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中的黑暗森林法則成立嗎?為什麼?

黑暗森林法則是《三體》科幻小說中提到的。百度百科上有介紹 黑暗森林法則_百度百科。這個法則成立嗎?為什麼?

---------------------------------------------------------------------------------------------

問題似乎不夠明確,至少有兩種理解:
1.在《三體》小說內部,黑暗森林法則是否是邏輯自洽的?

按照1的理解,必須結合小說才能論證,小說里的故事可以看作真實案例,你可以虛構其它情景,但不得與小說矛盾,小說里的武器即使不科學也應當視為具有真實殺傷力的,只能用邏輯否定。

2.假設外星人存在,像《三體》小說所描述的黑暗森林法則是否應當被設想為真實宇宙的情況?

按照2的理解,小說只是個參照的樣本,小說里的故事只是假設的情景,你可以虛構其它情景,小說里不科學的武器可以忽略,只要討論「接觸到或定位到別的星際文明就打」是否是保護本星系文明利益的最佳選擇即可。


黑暗森林法則假設:

(1)宇宙各文明間的信息具有非完全性,他們未曾察覺彼此存在,也不確定自己能否被對方首先察覺;

(2)各文明均認為宇宙中的生存安全是稀缺的;

(3)較低等級的文明能夠產生技術大爆炸,有可能趕超較高等級的文明;

(4)宇宙物質文明的總質量守恆。

該法則由此推論: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

我們接受黑暗森林的假設,重新演繹,結果就完全不同:

如果文明星球A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暴露給了B,B比A發達但認為A有成為科技「暴發戶」的潛力,那麼B有理由認為A在未來的某一年會超越B並對B構成生存威脅。黑暗森林認為,既然如此,B就會儘早毀滅A,以防後者坐大。

但是,

(1)如果B對A採取的行動使自己的存在有可能被暗中的更發達的其他文明C、D、E、F、……Z發現的話,這些文明會不會也對B虎視眈眈?相比消滅一個現在尚且弱小的A,B更應當重視被黑暗中其他更高級的文明「立即」摧毀,所以B若足夠小心,就會選擇沉默。

(2)如果B目光短淺到對A實施了毀滅性打擊,被C察覺到,作為更高級的文明,C可能更加謹慎,因為他擔心魯莽行事會被D、E、F、G、……Z察覺,所以也會選擇沉默。

(3)宇宙中最高級的文明Z實質上有能力毀滅任何一個文明,但他也不能確定黑暗中究竟有沒有更高級的文明守株待兔,所以他也不會輕舉妄動。

(4)如果自目光短淺的那個B以上的全部文明都選擇沉默,B就能夠似撞大運一樣將A消滅掉;換句話,B的魯莽會不會付出代價,要看他之上的文明會不會同他一樣魯莽。

概言之,越高級的文明越謹言慎行,因此他們之間不會有任何溝通,也就難以發生戰爭;相反,那些極度低級的、「未開化」的文明之間卻可能由於高級文明的緘默而大打出手,不亦樂乎——比如地球和三體文明等。那麼,整個宇宙「社會」的文化結構,就不是「所有人向所有人宣戰」的「黑暗森林」,而是飽含幽藍的【寂靜深海】——在那裡,理性的海獸們小心翼翼蜷縮著龐大的身軀,維繫著可怖的沉默,生怕帶起一丁點波動;而微不足道的小魚小蝦們在陽光照得到的淺海歡快地彼此撕咬著。

(圖源:Phobia)

寂靜深海只是描述了不同等級的文明之間的狀態,這片深海的未來將是怎樣呢?

黑暗森林假設的物質文明守恆可以有所啟發:由於宇宙中可供文明發展的物質資源是一定的,更發達的文明需要更多資源,也就難以永遠恪守沉默,為了攫取資源而浮上小魚小蝦的淺海。由於技術條件參差不齊,不同的文明程度間對所持資源的利用程度也不同:兩個高級文明間,同等規模的資源在更高文明手中會發揮更大效率;並且更高的文明還能夠更早發現新資源。因此,加入小魚小蝦行列開闢資源新渠道的大魚,應是在大魚行列里較小的而非較大的——更大的魚懂得如何發揮資源使用的極致,從而更晚加入爭奪大軍。

就這樣,較大的魚的加入,使小魚小蝦互動的空間分布擴大,原有的小魚小蝦或被毀滅或被融合,進而使這個互動行列中文明的平均規模提高一個層次。其餘的大魚和海獸繼續保持緘默,冷眼窺視水面。隨著時間推移,資源需求越發吃緊,迫使深海的魚不斷浮上來。最終,海里的大傢伙們都浮上來,在陽光所及的地方熱鬧著。

所謂寂靜深海,或許最後將變成日光海岸——要麼灘頭只剩下了沙子,要麼大家在一起吃著燒烤。

黑暗森林從叢林法則的假設出發,構造一個過分恐怖的宇宙文明間關係邏輯,它用「確保先發制人的毀滅」及其導致的緘默作為解釋費米悖論。但藉助上述闡釋,我們可以了解,費米悖論之所以目前存在,並不是邏輯問題,它只是一個時間問題:那些與我們相當的或比我們弱小的文明尚不足以使其飛船或訊息抵達地球,他們同我們一樣需要發展的時間;而那些遠超過我們的文明,或許正在恪守緘默,直到未來無法承受資源壓力時才轉而採取積極行動。

未來的某一天,我們終將與他們相遇,無論這意味著什麼,都是一個漫長的時間過程。要經歷海枯石爛,要經歷萬年孤寂。

或許到那時,我們能夠放下彼此得失,相遇成為了文明間唯一有意義的事。宇宙足夠廣闊,壽命足夠長久,能夠允許我們去做這件事。

這是宇宙的浪漫,不是嗎?

(圖源:Waiting For The Wave;該畫師還為這幅畫編了段bgm:https://soundcloud.com/artem-rhads-cheboha/waiting-for-the-wave )


2017.02.17更新:

三體在科幻圈以外火了之後,黑暗森林法則也越來越被大眾所接受,甚至連外交部的一些發言也引用了這個假說。一時間,黑暗森林似乎成了不少人用以類比當代國際關係的代稱。

以下是我從國際政治理論的角度嚴肅一點的回答。

《三體》的對星際文明間關係的內容同國際政治學中的部分基本知識之間是可通約的,例如在首次介紹面壁人弗雷德里克·泰勒時,提到其《技術的真相》一書,該書認為技術的發展和普及會使大國同小國之間的優勢差距被快速縮小,而核技術的擴散可以使蕞爾小國也能夠對大國構成實質性威脅。事實上,早在1957年,美國學者莫頓·卡普蘭在《國際政治的系統和過程》一書中,便描述了六種不同的國際體系形態,其中一種稱為「單元否決體系」,與三體中泰勒的說法相似:在該體系中,由於每個國家都掌握了核力量,每個國家都能夠對其他任何國家產生毀滅性的打擊,因而每個國家都有能力對其他任何國家說「不」。

回到黑暗森林,略微了解托馬斯·霍布斯的人都會知道,黑暗森林的實質性內容與霍布斯的叢林法則別無二致:後者認為,國家間的關係就像叢林中相互搏殺以求生存的動物一樣,每個國家都視其他國家為自己生存的威脅,只有將對方消滅,才能夠確保自己生存下去,於是反映到國際關係就是所有人反對所有人(all against all)的戰爭。二戰後,猶太學者漢斯·摩根索用現實主義眼光,認為國家的根本目的就是追求國際權力,追逐更大的優勢地位,而所謂的國際普世道德被每個國家的利益割裂開。將叢林法則進一步發揚的是冷戰後的約翰·米爾斯海默,他的進攻性現實主義學說認為,每個國家的利益在於生存安全,而獲得對其他國家的權力優勢將提高自身的安全,所以每個國家都會力求保持對其他國家的優勢;由於信息不對稱性,每個國家都不清楚獲得多少額外權力才能夠實現這種優勢,每個國家都對其他國家心懷恐懼,故合理的辦法是追求無限大的權力,那麼戰爭將不可避免。

雖然黑暗森林或曰叢林法則符合部分理論的論斷,但這並不能代表其它國際政治理論的觀點。例如,同時現實主義學者,肯尼思·華爾茲的結構現實主義認為,均勢是國家間追求的直接目標,並且這種國際均勢狀態是一種兩極格局,因為多極均勢格局下,勢均力敵的國家眾多,他們傾向於結成聯盟來抵制其它聯盟,又擔心盟友背叛,所以國際衝突仍不斷發生;而兩極均勢下,勢均力敵的只有兩個超級大國,由於國家數量少,故彼此能夠更好地了解對方,也就減少了誤判,雙方都知道彼此能夠相互摧毀,於是也就謹慎行動,不挑起衝突,而他們各自的盟友與之相比過於弱小,以至於後者改變陣營也無關大局。本文前半部分的某些觀點正是在此基礎上提出。

在對華爾茲的批評之上,羅伯特·基歐漢發展出了新自由制度主義:國家之間存在囚徒博弈,如果博弈的一方不清楚另一方是否真誠合作,並且被背叛的一方會承受高昂代價,那麼無論合作能夠帶來多大好處,這一方也不會選擇合作,寧可選擇「不合作」乃至「衝突」等次優選項,因而引發戰爭。究其原因,就在於國際關係中的信息不對稱,每一方都不知道對方將要怎麼行動,於是就寧肯採取最為保守的政策,哪怕是挑起衝突。國際制度卻能夠為各國制定一套合理的程序與方法,約束每個國家的行為,懲罰違反規定的國家,這樣一來,每個國家將要採取的行動就是明確的,也就使各國更願意選擇合作,而不是衝突。

亞歷山大·溫特從社會學的角度,認為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採取的態度或行為,是基於該國對彼國身份的認同。他最著名的論調是:在美國眼中,擁有1枚核彈頭的朝鮮所構成的威脅,可能比擁有100枚核彈頭的英國大的多,原因在於美國將朝鮮視為敵人,而將英國視為夥伴。他由此提出了國際社會的三種文化:1、霍布斯文化,即各國視對方為生存敵人,故遵循叢林法則來行動,以消滅對方為己任;2、洛克文化,即各國視對方為競爭對手,故他們遵循某種規則,以相互競爭來達到目的,而不在於確保摧毀對方;3、康德文化,即各國相互確認彼此夥伴關係,能夠為彼此犧牲自身的利益。溫特認為,當前國際社會已不再是所有人反對所有人戰爭的叢林,而是洛克文化主導的社會,各國相互競爭,儘管衝突也時有發生,但也不以徹底消滅誰為目的,未來的國際社會將向著康德文化格局發展。他同時強調,每種文化對國家的內化分為三種程度:1、受外界強制而被迫採取的行為,例如一國想要消滅對方,可能完全出於對對方威脅的反映或其它國家的脅迫;2、受自身利益驅使的行為,例如一國可能出於謀求自身的政治權力或經濟利益而消滅對方;3、規範認同下的行為,例如一國要消滅對方,是因為它就是認為消滅對方就像欠債還錢一樣是天經地義的事,毋需多言。

溫特的理論有很多缺陷,特別是他關於身份建構利益進而建構行為的觀點受到不少批評。人民大學宋偉教授曾半開玩笑地反駁:倘若英國擁有10000枚核彈頭,美國還會繼續視英國為夥伴嗎?不僅溫特,以上提到的所有學者的理論,都有這樣那樣的缺陷,而他們的理論卻也是在批評其他學者理論缺陷的基礎上發展而來。

