體》的觀察尺度非常大,都是以超越地球規模的尺度來寫科幻的技術,比如說:三體運動規律,是三個太陽進行的三體運動。這種想像力可以說是這部書最吸引人的地方。

經常是某個現象,作者用以小見大的方式解釋,但在最終都有一個在宇宙中,以一種超級龐大,難以想像的大型尺度把這個現象重現。而這個現象卻又是以不同方式,不斷重現。比如黑暗森林和猜疑鏈,用森林獵人的方式解釋,後又發生了黑暗戰役,然後又在宇宙尺度上描繪了黑暗森林宇宙的事實,最後有提到了多維宇宙也同樣有黑暗森林的現象。又比如,從海水中的漩渦,想到了太陽系的黑幕等等

這些描寫,在書中,非常自洽,緩緩道來,並不覺得唐突。這也是《三體》種很重要的特色之一。

4.高科技謀略/科幻謀略
這也是《三體》的眾多吸引人的特色之一。中國是個謀略著作的大國,比如《三國演義》,24史中都充滿了大量的謀略。謀略是一個可以吸引讀者的一個重要的小說要素之一。而《三體》種有著層出不窮各類謀略,有成功的,有失敗的,但是都是有想像力的謀略。而這些謀略和古代小說或者著作中謀略不一樣的地方,都是科幻謀略,或是書中描述那種高科技的才能實現的謀略,這些謀略就是《三體》吸引人的地方了。

《黑暗森林》中的4個面壁者的謀略,都是異常出彩的。後面當羅輯被水滴「破壁」,他用了更加誇張的方式的反破壁也是非常精彩的謀略。更不要說章北海的心機深沉的謀略了。黑暗戰役中的謀略使用,更是這本書最閃亮的一筆。

另外三體人的謀略,也是很能說明高科技謀略的,智子死鎖科技,水滴全頻段封鎖。

正是這樣層出不窮科幻謀略的相互攻防,正是本書精彩的部分。大劉把中國謀略帶入了科幻世界


從《黑暗森林》的最後一頁抬起頭來的時候,覺得整個世界都不一樣了。那時候滿腦子都回蕩著一句話:朝聞道,夕死可矣……


說什麼網路三流寫手的水平的人,我和我的小夥伴都驚呆了。拍磚也請拍得有理由一點,一句話把人拍死有什麼意思?
我個人一直覺得第三部里的那個童話故事文筆一點不差,我不知道那些人是怎麼看出是三流寫手的,感情你們博覽了網路里的所有三流作品?


自己在另外一問的回答:

個人認為,三體系列在國內現在被嚴重過譽了


之前科幻小說是一個相對小眾的圈子,圈內人自得其樂,圈外人不甚了解。

這次三體3的出版吸引了不少非科幻迷來閱讀這部小說,導致大多數之前沒接觸過科幻的讀者(想像力只局限於現實社會)第一次讀到這種基於科學基礎上,跨度達到整個文明、乃至宇宙級別的深邃想像力和思考,被震撼得意識模糊,以至於忽略了三體在其他方面的缺點,一激動就盲目的打高分(類似於當年諾蘭的黑暗騎士,大家第一次發現原來超級英雄電影能拍出這種水平這種深度,瘋狂的湧進IMDB打滿分,導致imdb前幾名的排名混亂了一段時間才穩定下來。我當時看完黑暗騎士也有種「心情澎湃,恨不得立刻登錄所有影評網站給它打滿分」的心情),因此導致三體系列被過度神話了。 知乎和豆瓣上那些把三體吹得比天高的人,多半是剛接觸科幻的人。

我對這類讀者沒有看不起的意思,接觸新事物的新鮮感人皆有之可以理解,也很高興三體能吸引那麼多圈子外的人來讀科幻,我只是想對「三體被過譽」這個問題就事論事而已

看到很多人把三體吹到了史上第一科幻的地步,同時對歐美的科幻經典紛紛表示不屑,這就好像有人看了《白鹿原》,覺得好棒啊好震撼啊,然後看了《百年孤獨》,覺得咦這貨和《白鹿原》很像嘛好像沒什麼了不起的。。我只能呵呵了

三體系列在豆瓣上的評分都極高,三體3更是達到了駭人的9.3分,實在是過分了。個人打分,三體一開了個好頭,8.7分。三體二算系列的巔峰之作,9.0分。三體三玩大發了自己沒收住,但總體而言還是好作品,給個8.4吧。


我不知道lz所謂的「讀過不少」是多少,但我想如果是把歐美科幻經典(尤其是黃金時代三巨頭)讀了大半的話,覺得三體沒有大家吹得那麼神,很正常,因為事實確實如此。

自己評價下三體:

首先,三體在想像力和點子方面,可謂在世界科幻史上都是頂尖的。向大劉致敬。科幻小說最開始號稱點子文學,一個出色的點子可以撐起整個故事(比如阿西莫夫機器人系列的機器人三定律,基地系列的心理史學)。而三體三部曲中有無數亮瞎了的經典創意,比如第一部出現的三體世界的恆紀元和亂紀元,比如第二部的黑暗森林理論(你可以說這個理論不嚴謹,但是說實話哪部科幻敢說自己是真正嚴謹的?黑暗森林理論作為一個「科幻小說中的理論」,能夠解釋故事發展,引發讀者思考,已經夠了)、水滴、面壁計劃和破壁人,第三部更是充滿了各種令人拍案叫絕的點子,以至於我當時閱讀的時候,幾乎震驚:劉慈欣你是要讓其他科幻作家改行嗎?把東西都寫完了人家咋整?。。。

就故事尺度來說,第一部是在地球上,第二部上升到兩個文明間的碰撞,第三部達到整個宇宙的高度,確實宏大。在想像力和點子這兩方面,三體可以與世界第一流的經典科幻叫板。

但是三體的缺點也同樣明顯。主要就是文學性。中國科幻和國外科幻的差別很明顯,國外科幻相對而言重文學輕故事,中國科幻則重故事而輕文學(或許是武俠小說遺留下來的特點)。國外科幻大多即便創意一般,想像力不出色,但好歹是一部文筆流暢,結構清晰,人物塑造完整的小說;而且如果是硬科幻的話,通常會很謹慎地選擇近未來類的硬科幻,因此不會有太多技術硬傷。而中國科幻則總有一些出色的構思,但是落於文字便總感覺差強人意。劉慈欣就是典型代表,擁有如此出色的想像力,而且竟然敢於挑戰空間和時間跨度都如此巨大的硬科幻,勇氣可嘉,但是三體三部曲明顯感覺就是人物平板(還不如劉的早期作品《球狀閃電》),結構完全不成樣子,輕重不分,故事敘述不甚流暢,無法把各種亮點有序得展現出來。反正我讀完頗有「想法很棒,但是沒寫好,有些浪費了這麼好的點子」的感覺。劉慈欣的文筆駕馭中篇小說感覺正合適,流浪地球、鄉村教師、贍養人類都是優秀的作品,但對付三體三部曲這麼大的架構,明顯感覺力不從心,尤其是第三部,簡直可以說是除了超級牛逼的想像力之外一無是處,把太多東西一起塞進一本小說里,顯得眼花繚亂但是雜亂無章,不得不靠一次次的冬眠來撐起故事,結構散亂無比,人物塑造更是三部曲中最爛的一部。記得在採訪里,劉慈欣也說三體3是趕工之作。可惜。

總體而言,三體在國內算是科幻小說的巔峰,這點不必說。最出色的中國科幻小說,沒有之一,當之無愧。放在世界科幻里,也可算是優秀的作品,大概和計算中的上帝、天淵等算是一個級別吧。但和「偉大」尚有差距。三體每一部拿出來,星雲雨果雙獎中大概夠資格拿一個,不夠雙獎。(我對獲獎這一段現在表示不確定,寫答案時我主要是想著「連千年戰爭那種渣渣都能獲獎,何況三體?」。但後來又想,連權力的遊戲也只是區區一個星雲獎提名而已,三體算啥?)。

說實話獲獎這東西確實沒什麼權威性,不少獲獎作品其實寫的相當一般,有些真正的經典反而被雙獎忽略。最著名的,硬科幻不朽經典,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遊》居然一個獎都沒拿。《安德的遊戲》和《死者代言人》竟連續包攬兩年雙獎。另外以《海伯利安》之偉大,拿兩次雙獎都不過分,也不過拿了個雨果獎而已。

如果是以我個人心目中的雨果獎星雲獎應有的水平來看,三體三部曲每部應該都足夠要個提名,但是真是否能獲獎,不好說

(ps:現在想來,對安德的遊戲和死者代言人的說法有失偏頗,這兩部小說在那個年代確實甩開其他科幻小說一個身位)

----------------------------
ps:
看到很多人討論關於文筆的問題。文筆,很難有一個完美的標準來界定好不好,但是如果很多人都說這個作家的文筆和敘述不行,想必這個作家確實是有些問題的。