理論的功能在於描述、說明和解釋某種問題,它是抽象的,同時又假設:只要具有相同的條件,那麼相同的現象就會重複發生。如果這一假設被推翻,理論也就不復存在。自然科學學者恪守這條「軍規」,因為他們研究的對象大多機械地遵循這某些恆久不變的規律運轉。然而,社會科學是一門研究人與人關係的學問,人的觀念與行為變動不居,大大提高了社會科學的複雜性,對同一事物的理論解釋也層出不窮,甚至相互矛盾,每一個理論都試圖回答更多問題,卻隨著時代的推移而降低了解釋力。社會科學不嚴格以量化分析作為研究方法,這似乎使它顯得不像是一門科學,而其下的理論也大多處於爭論之中,沒有一條理論是永久的公理。原因就在於,理論所研究的對象——人,是不斷發展進步的,人對過去的經驗與知識進行積累,這個過程是歷史,而對歷史的認識使人得到教訓,因而有意識地避免導致一些重複的現象發生。因此,人的社會在不同的時代,也就具有了不同的文化與行動邏輯,也就無法以單一的理論來解釋所有事情。

同樣,無論是黑暗森林還是叢林法則,都只是解釋星際關係和國際關係現象的諸多理論中的一種,它可能正確地反映了某個時期的某種關係,但卻不可能反映該時期的全部關係狀態或該關係在各個時期的全部表現。文明的邏輯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固定的,它是多元發展的。

給歲月以文明,於是洪荒宇宙便具有了意義;
給文明以歲月,於是我們倚靠歷史擁抱未來。

(圖源:「黃昏の湖」/「飴村」[pixiv])


2017.09.09更新:

本文內容已列入本人承擔的高校通識教育課《電影小說動畫中的國際政治學》教學計劃中,特此說明。


如果客官認為本文寫的還符合您的口味,不妨看看鄙人的其它腦洞+閑扯:

  • 知乎用戶:如何評價押井守 1993 年的作品《機動警察Patlabor 2 The Movie》?
  • 知乎用戶:電影《盜夢空間》最後的陀螺到底停沒停?
  • 知乎用戶: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有無可能杜絕資本主義復辟,若有則其充要條件是什麼?
  • 知乎用戶:100 年後,人類社會將怎樣評價我們生存的這個時代?
  • 知乎用戶:如果證明了鬼的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會有什麼變化?
  • 知乎用戶:宇宙中有哪些細思極恐之事?
  • 知乎用戶:電子腦將會為這個世界帶來怎樣的改變?
  • 知乎用戶:你能接受的最大的義體化程度是多少?義體化會如何影響世界?
  • 【科幻筆記】硬碟里的世界(一)
  • 知乎用戶:人類文明在未來會使用怎麼樣的社會制度?
  • 知乎用戶:如果人類只能留下一塊石碑,你覺得上面應該刻什麼?
  • 知乎用戶:有哪些類似1:4:9的石碑一樣絕妙的科幻點子?

關於黑暗森林,劉慈欣在香港書展講座「用科幻的眼睛看現實」上說:

至於你具體提到的黑暗森林的設定,我想舉另外一個例子,大家都知道的機器人「三定律」。機器人可以保護自己,但是核心基礎就是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其實到現在,機器人早就開始殺人了,巡航導彈本質上就是一個飛行機器人,所以這個「三定律」是根本沒有意義的,但是它在小說中是有意義的,它創造了一個邏輯很嚴密的世界,而在這個邏輯之下來演繹出精彩的故事,這是它的目的。黑暗森林的設定也是一樣,可以肯定的說它就是為這部小說而設定的,它不是科學推論,也沒有人對它進行過嚴肅的科學研究,它只能是這部小說設定的一部分。我們不應該把它看作一個嚴肅的科學結論,這個肯定是不對的。

就評論略作說明:

我個人覺得大劉拿巡航導彈舉例不當, 但「黑暗森林」不是科學推論這一點還是說的還是清楚的。事實上,科學地去證明或證偽「黑暗森林」也不太可能,因為這根本就不是一個嚴格的命題。這個設定作為文藝作品來說很棒,但如果真去做研究的話,會發現「靶子」是很含糊的。比如說放在宇宙的尺度中,可能連什麼是生命都說不清楚。


曾根據這個問題寫過一則故事:

「你的咖啡要加糖嗎?」我小心翼翼地斟出剛煮好的咖啡,香氣頓時溢滿整個屋子。
「哦哦,多加幾勺,這神奇的美味粉末。」
「牛奶呢?」
「你是說那種低級生物腺體的分泌物嗎,我看還是算了,真搞不懂你們人類為什麼會喜歡這種東西。」埃加斯擺動著藍色的觸手,表示拒絕。
我將兩杯咖啡端來放在桌上,埃加斯用吸盤型的口器啜飲著咖啡,三隻眼球不斷地轉動,表示快樂的心情。
「哦哦,簡直太棒了,人類發明的這種飲料。我寧願用蟲洞旅行技術來換。」
「那你可得好好跟你們的元首談談,我想地球人是很願意做這筆交易的。」我擦掉了濺在桌上的咖啡,看到埃加斯陷入思索的樣子,「等等,你不會真的在考慮這事的可行性吧?」
「為什麼不可行呢,我已經在構思報告了。」
「難道不應該有什麼技術封鎖嗎?你們能光明正大的來地球做客而且還沒把我們炸成二維碼已經很出人意料了,竟然還帶給我們科學技術……這說不通啊!」
「Sorry I don"t understand. 我們做的一切有什麼錯嗎?」埃加斯搖頭表示不解。
「不不不,當然沒錯,只是不符合我們對宇宙的預期而已。你們這樣暴露自己文明的坐標,還扶植另外的文明,這樣超危險的不是嗎?那個黑暗森林理論,有本小說叫《三體》裡面寫的,你看過沒?」
「並沒有。我們看你們人類的科幻小說的感覺,就像你看古代的科學著作一樣:地球是方形的,太陽圍著地球轉之類。」埃加斯對地球的科學水平保持著一貫的不屑。
我去書架上拿出精裝小說,向埃加斯讀道:「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
「誒,好像很有道理耶,你等一下,我這就通知總部炸地球。」
「…別鬧。」
「嘛,這個作者的想法不錯,算是你地球上智商較高的傢伙。已經趕上數萬年前我們星球的設想了。」
「你少來。」我聽夠了他的炫耀。
「不,說真的,黑暗森林理論在宇宙文明初期可能是成立的。」
「那後來呢?」
「很明顯這樣的理論在高等文明中站不住腳,最簡單的例子,為什麼你們人類不殺了所有的猴子、海豚,乃至其他一切智慧生物,反而將它們列為保護動物?萬一他們將來會對你們造成威脅呢?」
「因為…他們萌?」
「最初的時候,地球上各種生物族群,包括人類,都在自然界中搏殺。直到人類脫穎而出,達到了其他族群望塵莫及的高度。在此之後,雖然人類經過了一個無節制捕獵的階段,但你們很快就意識到這樣是錯誤的。於是開始建立秩序,致力於維持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不僅不會屠殺其他生物種群,反而會努力保護它們不被滅絕。高等文明通常都會有這樣的使命感。在宇宙中,也是一樣的。」
「所以宇宙中也有這樣高於一切的的種族,我們對於它們來說,就像是大熊貓或者金絲猴?」
「可以這麼理解,雖然你們不萌——當然了,除了12-16歲的雌性個體。」
「死變態。」
「在宇宙文明中心,數百萬年前那漫長的戰爭中,一個最為強大的文明終止了這種混沌,施加壓力讓最初的混戰帶締結了和平條約。此後這個文明不斷探索其他未知的文明,並將它們從侵略打擊中拯救下來,以豐富宇宙文化的多樣性。起先在宇宙的各個角落,抱有惡意的野蠻文明還是很多的,不過在這個至高文明的干預下,大部分文明都選擇了和平路線。少數執迷不悟的侵略者,也遭到了它們的制裁。於是宇宙的新秩序產生了,宇宙告別了黑暗森林,和平且安全。你以為為什麼地球這種落後的文明可以平穩地發展上千年?那些妄圖染指地球的計劃都在你們所不知道的地方被阻止罷了。當然了,你們對太空的探索甚至沒有超過太陽系的範圍,根本不知道大宇宙中的這些事情。」
「太牛逼了,所以這個至高文明的位置在哪?」我問道。

埃加斯露出崇敬的眼神,眺望天空,向那憑藉一己之力改變宇宙殘酷法則的英雄文明表示敬意。他呷了一口咖啡,緩緩答道:

「M78星雲。」

(原創,首發於微博@大腦袋刀客)

—————————————————————
有關理論的內容在評論區有詳細解答,因為回復人數太多無法一一作答,請自行翻閱,感謝大家支持


黑暗森林法則其實是博弈論中大名鼎鼎的囚徒困境的宇宙版本。博弈論本身有個前提,就是參與博弈的人是理性而明智的人,可現實里,理性而明智的人其實不多。因此,博弈論對於現實的指導意義並不大。
回到黑暗森林法則本身,它的成立明面上有兩大前提:猜疑鏈和技術爆炸。
猜疑鏈屬於單次博弈,現實生活中博弈多屬於多次博弈,而多次博弈的結果很多時候都會演變為鬥牛一般的儀式性的競爭,很少會出現你死我活的結局。
對於技術爆炸其實也有不少爭議,有人認為根本不存在什麼技術爆炸,也有人認為眼下的技術爆炸只是暫時的,沒有任何理由認為技術爆炸會一直進行下去。
因此,猜疑鏈和技術爆炸對於黑暗森林法則的支持都不夠完美。
黑暗森林法則還有一個前提,就是光速極限。不管技術怎麼發展,宇宙飛船的速度都超不過光速,各個文明被困在恆星系裡,彼此之間無法進行多次博弈,所以為了保護自己,只能選擇「發現,即消滅之「這種冷酷到極點的做法。但,光速極限這個說法與前面提到的技術可以一直爆炸下去的說法多少有些矛盾。
此外,黑暗森林法則還有一個隱含的前提,這個前提在《三體1》中以注釋的方式出現,那就是關於宇宙資源和生態位的問題。《三體》系列假設的是,宇宙資源是有限的,外星文明與人類文明處於同一生態位,因此存在你死我活的競爭。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發現,讓可見物質只佔宇宙重質量的4%,剩下96%都是不可見的(至少是暫時不可見),我不相信宇宙的資源是有限的。我也不相信源自不同星球進化出來的智慧生命爭奪同樣的資源而進行生死大戰。
我有一個朋友說:」黑暗森林法則是被辦公室政治逼出來的。他如果多出去看看,會看到現實並非如此。競爭確實存在,在合作才是進化的主要動力。「

最後總結一下,黑暗森林法則夠酷,卻不夠真實。

順道:大劉與老王不同。老王相信他寫的是真的,所以為了所謂平衡醫學會和方舟子展開論戰;大劉很清楚自己寫的是小說,所以在李淼指出《三體》在科學上的不足時,他很謙遜地表示接受。
在12年的香港讀書會上,大劉明確提出黑暗森林法則不是科學推理,只是為了寫小說而編撰的。這正是我欣賞大劉的地方。他很冷靜,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粉一個人,不是要粉他的一切,把他所有說過的字句都當成真理來頂禮膜拜。


看了前面精彩的答案和評論(尤其是評論),我認為黑暗森林是不成立的。(我說的這麼斬釘截鐵是為了給答案增加一些爭議)。
但大劉的推理過程中幾乎所有的定理都是正確的:
1. 宇宙資源有限;
2. 文明發展對資源的消耗呈指數級增長;
3. (不同層級文明之間)戰爭的勝負只取決於技術能力;
4. 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5. 存在技術爆炸的現象;
6. 無差別打擊比交流的成本低的多;
推理1. 幾乎的文明都希望別的文明死,自己活(幾乎所有的文明都是惡意的)。
推理2. 和滅掉別的文明相比,一個惡意文明更在乎自己是否能生存下去。
如果已知:宇宙中有一個低等文明,具體來說就是地球,被一萬個高等文明發現,問地球的現狀。

地球能否存活,要看其他高等文明的反應:
如果這個文明是冷靜克制理性的,那麼它會做如下思考:我自然希望地球文明滅亡,但出手的不應該是我。因為缺乏交流,我不知道我在宇宙中的科技地位(也許只比地球高那麼一點點),我出手會增大我在別的神級文明的眼中被發現的概率,暴露顯然比隱藏更危險。我不出手有可能會因為地球技術爆炸而被超過,但那時地球也會做如上思考,如果地球是冷靜而剋制的,它將不會出手,但如果他是暴躁而嗜殺的,我就面臨被它擊殺的危險,但是,宇宙中有很多文明,而我只是其中一個,不一定會被當作第一個攻擊目標。(或者換個方向思考,我出手,將為全宇宙所有其他文明帶來福利,自私的文明一定不會去這麼做,除非有證據表明將有直接衝突。)如此以來,最明智的做法是發展隱藏自身的科技,而不是去攻擊別的文明。
如果這個文明是暴力而嗜殺的,他將開槍將地球滅掉。但開槍會增大他被發現的概率(技術手段即會如此,沒有完美的隱藏,也沒有完美的謀殺)。如果他被發現,將有兩種可能:一、只是單純被發現(即原有的概率)。二、因攻擊地球而被發現。如果是這種情況,發現者將會這樣思考:已經證明此文明的暴力傾向概率較高。所以如果我們被它發現,將有很大概率被他攻擊。如果發現者能力較低,將會保持不動。如果能力遠高於暴力文明,將會考慮是否將其滅亡(考慮到技術爆炸的可能)。當然,他們會考慮來自更高文明的威脅,也可能選擇不動。但總之,獵手文明被射殺的概率將較懦夫文明為高

綜上所述,獵手基因在文明中屬於不利基因,將在所有的文明中保持一個較低水平。而懦夫基因(就是保持不動)將在文明中保持一個較高水平。那麼這樣的一個宇宙恰巧是現有宇宙的描述。可能有幾百萬個文明已經發現了地球文明,但是宇宙的戰爭歷史告誡他們,不要動,否則,吃虧的可能是你自己。他們每個人都看不到對方(或者很難看到),但每個人都能看到地球文明這個二逼在快樂成長,但沒有人動手。

更新:
@Radon 告訴我,我遺漏了重要的一條假設: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
用大劉的話說:這個宇宙是擁擠的。
那我們看,什麼樣的宇宙才稱得上「擁擠」。擁擠的街道含義就是「一不小心就會碰到別人」。那麼擁擠的宇宙的含義就是「一不小心就會和別的文明發生資源衝突」。但如果這種情況出現,溝通的成本就會大大減少(戰爭和觀戰都是信息交流)。至少,要比戰爭小。那麼猜疑鏈就不會形成。
在「擁擠」的宇宙形成之前,猜疑鏈會形成嗎?會。但一個自然的(但不一定正確)觀點是:戰爭會促進整體的進步(即使以一方被消滅為代價)。如果宇宙戰爭也遵循這個規律,那麼最終會形成「擁擠」的宇宙,在這個宇宙中,交流的成本比較低(文明的進步意味著更快的信息產生速度,或者說,製造低熵的技術一定隨文明進步而發展)。交流的成本很低,就又破了猜疑鏈。


大劉推導出黑暗森林狀態的推導過程還是有些過於簡略,所以即使在小說里也有不自洽的地方。不過他的思路我認為是自洽的,就是在小說里的完成度不夠。
如果完成度能更高一些,是可以推出很多非常有意思的圖景的。

首先有問題的一點就是,大劉在黑暗森林法則里提出了「猜疑鏈」,然而在他描寫的宇宙里猜疑鏈並不成立。

我們看一下羅輯如何描述宇宙文明之間的猜疑鏈:

「在真正的宇宙文明中,不同種族之間的生物學差異可能達到門甚至界一級,文化上的差異更是不可想像,且相隔著無比遙遠的距離,它們之間猜疑鏈幾乎是堅不可摧的。 」

然而,實際上,在大劉描寫的宇宙中,「神級文明」之間根本不存在決定性的文化差異。所有「神級文明」的文化,都是相同的「黑暗森林文化」。這些「神級文明」有相同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藏好自己,做好清理」;他們有相同的的武器裝備:光粒、二向箔、低光速區;他們甚至有相同的組織制度和人員配置:「在億萬個低熵世界中有億萬萬個清理員」。


神級文明在語言、哲學、宗教、藝術等方面的文化當然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在大劉的描寫中,宇宙處在一個長期戰爭的狀態。而在長期戰爭的狀態下,語言、哲學、宗教、藝術等等方面的文化差異可以說根本沒有任何重要性。從藍色空間探險隊與「墓地」的交流可以看出,語言在高級文明使用的譯解系統面前不構成任何阻礙。而哲學、宗教、藝術等等,用歌者的話來說,都屬於「樂趣」,而如歌者所說,從戰爭開始之後,「樂趣」就越來越少了。
在戰爭狀態下,真正有決定性的「文化差異」,是軍事文化。軍事文化包括組織文化、裝備使用文化等等,而重中之重的,是軍事理論體系,尤其是軍事理論對戰爭的性質、必要性、敵人的判定等方面的解讀。
而正是在軍事文化的這些方面,所有的「神級文明」是完全相同的。他們對戰爭的性質和必要性的理解相同,判定敵人的方法相同,甚至軍事組織、武器裝備、乃至於戰略戰術都相同(以光粒和維度打擊為攻擊手段,以低光速區為防禦手段)
可以說,宇宙中存在著一個非常巨大的軍事文化共同體,所有歷史足夠漫長的「神級文明」都加入了這個軍事文化共同體。這種軍事文化是以黑暗森林狀態為基礎建立的,所以這個軍事文化共同體也可以說是一個「黑暗森林文化」的共同體。

可以說,大劉對文化發展的直覺是非常準確的:這個軍事文化共同體的存在是完全合理的,儘管他自己沒有給出合理的解釋。這個宇宙軍事文化共同體存在的原因就是:
長期的戰爭本身就是最有效的文化交流渠道,尤其是最有效的軍事文化交流渠道。
長期的、各方勢均力敵的戰爭,本身就是一個參戰各方的戰略戰術、軍事技術、組織方式互相交流的過程,當然這種交流是通過血與火實現的。交流的結果就是,參戰各方在軍事方面會變得越來越相似。這一點上,近代歐洲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歐洲列強之間連綿不斷的戰爭使得各列強的軍事文化有著很大的共通性,發生在任何一國的軍事思想革新和軍事技術革新都會在戰爭中逐漸擴散到所有列強軍隊之中。正是在這種不斷的革新和交流中,歐洲列強的軍隊先後成為近代軍隊,它們之間具有著近代軍隊的共性,而與世界其它地區的軍隊完全不同。近代軍隊又在戰爭中向世界其它地區擴散,而與此同時,現代軍隊也在歐洲的戰爭中逐漸形成。

大劉描寫的宇宙戰爭,在持續的長度和戰爭的烈度上都遠遠超過近現代歐洲戰爭。能夠在這樣漫長的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文明,一定都會吸取大量其他文明的軍事文化。
無盡的戰爭意味著無盡的軍事文化交流,交流的最後結果,就是所有的足夠古老的神級文明的軍事文化都是幾乎相同的。
甚至可以說,
而這也就意味著他們可以理解和預判對方的軍事行為。從歌者文明的描述就能看出來,歌者完全具有猜測和理解其它文明行為的能力。

這也就意味著打破猜疑鏈是有可能的。
其次,大劉描寫的神級文明間的宇宙戰爭是力量平衡的戰爭。因為力量平衡,所以永無終止。指望通過降維打擊來打破力量平衡——這也是歌者文明在小說中的選擇——是根本不可能的,大劉簡直在侮辱自己筆下神級文明的智商……
宇宙第一次被降維的時候,可能還會有因為沒意識到這種無下限打擊方式而沒有提前研究本文明降維形態因此被消滅的文明。但第一次降維結束之後,宇宙中剩下來的全都是倖存過一次宇宙降維的「爬上陸地的魚」,這些「爬上了陸地的魚」怎麼可能不在「爬上陸地」之後立刻開始研究本文明的更低一層維度的形態?這些「爬上了陸地的魚」已經經歷過一次「海被弄乾」,怎麼可能在下一次宇宙降維的時候中招?
就像歌者文明和「邊緣文明」這對死磕了無盡時間的cp(誤),你們兩個是一起從高維一路降下來的,誰也沒降死誰,難道偏偏到了三維降二維這次邊緣文明就不研究二維形態了就被歌者文明降死了?這不是侮辱歌者文明和邊緣文明兩個神級文明的智商么……

而力量平衡無法打破的戰爭無盡地延續,雙方的軍事文化又相同、完全可以交流,這就存在著停戰的可能。畢竟停戰是完全建立在力量對比之上的,是純粹的理性結果,是可以計算的。以神級文明的博弈論數學發展水平,很難相信力量對比完全平衡而又能互相理解的雙方不能建立起一種博弈和威懾機制來實現停戰,而非要讓戰爭無窮無盡地、不符合自身利益地繼續下去,直到把彼此都降維成一維宇宙里的線段。

最後,在長期戰爭的條件下,大劉的黑暗森林狀態的第一公理,也就是「宇宙資源有限,文明擴張需求無限」也是不成立的。
因為這條公理基本就是馬爾薩斯理論的化用,而且只化用了馬爾薩斯理論的前半部分。馬爾薩斯理論的後半部分就是:人口與資源的矛盾,是可以通過人口的大量減少來解決的。
化用馬爾薩斯理論的後半部分,我們也可以提出一個「黑暗森林狀態反公理」:
「隨著長期戰爭的進行,文明的數量會減少;當文明數量減少到一定程度,資源與文明需求之間的矛盾就會暫時消失,直到文明的擴張重新到達宇宙資源的臨界點。」
這條「反公理」,和之前分析的宇宙軍事文化共同體,再加上力量對比的長期平衡,三者結合,得出的一種可能性就是:當文明數量減少到宇宙資源可以承載的程度,有著共同軍事文化而又無法打破力量平衡的神級文明之間,是有可能達成暫時的停戰的。


當然,隨著文明的擴張重新觸碰到宇宙資源的臨界點,戰爭也會重新開始。但是這種戰爭和黑暗森林或者猜疑鏈並沒有什麼關係,只是單純的為了生存需要而爭奪資源的戰爭。


以上只是我在大劉的推導框架下做了一點粗糙的修訂,以後有時間的話可能會進一步開開腦洞,看看能不能在大劉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導出什麼更加有趣的結論~ #^_^#


我在《千年樂章》中擴展了「黑暗森林法則」,變成了「倖存者法則」。

落後文明,特別是單星球文明,處於「生的隨機,死的隨意」的狀態。隨時可能因為任何原因而滅亡,生存是一件極其奢侈的事。

——————

(1):文明發展的邊界受限制於資源形式,發達文明有能力對低等文明的科技極限進行準確估算。(例:人類知道樹不能長到天上去,因為地球的樹的物質組成決定了不可能。)

(2):由於不同存在形式(生命形態)的文明的思維形態存在差別。低等文明經常被視作資源的一部分,而非一個獨立的文明。為了採集資源而毀滅其他星球的文明是經常發生的事。
(例:即使Zerg能飛出太空,在人類的價值觀里,它們也是怪物而非具有高等生物科技的發達文明。Beta種為了挖礦就把地球上的所謂文明砸的落花流水。)

(3):技術差異使高等文明可以單向觀察較低的文明。落後文明不能確定他是否已經暴露(乃至於並沒有被當做文明)。同理,監視落後文明的那個較為發達的文明,也可能對浩瀚的黑暗一無所知。
同樣,由於不同形式的文明之間往往難以交流,落後文明難以確定他們的行為會使較高等的文明產生什麼反應。(使用聲學語言交流的文明並不多)