以我個人為例,最開始,劉慈欣把我帶進了科幻的大門,當時讀他的中短篇如痴如醉,後來三體一出也驚為天物。然後我開始慢慢閱讀那些國外的科幻經典,讀了不少之後,回頭來看,慢慢覺得劉慈欣的作品相比有些不夠味了。後來接觸了主流文學,把20世紀國內國外文學史上數得上名字的名作拜讀了不少,再回來翻劉慈欣的小說,比如第一次讀時覺得優美如詩的《流浪地球》,竟會感覺文筆拙劣得幾乎不忍卒讀。如果是現在而不是幾年前接觸劉慈欣,恐怕我也根本看不下去

所以很多沒接觸過科幻的、在其他文學領域有一定閱讀量的讀者表示劉慈欣文筆不好、讀不下去三體,我覺得完全是正常的。

雖然要感謝大劉和三體帶我接觸了科幻這麼一種美妙的類型小說,但是差距還是要承認的,別說跟嚴肅文學的那幫子大師比(竟有人為了反駁,說卡夫卡的文筆也不好,我真無語了),在世界科幻圈子裡,劉慈欣的小說在文筆和敘述上都屬於下乘水準。如果不是無與倫比的情節和想像力支撐,真的很難讀得下去


坐了幾段長飛機,一口氣看完了三部,在路上想了許多,特別連了一個機上無線,想說兩句。

這是《三體》成功的地方。正如成功的科幻作品通常應該達到的效果那樣,把你的意識從庸常瑣碎中震出來:想想人與宇宙這樣的大命題。讓人不說些什麼,不思考些什麼,就無法繼續做其他的事。

這時候,是不是連四環的房價也像是另一個星球的事了?

因此,我肯定會向朋友們推薦這本書,看看,很有意思。另一方面,整部作品在文筆上的欠缺,並自第一部之後的穩步下降,最終到第三部完全不足以駕馭疊床架屋的敘事結構,側面凸顯出《三體》的想像力和世界觀有多麼出色:作為科幻的三體得高到哪裡去,才能讓人容忍這麼差的作為文學的三體。

我並不知道那些先說自己平時不讀什麼書《三體》是自己多年來第一部愛不釋手的書然後指責你你你你你們憑什麼說他文筆不好呵呵呵呵的各位到底在想什麼。

我想讓你去讀雨果或者托爾斯泰你們是沒有那個耐心的。這樣,既然也是通俗小說,要不讀一讀大仲馬也行,看看講故事講的好是怎麼講的。又不讀書,又聽不進別人的話,不好這樣。

《三體》在講故事上是不合格的。我想來想去,最大的問題在於:讀著讀著就齣戲了。

為什麼齣戲?因為作者對於寫作技巧(是的,大多數的文學家是經過訓練而不是全憑天才)的把握不夠,沒有辦法以文字把百頁以上的故事用同樣的鏡頭、手法和色溫拍下來:故事的背景是宏大3D製作的Interstellar,結果鏡頭一拉近:這主角怎麼是用鉛筆素描畫的?霸王別姬串一個抗日神劇的鏡頭進來,這是違和齣戲,不是風格多變。

跳戲的感覺,越往後讀越明顯。金庸的筆,寫一千頁還是金庸,就是讀得和古龍不一樣;馬爾克思真的你翻開哪一頁都知道這是馬爾克思。整個故事是連貫的,一致的,讓人讀著不為作者捏把汗怕他破功了,那是好的文學。

《三體》不是。我隨意拉到任何一頁,舉個例子:

劃線部分的明顯齣戲撇去不談,為什麼作品塑造的畫風跳戲?因為作者用一個聲音試圖去畫所有的角色,而他的聲音沒有因為情境的不同而有所推敲。「相視無語」,「結尾處」...這都是書面化的表達,是你無法想像你父母這輩年紀的人說話時常用的語氣,因此齣戲。最後的「是歷史!」是角色口裡說出的話,但前面的話卻更多是作者的話。

這是作者強行用角色的嘴,講自己的話。這樣的角色是沒有生命力的。

另外,標點符號的錯用(如"操場上"後應句號等),一部中出現幾百處,也能看出文字上的不用功。同樣的還有「無語」,一頁里竟實際出現了三次,體現的是細節上的選詞未經雕琢。而好的文字,是需要雕琢的。

如此這般,不再贅述。最後,自從庄顏這個可有可無的角色出現之後,羅輯在我眼中如下圖:

我知道這個畫面你看過就不會忘了,這是人物塑造的一種。整個文章讀下來,除了可能長得好看之外,實在無法讀出這個角色有任何特別之處,完全累贅。還是那句話,並不是作者說,下面出場的是女神,這個角色就能成為讀者心裡的女神。