(4):由於思維形式不同,文明之間的關係可能千奇百怪。陌生並不一定等於威脅。但具有發展潛力的文明往往都具有極高的探索慾望。即便「探索」可能等於清除另一顆星球上的其他生命形式。

(5):在資源充足時,能夠相互理解的文明往往喜歡抱團以應對未知的威脅。因此會形成大量結構相同的文明組成的龐大文明圈。

想想看,你們發現了一些星球,發現上面有一些「蟑螂」一樣的蟲子,它們看起來威脅並不大,你們也不認為那顆星球有文明,乃至於理解不了他們的存在到底演化到了什麼地步。

然後,這個星球上的類Zerg物們發現了你們的船,通過分析航向,逆向偵查捕捉到了你們的星球位置。很快,幾艘「利維坦」載著古戈爾量級的類似飛龍,雷獸,小狗等的玩意撲向地球,在幾天之內,人類文明就完蛋了。

直到地球變成了蟲巢,人類還是沒搞清楚,那些不會造重艦大炮的,不會說話的,沒有一個類似女性的主母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存在形式,怎麼演化出的碾壓人類幾百年工業文明總和的能力。乃至於當最後一個人類被吃掉的時候,他還是不覺得這些蟲子可以稱得上「文明(Civilization)」。

但是忽然之間,那些蟲群匆忙的登上利維坦撤離已經沒有人類的地球,沖向一望無邊的宇宙。因為它們所佔有的幾十顆星球都變成了宇宙塵埃。類Zerg們不知道是誰幹的,不能確定是否是它們的擴張行為引起了其他文明的注意,抑或是這個地球的人類其實是一個龐大星際組織的一員,蟲子們得罪了得罪不起的存在。但是毫無疑問的是,蟲子們需要祈禱它們能有幾隻卵留下來了。

這種故事每秒都在發生。

文明很脆弱,生存很奢侈,毀滅很簡單。


宇宙社會學在顯示宇宙中是否合理我們不得而知,然而在作者設定的背景中是否出現矛盾是我們可以探討的。

首先我認為猜疑鏈假設可以移除, 智子的存在本身是對猜疑鏈的否定,三體對地球的意圖沒有猜疑鏈。
其次技術爆炸不能有兩公理推出, 因此我認為應該是三公理 (兩公理+技術爆炸)

宇宙中如果有星系級擴張能力的文明, 根據三公理必然要向其他星系進行擴張,即便目前還沒擴張到,以後也會擴張到,而且是指數速度,很快會發生。因此無論被發現文明是否有好,是何種科技程度,消滅之都是一個優選策略。

三體和地球相當於一個案例, 三體式恆星級文明,要向其他恆星系擴張,發現太陽系地球文明,根據公理1,2就需要消滅地球文明,根本不用公理三。 公理三是暫時還不需要拓展到那裡,怕我需要去時你超過我,先把你消滅之。

再來看一下宇宙社會學是如牛頓力學一樣,只在一定範圍(恆星文明和行星文明)起作用,還是暫時無法發現其不適用範圍。

對於本身已經是星系級的文明,他們是消滅低級文明的發起者,但他們自己是否畏懼暴露自己的位置?如果他們確信自己站在食物鏈的頂端,應該可以主動發出信號引誘其他低級文明上鉤,而不是盡量掩藏自己。同時對於同級別文明,顯然應該是沒有文明只有資源的星系進行拓展要比攻打有同量級對手把守的星系容易。 我們面臨兩種情況:
1. 宇宙還有大量有資源無文明的空白星系, 星系文明應該儘可能暴露自己給同級別存在,宣誓領地而不是隱藏。
2. 宇宙中文明密度很大,已經不存在無主星系, 那三體和地球應該隸屬於銀河系某宗主文明,這與書中設定不符。

因此我們能得到的結論是,食物鏈頂端文明,應該主動廣播自己的信息引誘低級文明同時威懾同級文明。 黑暗森林不成立。

下一個問題就是如何確定自己是食物鏈頂端文明,如果星系級文明依然不敢確認自己是食物鏈頂端文明,也不敢暴露自己的位置。 比他們更高級的就是高維文明, 這裡書中還有一處矛盾點在於三體3中提到高維文明不會對低維文明攻擊,同維文明之間才是黑暗森林。 同時提到文明可以主動降維。 這實際與宇宙社會學公理矛盾。 如果高維文明可以主動降維,那麼無論現在是否降維都應該主動消滅低維文明,以保護自己不受技術爆炸公理影響。但在書中的設定, 高維可以看到低維的無限細節,低維文明無法隱藏自己, 出現矛盾。

我的總體結論是,宇宙社會學是個局部有效理論。


看到一個視頻,覺得最能回答這個問題:
視頻封面Johnny Express? -Official FULL[HD]視頻


以上的大多回答都很有道理,從很多方面分析了這個問題。但這些回答者沒有意識到的是,會問這個問題的科幻迷都很難被你們的解釋說服,因為他們是不在意理論的細節問題的。排名最高的答案則完全迴避問題的實質,完全不理解這個問題真正要問的,居然被抬到最高,實在讓人咋舌。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就要問:這個問題需要的是哪種類型的答案?那麼我們就要說:這個問題首先不需要的是虛無主義的答案,也就是排名最高的那種類型的答案:因為這是小說的虛構,因為它本身就沒有一個嚴格的表述,因為作者也沒有think it through,所以談論它是毫無意義的。但是如果這種幻想虛無主義成立的話,如果所有的解讀都要基於作者本身自恰周密完整的說明的話,那也就沒有什麼科幻解讀了。重點不是在小說語境的範圍內這個問題是否有意義,而是要問能否即便只是以之為啟發而創造出一種全新的意義。固然小說創造的理論只為了其目的而存在,但既然這一理論被單獨提了出來,而且它具備一個有思想理論的所有特徵,而且從外貌上來看它十分嶄新,閱讀者就可以合法地問出這個問題:這是否開啟了一次思想的偉大曆險?它是不是一個成熟完整正確理論的萌芽?誰都無法接受僅僅是因為它沒有以一個完美的方式表現出來,就不值得對它談論的這種狹隘的觀點。這種觀點歷史上已經證明,是十分扼殺新思想的。

=================
作為一個科幻閱讀者,真正要問的是:黑暗森林理論作為一種科幻想像,它有沒有在將來存在的可能,無論那時的實現將會多麼不同於現有的理論。我們只要求其核心思想上與現在我們稱為黑暗森林理論的東西多少有些相似的地方。這裡就看出除了得票最高答案的其它答案的最大硬傷:如果一個回答實質上只形成了對未來的這個理論的某一方面的修正的必要性的說明,就如同上面大多數答案所做的那樣,那麼這個回答是不讓人滿意的。
雖然如此,虛無主義者和細節主義者的種種考慮依然成立:如果我們既沒有這個理論精確的表達,它的種種細節也仍然可能需要無數細緻的考量,還要考慮到我們沒有任何宇宙社會學的經驗,那我們拿什麼來考慮這個理論的可行性呢?科幻閱讀者又能期望一個什麼形式的答案呢?真的可能有一個讓人滿意的答案嗎?
其實是可以有的,仔細思考之後,我們就會發現,這個問題唯一可以期望的解答是一個這樣形式的解答:從這個理論的核心部分的邏輯中推導出矛盾從而給這個問題以一個否定的回答。如果經過種種努力後發現不可能做到這一點,那麼這理論就是未來宇宙社會學將會出現的大量模型中的一個有效的模型,它的錯誤只能用觀測來證否。也就是說,不存在在獲得宇宙社會學經驗之前給這個問題一個肯定回答的方式
因此作為一個科幻閱讀者,他真正要問的問題其實等價於:僅就黑暗森林理論這個想法的核心部分而言,本身有任何自相矛盾之處嗎?如果沒有這種自相矛盾之處,那麼他就會很高興地把這個理論作為一個很有價值的科幻理論來接受。

==================
那麼,僅就黑暗森林理論這個想法來說,它本身能推導出矛盾,而且這矛盾是無法拯救的嗎?我看是能的,而且一句話就能說明:一方面,劉慈欣假設了在宇宙間,文明在社會學上可以視為無大小的點,另一方面又假設這個點可以無限擴張,這是不可能的。這想法也可以表達為以下的一些等價形式:

  • 如果黑暗森林狀態成立,那麼不管過程,最終形成的宇宙狀況一定是大量碎片狀的文明林立分散,沒有任何一個文明能夠真正擴張,那麼所謂的第一公理也就不成立了。
  • 如果文明之間存在黑暗森林,那麼文明內也存在黑暗森林,從而任何文明擴張到一定程度就要解體為一個個相互之間存在黑暗森林的小文明,文明的無限擴張不可能。《黑暗森林》里飛船之間的黑暗森林狀態證明了,黑暗森林的毀滅之力獨立於種群凝聚力、信息透明度,以及任何使得文明能夠合成一個質點的力量,甚至是簡簡單單的相互距離,也就是說如果假設的黑暗森林狀態成立,這狀態與各社會學單位之間的任何相關性,包括同種族與否、信息交流、資訊控制都是無關的。因此這個理論本身將預言其破產:它將預言沒有任何文明能擴張到與遠方文明有實質性交流,從而衝突的程度。
  • 上一個命題等價於:如果存在文明內的任何保持穩定性的方式,那麼就一定存在相應的文明間保持穩定性的方式。也就是說我們知道的任何比如說在地球上保持無論是多麼兇悍好鬥的部族之間的無論多麼脆弱的和平的方式,在黑暗森林的宇宙中都適用。這也是上面很多否定答案的實質。
  • 簡而言之:文明內合作解的存在性,與文明間合作解的存在性等價。
  • 最後,實際上它等價於:如果黑暗森林狀態成立,那麼任何被擴張威脅的文明,或是擴張文明的殖民地,甚至星際飛船,都將與原文明之間建立黑暗森林和威懾,從而使得黑暗森林不是一個社會學上的穩定解。看到這裡你就應該能明白,實際上《三體》三部曲的種種戲劇衝突,從理論角度來看,無非就是在證明這一點。三體星的一次小小的擴張嘗試都被種種困難而挫敗,文明的無限擴張又從何談起呢?在這個光速緩慢的宇宙里,擴張既無可能,衝突和猜疑更將無從談起了。從而我們從黑暗森林解又迭代回到現實政治:總會有爾虞我詐兩面三刀明槍背刺你死我活,但是也總會有遠交近攻、合縱連橫、棄車保帥、間諜背叛。

從而:黑暗森林的簡單模型不可能成立。


就資源我想說一句,什麼是資源?對森林裡的猴子來說,樹枝上的嫩葉和果子是資源,對森林裡的虎豹來說兔子和羚羊是資源,餓急了的虎豹也不會去和猴子搶奪嫩葉和果子,因為這不是他的資源。在農耕時代,中國部族之間經常為爭奪鹽井而發生大規模械鬥,這是典型的爭奪資源。我們設想下,同一時空下存在一個現代文明,高度發達的以電氣化和信息化為根本的現代文明有興趣爭奪鹽井這一農耕文明不可缺失的資源么?


黑暗森林的設定有兩大硬性前提:光速上限(物質運動速度不能超過光速)、通信瞬時性(信息傳遞速度可以達到無限)。

遺憾的是這兩個上限在現實中是矛盾的。根據相對論,物質和信息的傳遞速度均不可超越光速;倘若相對論被打破,信息傳遞速度可以超越光速則物質運動速度也可以。這兩個前提若不能同時成立則黑暗森林的假設不成立,現實來看恰恰基本它們是無法同時成立的。

黑森還有個相當重要的前提是打擊成本低於觀測,而以人類的經驗這個設定就是扯淡,絕對的違背物理定律。


2015.5.03更新


搬運在另一個問題下的評論,從另一個角度看黑暗森林在現實宇宙的合理性。

就我的理解,以我們現實的人類宇宙探索發展來看,目前真正的問題是我們沒有觀察到外星文明存在的跡象。但按照概率估算,不算整個宇宙,就算銀河系,由於星球眾多,地球文明也不應該是唯一的文明,對於這種靜默狀態,有許多種假說。黑暗森林只是其中一種,而且存在漏洞,至少它無法解釋為何我們觀察不到外星文明的馮諾依曼探針。

馮諾依曼探針並不與黑暗森林衝突。即使假定宇宙是黑暗森林的,較高等的文明使用馮諾依曼探針也不會對自身構成威脅。馮諾依曼探針可以為文明殖民提供前期的探索與準備。探索信息在目標星球上保存即可,以備母文明抵達時直接取用,甚至不需要與母文明直接通訊。按道理如果銀河系中存在另一個高等文明,其馮諾依曼探針早就遍布銀河系了。

而根據三型文明發展理論,文明需要至少達到1型文明(能完全利用自身星球上的資源,可實現行星間旅行)才能使用馮諾依曼探針。那麼一個更合理(引入的假設更少)的假說是,在可觀察的宇宙範圍內(至少在銀河系內),沒有文明能超越1型文明。這個結論再結合前面根據星球數估算的產生文明幾率,得出最終結論是,可觀察的宇宙範圍內出現過大量文明,但都沒有活到超越1型文明,使用馮諾依曼探針的時候。導致地球文明是可觀察範圍的最高等文明。

這說明,作為低等文明一員的作者,在小說中把低等文明比喻為蟲子實在是妄自尊大,不少蟲子能活一年,占人類壽命的百分之一了。事實上低等文明對於高等文明只是細菌文明。你能想像一個人會浪費哪怕一丁點資源去出手消滅「一隻細菌」嗎,放著不動它自然都會死掉呀(我這個比方僅就壽命而言,請不要把細菌的繁殖能力代入進來)。小說中無端地假設了文明的壽命是無限的,並不會自然死亡,或者其自然壽命長到足以威脅高等文明,而這並不符合我們目前的觀察。

而對於低等文明來說,如果喊一嗓子能獲得50%,哪怕是10%的機會,跨過潛在的在達到1型文明前的大滅絕,那可是賺大發了。當然如果要地球人賭這個幾率,多半是反對喊的,大滅絕不知道是猴年馬月的事情,要冒90%立馬死掉的風險為N代後的子孫造福,完全虧本生意。所以我個人認為說什麼生存是文明第一要旨純屬扯蛋(不過既然小說里說是公理我也就將就著看了),文明中大部分人(或貴族階級)的生存才是第一要旨。

當然以上是把三體放到現實宇宙中看的。說回來如果三體宇宙如你所說高等文明之間存在穩定的平衡關係的話,我的感覺是最終形成星球大戰或銀英傳這樣的圖景幾率更大(摔,一點都不酷嘛)。

=============================================

2015.4.22更新


在另一個問題 《三體2》中羅輯醒來的那個時代人類都沒破解智子的科技封鎖,憑什麼覺得人類能打敗三體艦隊? - 知乎用戶的回答 下的回答,因為提及黑暗森林,又和黑森支持者一番辯論,感覺放在此更為貼切,現轉帖如下:


問題:

《三體2》中羅輯醒來的那個時代人類都沒破解智子的科技封鎖,憑什麼覺得人類能打敗三體艦隊?
是我看書不認真么?為什麼我覺得在這種情況下(三體丟給人類一個研究了上百年都沒搞定的科技問題)有點常識的人都不會覺得人類能夠戰勝三體人

我的回答:

這本來是正常的呀。科技差造成的信息不對稱,會令弱小方無法準確判定自己在科技樹上的位置,分分鐘被教做人。

===================

問題是,能意識到這個事實的文明,根本就不會隨便發動黑暗森林打擊。而沒有意識到的文明,早晚會被教做人而變老實。這跟宇宙處於穩定的黑暗森林狀態是矛盾的。這才是bug。

====================
4月22日補充

評論中果然又出現了維護黑暗森林的朋友,雖然與本題無關,但為了避免重複回復,列出FAQ如下:

Q: 按照小說的設定,由於科技爆炸和宇宙尺度,消滅弱小文明是非常必要的,一旦發現必須立刻打擊,不需要考慮打擊被發現的風險。

A: 請在攻擊者的角度認真思考,發動打擊的實際作用是什麼?弱小文明明天就要科技爆炸然後追著你來打嗎?不是!它連你是否存在都不知道。你打擊它,歸根結底是消除一個風險而已。這個風險是以下各項幾率的乘積(羅嗦一句,既然是幾率,那肯定是小於1的)

1。你收到一個坐標後,該坐標上實際存在文明的幾率。

2。該文明弱小到無法防禦你的黑暗森林打擊的幾率。

3。該文明在其自然壽命內發生科技爆炸並在科技上超過你的幾率

4。該文明是黑暗森林文明的幾率

5。該文明在其自然壽命期內不會被其他文明消滅的幾率

6。在該文明發現你之前你自身還存活的幾率

7。你無法防禦對方黑暗森林打擊的幾率(小說設定是黑森打擊是低成本打擊,不一定使用最高端的技術)

以上各項相乘,才是"你針對一個具體文明發動打擊實際上減少的毀滅風險"。請注意這個風險演算法只涉及你們雙方,跟宇宙文明數無關,不能用文明數來累積成一個大幾率。

而你"發動打擊被任何其他文明觀察到",是可以通過文明數累積的大幾率。在小說中,"位置被公布可能會招致打擊",大部分人都認為對特定打擊者來說是小概率,但由於文明數量巨大而變成了必然(100%被打擊)。那麼,"發動打擊可能會被觀察到",同樣作為一個事件,在概率計算上跟前者有何不同?何況我不需要100%,只需要超過前面的"打擊所減少的毀滅風險",那麼就能得出"你為了減少毀滅風險的手段本身帶來了更大的毀滅風險"。這與"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是矛盾的。

Q: 偵察和攻擊的風險是一樣的。偵察行為本身也可能被對方發現而招致打擊。

A: 不要只考慮目標文明,別忘了宇宙里還有圍觀群眾。你偵察一個文明這個行為不會體現出你對其他文明有攻擊性,你可能因為偵察一個文明被對方黑暗森林打擊(其實這是紀人憂天,如果對方技術比你強,就該是他在偵察你。如果對方技術比你弱或與你相當,你還怕他低成本的黑森打擊?)。但如果你發動打擊被任何第三方觀察到,則幾乎必然會因為你表現出的攻擊性遭受打擊。兩者的風險不是一個量級的。

Q: 針對上一個A,你既然還存在,就說明沒有更強大的文明能觀察到你,因為強大文明觀察到你就會發動黑暗森林打擊毀滅你。所以你雖然不知道強大文明能幹什麼,但可以判斷強大文明不能幹什麼。

A: 你判斷強大文明不能幹什麼是基於"所有文明都是黑暗森林文明且必定會發動打擊"。首先小說中沒有這樣的設定,三體人就是一個"知道黑暗森林法則但不按照黑暗森林法則行事"的現成例子。其次我們正在討論黑暗森林假說的正確性,你用一個包含了黑暗森林本身且更為苛刻的假說來反證屬於循環論證。

況且,即使我假定所有文明都是黑暗森林文明,從你自身存在,也只能推出你啥都不幹是安全的,不能得出你發動打擊是安全的。你可能會爭辯科技爆炸啦,猜疑鏈啦,請參考前面FAQ第一點。目標文明最終對你產生威脅只是一個風險,與你因為發動打擊被發現一樣是個風險。如果你無法評估兩者的實際數值,就不能得出打擊是必然選擇的結論。何況如果宇宙中大部分文明都是黑暗森林文明,除了打擊外還有一個更安全的做法: 廣播對方位置。(為何更安全就不羅嗦了,小說中有明確例子,且廣播並不會直接惹怒旁觀的非黑暗森林文明(假如存在的話),這個很容易證明)。而你一旦開始只廣播而不打擊,你就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黑暗森林文明了。你會廣播低威脅的目標位置,重點打擊表現出實際攻擊性的目標,這就又回到我之前的論述了。總之,假定「宇宙中所有文明都必然是黑暗森林文明且必然會打擊任何可疑目標」既不是書中設定,按邏輯推演也不可能是一個穩定狀態。我可以預計到有人又會爭辯:「你不要用人類衡量利弊的思路來套給外星人,宇宙無奇不有,人類的思維在宇宙中不管用。」 對不起,你要證明的是「宇宙中所有文明都。。。」,如果你認為宇宙無奇不有,就不能得出「所有」的結論。更何況從所謂的宇宙社會學公理推出黑暗森林,不還是按照人類的利弊思路么,如果大劉一開始就設定:「這是一個遙遠的,所有文明的自相殘殺的黑暗森林宇宙」,我啥話都不會有(參考《星球大戰》開場字幕)。

這個話題可以引申出另一個問題: 在小說中,知道黑暗森林的文明有兩種不同截然不同的行為。地球作為弱雞,反應是躲起來,相信這是任何問題發現黑暗森林後的第一反應。但"強大文明" (因為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宇宙中的科技位置,我們只能判定比地球強,而不是宇宙最強) 的反應卻是打出去。問題是,這個轉變的契機在哪裡?一個不清楚自己科技水平位置,又對宇宙心存敬畏的文明,是什麼時候確定自己可以"不那麼敬畏"的。

思考題: 以地球文明為例,在無法得知其他文明的科技水平的前提下,你認為地球文明到了什麼時候開始對其他文明發動黑森打擊最符合地球的第一生存需要?

Q: 歌者文明是採用星艦進行打擊的,不存在打擊導致母星被發現的危險。

A: 三體人也就是放出幾艘光速飛船到地球一游而已,結果就比地球早死。對於可追溯歷史信息的文明,「放出星艦攻擊其他星球」是一個整體事件啊。(注意,是追溯歷史信息,三體中歌者就可以做到,現實中理論上只要實現超距通訊就可以做到,不是時間穿越)

Q:歌者文明發動打擊卻沒因此遭到打擊,說明你的推理是錯誤的,小說對此已經有說明,所以不算是bug。

A:讓我們拋開具體文字,把推理邏輯簡化一下:
條件A - 生存是文明第一需要
條件B - 文明應對宇宙充滿敬畏
條件C - 文明無法確認自身在宇宙中科技水平位置
結論D - 一個文明無法確定發動黑暗森林打擊對自身是一個好的選擇
條件E - 宇宙處於穩定的黑暗森林狀態
條件F - 歌者認為發動打擊是最優選擇且發動打擊後沒有任何後果。

我:根據條件A, B,C可以推出D,D與E是矛盾的,這是小說中的bug。
你:不對,F說明不可能是D,所以小說沒錯
我:我既然能說D與E矛盾,為何不能說D與F也矛盾,同樣是bug? F本來就是作者從E推導出來的情節,你用E的推論證明E的正確,這叫循環論證。

結論:除非你找出書中的設定導致A,B,C不能推出D,或者解決了D和E之間的矛盾。否則你找出一萬個與E自洽或與D矛盾的其他設定,也不能消除D與E之間的矛盾。

============ 原答案 ============================


無論在小說內和小說外,均不成立。

》》 1.在《三體》小說內部,黑暗森林法則是否是邏輯自洽的?