——
下了Ken Liu的第一部譯本看了看,可以理解為什麼得獎:保留了理念上出色的部分,同時經過語言的二次加工,使全文在整體上是一致的,儘管還是無法改變人物扁平化的問題。這是劉下了功夫、並不是翻成洋文就高大上了。


三體I的開篇吸引了我,對於紅衛兵的描寫,有種夢幻的、殘酷的美。很能看出大劉的文筆功底。後來對於亂紀元,黑暗森林體系等等設定,只能讚歎天馬行空。但是可能是科幻小說的通病。人物,我們似乎看到了故事,看到了科幻,但是只有薄片的幾個人物。大史,算是比較成功的一個,因為生活。而其他人物,過於臉譜化,而沒抓住人物性格。比如幾個面壁人,看過後只是記住了他們的一些行為和舉措。太可惜了。對了,還有丁儀,算是大劉的一個惡搞吧,把《球狀閃電》也順手做了一個廣而告之,但是這個人的性格還算鮮明,能立的住。

但是大劉對場景的描寫,以及對於某種情景的預判,幾乎像極了《1984》里的筆法。科幻,但不脫離現實,這也是大劉最棒的一點。

一個完美的情節設定+一流的描寫+稍遜的人物還是可以=優秀的作品的。可惜,離大師,略差一點。對於多個人物性格及特點的把握,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兒。但是卻是一個分水嶺。老舍在《離婚》里,開篇對於張大哥和老李的描寫,區區幾千字,人物就活靈活現了。大劉有這個能力,其實只要把對環境和場景的手法,借用到人物上,把人物再給弄豐滿了,就完美了。

科幻文學在文學界的地位,關鍵是因為其文學性略低,而一直不被人重視。但是要是能將文學和科幻水乳交融,才可稱善。


三體跟互聯網行業太像了,不得不說做互聯網的深有體會,以下摘自別人的總結,非自創。看完後對三體越加推崇。言有盡而意無窮,就是好書的標準吧。

1.生存是創業公司的第一需要。

2.公司需要不斷擴張,但市場總量有限。

3 .小公司隨時可能發生技術爆炸,一下子遠遠走在大公司前面,滅掉大公司。

4.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某大公司老闆經常說,公司離倒閉只有半年)

5 .毀滅你,與你何干。為了實現公司戰略,哪管其他公司死活。

6.趕盡殺絕是對競爭對手最大的重視。

7.藏好自己(創意隨時會被山寨的小公司)。做好清理(處於行業領先地位大公司,通過收購等手段消滅潛在對手)。

8.生存本來就是一種幸運,但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某些公司覺得生存成了唾手可得的東西,這是他們失敗的根本原因。

9.降維攻擊,不惜把市場環境做得更惡劣,自己寧可活得慘點,也要讓競爭對手先死(比如電商幾乎都在虧本),不能在低維生存的小公司就只能滅亡。

10.宇宙很大,生活更大,也許以後還有緣相見。


三部曲全看完才算完事兒嘛?如果三部曲是講了一個故事並且故事情節還安排得很緊湊,那麼沒錯,必須全看完才有資格評價。

還有,我非常主觀的認為,如果看完三體之後覺得沒什麼感覺的話,那說明你目前還只能從各種新奇的設定里找到快感。我的建議是你暫時不要看科幻了,去看基本諾獎級的文學作品,等你覺得能看出樂趣之後再回來看科幻——不止是三體,到時候再看菲利普迪克、阿西莫夫甚至道格拉斯亞當斯,你都會覺得以前白看了。


在紀念披頭士的文章中,菜頭說過這樣一句話:有一個非常樸素的道理,如果有一樣東西非常重要,那麼你就不可能繞過它,你總會在各種地方反覆見到。

對於我個人而言《三體》就是不可能繞過的。剛工作時同事極力推薦,前段日子知乎上狂轟亂炸,這不菜頭也加入了隊列,大家都是一種調調,不喜歡《三體》的原因只有一個因為你沒有看過。

零點過半,睡意全無,我敲敲打打寫下這些方塊字,是因為,《三體》實在是太震撼了,TNND。


看三體讓我有了類似曾經看基地的感覺。不過後者是小說,前者是小說提綱。


推薦閱讀:

《三體》中的黑暗森林法則成立嗎?為什麼?
如何看待奧特賽文OV《友誼計劃》?
現有的技術有能力觀測到小說?三體?中的光粒打擊嗎?
如何評價科幻小說《三體》英文版(The Three-Body Problem)?
《三體》中面壁者雷迪亞茲提出的水星撞太陽計劃可行嗎?

TAG:科幻小說 | 劉慈欣作家 | 科幻 | 三體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