不是。


首先,其實所謂「兩個公理」,是無法直接推出「黑暗森林」的。因為「黑暗森林」根本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假定有某幾個強大文明不停消滅弱小文明並不停擴張,最終仍然會耗盡宇宙資源。而事實上在三體小說里,宇宙已經由十維被耗到只剩下三維,而且可預期最終必定是零維重啟。這裡我假定零維重啟後所有文明都被消滅,否則不符合「宇宙資源總量不變」這條公理(如果有文明能挺過零維重啟,宇宙資源對它來說事實上是無限的,每次降維和重啟後都能得到新的資源)。而黑暗森林對這個趨勢毫無幫助,並且在小說中,已經是經歷了七次降維,所有高等文明都能預見到這個趨勢。那麼真正符合邏輯的手段應該是打破常規,尋求避免宇宙重啟的方法。而在這類共同技術難題面前,合作和交流顯然優於互相火併。小說中三體文明正是因為與地球文明進行交流,才實現了科技爆炸。解決終極問題的關鍵,可能偏偏存在於弱小文明之中,強大文明對弱小文明進行觀察,而非毀滅是更符合邏輯的做法。


其次,所謂「兩個公理」,其實是把人類目前遇到到問題放到宇宙背景中而已。地球上也存在文明需要生存,文明需要擴張,地球資源有限的問題。可是在地球上,「黑暗森林」這種病態的行為模式從來沒有成為主流。要合理化,就必須要引入一些地球上不存在的條件。在小說中提出了兩個條件:

1. 由於光速限制,交流不暢,無法消解猜疑鏈;

2. 由於外星人與人類差異太大(甚至是界級差別),導致無法交流。

但很古怪地,在小說中又同時提出了這兩個條件的反例。智子不但實現了超距通訊,還提供全方位無孔不入的監控服務。而人類和三體人顯然不是同種,但交流全無障礙(甚至在首次接收到葉文潔的信號後就迅速破譯並回信了),沒有任何理由相信科技比三體人更為先進的文明會與其他智能文明出現無法交流的情況。


對於差異性的問題,小說中也就一提,既沒有給出佐證,也沒有基於此進行推演(也就是小說並不依賴它作為邏輯基礎),姑且不談。但光速限制顯然是猜疑鏈的基礎,而猜疑鏈又是黑暗森林的基礎(所謂兩個公理根本不是關鍵好不,小說中說根據兩個公理可以推出猜疑鏈,不知道是怎麼推的,但地球上的現狀就是反例。不加入阻隔交流的條件,根本就推不出來。)所以小說中提出了「智子盲區」。問題這在技術上根本就說不圓,你都明明實現了超距通訊,憑什麼又加個距離限制,理論上就根本沒這個限制。所以作者就只好使出「左腳踩右腳」的功夫了,「學界認為,智子被人為干擾了,正是黑暗森林這種狀態導致了宇宙的不透明」。好吧,我們來看看整個邏輯鏈條:無法超距通信導致了猜疑鏈,猜疑鏈導致了黑暗森林,黑暗森林導致了智子盲區,智子盲區導致了無法超距通信。 完美的循環論證。


實際上在小說中,三體人跟地球人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後,就完全不管黑暗森林法則了。具體表現是,在地球廣播三體位置後,三體人並沒有毀滅地球人。要知道這時候人類都被集中到澳大利亞了,三體人在地球附近至少有六個水滴,並且剛剛摧毀了澳大利亞的生存設施,揚言要在澳大利亞搞大逃殺。如果按照黑暗森林思路,在地球失去移民價值後,三體人應該儘可能摧毀地球文明,以免日後發生資源衝突。而事實上三體人不但沒有任何進一步的破壞活動,還「積極幫助人類從澳大利亞撤離」。有人說這是因為三體人知道地球必死,沒必要動手。但按照小說的發展,如果不是程聖母腦袋進水禁止發展光速飛船,人類至少有一半就帶著地球的科技逃出去了,幾百年後,又是一個新的地球文明。從三體人的角度來看,這完全違背了黑暗森林的初衷——消滅任何潛在的競爭者。


》》2.假設外星人存在,像《三體》小說所描述的黑暗森林法則是否應當被設想為真實宇宙的情況?


不是。上面已經提到超距通信會破壞猜疑鏈。那麼我們假定所謂智子,超距通訊什麼的都是小說里的幻想,事實上光速就是不可超越的。相隔500光年的兩個星系說句話就是有1000年的延遲。那麼問題來了,同一個文明如果跨越兩個星系,這兩個星系之間的猜疑鏈怎麼解決?換句話說,擴張出來的星系,與母星系之間,還算是同一個文明嗎?


玩過魔獸世界都知道,為啥聯盟部落見面就開殺,最關鍵原因是語言不通,雖然大家都知道角色背後是一個與自己一樣的人類玩家,但因為語言不通,無法迅速訂立契約,現在我滿血滿狀態不把你殺跑,指不定我等等打怪打到半血你就來陰我了。這正是猜疑鏈的最佳體現。是否同種並不重要,只要阻隔交流,並且沒有有效手段禁止互相殘殺或戰爭,最終必然形成猜疑鏈。


對於猜疑鏈有兩種不同的處理手法。一般比較常見是,我明知道有猜疑鏈存在,但我認為合作的收益比開戰更高,因此我在做好適當的自保措施後,進行合作。另一種是三體中的黑暗森林法則,對猜疑鏈的另一端滅之而後快。那麼,對於一個信奉黑暗森林的文明,根本就不存在真正意義的「擴張」,充其量只能說「分裂」。一個文明分裂為兩個,然後互相打仗。按此推演的話,可以得出兩個結論:

  1. 這樣的文明必然是抗拒擴張的,誰吃飽了飯沒事做喜歡給自己製造敵人。文明的統治者或民意必然反對任何擴張到另一個星系的行為。最多,就是在母星資源枯竭後移居到另一個星系。
  2. 即使出於種種不可控原因,這種文明事實上分裂了,那兩個互相知道位置的文明也會內部打起來,兩敗俱傷。

這種連年內戰的文明,哪裡會有閑情檢測幾千光年外的文明發動黑暗森林打擊。


有人認為這個推理的邏輯不夠強,同種同宗的兩個星系怎麼會打起來,黑暗森林是針對外部文明的啦。但事實上這才符合正常規律:任何在對內和對外搞雙重標準的規則,最終都會在如何定義內外的問題上出亂子。


當你說「對人民民主,對敵人專政」時,誰是人民,誰是敵人?


當你教育孩子「落後就要挨打」,希望他振興中華時,第二天他就去痛打落後的鄰居小孩了。


當所有人都認為「宇宙資源有限,文明不斷擴張,其他文明爬科技樹可能比我快,一旦發現必須儘快消滅」,那個1000年才能說一句話的外星系還跟我們是同一個文明嗎?


============= 更新補充 ===================

評論中有知友提到技術爆炸,還有知友提到超距通訊,所以想補充深入說說這兩個話題


首先是技術爆炸。其實這個概念顯然是作者硬加進去的,三體這部小說中其實有很多違反常理但不知怎麼的就成了事實的設定。比如說程聖母明明禁止了光速飛船,不知怎麼的AA就能知法犯法做出來一艘,而其他所有人就這麼遵紀守法真的碰都不碰。 再比如三體文明沒事就團撲一下,是一人犯錯就殺掉整個單位所有人的獨裁政體,還從沒有過技術爆炸,但不知怎麼的就科技大大領先於人類了。在三體1里,正是因為三體人沒有技術爆炸,所以他們必須要用智子鎖住人類科技,以及在人類中建立反科技的宗教團體。雖然這個「沒有技術爆炸」的狀況來得不明不白,但因為是整部劇情的邏輯基礎,而且並沒有基於此推出太離譜的結論,所以大家也就接受了,宇宙這麼大,說不定地球人就剛好遇到個奇葩鄰居了。但到了三體2,低等文明的技術爆炸就突然間變成了全宇宙高等文明的G點了,這腦洞就開得太大了。話說這些高等文明連技術爆炸都沒有,是怎麼當的高等文明呀,憑什麼低等文明爆一下科技就必然高於高等文明呀。


我們平時說的「科技爆炸」,是用地球近兩三百年的科技進展跟之前的幾千年比,其臨界點就在於人類發現(明)了「科學」這種方法論,之後就一直在「科技爆炸」了,至今根本沒有減速的趨勢。那憑什麼認為高等文明發現「科學」後,或者發現更高級的「X學」後,科技會一直緩慢發展呢,以至於會低等文明反超呢。要是真出現這種情況,那最大可能就是,這個文明的科學已經達到了宇宙(包括多維宇宙)的本質,沒有什麼新的東西可以發現或發明了。但如果是這樣,低等文明無論怎麼爆,大不了就跟我一樣,有必要滅之而後快嗎。


所以對於「高等文明恐懼低等文明技術爆炸」這個觀念,我認為是小說內既然作者硬說是這樣,也說得通(但如果能消解猜疑鏈,仍然有合作的可能),而在現實中則基本上不可能。反而對黑暗森林打擊來說,如果物質速度不能超過光速,遠程打擊從出發到擊中,低等文明都可能爆過好幾下了。高等文明該如何確定選用何種程度的打擊呢。理論上說,肯定得選目前最好的,因為你無法知道攻擊在到達目標時目標的科技狀態如何。如果因為使用了次優的武器而被對方防住並反查出自己方位,那就是最愚蠢的低級錯誤。這又與「打擊成本必定優於探測」構成了矛盾。


更進一步想想,「懼怕技術爆炸」與「黑暗森林打擊成本小」邏輯上是矛盾的。你為啥會懼怕低等文明的技術爆炸?因為你沒有自信自己的科技已經到達宇宙巔峰了,低等文明如果爆一爆沒準在科技上就輾壓你了,而你處於弱勢方,連對方採用什麼手段可能都想像不到。那自然在宇宙中,還可能存在一些本來科技就遠高於你的文明。那麼請問,你憑什麼能肯定別人無法追溯你的黑暗森林打擊呢?


------------------------

再聊聊超距通信。這又可以分為三種情況,一是宇宙完全遵守相對論,不存在超距通訊,二是存在超距通訊,但有質量的物體無法超越光速,三是通訊和物質都可能超越光速。


首先談第一種,正如之前答案中所說,在這種情況下,黑暗森林文明根本就無法有效擴張,一旦就擴張就會內戰。同時還存在另一個問題,這種情況下,宇宙是不擁擠的。我們說要對宇宙心存敬畏,宇宙中萬事皆有可能,前提就是宇宙浩瀚無邊。換句話說,在宇宙密度不變的前提下,可能性是跟距離成正比的。在無法超越光速的前提下,很可能真實的情況是,兩個文明相遇的可能性,比因為文明(包括已經高度發達的文明)因為不可抗力而滅絕的可能性還要低很多。當然這只是一種可能,但至少黑暗森林並不是唯一可能。


再談第二種,存在超距通訊,但物質速度無法超越光速。首先,如前所述,超距通訊本身就可以消解猜疑鏈(即使大劉在小說中也不敢說在信息交流通暢的情況下猜疑鏈仍然無法消解並導致黑暗森林,所以才要強調光速限制)。其次,說超距通訊違反相對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讓你能窺探歷史。舉個最簡單的超距通訊應用,我在地球一光年,三光年,五光年處分別部署三個探測站(當然因為物質無法超越光速,這至少需要五年去部署)。然後當地球上某個事件發生時,我就用超距通訊通知這三台探測站關注這個特定事件的位置,這時探測站回傳的,就是這個位置上一年前,三年前和五年前的歷史。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要追溯黑暗森林打擊的源頭實在太簡單了。舉例來說,我用一千年時間在母星周圍部署直徑兩千光年的檢測網,只要探測到到有星系被黑暗森林打擊毀滅,我至少可以追溯兩千年的歷史,找出發射源。當然我知道了也未必會幹什麼,因為別人也會這麼探測。總之,黑暗森林打擊這種事只有不知死活自以為很高級的低級文明才會幹。


第三種,通訊和物質都可能超越光速,這時宇宙將會是擁擠的。老實說資源競爭在這種情況下才會變得尖銳,但猜疑鏈也不復存在,低頭不見抬頭見的,打打殺殺多見外呀。我覺得這時直接把地球上的模型套上去也差不多了。持強凌弱,為搶奪資源發生屠殺或奴役之類的事情肯定有。但說到高等文明因為害怕被低等文明超越而必須要消滅任何低等文明則不太可能。


黑暗森林自相矛盾的地方挺多的:
1、黑暗森林的兩個大前提「宇宙是擁擠的」與「每個文明都把自己隱藏得很好」是自相矛盾的。如果每個文明能把自己隱藏得很好,說明宇宙中充滿了未知的區域,那麼宇宙就不可能擁擠。如果宇宙是擁擠的,那麼宇宙文明之間就會不斷出現接觸,隱藏也無從談起。

2、「宇宙中的文明必將耗盡一切資源」和「運動不可突破光速」相互矛盾。在光速不可突破的前提下,一個文明能有效控制的疆域充其量也就是幾光年的半徑,超過這一半徑意味著中樞無法對邊境做出任何及時的反應,而形成事實上的分裂。在這種小國寡民的框架下,誰會關心直徑至少930億光年的宇宙里「資源必將耗盡」?

3、「運動不可突破光速,而通訊可以突破光速」與「監測成本高於消滅」存在顯而易見的矛盾,從字面上就能看出來,都不需要論證。

其次黑暗森林不能解釋的社會模型太多了——比如三個水平接近的文明相互發現之後,按黑暗森林要怎麼辦?你不能跟我說大眼瞪小眼耗他一萬年吧?總要找到妥協點的。
又比如一個強大文明同時壓迫(但不足以單方面毀滅)多個弱小文明的情況呢?戰國時代的人都知道可以選擇聯弱抗強也選擇可以抱大腿,總不能說宇宙文明越活越回去了吧?
又比如一個文明向全宇宙宣布「我已經用毀滅武器瞄準了所有可能有文明的坐標,誰敢動我就拖半個宇宙下水」的玩核捆綁耍流氓文明呢?
再比如住在戴森球艦隊里滿宇宙漫遊,連個固定坐標都沒有的文明呢?
阿西莫夫銀河帝國那種龐大到無處不在,根本不需要坐標的恐龍級文明呢?
再這些模型相互碰撞的情況算進去,用黑暗森林那麼局限的邏輯怎麼可能解釋得通呢。

因此如黑暗森林成立,則「宇宙文明有無限的多樣性」無法成立;而如果「宇宙文明有無限的多樣性」,則黑暗森林「文明多樣性導致難以溝通」無法成立。這又是一個自相矛盾

而且黑暗森林最根本的不合理之處在於:如果按它所敘述的那個「獵人」的邏輯,所有文明似乎都應該更關心如何拖別人後腿,如何有效率地傾軋對手;而不是如何讓自家文明有更快更好的發展來保持優勢。而現實中各個領域無數教訓顯示:愛拖人後腿的一般都是先死的那個。


黑暗森林原則很精彩,可惜只是假說,理論基礎很單薄。
-

宇宙社會學第一公理: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宇宙社會學第二公理: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
羅輯說:「葉老師,從社會學角度看,這兩條公理都足夠堅實……」
很遺憾,從社會學角度看,這兩條公理都不成立。
先說第一條。邏輯學上,「是」是個極其關鍵的辭彙,「應然」或是「實然」都可以用「是」來表達,但其中的含義是截然不同的。第一公理這個命題,是「應然」還是「實然」呢?「生存應該成為文明的第一需要?」還是「生存確實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
當然人有為了基本生存不惜一切的時候,社會學從來不否認這一點。但是作為「公理」,應該是個極強的論斷,只要有反證就可以被推翻,何況是如此大量的「反證」。只能說這個公理本身有問題。
……
文明本身是有重量的。
這個詩意的說法借自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用社會學術語來說,文明社會必然是個分化的社會,其運行是有成本的。生存的需要並不必然可以清晰地傳遞到決定文明命運的階層心中。如果從「生存是第一需要」的公理出發,五世紀的羅馬帝國應該重整尚武精神,把蠻族遷移到邊疆才對,不應該大量僱用蠻族軍隊。清王朝末年應該整頓吏治,推行新政才對,不該把施行憲政的日期一推再推。可惜我們知道這一切都沒有機會發生,有權力為文明選擇未來的人往往已經被文明局限住了視野,一個文明運行的成本決定了它無力去選擇另一種可能。
用一個詩化的說法總結就是:「文明自身是自身的敵人」。探尋歷史上文明盛衰的軌跡,無不如此,所以說,無論「應然」還是「實然」,第一公理都是站不住腳的。
……
宇宙中總量保持恆定與否和社會學沒關係,可以省略,重點看前半句。
如今地球上生存的人,總屬於這種或那種文明,所以當我們回顧文明的歷程時,總不免產生「文明在不斷增長和擴張」的幻想。可事實呢?地球上曾經存在過的所有文明中,延續到今天的絕對是少數。大多數文明都已經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了。王銘銘在碰到有人質疑歷史的重要性時,總要反問對方:「你說自古到今,死人多還是活人多?」面對宇宙社會學第二公理,我們可以這麼問,只不過主體換成文明而已:消失的文明多還是延續下來的文明多?
假設我的對手這樣辯駁:「你說的這都是地球上的狀況,宇宙中不適用!」並且引用創始人葉文潔的話:「宇宙社會學比起人類社會學來呈現出更清晰的數學結構!」
對不起,還是不對。人群的量級是個問題,不過不是核心的問題。哪怕在一個社會內部,只要從統計入手,大量社會事實也會呈現出清晰的數學結構,例如離婚率、自殺率、教派人數興衰等等,並不需要放大到宇宙級別。問題是你採取什麼路徑去看。堅持實證方法,用自然科學手段研究社會的人,也會得到一些成果,但是從概念界定開始(什麼叫做「婚姻」和「教派」),他就會遭到「意義」問題的持續困擾,直到他解釋這些現象為止(為什麼離婚率會上升?為什麼教派興起又衰落?)。他會發現數學可以幫他一些忙,但是關鍵的問題他都必須從意義入手才能解決。照《三體》的世界觀看,三體人或許比較先進,比較特殊(不能隱藏內心意圖),但是與人類一樣有精神覺悟,有自由意志的生物,能製造、交流和讀解意義。宇宙中的其他文明數量再多,構成的「宇宙社會」再複雜,只要能互相交流,那麼「宇宙社會學」就一定會涉及到意義問題,絕對不可能用數學來解決的。
所以說穿了,所謂「宇宙社會學有清晰的數學結構」,其實只是理工科背景人士對於社會的一種幻想(不客氣地說是無知),跟宇宙不宇宙倒沒什麼關係。
……
接下來談談兩個重要概念:「猜疑鏈」和「技術爆炸」。
猜疑鏈不新鮮,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就是典型的猜疑鏈造成的——兩個囚徒互相猜疑對方的選擇,難以決定自己的下一步如何舉措。這個假設的前提是兩人處於完全無知的黑幕狀態,並且彼此之間缺乏信任和共同利益。
這個假設聽起來沒錯,因為兩個陌生人之間是完全可能發生這種博弈的。它的問題在於,它假設社會有一個起點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不熟悉的陌生人各自本來是孤獨的,彼此之間是陌生的,好像是穴居的動物一樣,在這種起點狀態下,人和人開始交往並結成團體。盧梭的社會理論就是建立在這種起始狀態之下的。
然而在我看來,這種狀態並非人類社會的常態,毋寧說是一個非常態。人是群體生活的動物,絕大多數的人類都是在社群中長大的,人類社會的常態應該是聚眾而居。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拋棄猜疑,把信任當作是社會學理論的起點,人和人之間的交往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猜疑和信任都只是這個過程中的一部分。如果要我為社會學理論選擇一個起點的話,我會選擇人和人之間有猜疑的信任,或者說有誤解的交流,而非絕對的猜疑。
對方可能會提出反對意見:宇宙中文明之間的遭遇,更多與穴居動物的遭遇類似,而與已經建立了信任關係的社群無關。所以即使猜疑鏈在人類社會中不合適,在宇宙中卻是絕對合適的。
我的意見是,猜疑鏈這個概念用來描述人類社會過於高估了猜疑,而如果用在宇宙社會中,恐怕是高估了信任,準確地說是文明與文明之間的了解。
事實上猜疑鏈這個概念本身就已經包含了了解的成分,正是相信對方又與我類似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所以才有「以己度人」的餘地。因此,即使我覺得章北海率領的艦隊之間的勾心鬥角可以接受,我還是忍不住要懷疑,宇宙中的文明遭遇,會有這樣的前提么?
假如A星球的文明與B星球遭遇,他們能馬上了解彼此之間的實力差距么?假如對方有意掩藏起了自己的實力怎麼辦?假如對方的科技水平並非單純反映在對外層空間的探索上怎麼辦?又或者,假如對方對於生命和宇宙有跟我完全不同的態度怎麼辦?率先攻擊會不會反而招來飛來橫禍?那是不是不攻擊反而會是更為明智的選擇呢?

社會學家大戰外星人——論《三體》中的「宇宙社會學」 (評論: 三體Ⅱ)


每當談起這個事情,我就想起了一部電影:《洛杉磯之戰》...
話說,在某個星球上有一幫以「黑暗森林法則」為行為準則的外星人。
一天,他們觀測到了一個名喚地球的行星,這顆星球上住著一群衣不蔽體、尚處在原始文明階段的生物。
按照「黑暗森林法則」,為了奪取地球上的水資源並將地球文明扼殺在搖籃中,外星人立馬穿上金屬防護服,帶上洋槍和土炮,甚至召喚出了終極大殺器:中繼器控制的無人機,向地球進發了。
經過了一個外星日的短暫旅行,他們降落在了地球最大的大洋的東北岸。
按照「黑暗森林法則」,外星人們沒有做什麼調查,他們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1外星日=10000地球年。
於是,外星人們遇見了由艾倫·艾克哈特領銜主演的、武裝到牙齒的美國陸軍...
我想,推廣到其他很多情況,這種團滅的悲劇也是成立的:
萬一外星人遇到了哆啦A夢所處的22世紀,打了一仗後發現對方武器天賦沒加滿,但卻擁有時間旅行和因果乾涉這樣的外掛式科技,怎麼辦怎麼辦...
萬一外星人遇到了卡卡羅特一夥,打了一仗後發現對方雖然看著只不過是光膀子的凡人但其實拳頭比核彈還給力,怎麼辦怎麼辦...
萬一外星人遇到了《火星人玩轉地球》的情況,打遍天下無敵手,但卻被鄉下婆婆的老歌震爆了腦袋,怎麼辦怎麼辦...
總之,如果各個星球的文明如果有機會相互接觸的話,這種星際關係應該更像當前的國際關係,不會是天下太平,但出現見面就打的零和情況也不太可能。


「大劉好贊!三體好棒!」
我是大劉的腦殘粉,但是我真的不認為按照大劉的設定,宇宙中黑暗森林的設定模式可以存在下去。


《三體》設定的宇宙社會學的公理

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2、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

設定是黑暗森林存在的必要條件就是宇宙中非常擁擠,存在無數有文明的星球,為了生存和資源,每個有文明的星球因為技術爆炸的原因都是潛在的敵人。


資源不夠導致的文明擴張和文明的隱蔽性其實是矛盾的,如果能隱蔽,那說明有大量的區域未探索,同時意味著也有大量的資源未開發,如果幾個星系間已經上升到資源不夠將產生矛盾的程度,那必然已經無法隱蔽了,書中關於資源為什麼不夠的問題被弱化了。

同時按照書中的解釋部分文明發展出黒域來隱蔽自己,這裡就有bug了,那啥黑域內的資源也是有限的,耗盡的時候這個文明也就毀滅了吧。反之黑域內的資源可再生和持續發展,能足夠令原來的文明存活,那不同星球之間何必搶佔資源搞成黑暗森林的狀態。


接著討論技術爆炸的部分,技術爆炸這個設定把文明與文明之間的善意交流給阻斷了。大劉說攻擊的成本比探測要低,導致文明之間流行發現其他文明立刻攻擊。

先不吐槽無法交流的情況,這種流行是怎麼普及開的,書中說猜疑鏈和技術爆炸前提是,因為宇宙很大,即使達到光速我到你那兒也要幾百年上千年的時間,技術爆炸往往幾百年甚至更短就夠了。

文明和文明之間發現就是死敵,原因就是我不確定你會發展成什麼樣的科技,所以我也不交流了,先開槍把對方弄死再說。

可是作為一個文明,你不花心思調查一下直接開槍,這種簡單粗暴的行為其實成本更高啊。

有意思的是黑暗森林的狀態和《席德梅爾之文明》這個遊戲其實挺像的,一片漆黑的大地圖,同時存在無數的玩家無數的文明在按照自己的方式擴張和發展科技樹。

漆黑一片的情況下,你發現了某個文明,記住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這樣的設定下不調查一下誰敢開槍?

記住這句話「在宇宙中,你再快都有比你快的,你再慢也有比你慢的。」

不調查不交流的情況下你怎麼知道對方是阿茲特克文明還是瑪雅文明?萬一是扮豬吃老虎的超級賽亞人文明怎麼辦?

要知道《文明》這個遊戲裡面常常會出現諸葛弩兵攻擊城市發現有核動力坦克駐守的場景,隨隨便便攻擊萬一踢掉鐵板了,沒有把對方消滅掉或者只是消滅了對方的一個分基地,自己暴露了可就被徹底抹殺了啊。


再把舞台往大了拉,就算某個文明把他發現的文明給消滅了,怎麼保證自己在消滅對方的時候不被第三方的文明逆推出自己的母星位置?

連交通警察都可以根據事故現場的剎車痕迹來推測出當時車輛的位置和速度,歌者文明在宇宙中也不算頂級文明,他們一個沒有多少許可權的邊緣地區觀測站小員工都能發現了地球和三體之間的交流痕迹,憑什麼飛船或者武器飛來飛去留下線索不能被科技更高的神級文明破解?

甚至極端一點不用第三方發現,你攻擊的那幾年裡面被攻擊對象技術爆炸了3次。。。
你扔個覺得二向箔很安全了,人家那邊第2次技術爆炸的時候就已經開發出防禦方法了怎麼整?


後者可能性雖然比前者小很多,但是如果技術寶爆炸真的是像大劉在原書中所設定的這麼厲害「弱小的文明在短時間內超越強大的文明」。那這種事情一次都太多,只要發生就是整個攻擊方文明的毀滅。

既然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那當某些個被攻擊的高科技文明因為科技或者運氣連續消滅了幾個不開眼來找茬的低科技文明,可能是對方攻擊自己的子星球而被發現,也可能是他們攻擊不知名的區域被自己探槽到,存活下來文明會學習到不管怎樣不能隨便開槍的道理,宇宙間又會變成不能隨便開槍的狀態。

導致的情況就是知道黑暗森林法則的星球會選擇盡量隱藏自己,不知道黑暗森林的法則的星球也在發展自己,並且和同樣不知道黑暗森林法則的星球互相交流,可能會發生戰爭,也可能一起發展。記住宇宙間文明的數量是天文數字,不管怎樣總會有安全存活下來星球,隨著這些文明之間的交流,宇宙這個地圖上黑暗的部分會越來越少,加上技術爆炸的原因,說不定哪天某個文明就發展出全地圖科技,甚至是敵對文明之間的安全交流科技。


我認為宇宙間兩個文明之間的競爭還沒發生,一個星球之內的不同文明就足以使星球自爆。所以這個理論應該應用於宇宙的微觀世界,也就是地球這樣尺度的空間中。

另外,當兩個文明之間的科技實力差距極大時,雙方需要的資源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幾乎不存在什麼競爭不競爭。
更關鍵的是,兩種文明對生存發展的理解可能完全不同。

現在地球上,有些文明仍然按照自然法則,以延續自己的基因甚至文化為生存目標。
而有的文明則已經開始迷茫,放棄自然賦予的生存目標,有計劃地減緩生育,放棄自身的文化,社會陷入碎片化,一切以享樂為核心目標和價值評判標準。這種文明,本身已經在自我毀滅。

所以黑暗森林法則,根本不足以應用到宇宙中去。

從根本上說,時空的距離大到一定程度,兩種文明之間根本不存在競爭的舞台。換句話說,雙方完全存在於生存哲學的不同維度中。一方認為這樣才叫文明的生存,一方認為那樣才叫文明的生存。


黑暗森林隱含的兩個假設:
1. 宇宙中文明的密度比較高;
2. 文明發展對資源的消耗呈指數級增長;
由這兩假設可以推出如下的結論:
一旦宇宙中有相當數量的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宇宙中的資源相對變得有限,各文明必然之間必然爆發激烈資源爭奪戰。
黑暗森林法則是在這個基礎上加入猜疑鏈和技術爆炸兩個假設形成的,實際上還有一個隱含的假設:高等文明對低等文明的戰爭是一擊致命的根本不可能存在持久戰、或者反敗為勝之類的情形,並且高等文明為之付出的代價低得可以忽略不計。

從人類的歷史和現在對宇宙的認識來看,下面幾點幾乎肯定是成立的:
1. 宇宙資源有限;
2. 文明發展對資源的消耗呈指數級增長;
3. (不同層級文明之間)戰爭的勝負只取決於技術能力;
4. 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值得商榷的只有兩個問題:
1. 宇宙中文明的密度究竟有多高;
2. 技術爆炸是否成立,低級文明是否有可能突然在短時間內超越高級文明;

關於文明間對資源的爭奪看看現在的石油之爭、海洋之爭就知道了,在技術不發達的時候海洋資源近似無限、石油資源根本就沒用,但是現在已經爭得頭破血流了。未來的北極、南極、近地空間、月球、行星的爭奪也會這樣。
所以雖然黑暗森林法則未必嚴格成立,但相對於認為高等文明更文明、更愛好和平、更像慈祥的老爺爺之類天真浪漫的想法,黑暗森林法則可能更貼近真實的宇宙。


要推翻一個理論,只要舉出一個反例就可以了

比如「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這一論斷,儘管能證明該論斷的白天鵝的確很多,但只需要找到一隻黑天鵝就可以推翻。

「黑天鵝效應」。
推翻後,再改進的論斷會變得更合理,例如可以改進為「天鵝既有白色,又有黑色,可能還有其他顏色」這種擴展性更好的結論。

同樣的,能證實「黑暗森林法則」邏輯鏈的事實雖然非常多,但是我們也能找到很多的反例來推翻這一法則。

先回顧《黑暗森林》的兩條「宇宙社會學」公理
一、生存是文明的最根本需要。
二、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
後面是加上「猜疑鏈」與「技術爆炸」兩條推論,推理出了「黑暗森林」這個描繪宇宙文明間關係的圖景。

黑暗森林的問題出在哪裡?
公理問題不大,問題出在推論上。
首先局限在了狩獵者的思維方式上,推論出資源危機會造成文明之間的衝突。
這就把資源危機和技術爆炸變成了矛盾關係,而忽視了還有互相促進的關係。


反例:人類文明從狩獵危機到農業進步

20萬年前,人類進化到智人階段,智力水平達到巔峰。智人擁有無以倫比的智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迅速成為非洲大陸上最強大的獵手。
智人通過圍獵動物、採集食物,實現了穩定的食物供應。衣食無憂後,智人的數量開始激增,進入人口爆炸時期。
但是狩獵採集的生產方式有個致命弱點:人口增加,會導致本地可狩獵的資源快速衰竭。
因為人口增加的同時,本地的動植物數量並不相應增加。

怎麼解決狩獵資源危機?
當時的人有兩種方法,自相殘殺或分家遷徙。
自相殘殺,就是黑暗森林法則的體現。
分家遷徙,則是一部分人離開原來的群落,去尋找新的狩獵區域和食物來源。

遷徙需要食物支持,所以分家最好的時節是非洲大陸上每年動物大遷徙的時間,智人可以一邊捕獵遷徙的動物,一邊去尋找無主之地,充足的食物供應是遷徙成功的保障。
隨著人口的增加,智人很快遍布非洲,並在間冰期走出非洲,用很短的時間迅速席捲全世界。

但是又出現了大型哺乳動物滅絕的危機,隨著最後一次冰期的到來和人類的瘋狂捕殺,大型哺乳動物大量滅絕。猛獁象等原來四處可見的大型動物,越來越難以找到了,只有一些中小型動物可以捕殺。

如何解決大型哺乳動物滅絕危機?
人們發明了畜牧業,也就是馴化出牛、羊、馬、豬、雞等動物,來提供更穩定的食物來源。
這次危機,是通過發明新的畜牧生產方式來解決。

但是畜牧業對草地的消耗是巨大的,畜牧的人必須不斷的游牧,尋找新的草場,才能解決牲畜的食物供應問題。游牧民族也經常會為牧場所有權的問題陷入衝突。

如何解決牧場資源危機?
人們發明出更好的生產方式,就是農業。
人們發現了小麥、大麥,並進行大面積的種植。這些糧食可以長時間的儲存,更好的是,人口增加,則可種植的面積就能增加,人口增長和糧食產量成正比,而不再是矛盾關係。從此人類出現了文化,進一步出現了文明。進一步閱讀請看我在為什麼要有國家?上的回答。

從上面的例子,你肯定能發現規律性的現象,就是資源危機會導致衝突,但是在這個環境壓力下,人類會不斷用技術進步,來解決資源危機問題,最終化解了衝突。

狩獵導致本地食物枯竭危機,人類追隨大型動物遷徙。
大型哺乳動物滅絕危機,人類發明畜牧業和農業。
最終農業解決了人口爆炸和食物資源的矛盾。


技術爆炸的最大動力之源就是來自於資源危機。
人類文明其實一直處於「危機爆發——技術進步——新危機爆發」的螺旋上升中。
是的,危機早期,在新技術沒有解決危機前,出現了黑暗森林裡所說的現象,但是當技術進步後,人類文明總是能攀升到新的高度。

我們現在所焦慮的石油危機也是如此,一旦太陽能、風能、能源存儲技術方面出現重大進步,能源危機馬上可以化解,甚至就像食物危機一樣,可以一勞永逸的解決。
如果解決不了,能源枯竭了,我們的文明就會在危機中毀滅,根本輪不到外星高等文明把我們滅掉。

結論

  • 黑暗森林忽視了資源危機恰恰是促使文明演化到新高度的動力,文明通過演化會不斷解決資源危機問題。
  • 比我們更高層次的文明,會遇到我們同樣的資源危機,並早已找到了解決方法。
  • 這些文明相信,我們這些低等文明,早晚會通過技術爆炸來找到解決方法,找不到也沒關係,如果這資源問題沒解決,沒等他們毀滅我們,我們自己就會把自己毀滅了。
  • 這種自信和信任,完全可以破除黑暗森林猜忌鏈。

最後
改進版的「宇宙社會學」公理
一、生存是文明的最根本需要。
二、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文明會不斷出現資源瓶頸,如果解決不了資源瓶頸,文明就會陷入衝突,甚至滅亡。
三、技術進步會不斷解決資源瓶頸問題,促使文明進化更高的層次。

相信第三條公理的存在,不會推理出來黑暗森林的宇宙圖景了。

推薦閱讀
推薦一本書《理性樂觀派 (豆瓣)》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奧特賽文OV《友誼計劃》?
現有的技術有能力觀測到小說?三體?中的光粒打擊嗎?
如何評價科幻小說《三體》英文版(The Three-Body Problem)?
《三體》中面壁者雷迪亞茲提出的水星撞太陽計劃可行嗎?

TAG:三體書籍 | 冷知識 | 社會心理學 | 黑暗森林 |